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时间:2024-11-01 12:29:37 俊豪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通用12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通用12篇)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1

  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

  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2.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保管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3.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4.操作前需检查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套好机罩。

  5.仪器使用时必须有使用记录,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护士必须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或熏蒸消毒处理;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保障部,并做好登记。

  6.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贵重仪器并签名。

  7.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8.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

  9.由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各种仪器每半年检修一次,并有检修记录。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2

  一、急救物品设备应定位放置,方便使用,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二、急救物品设备定专人负责管理、清点、维护和消毒隔离等工作。

  三、备用急救物品设备每周进行消毒处理,使用中的仪器设备每日擦拭消毒。

  四、使用中的急救物品设备,动态巡视观察其性能状态,保证正常使用:使用中若仪器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备用仪器,不得中断患者抢救或治疗;并将故障仪器悬挂“待维修”标识,及时维修处理。

  五、急救物品设备不得随意外借。

  六、备用物品保持性能良好,每周开机检查、维护一次,充足备用电源,悬挂“备用标识,罩防尘罩,并做好记录。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3

  目的

  为加强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效使用,提升急救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范围

  适用于本院所有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包括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环节。

  定义

  护理急救设备仪器指在护理急救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医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痰器、氧气机、输液泵等。

  管理职责

  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登记、维护与报废,定期统计设备使用情况及故障率。

  2. 护理部:负责日常设备的使用培训、监督与管理,确保护士对急救设备的使用熟练掌握。

  3. 护士:按规定使用设备,定期检查所管辖设备,及时报告设备故障或需求。

  设备采购

  1. 采购急救设备时,应结合临床需求,选择具有合格证和相关认证的'产品。

  2. 采购前需进行市场调研,预算评估并报院领导审批。

  设备登记

  1. 新购设备应及时进行登记,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采购日期、使用科室等信息。

  2. 建立设备台账,定期更新,确保信息准确。

  使用管理

  1. 使用急救设备前,护理人员需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定期组织急救设备的使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维护与保养

  1. 各项急救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具体频率按设备说明书要求执行。

  2. 设备出现故障时,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联系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检修。

  故障及报废管理

  1. 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必须及时进行记录,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2. 对于无法修复或维修成本过高的设备,应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记录与统计

  1. 每台急救设备的使用情况、故障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应统一登记,定期统计并分析。

  2. 设备管理部门每季度向医院管理层报告设备使用和维护情况。

  监督与考核

  1. 每年进行一次全院范围内的急救设备管理评估,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 护理部将设备使用情况纳入护士考核内容,确保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实。

  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护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4

  一、总则

  为了加强医院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确保急救设备仪器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急救成功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设备采购与验收

  1. 采购计划

  根据医院急救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由急救科室提出急救设备仪器的采购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功能要求、数量、预算等信息。设备采购部门会同医务、护理、财务等相关部门对采购计划进行论证和审核,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急救工作需要和医院整体规划。

  2. 采购流程

  按照医院物资采购相关规定执行采购流程,优先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良、售后服务完善的供应商和产品。在采购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3. 验收环节

  急救设备仪器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急救科室、供应商等相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数量、配件、技术资料(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合格证、保修卡等)是否齐全。

  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参数是否符合标准。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要求供应商限期整改。只有验收合格的设备仪器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三、设备的存放与保管

  1. 存放环境

  急救设备仪器应存放在专门的急救设备存放区域,该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温度保持在 18 - 27℃,相对湿度在 40% - 60%)。存放地点应便于取用,且周围无腐蚀性物质、无强烈磁场等干扰因素。

  2. 保管要求

  设备应按照类别、型号有序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对于大型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洗胃机等,应固定放置位置,并在地面或周围设置相应的标识和防护措施。

  建立急救设备仪器库存账目,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购入时间、数量、存放位置、使用状态等信息。设备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存设备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四、设备的使用培训

  1. 培训计划

  设备管理部门应联合急救科室制定急救设备仪器使用培训计划。针对新购入的设备,应及时组织培训;对于已有的设备,应定期进行复训,确保急救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

  2. 培训实施

  培训由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或医院内部熟悉设备操作的专业人员担任讲师。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常见故障排除等。培训方式可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演示、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只有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操作相应的急救设备仪器。

