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24 15:35:4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企业调查报告15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调查报告15篇

企业调查报告1

  ——岗位管理现状内容摘要: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企业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业岗位管理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岗位管理 应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地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岗位的管理上。以岗位分析为核心的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一、我国企业当前岗位管理的总体状况

  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的1883 家企业中,92%的企业认识到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其中,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41.4%的企业正在做或准备做岗位分析。这表明,我国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态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仅有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仍比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调查显示,在进行岗位分析前,81.7%的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都进行了调整,其中,进行局部调整的企业占60.4%,调整较大的企业占21.3%,没进行调整的企业仅占18.3%。有76.3%的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人员调整大的企业仅占10.1%;人员局部调整的企业占66.3%;另有23.7%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在岗位分析之后进行了人员调整,但调整幅度主要以小范围局部调整为主。

  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进行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的占36.2%、招聘的占34.3%、薪酬设计的占33.3%、人员岗位调整的占31.5%;而应用于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仅占23.1%和10.9%,比例较低。

  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87%的企业认为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其中,9.4%的企业认为作用非常大,31.7%的企业认为作用很大,46.3%的企业认为作用较大。另有10.1%的企业认为有一点作用,仅2.2%的企业认为没有发挥作用。

  二、不同地区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西部地区企业岗位管理水平规范化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企业。东部地区做过岗位分析的企业比例最高,为59.1%;中部其次,为51.5%;西部较低,为47%。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和人员调整幅度最大。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的比例最高,为31.8%;东部地区其次,为20.7%;中部地区最低,为15.1%。从企业人员调整情况看,西部地区企业人员调整幅度最大,人员调整大的企业占15%;而东部地区企业进行人员调整的比例最小,有25.6%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幅度大,

  反映出西部地区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发生重大改变。

  不同地区企业岗位分析结果应用稍有差别。东部地区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领域是考核、招聘、薪酬设计,中部地区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薪酬设计、人员岗位调整,西部地区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人员调整、招聘。东中部地区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薪酬设计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薪酬设计领域。

  三、不同性质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集体企业正规化管理意识两极分化,私营企业管理正规化水平较低。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非国有股份公司及外资企业“做过”、“正在做或准备做”、“不打算做”岗位分析的比例差别不大;集体企业中,做过岗位分析的企业占60.7%,为最高,但也有14.3%的企业不打算做岗位分析,这表明集体企业管理意识两极分化;私营企业中,做过岗位分析的企业占47.1%,低于其他企业,这表明私营企业还不太重视管理正规化。

  集体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的比例和幅度最大,外资、港澳台企业和非国有股份及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整的比例和幅度相对较小。94.1%的`集体企业进行了调整,其中进行较大调整的占29.4%,进行局部调整的占64.7%。外资、港澳台企业和非国有股份及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整的比例和幅度相对较小,有超过20%的企业基本没有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从人员调整的情况看,集体企业人员调整的幅度和调整比例最大,人员调整大的企业占17.6%;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调整幅度最小,仅有5%的企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调整比例最小,31.6%没有进行人员调整。

  不同性质企业岗位分析结果应用领域稍有差别。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和薪酬设计;集体企业主要应用于薪酬设计和考核;外资、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和非国有股份及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应用于招聘和考核。这表明,国有和集体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薪酬设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过去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并根据岗位分析和评价的结果逐渐拉开收入差距。

  四、上市与非上市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上市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高于非上市企业。境内外都上市的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程度最高,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高达72.5%;非上市的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程度最低,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仅为47.3%;境内上市、境外上市或拟上市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差别不大。

  拟上市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幅度最大,企业上市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拟上市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的占28.9%;境内外都上市的企业100%都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

  上市企业更注重把岗位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薪酬设计。境内外都上市的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薪酬设计和考核;没有上市的企业、拟上市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和招聘。这表明上市企业更注重把岗位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薪酬设计,来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上市企业更加认同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上市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占54%;非上市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不到40%,低于上市企业。

  五、不同规模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企业资产规模越大,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程度越高。企业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3000万元至1.5亿元的企业、1.5亿元至3亿元、3亿元以上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分别为:42%、52.2%、52.8%、58.9%。从企业的销售额来看,也有类似规律。这表明,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的层级越多、管理的复杂程度越大,越需要通过岗位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企业规模越大,组织结构调整的比例越大。资产额3亿元以上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最大,28.1%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最低,只有16.1%的企业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大调整。从企业销售额看,也有类似的规律,即销售额越大,调整幅度越大。

  企业规模越大,薪酬设计受岗位分析的结果的影响越高。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的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薪酬设计和招聘;资产额1.5亿元至3亿元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和薪酬设计;资产额3000万元至1.5亿元的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和薪酬设计;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和人员岗位调整。

  企业规模越大,越认同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资产规模3亿元以上的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占45.3%;资产规模1.5亿元至3亿元企业的比例占39.1%;资产规模3000万元至1.5亿元的企业占38%,资产规模3000万元以下企业的比例占37.8%。

  六、不同行业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采掘业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为79.2%,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公用事业类企业,占61%;金融保险和建筑业企业做过岗位分析的比例较低,分别为47.9%和48.7%。

  从组织结构调整情况看,农林牧渔业企业调整比例最大,95%的企业都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批发零售餐饮业企业的调整幅度最大,进行组织结构大幅调整的占46.7%;采掘业企业调整幅度最小,调整大的企业所占比例仅5%。

  从人员调整看,采掘业企业调整比例和幅度最大,所有受调查的企业都进行了人员调整,且绝大部分企业以较大范围的人员调整为主,人员调整大的企业占89.5%。通讯与信息技术(IT)及制造业企业调整幅度最小,进行较大范围人员调整的企业不到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调整比例最小,进行人员调整的比例为67.6%,低于其他行业的企业。

  从岗位分析结果应用看,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和招聘;采掘业企业主要应用于薪酬设计,公用事业企业主要应用于人员调整和考核;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应用于考核和薪酬设计;通讯与信息技术(IT)、社会服务业主要应用于招聘和人员岗位调整。

  从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看,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更高一些;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餐饮业等服务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较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企业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进入20xx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复苏态势,但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复苏态势仍不均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负增长。20xx下半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被蒙上了巨大的阴影,此时的争论焦点已经变成了“先推行财政稳固计划还是继续维持经济刺激政策”。事实上,这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面临的两难问题。

  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了解国情,使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我们了解企业就业市场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外语专业的,从事外贸方向相对比较的多,因此,我们本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宁波教育学院高职学院特此组织了这次极有意义的外企调研活动。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相关部门抽样调查形式的问卷调查,结合个别企业、个别公司负责人个案访谈完成。问卷发放时间为3月13日至3月15日。实际发放问卷30份,收回30份,问卷有效率93%。

  四、调查范围对象的基本情况

  我们组成员经过对宁波市30多家企业的调查问卷反馈情况得出:各家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与美洲,各占市场比率40%与23%;其次是东南亚与非洲,各占15%与7.5%。宁波市外贸企业主要出口产品为纺织服装,占出口产品的25%;其次是家具产品,占19%;还有的就是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各占12%。

