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教案15篇[集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的教案1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1、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时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然的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教室里举行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吧!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看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的概念。
(二)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运动员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师找几个平时接受知识较慢的或课堂上不爱参加活动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牌,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发奖。师说: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发奖仪式,请学生代表给运动员发奖牌。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请你给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请你给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2、送水。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3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三个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同时巧设练习,把知识的难点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师说: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太阳帽,请各小组长把帽子发给同学们吧。要求:让小组成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游戏,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帽的游戏,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戴帽子。如: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左数 等。
(四)再设练习,扩展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更深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师说: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表演了团体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1)小林的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小林这排一共有几人?(2)小红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3,小红这排一共有几人?让个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了解与掌握获取图形周长信息的方法与技能技巧。
2.在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
①彩线4根、易拉罐4个;
②每人3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4根;
③每人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④木质米尺1根;
⑤手帕一块。
教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边长1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易拉罐各一个;
③四个图形。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周长,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以周长是多少为主题边动手摆玩学具,边思考学习。(板书:周长是多少)
二、实践探索
1. 围一围 量一量
① 测量易拉罐的.周长
这是一个易拉罐,这是它的底面,它的底面周长是多少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它?请大家利用学具动手动脑想办法测出它。
这个易拉罐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请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电脑演示其它测量方法。
② 测量蘑菇状泡沫板的周长
请各小组取出蘑菇状泡沫板,它的周长是多少呢?请小组合作,测出它的周长。
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请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利用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能够测出一些图形的周长。(板书:围 量)
③ 讨论P68“围一围”
屏显:主题图
小学数学的教案3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等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结构。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内容以五角星为轴心,外面分成了五个板块,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别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综合练习,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使复习与整理在练习中得到具体落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评价与反思。
三、教材解读。
1、中间:对全册内容的简要回顾。两个同学的对话功能各异:“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这是引子,“这么多内容,咱们来整理一下吧!”这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单元中去,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2、左上角: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1)以解决“阳阳每天上学用12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从学校到少年宫需8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为切入点。
(2)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估算、口算、笔算,用乘法算、除法算。
(3)对计算法则的复习隐含在对话中。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教材在新授中是以学生的对话出现,本版块仍采用学生的对话来加以提示“笔算乘法应注意……”,“笔算除法应注意……”,并没有出现法则,其实就是点明要求教师要进行计算法则的复习。
3、左下角: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的知识。
(1)以学生的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还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切入点。
(2)以“我会算学校草坪的.面积。”“我是这样整理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完成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
(3)以“关于对称图形我还知道……”来提醒学生进行对对称图形的复习。
4、右上角: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以学生的话“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引导学生对小数进行回顾。通过观察蔬菜价格表,求“1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生姜一共花多少钱”,这一具体问题,系统复习小数加减法。
(2)以“大白菜的价格最低,香菇的价格最高。”这句话引导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进行复习。
5、右边中间:复习年、月、日的知识。
以学生整理回报的形式引入对年、月、日的复习。
6、右下角:复习统计的知识。
(1)以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变化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身高为话题,引入对统计知识及求平均数内容的复习。
(2)通过统计和计算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这一具体内容,系统复习求平均数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回顾。首先让学生对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很重要。然后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的时间、计算草坪的面积、一共花的钱数、平均身高等主题情景为素材,从解决问题入手,回顾每一知识板块的主要知识点,并结合“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应用,使知识达到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2、加强对回顾整理方法的指导。
(1)全册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可以利用回顾整理中的素材为线索,对全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也可以以本册的目录为线索进行回顾整理;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回顾整理。教师应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
