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22 14:32:22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中宣部授予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称号。

  作为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自20xx年组建以来,该团队在带头人张连钢带领下,解决技术难题、构建技术标准,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成功打破西方垄断,被称为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

  截至目前,“连钢创新团队”已经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青岛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凭着一股不畏艰、不怕难的劲头,咬紧牙关自主创新,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

  “连钢创新团队”也先后受邀参加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世界港口大会等国际盛会,分享自动化码头建设经验;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42000余人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靓丽名片。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x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凭着一股不畏艰、不怕难的劲头,创新自动化码头建设模式。

  以码头堆场建设为例,堆场混凝土梁面平整度,业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但为了能让自动化设备在抓取集装箱时,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团队硬是把这个标准控制到了正负2.5毫米的极限,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因此创造了一项新的行业标准。

  针对自动导引车的供电模式,团队大胆采用先进的钛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制造了不用换电池的导引车,作业过程中自动完成充电,续航里程无限制,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减重十几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此外,团队还全球首创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解决了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全球性难题;全球首创“氢+5G”智慧码头建设,等等。

  “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半时间完成国外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不仅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还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赢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成就未来,创新赢得尊重。20xx年,“连钢创新团队”应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从前,像这样的交流从来不邀请亚洲港口,现在,中国不仅参加了,还以主报告人的身份登场,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连钢创新团队”传承了x港人一直以来的拼命创新精神,是精神催化生产力转变成果的创新典范,这是几十年港口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面貌的展示。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这是许振超身为工人的梦想。

  1974年,许振超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工人,那时港口装卸作业方式落后,体力劳动繁重、工作环境艰苦。也因为集装箱装卸效率不高,日常工作中延误船期的事时有发生。

  后来,青岛港进口了一批现代化设备,许振超对此很感兴趣并勤于钻研,很快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但是他并未就此满足,他意识到在世界先进技术面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有了先进设备,但由于工人们不了解使用和维护技术,设备经常出故障,也因为他们自己修不了,就请来了外国厂家的工程师,在青岛港仅干了12天,就一下子拿走了好几万块人民币,这让许振超觉得不甘心。

  就是在这个时候,许振超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随身携带笔记本和英汉小词典,刻苦自学桥吊核心电路等知识,其中不少是英文资料。

  经过刻苦钻研,许振超的技术越来越好,成功练就了“一钩准”等“绝活”,带出了“王啸飞燕”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绝活”品牌。

  20xx年4月27日夜,许振超带领桥吊队的工友们,仅用6小时15分钟,就完成了“地中海法米娅”轮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此后五年,许振超带领桥吊队,又先后七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后来的他也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为集装箱码头技术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创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振超效率”印证着一代代山东港口青岛港精神的薪火相传,而享誉世界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建成,为山东港口青岛港精神,增添新时代的奋斗底色。

  "不驰于空想、不慕于虚名,踏踏实实劳动、创新。”在4月23日举行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事迹报告会上,许振超阐述了他对“振超效率”的精神内核的理解。全自动集装箱码头让他看到了更多年轻力量传递着这种拼命创新的精神。“我对山东港口青岛港的未来充满信心!”许振超说。不管是人工码头时代的“振超效率”,还是自动化码头时代的“连钢精神”,站在山东港口一体化的新起点上,山东港口青港人融入血脉的使命感,仍激励着他们步履不停、并肩前行。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创新就是九死一生。面对自动化码头这个陌生的技术领域,“连钢创新团队”迎难而上,拿出靠上、拼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气,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白天跑现场爬设备、开会研讨攻关难题,晚上聚在一起修改方案、查源代码,从一缕缕游丝般的光明中寻觅成功的希望,从一次次失败的痛苦煎熬中探求胜利的曙光。

  团队每个人都将自己对工作的热忱和负责发挥到了极致:流程操作组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有时因为一个细节的调整,所有的数据都要重新核算;IT组勇担软件开发重担,构建了基于企业云架构的码头双活数据中心;设备组反复研究、比对、分析,确定最佳设备规格;土建组只有一个人,却以一当十。

  还有些人,把这项工作当作事业和生命扛在了肩头。张连钢作为团队主心骨,身先士卒,带着病躯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被称为拼命三娘的女汉子李永翠,刚进项目组时女儿只有5岁,因为长时间扑在项目上,无暇照顾女儿,年幼的女儿一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就会生气地捂住耳朵;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晚上陪床,白天照常上班,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始终坚守岗位,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

