- 相关推荐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精选24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
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
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3
9月20日,哈尔滨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与教学分享南岗现场会在育红小学举行。哈尔滨市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王玲、南岗区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周萍,育红小学校长姚颖、副校长赵胜贤,以及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周老师主持。
活动中,育红小学张老师作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认识您了》一课教学展示,通过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戏等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观察、模仿、交流,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课后,育红小学张宏老师、长虹小学胡宇馨老师、团结小学康宁老师、复华小学曲微娜老师,分别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研讨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呈现了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基本架构。
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萍老师在活动中,对一年级新教材作深入解读,为全体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员王玲老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16在全国范围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将小学《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对小学品德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本次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及学习的平台,对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会后,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利用qq群、微信群,组织区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本次活动继续进行交流与学习。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4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5
5月31日,我参加了“上杭县第三届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联盟成果展示暨学科专题培训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上午,但我听了三位老师的优质课和一个专家的专题讲座,收获颇丰。
我深深感觉到,社会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大课堂,是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培养“社会人”的必经之路。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人们在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时,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法治。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的限制,让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应该把儿童看作社会上的小公民,让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感受、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材篇幅有限,教材的内容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三位老师的优质课中,他们都很好地运用了社会化的教学内容。例如,xxx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xxx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xxx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涉及到相关社会规则、法律规范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研究时空得到了拓展,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研究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
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研究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教育主题突出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对国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明确阐述,强调了教育主题的突出。从育人角度出发,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三位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音乐、美术、语文、数学等多种活动中感受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会性。
三、大面积的学生参与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参与、自觉实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同桌、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研究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研究、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四、学科测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因此,在学科测试中应该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研究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6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7
培训中,我在老师的讲解下对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研究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研究政治的兴趣。同时,在办理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度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厚实,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常识编排和叙说,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常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头脑品德》来讲较新颖、实用。通过研究,使我清楚的熟悉到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常识点的组成,以及常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常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掌控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材的重要性
整体掌控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有优秀的文明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熟悉并掌控好课程常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常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掌控政治材、清晰地熟悉并掌控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熟悉到应该掌握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老师的经典理会,使我熟悉到应该怎样突破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买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形成优秀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常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熟悉到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动研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增强对学生本领的培养。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浅显易懂但却包含人生哲理的常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代价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主办方精心组织、放置殷勤,主讲老师经验厚实、分析透彻,参会教师认真聆听、积极交换。此次材培训办理了教师的很多疑惑,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材的利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息争决,对于材的研讨和利用,将会是每个小学品德与法治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8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9