(2)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学生获得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梳理归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分类,比较反思,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会按知识体系分类整理的方法,但要求不要过高。
3、回顾整理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思考、回顾,教师还要注意采取引导、点播、提示等方式,要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达到纵的成线。横的成片,像渔网似的,形成知识网略。
4、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
五、综合练习。
本册综合练习共安排了26道练习题,“我都学会了吗”安排了4道练习题。下面就部分练习题作一简单分析。
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求礼堂的座位够不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教师不要过早的提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题可以这样解决:35×9=315(人)16×21=336(个)315336够坐。还可以这样解决:16×21=336(个)336÷9=37(人)……3(个)够坐。
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合理都可。
第8题,是一道选做题,这道题目是渗透镜面对称,可以让学生拿面镜子试一试,再来完成该题。千万不要教深了。
第9题,是估计、计算部分人民币的面积。在练习时,为了使学生估计得准确,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做好同人民币同样大小的纸来代替。
第16题,是复习年、月、日,24时计时法的题目。以小朋友出生纪念卡的形式出现,使知识的复习具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从纪念卡上获取有关时间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出生卡,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比较谁最大?谁最小时?首先看年,如相同再看月,如又相同再看日,如又相同再看时。
第20题,是以购书的形式复习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作一步的小数加法,也可以作连加。如果用减法做也是可以的。
第21题,是以在海水浴场游泳的情景复习统计知识的题目。本题是让学生根据各游泳去水深情况在统计图上涂一涂,并求出海水浴场的平均水深。最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24题,是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完教材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26题,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题的解法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均可。
“聪明小屋”是供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学生容易算成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减去正方形花坛的面积,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去掉2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才是草坪的面积。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解答。
“我都学会了吗?”是在总复习后的自我检测。
第1题,检测学生对乘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数据对学生进行节约矿产资源的思想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第2题,检测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道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不要只拼一种。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谈谈自己的发现。(面积不变,周长变化。)。
第3题,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4题,检测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小学数学的教案4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3、3、5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小学数学的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体会幂的意义,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会用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及其运算。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性质的正确、灵活运用。
2.难点:
(1)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灵活运用。
(2)探索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两个性质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知识要点:
1.同底数幂的意义
几个相同因式a相乘,即,记作,读作a的n次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如:与,与a,与,与等等。
注意:底数a可以是任意有理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
2.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m,n都是正整数)
这就是说,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例如:
(m,n,p都是正整数)
3.幂的乘方的意义
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如是三个相乘
读作a的五次幂的三次方,是n个相乘,读作a的m次幂的n次方
4.幂的乘方性质
(m,n都是正整数)
这就是说,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注意:(1)不要把幂的乘方性质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混淆,幂的乘方运算,是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底数不变);同底数幂的乘法,是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底数不变)。
(2)此性质可逆用:。
5.积的乘方的意义
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如等。
(积的乘方的意义)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6.积的乘方的性质
(n为正整数)
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注意:(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例如:
(2)此性质可以逆用:
小学数学的教案6
一、教学目的:
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
四、课堂引入
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问题
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探究
(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
(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
∴ ∠1=∠
又 ∠AOE=∠COF,AO=CO,∴ △AOE≌△
∴
∴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 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3(选讲) 已知:如图,△ABC中, ∠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
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
六、随堂练习
填空:
(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菱形.
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
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七、课后练习
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 ).
(A)两条对角线相等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已知:如图,M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中点,DM⊥AB,EF⊥AB,ME⊥AC,DG⊥求证:四边形MEND是菱形.
做一做:
设计一个由菱形组成的花边图案.花边的长为15 cm,宽为4 cm,由有一条对角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菱形组成,前一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后一个菱形的一个顶点.画出花边图形.
小学数学的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能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学习重点】
理解并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问题导学】
1、下列各式中,填入a能使式子成立的是()
A.a=()B.a=()C.a=()D.a=()+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
A.xx=(x)B.xx=(x)
C.(x)=(x)D.xxx=x
3、如果(9)=3,则n的值是()
A.4B.2C.3D.无法确定
4、如果(9)=3,则n的值是()
A.4B.2C.3D.无法确定【问题探究】
5、若m为正整数,且a=-1,则-(-a)的值是()
A.1B.-1C.0D.1或-1
6、计算
7、比较与的大小
8、若(9)=3,求正整数m的值.
