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辽宁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25 23:48:5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26日我们班的全体班委同学参加了研究生部组织的学生干部培训活动——参观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馆址原是奉系军伐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辟为伪“国立博物馆”。1939年改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1948年沈阳解放后,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至1959年开始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1992年增建新馆。辽宁省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1.2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7类文物,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清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了位于三楼的辽河文明展厅。第一展厅,辽河文明展之“文明曙光”。 一般来说,凡有山水之地,适合种群生存,都有原始部落氏族聚居,再经过经年繁衍迁徙,逐渐扩大生存空间,形成统一的王朝和国家。 第二展厅,辽河文明展之“商周北土”。自公元前周族的兴起,使原先的商裔殷民部分东迁辽东的周封燕地,繁衍生息。 第三展厅,辽河文明展之“华夏一统”。自秦汉华夏一统,辽河流域纳入中原王朝版图。魏晋以降,中原王室衰败,五胡乱华纷纷入主中原,带来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终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盛世。 第四展厅,辽河文明展之“契丹王朝”。契丹,辽国族名,是中国古代东胡民族的一支。契丹其意为镔铁和刀剑,这个族名最早见于《魏书》中。关于“契丹”一族的衍生,《辽史地理志》还有“白马青牛生契丹”的传说,就是说两个以白马和青牛为图腾的氏族部落互相融合,逐渐衍生和发展成为契丹部落至契丹民族。 契丹部落于公元916年建立帝国,其内部分为八个部落,大部落酋长称为“大人”。由此八位大人互推一位首领,处理有关部落间的大事,任期三年。时当选为首领的耶律阿保机利用一次盛大宴会招待其他七位大人,并用伏兵把他们干掉,使八大部落合并为一。耶律不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的“可汗”称谓,学中原汉人采用皇帝称谓。称他的帝国为契丹帝国,不久改称辽帝国,定都临潢(热河林西),被称为上京。北方游牧民族有固定的首都,始自辽帝国。 契丹,西方音译为震旦,曾经一度被西方认为“契丹”就是中国,因为契丹自统一塞北后,向东征服渤海王国,建立了当时疆域辽阔的辽帝国,其统治达到阴山之西,影响力直到天山。 第五展厅,辽河文明展之“满族崛起”。关于满族的先世,在中国历代史书中均有记述。先秦时代,有肃慎地,称“肃慎人”(树身人)。因为他们喜欢生活在辽东及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地的大山中渔猎,在山洞和树洞上“以身树居”,因此“肃慎”可能皆因于“树身”的音译。后经过和鲜卑族及其他民族的不断融合,形成宋代占金国统治地位的完颜部,清代的满族。 辽博三楼的五个展厅展示并介绍了历史上曾经生活在辽河流域“辽宁”的各个民族的历史。 辽宁省博物馆有着较好的基础和广阔地发展前景,它对推进辽宁文博事业的发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和繁荣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对古代文化的深入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在老师们精心安排下,使我们广大学生干部都收到了很好的精神文化熏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种参观性质的培训活动,来深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参观博物馆08-24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09-10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04-26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0-18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02-17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02-15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1-25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04-27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体会09-05

关于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