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说课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想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也是我们高年级组教研活动要研究的主题。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大量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阶梯,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刻画了北京颐和园的俏丽景观,全文层次明确,首尾呼应,语言精美活泼,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讴歌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2、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意句意的理解上还有欠缺。他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类文体并不陌生。本文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文中优美的句子。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抓住特点描写事物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文中优美的句子。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抓住特点描写事物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介绍小动物。一人说,其他同学听,听后再评价。
训练内容:口语交际。目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形式:一个人说,其他同学评。时间:3分钟。
二、谈话引入,介绍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吗?
读了课文后,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板书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设计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资料初步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使学生更愿意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
(二)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请同学轻声读全文,一边读一边填空。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作者是按照()顺序描写颐和园的。
训练内容:填空。目的:理清文章顺序。形式:全员参与。时间:5分钟。
填完订正: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板书
【设计的目的:明确《颐和园》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游览的顺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填表格。小组中每人填一种美,最后一个人朗读。
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样子美
画美
周围的风景美
感受美
训练内容:填表格。目的:理解长廊的美。形式:全员参与。时间:8分钟。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样子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城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感受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样子、画、周围的景色、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设计的目的:理解长廊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去写作的方法。】
(三)学习第三、四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万寿山
(1)万寿山的特点是什么?雄伟壮丽。板书
(2)作者在万寿山游览时,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他移步换景了?让学生在三、四段画上,指名说。(抬头一看、向下望、正前面、向东眺望)
2.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万寿山的美?
请同学们默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这句话中的"滑"能不能换成"划"?为什么?因为这个"滑"字带着作者的感受,船从昆明湖水面上滑过,这是一个动态描写。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
(2)学生评议,找学生再练习读。
(3)齐读第四段。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
【设计的目的:理解万寿山的特点,通过"滑"字来体会水的静。】
(四)仿写第五段
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风景如画。板书
1.写昆明湖的美景时,作者挑了哪几个景观去写?(堤岸、湖心岛、十七孔桥)
2.如果让你写写咱们的大队部门口很美观。你准备挑哪三样去写。
3.学生写。
大队部门口很美观。…
训练内容:写小练笔。目的:学习第五段的写法。形式:全员参与。时间:8分钟。
【设计的目的:理解昆明湖的特点,体会昆明湖的优美景色。】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
又大又美万寿山雄伟壮丽赞美之情
昆明湖风景如画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知识能力
1、朗读故事正确、流利、有感情。5 2、理解"滑"字的使用的好处。5 3、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提出不同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8
合作交流参与情况
1、认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10 2、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10 3、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10 4、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不同见解。10
情感体验
1、有较强的求知欲。5 2、学习兴趣浓厚。5 3、能主动参与讨论、思考。10 4、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10
教学效果
课堂秩序是否活而不乱,秩序井然。4
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5
基础好、中、差学生是否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发展程度如何。5
总分100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本课注重了运用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有了对颐和园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在课上通过对课文的细致学习,就能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入。
2、在写作方法上对学生的习作有一定的指导。本文写了颐和园的三处景观,每个景观都有自己的特点,作者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进而使读者感受到颐和园的优美。这对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影响,学生也可以把这篇文章作为一个范文,去仿写。
【《颐和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颐和园教学实录03-15
《颐和园》教学反思08-30
颐和园教学反思04-17
《颐和园》的教学反思04-02
颐和园教学反思04-28
颐和园优秀教案设计08-26
颐和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0-01
颐和园作文05-03
游颐和园07-30
颐和园作文(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