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教案(第25课)
25 口技 教学目标 1、 积累表示时间的文言词语,如:少顷、既而、未几、俄而等。 2、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 体会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说明:《口技》是一篇文言文,作者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在相声艺术繁荣的今天,学生还是能理解的。而本文的描写十分精彩,通过对关键语句的诵读和体验是可以掌握本文的要点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 难点:理解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 说明:描写是本文主要的特点。本文以“善口技者”为写作对象,在生动的描写中展现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在诵读中准确地把握它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使重点内容得以落实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学生掌握文言词语和品读精彩场面描写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自己对具体语句的理解感悟。作者对表演者以及场面的描述在文中有一个清晰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时间为序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准备资料:相声或小品中的口技表演录音片断。请学生仔细听并说出好的理由。 2、介绍口技艺术。 仔细听口技录音片断,交流听到的内容以及精彩之处。 通过听录音,让学生感受口技,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快地进入到课文情境中。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指出文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并提问解释文中重点词语;同时叫学生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2、诵读第二遍,解释疑难词句,教师点拨。 3、分别诵读各段,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带着任务读课文,培养学生文言语感;通过反复的读、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由准到通再到懂,以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精读研讨 思考讨论:①同学们已经读课文好几遍了,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作此文的?写作思路怎样?②以四人为小组研读课文第2、3、4段,看看口技艺人用口摹演了几个场景?③在这些段落中,作者还写到了听众,写听众有什么作用?④为了表现口技艺人演技的高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描写的?⑤引导学生讨论首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圈划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而理解出写作顺序与思路;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的场景;③同学们先勾画出这些语句,然后回答作用;④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⑤齐读开头段和结尾段,回答作用。 通过形式多样的思考讨论方式,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语言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能熟记内容,又能学到方法,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奠定基础。 积累巩固 字词积累: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归纳本文的文言词语。 语段积累:① 小组间进行语段背诵竞赛,比谁背得准确,背得生动。 ② 学生根据课文自行设计理解性默写题,相互考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①摘录表时间词语;②列出古今异义词;③归纳一词多义词;④学生间互背互比;⑤学生自己出题考。 掌握文言词句是古文学习最基础的要求。这一关要过得扎实且巧妙,采用归类学习与互相比较不失为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结束新课 小结全文 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书面翻译全文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真正感受艺术魅力 思路点拨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教学可以诵读为主,加强文言语感。因此课堂上重视文章的诵读习惯的养成,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全文是如何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如此,本文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语言极其简洁、生动,描写手法高妙,这些在教学中都可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去细心玩味。 练习举隅 1、解释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2、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3、 文章开头与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4、 请谈谈阅读本文后的感受。【七年级上教案(第25课)】相关文章: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1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19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7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5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3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30课教案04-25
师大版七上历史部分教案-第3课04-25
师大版七上历史部分教案-第2课04-25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12周教案04-25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11周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