  五、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

  1. 使用登记

  急救科室应建立急救设备仪器使用登记本,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患者信息、使用前后设备状态等内容。每次使用设备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并更换设备。

  2. 日常维护

  急救设备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定期维护制度。设备责任人应按照设备的维护手册要求,每日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设备外观有无损坏、配件是否齐全等基础维护工作,并做好维护记录。

  定期(每周或每月,根据设备要求)对设备进行更深入的维护,如校准设备参数、检查内部电路、清洁设备内部等。对于一些关键部件和易损部件,应加强检查和维护频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发现的设备故障或潜在问题,应及时报告给设备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启用备用设备等。

  六、设备的维修与报废

  1. 维修流程

  当急救设备仪器出现故障时,使用科室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填写维修申请单,详细描述故障现象和出现故障的过程。设备管理部门接到维修申请后,应及时安排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对于简单故障,维修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对于复杂故障,可联系厂家技术支持或送至专业维修机构进行维修。维修过程应做好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内容、更换的配件等信息。

  2. 报废处理

  对于无法修复或维修成本过高、已超过使用寿命且技术性能落后的急救设备仪器,经设备管理部门会同相关专家评估后,可申请报废。报废申请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入时间、报废原因、评估报告等内容,按照医院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审批。

  报废设备应做好标记,并按照医院规定的报废设备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如统一回收、拍卖等。同时,应在设备账目上进行相应的核销。

  七、监督与考核

  1. 监督机制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存放、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各个环节。检查内容包括制度执行情况、设备完好率、人员培训情况、账目管理等。

  2. 考核措施

  将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科室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导致设备损坏、影响急救工作的科室和个人,应进行相应的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

  八、附则

  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医院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5

  一、总则

  1. 为了加强医院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所有配备急救设备仪器的科室。

  二、急救设备仪器的采购与验收

  1. 采购原则

  根据医院急救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结合医疗技术的进步,由设备管理部门协同急救相关科室制定合理的急救设备仪器采购计划。采购过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良、售后服务好的产品。

  2. 验收程序

  急救设备仪器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科室、采购部门和厂家代表共同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数量、规格型号是否与合同一致,检查设备的配件、附件是否齐全,同时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其各项功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要求。

  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报告,记录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编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验收情况等,并建立设备档案。

  三、急救设备仪器的存放与保管

  1. 存放环境要求

  急救设备仪器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靠近水源、热源等可能影响设备性能的因素。对于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设备,如心电监护仪等,应按照其说明书规定的环境条件进行存放。

  2. 保管责任落实

  各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急救设备仪器的保管,保管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要求。

  设备应摆放整齐、有序,有明显的标识,便于识别和取用。同时,要建立设备存放清单,详细记录设备的存放位置、状态等信息。

  四、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培训

  1. 培训计划制定

  设备管理部门应联合厂家技术人员为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人员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常见故障排除、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培训实施与考核

  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使用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培训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演示、模拟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

  培训结束后,要对使用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只有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才能独立操作急救设备仪器。同时,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复训,以巩固和更新知识技能。

  五、急救设备仪器的日常使用与维护

  1. 日常使用规范

  使用人员在操作急救设备仪器前,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外观、连接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影响急救效果。

  使用完毕后,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并做好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患者信息、设备运行情况等。

  2. 维护保养要求

  急救设备仪器应建立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可由医院设备维修人员或厂家专业维修人员进行。

  日常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螺丝等简单操作,定期维护则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校准、更换易损件等。维护保养过程应详细记录在设备维护保养手册中,包括维护保养时间、内容、维修人员等信息。

  六、急救设备仪器的维修与报废

  1. 维修管理

  当急救设备仪器出现故障时,使用科室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给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对于一些简单故障,维修人员应在短时间内修复;对于复杂故障,如无法及时修复,应及时联系厂家技术支持或安排备用设备,确保急救工作不受影响。

  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应做好故障诊断、维修措施、更换零部件等详细记录,同时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确保修复后的设备符合质量标准。

  2. 报废处理

  对于无法修复或使用年限已到、技术性能落后、严重损坏且无维修价值的急救设备仪器,经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后,可申请报废。

  报废设备应按照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程序进行处理,同时在设备档案中做好记录,包括报废原因、批准文件、处理方式等信息。

