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
教学前的思考:
一、一则Flash动画故事引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哦!不对,是三个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烙的饼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块一样大小的饼,想给小和尚吃,还没给,小和尚就叫开了。矮和尚说:“我要一块!”高和尚说:“我要两块!”胖和尚说:“我不要多,只要四块!”老和尚听了二话没说,立刻把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矮和尚;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六块,取其中的四块给了胖和尚,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教师播放这则故事为学生提供“猜想”素材。“猜想、验证”不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由此我联想到“性质”的学习过程是否也可以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中主动生成。
二、学生动手操作,用事实说明,作好新知铺垫:在揭题前,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用三个同样大小的圆折纸、涂色,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充分感知数学事实,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为“验证”“性质”作好铺垫。
三、得出结论后,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观点:揭示“性质”后,教师让学生回顾故事内容,验证“猜想”到底哪个和尚吃的多,从形式上看矮和尚吃的多,但比较的'事实说明吃的一样多。教师再一次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形式与实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设计:
一 故事提供“猜想”素材:Flash动画故事引入.(教师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同学们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教师出示Flash动画故事,学生欣赏。同时教师提出欣赏要求,)
师:(欣赏后)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
生1:胖和尚吃的多。
生2:矮和尚吃的多。
……
师:到底谁回答得对呢?上完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欣赏为学生提供素材,设悬念,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 用事实“验证”,完整性质。
1.实际操作列等式证实分数大小相等。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圆来,分别用阴影部分表示每个圆的
(教师观察,学生小组合作,有平均分的,有涂色的,小组成员配合默契)
师:比较一下阴影部分的大小,结果怎样?阴影部分相等,说明这三个分数怎样?
生: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师:阴影部分相等说明这三个分数怎样?
生:三个分数相等。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将板书的三个分数用“=”连接。)
2.观察课件证实分数大小相等。
师:(出示课件)老师有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谁能用分数表示出黄色部分呢?
师: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长度怎样?这又说明了什么?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三个分数间用“=”连接。)
3.初步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师:仔细观察两个等式,每个等式的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第一个等式中的三个分数分子、分母都变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师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从左到右观察第一个等式,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的?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气氛活跃。)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呢?(师指名口述)
生1: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了,也就是分子分母都乘了一个相同的数,但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生2进行了补充)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大家给点掌声好吗?
(学生掌声起,激情高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师:(出示课件)请看大屏幕,老师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师:同学们从左到右仔细观察第二个等式,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保证了分数大小不变呢?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
(小组讨论后,同法让学生小结规律,并请同学给予评价,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然后教师在课件中补充“或除以”三个字。)
4、完整分数基本性质: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填空:
(教师请一位会操作鼠标的同学在课件中填空)
师:第3题( )里可以填多少个数?第4题呢?
生:可以填无数个。
师:( )里填任何数都行吗?哪个数不行?(学生交流后老师指名回答)
生:不能填零。
师:为什么不能填零?
生: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所以我们总结的这条规律必须加上一个条件“零除外”
(教师在课件中填上“零除外”三个红色的字,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师:这个变化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指名照课件主读出性质)
三 深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1.学生自学,深入理解性质。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8页,自读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归问:分数的基本性质里哪几个词比较重要?为什么“都”和“相同”很重要?为什么“分数大小不变”也很重要?为什么“零除外”也很重要?
生:因为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才不会变化。(同学评价)
2.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1。(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评价)
3.找出与
相等的分数:
(教师出示课件,请一位同学在课件中连线,教师进行评价)
4.请同学们自学并完成例2、(教师巡视,个别进行辅导)
……
四 照应Flash动画故事,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观点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自制的三个同样大小的圆饼
师:现在谁知道三个和尚,谁吃的多呢?(学生争先恐后的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三个和沿吃的一样多。
师:同学们以后思考问题一定要多动脑筋,了解实质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我们不能从形式上看着事物去做出判断。
……
五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板书课题)
教学后的感悟:
1.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亲自验证的过程,通过“验证”学生感受了数学的严谨性。设计以“猜想--判断--观察--验证--概括--深化--提高”的环节,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同时,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渗透学生自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中,达到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猜想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开启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探索学习。
3.教学中取舍教材、取舍手段,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既运用了信息技术,又把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让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一、探究新知
(一)比的基本性质
1、前面我们认识了比,想一想2:4与6:12这两个比的大小是相等的吗?你能证明吗?----小研究(后附)
(1)4人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3)比值相等可以证明,还可以运用学过的哪个知识也可以证明呢?