  五、调查数据展示及结果分析

  (一)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发达。经过调研,宁波主要的出口产品为纺织服装占25%,其次是家具产品,机电,化工,钢铁产品,分别占19%、12%、12%、6% 。也有少部分企业出口农产品以及有色金属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各占2%和3%。由此可以得出宁波的外贸企业是以出口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为主的,掺杂少许。

  农副产品和第三产业的产品的企业。在我组所调研的企业中,出口市场以欧洲,美洲,东南亚地区为主。

  欧美市场是宁波外贸企业主要的出口方向。欧元贬值、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萧条,势必影响我国产品出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全球经济初步复苏。所以,宁波48%的.企业预计企业2011年全年出口额将超过2010年,4%的企业预计持平,48%的企业预计下降。

  (二)接着我们

  小组对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作了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提高,原材料、能源涨价,地价或租金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物流运费提高,市场准入认证费用等。如下图所示:

  分析企业发展的状况,25%的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前景预期抱持平态度,12.5%的企业抱乐观的态度,62.5%的企业抱不乐观的态度。虽然如此,各家经营者还是纷纷制定出相关的发展目标,以应对危机,渡过难关。其中29%的企业决定开拓新兴市场;16%的企业决定扩大内销;也有16%的企业决定调整生产规模;还有16%的企业决定加大研发力度、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13%的企业决定多方面缩减成本;10%的企业打算降低价格,维持市场份额。

  (三)通过分析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我们也调查到了企业招聘人才的一些相关要求,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更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十分重要。目前,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以人才交流会为主要招聘方式,占34.50%,其次是因特网,占20.70%,而大专院校专场招聘会只占了10.30%.

企业调查报告3

  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学校要想快速稳健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有效地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促进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组织了这次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活动。我有幸作为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参加了有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和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期间,我始终保持积极主动、严谨勤勉的工作态度,虚心接受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员工的指导和要求;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具体工作中,我与参训老师一起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从基层操作工作做起,经历金工事业部、含非事业部、流体事业部、包装事业部、灌装事业部和生产管理部等六个部门,全面了解了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业务范围、运作方式;学习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行业标准等基本情况;实践机械装备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熟悉企业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吸收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一、实习企业介绍

  新美星,中国高端液体(饮料)包装机械专家与领导者。致力于为全球液体饮料工厂提供有竞争力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今天,新美星拥有两大研发、制造工厂,占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液体(饮料)包装机械研发与制造基地。公司总部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多条高速公路及国际机场相邻,交通便捷。公司业务涵盖饮料、酒类、调味品和日化用品等四大领域。至今,已成功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雀巢、娃哈哈、康师傅、三得利、达利、中富、统一、银鹭、怡宝、景田、椰树、奥克、加加等国内外著名液体(饮料)工厂提供了优质的设备和完善的服务,产品同时销往欧洲、东南亚、中东、美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实习内容

  1、包装事业部:了解包装的各道工序的加工图纸及工序、生产进度与安装工艺、物流申请流程及工序定额与工时的知识。如:大电箱的装配、轴承组件的装配、理瓶部件的装配机器人装箱机等。

  2、吹罐事业部:了解灌装机安装基本常识和整个安装过程、熟悉吹瓶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调试工艺流程、掌握部分零件的装配。如:灌装阀、旋盖头、瓶夹和升降总成等。

  3、含非事业部:了解啤酒机、易拉罐、含气饮料等机器的基本结构有机工作原理、掌握部分零件的装配。如:等压灌装阀、啤酒阀、排气控制组件等。

  4、金工事业部:了解车间岗位设臵及设备的概况、参加普车、钳工、数车、加工中心、铣床、镗床、刨床、磨床和插床等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参与了部分工件的加工。如:排气套、连接板、螺杆和调节杆等。

  5、流体事业部:了解杀菌机、无菌气、消毒液调配、CIP清洗、水处理系统等机器的装配、了解设备制作过程和品质的注意事项。如:杀菌机的装配、CIP清洗等。

  6、生产管理部:设备科、外协科、电气科、质检科和设备科的实践。

  三、学习思考和提高

  1、中职教育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下企业实践,像企业工作人员一样上班下班,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使教师们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重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中职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确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从而实现教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的新提高。

  2、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下企业实践,教师们了解了机械装备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了企业的现场环境。收集了岗位操作技能、作业流程中的有关单证,进行了详细的生产过程记录,并且拍摄了照片。一方面,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更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实际、生动的素材,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这些资料还可充分应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实践经验的获得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下企业实践,我们提出了要求,学习中要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和任务去学,深入生产一线。教师们了解和实践了机械装备行业先进的设施设备,凡在专业教学资料中讲解的设备,在这里基本上都能看到,而且在工作中还亲手操作了。经过这次锻炼,教师们表示专业课程中将不再是纸上谈兵,可以非常自信的跟学生介绍这些设备的功能和使用,并且马上把实践操作的经验写入校本教材。

  另外,教师们还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企业在技术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需要和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得出了要能够使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使他们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来适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动手能力很重要

  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来说,就应该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臵,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熟练和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到毕业时就能够在短暂的培训后马上进入正常工作,给企业带来稳定和及时的利润,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校应该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大事来抓,除了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外,各地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各职业学校也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从各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下大力气、花大成本来搞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该大力发掘社会资源,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培训基地。采取校际间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臵和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大多数学校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难题。

  二、教材改革很重要

  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定期地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改进教材内容,把最新的东西不断地加入到新的教材或讲义中去,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通行的教材不符合中职生本身的特点中职生就是由于学习能力差而被普通教育淘汰下来的,如果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开发校本教材成了我们可以说是不得已,也可以说是出于自发的一种选择。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企业的需求,要关注社会的需求,主动改革教材的编排,把问题的关键放在通过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上。只有自己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才能在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展现自己的亮点,在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要抓教师素质建设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管理都还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要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要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着力培训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对学生要求如何如何,但教师的水平达不到,那终究还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先让教师接受最新技术的培训,各学校要定期派一些教师到企业或其它地方去吸收新知识,了解新的技术需求,并将之融化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四、要搞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也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他们进入社会的一个普遍特点是眼高手低,怕苦怕累。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从一开始就抓好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把企业文化引入学生德育教育,灌输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勤劳致富的思想。要教导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遵守纪律,遵守时间,遵守规章制度。培养他们学好专业技能、树立刻苦钻研精神、在社会上和企业里要有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企业调查报告4

  进行薪酬调查,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之间的相互调查。根据要调查的岗位,了解同行业或其他行业存在同类岗位的企业的薪酬信息,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向保持良好关系的外部企业直接获取相关信息,或通过非官方的渠道了解信息。一些企业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还会在企业间建立一些非正式的组织,定期进行包括薪酬信息在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信息的互通。

  2. 通过招聘获得薪酬数据。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求职者以往任职企业的薪酬信息,可以将该信息进行收集,甄别参考使用。另外,各大招聘网站上各信息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对于薪酬定位和区间的描述信息也有很好的可借鉴意义,如果信息收集的数据比较多,采用频率分析法进行分析后,我们也会看到对于调查的岗位其薪酬区间的分布情况。