  七、监督与检查

  1.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存放、使用、培训、维护、维修和报废等各个环节。

  2.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保障急救设备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医院的急救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6

  一、总则

  1. 为保障医院科室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急救设备仪器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急救成功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所有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

  二、设备仪器采购与配备

  1. 根据科室急救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医院发展规划,由科室提出急救设备仪器采购申请。申请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功能、数量、预算等详细信息,并阐述采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设备采购部门负责对申请进行审核,综合考虑医院现有设备情况、市场供应、技术发展等因素,按照医院采购流程进行采购。确保所采购的急救设备仪器质量可靠、性能先进、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医疗行业规范。

  3. 急救设备仪器配备应充足合理,满足科室急救工作高峰期的使用需求。同时,考虑到设备的备用和应急情况,适当预留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或关键零部件。

  三、验收与入库

  1. 急救设备仪器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设备采购人员、设备工程师等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外观、包装完整性、配件数量、设备性能参数测试、操作手册、维修手册、质量证明文件等。

  2. 按照设备说明书和采购合同要求,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测量数据准确可靠。对于大型或复杂的急救设备仪器,可邀请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验收工作。

  3. 验收合格的设备仪器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建立详细的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购置日期、采购价格、验收报告、设备编号等信息。设备档案应妥善保存,便于查询和管理。

  四、存放与保管

  1. 急救设备仪器应存放在科室专门指定的急救设备存放区域,该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清洁卫生,避免阳光直射和靠近水源、热源等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的环境因素。

  2. 设备存放应整齐有序,便于取用和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和使用频率,合理安排存放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标识,注明设备名称、型号、状态等信息。

  3. 对于易损、易耗的配件和附件,应单独存放,并建立专门的库存管理系统,记录其出入库情况,确保配件数量准确、质量良好。

  五、使用管理

  1. 科室应制定急救设备仪器的操作规程,并张贴在设备附近醒目位置。操作规程应详细、准确,包括设备的启动、操作步骤、参数设置、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

  2.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急救流程,掌握设备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技能后,方可独立操作急救设备仪器。培训工作由科室组织,可邀请设备工程师或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和现场演示。

  3. 在使用急救设备仪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或进行违规操作。如遇紧急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

  4. 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和整理,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做好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日期、患者姓名、使用时长、设备运行情况等。

  六、维护与保养

  1. 科室应建立急救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使用频率和生产厂家的建议,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周期和内容。维护保养工作可分为日常维护、一级保养和二级保。

  2. 日常维护由使用人员负责,包括设备的清洁、外观检查、配件完整性检查等,在每次使用后或每日工作结束时进行。一级保养每xx周进行一次,由科室医护人员在设备工程师指导下进行,主要包括设备内部清洁、润滑、紧固、校准等简单维护工作。二级保养每xx月或每运行xx小时进行一次,由设备工程师或厂家技术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调试、校准、更换易损件等深层次维护工作。

  3. 维护保养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维护保养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维护保养日期、维护保养人员、维护保养内容、设备运行状况、更换的零部件等信息。维护保养记录应与设备档案一并保存,作为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

  4. 对于因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急救设备仪器,应及时挂上“故障”标识,并送修。维修期间,应启用备用设备,确保急救工作不受影响。维修完成后,经测试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并记录维修情况。

  七、定期检查与评估

  1. 科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存放、使用、维护保养记录、操作人员培训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检查周期至少每月一次。

  2.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全院科室的急救设备仪器进行抽检和评估,检查设备的性能、完好率、使用率等指标,评估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督促科室落实整改措施。

  3. 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技术更新情况和维修成本等因素,定期对急救设备仪器进行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更新换代,确保科室急救设备仪器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八、报废处理

  1. 对于无法修复或维修成本过高、技术性能落后已被淘汰的急救设备仪器,应按照医院设备报废流程进行报废处理。报废申请由科室提出,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医院领导批准后实施。

  2. 报废设备应做好登记,注明报废原因、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日期、报废日期等信息。对于尚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可进行拆卸留存备用,其余部分按照医院规定的报废物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九、培训与考核

  1. 科室应定期组织急救设备仪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新设备的操作培训、设备维护保养培训、应急处理培训等,提高科室人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急救能力。培训形式可以是集中授课、现场演示、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