  “连钢创新团队”把自己的`家当做小家,把国家、港口和码头当做大家;把对家庭的亲情当做小爱,把对事业的热忱当做大爱。正是这种“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和“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奋斗精神,激励团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夜幕下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尽管作业现场异常忙碌,但由于不需要借助灯光,这里一片漆黑,和对面灯火通明的人工码头形成了鲜明对比。

  8月31日晚,在“齐鲁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发布仪式现场,随着现场云技术连线将镜头推远,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码头跃然屏幕,令现场观众为之震撼。

  这个码头的缔造者,就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发布仪式现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影像资料短片,一段段朴实无华的人物采访对白,是一场精神盛宴,也是一次力量传递!

  从1993年世界上首个自动化码头在荷兰诞生以来,自动化码头的主要设施及核心技术都被发达国家垄断。怀揣着一颗“中国心”,“连钢创新团队”从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全自动化码头的崭新时代,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令世人瞩目的领跑者。

  要建,就建设最好的码头!团队核心成员周兆君忘不了,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在筹建动员会上的讲话。“从那以后,‘最好’两个字,就像一把标尺深深刻在了我们心里。”朝着“最好”的目标,负责码头土建的周兆君,带着大伙儿把堆场混凝土梁面平整度的误差标准,控制在了±2.5mm的范围内,创造了新的行业标准。

  要建,就要拼命建,保质量保工期。团队核心成员修方强负责设备选型设计和制造监造,他笑说,自动化码头建设中,团队有“三件套”:手电筒、游标卡尺、直角尺,50多米高的桥吊一天爬好几次,只为确定一个具体尺寸。1300多个日日夜夜,就是这样度过的。

  要干,就要争第一,外国人不行的,中国人行。团队核心成员李波说,20xx年3月,自动化码头首轮泊靠,1000多个箱子只用了7个小时就全部装完了。外国船长赞叹:这就是中国速度!“我们用数字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团队的实力。”李波说。

  连钢团队,百炼成钢。“要我们这帮人来干什么,就是要解决难题。自动化码头涉及几十个专业和领域,只有大伙儿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加巧干,才能建成世界上最好的自动化码头。”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党委书记、总经理殷健这样阐释“团魂”。

  军功章上,也有你的一半。镜头里,“连钢创新团队”的家人们,一张张面孔闪现,一句句理解支持的表达,让台下观众泪眼朦胧,掌声雷动。

  码头副总经理李永翠是团队唯一的女性,为方便与国外专家交流,她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坚持下半夜起来工作。“我进项目组时,女儿才5岁。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却没能好好地陪她,这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但女儿知道,妈妈心里永远惦记着她。”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连钢创新团队”让“振超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当“连钢创新团队”7名核心成员走上舞台,新时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为他们颁奖。“不管是人工码头时代的许振超,还是自动化码头时代的‘连钢创新团队’,港口人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把工作做到极致。”

  由于刚刚做完手术,“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没能来到发布现场。通过云连线技术,他的深情剖白让观众动容:“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成为未来港口的推门人,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拼命加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我们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初心和理想。”

  征途未有穷期。当殷健代表“连钢创新团队”,在发布台开启“楷模之光”,山东港口青岛港分会场灯光闪烁,也同步点亮了“楷模之光”。“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全体起立,意气风发地喊出“干一流,争第一;科技报国,海洋强国,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口号。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

  转眼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已满三周年,偌大的码头和堆场空无一人,只有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的蓝色设备在静悄悄地自动运行,行云流水般地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而在这平静的背后,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更加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

  从7年前方案开始攻关的那天起,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现在,加班奋战依然是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们不仅要继续冲击世界自动化码头效率的极限,更要实现自动化码头高度智能化的升级,用自主创新敲开未来港口的大门。

  团队中唯一的“女强人”李永翠已经好几年没有背过女式包,每天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一有空就打开工作。“自动化码头把我的妈妈夺走了。”她的女儿小远扬一度对自动化码头产生抵触。

  团队的周兆君出差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去天津设计院、上海振华,基本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最令他难忘的'一次是确定轨道吊轨道扣件胶泥选型,一天之内马不停蹄地赶到天津和北京的两家生产商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下车后已是凌晨2点多。