  3. 通过专业的机构进行薪酬调查。当通过其他渠道很难获得系统性强、可信度高的数据时,委托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进行调查也是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花费,但相对来说获得数据的专业度和系统性都会更好。除了付费方式,一些机构也会定期发布免费的薪酬报告,可以注意收集使用。

  4. 采集社会的公开信息。政府部门、有关协会、学会等也会定期提供薪酬调查数据,这些信息往往在公开渠道就能够获得,但这种方式针对性不强。

  5. 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薪酬信息的调查。面向特定岗位的群体,发放薪酬调研问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获得较为准确的薪酬信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式结合使用的,通过不同渠道采集的信息也起到互相印证、参照的作用,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一、在薪酬设计时,首先要进行薪酬调研。(详见上述方法)

  二、确定薪酬设计的目的和策略

  1、薪酬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还是鼓励员工提高能力?激励员工高效率工作?或者是平衡企业发展与薪酬成本的关系。不同的目的应设计不同的薪酬体系。

  2、确定企业的薪酬策略,包括核心的薪酬价值观、薪酬总量目标、重点激励人群、本次薪酬改革的目标、水平策略、结构策略等。依据薪酬设计的目的和策略进行薪酬设计。

  三、岗位序列划分和价值评估

  1、首先需要将企业所有的岗位划分为不同的序列,如经营序列、管理序列、生产序列、研发序列、营销序列等,不同的岗位序列其薪酬结构不同、激励方式不一样,如经营层一般实行年薪制,激励周期长,而营销人员可实行低底薪、高提成方式,激励其作出业绩。

  2、然后对所有岗位进行岗位价值评估,目的是确定岗位在企业的相对价值,并据此建立岗位价值序列。一般是根据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任职条件、岗位工作条件等维度进行评价。

  四、薪酬体系设计

  1、薪酬体系文件有哪些?

  包含两类,一是薪酬制度性文件,二是本次调薪的说明文件。

  1.1制度文件包括总的薪酬管理制度,再分别设计不同群体的具体薪酬发放办法。办法中规定工资、奖金、津贴、福利各部分具体的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发放办法。

  1.2调薪说明文件是本次调薪的说明性文件。内容包括本次调薪原则及方法、调薪前后薪酬总量对比、各层面人员收入水平对比、与市场薪酬的`对比、关键岗位调薪前后对比、个人二次归位的方法、特殊人员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2、薪酬结构设计即要考虑薪酬的保障性,保障员工基本生活需求;又要考虑薪酬的激励性,通过薪酬设计激励员工做出业绩、提高能力。薪酬一般分三类:一是基本薪酬,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技能工资;二是激励薪酬,如绩效工资、计件计时工资、奖金等;三是间接薪酬,如补贴津贴、社保公积金、年假、过节费等。通过这几类薪酬的组合,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一般有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绩效薪酬体系。

  3、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序列的激励重点不一样,比如生产员工关注产量,可以用计件工资,有的企业对质量或安全非常重视,可以加一块质量奖或安全奖。高中基层激励的重点和周期不同,高层激励周期长,关注企业长期持续盈利,可以用年薪、超额利润分享、期股权激励等形式;而基层员工一般采用月薪。

  4、注意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充分考虑到老员工和新员工、高层和基层、不同序列岗位之间、不同地域的单位之间薪酬的平衡,不要让员工感到不公平、不合理。

  5、对薪酬水平做好定位,处理好薪酬的市场竞争性和企业人工成本之间的关系,既能保持薪酬水平在区域和行业的竞争力,又不能使企业承担过高的人工成本。

  6、平衡员工薪酬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劳动绩效增长之间的关系,三者应保持一致,企业效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员工的薪酬才能相应增长。

  7、公司利润与员工共享,对重要岗位、骨干员工和有良好业绩的员工进行分享。

  企业是个利益共同体,利润大家创造,收益共同分享。因此,企业利润要拿出少部注意分配适度。分享过少,不利于激励员工,过多则影响企业发展。

企业调查报告5

  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下同)试点改革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又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也是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试点意义重大。厦门市作为改革试点城市于20xx年11月1日启动“营改增”试点工作,涉及范围是交通运输业、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所对应的国民经济门类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为了解“营改增”后企业税负情况,近期厦门市统计局组织开展了企业走访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营改增”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促进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发展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营改增”试点首先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这就为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是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营改增”的实施,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征税。拓展了试点行业和企业的市场空间。同时增值税的“抵扣机制”会让一些制造业企业在获取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进项增值税抵扣,降低了税负。因此“营改增”的实施有利于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营业税是按照交易额征税,由于无法抵扣上一环节的进项税额,按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而且还实际承担了外购固定资产价款等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不利于专业化分工的推行。而增值税实行“抵扣法”。克服了重复征税问题,有助于改变过去多数企业将原来应该独立经营的服务业企业被迫并入制造业企业中的现象,促进了产业分工的细化。

  二、“营改增”后企业税负情况

  (一)“营改增”后企业税负总体下降

  20xx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或从业人员达50人以上,下同)“营改增”涉及的行业实现税金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和营业税金及附加)14.2亿元,比20xx年1-11月(改革前)减少7.8亿元,下降35.4%;实现单位税金(每万元营业收入所包含的税金)0.022万元,下降35.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下降64.6%,降幅较大。

  (二)近四成企业税负减轻

  20xx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行“营改增”的行业有企业637家,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改革前)减少的企业数为250家,企业税负减轻面为39.2%。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业企业税负减轻面最大,为66.7%;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为63.6%;;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为62.5%;商务服务业为49.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40.0%。

  (三)行业税负差距拉大

  “营改增”后试点行业税负拉大。20xx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行“营改增”的行业中行业税负最高的是娱乐业,单位税金为每万元0.166万元,行业税负最低的是航空运输业,单位税金为每万元0.008万元,行业税负差距为每万元0.158万元,比“营改增”前的差距多0.022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与计算方法不同,因此 “营改增”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行业税负下降,同时部分行业税负增加。税负增加的行业有:

  (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xx年1-11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增长1.1%,其中,广告业增长56.7%,旅游社及相关服务业增长9.2%。

  (二)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20xx年1-11月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增长15.2%。

  (三)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20xx年1-11月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增长60.5%。

  (四)道路运输业。20xx年1-11月道路运输业单位税金比20xx年1-11月增长117.6%。

  四、税负增加的原因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税率提高

  “营改增”后,试点行业的税率均有上升,如广告、会展行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交通运输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1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