(4)商不变的性质是不是对每个比都适用呢?自己举例试一试。
2、联系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已学过的知识,就得到今天的比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是最棒的。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比的性质呢?
3、老师板书结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句话有问题吗?添上0除外,为什么?
4、学生齐读,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呢?分数的性质可以使分数化简,比的性质同样可以使比化简,那么,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简称为最简比。
5、你能举例说几个最简比吗?说得很好,在计算结果时,我们一般要得到最简比。
(二)化简比---完成练习题(后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小结:化简比时,我们一般利用比的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整数,再化简比较快。但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时,用求比值的方法较快,只是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真分数、假分数或比的形式。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注意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化简比:它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结果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获整数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学校体育室有10个篮球,15个足球,篮球与足球的个数比是()。
2、李师傅8小时生产了72个零件,李师傅生产零件总个数和时间的比是()。
3、拓展练习
3:8=(3+6):(8+)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年()班姓名
比的基本性质小研究
你知道2:4与6:12这两个比的大小相等吗?你能证明吗?你有什么发现?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我的发现:
聪明的同学:请你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化简下面各比,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序号
比
我的方法
(写出过程)
1
14:21
2
36:15
3
1/6:2/9
4
2/3:3/4
5
1.25:2
6
5.6:4.2
我的发现: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3
教学目标 :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它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理解、献魈骄考扒ㄒ颇芰Α?/SPAN>
4、较好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分数基本性质”课件,正方形纸片,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巧设伏笔、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20÷3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出示后学生回答,课件显示答案)
2、在下面□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5)÷(2×□)
=(1÷□)÷(2÷4)
①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填上面的数的?(生口答)
(课件:商不变的性质)
②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生口答)
③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答,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二、讨论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1÷2= (怎么写)
①1/2与( )相等?你能想出哪些数?有办法怎么让它们相等吗?
让生合作探讨。
②生出示答案:1/2=2/4=4/8……
有选择填入上数。
2、引导学生证明它们相等。
①出课件:出示1个长方体,平均分成2份,得1/2,平均分成4份,得2/4……。
(课件演示)
上述演示让学生感知后,问你发现了什么?(生讨论)
②再逆向思考,观察板书和课件。
问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讨论)
得到:(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验证、补充、强调
①出示2/5=2×2/5=4/5,对吗?(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强调“同时”(在黑板板书上用彩笔勾划强调)。
②出示3/4=3×3/4×4=9/16,对吗?为什么?强调“相同的数”。
③右边列式行吗?为什么?3/4=3×0/4×0=?补充:(0除外)板书,并出示课件补充。
④归纳出上述板书为“分数的基本性质”(课题)。
4、信息反馈、纠正、巩固。
①判断(出示课件)
A、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B、把15/20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C、3/4的分子乘上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D、10/24=10÷2/24÷2=10×3/24×3 ( )
完成后,强调重点,加以巩固。
②完成课本108页例2(学生尝试练习)
强调运用了什么性质?课件:“分数的基本性质”醒目强调。
三、实践练习,信息综合
1、练一练
①3/5=3×( )/5×( )=9/( )
②7/8=( )/48
③4÷18=( )/( )=4×5/18×( )=2/( )
2、练习二十二1—3题。
四、课堂总结、整体感知。
(在信息综合后,重点选择性小结,形成整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这与我们学习过的什么性质有联系?
五、发散巩固、自主选择。
想一想:(选择一道你喜欢的题做)
课件:①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象一下,把手中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②9/24和20/32哪能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
本性质。
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练笔: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4=():124:()=():6
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样填空的?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新授
出示例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长是13.5厘米,你能求他的宽吗?
(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
(2)引导分析,写出比例
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找到依据,变形解答
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4)、板书过程,思路
师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师问:第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师生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5)、练习提高,再说思路
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第6、7、8题。
学生交流
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把你掌握的解比例的方法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5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
验证表
举例
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比
前项相当于
后项相当于
比值相当于
除法
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示交流——意义构建——巩固拓展。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目标:
(1)引导学生对验证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与途径?