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会生活中人们因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法治,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这一框框,应把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但把他们看成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还要把他们看成社会上的一个小公民,让我们的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1.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曾兴俊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蓝晓霞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邱羿昕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有涉及相关社会规则、法律规范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课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与课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2.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说教,三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像音乐课一般的放声歌唱,有像美术课一样的'剪纸、贴画,还有像语文课一样的美读诗文,又有像数学课一样的计算明理……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会性。
3.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综合性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更应突出这一理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设计了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二)学科测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本次培训活动,教研室钟晓菊老师给我们做了《立足儿童生活,科学设计纸笔测试》的专题讲座,从当前学科测试的命题角度,给我们做了一个引领,提出当前纸笔测试命题,应当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说,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不管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还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学都必须做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0
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1
20xx年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2
参加此次培训,我受益匪浅。xxx老师对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让我深入了解了材的设计和编排。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本文介绍了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材的编写理念和目标。该教材以儿童的生活路径为核心,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设计基础,注重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规范行为惯,培育法治观念,践行法治理念,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教材强调了研究、思考、参与和玩的重要性,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解读、分析,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教师应该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本教材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旨在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材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为基础,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展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通过研究,学生能够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研究,从而逐步实现自理、自律、自觉和自主。
材不再包含说教性的内容,而是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材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还应与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3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4
十月二十日,与同行一起参加了20xx年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网络培训学习,在我们就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而束手无策之际,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通过培训学习,不仅让自己对新教材编写背景、及其框架结构和教材内容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对今后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道德与法治的目标,肩负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神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德育课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自己要站在课标的高度上,审视教材,研究教材,要有课程意识,要准确把握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的`传授知识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三、总结反思本课程在课改中积累的已有经验,积极探索新思路。要正视自己在使用教材中的困难和问题,又要通过悉心创造,积累案例,不断总结经验,获得更好的方式方法。
四、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品德养成提升之间的关系。
在对待知识学习的问题上,自己要具备处理知识的态度和本领,既要认识到讲解传授知识的必要性,又要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成长相互融入,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5
20xx年12月21—23日,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三届全国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学观摩活动。在踏上开往杭州的火车前我有太多的担心,担心班里的孩子,毕竟他们刚入学不到一学期;担心班级的事情会因为杭州之行堆成山;担心班级活动无人组织……而江南的烟雨蒙蒙好像让我忘记了这一切,一切都是那么清新,那么超凡脱俗,我开始静下心来聆听周围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心跳。
本次学习有统编教材核心作者方丽敏、左兆军老师的报告;有浙江省、江苏省的优秀省课,特级教师黄黎明老师《让课堂成为架构起引领学生过美好生活的桥梁》的报告以及她的爱徒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小学品德教研员余晓梅老师的《我们小点儿声》优秀课例示范……
无论是专家报告还是优秀课例的呈现,都在向我传递着我们德育课程的定位:“立德树人”是德育课程永恒不变的价值基石,“核心素养”是德育课程的价值导向而“道德成长”是德育课程的价值追求。
我想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就要读懂课标,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并要把促进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和社会性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3天的时间太短,我们常常在听完一节课后发出惊叹,老师是怎么想到这样处理的?要是我会怎么处理,对比这两种,哪一种是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课堂。有时我也会思考:《我们小点声》这是二年级的一个内容,我可不可以放到一年来用啊,毕竟我们小点声不仅仅是针对二年级的孩子呀?德育的渗透没有界限,一年级的孩子也需要知道学校和教室是大家的,我们小点声是文明的.体现,更是文明的需要。好多的思想来不及细细揣摩,好多的观念充斥着头脑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但不管是听专家的报告还是观摩优秀课例,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声音: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太了不起了,我们可以站在儿童的立场,利用儿童的生活基础建构活动,丰满儿童的当下生活,引领儿童的未来生活,让我们拥有中国心、现代眼、社会情的价值导向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从生活中来,将生活课程化;到生活中去,将课程生活化。这是语文、数学课程永远无法做到的。我们跟着专家洗涤思想,转变观念,陶冶情操,行走在校园中愈发让自己觉得肩上责任的重大,我更加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分量。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6