  (二)进项抵扣不充分

  已进入发展平稳期的企业自身可抵扣项目有限,部分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生产材料等允许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偏少,造成“营改增”后企业抵扣的销项金额少于因税率提高而增加的税金,导致税负增长。如福建兆翔雅仕维联合广告有限公司由于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较少,且占企业运营成本较大的广告牌租赁费无法抵扣等原因,造成企业税负增加。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由于营业成本主要是设计人员的工资及培训费用,可抵扣的项目仅有办公用品耗材、车辆保养、油费等占营业成本比重较小的费用,可抵扣的费用小于因税率提高而产生的税金,导致企业税负增加,经营压力增大。厦门博坦仓储有限公司早期购入大量码头装卸设备、输油设备等固定资产,“营改增”期间并无购入固定资产的计划,且土地摊销的费用也不在可抵扣的范围内,仅有占企业成本比重较小的设备维修费可作为销项抵扣,抵扣金额小于由于税率提高而增多的税金,企业税负增加。厦门嘉裕金逸电影城有限公司“营改增”后税率提高一倍,而占成本比重较大的电影片租、场地租金、水电费无法抵扣,税负明显增多,企业税负压力增大。

  (三)增值税发票难以获得

  会展中心、机场等机构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部分与企业合作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质,造成展位租金、广告牌租赁等成本无法作为进项抵扣,导致企业应纳税金额大幅增加,税负增幅显著。如厦门飞驰商务有限公司长期与会展局合作,但“营改增”后无法取得与会展局合作项目的增值税发票,导致企业应纳税金额增多,税负增加。

  五、几点建议

  (一)发挥税收导向作用,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营改增”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调控政策,其结构性减税政策导向性明显。推行“营改增”有利于支持服务业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工业的技术升级,所以应充分发挥税收导向作用,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适当降低现代服务业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如适当降低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等可抵扣项目较少行业的增值税税率,缓解企业的税负增长压力。二是完善税收优惠或补贴。根据行业盈利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增资奖励、技改贴息、人才补贴等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如进一步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对无形资产的转让设置补贴政策,逐步促进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转让和开发,推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营改增”的步伐,扩大增值税适用范围。“营改增”是一次从“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征收、层层抵扣”转变的税收改革,目的是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但由于目前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尚未完全打通,行业间尚未实现层层抵扣,依然存在企业抵扣项目少,税负增加的问题。如房地产行业、餐饮行业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房屋租金、餐饮发票等无法抵扣,影响企业的抵扣金额,增加企业税收负担。“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广,行业越全,将越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结构调整的效果也将越好,因此建议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扩大增值税适用范围,将税收改革引导产业升级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三)推动企业主辅分离,鼓励企业做强做大。一是鼓励工业企业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贸易营销、有形动产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从生产制造中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法人企业,或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业企业。不断推动企业专业化生产的同时促进第三方服务承包商的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完善征管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筹划重整业务,在不同增值税率和适用范围既定的条件下,用好用活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抓住“营改增”试点机遇,实施技术改造,深挖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增强企业做强做大的后劲实力,从而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要密切跟踪龙头企业的税负情况,对“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龙头企业给予关注和适当的扶持,以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以享受优惠税率。鼓励文化企业积极申报市重点文化企业的认定,以享受扶持政策和扶持奖金。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调查报告6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系别/班级

  姓名(学号)

  关于合肥美的公司生产运作情况的调研

  一、 调研背景

  随着服务业的兴起,生产的概念已经扩展,不再只是工厂里从事的活动,而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其主要资源投入进去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在现今的生产运营中,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提供与其生产运营相配套的服务,那么这个企业势必被淘汰。我们都知道美的集团占据了家电行业的领先地位,它屡屡上演“挑战行业老大”的传奇,堪称家电行业的全能王。但是我们不禁会问其凭借什么使得美的产品具有如此之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美的模式”是最佳的战略模式吗?所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美的(电冰箱)集团,对美的集团内部的生产运作状况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 调研时间

  20xx年3月2日

  三、 调研人员

  四、 调研地点

  合肥经开区美的(电冰箱)集团

  五、 调研原因与意义

  1、调查合肥美的集团的生产运作流程,了解其产品生产以及服务运作的类型。

  2、总结美的集团生产运作方式的优缺点,给出针对性建议。

  3、此次调研可以让我们直观了解到美的(电冰箱)集团内部的运作流程,在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制造型企业的进一步了解。

  4、我们希望看到美的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的优缺点,从而在学习书本知识时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解决方法,在无形中锻炼了我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5、调研能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一个成功企业内部的运作,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将来我们进入企业工作或自己创业积累知识财富

  6、此次调研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做一个好的铺垫。

  7、进行调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六、 调研具体内容

  (一)美的公司生产运营基本情况

  从集团来看,完成一系列收购后的美的在白电领域的品牌,布局日趋明确,美的集团家电主业资产大多集中在下属上市公司,空调、冰箱业务的资本平台是美的电器,洗衣机平台是小天鹅,电机业务主要在威灵控股;在上市公司之外的

  资产包括小家电、地产与机电装备等资产。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日趋显著,集团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就品牌而言,美的延伸进入风扇、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豆浆机等领域,近年来屡屡上演“挑战行业老大”的好戏。除了空调领域处于第二的位置,美的在以电饭煲为主的小家电领域位居第一,并先后成功切入了微波炉、豆浆机等此前一家独大的市场,成为行业第二。目前,美的正准备进入加湿器等领域,向行业老大亚都发起攻击。

  公司结构上可大致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行政管理层面 销售层面 生产层面技术层面资金管理层面

  基本职能体现为:

  1.行政管理层,其主要职责为:

  (1)企业的规划、决策、管理、监督、考核

  (2)人员聘用与任免以及相关的人事管理

  (3)公关与企业形象推广、相关社会活动

  (4)融资、引资

  (5)福利、后勤

  (6)党建、工会

  (7)建设和形成企业精神和文化

  2.销售层,其主要职责为:

  (1)产品销售

  (2)市场开发新产品推广

  (3)情报收集

  (4)形象推广

  (5)产品监测

  (6)库品管理

  (7)用户服务

  3.生产层,其主要职责是:

  (1)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

  (2)原料采购、使用和管理

  (3)生产组织、管理

  (4)生产人员管理和考核

  (5)生产成本管理、考核

  (6)库品管理

  (7)外协加工管理、检测

  (8)产品检测、质量保证。追求质量、效率、成本、安全、创新。

  4.技术层,其主要职责是:

  (1)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2)为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3)情报收集、分析、处理、解析

  (4)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

  (5)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质量监测

  (6)人员技术培训

  5.资金管理层,其主要职责是:

  (1)常规财务工作

  (2)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指导、考核、预警

  (3)融资、引资

  (4)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考核

  (二)美的生产模式的特点

  1、以“成本领先”为导向的内部资源整合,通过对产业环节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效率,制造利润空间,同时与市场战略配合,形成从生产成本到营销成本的全面领先优势。而这种全面领先的优势,又将反过来带动其技术与品牌的积累与发展。

  2、交易过程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开放性特征,各部门之间信息透明度高。

  3、运营调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快速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生产和人员安排、改变生产计划。

  4、围绕白色家电产业的多元化进展迅速。

  5、运营方式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特征

  销售部门根据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向生产(采购)部门提出“订货合同”,生产(采购)部门根据“订货合同”,购置材料,组织生产,交付合格产品。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并监督生产过程。资金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所需的资金和相关流通操作,负责成本、利润的核算和考核,同时监督资金的使用。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考核。

