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通用6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
(一)定义
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内容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xx〕42号)精神,要求医疗机构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科副主任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
4)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本院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剂科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2、使用原则与方法
1)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2)具体使用方法: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科副主任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需向科主任汇报,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3)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3、检查、考核办法:定期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括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1)门诊、急诊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患者基本情况书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是否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用药等。
2)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换品种和超越说明书范围使用时是否分析说明理由,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抗菌药物使用必须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当越级使用时,是否按照规定时间使用或履行相应的手续,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抗菌药物联用或局部应用是否有指征,是否有分析,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是否做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对于无法送检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记录上说明理由。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
一、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20xx〕38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
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
一、目的
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现象,降低耐药率,提高临床疗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及药学部门,涉及所有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配发和使用。
三、抗菌药物分级
抗菌药物依据其临床使用的重要性和耐药风险,分为以下等级:
(一)一级抗菌药物
1. 用途:用于严重感染、医院感染等情况。
2. 主要药物: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
3. 管理要求:
需由二级或以上职称医生开具处方。
使用前需进行病原学检测。
记录使用情况,并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监测。
(二)二级抗菌药物
1. 用途:适用于常见感染,一般住院患者可使用。
2. 主要药物:头孢类、青霉素类等。
3. 管理要求:
需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开具处方。
强调合理用药,避免长疗程、大剂量使用。
定期评估疗效与耐药情况。
(三)三级抗菌药物
1. 用途:用于门诊及轻度住院患者的常见感染。
2. 主要药物: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3. 管理要求:
开处方人数不限,可由住院医师或门诊医师开具。
应评估必要性,鼓励根据病原体灵敏度进行选药。
四、处方管理
1. 所有抗菌药物的处方必须填写完整,注明用药原由、用法用量及疗程。
2. 抗菌药物处方需经过审核,确保使用合理性。
3. 每季度由药学部门组织检查处方合理性,并反馈给临床科室。
五、教育与培训
1.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意识。
2. 发布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及更新耐药监测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六、监督与评估
1. 药学部门负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与评估,并定期向医院管理层报告。
2.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将进行专项评估,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整改。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定期审核和修订,以适应临床实际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4
一、目的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原则
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
1.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决策。
2. 医务部门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组织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和考核。
3. 药学部门负责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调配和临床药学服务,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4. 临床科室负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本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四、分级管理措施
1.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均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等因素,严格掌握适应证。
应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开具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3.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 1 天用量,并应做好相关记录,事后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五、监督与考核
1. 医院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定期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2. 对违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科室和个人,医院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附则
1. 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5
一、引言
抗菌药物作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对于控制感染、挽救生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当前医疗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目的与原则
1.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用药,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 原则:
安全性: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有效性: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经济性: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效益比最优的药物。
分级管理:根据药物的抗菌活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细菌耐药情况,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级别进行管理。
三、分级标准
1.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此类药物可由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
2. 限制使用级:疗效好,但安全性、细菌耐药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抗菌药物,或价格相对较高的药物。此类药物的开具需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经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合格的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决定。
3. 特殊使用级:疗效确切,但安全性、细菌耐药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或价格昂贵,需严格控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使用需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
四、管理制度
1. 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合理使用原则、细菌耐药趋势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每位医师具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2. 处方权限管理:根据医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抗菌药物知识掌握情况,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3. 监测与评估: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定期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药物疗效、安全性及细菌耐药性变化,及时调整分级管理目录。
4. 反馈与干预: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及时反馈,并采取教育、警告、限制处方权等干预措施。
5. 公众教育与宣传: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抗菌药物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要性的认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是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应对细菌耐药挑战的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应积极响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共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6
一、引言
抗菌药物作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对于控制感染、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为了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建立并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制度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1. 非限制使用级:此类药物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细菌耐药性低,价格相对低廉,适用于轻中度感染的治疗,无需特殊审批,可由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开具。
2. 限制使用级:这些药物相比非限制使用级,可能存在更高的细菌耐药性风险,或价格较高,或使用时需考虑特殊因素(如肝肾功能损害),适用于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情况,需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开具,并需经科室主任或指定专家审核同意。
3. 特殊使用级:此类药物通常具有显著的新药效应,但安全性、有效性数据有限,或价格昂贵,或细菌耐药性极高,仅用于特定严重感染或临床试验,需高级职称医师(如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开具,并需经过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或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
三、管理制度内容
1. 组织架构:成立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药学部门、临床科室等多部门组成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制度的制定、监督执行及持续改进。
2. 培训教育: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细菌耐药性及分级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要性的认识。
3. 处方权限管理:根据医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抗菌药物使用经验及考核结果,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4. 监测与评估: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定期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耐药率等指标,对不合理使用行为进行干预和反馈。
5. 奖惩机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分级管理规定,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制处方权、暂停执业等处罚。
四、实施保障
1. 信息化支持: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电子化,自动限制处方权限,提高管理效率。
2. 政策引导: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鼓励科室和个人积极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3. 患者教育:加强对患者的抗菌药物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医患共同参与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保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控制细菌耐药性、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管理,结合持续的教育培训、监测评估及奖惩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安全,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0-0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04-2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07-16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精选11篇)01-04
抗菌药物分级的管理制度(通用12篇)09-12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通用8篇)12-24
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07-17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04-29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实用04-24
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