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1-09-28 10:54:3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10月18日我参加了县教科局举办的二年级教材教法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这次教材教法培训学习,主讲老师从教材的整体安排、教学目标、教材说明、例题编排意图及课后练习等几方面与原实验教材进行了对比与说明。经过此次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解惑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二、新课程的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

  1、注重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无生气的数字组成的,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2、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新教材及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那便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在新课教学后给孩子们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

  三、新课程中的数学是学习多样方法的数学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新教材还力求体现教材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学着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世界,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

  20xx年12月5日,我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聆听了侯正海老师和黄伟良老师精彩的讲座,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感染了我。

  侯正海老师主讲的内容是《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侯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运算教学的历史背景,讲解了运算从技能利益阶段,到能力立意阶段,再到素养立意阶段的发展过程和具体要求。使我对新时期数学运算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侯老师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着重为我们剖析了“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过程”和“估算教学”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运算教学的总体思路是:理解算理→内化算理→概括法则→内化法则→迁移运用。

  学生对形式化的运算、学习一般是从操作开始的,直观的操作,对于学生理解运算有着重要的意义。反思我的教学,常常因为嫌麻烦而省掉了很多操作过程,认为只要学生会做题就行,学生对算理是否理解不怎么关注。教学后期,为使学生熟练掌握算法总要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实际上只是训练了学生的运算技能,而学生的能力却很难得到提高。

  学生做题时,更关注的是结果是否正确,而学生出错的原因却没怎么想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认真分析,找到错因。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黄伟良老师对图形认识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辨析,使我对图形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发现了很多不足,甚至有一些错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对于自己模糊不清的知识一定要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弄明白。课堂语言必须要反复锤炼,力求准确、精炼,牢牢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3

  12月5日清晨,天还没亮,伴着天空零星飘落的雪花,我和同事坐上了头班车,朝培训地点奔去。

  候正海老师和黄为良老师用精准的数学语言、贴切的教学建议、极具指导性的答疑解惑,分别从不同方面对苏教版教材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更明确了方向。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感悟:

  一、数学教学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性,学生学习数学不能是碎片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备课时要做足功夫,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要把当天所学的内容与学生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还要联系学生今后可能学到的知识。

  二、要让学生把数学计算从一种技能转化成一种能力。培训中,候老师详细地阐述了技能与能力的不同,并明确指出,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内容核心。也就说明了在各个阶段的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都应该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我们大多数老师总是觉得动手操作有些过于浪费时间,有时控制不好,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淡化了操作环节。培训中,老师列举了操作的四个作用,让我明白了,动手操作可以使运算对象更明确;便于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可以使运算结果获取地更容易;也能更直观的解释算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还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根据课程需要,设计必要的动手环节,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四、直面错误,提前预设。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一道题,即使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可学生却能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错误,而整个纠错环节也会很曲折。而且大多数老师在教学时会有意识地回避这些错误,因为担心学生在第一印象中把错误的给牢牢记住。可候老师却建议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并整理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并把这些错题提前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从而,让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能更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一天的培训,时间很短,收获很满;教育的路还很长,所学的知识还有很多,让我们所有的教育人,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4

  伴随着纷纷洒洒的初雪,来自各个县区的小数人齐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的报告厅,感谢市教研室提供这么好的学xxx台,让我们在专业技能领域有了更好的提升,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这样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对数学教学有了不同的认识。

  上午,来自南京东方数学教育学科研究所的侯正海老师对素养立意的运算数学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也理解了,学生在运算一些看似简单的、已经掌握了的题目时仍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的想象,是一种合理的符合孩子发展特点的现象,认识了从技能到能力再到素养立意的运算发展过程,也明白了当部分孩子不能第一时间理解算理、把算理内化时,要更多的耐心就行多次辅导,因为这是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在算理内化的过程中指导练习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自主参与练习,之前看到在运算过程中孩子们出现的错误我关注到了表面并埋怨学生们不细心,其实并未发现这是他们对算理不理解有困惑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指导。

  下午,苏教版资深编辑黄为良主任通过30个在图形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对"图形的认识"展开了科学、详细的解析,也让我感受到了数学教学中的严谨性,要把一个简单的定义真正讲解清楚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的理解,黄老师用具体的例子结合教学实际的辨析得到了在场同仁的共鸣。

