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识字三教学反思1
“识字三”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图片引入,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字面意思,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解。于是,课开始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同时也为对对子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所以本节课围绕这一识字主题展开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到一定的识字方法。
三、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读方法和其他课文全然不同,不必轻重缓急,其朗读的音步和节奏是相对固定的,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我继续要求:要是能再大声一点读,肯定会读得很开心很痛快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第二遍合着节奏大声地读起来。这一遍读得一气呵成,孩子们已经有了朗读的方法和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四、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纠正读写姿势,上课学会倾听,学会朗读,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学习。
识字三教学反思2
《识字5》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第五组的第一课,以深受学生欢迎的猜谜语方式呈现。这组教材的训练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猜谜语是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本课所选的三首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读读、想想、猜猜,在活动中轻松识字,在实践中总结猜谜窍门。反思教学流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教学这一课,我始终坚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无论是课前的谈话,教学中的猜谜识字,还是最后的指导写字,我均是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在学生有所发现的基础上给予点拨,顺学而导,以学定教,让学生在疑惑处豁然开朗。
二、体现了识字教学的特色
总体来看,这节识字课,我较好地体现了识字教学的特色。
1、注重了识字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方法的指导,以达“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如: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之后,便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再让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记住刚刚圈出的生字。这一看似平常的回忆识字方法的环节,不仅为学生快速记忆生字找到了捷径,还有意培养了学生归纳方法、寻找捷径的意识,以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又如猜谜环节,学生猜完第一则谜语之后,我帮助学生归纳出猜谜语的小窍门,再让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猜出第一则谜面儿中的生字,学生不仅运用了方法,还进一步巩固了生字。反复强调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得注意方法。渐渐地,学生会养成主动发现和归纳方法的习惯。
2、做到了在语境中识字。识字教学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选择了利用语境。如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在词语中识字;再把词放入句子,引导学生在句子中巩固生字;接着又回到课文,让孩子们在读文的过程中继续识字。这样,学生没有了硬性的识字任务,却在反复与生字见面的过程中记住了它,可以说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3、把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但教学中,我们不能为识字而识字,而应在引导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活跃学生的思维。《识字5》中有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带生字的词语,如:团结、力量、互相、尊重、相遇、纯净等,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它们,我把这些词语置入孩子们的生活。如: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拔河图片帮助理解“团结”和“力量”;()利用每天上课时的师生问好场景帮助理解“互相”和“尊重”;用做手势的方法引导理解“相遇”;用天天见面的纯净水引导理解“纯净”……这样,把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仅降低了理解难度,还能让学生一看到词语就想到与之相应的生活画面,进而会运用词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随时渗透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拓宽学生识字的外延。课前谈话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猜老师名字”的游戏。这一看似不经意的游戏,用心有二:第一,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注意留心,处处可以识字;其二,学会观察,开动脑筋,可以解决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刚好衔接了第五组教材的主题。教学第三则谜语时,我以给“青”字加偏旁的方法,拓展出了许多新字,而这些字大多是孩子们在生活中认识的,此时,孩子品尝了生活中识字的快乐,今后会更加积极、主动。
