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作用、类型和实施方法

时间:2023-04-28 10:33: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反思:作用、类型和实施方法

教学反思:作用、类型和实施方法

  ——新课程深化阶段教学反思的新特点

教学反思:作用、类型和实施方法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长春 130024)孔凡哲 任亚南

  《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第10期

  当前,中小学正处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方法,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其中,作为改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教学反思备受重视。然而,如何开展教学反思?特别是,如何结合中小学课程实施实际,开展确实可行、富有实效的教学反思活动,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焦点话题。本文立足笔者长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经历和亲身的实证研究,密切结合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就此做些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新作用

  如众所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1]],也是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2]]。它旨在满足教师个体的工作需求,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而,当前的教学反思活动尤其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搭建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桥梁,进而“铺设”教师学习、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教学反思实践研究的深入,教学反思的一些新作用日趋凸现出来。这些新作用的直接效果,通过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再研究等活动,体现在课程实施效率和实际效益的有效改进之中,而间接效果蕴含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之旅。

  (一)课前教学反思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起点,检验预设方案

  作为备课(教学设计)后期工作的一个环节,课前的教学反思,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反思教案的编写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吻合程度,是课前教学反思的首要内容。其目的,一方面在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查缺补漏、吸收、内化,重新审视这个教案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的目的则在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案更加符合学生现实。

  其次,反思教案的重要工作还在于,检验预设方案的可行性,有意识地增添必要的备用方案。其实,精彩的课堂生成,来自于课前的精心预设。

  最后,课前教学反思还可以促进同伴互助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与同行沟通、有针对性开展专题讨论,听取他人的“高见”,即,在课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自己备课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聚焦式研讨,取长补短。

  其实,无论是反思预设方案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还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思性的专题研究,其核心都在于,检验预设方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起点。

  (二)课中的教学反思,可以调控课堂进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课堂上的教学反思,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确保预期教学目标和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正如拉博斯凯(V.K.Laboskey)设计的教学反思的一个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所分析的: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动力(动力形成阶段),二是行动(进行反思阶段),三是结果(解决问题阶段)。[[3]]

  正是在反思动机的作用下,教师才将潜意识的反思付诸行动。

  其实,反思行动总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并指向特定的内容。教学反思的直接结果是教师“新理解力”的形成,而解决实践问题则成为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预设生成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准确把握预设生成的内容,是课中的教学反思的首要问题,而针对预设生成的这种反思,应该围绕预设的充分性、机遇把握的贴切性、生成的实效性等内容而展开。

  事实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而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因而,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正如笔者在[[4]]中第四章第五节中指出的:在课堂中的教学反思,集中解决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哪些内容需要预设、哪些需要生成;二是从课堂的随机生成的实际效果,反思教案预设的效果。

  作为第一个问题,无论课堂教学的生成成分多么大,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课堂教学目标、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等等,相当分量的内容需要精心预设,而体验性的过程、探究发现的过程、偶发性的过程等内容,往往需要随机生成。

  作为第二个问题,着重围绕预设的充分性、机遇把握的贴切性、生成的实效性,以及预设、生成的内容与相应学科内容的吻合程度等几个方面展开。当然,这些方面,多数都可以在教案的设计阶段同步展开。

  (三)反思课堂教学实践,集体观摩,共同提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量实践证实,传统的“说课——授课——议课”的教研模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促进作用并不是很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而,他提出“经验 + 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模式。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授课——反思课——议课、再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之一。其中,在“授课”环节,首先提出需要研讨的问题及需要作为情境的课例,然后指定专人备课。在听课时,教师明确所要观察的教学现象和反思的主要问题,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反思本节课上教师教学行动及其背后形成的原因,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就丰富了教师对教学的感性认识,为反思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第二步骤“反思课”,先由授课教师,围绕本节课的知识序列、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三维目标达成及需研讨问题的进展情况立即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反思教学细节和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把握的适切性。在“议课、再研究”环节,主要是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从学生课堂实际状态入手,总结课堂教学得利弊得失,重新审视原来的教案,给出修正和完善。也正是在这种活动过程之中,教师的专业经验得以积淀、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不难看出,“授课——反思课——议课、再研究”模式,正是把教师个体的课前反思、课中的反思,与教研活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活动组织者在反思课和评课的关键时刻,进行恰当的设疑,往往能促使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四)课后反思,提炼亮点,激发智慧

  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讲课技能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教师进行课后的及时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漏点、遗憾、及亮点,及时地积累教学的经验和体验,进而提炼亮点、激发智慧。

  特别地,教师的专业自信和自我认同,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而,在课后反思中,作为学校组织者、专业引领者,帮助教师在进步中获得职业自信和自我认同,鼓励教师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收集成功案例和反例,并进行提炼和升华;同时,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再思考,诸如如何改变角色、教学方式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的发掘和有效利用,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等等。正是作为个体的教师,通过分析和评价自己讲课中的心路历程,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内隐的教育观念,进而能更为清楚地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进而为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正是通过课后反思,才能在教师已有的案例知识中凝炼出教学智慧,不断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教师个体的不断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实用策略及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教学反思的实用策略,结合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的典型案例,我们逐一加以剖析。

  (一)课前反思

  不同的教学观,必然造就不同的预设教案。其中,比较鲜明地体现设计者的教育理念。例如,小学数学新、旧教科书分别是这样呈现“周长”一节的有关内容的:

  旧教科书首先呈现八张图形,这里面既有规则图形也有不规则图形,既有生活中的图形,又有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通过八张图这样一个简单的情景直接引出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新教科书借助情境图,向大家展示了三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图形周长的画面,其背后暗含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学会不同的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并经过亲自动手,感知数学的美。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是这样理解新旧教科书对这节课的编排的:原来的教科书没有呈现叶子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直接导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而现在的新教科书一开始并没有引入这个公式,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测量,计算出不同图形的周长,然后在慢慢的练习中逐步体会这个公式的简明性。我认为,新版教科书的改动稍微大了一点,如果保留老教科书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生活中不同图形的周长,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可以保留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八张图片、定义、小组讨论的编排挺好的。如果再把周长公式拿出来,放到周长定义之前加以呈现,(学生的接受)效果可能会更好。(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不把公式拿出来的话,很多学生虽然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了圆形的周长,但是,并未掌握最简便的图形周长计算方法。[4]

【教学反思:作用、类型和实施方法】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的作用04-20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04-16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11-21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12-22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狮子和鹿》01-23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01-27

《狼和鹿》教学反思01-26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2-09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