  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付诸实际去努力提升自己,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5

  今天有幸聆听了侯正海和黄为良两位专家的讲学,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通过培训,更加细致地了解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一、在第一学段各册教材的主要教学单元,都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第二学段各册教材的大多数教学单元,也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这些丰富多样的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不仅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探索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策略的经验。

  二、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数的运算部分仍保留传统应用题内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且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

  这次培训对今后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6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有幸参加了本学期的数学教材培训,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对教材的认识:

  本次培训分别由崔秀珍老师,王新红老师,崔霞老师和悦庄教研室的谢老师和土门教研室的吴老师对三年级和四年级下册教材的位置与方向,小数的认识的教学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最后还听了杜主任的一个简短的总结。通过他们的分析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位置和方向》,两部分内容有着很大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两部分都有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但是要明确"方向和方位"。三年级下册在例1和例4中,让学生在认识方向的基础上,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但重点是要学生掌握方向,然后侧重于用方向对物体的位置有一个大体的描述,例1是用4个基本方向进行描述,比如,花坛在教学楼的南面等,例4是在8个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的,比如,学校的的西北方向是邮局等;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几个方向。四年级下册的例1则是要求学生准确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是让学生掌握的方位,即包括方向,还要求有具体的距离,同时例2还要求学生能根据方位,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年级的内容是基础,因此,三年级在教学时只要求学生掌握八个基本方向,并能根据一个方向判断出其余的几个方向就可以了,而且要结合具体的的情景进行教学,不要过难。四年级则要求学生在掌握方向的基础上,明确偏离的角度和具体的距离的表述。

  2、 两部分都有描述简单的线路图。三年级只是要求学生用八个方向简单的描述行走路线,只要能说明行走的方向即可,比如,去少年宫要先向东再向北走等,而四年级则要求学生用方向(哪偏哪多少度,这样准确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 同时在对于方向的理解上,四年级下册要更深一些,教材在例3中还特意安排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相对性的情景,加深学生对于方向的理解。

  (二)《小数的认识》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具体地来看。

  (1)对于小数的认识的教学上: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对小数的认识是由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意义而引入的,在动手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而在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是由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引入,直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这样的数存在,这样的数就是小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里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写成小数是多少,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也有这样的内容。但是二者的重心不同:三年级只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不涉及数位的认识、计数单位与组成的认识。而四年级时则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另进一步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各个数位的名称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2)小数的比较大小上:在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抽象出小数比较大小,比较大小的重点放在方法上: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比较时按比较整数的方法进行。而在三年级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则应结合具体的情境,如:比较跳高的成绩;比较不同的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大小,总是结合具体的含义进行比较。当然,也可以把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上来,但这绝不是本册教学所求的。

  (3)小数的加减法:三年级仅限于一位小数的计算,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直接抽象出小数来进行计算,并小结计算方法。在小数的初步认识里的小数加减法也会得出小数点对齐,只不过数位少,限于一位小数的计算,计算方法是联系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如:1.2元—0.6元,则是让学生思考用1元2角减6角等于6角,6角用小数表示就是0.6元。从四年级开始全面系统的学习关于小数的计算,包括混和运算、简便运算等。

  通过这些培训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

  1、新的课程理念中,我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教材中丰富的图形世界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的素材,教材中每一小节的课题都是很亲切、有趣,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着探索、创造、求知、合作的美。这样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参与的课程,教材在这几部分设计了一个个生动的情境,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计算的方法。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努力去发现、探索,获得知识。这是几年数学教学带给我的一个启示:乐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乐意学习,即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只要学生愿意和乐意做的,就没有难得、不会的,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3、教学过程是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教学“游戏公平”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行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索有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对他们实施激励性评价,使他们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从而体验到探索成功带来的欢乐。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一脸真诚的微笑、投以信任的目光、赠给热烈的祝贺等,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当学生经过努力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如果教师投以期待的目光、赠给温馨的话语,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

  5、深入研究教材,实施有效教学,在备课和上课中要做到“精于心,简于形”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上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我想在新学期里我应该这样教:“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7

  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领导对我们教师的关心,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注。本次学习不但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题目的一些模糊熟悉,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以下:

  一、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整体熟悉。

  人教版教材的整体特点是情境串引提题目串,让学生在解决现实情境中题目的进程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题目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题目与知识学习融会在同一进程中。同时在情境图的解读进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固然每学期我们都对所教教材进行了解读,但我们对教材的熟悉仅停留在本册教材上,只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等进行浅层次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与本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青岛版教材有了新的熟悉,新的理解,每单元的知识基础是甚么,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么,通过学习都已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为我在今后每单元的教学中,如何做好与前面知识的衔接,如何向后续知识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了每单元、每课教材的教学策略

  1、每个单元的教学,要建立单元教学思想,捉住关键,突出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弄清学生每个单元已学习了哪些知识,要学习哪些知识,为哪些后续知识做预备。

  2、每课的教学要读懂图中故事和图中信息,在读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题目。并且一定要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在解决题目的进程中让学生经历操纵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进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视解题方法和解决题目策略的比较和提升。

  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解决题目思惟方式的引领和指导力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题目的渠道,进步学生的解决题目的能力,进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进步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自主练习的处理,对每道练习题目,不但要能正确解答,而且要更深层次的发掘练习的含义,有些新知识的学习就放在一些练习题目中。

  本次教材培训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收获颇丰,使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熟悉。新教材不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新教材不但关注了学生分析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发现题目和提出题目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的方向。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到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教材内容的变动有了新的认识

  新教材内容的变动,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加强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降低了难度,使教材更加合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对教材编排特点有了新的理解

  新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教材编排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使抽象的数学密切联系实际,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我对教材整体编排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编者对例题的编排意图,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借助数的组成)。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和线索。

  充实紧张的培训,时间往往过得飞快,带着几分回味,几分思考,几分收获,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 此次的培训正如一枚强心剂,将我的困惑逐一驱散——它提高了我对新教材的理性认识,促进了我对新教材的有效把握,更是增强了我对新教材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我真心的希望我们现在的教师能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务实,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眼光,多一点执着,多一点激情,让教改之路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吧!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9

  4月24日我校一行6位教师参加了小教室组织的一年级数学第二次教材培训,看了一节数学活动课,聆听了四位教师的教材辅导,收获很多,感触颇丰。

  数学老师都知道数学实践活动课,课难上,课堂难掌控。东港里的姚海荣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节低年级的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从总体看:1、姚老师的教学设计合乎学生年龄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有扶有放,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很扎实的;2、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从课伊始1个圆片、2个圆片的教师引领,到不用摆就能说出9个圆片拼出的数,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3、姚老师本人课堂上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能耐心等待一年级孩子的回答,对我们几位都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我们觉得,在处理“3个圆片能拼出哪些数”这一环节,显得有些急,学生自由拼完反馈时,姚老师本人也说由于受投影的影响,不好展示学生作品,我们倒觉得老师可以随机在黑板上板演孩子的拼摆结果,有时板书对孩子的记忆是很深刻的,没必要着急把事先准备好的两种拼摆方法展现出来,这样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来说有些牵强,思维上是一个断层,数学课堂还要遵循孩子的思维发展进程。

  后面聆听了四位教师精心准备的教材辅导。感触之一:四位老师的准备,从教材分析到习题的处理,面面俱到,在《认识人民币》单元的辅导时,1元=10角这一内容,10角的摆放问题也是教学问题之一;青云里的于博老师为了做好教材辅导,还特意事先备课、上课,发现问题及时给所有老师以借鉴,可谓用心良苦;感触二:几位教师在辅导时,把新旧教材对比进行分析,让参加培训的老师能从对比中看出新教材理念的转变

  最后,张校长给在座的教师读了一篇文章《可怕的中国式教育》,听的过程中就不免听到有些老师在下面笑,笑的同时是否联想到我们自己的教育,平时的作业中我们又布置了多少机械性、没有思考价值的作业,这对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作业的方向在哪里?尤其是这样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钱守旺老师在讲座时推荐了一本书《第56号教师的故事》,我正在学习之中,雷夫老师就是一名数学老师,他在每堂课前都会告诉孩子学这个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

  总之,每次培训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哪怕是一个理念的点拨,一本好书的推荐,一堂好的课堂展示,都是受用终身的。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0

  参加对教材培训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感受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适当调整知识结构,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如一年级上册“时间”这一单元,将原来的“教学整时和半时”改为只教学“整时”。再如教材系统处理了“解决问题”,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有难度或效率低的题目;等等,进行细致地修改。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课改通过教材修订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准确,易懂、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恰当,装帧精美,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教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1