三、注重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这节识字课教学中,我没有止步于识字,而是利用识字培养了孩子的语文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如教完第二则谜语后,我出示了一幅秋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图上的内容,再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图片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指导写“最”字时,我让学生先观察最字由哪几部分组成,再模仿“量”的谜语,给“最”编个谜语。这一编谜语环节,又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总之,这一节课,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细节,让枯燥的识字课接近了生动和有趣,自己感觉还比较成功。但仔细回味,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
1、虽说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但为了呈现所谓的“完美”,也没能“心中只有学生”。如开火车读词时,有一两个同学不会,我理应让所有同学都会了再进行下一环节,但因怕耽误了时间,我只当时教读一遍了事。若能在游戏结束后出示卡片再一次巩固,效果可能会更好。
2、学习方式单一,没能呈现多样化。如初识生字时,若能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充分利用了优质学生资源,帮扶了困难学生。猜谜语时,若能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猜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表达得更流畅,还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反思识字教学反思
识字三教学反思3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教学时,我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三教学反思4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量很大,针对从低年级刚升上读三年级的学生的特点,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
一、教学中,明确目标,“会认、会写”各有侧重。
一般来讲,在阅读中识字,包括如下环节:认识读音——了解字义——记忆书写字形——拓展运用。“认和写”这两类教学对象,需要明确各自的目标,分清层次来做具体处理。
认读读音环节的教学要把“会认”字当作重点。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解决要“认”的“生”字的读音。至于要写的字,一般不做认读教学处理。了解字义环节就把“会认”、“会写”的汉字中字义或者词义影响了阅读理解的当作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来理解“字”或者“字所在词语”的意思。记忆书写和拓展运用环节,要重点处理的是“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他们分析、记忆要求会写的字,练习书写并进行拓展性运用练习。
二、识字教学要坚持“音——义——形”分步走,并把字义教学抓扎实。
中年级的识字教学经常采用的是集中识字的方法,即:在阅读理解课文之前,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音”,结合具体的词语或者句子来理解生字的字义或词语的意思,马上进行“如何记忆”的分析指导。等到课文学完以后,安排书写练习。
在阅读中识字,我试着训练学生分“音——义——形”三步走,就是在阅读课文之前,先解决生字读音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前,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也属于读懂课文的范畴,有的词语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前来理解,借助理解来读懂内容,有的生字词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要作为关键的字词来理解);全文理解完毕,在安排记忆字形、书写生字的指导。
这里强调要把“字义”教学抓扎实并且放在“字形记忆指导”前面,是因为学生在课文时把字放在了一定的背景当中理解了以后,再进行字形记忆相对容易,掌握得也相对牢固。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结合理解课文充分感受了字义、词义的基础上进行字形分析记忆的练习”。要比“阅读理解之前安排记忆字形的练习”的记忆效果高。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独立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指导。
学生到了三年级,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中,我把“识字任务”放给学生自己来完成。课前预习解决读音的问题,尝试着结合上下文、查字典、问同学和家长来弄懂生字在课文词语中、句子中的意思提出一些问题,自己对字形进行分析,结合词语和词语的意思来记忆等。
教师的指导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来进行。“认读指导的重点”是学生多数读起来比较困难的、离学生已有生活实际教远的字,在认读上要作为重点;“理解字义或词义”的重点,一般是学生自己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在课文的表情达意中起重要作用的。“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的重点是那些笔画比较多的、容易出现笔画错误的或者日常阅读书写出现相对较少的。其他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发现教师应该抓重点指导,也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指导他们自己来学习认读、理解和记忆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开展趣味性的识字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兴趣。
要达到会认会写,就要安排大量的读和写的实践;要记忆字形,离不开对生字的书写练习。在“认”和“写”的练习方式的趣味性上面下功夫,学习效率会比较高。比如:针对要学习、巩固的生字安排的“每篇课文的生字教学值日小组”、“为指定范围的生字书写竞赛作准备”、“我找出来的容易写错的字”等巩固性和拓展性练习,通过趣味性的识字活动,调动学生自己独立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三教学反思5
有经验的老师都说,三年级是汉字回生现象比较严重的一年,作文中的错别字是比较严重的。有不少人认为,到了三年级,我们可以不必像一二年级那么重视识字教学了,所以识字教学由一二年级的中心位置开始边缘化。对于这些看法我是了解的,而且在三年级上学期对此有了切实的感受。我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将识字教学边缘化处理,把教学的中心放在了阅读理解和作文教学上。半年下来,我有了这样的发现:第一,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并不少,甚至是比一二年级少不了多少的,给我的感觉是任务很重;第二,识字教学边缘化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识字状况不很理想,掌握得不是很扎实。