(2)组织实践活动,揭示知识本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营造协作学习氛围,组织讨论研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
过程:
(1)小组讨论:这个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值变不变。
B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
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填写《验证表》。
3.展示交流,感受过程。
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
(1)用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学生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4.意义建构,体验成功。
目标:
(1)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
过程:
(1)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成功:我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5.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目标: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过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第71页练一练2)
边练习边讨论: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怎样化简最快最好。
(2)总结方法:联系旧知,灵活运用。
(3)灵活运用,抢答比赛。
五、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传统的.教学是:出示一组分数3/4、6/8、9/12,让学生发现3/4:6/8:9/12,接着把分数转化成比3:4=6:8=9:12,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接着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这个过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不说让学生感兴趣,就是对其内容,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在应用时,会出现比的前项和后项乘的不是同一个数,甚至会出现前项乘后项的笑话。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教学显然不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没有采用教材中的例3进行引入,而是让学生先填表格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问学生:通过填这个表你发现厂什么?生: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密切的联系,它们很相似:再出示:18÷6=( )÷2=24÷( )、15/20=( )/4=9/( )=( )/6。问:这两题是根据什么规律和性质来做的?生: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师引导: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通过这样的引导,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很想弄清楚:比有没有类似商那样的规律和分数那样的性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猜想验证,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
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和探究欲望后,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发现的过程呢?这时教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由思考,作出各种猜想,对猜想提出验证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验证猜想,最后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研究思路与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这样不仅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启发,产生灵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学生提出:比肯定也有类似除法那样的规律和分数那样的性质。老师引导大家讨论怎样验证。结果A组的意见是: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B组的意见是: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C组的意见是: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老师肯定了大家的这些想法好,要求同学们分组试试。学生反应十分活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你写一个比来验证,我写一个比来试试,有的故意把数写得很大,有的用。来乘……几分钟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验证结果,同时也提出了验证过程中的疑问。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根据白己的需要实验验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构。
3.整理归纳,让学生体验成功。
归纳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通过归纳,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如在《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把学生验证的结果一一展示后,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比的这个特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比的这个特性怎样归纳呢?有的说: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有的说:还应该加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有的说:这还不完整,应加上0除外……这样有效地让学生通过分析、整理、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 理能力。得出结沦后,告诉学生:你们太聪明了,发现的数学规律叫比的基本性质、学生感到获得了很大成功,信心十足,不仅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让学生掌握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到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总之,“比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于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比也应该有类似的性质,这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上述学习内容的铺垫,为学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条件。所以,我没有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及教材束缚,而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用探究性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6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旋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
互相说一个分数,再通分。
学生汇报 纠错
二、集中练习
教师出示: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1、 和 和
2、 和 和
请同学评讲
课本练习68页第九题 把下面分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比 大的分数有:
比 小的分数有:
师生讨论:怎样快速的分类?
自由说一个比 的分数。并说出理由。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小明:我10步走了6米,
小红:我7步走了4米。
问: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
小组讨论,明确解题步骤。
小明:6÷10= =
小红:4÷7=
因为 = = >
所以 >
答:小明的平均步长长一些。
四、拓展练习:
下面3名小棋手某一天训练的`成绩统计
总盘数赢的盘数赢的盘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张129
李107
赵138
谁的成绩最好?
小组合作集体解决题型。
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怎样比较较好?
五、课堂作业
68页第11题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纸
三案设计:
学案
一、自学质疑
[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
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
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
(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
2、 师板书题目:
(1)4:5 20:25 (2)0.6:0.3 1.8:0.9
(3)1/4: 5/8 3:7.5 (4)3:8 9:27
[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
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
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知识的'完美衔接。]
3、同学们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4、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板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议一议,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5、质疑:有三个比,他们的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吗?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议一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像一个数学家一样真正经历知识探索和形成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练习
1、投影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1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环节,一学生对于“为什么”设计到了正反比例的知识,教师也不失时机予以评价,不但使该生兴致勃勃,也引得其他学生投来艳羡的目光,生成地精彩!]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板书出示: 4 : 5
前项 后项
(2)板书出示:4 : 5 = 20 : 25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4/5=20/25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大家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
你能运用3、5、10、6这四个数,组成几个等式吗?(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 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一样,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猜想:
师:这是你的猜想,有了猜想还必须验证。
(1)请看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是不是相等?(学生进行验证,纷纷表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2)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师巡视指导。
师:有一位同学也写了一个比例,他认为这个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是不相等的,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
板书:1/2 ∶1/8 = 2∶ 8
众生沉思片刻,纷纷发现等式不成立。
生:1/2∶1/8 = 4,而 2∶8 =1/4,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师:看来刚才发现的规律前要加一个条件——在比例里(板书),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4/5=20/25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及时总结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创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尤其是教师的评价:科学家也是这样研究问题的!更给了学生无上的荣耀!]