  6、需求具有单向性(不可选择性)和相互依赖性特征

  例如:销售和生产之间、销售和财务之间、生产和财务之间就是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

  7、拥有较强的品牌收购和战略整合能力。

  (三)美的生产模式的优点

  1.这种有计划、有目的、可控制的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运营优势。有利于形成程序化规范管理和程序化流水线作业模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损耗等。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形成。有利于企业的整体扩张。

  2.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管理艺术要求较高。制度化管理、质量效率管理、满工作量管理、工时考核管理、任务承包管理、责任承包管理、工作时间管理、信仰精神管理、“突击队式”管理等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开展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人的趋同性和依赖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和信仰,也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3、虽然美的是多元发展,但焦点较为明确,那就是白色家电。相比之下美的的主要对手海尔、TCL等的经营领域都宽泛得多,美的的聚焦优势得以体现。

  4、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调度调整反应较快,人员调整、调动相对较容易。例如:不需要合同,一张文书,一纸调令,甚至一个电话就可解决问题。即由需求的产生,到转化为生产过程(操作),到产生成品(结果)的效率相对较高。

  5、美的的战略收购及品牌整合能力也可圈可点。借助收购和整合,美的将美的和荣事达品牌的洗衣机资产注入小天鹅公司,使之成为专业的洗衣机生产企

  业。相比之下,海信在收购科龙之后的品牌整合则缺乏实质,浪费了大好时机和难得的品牌资源。

  6、有利于内部形成小型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团体,以及最优化的团体组合。有利于产生生产精英,即生产能手、业务骨干、标兵、劳模。这些对生产过程、

  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都将非常有利。这些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规模化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四)“美的模式”的不足之处:

  1.多数成员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敏感,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和身边环境变化。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的竞争能力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工作热情和方法等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即关键部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较强,是应力相对集中的节点,有一定的脆弱性。

  2.权利相对集中,容易造成重大的管理和决策失误。

  3.个体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导致个体的灵活性不强,竞争性不强,主动性不强,容易造成人浮于事。自主创新的动力不强,容易满足现状。责任心不强,容易造成事不关己的现象。如果管理引导不利,将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4、从全球企业的商业实践来看,采用专业化的组合是多元化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美的当前的品牌布局,仅能说在此方向上迈出了半步,真正形成专业化组合,还需更大整合力度。

  5、美的当前的误区之一在于以企业为单位展开整合,而非以品牌为单位展开整合,因此,美的在洗衣机领域的`整合仅仅完成了一半。从企业层面看,美的把荣事达、美的品牌的洗衣机资产注入小天鹅公司,小天鹅公司成了一个专门生产洗衣机的公司。但从品牌层面看,市场上仍然有荣事达、美的、小天鹅品牌的冰箱出售,只不过是由美的电器生产。因此,从消费者认知来看,品牌整合前后并无任何区别,小天鹅、荣事达品牌仍然既代表冰箱,又代表洗衣机。

  6、此外,即使在洗衣机领域,品牌也显得过多,至少美的洗衣机完全无必要存在,它所起到的作用无非是为小天鹅洗衣机增加一个对手。在此情况下,即使小天鹅公司的洗衣机总销量超过海尔成为第一,也难说美的在洗衣机领域建立起强大的品牌。

  (五)我们的建议

  1.优化行政管理层,聘用优秀人才,特别是关键人物如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让“精灵”变成“精神领袖”,成为公司这一庞大社会体系有效运转的强有力的动力。即一个特殊的领导者,决定一个特殊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2、以销促产,以销定产。因而销售环节不约而同的就成为各公司、企业的运营“龙头”,是否有一支强劲有效的销售队伍,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和效益,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和未来。公司应该找准市场定位,关注市场变化,为消费者打造个性化商品需求。

  3、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心脏的根本归根结底是生产。公司内部要加强生产的组织管理、员工的素质和对企业的情感培养、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

  4、美的的品牌整合应该回到以品类为基础的轨道上来,首要的工作是为冰箱、洗衣机建立主导性的专家品牌。实际上,小天鹅在高档洗衣机领域具有良好的心智资源,小天鹅应该成为高档洗衣机领域的专家品牌,而不应该再出产小天鹅冰箱。这样小天鹅在与海尔的竞争中将体现出优势,成为该领域的第一。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发展的“动力”,技术是运营的“保障”,

企业调查报告7

  员工满意度然而指员工对所在公司中扮演主角的感受或情感体验,然而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反映。透过员工满意度调查,有助于分析员工满意度(ES)、客户满意度(CS)和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品牌公司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了解员工如何看待公司、评价公司,诊断品牌公司潜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的职责意识,使品牌员工对公司战略目标有明确认识,强化公司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XX日,人力资源部前往某公司开展了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经后期调查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与分析。现将本次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汇报:

  一、调查时光:

  二、调查地点:

  某公司车间二楼培训室

  三、调查成员:

  XXXX

  四、调查对象:

  公司各部门员工

  五、调查方法:

  抽样匿名调查

  六、调查人数:

  本次员工满意度抽取42个样本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为41份。

  七、满意度分析

  本次员工满意度问卷从总体满意度、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和协作沟通等七个维度进行设计,问卷较为全面地包含了员工满意度的各项资料,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员工在现阶段对品牌公司的满意度。

  1、整体满意度分析

  从上图能够看出,十分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56%;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34%;员工感觉“还能够,有部分地方不满意”的占调查员工的10%。从中能够看出,某公司员工满意度整体较高,满意以上为90%。其中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被调查员工提到的部分不满意的具体方面。

  2、管理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对“管理制度然而否合理”的看法时,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常与实际脱离,管理还然而得靠自我的经验,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基本能为管理带给帮忙,7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很完善,我们工作生活都很有序。

  推荐管理者在管理中精益求精,用心听取员工的推荐。同时,了解少部分员工对管理制度不满的原因。

  在了解员工对“公司的激励奖励制度”的满意度时,有76%(即图中1、2之和)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激励制度基本公平,能满足管理需要;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惩罚多于奖励,需要激励员工还然而得靠自我掏钱包;有5%的员工认为公司激励制度形同虚设,员工得过且过。(说明:本题实际做作答员工为40人。)

  推荐管理者在达成公司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思考调整现有的激励奖励制度,或了解个别部门的激励奖励措施,找出部分员工的不满之处,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用心性。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在了解员工对“上司的承诺兑现状况”的满意度时,总体满意度较高,78%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司的承诺总然而能够实现,只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司的承诺从不实现。

  说明品牌的大部分管理者言行一致,得到员工的信赖。推荐管理者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和技巧。

  3、工作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哪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时,具体比例如下:

  有41%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有4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有1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断参加培训,获得与岗位相关的知识。被调查员工没有员工选取“加强内部竞争,实行员工的优胜劣汰”。

  从中能够看出,被调查员工更加注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其次然而注重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相比其他品牌,某公司员工整体凝聚力较强,注重团队协作。推荐品牌管理者能够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4、绩效考核维度分析