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后面,都列着生字条和写字表,要求学生生字条的生字必须会认、写字表的生字必须会写。虽然生字条的生字不是很多,但是写字表的生字若要会写必须会认,所以加起来需要认识的字数量是很多的。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这些生字都要经过自学、听取指导和练习三个过程。
自学阶段,学生要在朗读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生字,给每个生字标上拼音,会给生字口头组词。在指导阶段,我检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状况,纠正错误读音,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组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词语。让学生找找有特点的生字,说说特别在哪里,怎样记得牢。在练习阶段,()学生有时候在本子上给生字组词,有时候写一张生字学习表,在做《创新》的时候学生也会碰到这些生字,从而对本课的生字进行巩固。
对于略读课文的生字如何处理呢?学生在自学阶段就要把课文中所有带拼音的生字找出来,自己制作出一张生字条,标上拼音。课堂上,我会加以指导。学会以后,也是要做练习的。
总之,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依然很繁重,边缘化处理带不来好的结果。识字教学需要教学时间、教学策略的保证,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识字三教学反思6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会认课后的14个生字,会读会背课文。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读生字,说识字方法来记住生字,用各种方法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缺少了趣味性,仅仅是就识字而识字,识字方法过于局限,没有教给学生归类识字,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缺乏兴趣。因此针对本课出现的问题我对识字教学有以下反思:
1、识字要音、形、意相结合。尤其是有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用音、形、意相结合的方法会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便于学生记忆。例如:筷子的“筷”就可以交给学生筷子是竹子做成的,所以是竹字头,读音和“快”相同。对于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区分,否则随着学生认识的生字越来越多会混淆。例如“已”和“以”学生就很难区分,可以让学生用组词的方法从意思上来区分。对于多音字碰到就要强调,孩子的记忆总是先入为主的,如果第一次见不强调他们会记不住另外一个音。
2、要进行归类识字。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归类识字。例如学生在前后鼻音容易出错,就可以把生字进行前后鼻音的归类。平翘舌也容易出错,则给生字进行平翘舌的归类。还可以根据生字的结构进行分类,根据识字方法归类等。
3、除了课堂识字,课后运用丰富的识字方法也可以扩大孩子的识字量。很多时候孩子认识的'字并不是课堂上用老师教的识字方法学习的,而是在生活中积累的,所以生活中识字也很重要。例如上个学期,我把每课学过的生字卡片都贴在教室的黑板上,柜子上,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就有,下课就有孩子互相指着生字认。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是识字本,把自己在报纸、杂志、商品标签上认识的生字贴在专门的本子上,每周都进行汇报。
总之,识字教学应该多样化,趣味化,并且有针对性。
识字三教学反思7
这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公开课,为了准备这节课也花了不少心思。首先选定课题,因为自己本身比较喜欢这种对子歌,而且本文篇幅较少,所以就选了这篇。
前期准备时参考了一些教案,也观看了一些名师的视频。再加上对自己班学情的考虑,初步确定了教案。整堂课上下来,有些许收获,更多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一、导入
我以做对子游戏导入,学生毕竟是孩子,有着爱玩的天性。一听游戏马上来了精神。对子从简单到复杂,孩子也慢慢投入进来。这个导入一则和课文有关联,二则快速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教学过程
1、读
对子歌最主要就是通过各种读去感悟那些韵味。我这节课主要采取个人读和集体读。但是发现学生在集体读的时候没有气势,没有精神。有些学生起来读的'时候其他学生没有认真听。这些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做调整,导致整堂课的集体读有气无力,读不如不读。这也和我备课过程中预设不足有关,这是我非常值得反思的一点。
在教学字词这块,我通过字形变化,意思理解,图片借助理解等方法来学习。在学习“朝”和“夕”两个字时,我让学生自己组词,而因为积累有限,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出来,这里我其实可以自己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识。最后回归词语环节忘了处理,本来打算让一个同学当小老师读的。图片帮助理解倒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最后打拍子读的环节也没有处理好,可能也因接近下课,我也就匆匆而过了,导致这一环节显得苍白。
2、写
这节课主要写“秀”和“和”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有一个“禾”,但“秀”的禾撇捺要舒展,“和”的捺要变点。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点,再范写。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写不好“秀”下面的“乃”,掌握不好结构。这也是我头痛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对写字兴趣。
总体来说,值得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上课之前要多了解学情。希望自己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识字三教学反思8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 、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
