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队个人述职报告

时间:2021-05-30 08:19:31 述职报告 我要投稿

送教队个人述职报告

  乡下的空气那么清新,乡下的天空那么湛蓝,乡下的校园是一幅画,乡下的孩子是一首歌,乡下五月的美景让人们更加流连忘返。我们小语送教队,选择这清香袅袅的黄金季节,兵分多路,把一幅幅《乡下人家》的田园美景,相继献给了全县九所二类乡镇学校和一所三类乡镇学校的师生们,给一个个原本美丽的校园锦上添花,让一朵朵开得正艳的鲜花再绽笑颜。我县小语教坛上这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再一次的闪亮显身,让我们再一次的静心回味,潜心反思。

送教队个人述职报告

  在自我行动中成长

  一、修炼内功,走向专业化

  县小学语文送教队,自20XX年4月成立以来,圆满完成了全县四类、三类、二类乡镇中心校的送教任务。其间,活动逐步得到了县教委相关领导的关注和认同。这个团队也一直受到教科所所长王朝武的高度重视,他除了平时予以关注之外,每次活动之前,都给予队员们极大的鼓励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教科所副所长冉建容更是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和队友们共同践行着同伴互助。至于这个团队的发起人、组织者肖素碧老师,则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与汗水。48名队员,都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本着“提升自我、服务同伴”的宗旨,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大家一直认为:小语送教队发展的希望,在于每一名队员的专业成长质量,而质量只有在深度学习中不断修炼内功,才能得到提高,才能真正走向专业化。所以,队员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修炼着内功:

  1.自主学习。队员们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努力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外,还时时通过读书、上网、写博客、写读书笔记、互动交流等形式获取专业知识。同时,通过争取外援赞助,优化学习资源,《小学生拼音报》报社和《学语文之友》杂志社给每位队员赠送了《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如何让孩子爱上作业》等实用型前沿资料,有力地促进了队员们更快地走向专业化。

  2.集中培训。在每次送教之前,全体成员都要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如:20XX年12月9日,教科所特别邀请了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小语专家王小毅老师来以《踏上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为题做了讲座,让全体队员接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激发了队员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了队员们的成长意识,坚定了队员们的职业信念。20XX年4月1日,又请时任县教委组织人事科科长的陈雄书记作了题为《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让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现状,更加明确了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意义、重要性以及发展思路。

  3.竞赛推进。20XX年4月1日,送教队组织全体队员参加了以1——3年级小语教材的生字为内容的硬笔书法竞赛和以60篇“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为内容的普通话比赛活动,由县内相关专家组建的评委分别评选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这次活动从语文教师基本功入手,既展示了每位队员的个体才能,又体现了送教队的整体水平。既是对队员们过去实力的充分肯定,又是对队员们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的有力鞭策。

  二、精心准备,活动精细化

  为了让送教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能获取最大限度的成功,我们从准备阶段开始就力求做到精细化。活动前做到了“四个明确”:一是送教对象明确,即全县九个二类乡镇中心校和因为县城学生分流到实验二小而变成三类学校的巷口镇中心校,共十所学校。二是时间、任务明确,即20XX年4月26日(个别特殊情况作适当调整)上午:1.看学校随堂课1节;2.上课: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2节;3.与观摩教师互动议课。下午:1.做《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讲座;2.组织参会的语文教师填写调查问卷。三是分工明确,从内容上分主持、上课、讲座、调研总结四个大组,并分组研讨落实送教任务及注意事项。从送教地点又分为10个送教小组,在同一时间分别奔赴不同学校展开同一内容的送教活动。四是要求明确:第一,团结协作,努力打造“提升自我服务同伴”的团队精神。第二,注重礼仪,从细节做起,为送教队树立良好形象,身体力行,学有所获,载誉而归。第三,各组组长负责合理安排本组具体的往返时间、乘车地点、就餐、与送教学校衔接等具体事宜,保证二类学校全镇语文教师全员按时到中心校参加活动。第四,送教活动结束以后,各小组主持人抓紧写出高质量的通讯报道稿,并及时上交主持组组长邹胜发老师审核发表。第五,总结组于送教活动完毕之后一个月内写出全面具体的书面总结报告交教科所。第六,各送教小组自备相机拍摄送教活动精彩情景,并在通讯报道稿中有所选用。同时,不管是哪一个环节,要求队员们都得精心准备,反复练习,认真琢磨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后方可出场。

  三、关注过程,强化自我反思

  送教活动的过程,也正是队员们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大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做到自我反思,认真总结,从而提炼出对我县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小学教育发展有意义的`东西。

  本次送教活动中,送教队员们在学校老师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相继聆听了各校共计40余节随堂语文课,走进真实的课堂、常态的课堂,了解到了真实的教学现状:

  课堂常规管理——课前学生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课中能够进行合理摆放,老师普遍关注学生规范的坐姿、准确的握笔动作、大方的口语表达……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好。

  课堂学生活动——“课堂活动是学生活动的课堂”,这是白马小学一位老师发出的感慨。在这些常态课中,多数教师都有意识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确,评价一节课,我们应该从课堂活动中关注学生是否是本节课的主人,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其中,各个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活动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可是“以教师为主体”、“不放心学生”、“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等现象在一部分教师身上依然存在。许多教师虽然写出了具有创新理念的教案,甚至连每一个活动的具体内容、细节都备在上面,但是上课却按部就班,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枯燥地执行教案的全过程,师生的互动成了空话,一堂课从表面上看确实完成了任务,上课者满意听课者高兴,实际上却失败了,这样的课堂缺乏激情和创新,学生全部掉进教师事先设置的圈套中,哪里还有创造潜力?也就是说教师仍然在课堂起主宰作用,依然是“红花”,而学生仍然是“绿叶”。我们应该清楚,课堂互动是不可预知的,要参照教案又不能忠实于教案,教师要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合作学习——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都没有注意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可见,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时空,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指导不够,落实不够。

  教师知识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方法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送教队个人述职报告】相关文章:

通风队队长个人述职报告05-09

综采队队长个人述职报告11-20

维护队述职报告09-16

实习队队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05-29

物业维护队述职报告03-24

综采队队长述职报告01-17

三送工作队长的个人述职报告05-05

三送工作队长个人述职报告07-12

三送工作队长个人述职报告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