9、已知,求(1)的`值;(2)的值(
【问题评价】
10、若a为有理数,则的值为()
A.有理数B.正数C.零或负数D.正数或零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一定是互为相反数B.当n为奇数时,和相等
C.当n为偶数时,和相等D.和一定不相等
12、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A.(x)=xB.[(-a)]=-a
C.(a)=(a)=aD.(-a)=(-a)=-a
13、计算(-a)(-a)的结果是()
A.aB.-aC.-aD.-a
14、已知,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B.abcC.cabD.abc
15、计算等于()
A.-B.C.1D.-1
16计算:(-3a)a+(-4a)a-(5a).
17、若,则x=________.若,则=________.
18、已知,求的值
小学数学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感知春天的美,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能用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学习踏点步、颤膝等基本动作,复习左右移重心等动作并能协调灵活地运用。
3.通过创编表演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创编活动的兴趣及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学习基本动作,能协调灵活地表演。
教学难点:
提供平台,让幼儿用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体验创编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录制磁带、画图片
2.准备关于春天万物生长及各种景色的碟片
3.请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事先自制头饰
4.布置舞蹈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孩子们,天色已晚,让我们好好休息一下吧!(师生共同休息,音乐起)师:听!谁在唤我们早早起?(大公鸡)集体表演律动《大公鸡》,并复习《身体柔韧操》。
2.复习组合《郊游》(播放背景音乐《郊游》)
师:春天多美呀!孩子们,你们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幼儿答)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二、基本部分。
1.师:孩子们,上次老师布置你们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幼儿自由用语言表达)
2.观看有关春天的碟片并播放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3.师:你看到听到春天在哪里?(幼儿回答并请其在音乐伴奏下用身体动作表示)
你能选择色块来表示这首歌曲的情绪吗?(出示黑、白、红三种色块让幼儿选择感知歌曲的欢快情绪)
4.师:让我们听着春天的歌,唱起来跳起来吧!(听音乐启发幼儿自由表演)
5.带领幼儿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1)师:看小朋友跳得这么开心,我也忍不住编出了一些动作,让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2)师新授踏点步、颤膝等动作
(3)练习侧跟点步、左右移重心等动作
(4)帮助幼儿理顺动作并集体表演第一段中的第一部分
(5)幼儿连贯练习表演第一部分
6.启发幼儿创编第一段第二部分的动作:
(1)师:下面的音乐跟刚才那段相似,只是歌词有些变化,我想考考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在刚才那些动作的基础上创编出新的动作来?(欣赏第二部分)
(2)引导幼儿分句创编动作
(3)教师纠正幼儿动作,并连贯练习。
7.理解歌曲的'结构,感受第一段第三部分欢快的节奏,共同创编动作
(1)听下面这段音乐跟刚才比有区别吗?
(2)这么欢快的音乐可以用哪些动作表现呢?
(3)幼儿分组合作创编动作
8.师带领幼儿完整练习、表演舞蹈,并纠正幼儿动作。
让幼儿带上自己设计的头饰分组或个别表演舞蹈,并给与奖励。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找春天、说春天、唱春天、跳春天,你们想打出春天的节奏吗?(让幼儿从周围墙饰中找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型)
2.听音乐根据节奏玩游戏《快乐碰一碰》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春天在那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觉春天,学习仿编诗《春天在哪里》,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春天图片一幅、诗歌格式图一幅。《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及伴奏带。
2、录音机、磁带(录有青蛙、春雨、溪水、蜜蜂、鸽子、鸟叫、小鸡、小鸭等声音)
3、蝌蚪、小鱼、蚕、青蛙、迎春花、桃花、发芽的各种植物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诗歌《春天在哪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放《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老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出示挂图,第二遍朗诵诗歌。讨论:诗歌里每一段的头一句是什么?为什么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诗歌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带领幼儿将诗歌念一遍。
二、听录音仿编诗歌。
1、出示诗歌格式图,朗诵诗歌。
2、听录音,感受春天,学习仿编诗歌。
(1)幼儿听录音,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
(2)根据幼儿叙述的内容与幼儿边讨论边定下这段诗的内容。
(3)与幼儿一起朗诵仿编地诗歌。
(4)讨论:除了可以听到春天,还可以怎样知道春天来了?