二、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的朗读方法是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三、图片展示,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
识字三教学反思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要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二年级识字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三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并且要求认识的字要读音准确,能结合词句理解意思。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级的基础,识字上比之前变得稍微轻松些。教学中,识字这块,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错别字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就显得很重要了。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同桌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许多的识字方法。我在加以总结就形成了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换偏旁、换部件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加上辅助的游戏学生学习生字就充满了乐趣,也大大的提高了识字量,省去了重复书写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当然识字不能孤立的.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反复的朗读中、在积累词语中去进行。同时学生认识后要采用多种措施来反馈、巩固。
相比较于识字,二年级的写字教学对我们来说都是老大难。二年级要求会写的字猛然增多,让老师和学生都有些措手不及。从以前一课时写六个字到现在的一课时十个字,这既要求学生提高写字的速度,但又不能放松写字的质量。如何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内指导学生完全写这些字呢?
二年级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在识字、写字的安排上采用多认少写的编排原则。一年级认字多,写的少,是考虑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写字比认字难度更大。从二年级开始逐渐减少识字量,增加写字量,这样做事考虑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适当增加写字量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在二年级写字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节省教学时间呢?经过向各位老师学习借鉴、讨论,我们明确了以下几点:
1、明确本学期写字教学的重点。
本学期写字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写字质量,提高写字速度。不但要把字写正确,把字写
美观。而且要求一定的速度。
2、指导写字时,要抓难点。
教学时,不要字字分解笔顺,也不要不分难易逐字做指导,只有这样做,才能节省教学时间。例如第一课要写的字:“波、字、苹”,组成字的偏旁和部件学生都写过,就不要再一笔一划做指导。教学时,只需提示让学生自己先观察范字,书写时要摆好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就可以了。重点指导“浪、作、丽”的书写。
3、不要字字分析结构。
汉字结构的知识要给学生,可以用典型的字例来说明。如:以“识、纷”等字为例,认识左右结构;以“区、巨、层、尽”等为例,认识半包围结构等等。
相比较来说,写字时枯燥的,要提高学生写字方面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因此,尽量变着法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识字三教学反思10
在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识字是一块重头戏。至今,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套学习生字的方法,再加上平时的课外阅读、生活识字、课前预习这些做铺垫,在课堂上的识字我们就主要以学生互测、合作交流为主。但由于每个孩子识字的起点不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一学情,我在集中识字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难度渐进的梯度:第一关,伙伴互考认字;第二关,伙伴交流口头组词;第三关,用生字口头造句甚至连词成段。这样的设计就给了每个孩子充分展示的平台,起步慢的孩子可以选择第一关进行汇报,成绩较好的孩子都能顺利进入第二关,阅读跑得比较远的则可以较快进入第三关的展示。这种梯度给孩子们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讲。
在真正的有效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抱着这种理念,整节课我的设计都是力图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例如在解决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雨字头”“虫字旁”“木字旁放于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中的不同变化”中,我使用给生字做了分组,并让孩子们思考从这些分组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入手,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另外,“对子歌”的特点也是通过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思考总结而得出规律,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得出的结论相信比老师灌输几十次还要有效。
以读为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朗读。本课属于富有中国特色的“对子歌”,如何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书声朗朗而又不觉得枯燥呢?怎样才能让孩子通过朗读后能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语言呢?居于这一思考,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学习初的反复自读、学习中的合作对读、男女生的拍手赛读、配图感情读、学习后的拓展悟读……课堂上的多种途径的朗读,孩子们学趣高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教学目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识字三教学反思11