坐在火车上,望着渐行渐远的杭州,心中满溢有返乡的喜悦,又有淡淡的惆怅。为期三天的学习,就这样画下了句点。回顾这几天的观课、报告,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江浙地区的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教育的精细、精致随处可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传统的学科,更是一门富有时代气息的与时俱进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道法人给这门学科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外延,打造出了一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德育教育之路。
为期三天的学习,感受到的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不禁感叹,我们要钻研的还有很多很多。这条路通往的终点远比想象中的要重要。我们常说“见贤思齐焉”,看了这么多课,听了这么多报告,心中感觉非常振奋,迫不及待想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在课堂上落实。
纵观这么多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本课程致力于打造的“中国心”,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富含中国传统智慧的处世之道,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质上,其实就是在学生启蒙阶段将国家教育、民族教育、传统教育等落实到位,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内化,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借着这次机会得以一窥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未送审版,虽然没有最后定稿,但是从中不难感受到,我们这么学科不是过家家似的可有可无,它比其它学科更加代表着国家意志,更代表着社会的主流的价值观。每个学校都有各种德育的设施,大张旗鼓地落实学生的德育工作,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常常把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排除在外。在我看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期其实才是德育的主阵地。
本次活动呈现的课堂的都是一到三年级,老师们呈现的课堂异彩纷呈,既扎实地落实了德育目标,又展现了教师极强的个人风格。老师们或幽默或亲切的语言,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一个个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引发了学生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敢于在课上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想法。
纵观这几节课,在课堂的设计上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创设的情景具有一贯性。整个课堂在一个大情景中展开,将各个教学点巧妙的融入到一个连贯的`情景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这个在《大家排好队》里面的看电影的情景设置上表现的非常明显,各个教学点环环相扣,巧妙的融入看电影这个情景中,辅以精巧的课件设计,代入感极强,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验也非常真实。其次,活动少而精。在鲁婧婧老师的《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中,一个“真心话大冒险”贯穿始终,始终扣紧规则,好的行为、坏的行为、制定规则三大板块,非常精简的设计,但是整个课堂中,学生体验深,有想法,敢表达,在老师的调度下,整个课堂开放而又有深度。第三,师生对话有方向。我们有的时候在课堂上会感觉很难应对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不知道怎么调控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我们预设的目标。而在听的这些课上,老师们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教学艺术,在师生充分对话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更令人感动的是学生在这过程中的成长与转变。一句句童言稚语在旁观者眼中或许只是可爱,但在授课老师的眼中却成了一颗颗等待打磨的珍珠。
又一次来到西子湖畔,又一次感受江浙教育,又一次为自己“加油”,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前行的路上,有你、有我。道德与法治是门古老的学科,历史的积淀使之厚重又韵味十足;道德与法治是门崭新的学科,它还有更多的可能等待着我们去书写。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烟雨江南,为我们展现了德育的美好图景,相信经过我们张店区道法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也能竖起一面引领德育发展的大旗。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7
20xx年6月3日,特别荣幸参加了泊头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及老师的《学习伴我成长》、李老师的《无处不在的广告》的教学,聆听了李主任的《精准设计教学目标、深度优化德育课堂》,这次学习真是受益匪浅!我感受到老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经验丰富,语言充满了激情,富有感染力。灵活的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知识,享受着学习的乐趣。老师们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
听课后,我的感受颇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融洽的导入环节,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空间
及老师由问题导入,同学们在课外学习到了哪些本领?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展示,绘画、儿歌、舞蹈、讲故事……孩子们的多才多艺,让人眼前一亮。精彩的导入,博人眼球,为整节课做好铺垫。这艺术的导入,潜移默化养成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收获了快乐,教会了孩子们学习方法。导入新颖独特,贴近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学生自觉探究知识的兴趣,体会学习伴我成长。
及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恰当引导激励性评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第二个环节中成长离不开学习,环节紧凑。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通过追寻成长的脚步,从学说话、学走路、学写字、问爸妈、老师……学会了许多本领。第三个环节处处可学习,最为精彩。在交往中学习,跟大人学习,在玩耍中学习,在科技馆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挑选西红柿,真正做到了处处可学习,在学习下成长。
二、别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彰显课堂教学魅力
歌德说过“风格是具有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李老师的教学风格让我折服,李老师教出了情趣,声情并茂,选准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恰当好处,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生动有趣,学生学的'有滋有味。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了解广告的作用。借助创意动画的广告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引发对其广告的兴趣,通过广告的交流、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广告内容的多元化,认识广告的多样性。李老师的教学就像蜂蜜甜而清爽,整节课“粘”住了学生。这个教学环节,促进自学,启发诱导,点拨开窍,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精准设计教学目标,深度优化德育课堂
李主任精彩的讲座,既详实又有针对性。我懂得了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努力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将学生学习的空间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使德育课堂生动鲜活起来。好的教学目标是好的课堂教学的灵魂,不能只凭借经验设定教学目标,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立足本单元教材,关注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树立差异意识,将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的学情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复习后再转化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既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班本化,渗透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让教学目标体现针对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机会往往宠爱有心的人。”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用心钻研教材,用心读学生、用心设计教学、用心育人,用我们的双手托举起新时代的未来与希望。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8
满怀期待中,12月19日,我们一行九人踏上动车,前往美丽的杭州参加《道德与法制》的“千课万人”活动。但计划不如变化,因为某些原因,自己却不得不在22号早上听完两节课后匆匆赶往车站改签、返程。一天半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精彩的专家报告和课堂仍让自己收获颇多,感慨颇多,感觉不虚此行!
