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10-10 22:25:50 登绮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9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9篇)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教材分析

  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6和7、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6和7的组成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系统学习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呈现教材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目的是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5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设计两个集合圈,左边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学生都能理解。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右边集合圈里那条虚线的意思。

  在巩固练习部分教材安排了“练一练”和数学游戏。练一练第1题是读示意图,列式计算的练习,通过理解图意,巩固6的加减法。第2题是6、7加减法的口算练习。课后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景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

  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根据集合圈列出相就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复习说一说6、7的组成。

  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可能会发现:

  有7个小朋友在放风筝。

  天上有5只风筝,地上有2只风筝。

  有3个男生,4个女生。

  有一棵大树,6棵小树。

  (设计意图:复习6、7的组成,为6、7的加减法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计算。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算法。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不同的算法讲给大家听。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3个男的,4个女的可以列式3+4=7或4+3=7。如果有人从放风筝的情况想,列式2+5=7或5+2=7等,应给予肯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可能会出现:

  3个女的,4个男的,列式为3+4=7;

  4个男的,3个女的,列式为4+3=7;

  两个小朋友的风筝掉下来了,5个小朋友的风筝还飞着,列式2+5=7;

  如果从放风筝的角度计算不出来,可不必强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3.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教师作为参与者,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答。

  学生提不出,老师先提一个引导,生可能会说出:

  空中还剩几只风筝?7-2=5

  一共有多少只风筝?5+2=7

  一共有多少棵树?一棵大树,6棵小树,列式为1+6=7;3棵墨绿色的树,4棵淡绿色的树列式为3+4=7

  地上落了几只风筝?7-5=2

  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女生比男生多几人?)4-3=1

  (设计意图: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1.出示算一算。左边的图让学生列式计算后交流。

  2.出示算一算右边的图,指导学生理解图意。使学生明白中间的虚线表示把6只蝴蝶分两部分,从6中去掉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1)出示右边图。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6只蝴蝶,画了一条线,把它分成4只和2只。

  师:说的'对!这条线把6只蝴蝶分成了两部分。那么如果从6只中去掉一部分2只,怎样列式呢?生可能在以下列法:

  有6只蝴蝶,去掉2只,用减法计算:6-2=4。

  6只蝴蝶,去掉4只,剩2只,列式6-4=2。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左、右边两个集合圈的意思,特别是右边集合圈里那条虚线的意思。并能根据集合圈的意思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明确图意,再计算。

  学生说图意后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练一练第2题,口算,全班用口算卡的形式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列式、加减口算中巩固6、7的加减法。)

  五、数学游戏

  1、游戏规则:任意翻过一张卡片,说出和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说得越多越好,要记下每个人说出的算式。

  2、学生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六、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认识集合圈学生第一次接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但是从学生描述图意、提问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能看图说出图的意思,但在表达时语言不够通顺,词不达意。因此语言的训练还是非常艰巨的。通过各自语言的叙述,学生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算式的内在联系。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加强,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整个课堂都变的能动起来。

  通过上这一段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所以,我想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的学习知识。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2

  教学内容:

  第41-42页做一做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6、7的组成及加减法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6和7的组成:

  (1)拿出6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写一写,写出6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1至7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6的图片用线连一连,如1和5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1点,有的有3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6和7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小明参加套圈比赛,每人6个圈,套上的如下表,请学生说说没套上的。

  套上的圆圈数35124

  没套上的圆圈数

  二、6和7的加减法

  (1)复习6和7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6(7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集体汇报

  (3)根据6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6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

  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3)游戏:找朋友等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7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五、课后延伸:找找生活中的6和7

  六、课后小记

  教学反思

  6和7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虽然老师以活动形式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感知。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3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计算6、7的加减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6、7的组成,为学习加减法做准备。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2)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得出6的组成,进而引出6的加法算式。

  (3)同理,通过分一分的`方法,得出6的减法算式。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的加减法。

  巩固练习

  通过做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

  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6、7的加减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具体,应该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对加减法的含义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练习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4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计算6、7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用动画展示一个小花园,有6朵红花和7朵黄花,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

  (1)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尝试计算6、7的加减法。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思路。

  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的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2)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如“6+7和7+6的结果为什么一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方面还需要加强。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

  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感到有难度,今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合适的问题。

  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5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6、7的加减法的算理。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通过“数字对对碰”的游戏,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兴趣。

  探索新知

  (1)展示6个苹果和7个橘子的.图片,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画图形等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总结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练习巩固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口算、填空、解决问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计算时还存在粗心大意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计算训练。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6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6、7的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以提问的方式复习6、7的组成和5以内的加减法。

  新课讲授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场景,如动物园里有6只猴子和7只熊猫,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引导学生总结6、7的加减法的规律。

  巩固练习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完成练习题。

  (2)让学生自己编题并解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如“在一个算式中,已知一个加数和和,求另一个加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今后,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学会计算6、7的加减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6、7的组成。

  (2)通过游戏“对口令”巩固6、7的组成。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列出算式6-2=4。

  用小棒演示减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7的加减法。

  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列出算式4+2=6或2+4=6。

  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提问: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在做游戏?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学生观察后回答。

  (2)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问题一: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问题二:有6个小朋友,走了2个,还剩几个?

  出示7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分一分,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游戏:找朋友。把写有6、7的加减法算式的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到对应的结果卡片。

  课堂总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主题图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游戏环节的设置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上还有困难。

  练习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课堂总结时,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8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计算6、7的加减法,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加减法。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播放一段关于小动物的动画视频,引出问题:有6只小兔子在吃草,又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小兔子?

  (2)学生回答问题,列出算式6+1=7。

  探究新知

  (1)继续创设情境:有7只小兔子,走了3只,还剩几只?

  学生思考并列出算式7-3=4。

  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画图形等方法理解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2)小组合作,探究6、7的其他加减法算式。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算式。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开展“数学小能手”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加减法计算题。

  拓展应用

  (1)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水果等,让学生用6、7的加减法解决。

  (2)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和表现优秀的学生。

  (反思

  成功之处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拓展应用环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不足之处

  在探究新知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

  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拓展应用环节时间较短,有些学生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9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6、7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正确选择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出示数字卡片6和7,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2)通过“开火车”游戏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探究新知

  (1)出示苹果图片,有5个红苹果和1个青苹果。

  提问: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5+1=6。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接着数、想组成等。

  (2)变换苹果图片,有6个苹果,拿走4个。

  提问:还剩几个苹果?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6-4=2。

  用小棒演示减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

  (3)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列出6、7的其他加减法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游戏:“摘苹果”。在黑板上贴上写有不同加减法算式的苹果卡片,让学生摘下正确答案的苹果。

  课堂总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反思

  成功之处

  从学生熟悉的数字组成和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深刻理解了6、7的加减法的算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样化的练习和游戏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灵活性。

  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可以更加具体和多样化。

  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6、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04-28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14篇)11-03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04-28

第六单元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28

6-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28

《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09-25

加减法教学反思01-02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05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