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对儿童来说,识字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形象化的图片、动作、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在识字教学中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呢?“诱思探究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之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探究模式,遵循“探索—研究—运用”的教学层次,即“观察—思维—迁移”的教学认知过程,积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教学中始终贯穿“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充分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 用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图画、实物等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汉字获得深刻的印象。
2. 字义和字形特点结合起来,配合形象化的.动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字。
例如,教“拿”字时,教师问学生:“我手里拿着什么?”学生回答:“粉笔。”“你手里拿着什么?”“书。”“拿书拿粉笔的拿字怎么写呢?”教师边做拿粉笔的动作边问:“大家看,我用什么拿粉笔?”“用手。”“拿时要把手怎么样?”“合起来。”“‘合’起‘手’来就拿到了东西,所以‘拿’字的上面是‘合’,下面是‘手’。”“它是什么结构?部首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用“拿”组词并造句。当学生造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句话时,让学生讨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坏处,以便陶冶学生的情操。
3. 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不难看出,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总之,只要我们能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认识特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一种乏味地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识字三教学反思12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采蘑菇等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什么时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中下水平及后进生亦是如此。在学习生字(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刚开始学习会认的字,课堂上总是让他们一读再读,要求会写的字当场口头说一两个词,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那些优等生行得通。可其他的学生学完后隔两三天,我抽查一下,才发现有很有很多的`字不认识,要求会写的字也不会写出。因此就要想方设法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努力提出一些花样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玩中识字,保持孩子们识字的积极性。我做得尝试有:
低年级识字特点是多认少写,那么我们就要充分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用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在玩中识字,使学生整个识字过程中都处于兴奋状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使孩子们产生识字愿望,主动去识字呢?在不停变换方法的过程中我又尝试了小组识字、等级奖励的方法。课堂上在学生找出生字、词后,让他们小组互助自学,奖励前3组,对有进步的同学又给予特殊奖励。这一方法一出炉,立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为了不给小组扯后腿,在学课文以前竟能积极主动地在家里先把字读会,在课堂上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当老师,而且课堂上的气氛活跃,孩子们为了争前3名,互助气氛很浓,根本不用老师想办法调控。于是我又对那些平时识字缺乏主动性,而现在也能当小老师的孩子大加褒奖,给他们一句真诚的赞许,一个夸张的拥抱,一个有力的握手,一个欣赏的微笑,都能使他们异常的激动,使看到的小朋友羡慕不已。此时老师是真诚的,学生是激动的。这种真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那么融洽,学生不再拘束,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激励中得以延续。
二、悟中识字,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孩子们对生字的短时记忆的情况,孩子们在学字时记得很好、很快,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那么。又如何使孩子们对识的字记得牢呢?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而且,我在教学中还倡导学生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做到随文识字,学以致用。我又鼓励孩子们去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利用阅读来巩固所学生字。多的字不认识,要求会写的字也不会写出。
识字三教学反思13
任教以来第一次接手二年级的课程,要怎么教,自己确实心里没有个数。虽然每年也听过延娣老师、外出也听过低年级的课,真正让自己去教,可真是应了一句看花容易绣花难。到底是讲识字三还是讲课文,反反复复地折腾来折腾去,课文对低年级来说分析不当会占用很多时间,但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又是一个问题。反复来反复去,明天就要讲课了,还徘徊在选课的问题上。
识字三,主要是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认三个方面,关键就是认字写字。刚开始备课,对我来说,认字就是简单的读读而已,但是在我查看教案以后,才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识字只是一个表象问题,要想深入一堂课,知识点实在是太多。我神州称华夏,---等等很多问题不只是让孩子去读,更多的知识需要去解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需要给孩子们去渗透。老师没有博大的知识无法完成一堂语文课。为了能讲好这堂课,我着实查阅了很多资料。