  20xx年4月24日下午,我校一年级的老师在进校阶梯教室参加了一年级数学后三个单元的教材辅导。这次辅导包括一节实践活动课展示和评课,以及三个单元的解析和答疑,帮助我们一年级老师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在三位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和挖掘下,我们对改版后的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一、“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三位老师将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教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意图是什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同时将后三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最吸引我们的是三位老师逐个例题进行解读,使我们对后三个单元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教学内容由陌生到熟悉。

  二、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观念和教法。通过这次教材辅导中的评课环节,我们认识到新教材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和针对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考、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张校长和我们分享了一篇文章,使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小学的数学教学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些什么呢?知识?能力?由此我们联想到了三位老师都提到了要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数学思维。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这次培训,我们都有很深的体会和感悟。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和深入挖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认真研读新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质,才能用好新教材、践行新课程标准。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2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一个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这开始之时让我感到迷茫,初教六年级数学,对教材很陌生,不知应如何让学生稳扎稳打的学好数学知识。就在此时教研室为我们展开了小学六年级教学目标和教材专题培训。这次培训来的及时有效,正如初春的和风。

  这次培训包括教师对全册教材的概况、对单元教学的解读、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反思等环节,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研室对我们教师的关心,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注。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我们培训的目的是让老师不再茫然,不再无从下手。让我们借助这次培训的初春和风,实抓我们的备课、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老师会上数学课,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3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习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4

  12月5日,我有幸参加洛阳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培训,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上级领导为我们准备这么一个很好的学习。侯正海和黄为良两位专家老师以鲜活的例子、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对工作也燃起了斗志,实实在在的感到受益匪浅。

  侯正海老师的“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为老师们课堂的组织明确了目标和着力点,通过让学生理解算理、内化算理、概括法则、内化法则到最后的迁移运用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整整意义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的素养才能真正提高,老师的课堂才会有深度,有高度,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将知识点学会。

  黄为良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图形认识教学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辨析与思考”最让我感触的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也需要咬文嚼字,多一字少一字千差万别,还有就是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善于思考和钻研,听黄老师用具体题目分享时,我好几次都是“哦,对对对,确实应该这样。”的感慨,愧于自己的后知后觉,愧于自己对数学的细细斟酌与推敲,数学教师应该要有很充足的专业知识与学科素养,并不是可以将知识点讲对就达标了,需要有钻研精神与反思精神。

  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知识点的讲解要有高站位,要善于推敲自己的教学语言与教学环节,做到严谨认真,大胆开放,让自己的数学教学有声有色。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5

  我有幸参加了在井冈山举行的江西省初中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的学习活动,在培训时,听取了教材编写组成员吴增生教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讲解;对教材修改的依据和背景、课程内容的具体变化、要求上的变化作了详细的说明;对七年级(上)教材进行了分章介绍、关于《新课程标准》有效教学的一些思考等,使我更深一层领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身上责任的重要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培训给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下面谈谈我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教材编排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思想性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删除了许多被认为偏繁、偏难的陈旧内容。有某些内容减少了概念的阐述,这样反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代数部分,删除了能对含有较大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图形与几何部分,删除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内容。统计与概念部分删除了会计算极差,会画频数折线图等,大大的降低了难度要求。整套教材修改了章引言、章小结,重点修改各章知识结构图、小结中的推理与方法。

  增加的内容:一是必学内容、二是选学内容。代数部分增加了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等。图形与几何增加了会比较线段大小;了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线段平行等。选学内容增加了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等。选学内容的设置,是希望为一些有兴趣,有能力、有愿望的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满堂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这次教材修改适当加强对“推理与推理”的要求,注意循序渐进,相关章节对证明的要求有所增加。数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不断发展、科学精神逐渐形成。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交流,我受益匪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了解决的方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1-20

2015考研数学 五个步骤读透数学教材05-22

数学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02-17

老师教材改革经验心得体会06-05

高师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的论文05-20

2016考研数学 基础阶段教材选择名师指导03-09

2015年考研数学 结合考纲勤翻教材04-29

数学教材 考研数学复习的第一桶金04-15

新教材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2-28

2016考研数学复习:论教材的重要性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