一、魅力无限的报告
开篇第一场报告是由浙江省杭州市德育课程教研员,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核心作者方丽敏老师主讲。方老师一如这美丽的城市,温婉而雅,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征及要点娓娓道来。指出品德作为一门以育人为己任的重要学科,要始终把价值观引领贯穿始终,通过整个教学的进行,培养学生的中国心,现代眼和社会情。
1、一颗中国心。道德是内在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道德。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有机融入了法治知识,注重培养法治意识。整个教材体系做到有主题不断,有渗透不散。可以说统编《道德与法治》是一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阶段的实现图谱。教材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循环往复、螺旋递进中强化教育效果,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材中还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家安全观等专题教育。在完整的文化脉络中涵养学生的品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先人的聪明智慧,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从小认识到祖国疆域不可侵,祖国主权不可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分大小,不分强弱,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懂得捍卫国家主权,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试问,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这样的爱国教育,怎会叛离自己的祖国。
2、一双现代眼。教材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然。认识到人来自于自然,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要感恩和反哺自然,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动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状态,一种存在价值,学会跟动植物交朋友,重构自然观。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方老师谈到在科技与伦理面前,做到德育为先,科学家应遵循研发中的道德自律,应用中的法律约束。一个人如果德育不合格,能力越强,他对社会的危害可能也就越大。拥有一双现代眼,还要看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苦难,唤起学生对和平的热爱,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只有坚持以合作谋和平,才能实现双赢和共赢,对未来充满期许。在同一个地球,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一份社会情。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引导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更要拥有社会情感。我们的教育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在感受群体生活快乐的同时,学会与其他群体合作,对待与其他群体的正当竞争,更好地生活。
方老师的一席话,不仅有宏观教材的把控,更有对细节的剖析,让我们通过面纱更加真实、准确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也让我们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切感受到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心感觉这样的课堂需要专职老师来教,需要我们好好地上,让学生在每节课的浸泡中提升价值观,涵养爱国情,落实到行动上,成长为一个有品行,有德行的中国好公民。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者章乐老师,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梳理了新教材的变化、特点及设计意图。教材作为引领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既要让教材成为“学本”,便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要让教材成为“教本”,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善于打通学生生活与教材生活的联系点;善于调动学生积极体验,换位思考,培养真实情感;善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思辨活动,尊重学生合理独特的见解。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接轨,对生活的提升,让课堂成为架构引领学生过美好生活的桥梁。
二、活力四射的课堂
一天多的时间只听了短短五节课,每一位出课老师都是省、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每节课都设计巧妙,凸显教材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中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实践,主动求知、求智、悟道。特别是浙江嘉兴实验小学的朱希杰老师的《小小一张纸》一课,更是让大家眼前一亮,吸引着每位听课老师的眼球。
光是朱老师一身休闲帅气的衣着就让大家感觉特别阳光自信,风趣幽默而又贴切的评价语,看似信手拈来,却字字戳中内心,句句提升课堂,章显了老师的课堂智慧和文化底蕴。整节课从认识纸的作用大,用途广;了解纸的发明、来之不易;感受神奇纸世界三大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想象,获得情感的提升。寓教于乐却不留痕迹,真正做到了用儿童的立场解读教材,用儿童的生活设计教学,用儿童的形式突破教材重难点,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中,引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让每位听课者跟孩子们一起沉浸其中,享受其中。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探索生活意义的课堂,是孕育灵魂的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唯有明了设计意图,吃透教材,准确定位,才能带领学生在一次次全身心的投入中,做好她们心灵的守望者,引导学生过富有智慧,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19
山水江南,烟雨杭州。20xx年12月21至24日,我有幸随品德中心教研组的老师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了20xx“千课万人”第三届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学观摩会。三天时间,组委会安排了形式丰富的观摩活动,力邀多位名师和专家以高端理论阐述、名师优课展示、现场焦点评论、全体互动推进等形式,解读编写初心,探寻教学新路。
江南的天总是多雨,如烟如雾的细雨,把杭州的天地冲洗得清新润泽,些许寒意挡不住我们求知的热情。几天学习下来,印象最深的有两位名师,一是朱希杰老师。这位帅气幽默的男士,是此次出课的唯一一位男老师。讲课当天是他第一次见学生,课前互动,轻松悠闲的闲聊快速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课堂上,妙语频出,幽默的评价有效的推动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他仿佛是阳春三月,执扇出游的贵公子,谈笑间就是一堂好课。
另一位是鲁靖靖老师,执教《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这堂课最令我拍案叫绝的是真心话大冒险的`设计贯穿始终。所有的环节全部采用让学生闯关冒险说实话的设计。该是多么心思灵巧,蕙质兰心的人儿才想出这样的设计?
