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5 12:33:3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荐)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荐)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不是抽象说教,科学是在实践中发现、体验。在设计本课时我力求体现“玩中发现,活动中体验”的理念,教师的角色从实验的设计者转变到幼儿探究的激发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引导幼儿和科学亲密接触,打破科学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科学启蒙意识在活动中生成.我为幼儿设计的活动有自己动手实验,怎样使大于瓶口的物体进入瓶子.小朋友会在操作中发现有的经过挤压能进去,有的捏一捏能进去.还有后边实验怎样使鸡蛋进入瓶子,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操作的机会,不仅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还使幼儿体验到玩中有乐趣,玩中有科学,体验到操作带来的无穷快乐.

  2、本着"科学从生活中来"的理念,我活动选取的材料都从生活中来,是幼儿所熟悉的,如鸡蛋积木塑料玩具等等。幼儿对材料本身就有亲切感.能很好保护儿童的科学启蒙兴趣,为活动的`丰富多彩和在活动中有所创新做了铺垫.就是最后的活动延伸“怎样吸到酸奶”也与小朋友的生活密切相关。小朋友对吸酸奶有着极大的热情,倒着“吸”不到,这是为什么,引发他们继续到生活中探究。

  3、注意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在实验前先让幼儿猜测哪些物体能进入瓶子?在研究如何使鸡蛋进入瓶子时,也是先让幼儿大胆猜测哪些方法能使鸡蛋进入瓶子,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方法上也是鼓励幼儿不拘一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假设和乐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2、初步观察热胀冷缩现象。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每组一个瓶子、鸡蛋(大于瓶口)、鸡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积木、小皮球、海绵、小玩具。

  教师:打火机一个、报纸、镊子、蜡烛、瓶子、鸡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积木、小皮球、海绵、小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神奇瓶子。

  2、幼儿5---6人一组进行实验。

  ————你是怎样把比瓶口大的物品放进瓶子里。

  3、让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有什么方法让比瓶口大的鸡蛋放进瓶子里,却不破呢?

  4、老师示范“吸蛋入瓶”的过程。

  ---------幼儿尝试着做实验。

  活动延伸:

  出示酸奶瓶问幼儿喜欢喝吗?如果倒着喝能喝到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发散性思维去实现的。本次活动重点在于通过实物与实物的联想培养幼儿思维的新颖独特性,通过联想,幼儿内心的愿望情感能尽情表达,思维不受限制,因此幼儿作品更具有独树一帜的个性化表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实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探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神奇,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通过观察,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最好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最好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先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恰当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也在目标中体现。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活动过程来看,第一环节: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是谁的尾巴、形状等。在这过程中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第二个环节:用课件的形式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个环节:操作活动,完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幼儿在用手用脑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它们尾巴的功能。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紧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拥有科学的素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双敢于尝试的双手,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3: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及玩法。

  2、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骨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倾倒速度与路线、间隔有关。

  3、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排列轨道示意图(1.长度相同轨道不同2.长度相同轨道相同)

  2、记录表2张

  3、每人10块骨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及玩法

  1、教师出示骨牌,讲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和历史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什么叫多米诺骨牌呢?多米诺骨牌是个外国名字,他其实就是一种用木头、骨头或者塑料做成的长方形骨牌。虽然这个多米诺骨牌有一个外国名字,但是它实际上起源于我们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2、教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

  师:“(一边说一边出示自制骨牌)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10块骨牌,注意在排列的时候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用手指轻轻推动第一块,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骨牌跟着倒下了。(电视机出现教师事先排列好的骨牌),你们想来试一试吗?开始吧。”

  (二)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骨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倾倒速度与路线、间隔有关。

  1.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幼:利用10块骨牌排一排,推一推,可以反复的实验。(老师辅导,反复强调骨牌排列时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并及时给予帮助,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师: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把骨牌放在一个盒子里。

  结束提问:骨牌好玩吗?你成功了没有?

  幼1:我成功了,我把骨牌一块块竖起来,轻轻一推就倒下了。

  幼2:太好玩了,我排了3次3次都成功了。

  幼3:我没有成功,前面几块倒下了,可是最后2块没有倒下去。

  师: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说一说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幼:我看到是第一块倒下去时碰倒了第二块,第二块倒下时又碰到了第三块,这样一块接一块就全倒了。

  总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很厉害,很快就会玩骨牌游戏了。有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说看到第一块碰倒第二块,第二块碰倒第三块…对了,这就是推力的作用,使得骨牌依次倒下去,就像a小朋友推b小朋友,b小朋友推c小朋友一样。还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成功也没关系,下次排列时只要把骨牌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排列的一样就可以了,加油。

  2.探索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师:老师带来了2幅长度相同轨道不同的轨道图,请和边上的小朋友两两合作,用盒子里的骨牌排列在轨道上,排列时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排好后数一数轨道上用了多少块骨牌。(出示轨道图1)

  (1)

  师: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

  师:出示记录表(记录骨牌的数量、轨道、推倒速度快的打“√”)

  师:轨道上用了几块骨牌?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

  幼:20块

  师:你排列的轨道是什么样的呢?请排列不同轨道的小朋友上来画一画。

  幼1:我们排列的是直线轨道

  幼2:我们排列的是曲线轨道

  师:想想哪一个轨道上的骨牌倒下的速度快呢?