  2. 建立急救设备仪器管理的考核机制,对科室人员的设备操作技能、维护保养知识、应急处理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科室人员积极学习和掌握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7

  一、总则

  为了加强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科学管理,确保其性能完好、使用安全可靠,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设备仪器采购与验收

  (一)采购

  1. 根据医院急救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由护理部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兼容性以及供应商的信誉、售后服务等因素。

  2. 在采购过程中,严格遵循医院的采购流程和相关法规,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合法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设备型号。

  (二)验收

  1. 急救设备仪器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护理部和使用科室的相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包装、外观、规格型号、数量、配件、随机文件(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合格证、保修卡等)是否齐全。

  2. 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初步测试,检查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参数是否符合标准。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确保设备合格后才能入库。

  三、设备仪器的存放与保管

  (一)存放环境

  1. 护理急救设备仪器应存放在专门的急救设备存放区域,该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温度一般保持在 18 - 27℃,相对湿度在 40% - 60%)。

  2. 存放区域应避免阳光直射、靠近水源或其他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的环境因素。同时,要远离强磁场、强电场等干扰源,防止对设备的电子元件产生影响。

  (二)保管要求

  1. 设备仪器应按照种类、型号分类存放,摆放整齐,并有明显的标识,便于识别和取用。

  2. 对于一些精密、贵重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呼吸机等,应配备专门的存放柜或托架,给予妥善保护。

  3. 建立设备仪器保管账目,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购入日期、编号、存放位置、保管人员等信息,做到账物相符。

  四、设备仪器的使用管理

  (一)人员培训

  1. 对使用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操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常见故障排除等。新入职护士或新引进设备时,应及时组织专项培训。

  2. 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演示、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培训合格后,颁发操作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才能独立操作相应的急救设备仪器。

  (二)使用流程

  1. 在急救情况下,护理人员应按照设备的标准操作流程迅速、准确地使用急救设备仪器。使用前,需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性能,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2. 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记录设备的参数和使用效果。如遇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三)日常使用登记

  1. 建立护理急救设备仪器使用登记制度,每次使用后,护理人员应在专门的使用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编号、使用时间、患者信息、使用人员、设备运行情况等内容。

  2. 通过使用登记,可对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提供依据。

  五、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一)日常维护

  1. 护理人员在每班工作结束后,应对急救设备仪器进行表面清洁,清除设备上的.血迹、污渍等,保持设备整洁。同时,检查设备的电源线、导联线、管路等连接部位是否松动,设备的外观有无损坏。

  2. 每日定时对急救设备仪器进行功能检查,如检查除颤仪的电池电量、电极板的接触性能,呼吸机的气道压力、流量传感器的准确性等,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二)定期保养

  1. 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医院的规定,制定详细的定期保养计划。定期保养工作可由医院设备维修人员或专业的售后服务工程师进行。

  2. 定期保养内容包括设备的内部清洁、润滑、校准、更换易损件等。保养完成后,应填写保养记录,记录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以及下次保养的时间等信息。

  (三)故障维修

  1. 当护理急救设备仪器出现故障时,使用人员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或设备管理部门,并在设备上挂上“故障”标识,避免其他人员误操作。

  2. 设备管理部门接到故障报告后,应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应尽快确定故障原因,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对于一些复杂的故障或无法及时修复的情况,可联系供应商的售后服务部门协助维修。

  3. 建立设备故障维修档案,记录设备的故障现象、维修过程、更换的零部件等信息,以便对设备的质量和维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的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六、设备仪器的报废与更新

  (一)报废条件

  1. 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废: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且技术性能严重下降,无法满足急救工作要求的;因意外事故或长期使用造成设备严重损坏,维修成本过高或无法修复的;设备的技术性能落后,已被新型设备所取代,且无使用价值的。

  2. 报废申请由使用科室提出,经设备管理部门和护理部审核,医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二)更新原则

  1. 根据医院急救护理工作的发展和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安排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更新计划。更新设备应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的产品。

  2. 在设备更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配套性,确保新设备能够与现有急救系统有效衔接,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七、监督与检查

  1. 护理部和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情况进行联合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存放保管、使用操作、维护保养、人员培训、账目记录等方面。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限期整改。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确保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急救设备仪器的有效管理、正确使用与及时维护,提高急救效率与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急救科室、急诊科、ICU、手术室等配备有急救设备仪器的部门。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三条 成立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小组,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各急救科室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急救设备仪器的规划、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校准、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四条 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急救设备仪器的统一采购、登记入库、调配使用、定期维护、性能检测及报废处理等工作。

