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3班论语学习心得选

时间:2023-04-28 11:17: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13班论语学习心得选

口吐莲花

  ——《论语》读后感

高一13班论语学习心得选

  2014届高一13班思无邪组 李昳敏

  峨冠博带,是夫子素来的形象;口吐莲花,是对夫子最多的评价。

  夫子从容微笑的风骨,令人倾倒:峨冠博带,站在思想的云端,睥睨天下。而他的字字珠玑,金玉良言,则让他成为人们一提起“口吐莲花”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种形象。

  夫子是君子,这是我读过《论语》之后的第一感受,如他自己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对于“君子”二字,从来有着严格的定义。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骄而不泰,小人泰而不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作为一代圣人,他似乎十分鄙弃那些小人,连教育学生也说:“女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他爱自己的学生如同子女,不吝惜任何的教导与赞美,子贡有了进步,他欣喜赞叹:“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有所顿悟,他欣然予以褒扬:“起予者商也!”对他人提及时,夫子也从未停止过:“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真心认为屈sir说的是对的,读《论语》的确是与大师对话,深入《论语》之中,宛如于心田植一九瓣重莲,日日以甘露滋养,使其长久沁芳,心田长香。而这莲,便是夫子与我这千年之后的读者的馈赠。

  读《论语》,是于乱世浮华中求得心灵的宁静致远,淡泊清雅。人生在世,常为功利所扰,而“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们无法得见,唯有在《论语》之中才能获取,才能一窥真境。诵读《论语》,一如焚香净手安静聆听梵音诵唱,在指尖触到微微粗糙的纸页的一瞬间,浮躁已久的备受折磨的心一下子跌落下来,久违的平和如同一团酽酽的春泥,缓缓地将心包裹起来。因这安稳的呵护,我发自内心的微笑,一字一句地将夫子的话慢慢品读,使其在心中慢慢沉淀,沉淀出一种穿越历史的陈年的香气来,读到入港,便能看见那个老人高吟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朗声诉说着心中长情,令人为之动容而肃然起敬。

  读《论语》是在迷惘失意时寻找耳清目明,前进方向。北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以治天下。”虽有夸张,但足可见《论语》之中的大智慧。因为这熠熠生辉的经历千年也未曾磨灭的智慧,懒惰时,我能听见夫子微笑着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有言而无信之心时,我能感到夫子摇头而抚须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知所措时,我能察觉夫子以柔和的眼光凝视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常常令我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论语》是夫子的智慧的集成与精华,每每阅读,总能找到迷惘的出口,如同一簇火花,总在我最迷茫之时照亮我思想的天际。

  读《论语》是在闲暇舒缓里提升境界,陶冶情操。我爱唐诗宋词,汉赋元曲,但我最爱《论语》中一句句短小精悍、意味深长的警句名言。若得一机会,能悠闲地品茗读《论语》,该是何等幸事。读《论语》,即是与大师对话,在日积月累和悉心体会中,我们是在不知觉地提升自己思想的层次,净化自己的心灵,指引人生的方向。夫子穿越千年,以依托在《论语》上的一缕精魂,对后人给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夫子的善心、孝顺、求知,在《论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优良的精神与品质,成为千年后指导人们走向成功的路标,在后人一次次的反复阅读中,陶冶人的情操,领悟人生的真谛,于迷茫中拨云见日,获得光明。

  夫子口吐莲花,所到之言句句精妙机慧,而我,因夫子的传教指导,得机会于心中植一九瓣重莲,日日以精华浇灌,使其长久沁芳。每每一翻开《论语》,便有莲香扑鼻,心旷而神怡。

  《论语》心得

  2014届高一13班后生可畏组 王瑞鑫

  读《论语》,是与大师心灵的交流,思维的互动,是对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感叹,是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敬畏与赞赏。

  《论语》是孔圣人仙逝后,他的弟子汇集他平时的语录编写而成的书,整部书汇集孔圣人一生思想的精髓,精神的博大。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开创了一个时代,那就是儒家时代,引领了一个潮流,那就是儒家文化的潮流。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千年的艰辛历练,一路走来,始终如一。而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创始人,孔圣人用他毕生的精力去实现着贯穿他一生及整个儒家思想的两个理念,那就是:仁的思想与中庸之道。