  在了解员工对“考核然而否公正、客观、有说服力”的'满意度时,有5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完全贴合,39%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基本贴合,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相符。

  推荐管理者透过员工访谈的方式,了解该部分员工对考核方法不满意的深层次原因,识别该部分员工在团队中的作用。详细比例请见下图:

  在了解员工对“考核过后上司的反应与关注”的满意度时,有63%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对于做得好的表示赞扬,并与你分析考核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协助你改善。有2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告诉你考核结果,对做得不足的给予指出。有1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只告诉考核结果,不做出任何行动。同样,也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考核只然而为了应付,上司无任何作为。

  推荐各层级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考核给予合理的关注,以了解下属的想法,并做出绩效辅导和工作帮忙。

  5、职业发展维度分析

  在了解员工对“对自我的晋升渠道然而否清晰”的满意度时,有3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自我十分清晰并清楚方法;有3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基本明白,但具体方法不清楚;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只明白做得好就有机会,上司没有给到明确指导”;也有7%的员工认为“不明白也没有想过要升职。”

  从此项调查资料发现,只有一部分被调查员工对自我的职业发展明晰明确,有5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明白,但不明白具体方法,也得不到上司的明确指导。推荐管理者对下属更加明确的工作指导,重视人才培养;同时,推荐各级管理者深入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兴趣,鉴别员工的潜力优势,规划员工的技术,或管理职业发展路径。

  6、薪酬福利维度分析

  在调查员工“对自我工资待遇的满意程度”时,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然而稍高的,5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然而差不多,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偏低,5%的员工认为差远了。

  综合分析,认为73%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水平在同行业内中等偏上,内部员工认为较为适宜;但也不能否认,2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偏低。推荐管理者透过多种渠道了解行业内薪酬水平,同时了解不满意员工所代表的岗位,具体了解不满意薪酬水平的深层次原因。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在调查员工“对哪种文体活动最感兴趣”时,5%的被调查者选取卡拉OK;37%的被调查者选取户外运动;54%的被调查者选取旅游。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本项调查资料能够为综合部组织员工活动带给依据,推荐综合部首先思考户外运动和旅游这两种形式,进而增加员工的满意度,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7、协作与沟通维度分析

  在调查员工“遇到困难时,所选取的倾诉对象”时,39%的被调查员工选取直接主管作为倾诉对象;7%的被调查员工选取人力资源部,,24%的被调查员工选取同事;24%的被调查员工选取家人、朋友。

  从本次调查资料能够得出,39%的员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取直接主管,说明品牌部分管理者值得员工信赖和肯定,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当然,被调查员工中仅有7%的员工选取人力资源部,说明人力资源部和综合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企业调查报告8

  此次共调查了607家国有企业,占调查样本总数的49%;民营企业242家,占19%;集体企业119家,占10%;“三资”企业115家,占9%;其它企业160家,占13%。

  调查本着随机抽样调查与有目标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或者说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有的省市调查对象以有关省市销售额前200名或者前300名企业为基础作为随机调查的样本。有的省市调查选择重点地区,同时结合随机调查。有的省市直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因而更能反映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全貌。

  调查发现,我国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资规模普遍较低。20xx年,回答调查的1035家企业共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109.494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研发经费为1058万元。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较低,算术平均比例为4.67%,低于国家规定和国际惯例5%的最低水平。企业总计技术人员61.2484万人,每家企业拥有技术人员的算术平均数为523人。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资偏低,限制了企业使用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制约了知识产权工作。

  专利申请结构不尽合理

  1.获奖成果多,发表论文多,申请专利少

  “九五”期间,1245家企业共获科技成果奖2384万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达5564项,占23%;发表论文33787万篇,平均每项成果发表论文1.4篇。然而,“九五”期间1245家企业总共申请专利9638件,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52件,占15%;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697件,占49%;外观设计专利申请3482件,占36%。

  以上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我国企业平均每2.5项获奖科技成果才申请1件专利;平均发表3.5篇论文才申请1件专利。可见,我国企业获得科技成果奖多,发表论文多,但申请专利却较少。这种“两多一少”的结构,反映了我国企业依然重视科技成果评奖和发表论文,而忽视专利申请。也说明了企业依靠专利参与市场竞争的观念仍比较淡薄。

  2.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发明的比例较低

  在1245家企业中,共有751家企业申请过专利,占60%。这751家企业累计申请中国专利16090件,平均每家21.4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2931件,占专利申请量的80%,现在保持有效专利9378件,占授权专利的72.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只有2546件,仅占16%;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018件,占5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5492件,占34%。

  由此可看出,我国企业申请专利,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为主,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例较低。我国企业目前普遍规模较小,投资研发能力有限,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结果企业平均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发明专利申请更少。这种专利申请的结构,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水平偏低和专利意识不强的基本国情。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计划经济下的科技管理体制依然在发挥作用,知识产权体制没有真正确立;第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研究开发和申请专利的激励机制没有发挥效率;第三,企业领导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劳动或资源密集,对专利技术密集的依赖不大。

  3.国际专利申请严重滞后

  在1245家被调查企业中,累计申请国外专利352件,获得授权201件,占国外专利申请的57%。被调查企业申请国际专利件数占国内专利申请的数量不足2.2%。调查显示:在申请国外专利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这与国有企业资金和科技优势有密切关系,民营以及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也逐步开始申请国外专利。

  目前我国国际专利申请严重滞后,在今后若干年内,国际专利申请落后对我国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产生的严重制约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长期持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势头的大事,政府决不可等闲视之,需要研究对申请国际专利企业的补贴与激励办法。

  4.注册国外商标和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较弱

  1245家企业累计注册商标12927件,平均每家企业注册商标超过10件。其中,国内商标10074件,占78%;国外商标2812件,占22%。被调查企业累计注册登记计算机软件共946件。大中型企业不但注册商标数量多,而且获得驰名和著名商标的数量也比较多。规模越大的企业,越重视注册商标。但企业注册国外商标比重还不够高,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能力较弱。

  知识产权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1.三成企业未设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在1245家被调查企业中,设有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有152家,占有效样本的13%;设有兼职机构的企业676家,占57%;专、兼职机构都没有的企业350家,占30%。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专职人员的企业只有157家,占13%;配备兼职人员的企业766家,占65%;专兼职工作人员都没有的企业262家,占22%。可见,大多数企业设置兼职机构和配备兼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设置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没有任何设置的企业仍占不低的比重。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平均知识产权数量较少,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事务不多,因而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的需要;第二,表明很大一部分企业对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重视不够,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

  2.1/3的企业未建知识产权管理内部规章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制订了知识产权内部规章的企业有425家,占有效样本的36%,正在制订规章的企业有365家,占31%;没有制定规章的企业395家,占33%。近2/3的企业正在建立或者根本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规章,说明我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非常不健全,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

  3.1/3的企业未兑现职务发明奖酬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1042家企业此项调查回答有效。对职务发明人兑现了奖酬的企业有411家,占40%;部分兑现了奖酬的企业有305家,占29%;未设奖酬的企业有326家,占31%。

