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诗文鉴赏之《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二、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并体悟作者的情感。 三、在朗读与解析中,认识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设想] 1、一篇课外自读课文,因而教学重点放在作为独立的寓言故事,在读后所能得到的启示上。 由于《庖丁解牛》的主题可以有二:一是庄子主观意图要阐发的“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的思想;一是作为今天读者从中总结出的主题思想,即上述的启示。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的社会,动荡、复杂。因而他的政治思想、哲学观点也反映其复杂性;他的养生思想也如此,即有其合理存在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作为教学则应注重促进学生上进心,而且短短的一节课内,学生未必能理解其中道理。故对庄子要人们像庖丁那样找空隙下刀,避免来矛盾,逃避现实不让自己受损伤的苟且偷生的人生观,提出批判。并着重于从一则寓言中我们可受到启发,获取教益上从事教学。 2、 学难点是文章的三个境界的理解。 庖丁学解中的头三年,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文章所创造的第一境界; 庖丁动手解牛时而又“未尝见全牛也”,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他已经完成了对必然王国的认识,行将踏进自由王国的境界了——第二境界。 十九年后,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进入了一个异乎前两个境界的崭新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郤、导窾、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軱,游刃于彼节者之间,游刃有余,把又脏、又累、又笨重、又麻烦的解牛活计,干得漂亮极了、高级极了——第三境界。 庄周不愧为大思想家、文学家,他在几百字内写出了庖丁解牛的十九年的历程,写出了出语惊人的三个境界。用对话方式来写,从庖丁回答中得知。教学应作为本课教学难点,提醒学生学习注意。 3、教学方法:朗读与讨论并重。 4、教学用具:多媒体(或录音机)投影等。 5、教学时数:1课时。 6、预习(略)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庖丁解牛》,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二.自读程序及内容 一读 一字一词一句的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字词(预习中提出的),理会文义。 二读 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思路体现在文章的段落层次中,文章的段落层次中又蕴含着思路。) 第一部分:(开头……乃中《经首》之会)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第二部分:(从文惠君曰……至第四段结束)写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 三读 细细品读,体会并感悟作者的思想所给我们的启示,并对庄子人生哲学作粗略辨析: 庖丁解牛的场面: 庖丁解牛,文惠君观看。作者以写动作为主,一连用了五个动词:解、触、倚、履、踦,(总动作为“解”;分别描写庖丁全身各部位的动作为触、倚、履、踦、)简直是一系列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并用两个拟声词:砉、騞,描摹他解牛进刀的声音,用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描绘出庖丁解牛的动作节奏感,刀锋所到异乎寻常。、 这段描写引人入胜,对突出全文的中心,起到重要作用,是后面叙述抽象道理的依据。有之,才能使读者对庖丁的“经验之谈”心服,才有其感染力。 B.三个境界的理解: 文章从文惠君赞叹询问引出庖丁回答的一段话,这段答话层次分明,先总括一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然后分述原因和过程,最后又以文惠君的话作结,环环相扣,十分紧凑。并由之反映庖丁解牛三个境界,使我们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a. 以“刀”贯穿全文: 奏刀——释刀——更刀——动刀——提刀(神态)——善刀、藏刀(精心),写出庖丁深得解牛之道,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 三个境界的分析:(见教案关于“教学难点”内) 第一境界: (三年内)始之解牛,所见无非牛者。 这是积累上热知阶段,也是专心致志于学习解牛阶段,反复实践的阶段,通过“更刀”的过程。是认识阶段。 第二境界: (三年后)庖丁解牛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就可以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第三境界: 1. 娴熟的技艺来自“依乎天理”,故能“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 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仍“新发于硎”这也用一个角度表现出他解牛技艺的“游刃有余。” 3. 庖丁的解牛从不掉以轻心,每次都如此。“每至于族,吾见 其难为,怵然为戒,应乃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说明他真的是“道也,进乎技矣”。 c. 由学生自己谈实践出真知等体会。 例: 1 胸有成竹。 2 现代人弹钢琴。 3 学习外语。 4 练习射门…… 引导学生抓住“熟能生巧”,“反复实践”、“积累经验”、“认识并掌握规律”等来谈,只要这样做了,就能够与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四读 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并能琅琅上口。(文言文学习应该注重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 A. 成语解释: 1、游刃有余:现在使用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1. 2、目无全牛:现在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3、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4、切中肯綮:肯綮,中肯。此语指能正好击中最重要的关键。 B. 翻译句子: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手之所触”等句均由指示代词“所”加动词“触”等形成名词性词组,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意为“接触的地方”。“手”为句中定语,“之”是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结构助词。)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从未碰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尝,动词、试,这里可作“碰到”、“接触”之意。技经肯綮是“尝”的宾语,这里提到动词“尝”的前面,“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恢恢乎其游刃有余必有余地矣: 骨节间的空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恢恢宽绰的样子;乎,形容词尾;“其”,代词,代上文的“间”。) 怵然为戒: 怵然,害怕的样子,等到于说小心翼翼也。(戒,警惕;为(wèi)介词,后面肯略了宾语“之”字,下面“为止”、“为迟”皆同。) C. 概括本文主题 明确: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车船累经验,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 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D、 读中体会本文描写细致生动,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写作 特点,体悟作者善于把哲学思想和文学想象巧妙结合的用心:如技与道;目有“全牛”和目无“全牛”;“官知”与“神欲”、“无厚”与“有间”几组相对的哲理性概念,把读者思想引向深入,而“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的比喻,“良庖”、“族庖”间的对照,“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夸张,“踌躇满志”的精神描绘又使得想象力充分展示,把庖丁解牛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这是一篇难得的独具风格的哲理散文。 五读 扩展阅读 1、作者简介(略)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2、 充短文片断,了解庄子思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列近名,为恶无近利。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养亲,可以尽年。 3、 你读《庖丁解牛》的感受。(课外作业) 三、总结:(略) (见四读、五读) 附板书设计: 庖丁解牛《庄子》 哲理散文 一个场面描写: 解、触、倚、履、 踦 、 (动词) 砉、騞 (似声词) 《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比喻) 二个部分段落大意: 1、 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反映其技艺高超。 2、记叙文惠君与庖丁对话,表现庖丁的三个境界 三个境界展示: 第一境界:所见无非全牛。 (三年内) 第二境界:耒尝见全牛也。 (三年后) 第三境界:神遇—目视;官知—神欲。 (十九年后)【古诗文鉴赏之《庖丁解牛》教案】相关文章:
古典诗词鉴赏之白居易篇05-12
《庖丁解牛》教案02-13
庖丁解牛教案01-06
音乐鉴赏教案02-15
《庖丁解牛》教案15篇02-20
《庖丁解牛》教案(15篇)02-20
庖丁解牛的教案(精选8篇)01-07
音乐鉴赏教案优秀05-08
‘教案’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04-28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