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课 题 8、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知道“三顾茅庐”的大体意思。 2.让学生读正确字词,读通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B.重点字音: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三)作业 习字册上的字词。 课 题 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生版),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2课前欣赏:听歌曲《历史的天空》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学生读题:8、三顾茅庐 前两次,刘备诚心诚意地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但他毫不气馁,第三次来到了隆中,隆中风光秀丽宜人,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学生感情朗读) 二、新授课文 (一)细读课文(从对话、神态、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 读—找—说—悟—读) 1、过渡:第三次,刘备又是怎样请诸葛亮的? 2、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刘备的有关句子,展开小组讨论,并抓住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评,指导朗读,随即板书:诚心诚意 (一)、语言 1)你找到了哪句? 句子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师:你怎么理解的?) 点出“生气”。刘备为什么生气?板书:刘备 尊重人才 句子二: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幻灯出示两段对话)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板书:语言) 小结: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刘备和张飞是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我们读好这段对话,再次来体会一下。(男女生分读) (二)行动 1.过渡:刘备说要尊重人才,他是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你找到了哪些词句?谁来说说? 2.交流 (出示第三段后半部分)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 “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骑着马去,扬起一路沙尘,那样不显示自己的身份吗?要不再近点?提前50米、100米下来,而要离诸葛亮家不到半里,半里即250米就下马步行?为什么?电影电视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情况?是啊!北宋时期文武百官路过杨家天波府时,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 “放”:说说你还从哪个词语中读懂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 “轻轻走进”,说明了什么? (4)“恭敬等候”又说明了什么?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板书:“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 3、小结:刚才,我们找出了描写刘备的语句,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感受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齐读: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好这段话。(幻灯点出关键词) 4、想象说话:当刘备快步走进草堂,与诸葛亮见面后,他会说些什么呢?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听了刘备的一番话,诸葛亮分析了————提出了————。刘备听了——,像——。(幻灯出示第四自然段) 2、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刘备原先对什么不明白? 3、在刘备与诸葛亮见面之前,刘备心中对群雄纷争的形式有很多疑团,这一次的面谈,使他对今后如何实现大业的取胜,有了新的认识,正如文中所说:“像------。” 4、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雄才大略) 小结:雄才大略的诸葛亮,终于在刘备“诚心诚意”的邀请下,出山了。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是怎样和他相处的? 2、交流: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两人关系密切……) 3(1)事实上,诸葛亮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期待,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诸葛亮出山后的小故事,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故事) (2)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敦,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获得了草船借箭的成功;又巧设了空城计,还曾经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正是有了诸葛亮的扶持,刘备后来才能称帝,三分天下。 (边看图片,教师边讲解) 4、难怪,刘备会对张飞和关羽说:(幻灯出示)引读—— 5、这里“鱼儿“指什么?“水”呢?你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恰当吗? 6、你觉得刘备会怎样说这句话呢?指导朗读。(指名读)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志向,竭尽全力,刘备靠自己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板书:诚心诚意),真所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这些英雄人物,虽然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但他们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间。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语言 动作 刘备 诸葛亮 神态 尊重人才 雄才大略 责任人:朱秀云 课 题 祁黄羊(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词 2、读熟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3、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叙述)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3、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3—7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八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召慎重避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4、祁黄羊 课 题 祁黄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2、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性思考 一、复旧引新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提问:“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祁黄羊、晋悼公、使【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复习04-28
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05-29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03-17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11-03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03-07
五上第三单元教案104-28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04-28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04-28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01-15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