  师:每一组请一个小朋友同时推倒轨道上的第一块骨牌,看一看哪个轨道上骨牌先倒下。

  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

  师总结: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3.探索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张轨道图

  (2),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2个轨道是一样的

  师:在相同轨道上排列骨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一组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出示线路相同,长度相同的轨道图和记录表,其中一组提供15块骨牌,另一组提供20块)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记录好的小组把记录表粘贴到展示板上来。并和边上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幼1:我们分别在2条相同曲线轨道上排了15和20块骨牌,我们发现骨牌之间的距离大的倒下的速度就快,距离小倒下的速度就慢。

  幼2:我们也分别在2条相同曲线轨道上排了15和20块骨牌,,可我们的结果和他们相反,骨牌之间距离大倒下慢,骨牌之间距离小倒下速度就快。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师:老师把这个推到的过程拍成了一段视屏我们来看一看。

  师:你们发现了吗?哪一条轨道上的骨牌倒下的速度快?

  幼:上面一条

  师:你是怎样看出它倒下速度要快的,为什么呢?

  幼:因为骨牌之间的距离比较密,倒下的速度就快。

  3、提升与总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同样长短同样路线的轨道,骨牌间隔距离密倒下的速度就越快,间隔疏倒下的速度就慢。

  (三)请幼儿看玩多米诺骨牌的录像,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小朋友们今天是第一次接触多米诺骨牌,有个姐姐她排多米诺骨牌已经很厉害了,还可以参加比赛呢,我们来看一看。

  师:其实呀骨牌还有很多种玩法,录象中的姐姐真厉害,排出一个大型的多米诺骨牌,还会转弯呢。

  你们想像她一样吗?(出示数字宝宝2、3、4、5、6、)

  师:老师希望一组上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合作,用骨牌在数字宝宝上排一排。注意排的时候间隔的距离要相同,排好后可以选一个小代表或者邀请你旁边的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推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并适时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你的骨牌这样排能倒吗?”;“你这样排真的很好,可是只能推一次哦”;有时教师和幼儿一起玩骨牌。)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小学。让幼儿开阔思路,通过分类、统计等手段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一种实践运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幼儿思考、分析、记录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等,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目标:

  1、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学习分类、统计,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活动准备:

  学习用品的图片,文具实物,幼儿活动手册一第31页。

  活动重点:

  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记录。

  活动难点:

  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过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你们都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介绍自己知道的学习用品。

  师幼集体观察、认识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1、布置“文具店” 。

  2、出示学习用品图片,讨论文具应该怎样分?

  3、根据文具类别,个别幼儿扮演文具店统计员,将学习用品找出来,分类

  并圈出来 统计并记录学习用品的情况。

  4、教师示范在相应的空格里统计出一种学习用品的数量。

  应区分汽车、牛奶、皮球、毛巾不属于学习用品之中。

  三、幼儿操作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2、互相交流、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常常忽视或放弃一些常见的物质资源,而花钱去给孩子添置各类益智玩具、运动器械。其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报纸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报纸,设计开展有关的活动,使幼儿在看看、说说、玩玩、剪剪、画画、贴贴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设计意图:

  报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幼儿所熟识。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进行游戏、学习为指导思想,设计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报纸,让幼儿知道过期的报纸可以被我们利用,可以作为我们游戏的玩伴。

  活动通过多次尝试,让幼儿带着疑惑和问题,在不断的操作中,探索出“边连边剪的剪纸方法”,并在相互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剪更长纸条的关键因素。活动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发现报纸纸条的多种剪法。

  2、在玩玩剪剪中,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让幼儿探索报纸纸条各种剪法。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如何将纸条剪的更长。

  活动准备:报纸、剪刀

  一、我们的报纸

  1、出示报纸,谈话提问:这是报纸,谁喜欢看报纸?

  2、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报纸,报纸里有些什么?

  3、教师小结:人们通过报纸及时了解新闻和信息。

  二、过期的报纸

  教师出示一张过期的报纸,提问:1、过期的报纸还有用吗?有什么用?

  2、过期的报纸可以玩吗?怎么玩?

  3、教师小结:过期的报纸能和我们玩。

  三、好玩的报纸

  (一)尝试玩“望远镜”

  1、出示单筒望远镜,请幼儿尝试把单筒望远镜变得更长。

  2、请幼儿尝试制作让单筒望远镜变的长。

  (二)尝试如何剪更长纸条

  第一次尝试:

  1、提出要求:“请你从报纸上剪下一根纸条,越长越好,我们比一比,看谁的最长”。

  2、幼儿尝试

  3、比较结果

  (1)请幼儿讲述,剪下的纸条是报纸的哪个部分。

  (2)结论:报纸有长边和短边,剪长边的纸条比剪短边纸条长。

  第二次尝试: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想办法,还能把纸条剪的更长吗?”