  第五条 各急救科室负责急救设备仪器的日常保管、使用记录、日常清洁及简单故障排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第三章 采购与验收

  第六条 急救设备仪器的采购需遵循医院采购流程,根据临床需求、设备性能、价格比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

  第七条 新购设备到货后,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包括供应商代表、科室负责人、技术人员等)进行开箱验收,核对设备型号、数量、配件是否齐全,检查设备外观、功能是否完好,并做好验收记录。

  第四章 使用与保养

  第八条 急救设备仪器应放置在指定位置,标识清晰,便于取用。使用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第九条 建立急救设备仪器使用登记制度,每次使用后均需记录使用时间、使用者、设备状态等信息,便于追踪管理。

  第十条 定期对急救设备仪器进行清洁保养,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尘,避免因灰尘、污垢影响设备性能。

  第五章 维护与校准

  第十一条 制定急救设备仪器的定期维护计划,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内部清洁、部件检查、性能测试等,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第十二条 对于需要校准的设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厂家要求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六章 报废与更新

  第十三条 急救设备仪器达到使用年限或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时,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评估,提出报废申请,经审批后执行报废程序。

  第十四条 根据临床需求及技术进步,适时更新急救设备仪器,提升急救水平。

  第七章 培训与考核

  第十五条 定期组织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维护及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

  第十六条 将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维护情况纳入医护人员绩效考核,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设备管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所有。

  第十八条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医院实际情况的变化,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9

  一、总则

  为确保医院急救设备仪器的有效运行与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急救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管理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

  1. 管理部门:医院设备科负责急救设备仪器的采购、验收、调配、维护、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2. 使用科室:各临床科室负责急救设备仪器的日常使用、清洁保养及简单故障排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3. 维修人员:专业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测、维修及技术升级,确保设备性能达标。

  三、设备采购与验收

  1. 需求分析:根据临床需求,设备科会同相关科室制定急救设备仪器的采购计划。

  2. 采购流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通过招标或询价方式采购,确保设备质量。

  3. 验收标准:新购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组织专业人员与供应商共同验收,确认设备型号、数量、性能符合合同要求,并附有合格证明及操作手册。

  四、设备使用与维护

  1. 培训与教育: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设备科应组织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2. 日常维护:使用科室应建立设备使用登记本,记录每次使用情况,并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日常清洁与保养。

  3. 定期检测:设备科应制定设备定期检测计划,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对于不合格设备及时维修或更换。

  五、设备管理档案

  1. 建立档案:每台急救设备仪器应建立独立的管理档案,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基本信息、采购合同、验收报告、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校准证书等。

  2. 档案更新:设备状态发生变更(如维修、升级、报废等)时,应及时更新档案记录。

  六、设备报废与处置

  1. 报废标准: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无法修复或维修成本过高时,由设备科评估后提出报废申请。

  2. 审批流程:报废申请需经设备科审核,院领导审批后执行。

  3. 环保处置:报废设备应按照环保要求,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处置,避免环境污染。

  七、监督与考核

  1. 监督检查:设备科定期对各科室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绩效考核:将急救设备仪器管理纳入科室及个人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八、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医院设备科所有。

  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法律法规的变化,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医院科室急救设备仪器的有效管理、规范使用及及时维护,提高急救效率与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配置的急救设备仪器,包括但不限于呼吸机、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吸引器、输液泵、急救车等。

  第三条 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高效运作、持续改进”的原则,实行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严格监管。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成立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牵头,各科室负责人参与的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急救设备仪器的`规划、采购、调配、培训、维护及监督等工作。

  第五条 各科室指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设备管理员,负责日常的设备检查、维护记录、使用培训等工作,并向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定期报告。

  第三章 设备采购与验收

  第六条 急救设备仪器的采购应根据科室实际需求,结合医院发展规划,经过严格的论证、审批流程后进行。

  第七条 新购设备到货后,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科室人员、供应商共同进行开箱验收,核对设备型号、数量、配件及性能,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符合采购要求。