  先说“仁”。“仁”是孔圣人一生所追求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仁。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什么?这是一种将心比心,一种换位思考,一种对他人的爱护啊!这难道不是一种“仁”吗?“仁”的定义很广泛,“仁者爱人”就是仁的简单定义。而孔圣人的“仁”,不仅运用到人与人的处事交往中,而且运用到治国的大政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不也是一种“爱人”的体现吗?将“仁”的思想运用到治国的方针上,使人们安居乐业,不为繁重的刑法所累,这本身就是一种升华与高尚。为什么说孔圣人伟大?就是因为他把对个人的“仁”,对个人的“爱”,推广到对整个社会的“仁”,对整个社会的“爱”。这是一种质的飞跃,就这一条,就足以让孔圣人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再说中庸之道。“中庸”字面上的解释即“执中”之意,而“执中”又当“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中庸所追求的修养最高境界为“至诚”。中庸之道是很难达到的完美境界。孔圣人曾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但一部《论语》却处处体现着孔圣人对于中庸的不懈追求。“言必信,行必果”是孔圣人对自己言行的约束,也体现了孔圣人对于中庸“至诚”境界的追求。对每一个人真诚,自身方能问心无愧,而当一个人对自身问心无愧时,他也就成一个伟大的人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人性最本质的体现。作为一代圣人,孔圣人的“信”,他的“至诚”,他做到了,他对自己问心无愧。

  公元前479年,一代圣人孔子离开了人世间。然而他的书,他的思想,却永远留在了炎黄子孙的心中。他就是璀璨的流星,照亮了华夏历史的夜空。当现在的我们再一次迈着铿锵步伐,唱着嘹亮的歌儿,走向世界的时候,孔圣人的书,他的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亮丽的标志。

  《论语》不朽,孔子不朽。

  《论语》心得

  2014届高一13班讷言健行组 卢子昂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们对《论语》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在这部书中,孔子用其精悍短小的语句阐述着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每天,我们都在与大师交流,浸濡在仁礼之中,吟诵着婉转悠长的“之乎者也”,彬彬然,好像泰然的君子。可究竟我们从《论语》中收获了些什么呢?我认为是一句贯穿一生的概括性的话和许多具体要求性的话,这个概括性的话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志学

  青年人思维敏捷,意气风发,自然应当专注于学问的探索追求。不学而无术,学而无止境。知识是人生的财富,人生的起点就要从“学”开始,从咿呀学语到现在的对数函数,我们都在学习。孔夫子在《论语》中没少告诫我们要怎么学习,开头就说“学而时习之”,然后又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

  三十而立

  于丹教授说,立在于内心,而后是外在地位的立。当今社会是一个加速社会,浮躁的生活节奏拉紧了所有人的神经,真正能立于内心的人又有几个?所谓“立”是清明的内省,能处世不惊,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而大多数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争名夺利,三十岁之后要学会用减法生活,减去功利心,占有欲……有舍才有得。

  四十不惑

  当物质的东西越来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好比一个人搬家,当他将所有豪华家具搬进屋子时,一进门,却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惑,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境界。

  五十知天命

  子不语怪力乱神,说明孔子是不相信鬼神的,那天命又是什么?是对天地真谛的一种感悟吧!有些东西是争求不到的,何必怨天;有些事是无法改变的,何必尤人。不怨天不尤人就是天命。如果一个人为了追名逐利而白白浪费了一生,那他就没有什么人生价值了,他不明白,老天赋予他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奢侈的物质生活,而是内心的思考。

  六十耳顺

  耳顺的意思是什么话都能听进,不管你是恶语相向,还是恭维拍马屁,都能听进,大不了一笑了之。我曾抄过一首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人生苦短,有价值的事多了去了,我们为何要用生命去和别人争那些没有意义的事呢?特别关注别人对你的评价的人,不是耳顺的人,是孤苦的迷路者。

  如果达到了以上境界的人,也就会“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了。一条主线犹如大河滚滚流过,一流就是两千多年,其他语句像是支流,也汇入这条滚滚的大河。读其书,闻其言,怀想其人,不觉心生景仰。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高一13班论语学习心得选】相关文章:

论语学习心得09-06

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08-05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12-31

论语学习心得(15篇)04-04

论语学习心得(通用19篇)11-01

《论语·雍也》学习心得范文04-18

论语学习心得(通用22篇)03-05

论语学习心得合集15篇04-30

论语学习心得集锦15篇05-04

高一学习心得15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