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8 19:05: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1

  突然接到通知,说要听我的课,心里很慌张。这节课要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第25章第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虽然带过毕业班,但是本节内容是新增内容,我也是第一次教。再加上自己对教学内容把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心里很没底。

  果不其然,在上课过程中,我有好几次大脑短路的情况,脑子瞬间空白,不知道下一句该讲什么,整堂课上下来心里很不舒服。等公开课上完了,自己回到办公室一琢磨,才悟到课本内容安排的.意图。

  课本一开始有一个掷硬币游戏,安排意图是让学生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行性。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这个数值用列举法即可求出,在这里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从而得出: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所以我们可以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既然用列举法求概率相对简单易行,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频率去估计概率呢?这里可以给学生举出抛图钉的实例,在这个实验中,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不相等;再比如想知道姚明罚球的命中率,因为实验中出现的结果不是有限个,所以也无法用列举法求概率。由这两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到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

  学生理解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练习了。在练习中要给学生讲明我们是用频率估计的概率,所以这个概率只是个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所以在问题的答语中,应说明结果大约是多少。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通过这次不成功的公开课,我有了新的收获,原来的不舒服被如今的喜悦所代替。头顶上乌云瞬间消失,变得晴空万里。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2

  一节课下来,感触很多,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整节课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体会到课改中更深层次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授课前,我对课标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意识到让学生理解使用列举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必要前提是保证各种结果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在这个核心内容的指引下,我详细阅览了教材,发现,教材中的想一想只是让学生对两位同学的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指出错误之处及错误原因,但毕竟两位同学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我想,如果仅仅到这一步,有些同学可能还会有疑问,即为什么错误的方法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呢,既然方法错了,那结果也应该不对,是一种偶然呢,还是必然。为了使学生彻底把问题弄清楚,我在此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把第二个转盘改动一下,把原来的红蓝两色改成黄蓝绿三色,让学生再分别按原来两位同学的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答案自然一目了然,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即让学生设计一种符合小颖计算方法的转盘游戏,对问题实施了逆向思维,让学生再此体会到,原来小颖算的是我设计的这个转盘游戏的概率,问题得到了更充分的解决,同时为后面的设计概率小游戏做到了铺垫作用,效果明显。

  不足之处:

  1、由于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不足,以及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上课主动性不够,部分学生没能很好的融入课堂,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2、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不够,应在计算概率前引导学生先分析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甚至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评价。

  总之,对本节课的反思,让我认识到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力争从自身做起,提高业务能力,备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使本节课成为融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高效课堂。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前面对于结果个别有限且每个结果可能性相等的随机事件,去用列举法来解决的基础上人人统计式试验频率的角度去研究一些随机试验中事件的概率,由于此方法不受列举法求概率的两个条件限制,所以本节要强调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用这种方法,怎么用这种方法求概率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插入教学片断,在复习引入阶段首先把提出什么叫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学生略加思考就回答上来,虽然有的同学表述的不够规范,但基本思想相差不大,但是出于为本节课后面要用到以前的频数频率知识点的应用,又提出了什么叫频率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学这个知识点的时间相隔时间比较长了,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花了一点时间,其实教完本课后感觉在这里没必要提出个这问题,因为后面的统计中有频数m,有总数n,有事件发生的频率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没必要在复习引入阶段让学生描述什么是频率,如果把这个问题所花费时间去间接的描述为什么不能用列举法去求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原因上来,可能效果要好的多,也为后段的练习腾出了一点时间。

  在举的两个不能用列举法概率的例子时,课前设计的时候主要是从后面第二课时的两个例题中的题材,主要考虑是在这里举这两例子可以为第二课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做些铺垫,把似乎感觉这两个例子用在这里不是特别恰当,不能很好地说明不能用列举法求这两件事的概率的原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的运用身边的活生生的典型,贴切的'例子更有例子教学。

  纵观本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板书的知识点,没有板书,主要原因是本节知识点不列于板书,所需时间较长,怕影响授课时间,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在课前预习阶段可以把这个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形式,提前预设,即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也让学生更加直现了解本节所需要点掌握的内容,一举两得。

  本节的教学节奏慢也是本节里显得有些忽忙结束的原因,导致教学节奏慢与本人教学习惯有一定关系,长期养成的一个习惯,总是担心讲的不够全面,生怕学生没听懂,以致课堂容量显得有点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训练,以后还是争取精讲、多练、有时间练。

  总之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完成了,重难点出突出了,但仍有许多地方不够完美,或者说还存在问题,是以后需要努力探索和改进的,争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一个问题,讲解透彻,训练到位,而非法泛泛而讲,力争做到节节课能解。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4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自我生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仅是一个载体,学生收获的,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所生成的方法和学习能力。

  既然学习是学生自我生长的过程,那么,教学必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对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课中,比较成功的预设有两处:

  1、在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中,让学生分组实验、整理数据。教学中,我没有催赶,没有采用明示、暗示的手段,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比较合适的方法,统计出准确的数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电子模拟演示试验。让学生自我感知大数次实验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5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以掌握的概率模型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问题没有理论概率只能借助试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一般而言,它是一个纯粹的现实问题;第二类问题虽然存在理论概率,但其理论计算已经超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只能借助试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第三类问题则是简单的古典概型,理论上容易求出其概率。

  对于第三类问题,其繁简程度又有所不同,如:

  ①随意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朝上点数为6的概率;

  ②掷一枚均匀的骰子,点数为奇数的概率;

  ③连续掷两次均匀的骰子,两次骰子的点的和为6的概率,等等。本章以两步试验的事件发生的概率问题为切入点,一方面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试验,探索试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并借此引导学生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本章共分为四节。第1节通过一个课堂试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计算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试验频率,观察其中的规律性,并利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试验频率趋近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性,然后介绍两种计算理论概率的方法一一树状图和列表法;在此基础上,第2、3节利用试验频率来估计一些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第4节利用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统计推断的一些理论依据,力图加强概率与统计的联系。

  在概率模型的选择上,教科书注意了模型的递进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试验估算概率的有关问题,力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注意了问题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为此选择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投针试验和一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生日问题。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12-13

频率教学设计(精选10篇)02-25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4-05

《统计与概率》教案03-13

刷新频率过高而引起黑屏07-27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22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22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学反思10-1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