四、反馈提升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个途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1.5:3=( ):4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第4题中第②题属于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课后留白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高1.5米,影长2米;树高3米,影长4米。
(1)人高和影长的比是( )
树高和影长的比是( )
(2)人高和树高的比是( )
人影长和树影长的比是( )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个不同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可以组成比例?请大家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数学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能更好地检验数学学习的成色!“带着问题离开教室”是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完美的课堂,缺憾不失为一种美!]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的机会仍然给学生,学生通过清晰的板书总结的很到位)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调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能说出单调函数、单调区间这两个概念的大致意思
2.过程与方法: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用自已的语言表述概念;并能根据函数的.图象指出单调性、写出单调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解决一类具体问题:能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单调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复习:观察图像,说明函数y=x+1,y=-x+1,y=x2的增减性
2.引入:通过y=x2图像讲解用符号语言表达函数单调性,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单调性定义
二、新授
通过图像讲解增函数定义,利用类比思想引导学生表达减函数定义
三、例题讲解
1.根据定义,研究函数f(x)=kx+b(k≠0)的单调性
2.求证:函数f(x)=x+x1在(0,1)上是减函数
四、小结
五、作业
1.证明函数f(x)=3x+2在R上是增函数.
2.证明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增.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9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第50、第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难点:正确化简比。
教具学具
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先完成下表。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有什么性质?商不变有什么规律?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指名学生发言)
二 教学实施
1、猜想。
老师: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相当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是怎样的。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猜想的根据,老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进行替换。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或者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
3、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验证,我们知道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并且经过补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确实存在这种性质。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4、化简比。
老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例1(1)。
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 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问题是求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学生反复读几遍。
提问: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达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前项和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出示例1(2)。
学生尝试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0、75×100)∶(2×100)=75∶200=3∶8或(0、75×4)∶(2×4)=3∶8
老师强调:不管选择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应该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而不是一个数。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提问:题目要求你怎么理解?什么叫后项是100的比?后项是100,前项要怎么办?
(3)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
(4)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6~8题。
让学生说明理由,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条理性。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 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6∶7 3∶1 3∶8 5∶6 7∶5 4∶1 4∶5 10∶1
2、 (1)4∶5 (2)3∶2 (3)7∶4 (4)5∶2
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把比化简成最简
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性质化简比。
课堂设计说明
1、运用转化的思想,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知道,比与分数、除法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实质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教学时,我们先回顾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想一想:比会不会也有自己的性质,启发他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中强调观察得出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简,可以使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加简单、明了,便于学生分析一些事物现象。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0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95~96页,例1、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实际含义,能正确叙述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正确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4张同样大小的纸条/每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教学活动
一、
复习准备:
1、出示:
除法
分数表示
小数表示
1÷2
2÷4
3÷6
2、启思引入。
口算。
回忆、口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回忆并口述商不变的规律。
提出问题。
板书。谈话引导。
“用分数表示时,你是根据什么来做的?”
“观察用小数表示的`结果,体现了什么规律?”
“完成上题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
进行新课:
1、直观验证
2、发现规律
(1)探索
(2)应用
==
==
==
(3)探索: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就不变。
(4)概括规律。
3、组织练习。
(1)判断:
=()
=()
=()
=()
(2)说一说,和有什么关系?
(3)说一说,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4、教学例2。
用纸条操作、验证,并展示。
思考、口答。
讨论、交流。
填空、交流。
交流,发现“(零除外)”。
讨论、交流。
口述。
理解、记忆。
判断、口答。
交流,
交流。
尝试解答。
集体交流。
“你能直观验证一下==吗?”
“你能从操作过程中体会到这三个分数为什么会相等吗?”
“你能再写一个统它们相等的分数吗?”“写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怎样填才能又对又快?
总结规律。
“一定要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就不变吗?”
“你是怎样发现的?”
“能把它们合成一句话吗?”
