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绘画活动美感创造力的培养_幼儿园教师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绘画活动美感创造力的培养_幼儿园教师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幼儿教育抓起。培养幼儿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绘画能力的发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幼儿绘画中美感的培养
美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有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基础。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要通过幼儿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艳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和谐的造型,完美的构图等,都能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美好的感受。如他们面对艳丽的鲜花会发生赞叹:好看。在这心情激动的情境中,也就出现了不自觉的萌芽状态的美感。虽然它是不明确和深刻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质。对幼儿来说,美感教育仅限于初级的启蒙的范围内,着眼于一些易引起感官愉快的形式,而不涉及深层次的内涵。就是说,通过幼儿自身的器官、手、眼、耳和动作的配合,在探索中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等,这种感知活动越充分,就越能激起幼儿对美的追求。因而,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是培养幼儿美感的基础,也是使之形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在多年的实践活动中,我总结的美感培养的具体做法有:
1、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生活的本身就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如清晨的朝霞,日夜的星空,朦胧的雨天和火辣辣的夏天,其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再看那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漂亮而且造型、款式优美。还有那可爱的小物、昆虫、鸟儿,各自都有统一协调的色彩。
幼儿往往有很好的直观形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班幼儿用他们喜爱的色彩画线条、画圆圈,虽然没有创造什么形象,但孩子们仍乐此不彼。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又如在吹画活动中,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思考,去观察色彩的变化。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
另外,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还应培养幼儿充分感受色彩的能力。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认识色彩是教师和父母应十分重视的途径之一。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
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2、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整体感受力。
有的教师在教孩子画画时,认为只要纸上画得满满的,样样都有,就认为是想象力丰富,画得好。这种想法其实不是想象的反映,而是不懂得变化和统一的关系,不懂得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结果导致了无选择的任意堆积,削弱了艺术的效果。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构成的基本规律。变化与统一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的。一件真正美的艺术品,都符合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的基本原则。如花瓶内插着五颜六色的花,有了花瓶就把散乱的花朵统一在花瓶之中了,再加上一个柔和的背景色调,就把各种色彩纳入整体色调之中。再如一个房间的整体布置,一套服装的款式设计,一幅画的整体构图等,都离不开变化与统一的构成法则,也就是说一切物象只有符合整体性的美感,才能对人产生美的魅力,才能引人入胜。
不同的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对称的形式给人以稳定统一的美感,像蝴蝶的翅膀,人的双眼、四肢;均衡给人活泼多变的感觉,像大吊车在吊物品,称物用的中国称;垂直的小树林、流水的波纹给人舒缓伸展的感觉;暴风骤雨给人以惊恐的感觉。诸如此类都可引起幼儿对形象的联想和体验。在教幼儿画“走路”时,教师先启发幼儿回忆各种不同人物的走路姿势和特点,并让幼儿站起来表演,然后再作画。幼儿有了感知的经验,又对形式美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构思画面时就特别有趣,想像力也格外丰富。如有的画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上幼儿园,有的画他和爸爸、妈妈上公园玩。当这些画让幼儿进行评价时,幼儿大部分能从形式美的构成道理上讲出好与不好的原因。以后幼儿还能将这方面获得的知识和感受,运用在活动室的布置以及游戏当中,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
3、欣赏名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让幼儿欣赏那些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其好处在于除了激发美感外,还可以对作品的主题以及美术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使幼儿能依据美的造型原则作出一定的分析评价。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饱和鲜明、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是蟹、青蛙,迪斯尼画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在欣赏活动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适当地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
大量事实证明,这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均有极大作用,对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表现的向往与追求是大有好处的。有人把美术欣赏比成给幼儿吃“营养面包”,因为它具有多种“维生素”,能够健身益脑,增强艺术细胞。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注意结合其他途径进行。如,带领幼儿嬉戏于自然美景中,引导他们欣赏鸟飞蝶舞、小桥流水、蓝天和彩虹、鸟语蛙鸣,使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无限风光;带领幼儿徜徉于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引导他们观赏整洁美观的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节日装饰、色彩艳丽的绘画、造型优美的雕塑、生动有趣的玩具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这些都能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神住,丰富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涂鸦期;2、基本图形期;3、起始涂绘期。下面就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分别予以讨论。
1、涂鸦期(1—3岁)
一般地说,儿童的涂鸦活动是从1—2岁这个年龄开始的。儿童这时候总是在手上或身体附近的任何东西上面乱涂乱写,开始都是毫无目的的乱涂乱画。儿童的第一次涂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正如婴儿初次的咿哑学语和说话的关系一样。
这个时期的儿童很喜欢涂鸦活动,他们能从中得到真正的享受。然而,他们并不是想用自己的符号去画出些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喜欢那种在涂鸦活动中的身体运动,是喜欢涂鸦活动本身。
涂鸦期又可以分为涂鸦早期和涂鸦晚期。涂鸦早期,可以说是一种无规则的涂写。这时,儿童不能控制自己手的运动,也不能控制在纸上涂写出来的符号。他们在纸上“画”出来的符号总是乱七八糟的线条。这些线条的走向,完全决定于他们“作画”的姿势与握笔的方法。在涂鸦晚期,即在儿童开始涂鸦以后的六个月左右,幼儿会偶然地发现他涂写动作和纸上符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发现对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这时,他逐渐地能控制画出的“符号”了。对儿童来说,能够控制他的涂鸦活动是一种质的飞跃性发展。因为这使他能够根据他所希望的任何方向去涂鸦了。当然,这种控制能力的获得,主要是由于在涂鸦晚期的儿童手眼协调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手眼协调使得大多数儿童对涂鸦活动充满了热情,并激励着他们去进行新的尝试。
