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重点学习群鸟纷飞的景象,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时,我对学生的描述予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但更重要的是有技巧地帮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描述得更具体,更有理有据,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指导学生说出通过“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应接不暇”等词语说明大榕树里的鸟很多,通过“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也就是说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它们过的很快乐,很幸福。这也是把大榕树说成是鸟的天堂的主要理由。说到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时,学生不但说出了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也能结合本地实际,说出了“我们也要保护环境,让我们家乡有更多的鸟的天堂。”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这堂语文课,从问到读、从读到想、从想到说,无不显现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看到一张张求知的小脸,又怎能打断学生的学习活动呢?我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对学生的一切发展负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自身活动的良好发展环境,在课堂上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坚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
告别了“鸟的天堂”,巴金的心情是留恋,而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到最少。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
这次遗憾,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机智上的缺憾。《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搞清楚课文对于事物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但是,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节课里我都没有实现。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能力的制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为突出的是的教师指导表面化。一是表现在指导朗读方面,首先是我的语感比较平缓,也不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起学生的朗读情愫跟兴趣;其次是没有明确朗读的要求,没有深刻地指导学生朗读,从而在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时,感觉不是学生的切身体会,而是老师硬套给他们的。二是在展示多媒体课件时,也没有任何的指导跟激发性的语言,没有灵活、恰当地把课件与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相结合,效果不佳。
正如张老师所说的,网络已走近我们的课堂,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语文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我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态度,并不那样民主平等。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看来,我还是没有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阶梯上走下来,还没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我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正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才能和素养,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的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向各位学员学习,谢谢大家!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3
今天上午讲了《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说是讲,其实是复习。因为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有这篇文章,我当时也将这篇文章作为写景的重点进行讲解和练习,所以孩子们对这篇课文还是有印象的。
上课先复习了本单元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有哪些,然后进入课题,介绍巴金。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出示问题: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不读书就急着回答,其实是因为四年级讲这一课时我也出示了这个问题,并让孩子们讨论填表格,他们的印象比较深刻。我强调“不读书没有发言权”,他们才按捺住回答问题的欲望,认真读了一遍课文。
开始指名回答问题,一个说时间不同,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傍晚,第二次经过的时间是早上;另一个说路线不同,第一次是去学校,第二次是从学校回来;还有一个说所见不同,第一次见到一课大榕树,第二次见到很多鸟;接着有同学说所闻不同,第一次没有听见鸟叫,第二次听讲很多鸟叫;最后润说想法不同,第一次经过时想没有鸟,第二次经过时想“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根据他们的回答我写完板书,画完表格,突然发现这个表格横着看是课文主要内容,竖着看是作者运用的对比手法。于是我让孩子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很聪明,一下就说出了对比手法。萱还说第一次运用的静态描写,第二次运用了动态描写。妍还说好像写植物的一般运用静态描写,写动物的一般是动态描写。我没有否定,但强调了“一般”。
接着画了词语复习听写。
最后置疑:大榕树是这样的树?我们要从众鸟高飞的景象描写中学习怎样的写法?如何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这是下节课的重点。
下课之后,我进入了沉思:
一、这节课之所以这么顺,是因为孩子们第一次学习这一课时,由于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合作探究、一起完成表格,所以记忆比较深刻。以后的课堂上,应该尽量多的给孩子们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
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想快乐来自于在已知中得到未知的.灵感,站在已知的关口解锁了未知技能的过程。学生们“学”后的每一次“习”,都要有向更高要求迈进的勇气和信心。这是老师作用的体现,也是老师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4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写了巴金先生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
文章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它的静态之美;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充分运用学校高端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体机,把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如身临其境。
2.罗丹有一句经典而耐人寻味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及时捕捉文眼、亮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时,我让学生找一找用得特别传神的词语。有的认为“堆”字用得好 ,写出了大榕树枝叶繁茂的样子;有的`认为“明亮”用得好,说明大榕树的叶子色彩鲜明,有光泽;有的认为“颤动”用得妙,写出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
3.形式多样的“读”的训练,贯穿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促使学生能兴致盎然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例如,当学生朗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朗读指导: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大榕树茂盛的句子时,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读出跳跃的感觉,边读边想象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的景象;读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要带着深情的语气,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南国的树的无比赞美之情。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5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好处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好处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样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状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我发现的东西才是自我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状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我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6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类尊重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