  可见,有近六成企业没有全部兑现和没有兑现奖酬政策。这表明,我国《专利法》中制订的奖酬政策只在一部分企业得到落实,对于大部分企业这项政策“名存实亡”,没有发挥激励创新的效果。企业这种奖酬激励机制严重缺位的状况,已经严重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2/3的企业未曾与职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企业与职工之间签订保护知识产权协议的有401家,占34%;正在制订保护协议的有314家,占27%;没有签订保护协议的有459家,占39%。因此,目前2/3以上的企业在企业与职工之间尚未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

  这说明,只有1/3的企业认识到保密、竞业禁止、奖励、技术参股及其分红和产权归属等等涉及职工与企业知识产权关系的问题需要通过协议来加以约束,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业务发展的利害关系。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与职工签订保护知识产权协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七成企业未将专利工作纳入考核指标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339家企业将专利工作纳入了企业考核指标中,占有效样本的30%;有780家企业没有将专利工作纳入企业考核指标,占70%。说明约七成的企业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6.1/4的企业研发前未进行专利查新

  在1245家企业中,建立专利文献库的企业有191家,占有效样本的17%;迄今没有建立专利文献库的企业有963家,占83%。在1140家有效回答文献检索调查的企业中,选择在技术开发前检索过专利文献的有851家,占75%;有289家企业表示在技术开发前没有检索专利文献,占25%。

  众所周知,专利文献库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库,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查新”,是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提高研发起点和进行原创性创新的关键环节。但是,当前超过八成的企业没有建立起专利文献库,超过1/4的企业在技术开发立项和研发过程中,不能自觉地运用专利文献,导致技术开发起点低、耗时长、费用高、效率低。这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性限制因素。因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公共专利信息检索数据库,提供网上检索查询服务。

  企业的专利意识和自主开发能力正逐步提高

  1.三成企业能利用专利保护发明创造

  在1245家企业中,完成一项发明创造后选择申请专利手段保护的有696家,占30%;选择作为技术秘密的有560家,占24%;选择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的有668家,占29%;选择发表论文的有291家,占13%;选择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86家,占4%。

  这里,企业选择科技成果鉴定与选择发表论文两项所占的比重达42%,说明了我国企业存在着重视科技成果评奖和论文发表,而轻视专利申请的问题。然而企业也应认识到,科技成果鉴定和发表论文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利益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2.近五成企业为赢得市场而申请专利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关于申请专利动机调查的五个选项共做出1780项选择。选择申请专利为了独占市场的有829项,占47%;选择申请专利作为荣誉的有350项,占20%;选择许可转让动机的有399项,占22%;选择休眠专利的有15项,占1%;选择其它的有187项,占10%。

  可喜的是,近一半企业把申请专利并付诸实施,作为占领市场、实现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说明我国企业逐步提高了对专利在商业竞争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3.三成企业因不懂或不重视专利而放弃申请

  关于没有申请专利原因的调查共有5个选项,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做出选择的总权数为1061家。选择不懂专利的企业有120家,占全部选项权重的12%;选择失去新颖性的企业264家,占25%;选择缺乏经费的企业246家,占23%;认为不重视申请专利的企业有206家,占19%;认为专利保护不力的企业有225家,占21%。

  调查显示,企业不懂专利和不重视申请专利的主观因素占较大比重,表明我国在知识产权宣传与教育方面的落后,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国专利保护不力,导致企业不去申请专利所占比重较高。使企业失去了申请专利进行保护的信心,也降低了他们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切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和目标,如果我国不能够在短期内改善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效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那么,将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国际竞争力。

  4.专利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导致近三成企业授权后又放弃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回答专利授权后是否放弃过专利权问题的企业有855家。其中,回答放弃过专利权的企业有251家,占29%;没有放弃过专利权的企业有604家,占71%。在放弃专利权原因的调查中,选择缴不起专利年费的企业有58家,占12%;认为专利产品市场前景不好的企业有188家,占40%;回答忘缴专利年费的企业有45家,占9%;选择其它原因的企业有184家,占39%。

  我国每年申请和授权了大量专利,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近三成的企业中途放弃专利权。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申请专利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授权的专利技术含量也不高,往往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结果造成专利产品市场前景不好而放弃专利权。

  5.遭遇侵权后半数企业以司法途径保护知识产权

  当知识产权被侵权后,在被调查企业中,选择行政途径解决纠纷的有336家,占所有选择权数的18%;采取司法途径解决的'有937家,占50%;选择协商解决的有564家,占30%;不采取措施的只有48家,占2%。

  50%的被调查企业采取司法途径解决侵权纠纷,这表明了企业捍卫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但是,如果双方能够协商解决纠纷,那么,这种解决方式就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最优方式。调查表明,三成侵权纠纷通过双方协商这种最优方式解决。政府应鼓励企业首先协商解决纠纷,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成本。

  6.半数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于自主开发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对技术来源所作的选择中,选择自主开发的企业683家,占全部选择权数的53%;选择合作开发技术的364家,占29%;以引进渠道获得技术来源的211家,占17%;除此之外,以其它方式获得技术的企业17家,占1%。

  这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企业自主研究开发技术的比重较高,而合作开发和引进外来技术这两种来源分别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随着技术开发难度的加大,技术开发经费的投资规模要求越来越大,由于单个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有限,技术开发投资风险增大,因而,企业之间结成联盟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此外,从比较优势、经济节约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方面来看,引进技术也是当今企业获得技术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家对引进技术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但是,企业也必须培养对引进技术的再开发能力,不能对引进技术形成“药物依赖”。

  7.自主开发专利实施率高,但市场份额较低

  在专利实施调查中,企业自主开发专利实施的比例占到77%;许可专利实施的比例只有30%。显然,企业自主开发的专利实施比例较高,而通过专利技术许可贸易获得技术来实施的企业还不多,许可实施的比例还很低。可以说,我国专利流通的市场渠道非常不畅,每年有相当数量的非职务专利,因找不到实施企业,不能够形成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这种浪费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在1245家企业中,有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的企业706家。以专利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计算,在10%以下的企业有350家,占50%;在10%以上的企业有30家,占4%;20%左右的企业有143家,占20%;40%以上的企业有183家,占26%。可见,近一半的企业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一成,大多数企业的专利产品还不是独占市场的主导产品。

  专利管理的出路与建议

  (一)企业专利工作实施建议

  为了健全企业的专利制度,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观念。

  2.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内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与发明人、设计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建立知识产权要素参与分配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尤其要完善奖酬制度,提高奖励力度和兑现率,把知识产权的质和量作为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及工资的指标。

  3.尽快建立专管或兼管知识产权的机构,主要领导分管知识产权工作,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专利申请、维护和保护工作,研究、规划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专利产业化实施和转让许可贸易工作。

  4.企业应积极申请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商业秘密的保护,将专利保护与保密结合起来,防范仿冒和侵权行为。

  5.建设与本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相关的专利信息库,建立专利信息查询系统,并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共专利文献数据库,做好专利检索服务,把专利信息运用落实到企业项目投资论证、研究开发过程、专利申请决策和专利保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6.增加研究开发投资和知识产权管理经费投入,设立专项专利、商标经费,用于缴纳申请和应付诉讼等经费开支。