三、幼儿分组感觉春天,仿编诗歌。
1、将幼儿分组:一组用眼睛看春天;一组用鼻子闻春天;一组用手摸春天;一组用耳朵听春天。
2、各组幼儿讨论仿编诗歌。
3、各组选一至几名幼儿朗诵仿编的诗歌,其他组幼儿学习。
四、放伴奏带,幼儿表演自己仿编的诗歌。
老师用赞赏的态度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的教案9
学习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2、连一连。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4)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45o5478o7662o6280o79
58o91100o891589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学生再练习。(2)指名读出各数。(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小学数学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 能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
1、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2、 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难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学生学情:通过1~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1/3以上的学生也已能较熟练的背出9的`乘法口诀。因此课的教学重点不在放在对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上,而重点放在对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的寻找上,以便解决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受,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用具:卡片,作业纸,磁石
教学过程:
一、 对口令导入
1、 师生对口令 6~8的口诀
2、 今天我们一起用以前编口令的方法去创编9的乘法口诀,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9的乘法口诀应该有几句?(板:9的乘法口诀)
3、 拿出白纸,请你自己来编一编9的乘法口诀,看谁编得最快最好。
二、 自编口诀
1、 巡视学生编的过程,板书:
一九( )
二九( )
……
九九( )
2、 验证口诀,明确口诀意义
这些口诀中,你最喜欢哪一句,用你喜欢的图形(●▽☆□)画出口诀的意义。
3、 自我介绍作品
一行行看表示……
一列列看表示……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随机板书:
1)、 一九得九 1个9 9个1 1×9=9 9×1=9
五九四十五 5个9 9个5 5×9=45 9×5=45
九九八十一 9个9 9×9=81
2)、 不全口诀所表示的乘法意义
1×9=9 9×1=9
9×2=18
9×3=27
9×4=36
9×5=45
9×6=54]
9×7=63
9×8=72
9×9=81
3)、齐读口诀
我们用自己作图证明了这些口诀都是正确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4)、试背口诀,你认为哪一句最难背,对口令,抽背。谁能帮帮某人,熟记口诀。
三、 寻找规律,熟记口诀
1、 重要的规律有:积的十位数比其中一个不是9的因数少1。
再背5×9时,就可以确定积是四十多。
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和是9
9×1=9 比10少1
9×2=18 比20少()
9×3=27 比30少()
以下这些乘法口诀算式中的积又比几十少几呢?
2、 背诵9的乘法口诀
1) 背一背你认为难背的口诀——〉抽背,对口令
2)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师演示,弯曲手指的左边,右边又表示什么?
四、练习提高
1、片口算
i.想口诀,说得数
ii. 直接说出得数(抽几道所意义)
1. 出下面各数分别是9和几相乘的积
45 72 36 54 81 18 63 27
3、 填( )
( )×9=72 9×( )=27
7×( )=63 5×( )=45
( )×( )=36 ( )×( )=18
4、 思考题 □里最大能填几
□×9〈74 □×9ㄑ37
9×□ㄑ65 9×□ㄑ46
小结:
今天,小朋用你的聪明自己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发现了许多规律,你觉得9的乘法口诀好玩吗?下课以后,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对口令,看谁的反应最快,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怎么样?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一九得九 1个9 9个1
二九十八 2个9 9个2
三九二十七3个9 9个3
四九三十二4个9 9个4
五九四十五5个9 9个5
六九五十四6个9 9个5
七九六十三7个9 9个79×6=54]
八九七十二8个9 9个8
九九八十一9个9
小学数学的教案11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练习题
一、填空。
(1) 写出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①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
②小圆的半径是4厘米,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小圆直径和大圆直径的比是( ),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 ),小圆面积和大圆面积的比是( )。
(2)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
(3)圆的周长是37.68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5)一个圆的周长、直径和半径相加的和是9.28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厘米;面积是()。
(6)在一个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面积是( )。
(7)要在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一个铁丝箍,接头部分是6厘米,需用铁丝( )厘米。
(8)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用一根长12.5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的打“×”,并订正。
(1)在一个圆里,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
(2)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2 ,那么小圆周长也是大圆周长的12 。( )