钱塘江畔拥潮声,不知日暮何时来。三天学习很快结束,忘不了这场群英荟萃的饕餮盛宴,忘不了执着前行的道法同仁们……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20
12月21日到23日,我有幸成为杭州的客人。烟雨杭州,阑珊如梦,在这江南,在江南实验学校,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大咖纷纷登场,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报告与课堂展示,堪称视听盛宴。在华丽的舞台上,极富张力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来自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力量。
一、以儿童为中心的自主课堂
课堂是属于儿童的,走进儿童生活,理解关注儿童,从儿童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才能真正入心。儿童、自主,是这次大型观摩会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从老师们的课堂展示中也能看出来。我们平时的课堂最后经常会出示拍手歌,让孩子们读读拍拍手就束课,李玉洁老师则截然不同,她让孩子自己填儿歌。课件出示了《排队歌》,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提前给出,让孩子们补白中间的几句,孩子们兴致很高,结合本课所学,很快便能填出,加深了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锻炼了自主性,孩子们也乐意去拍手,趣味性十足。
另外,教师把所有的观察交给学生,也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出示了一张图片或播放了一个视频,马上就问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是让孩子说看到了什么。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增强了学生的感受。
二、植入辩证思维的.课堂
统编教材给孩子们提供了价值导向,并且更多地从价值灌输转向价值探究,在过程中完成孩子对价值的建构,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普通的辨析是很普遍的,如老师让孩子们“辨析文明”,即对几幅图片的行为加以分类,无非是否文明,就算陈述理由,孩子们也是张口就来,易于学习。但是,让我惊喜的是,多个课例中,老师们设置了各种辨析性的问题,正如道德两难问题,让孩子们去充分思考体会,这是辩证思维的体现。宋月红老师在《大家排好队》中处理“先来后到”知识点时,有孩子排队取水的情景模拟,老师问如果好朋友来插队,是否可以?问题既出,孩子们便分成两派,说可以的理由是帮助同学,说不行的认为这样不公平,现场辩论起来,甚为精彩。这是对排队规则“先来后到”的深度辨析,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好朋友可以来前面插队,但是,让好朋友插队的那个人排到最后面,既没有不公平,也没有破坏友情,可谓精妙。
再如辨别爸妈对自己的爱,爸妈对自己的严厉或严格要求是否是爱?经过辨析,现场孩子们更加体会到来自父母深深的爱。再如冬季感冒是否要开窗?大家一起玩滑梯,年龄小的孩子是否优先等等,让孩子们充分交流体会。可以说,被植入辩证思维的课堂,孩子们的思考也是有深度的,当然收获也是最多的。
三、让人闻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的课堂
正如新教材作者方丽敏老师所言,新教材有着一颗中国心和现代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便涵盖其中,这从诸多展示的课例中也不难看出。来自《礼记》“立不中门”,《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被用在了排队规则的资料补充中。古人用龟甲、竹简和丝帛书写及蔡伦造纸被投射的课件上,体会纸张的由来,无一不是在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课件中,被放大的“文明、和谐”、各类法律条文及守则的呈现又是现代价值观念的渗透,极具时代性。如果孩子们能经常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兼具古今,眼界是开阔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践行德育落脚到行动的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堂主打德育,自不必多说,德育观念的渗透我们都会注意到,可如何践行,使孩子们落到实处是老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纵观观摩课,目标指向行动的教学活动比比皆是。《我们不乱扔》一课班级公约送给班长,呼吁行动。《温暖的家》一课抛出问题我们又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让孩子们思考,继而设计“爱心行动方案”,让孩子们付诸行动。《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现场制定盟约,并自觉遵守等都在指向孩子的亲身实践,还有很多老师让孩子谈打算,给孩子传达一种行动意识,也有助于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五、有着串连性故事的趣味课堂