  “自动化码头的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不断完善,运行更加合理优化,维护工作量和成本显著降低,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张连钢说,“要保持自动化码头领域的领先地位,自主可控是核心。”

  激光扫描仪是自动化轨道吊的“眼睛”,轨道吊就是通过激光扫描仪来确定集装箱的位置,从而实现精准装卸,但这一领域仍为德国公司的进口产品所垄断。在张连钢的构想中,图像识别是替代激光扫描的一种新技术路线,可以实现更高的读取率和更出色的可靠性。

  这样的国产替代方案在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工程中已经比比皆是:自动化码头桥吊的俯仰机构采用了国产的篱笆式卷筒,相比于动辄数十万美金的进口货,成本不到十分之一;AGV导引车摒弃了国外主流的铅酸电池,大胆采用自主研发的钛锂电池,实现了低成本、小容量、长寿命、轻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一举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着眼于港口实际需求,不断自主创新进行优化升级,正是这个可推广、可复制、可商业化的“平民码头”超越国外前辈的秘密。

  在妻子眼里,张连钢是个凡事都要做到一百分的典型理工男,最大的享受就是讨论和解决问题。

  90分往往就能引以为豪,要做到一百分何其困难。但对于自动化码头而言,这是由无数个细节的完美串联而成的大美,每一个环节都要不断优化以达到更优。

  怀着这颗初心,张连钢和他的团队还在继续迎接新挑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让自动化码头更深度进化,朝着“自学习、自完善、自组织”的高度智能化码头不断进发,在世界高科技码头之巅牢牢树立中国港口的地位。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

  在全自动化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拒绝提供核心技术,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连钢创新团队”决定,自主设计建设全自动码头,给中国港口人争口气。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3000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他们仅用了3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近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还先后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如果没有“连钢创新团队”咬紧牙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会有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走向全球领先。

  我国一些关键产业近年遇到的瓶颈已充分说明,自力更生才不受制于人,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各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需要各行各业不懈奋斗、勇攀高峰。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

  “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在“连钢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张连钢就对自己这样说,他的整个团队也始终秉持着这种信念执着前行。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不怕难的勇气,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一遍遍地试,一点点地改,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从不气馁,从未妥协,越挫越勇,向难题挑战,向权威叫板,在不断实践中登上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最高峰。团结协作的氛围影响着整个团队,成员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生怕自己的进度慢了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进程。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拼命”确实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被抛在了脑后,党员领导干部实干在先,他带领整个团队忘我拼搏、奋勇向前。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为了方便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下半夜起来工作;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中,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深刻诠释着“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青岛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新路子,创造出适合中国自动化码头发展的全新模式,凭着一股不畏艰不畏难的劲头,大胆创新。按之前的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设计都是“串行分步”,即先聘请有关专业咨询师分专业作出咨询、进行论证,审核通过后再进行方案细化和设计集成。若这样做的话,规划设计至少要3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8—10年。“连钢创新团队”坚信“国外模式等不起!”,锐意推行流程再造,对项目组织设计大胆实行“并行协同”,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使得每个参与的人都全流程承担咨询师、设计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结果硬是把国外常规设计工时压缩了三分之二,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码头系统集成创新,首创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世界最轻、自动充电、续航时间无限制的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最新技术。在此过程中,他们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如,ECS设备控制系统是码头的“小脑”核心,为了彻底摆脱国外技术垄断掣肘,“连钢创新团队”毅然放弃与国外唯一供货商的合作,自主研发,历经数月封闭攻关、艰难探索,最终成功上线运行,被业内称为“彻底改变了全球自动化码头的行业格局”;在全球率先创出AGV自动导引车充电新模式,打破了之前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方案技术垄断,被业内誉为“自动导引车充电模式重大革命”。截至目前,“连钢创新团队”已获受理、授权专利93项、论文发表47篇、标准制定12项、软件著作10项,获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海内外大奖30多项。先后20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做主旨发言,赢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漳州110先进事迹03-30

时代楷模主要先进事迹精彩12-27

“时代楷模”钱海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6-15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09-12

时代楷模钱海军先进事迹心得01-13

时代楷模杜富国先进事迹优秀12-24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12-16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1-07

张桂梅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