成功之处: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不足之处:
1.小组间交流、配合不够。小组交流时,对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老师对学生的作品指导、评价力度不够。
2.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方法,如果能结合网络提供的画面多一些配乐朗读,就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改进措施: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7
我在本校东三楼多媒体教室进行了《鸟的天堂》第二课的创新实践献优课教学。教学过后,感触颇深,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次难忘的实践课做一总结。
1.态度——精心备课
经过与同课头的老师共同商议,我确实以1933年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一文作为这次实践课的窗口,因为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生动,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再加之能唤起人们与自然友好相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我精心地研读课本,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难点重点,心中有了大概的思路,然后下笔写第一次初步的教案,一次成形的教案,各个环节已呈现出来。然后又进行二次修订与充实,对于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句及内容上的取舍进行分析请教。而后又进行了第三次与第四次的再修改,直到每一句话都烂熟于心,直到每一个词义都融会贯通,每一条思路都符合该课的教学,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利于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如在教学这句话: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我初备课时,只设计出让学生体会“卧”一字的含义,经过思考,进行横向联系,又从教学老师处得到启示,最后觉得为了表现榕树大应以教学为参照,与操场的实际面积对比,因为学生没有去过这个地方,对于南园生的榕树只是通过媒介了解,而不知其到底有多大,所以与他们非常熟悉的操场进行对比,就能使这一概念更具体化。课下通过与学生及听课老师的交流,果然如备课所思,听课者都感知了榕树占地面积大的程度。
2.风格——学法指导
本次实践是在让各位老师上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教知识重要,但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所以,平时我就非常重视良好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低年级时认字的方法,中年级时写话的方法等。本次教学,我重点想教给学生赏析句子、段落的方法,朗读句子——体会句意——理解词义——赏读句子。使学生从初步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掌握,再到更深一步的分析词语,在此基础上的赏析朗读,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达到学会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3.创新——大胆取舍
本次我所展示出来的是《鸟的天堂》的第二课时,所以在进行两大部分(榕树大、鸟儿多)的教学时,我大胆取舍,对于文章的7、8自然段以及12、13自然段出示在大屏幕上悉心分析,突出重点,巧破难点,使得内容颇多,密度颇大的这节课给人以思路清晰,印象深刻的难忘。而其它部分由于简单并在第一课时了解过,故舍之。
4.虽然在本次备课
谨循新课标精神,但是老教法留下的影响使我在教学“鸟多”这一知识点是时,没有运用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而是采用了保守的方法,这样既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没有节省下来时间,故影响了后来课时的进度。我应该大胆要求学生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发散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灵动起来,自主地学习,并合作学习,自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5.“点睛”——音与像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开课时的音乐“百鸟朝凤”把学生带入文中的情境之中,紧紧地抓住了学习者的心。结尾的实景录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在感叹景美的同时,又一次体会了文章之美。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录像没有进行有机的切换,出现了一些稍晚一步的情况。
6.收获——多实践再创新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应更多地实践,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及课改能力,以及操纵多媒体的能力。更应以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待教学,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固循守旧。这次活动,我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严肃地给自己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8
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对此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析题,引疑;2.初读感知全文内容,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1.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精读课文,释疑,体会感情。在第二课时教学之初,我们还设计让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指名学生复述,强化目标意识。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的理解课文
要运用多种手段,摆脱死板文字说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及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培养他们科学的认识方法。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9
1.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而明确鸟的天堂的特点。同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情感变化,突出鸟的天堂的独特的'美,从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2.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我通过“初步感知、深入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层层深入地了解文章,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对这篇文章课后拓展的部分不太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深、加宽对文章的《鸟的天堂》一直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巴金先生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棵百年大树独木成林的景象,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呢? 我首先抓住“不可计数”这个重点词,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含义,再用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榕树,通过课前自学,让学生交流关于榕树的自然知识,认识气根从主观上感受榕树枝干的“不可计数”。又抓住“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的“卧”,“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的“堆”等,进行换词练习,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自己保存了一段视频,展现的就是这棵500年大树的全貌,还有各种鸟儿嬉闹、栖息的镜头,直观地体现了“鸟的天堂”这一壮观景象。为下文体会“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提供感性认识,也为本课难点的突破提供了帮助。
通过影视图文对照,学生无不感叹这伟大的自然奇观,带着真实感受朗读课文,润物无声,水到渠成。拓展,拓宽学生的眼界。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0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初步设想
这篇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所以我采用与学生交流以的方式开始。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巴金,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文,谈一谈你对鸟的天堂的印象。教师介绍鸟的天堂的资料。第二步让学生再阅读课文说一说鸟的天堂的特点,总结出树很大、很茂盛,鸟多等特点。第三步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或词语。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读,读出他的特点。第四步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
二、课堂成功之处
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己的感受。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2、《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特别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感悟。