统编教材核心作者左兆军在低年级教材的几点注意事项讲座中指出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同时又强调了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孩子们是喜闻乐见的,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大活动框架整节课,这就契合了体验与游戏,出课老师们纷纷采取了这种办法展开教学,收效极佳。最为典型的如以看电影大活动为主线,以观影前、观影中、观影后,并变化不同场景如坐公交、买票时、乘地铁等,相机渗透排队规则。鲁婧婧老师《班级生活有规则》用真心话大冒险游戏来串连整个课堂,引导孩子们勇于说出班级的各种问题,活动衔接自然。姜丹老师《健康过冬天》以卡通人物冬冬过冬为脉络,故事依次铺开,过冬常识也被带入课堂,故事的情节推动着课堂发展。孙希老师《大自然,谢谢您》以孩子们的魔法学院游历,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并进行魔法分享会,寓教于乐。俞晓梅老师《我们小点声》中小伙伴“调小小”的介入贯穿,使得课堂呈现出整体性,老师润物无声,学生乐在其中。
三天的盛宴绝非以上几点所能概括完的,还有很多诸如需要灵活处理教材、课堂要有强的逻辑性、课堂要生活化、记住“三个怎样”等等诸多教学智慧,需慢慢整理消化运用,但是以上五点是我所听所得,感触最深的地方。
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如何称之为好,个人认为在于唤醒或生成,即唤醒孩子原有的良好价值意识,或生成新的道德认知,就算得上成功的课,如果想要获得力量来支撑我们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觉得离不开以上的五条。就试着做吧,我们区未来的道法课堂可期!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21
西湖茶香,钱塘鱼美,都不如“千课万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精彩课堂。这个初冬,我们有幸参与、聆听了走在教学最前沿的“道长与法师”们的精彩课堂演绎,有触动,也有感慨。
一、教学情境创设贯穿课堂始终
课堂上创设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影响会深刻而持久。此次观摩课活动中,有几节课的情景创设特别巧妙,吸引着每一位听课的教师。
比如朱月红老师执教的《大家排好队》一课,由“看电影”贯穿始终,从在盒子里看电影,体会拥挤、看不到带来的不愉快,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实践,体验排队的好处。紧接着老师和同学们准备出发,去电影院看一场真正的电影,从出发前的接水排队到影院取票、返程乘坐地铁等情境体验和问题探究,解决了如何排队好的问题。整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情境当中,为什么不能插队?当友谊和规则出现了取舍问题怎么更好的解决?两个人要不要排队?一米线有什么用?在学校餐厅打饭为什么应该保持距离?就连电影院里看的电影都是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道德答卷。这节课,所有的困惑都是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之后自己解决的,而且学生们一直热情高涨,教师忽而是问题制造者,忽而是智慧启发者,忽而是体验参与者,始终和孩子们一起,不留痕迹的指引着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和方向。
孙希老师《大自然谢谢你》,创设了“大自然魔法学院”的奇妙情境,大自然像个魔法师,变出了那么多丰富的礼物,引导着学生探秘小米粒的成长离不开土壤、雨水、阳光等“神奇魔法师”的帮助和人们的辛勤劳动;随后,在“超级魔法变变变”的有趣情境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动手探究丝绸、房屋由来,并举一反三、追根溯源,充分感受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勤劳的人们……整堂课,师生全情投入、层层深入,充分展现了孙老师“简约精巧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风格,深深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师生。
二、教学设计取之于学情,用之于学生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章乐副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要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关键在于能够直接满足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真实的道德困惑。只有教材和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道德学习的“支架”,学生才能有效地展开自主学习。
三节《大家排好队》,俞李校长的授课是最朴实却最实用的。俞老师所有设计的'环节,都是基于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学生知道了的、做到了的就不讲或少讲,学生不懂得、做的不好的就终点引导,是一节真正为学生服务,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设计的课。西湖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俞晓梅老师同样带来了一节接地气的道法课。基于学情分析,精准定位活动目标,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精巧设计学习活动,着眼全面发展,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打下靓丽的底色!
