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帮扶工作计划

时间:2024-03-18 07:05:36 教师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帮扶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1

  自20xx年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8所全国知名高校及教育部装备中心等9家教育部直属单位定点帮扶滇西边境山区相关县(市、区)。各单位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投入到扶贫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在科技、文化、人才和智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教育、医疗、产业帮扶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解决民生需求为根本,加快各受帮扶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扶贫先扶智,下好教育帮扶“先手棋”

  教育帮扶,干部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决定着脱贫的成败。北京大学先后为弥渡县级、乡镇级领导干部在校免费开办两期干部培训班,共培训103名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同时邀请名师专家到弥渡县开展专题讲座,3年来累计培训497人次;浙江大学先后免费举办了8期“浙江大学-云南省景东县党政干部研修班”、3期“普洱地区党政干部培训班”;中国农业大学以赴学校集中培训的形式,于20xx年9月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农业部领导进行授课,免费培训镇康县33名科级干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滇西启动了滇西扶贫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帮助滇西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必须将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同济大学在云龙县设立助学奖学金20万元,并累计争取资金154万元用于20余所村级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宾川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先后推动实施了“‘推动儿童阅读,建设书香校园’行动计划”“清零计划”(对非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代偿式教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一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纷纷与滇西各县(市、区)中学开展结对帮扶,各高校还在滇西建立优质生源基地近30个。教育帮扶,拥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定点帮扶的永仁县及楚雄州其他县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大规模培训。

  二、医疗帮扶,造福帮扶地区群众

  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是让贫困地区脱贫的'先决条件之一。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累计筛查先心病儿童688人次,确诊332人,手术治疗239人,减免与引入慈善基金额度达300万元,极大减轻了患儿家庭负担。

  复旦大学在永平县开展医疗帮扶中启动实施了“医院帮扶计划”“医生培养计划”“乡村义诊计划”“远程医疗计划”“设备更新计划”,并发动校内外各种资源,向永平县捐赠各种大型医疗仪器设备价值累计超过1 000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在临翔区通过技术帮扶,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专家队”。

  上海交通大学组织接收洱源县医护人员164人次到交大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开设医疗管理培训和执业医师培训,培训医疗管理干部25名,执业医师18名。

  三、产业帮扶,让贫困山区找到致富的“金钥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聚焦产业,扶贫开发是让滇西贫困地区彻底告别贫困的良策。

  结对帮扶3年,大连理工大学紧紧围绕龙陵县“加快硅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思路,确定了“招商引资+扶贫开发”帮扶新模式。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2

  一、“精准帮扶”的由来

  2014年,秀峰区提出了“秀峰教育发展十大工程”,“学前教育提质创优工程”就是其中之一。为此,秀峰区政府拨款1 000多万元,用于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民办园,进一步改善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但与此同时,民办园因缺乏专业引领,保教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缓慢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为了全面提升民办园的办园品质,秀峰区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

  “精准帮扶”全称是“TA 3+1精准帮扶”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3+1精准帮扶”:第一个层面的“3+1”是依托大专院校、教育局、优质幼儿园,组成专家团队到受助园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把脉,根据受助园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师培养、创设环境等方面的指导;第二个层面的“3+1”是示范园和普惠园签订“手拉手”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到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

  目前,秀峰区已经确定了3组帮扶“对子”,以秀峰区解放西路幼儿园、桂林市机关第二幼儿园、76140部队幼儿园等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为帮扶园,与秀峰区东方日出智力幼儿园、秀峰区芦笛幼儿园等4所多元普惠性幼儿园结成“对子”。我们邀请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何媛、徐莉等专家学者为教师们做有关专题讲座,选派园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4 000多人次。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秀峰区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日渐成熟,在提升民办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秀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进程。

  二、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精准帮扶”的第一阶段工作――示范园结对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秀峰区遵循差异性、开放性、互动性原则,以教研室、教研员为依托和桥梁,以结对幼儿园为主体,以园际互助、园际教研为方式,促进帮扶园和受助园共同提升。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一)“开放性”与“责任制”相结合

  帮扶过程中,我们达成共识:帮扶园要以开放的心态,指导受助园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遵循自身的办园实际和理念,自主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的帮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一是结对方式是开放的,帮扶园与受助园通过园际交流、园际教研等活动,进行开放式的'行动研究;二是帮扶园与受助园是互相开放的,帮扶园可随时到受助园进行实地指导,受助@也可随时到帮扶园观摩学习。

  我们还实行“责任制”,即帮扶园对受助园有指导、帮扶的责任,帮扶园的园长、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等,要根据帮扶计划对受助园进行有效指导;受助园有主动提出帮扶需求、虚心接受帮扶园指导和及时向帮扶园反馈发展情况的责任。“对子”双方依据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及每一次的具体研修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以确保帮扶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带徒研修”与“带题研究”相结合