  第四章 设备使用与维护

  第八条 所有急救设备仪器应放置在易于取用、干燥通风的位置,标识清晰,操作指南及安全警示标识齐全。

  第九条 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持证上岗。

  第十条 实行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每次使用后需记录使用时间、操作人、设备状态及患者信息,便于追踪与评估。

  第十一条 设备管理员负责定期(如每周/每月)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及功能测试,记录维护日志,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第五章 设备维修与报废

  第十二条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悬挂“故障停用”标识,并立即通知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安排维修。

  第十三条 设备维修应由专业维修人员或授权服务商进行,维修过程需详细记录,维修完成后需进行功能验证,确保设备恢复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 对于无法修复或维修成本过高的设备,经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评估后,可申请报废,并按照医院资产管理制度执行。

  第六章 培训与考核

  第十五条 定期组织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维护及急救技能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第十六条 将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与管理纳入科室及个人绩效考核,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第七章 监督与改进

  第十七条 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科室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通报全院。

  第十八条 鼓励医护人员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流程,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与安全性。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所有。

  第二十条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管理要求的更新,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医院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有效运行和及时可用性,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相关法规及医院内部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护理单元配置的急救设备仪器,包括但不限于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输液泵、注射泵等关键医疗设备。

  第三条 护理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操作、定期维护”的原则,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满足急救需求。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成立护理急救设备管理小组,由护理部、设备科、后勤部门等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设备仪器的采购、验收、调配、维修、报废及培训等工作。

  第五条 护理部负责监督各护理单元急救设备仪器的日常使用和保管,确保设备正确操作、及时补充耗材、记录使用与维护情况。

  第六条 设备科负责设备的定期维护、校准、检测及故障处理,确保设备性能符合标准。

  第七条 后勤部门负责设备存放环境的清洁、温湿度控制及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第三章 设备采购与验收

  第八条 根据临床需求,护理部与设备科共同制定急救设备仪器的'采购计划,经医院审批后执行。

  第九条 新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组织开箱验收,检查设备外观、配件、说明书及合格证明等,确认无误后登记入库。

  第十条 验收合格后,设备科应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确保每位使用者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流程。

  第四章 设备使用与维护

  第十一条 护理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及医院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不得擅自拆解、调整设备参数。

  第十二条 设备使用前后应进行功能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并按规定存放。

  第十三条 设备科应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人员及结果,确保设备定期得到专业维护。

  第十四条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挂上“故障”标识,并立即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

  第五章 设备报废与更新

  第十五条 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因故障无法修复时,由设备科评估后提出报废申请,经医院审批后执行。

  第十六条 根据临床需求和技术发展,定期评估现有设备性能,适时更新换代,提高急救护理水平。

  第六章 培训与考核

  第十七条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急救设备仪器的操作培训,包括新设备使用前培训、定期复训及应急演练。

  第十八条 将急救设备仪器的操作技能纳入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护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罚。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12

  1. 目的

  为了确保急救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诊所、急救中心等所有涉及急救设备管理的单位和部门。

  3. 管理责任

  设备管理员:负责急救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合理使用和报修。

  医疗主管:负责整体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实与监督。

  4. 急救设备的分类

  基础急救设备:如氧气瓶、急救包、心脏除颤仪等。

  高级急救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5. 设备采购

  所有急救设备的`采购需经过医疗主管审核,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采购设备须索取相关质检报告和使用说明书。

  6. 设备验收

  所有新购置的急救设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收,确保设备完好、齐全,符合设计要求。

  验收合格后,及时建立设备档案并录入管理系统。

  7. 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制定定期检查计划,检查设备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记录管理: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包括使用日期、使用者、故障及维修情况等。

  8. 使用规范

  所有医疗人员在使用急救设备前必须接受培训,确保掌握操作要领。

  使用后及时清洁和消毒设备,并按照规定存放。

  9. 故障处理

  一旦发现设备故障,责任使用部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维修。

  记录故障情况及处理结果,并完善相关档案。

  10. 设备报废

  对于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修复的急救设备,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设备应做好登记,确保资产的准确清查和管理。

  11.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急救设备的使用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设备使用熟练度。

  12. 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修订,将及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

  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管理细则,确保急救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急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04-22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03-26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02-16

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06-16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04-22

仪器设备校准管理制度06-10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06-15

仪器设备室管理制度12-02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6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