三、有效追问,演绎品德课堂的精彩
“追问”好比一条引渡的小船,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此次观摩活动中,讲课的老师都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及时点拨,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
比如在朱月红老师执教的《大家排好队》一课中,学生们参与体验活动时发生了拥挤,老师先问谁被挤到了?有的学生举手,老师又接着问,疼不疼啊?看到了吗?你是怎么想的?被挤到的同学诉说了自己的感受,没有看到很难过,很不公平……老师到这里并没有帮学生们总结,而是再次追问:“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有个小朋友就说:“排队就好了。”在老师的追问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不排队的危害,并产生了要自觉排队的认识。在插队的体验活动中,老师让学生谈谈:让好朋友排在自己前面行不行,学生谈了自己的观点后,知道应该先来后到后,老师又继续追问:“如果有急事怎么办?”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最后孩子们想出了让好朋友站在自己的位置,自己去队伍后面排队的好办法,即解决了公正的问题,又做到了互帮互助。介绍一米线的环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一米线的认识,老师也没有就此停止学习的引导,老师追问:“哪里还见过?”“这些地方的一米线又有什么作用?”整节课,对排队的各种规则几乎都是在老师的追问下,孩子自己思考出来的。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艺术,看似蜻蜓点水,这一“点”却充满了睿智,激活的是富有情感的课堂,在这里呈现的是心与心的碰撞,理与理的交锋,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更多的是情与情的交融。
四、注重课堂体验,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究
心理学家瓦西留克所说:“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游戏,作为一种活动类、体验类的德育载体,天然的承载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习得多种优质品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作者左兆军老师也强调,要重视儿童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他在报告中指出:“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如果我们成人对他的生活阅历漠不关心,心不在焉,则会造成心灵上的隔膜,他们绝不会因为你的漠视而放弃自己的感受。”
朱希杰老师执教的《小小一张纸》一课中,学生不是在学,而是在愉快的游戏。猜谜语,捉迷藏、纸分类、体验试纸的奇妙、参观造纸厂、体验神奇的纸游戏……老师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玩一玩等体验活动,调动了学生的触觉体验,继而调动了孩子的思维,孩子们在前有经验的基础上与新建经验有效链接,探究发现了纸的作用、丰富的种类,体会了没有纸的不便,从新的视角认识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纸家族。
“跋涉千山万水汇聚钱塘观摩千家万派,聚英千课万人共话道法事关千秋万代”。 一位位大师的精彩授课,深刻报告,给了我们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也促使我们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道法课堂的本质。杭州之行已经结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这条道路上任重而路远,在未来的探索与坚持中,我定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永远站在孩子的立场,用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22
20xx年11月7日——20xx年11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聊城市实验中学举办的“山东省初中道德与法制优秀课例展评”活动,观摩了来自山东省17个地市城区组选手的精彩教学,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下面,我就这几天的听课学习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赛教师对德育课新课程理念的把握精准,很好的彰显了“德育,让生活更美好”的课程追求以及德育与生活相融合的理念。17位教师在三天内进行了五个课题的授课,分别是《自尊自爱是我的需要》、《我自尊我自爱》、《扬起自信的风帆》、《走自立自强之路》和《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五个课题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都不是很好上,原因是这五个课题都偏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东西很难把握,教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有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德育课流于形式。但听了这几天的课,我深深的为老师们精心的教学设计所震撼,既从影响孩子终生发展出发弘扬了正能量,真正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中,老师们选取了很多正能量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并且坚持以学生生活为本源,充分挖掘了地区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以及时代发展的相关材料,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做了很好的融合。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讲《扬起自信的风帆》时,刘志宏老师的“自信达人秀”,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潜力,给学生自信心,对学生影响深远;王莉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也让人印象深刻,如:“你真是个认真的女孩,你一定会成功的”、“从你自信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你一定可以”等,注重从内在出发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葛长兰老师选取的要求工作的刘元甲,用歌声走路的陈州等例子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十分强大。
其次,参赛教师各具特色的教学手法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使课堂精彩纷呈、活而不乱。在参评教师当中,有的老师富有激情、活力四射,有的老师娓娓道来、春风化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参评教师的教学功底过硬,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典范。他们的语言十分简洁,基本没有重复,并且普通话较好,发音清楚,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表达艺术;他们的板书十分美观大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例如晁三涛老师在《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使用了松树型的板书,最后边写边画,寄语学生要像轻松一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表现能力让人叹为观止,她们能歌善舞,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教室就是他们的.舞台,他们是名符其实的综合型教师。
最后,参赛教师对于教材的精准把握和创新使用,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他们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情境或活动的创设,灵活的使用了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尤其神舟十一号、学生自己的情景剧表演等,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道德与法制》课与他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此外,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在对教材反复研究后精雕细琢出来的,所以当一堂课呈现在面前时,必定环节完整,思路清晰。刘志宏老师在《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课前与学生进行“快乐抓手指”的游戏互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我能行”,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成功切入了主题。