揭示、板书课题。
指导。
巡视、个别辅导。
评讲。
三、
课堂小结:
反思、回顾、整理、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四、
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1
练习十八2
练习十八3
先操作,再比较。
先判断,再说理。
指名口答。
“这题验证了什么性质?”
教后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什么叫做整除?指名回答.
教师进一步强调:整除中说的数是什么数?(整数.)
商是什么数?(整数.)有没有余数?(没有余数.)
教师:什么叫做除尽?(两数相除,余数是0.)
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下表: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整除 整数 不等于O的整数 整数 O
除尽 数 不等于O的数 数 O
教师:可以看出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
2.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还记得吗?指名说一说.然后提问:
能被2、5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根据个位数进行判别.)
能被3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与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不同?气根据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进行判别.)
教师: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约数和倍数.
教师:根据整除的概念可以得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什么叫做约数?什么叫做倍数?指名说一说.(如果a能被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可以接着提问:
能说6是约数,15是倍数吗?应该怎么说?
教师说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
教师: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约数是什么数?最大的约数是什么数?(1,这个数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数?(这个数本身.)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直接做在书上.教师可以说明做的方法:在含有约数2的数下面写2,在3的倍数下面写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下面写5,然后再进行判断.集体订正.
4.质数和合数.教师指名说一说质数、合数的概念.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检查这个数有约数的个数,或查质数表.)指名说一说30以内有哪些质数.
让学生进行判断: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那么一定是合数.学生判断后,教师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分解质因数.
指名说一说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6.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复习概念.
教师:什么叫做公约数?什么叫做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公倍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什么样的数叫做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区别?(质数是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互质数是两个数,只有公约数1.)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吗?(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
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吗?(不一定,如4和9互质,4、9都是合数.)
(2)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教师根据前面的教学,整理出教科书第80页的概念联系图.也可以把该图变化成如下形式.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3
教材简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因为分数与整数不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再结合分数的意义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于分数和整数除法存在着内在联系,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利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
设计理念: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试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我先通过故事让学生进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去猜想、观察、试验、感悟,进而得出结论。当学生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之后,再结合商不变的性质深入理解,把知识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每生三张正方形纸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交流法。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经历发现、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说说你对比的理解?怎样求比值?
2、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二、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1、先求比值,在观察这几个比有什么关系?
3:4 = 6:8= 12:16=
得出:3:4=6:8=12:16
2、每两个比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规律性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大小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揭示课题:《比的基本性质》。即时互动,教师说一个比,生说一个和它比值一样的比。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理解“化简比的”含义,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化简比。以4:6为例,教师要说明符合最简单的整数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二是这两个整数必须是互质数,也就是这两个整数只有公约数1。
2、判断:下面哪些比是最简比
6:9 2:9 4:22 7:13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精心设计了这组练习题,不但巩固了刚学的概念,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3、出示例题:(1) “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宽10c,另一面长180c,宽120c。
A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要求写出化简过程。
B师生共同讲评:教师板书过程。问:化简比的结果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还是一个比。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
师:观察0.75:2 这个比,并与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比值不变?引导学生可以乘整十整百的数,变成整数。学生独立完成。问: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0.75转化成分数,:2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想办法去掉分母,前项和后项可以同时乘4。最后出示:,想一想怎样化简?
教师强调:不管选择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而不是一个数。
4、做一做
①32:16 0.15:0.3 : :
说一说:如何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判断(多媒体展示:)
2、选择
3、填空
六、课近尾声,知识梳理
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它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较好的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为了让你们了解到更多的科技知识,在科技周活动中,学校做了三块科普展板(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三块展板)。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猜想对解决问题很重要,它们到底相不相等?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二、新授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好的方法,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
生1:我们组是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先画了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表示三块展板,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再分别去其中的1份、2份和4份涂上颜色(展示学生画的图)。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涂色部分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
生2:我们组是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先取了三根同样长的纸条,通过对折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分别涂色表示(展示学生的折纸情况)。通过折纸我们组也发现(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验证)
师: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现在小组内总结一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认真讨论)
师: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三、 自主练习 巩固提高
课本第80页1、2、3、题。
其中,第1题引导学生通过涂色和比较,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直观感受。
第2题二生爬黑板板演,第3、4 题学生自做。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
一生小结,他生补充,教师评判。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01-20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12-17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12-17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10-02
比的基本性质09-29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案02-25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02-16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通用10篇)05-16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