(3)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2 ,那么小圆面积也是大圆面积的12 。( )
(4)半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
(5)求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或C=2πr。(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
(1)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
① 顶点② 圆心 ③ 字母O
(2)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① 直线② 射线 ③ 线段
(3)周长相等的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① 圆 ②正方形③长方形
(4)圆周率表示()
① 圆的周长②圆的面积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5)半径为r的圆面积等于()。
① πr2 ② 2πr2 ③πd
(6)圆的直径长度决定圆的()。
① 位置② 大小 ③ 形状
(7)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① 3倍 ② 6倍 ③ 9倍
(8)已知圆的周长是106.76分米,圆的半径是()。
① 17分米②8.5分米 ③ 34分米
四、应用题。
(1)一个大厅里挂有一只大钟,它的分针长40厘米。这根分针的针尖1天转动多少厘米?
(2)一个大厅里挂有一只大钟,它的时针长35厘米。这根时针的针尖1天转动多少厘米?
(3)小明骑的自行车车轮直径是70厘米,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有1300米,小明大约要骑几分钟?(得数保留整数)
(4)一个农民新开挖一个圆形水池,水池的周长是50.24米,求水池占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一个环形铁片,内圆半径是8厘米,外圆半径是10厘米,这个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7)公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坛,周长50.24米,在它的周围有一条宽1米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学校操场(如左图,单位: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测试题 (上)
一、填空
1、( )决定圆的大小,( )决定圆的`位置。
2、圆是( )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是圆的对称轴,
3、( )是圆中最长的线段。
4、一个圆周长扩大4倍,半径扩大( )倍,直径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5、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6、圆的周长公式是( )或( ),圆的面积公式是( ),半圆形的周长公式( ),圆周长的一半公式是( )
7、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 )的面积最大,()的面积最小。
8、π,3.14,3.1414,0.314,31.4,从小到大排列是()。
9、圆的周长总是直径()倍,是半径的( )倍。
10、画出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11、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
12、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
二、判断
1、直径是半径的2倍。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
3、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4、将一个圆通过切拼,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面积和周长没有变化。
5、如果圆的直径是d,它的面积是 πd2 。
6、圆周率就是3.14
7、半圆形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8、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9、一个圆的面积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也相等
10、半圆形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三、应用
1、 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20米,在水池周围围一圈栅栏,再在水池外围修一条宽4米的环形小路。
(1)、栅栏的长度是多少?
(2)、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2、 一根12.96 米的绳子,绕树10圈还长0.4米,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3、一辆自行车轮胎外直径是80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动200圈,它要通过一座长1500米的桥,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得数保留整数)
4、一张长方形纸片,长4厘米,宽2厘米,要用它剪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剩下的纸片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5、 一个圆的周长是6280米,半径增加1厘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米?
6、 一只挂钟的时针长8厘米,针尖一昼夜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7、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8厘米,针尖一昼夜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扫过的面积是多少?
8、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8厘米,经过15分钟分针走过的路程是多少?扫过的面积是多少?
9、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8厘米,从2时到5时,分针尖端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10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厘米,这个半圆的半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11、 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是10分米,长是15分米,这台压路机的前轮滚动一圈,压过的路长是多少?压过路面的面积是多少米?