作为新教师而言,几天下来,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能找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尤其是听完最后专家点评之后,更是醍醐灌顶。我清楚地知道,短时间内我不可能达到像参评老师的水平,但我会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和方向迈进。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认真研读教材和新课标,熟悉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教材,利用好教材,上好每一堂课。此外还要注重平日的积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每一个看似信手拈来的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能够取得更快的进步,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23
初冬略生寒意,教研热情依旧。又一次来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研活动现场,依然是那个不能再熟悉会场,依然是那带着一点沙哑和满满睿智的话音,依然是用学习者的心态来面对。整个上午,六位老师各具特色的说课,加上李凤英主任对教材解读的专题讲座,就是一场学习盛宴。
1、环节意识现分明。总观六节课,教学设计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有明确的环节意识。从课堂导入到课堂主题活动设计再到课堂总结、拓展延伸,都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连缀而成,生动有机的若干个教学环节“聚集”在一起,组建起精致的一节好课。总感觉,教师必须树立教学环节意识,一节课的设计必须要用教学环节构建起基本的`轮廓,然后再加以修饰,精雕细琢。没有了环节,课堂就会一盘散沙,整节课就“散”了。
主体环节的设置更要精当有序,在“一课一得”的理念之下,哪些环节必不可少,哪些环节可以精要一些,哪些环节可以整合在一起,哪些环节要打造亮点,哪些环节要厚重扎实,哪些环节要教师挺身而生,哪些环节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这一系列问题,都因教师有了强烈的环节意识。
2、教学活动在课中。纵观六节课,我发现,每一堂课都是由若干教学活动串联起来的。精彩的课堂不是教师在教什么,而是看学生在学什么,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学习。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在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辨一辨”的教学活动在这几节课中多次出现,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澄清学生对周围社会现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其他活动,如制定班级公约、给爸妈写一封信、搜集资料、叠衣服、成语接龙的能等,都是一些弥漫着生活味道和文化味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充分起来,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中央,教与学的关系悄然发生着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一步步得到凸显。
3、小科教学不可轻。在党中央提出认真上好思政课的大背景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上,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所以,这样的课程一定要上好,我们要认真研读统编教材,我们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去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只有让孩子们提高了认识,分清了善恶是非,才能落实到日常的点滴行动中。
人育心,润物无痕。一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就如同一粒种子,播散在儿童幼小的心田,也如霏霏细雨,在孩子稚嫩的心上滴滴洒落。我们一直在说静待花开,那就静待道德的种子萌发、破土而出,为孩子的人格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24
20xx年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泊头市教体局举办的道德与法治课优质说课活动。亲临现场观摩几位教师的说课,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绝好机会。参加活动之前,自觉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剖析,感觉自信满满,但今天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说课之后才深知自己的不足与狭隘。半天的观摩与研讨,让我受益匪浅、思想颇深。本次活动为我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现在将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学不能脱离学生
因为这次参与的是说课活动,所以就没有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只是在课下对教材进行研究。正因为如此我才犯了巨大的错误——脱离了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能只是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假大空的口号。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我们教师只能是充当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依靠课本不依赖课本
通过观看六位优秀教师的演说,我发现我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严重依赖课本,没有为学生们设计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新课程改革中也是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是你讲我听的过程。
三、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就需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的活动,成为学生亲身实践的活动。要想使课堂鲜活起来,就必须设计好适合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
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个体,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认识领域,有很多知识早已成为了他们的经验。所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更应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然后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 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它可以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学生多能振奋精神,积极地转动脑筋,努力争取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这种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其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三) 创设动画情境
现代多媒体教育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要使现代多媒体与教育相结合,不但要求我们学会使用各种教学软件,还要求我们对各种社会信息有及时的了解,这样能为学生学习创设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内容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情境。
教学相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只有走出自己的舒服区,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听课评语06-10
小学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08-26
道德与法治作文08-21
《道德与法治》教案03-22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范文06-16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9-19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05-24
道德与法治专家讲座心得体会09-05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