  2、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讨论结果:“如果把纸条长边和短边一根一

  根一根连着剪,你的纸条会更长吗?”

  4、幼儿尝试。

  5、比较结果:

  (1)和第一次剪的纸条比较,幼儿发现用一根一根一根连着剪的方法剪出的纸条长。

  (2)提出问题“用同样的方法剪,为什么有的纸条更长些?”请幼儿观察、讨论,寻找其中的秘密。

  6、教师总结:在一张报纸上,用边连边剪的方法,剪的越细越多,剪下来的纸条会更长。同时还有很多好方法等待我们去发现。

  四、整理废报纸:纸团游戏

  教师小结:过期的报纸让我们玩的真开心。这么多的纸条,仍下多可惜啊,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小朋友把剩下废旧报纸捏好纸团,纸团有什么用?(投、抛……)

  那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球去喽!

  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对报纸的'一些记忆,加深幼儿对报纸的了解。

  通过谈论,引起幼儿玩报纸的兴趣。

  简单的卷报纸能玩出“望远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第一次尝试,使幼儿知道,报纸有长边和短边之分,剪长边的纸条比剪短边的纸条长。

  通过第二次尝试,在充分的操作比较中明确剪更长纸条的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幼儿的讨论中,明白在一方报纸上,用边连边剪的方法,剪的越细越多,剪下来的纸条会更长。

  给幼儿留下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不断的积极探索。

  将活动后的整理一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幼儿感兴趣,并能更好的养成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X。

  【活动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

  【活动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

  4、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摩擦产生静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5、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6、好玩的.章鱼

  教师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结的塑料绳,用手捏紧抹几下(或在衣服上搓几下),放开绳子,请幼儿观察塑料绳四面散开的现象,像章鱼一样。让孩子试试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墙上。请幼儿带着章鱼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鱼能不能粘到别的地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吹气玩具,幼儿每人一个塑料口袋,塑料管,两只蜡烛,两个一大一小的透明玻璃杯,密闭在瓶里的小昆虫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你需要,我需要,离了他,活不了(空气)让幼儿说出揭出谜底的依据,为什么是空气呢?现在跟老师做深呼吸,幼儿模仿做深呼吸

  提问:

  (1) 我们用鼻子吸什么?(空气)

  (2) 空气在哪,能用眼睛看到吗?用手摸摸,能摸到空气吗?

  (3)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他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2、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1) 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结果会怎么样?

  (2) 观察密闭在瓶里的小昆虫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人和动物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如果没有了空气,就会死掉

  (3)请小朋友观察老师的实验

  把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点燃(火苗很旺),然后把大小两个杯子,同时扣到两只点燃的蜡烛上(小杯子的早熄灭,大杯子的晚熄灭)。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小结:刚才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火苗很旺,是因为空气帮助燃烧,用小杯子扣的蜡烛灭的快,而用大杯子扣的蜡烛灭的慢,是因为大杯子里的空气多,小杯子里的空气少,则助燃时间短。

  (4)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还知道空气有哪些用途?

  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呢?你见过的、用过的、玩过的什么东西里有空气?(自行车轮胎,被窝里,蚂蚁洞里,水里,空中,面包里,降落伞里,气垫船里……)

  (5) 找空气

  刚才老师做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做一下实验,看一看空气到底在哪里呢?现在请小朋友将吹气玩具吹起来,吹气玩具里现在有没有空气,你是怎么知道的?挤一挤,空气就怎么了?

  小结:空气装进吹气玩具,我们就能看的玩具鼓起来了,挤一挤就跑出去了,空气虽然看不见,可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感觉到它,看到它。

  教师:屋子里,角落里,桌子下……有没有空气呢?我还不太相信(拿出一只塑料袋),你们有办法把空气抓到吗?

  小结:原来角落里、桌子下、走廊里,都有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可以抓住空气,用布口袋抓,行吗?

  幼儿:“不行”布口袋里有细漏洞,空气从细漏洞里跑,抓不住

  教师:人身体里有空气吗?有什么办法让我相信你们身体里有空气呢?给你一根塑料管让我看看你身体里的空气,我看不见呀,往水里吹试试看,原来人身体里也有空气。

  小结: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发现吹气玩具里、杯子里、身体里都有空气

  (6) 懂得空气要保持清新

  小朋友都知道了空气的重要性,你知不知道空气也会生病?

  小结:清新的空气是很干净的,看空气会因为污染而生病,如工厂里放出的废气、汽车喷出的尾气、垃圾或水沟散发的臭味等,污染了本来很干净的空气,这叫污染病,空气生病了,就会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所以小朋友要讲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永远干净。

  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学吹泡泡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牵牛花_大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下科学教案01-30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