由此可见,涂鸦期是培养儿童创造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以后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所以,我们(包括父母)都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涂鸦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必须按照婴幼儿的发展顺序去科学地启发、引导。
2、基本图形期(3—4、5岁)
肌肉运动的控制、手眼动作的协调为儿童进入基本图形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这时,儿童能够画出一些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的基本图形。就这一点来说,他们的涂画看起来就更有规则了。3—4岁的幼儿基本上都属于这一阶段。
这里,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多加注意的。譬如说,一个3岁的儿童可能在画些基本图形的同时,还不时地胡涂乱画(涂鸦),或者有些3岁儿童仍然经常性地涂鸦,只是偶尔能画些基本图形,这是很正常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对此不必惊慌,一旦发现幼儿的能力有某种程度的“倒退”或“停滞不前”,就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切不可用惩罚、训斥去对待和教训儿童。
在基本图形期,儿童的涂绘能力是逐渐发展、提高的。在基本图形期早期,他们总是只能画一些椭圆形等环状类的图形(或弧形、或弯曲的线条),不过已渐渐地控制方向了。到基本图形期晚期,儿童的涂画中就出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类的基本图形。这时儿童能随意地画出各种各样长度的线条,并能用这些线条合画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梯形、菱形等(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这些图形的含义)。在基本图形阶段,控制能力的加强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大成就,它为幼儿绘画的想象能力准备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又推动了儿童创作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3、起始涂绘期(4—5、6岁)
涂绘与以前的偶然性的胡涂乱写是大为不同的,到4岁以后,儿童基本上能有意识地去作画了。最初的涂绘即所谓的“儿童绘画”。这一阶段,儿童绘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开始画“形象画”了。人形画通常是孩子最早的象征画。这种新的绘画方式表明儿童的创作想象有了极大发展。在这一阶段,幼儿能够从他所能画的许多图形中选出他所喜欢的或需要的图形来画,他再也不是涂鸦了。在他的画中,已没有以前那样的杂乱无章的线条和形状了,而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被儿童用来代替他们自己所喜欢的或他们认为重要的某些东西,如人、树林和动物等等。
画象征性图画的能力是在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才获得的。这时,基本的图形被组建成象征性的图画(即形象画),这种图画就代表着孩子头脑中现实的东西。在涂鸦期婴儿只是喜欢那种身体的运动,现在则能理解自己所画的真正含义了。
在起始涂绘期,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图式”的形成。5、6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在图画中表现一个事件或表述一个故事,图画更趋复杂了。他基本上能用图画表现他的经验中或想象中的任何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情境需要,他可以创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些东西。这种新的、特殊的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图式”。一旦儿童有了图式,他的象征性形象画就成了他自己特殊的标记。就像成人的签名一样,各个儿童的图式也是殊异不一的。儿童画画的图式不在于画的大小,而在于客体对他来说重要性和趣味性的大小,譬如说如果要画一棵苹果树,那么苹果就会画得很大很大。所以,儿童的图式不仅是绘画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而且是儿童个性的一种表达。对儿童来说,它不仅表明,在创造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而且表明他是怎样思考、感知和观察的。因此,从最早的图画到这些复杂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进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时,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1)要注意儿童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教育工作者(包括儿童的父母)都应对这三个阶段有所了解。虽然这种发展阶段仅仅只表示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基本进程,但是,我们既不可强迫儿童在涂鸦期像我们成人那样去握笔,更不可强迫儿童去画成人所欣赏的复杂的素描、油画等等,要充分培养和发挥儿童的创作兴趣,让儿童自己去主动积极地创造,而不应将儿童的艺术思维拉入呆板机械的条条框框之中。
对每个儿童来说,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创作模式。即使是以上的三种发展水平,也只是一个粗略的说明。从涂鸦期到基本图形期,再到起始涂绘期,是一渐进性的发展过程。成人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去鼓励儿童进行自我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绘画能力是随着儿童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一个儿童掌握涂绘摹写和构思,就如学会走路一样,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发展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每个儿童各自的发展速度,强迫幼儿去进行绘画的练习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
(2)培养儿童的创作情感也很重要。鼓励是培养幼儿创作情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成人不应期待儿童能创造出什么有经济价值或符合成人眼光的作品,而应看图画本身是否表现了或确切地表达了儿童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体验和思维状况。所以无论儿童画的是什么,成人都应该对他进行鼓励,以培养他的创作信心和创作兴趣、创作意愿。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3)在系统活动中,综合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创造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艺术创造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儿童的各种活动(如游戏、观察甚至休息)中,系统地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譬如,把绘画活动和其它活动结合进行(如游戏、表演等),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各种活动兴趣,不至于因为单调的长时间的绘画活动而使幼儿对此产生厌倦感,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因为创造力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儿童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儿童的能力更是当务之急。教师、父母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统一步调节共同做好对幼儿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理想的环境,使儿童的绘画能力得到更顺利的发展。
【幼儿绘画活动美感创造力的培养_幼儿园教师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园绘画活动方案12-12
幼儿园绘画的活动方案02-18
幼儿园的绘画活动方案12-21
绘画活动幼儿园教案02-06
幼儿园绘画的活动方案02-17
幼儿园绘画活动教案08-26
幼儿园绘画活动方案11-18
幼儿园的绘画活动方案11-25
幼儿园大班绘画活动策划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