  1、我们建立了“带徒研修”机制

  帮扶双方的园长、中层领导和教师之间均进行“师徒结对”,“师傅”根据“徒弟”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结对帮扶QQ群”、微信以及电话等方式对“徒弟”进行及时、细致的指导,也可以互相邀请到各自的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互动交流,以此提升“徒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2、我们形成了“带题研究”的模式

  “结对帮扶”的每一次园际研修、短期跟教、到园指导等,都要结合受助园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列研究,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有效。

  (三)“自主研修”与“定期交流”相结合

  帮扶活动中,帮扶园主要起引领和示范作用,受助园若想尽快提升自身的办园水平,更多还是要靠自主研修。因此,除了帮扶园的指导,我们还要求受助园根据年度、季度计划,按照不同的主题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做到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撰写帮扶心得、论文(案例)和教学随笔等各两篇,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还会定期开展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活动,采取专家讲座、观摩研讨、专题学习、焦点论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帮扶双方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游戏指导(环境创设)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活动结束后需向教育局教研室提交反思和体会。帮扶园还可定期开展“送教到园”活动,推进受助园的改善和发展。

  (四)“实体研修”和“网络研修”相结合

  因为各幼儿园本身工作较为繁杂,无法经常开展各种实体学习和研修,所以网络研修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员牵头建立了城区一级的“区域结对帮扶QQ群”,同时鼓励结对双方建立自己的研修QQ群,有关的研修活动信息、研修体会、研修经验、研究成果和优质课程资源、教学经验等,都可以通过以上QQ群进行共享,便于实现实时研究、及时跟进、有效互动。

  三、“精准帮扶”的成效

  随着“结对帮扶”工作的逐渐深入,秀峰区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结对双方办园品质的提升

  帮扶活动既能促使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进行反思、自省,不断改进办园品质,并于2016年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复评验收,又能提升4所多元普惠性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办园品位。如今,4所受助园均荣获了秀峰区“平安校园”称号,西岭3Q贝贝幼儿园还成为秀峰区首家荣获城区3A等级的民办幼儿园。

  (二)培养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园长和教师

  秀峰区成立了“学前教育培训中心讲师团”,讲师团平均1―2个月组织1次“教研智慧论坛”及专题讲座,以此提升城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出1名自治区名园长,3名桂林市骨干教师。民办园教师的成长也很突出,除了多名教师在城区级、市级赛课中获得一、二等奖,还有2名教师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三)建立了一种研修机制

  2014年,秀峰区成立了“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立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美术、音乐等6个研究小组,中心组每学期组织1次以上的公开课展示,各小组每月组织1次以上的研讨、交流活动,所有组员共同参与备课、上(听)课和评课,实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3

  为了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学校安排下,我与来自某老师结成帮带对子,争取共同进步。

  结成帮带小组后,我将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实际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明确目的',提出要求,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以敬业刻苦为出发点,严谨治学为工作态度,以坚持不懈为工作原则,争取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每月请教某老教师老师指导备课一次,检查教案一次,提高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2、每月至少听某老师一节课,并和杨老师交流,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3、每月请某老师指导我上一次示范课。

  4、请教某老师如何设计教学方案并如何在教学中记录反思、总结经验。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4

  首先,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工作的布置安排,在深圳松岗区沙溪小学的牵头带领下,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一、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

  二、负责组织安排和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沙溪小学培训学习和安排布置沙溪小学老师到我校帮扶指导的相关事宜。

  三、负责与沙溪小学建立对口联系,组织协调每学期“结对帮扶”的相关事宜。

  四、负责督促、自查“结对帮扶”工作协议书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五、我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赴沙溪小学学习交流先进经验

  (一)我校彭涛校长、黄章财主任、张志浩老师一行赴沙溪小学参观学习,他们美丽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意识、热情的款待方式,无不给我们的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沙溪小学的骨干教师还认真听取并指导了张志浩老师如何用多媒体上数学课,他们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留给了我们前去学习的老师,使前往学习的'老师满载而归。而后,张老师在学校上了观摩课,受到本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促使我校的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的上升。

  (二)沙溪小学给予我校以硬件援助。一年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沙溪小学向我校捐助电教平台2台,电脑7台,打印机2台,课桌100多套,黑板10块。有效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激发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双方同时再次商定

  1、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

  2、双方学生加强合作交流,交流方式如通过书信、网络等,以增进两校学生之间的友谊。

  3、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11-23

被帮扶教师工作计划12-23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04-08

被帮扶教师工作计划12-23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04-08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02-04

教师结对帮扶工作计划04-11

教师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11-05

教师结对帮扶工作计划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