3、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处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
四、几点反思:
1、备课必须要深挖教材,越细越好,上课时心里越有数。
2、课堂上要渗透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写作课打好基础。
3、重视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4、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感情朗读。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1
《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教学这样的课文,就是要通过朗读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教学中我就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没想到想象不仅产生了丰富的画面,还产生了我所没想到的。
一、在想象中丰富画面
学习课文时,我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在第一部分,学生不难体会作者惊讶、赞叹的心情。我先让孩子们找到形容树的词句体会,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惊讶,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也许是文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除了感受到一些美丽与生机之外,似乎没有深深地打动他们。或许是心还没有沉静下来,所以很难感受到作者这份在宁静中的美吧。
一直以为看景读景,是非要带着这颗善感宁静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丽的。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开始动情地朗读这一段话,慢慢地,孩子们的脸上有了一丝沉醉的气息,好像已渐入佳境。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生2: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有睁不开。
生3:我看到一树碧绿的叶子,树叶微微地颤动着,好像榕树正在悄悄长大。
生4……
听着孩子们的描述,我心中窃喜,看来这一招还真管用。记得以前学习这种画面感很强的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当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时,才能让想象插上翅膀,调动已有的经验与积累,与作者的文字衔接起来,填充认知上的一些空白,让画面变得丰富生动。
二、我所没想到的
第一部分的教学取得成功,于是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又故伎重演,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周围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景象。我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晨光中的大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更加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突然,静寂的树林中起了一声鸟叫……”这一次学生更加踊跃,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我述说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画面:
生1:我看到许多鸟在我周围飞,它们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的眼睛里除了鸟再也看不到别的。
生2:鸟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最先飞出来的是报幕的主持人,然后鸟儿们依次出场,纷纷登台表演节目。
我忍不住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叫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鸟飞出来拉屎。”哄的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刚才还沉浸在联欢会中的同学们一起哄堂大笑起来。联欢会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准备发火忽然想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于是待学生稍稍安静我便问他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吗?可别小看这些鸟粪,这可是宝贵的肥料,正是靠这些肥料提供养分,榕树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长这么大,长么茂盛。大榕树为鸟提供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鸟在榕树上生活,也为榕树提供肥料。鸟离不开树,树也离不开鸟,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巴金爷爷不由得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听了这番话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我也轻轻地吁了口气。
课后,回顾这节课,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让学生沉静下来,潜心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丰富的画面,这样才算读出真味。但是同样的想象却产生不同的结果,那是因为课堂是动态的随时有新的内容生成,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预设不够。不过就算是这样,学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谬的答案,教师也不能发火,而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师生和谐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2
从整个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的死板,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在感受榕树之大的时候,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些,在课堂上,我对时间的感应能力也降低了,这是几年前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理解双引号的用法没有处理而留做了课后思考。感受榕树之大,“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榕树之大?”我想应该给学生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书上找一找,并做简单地批注,然后再做交流,可能更会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另外一个反思,就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技巧。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首先在我眼中就没有大榕树,没有众鸟的欢腾,没有美,没有情,当然也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情境,真实的课堂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这堂课很不错,可是没找到感觉的`课,怎能算是成功呢?学生没有真正积极地参与,没有碰撞的火化怎能算是不错呢?
课堂上无痕的引导,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我努力,我追寻。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3
《鸟的天堂》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单元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因为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感受大榕树之美,群鸟雀跃,欢乐的场面,通过图片直观的引入使课堂效率大增,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会文中动态美和静态美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展开榕树部分的学习,感受课文是从多角度来描写榕树的静态美。
第二,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变化过程,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动态美。
第三对比朗读,感受动与静的交融。抓住树和鸟的几个重要段落和句子,进行对比朗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鸟儿在枝头欢唱的画面美。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太少,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做得欠佳,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我要多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课后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第一课时06-2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7-31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7-21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8-30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4-08
《鸟的天堂》教学与反思05-01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与反思09-18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