在朗诵完国学经典后,直接引入本单元的主题,“爱祖国”,和孩子们一起朗读本单元的链接语后,板书识字三,孩子们数控。
本来想解释一下我们民族为什么也称为神州和华夏,可是在紧张中给忽略了。为了和课文衔接好,也让孩子们感受一下神州美的境况,课文中出现的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台湾等景色图,也展示给孩子们欣赏,能让孩子们在视觉的冲击下感受华夏的美。到底读到什么程度,我也是没有个数,只是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变化朗读的方法,更多地提高孩子们读的兴趣。能够在读的过程中认识里面的生字。通过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反反复复检查孩子们掌握的情况。
我会写本来是在我会认的`后面,但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认读能力,我把我会认放在了我会写的后面,这样为我会写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我会认也是重在朗读,但是因为里面的生字都是下面要学会写的,所以我在这下了不少功夫,让孩子熟读熟记,并当堂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比如,我说一个字,让他们快速组词。给孩子们创造机会体会成就感,事实证明,大家的眼睛和记忆力都很厉害,是不是缺少点说话训练?这是我的困惑。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力都不是一项容易的功夫,所以,要怎么处理这些我会认的词也是在摸索。
本节课关键是我会写,里面的知识点也是够多。真是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首先是笔顺、占格位置,横竖怎样落笔,从哪里出到哪里去,占多大的位置,真是麻烦透了。多亏自己还有点功夫,要不怎样在孩子们面前试写,又怎能给他们打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写字教学在我班也推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之前把握不住节奏,现在逐渐找到了一点感觉。孩子们还是很机灵的。
整堂课下来,我都是在拼凑的,要想真正的讲好,需要我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磨。课堂本无法,奥妙其无穷,只要是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会去探索,去实践。
识字三教学反思14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和写作能力的强弱。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应发挥积极的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由低段教材编排的“专题识字”可见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识字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积累识字方法,提高识字速度。在识字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识字的学习过程一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如:认字与字的音、形、义融为一体等方法;联系上下文语境加强字的辨析;根据生活经验归类识字等。同时充分利用多读(指明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课堂的识字效率显著。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内外阅读量,扩大识字量,这样才真正将语文基本能力落到实处。
识字三教学反思15
《识字3》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学习本课有3个要求: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识字3》首先让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纠正字音,然后教师指导读,并示范朗读,熟读之后拍掌打节奏朗读,学生大大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最好还进行了朗读比赛,学生读得很流利,继而已经有学生尝试背诵了!然后设疑:你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例如“我们祖国为什么被称为华夏?”“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等等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多种途径帮学生寻找答案。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掌握会认字和会写字。感觉三字经的文本及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学得快,效果很好,连教师也觉得轻松!
可是,在随后一次小检测当中,其中有个填空:各民族,齐奋发,( )朝夕,( )中华。这里要填:争、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50人当中居然有28人错“兴”,多数学生写了“新”!为什么会这样?我在反思我的教学到底在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分析原因,无外乎学生粗心大意,音近字、形近字混淆,说起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也是造成错别字增多的间接原因之一。“大量识字和阅读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中低年级的.识字量在2500字左右。”而这几乎是以前整个小学六年的识字量。现在的孩子过早识字阅读,对很多字只是认,又没能做到仔细认,也没能反复巩固,再加上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凭着直觉去念去写,难免会混淆,写错别字。大量的识字方向是对的,只是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如何识字更多,记得更牢?要想减少错别字,还要加强训练,反复才能巩固!
【识字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教学反思04-10
识字三枇杷和琵琶教学反思11-05
《翠鸟》识字教学教学反思08-23
《识字8》教学反思12-13
识字2教学反思04-10
识字4教学反思04-15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4-12
《识字3》教学反思04-12
《识字1》教学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