12、一座圆形游泳池,刘星沿着游泳池走了一圈,一共是628步,他每步的长约是0.6米。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引导学生听清老师的问题,能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激发和培养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数学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并能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教学准备:
课件,3个不同颜色的7间纸盒子房子,若干标有不同数字宝宝的礼物盒子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小猴子搬新家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猴子家做客好不好?在轻松快乐的数字歌中开火车进教室。
二、看图讲故事。步入主题
提问1:我们在去小猴子的家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好朋友?数一数它们都有几只?可以用哪个数字宝宝来表示?我们一起把数字宝宝请出来好不好?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出看到了几只小鸡、小狗、小羊等,引出数字宝宝1、2、3、4、5、6、7
提问2: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是排一样的队形吗?引导幼儿不受排列形式影响,能判断出数字宝宝是多少。
三、送礼物游戏,升华主题
你们看,小猴子宝宝们都来接我们来了,有几只小猴子呀,老师给小猴子们准备了礼物。跟着老师一起和小猴子们打招呼吧,我们一起把礼物送到它们家去好吗,引导幼儿根据房子颜色和房子上的数字不同,把不同数字礼物送到小房子里面。
四、小结活动,活动延伸
小猴子们可高兴了,因为我们小朋友在做客的时候最讲礼貌了,还给它们带了礼物,以后我们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小朋友知道了吗?你们看,天快黑了,我们一起跟小猴子道别唱着歌坐车回家吧。
小学数学的教案13
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练习十三第9~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法则,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认识数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能说一说,笔算减法要记住哪几条?今天我们按照减法的法则来练习减法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第9题
2、完成第11题。做之前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中相应的特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笔算:练习十三第10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做完后提问:这三道题在计算时有不同的地方吗?
4、小结:笔算减法要按减法的法则计算。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所以在每一位计算时,该退位的要按退位的方法算,不该退位的只要直接减。
5、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做练习十三第15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0题剩下的三题,第12题前面两题。
小学数学的教案14
教学内容:第73、74页“千米的认识”,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填在书上,指名回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这条路要划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这道题目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
3.做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先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集体评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时还学会了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五、作业布置
课作:
练习十六第3.4题
家作: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十六第2题教案
小学数学的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换。
2、体会“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3、感受等式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等式性质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故事:王财主家有一黄一灰两头懒驴。这天,他把每种货物都平均分装在袋子里,让俩驴驮运。因为俩驴谁都不肯多驮一点,所以它俩只能驮得一样重。黄驴说:“我挑一袋大米。”灰驴就说:“我挑两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质量正好等于两袋土豆的质量。
为了方便,在课堂上用红球代替大米,一个a克;用绿球代替土豆,一个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块m克;用胶带代替黄豆,一个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货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猜想: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块橡皮)
此时它俩所挑物品的质量相比第一轮发生了什么变化?
(都增加m克)
分别变成了多么克?
(黄驴变为a+m克,灰驴变为2b+m克。)
验证:俩驴所挑物品质量真的还一样重吗?在天平上摆摆看。
(天平平衡)
结论:都加挑一块橡皮,俩驴所挑物品质量仍然一样重。
......
观察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变换得来的,你能对这5个等式变换进行分类吗?
(前三个都是在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后两个都是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2条规律: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组内的其它猜测,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规律的说出所运用的规律,不合规律的在天平上摆摆看。
2、探索“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一个红球和一块橡皮,右边两个绿球和一块橡皮,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都拿走一块橡皮,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的由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a+m=2b+m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m)
......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两边送去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3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总结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提示课题: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等式的性质”。
3、探索“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2个红球,右边4个绿球,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的数量变为二分之一时,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地有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2a=4b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除以2)
......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的两边除以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4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为什么强调不为0?
(因为0不能作除数)
总结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
1、第66页第5题
2、对等式6x=8变换
3、平衡天平上的变化。
4、方程的变换。
四、课堂反思
1、等式的性质回顾
2、本节课的感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生动有趣,但讲故事又不仅仅只是导入新课的作用。学生围绕故事中的问题”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展开猜测交流,从而引出对等式变换的猜测,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在教学”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时“采用了”猜想——验证“这一获知模式。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模式。在教学”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说理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的教案02-21
小学数学比教案11-27
数学小学教案09-25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03-05
小学数学的数学教案05-06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经典)11-07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优秀)03-05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精华]11-18
《用数学》小学数学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