  (二)企业对专利管理部门的期望

  此次调查,也集中地反映了广大企业对政府提高专利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强烈呼声。

  1.希望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与普及的基础上,希望政府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交流工作,特别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专利意识。政府要从宣传、教育和培训入手,指导、帮助和支持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水平,交流和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2.努力扭转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性较差,专利侵权诉讼时间过长,已经严重损害了企业申请专利的信心。一部分企业已经不敢申报专利,而采用技术秘密方式加以封锁保护。企业迫切要求简化案件审判程序,缩短审判周期,严厉打击侵权、仿冒、盗用专利行为,把处罚从单一经济惩罚扩大到经济与刑事惩罚并重,解决取证难、判决难、索赔难等问题,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

  3.专利审查部门应加快审查速度,缩短审查时间,提高审查质量。目前专利审批周期过长。有时专利从申请受理到授权发证所需时间长达3-4年,甚至更长。然而,专利审批周期拉长大大降低了申请专利的经济价值,也降低了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4.建议简化申请手续,减少不必要的填表内容。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审查不够严谨,授权偏松偏易,时有重复、类似或相近技术被授予专利的情况发生,也存在不符合专利法的授权专利出现,这些问题往往容易造成企业之间发生纠纷,造成侵权认定困难和查处困难。

  5.建议国家深化改革现行的科技成果申报、鉴定和奖励制度。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成果、轻专利的问题已经制约了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竞争力。当前,计划经济体制的科技管理模式仍然在沿用,阻碍着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发展。

  6.大力培育和发展专利市场。为了解决企业专利流通困难,专利技术开发与实施的资金短缺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应积极促成风险融资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所的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经贸委需要协调培育专利转让的流通组织,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解决企业专利“卖难买难”的问题;同时在资金和税收上制定促进专利技术引进、开发和实施的优惠政策,刺激我国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引进和实施的投资力度。

  调研组成员:邓军王迎新韩秀成夏先良周民薛丹执笔:夏先良韩秀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作为WTO的新成员,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的挑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将冲在全球竞争的最前沿,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从而提出知识产权管理新的思路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企业调查报告9

  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一、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零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危机在爆发之前如同人体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完全不可防范。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来风,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预警信号,只是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这些蛛丝马迹的预警信号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而已。从字面上看,“危机”中既包含“危”危险和危难,也包含“机”时机和机遇,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同在的。中国的一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辨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危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危机的机遇性在于:首先,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为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其次,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危机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一次机遇。危机的危险性是固有的,而危机的机遇性必须基于企业成功的危机处理。

  危机的普遍存在性、隐蔽性和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现代企业要想在商场中有最高的胜算,就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

  二、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3、8%、50、0%和38、7%的被调查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三种危机的困扰。其中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国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人员一定的流动率是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正常流动是必需的,关键在于流动的频率(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业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业想留的人。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

  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是“主动资产,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其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时,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这一“主动资产的最大价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零点研究集团的另一项针对新社会阶层从业人员“跳槽原因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福利待遇低、想体验新的生活;他们心目中理想职业的特点是:收入高、个人发展空间大、单位有前途;他们对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单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动太少。由此可见,员工既关注当前的福利待遇,也关心个人和单位今后的发展前途及企业的文化氛围。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既需要完善与员工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薪酬体系,更需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增强激励效果、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尊重个人的发展和提高,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来凝聚人才是当前企业所需考虑的问题。因为一味“高薪只会使跳槽现象更加频繁,只有当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达到最大合理化之后,人才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三、危机识别能力薄弱

  20xx年春季,肆虐中国大地的非典危机唤起了许多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认同“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弱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转变成危机”、“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事后采取应对措施,事前更要做尽可能多的计划工作”、“大多数危机是可以防范的,危机发生前都会有警告信号”、“企业应倡导每个员工都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等说法。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将能从19种潜在危机中正确识别出5种或者5种以下者界定为低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6-10种的为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10种以上者为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根据这一划分,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企业管理者危机识别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见一斑。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危机识别的能力比较薄弱,在危机识别时还具有一定的短视性,表现在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关联的危机,如人力资源危机和产品服务危机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于并购、诉讼、工作事故、天灾xx、媒体危机等与企业的经营和收效间的关联似乎不那么直接的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但是,媒体危机、工作事故、天灾xx、诉讼等危机发生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样能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因为它们与企业的生产运营间的非直接关联性使得企业管理者对它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敏感的反应,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危机管理功效追求上的“短视性”应该引起重视。

  四、处理危机措施不力

  该项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在危机来临时,采取的措施普遍不力。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处理媒体危机的措施。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应和引导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体的社会传播通过影响企业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另外,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得信息传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范围。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内外交困时,企业无法避免地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目标,媒体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纵观商海,既有因在危机中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而使形象一落千丈的企业,也不乏因在危机中妥善处理好了与媒体的关系,不仅使危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还“乘势”扩大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现代企业与媒体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许多企业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对企业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于自己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危机公关。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这些消极被动或者是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

  (二)、企业处理产品和服务危机的措施。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往往还会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

  当出现产品危机时,企业如何应对?9、2%的企业认为产品和服务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处理危机,“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选择不采取措施和“观望”态度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三)、企业处理中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的措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是,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的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14、4%的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中国企业经理人职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现在已在进行,但是,对于当前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是在尚未真正成熟起来之时就被推上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舞台,如同一个刚开始学驾驶者却不得不自己驾车上路,并且上的是一条车多人多、路况复杂的路。随着WTO时代的来临,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复杂,相比于国际化的规则和知识,“新手上路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更缺乏的是经验;相比于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更难的是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因为后者更多的是基于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管理者当前最缺乏的。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危机防范胜于危机处理

  “隐患险于明火,预防胜于救灾”,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防范危机同样胜于处理危机,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为低廉的危机管理方式。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范措施,而下面四条防范措施则应该受到所有企业的重视。

  (一)、防微杜渐。有些危机(如重大自然灾害、疾病等)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有些危机却可能源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足或失误的积累。前一种危机具有一定的不可预防性,而后一种危机如果能及早得到重视却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潜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是危机防范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微杜渐”法。

  有多少企业具有“防微杜渐”意识?在此次调查中,有74、7%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表明他们所在的企业会对企业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有23、8%者表示不会。

  (二)、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虽然危机管理并非只是特定部门或特定人员的职责,而是企业内各部门的联合责任,在企业内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还是完全应该且必需的。调查发现,44、1%的企业内尚没有设立危机管理团队。

  危机管理团队应该是企业的常设机构,因为危机类型繁多,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括决策层负责人以及企业各部门(如公关部、人事部、保卫部、财务部、技术部等)的主管或优秀人才,还可外聘公关专家,组成一个智囊团。这些人才在企业常态时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起着防范和预警企业危机的作用,当企业一旦出现危机他们就应该在高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协调下快速起到处理危机的作用。当企业出现危机时,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快速直接调用相关专业人员的权利和能力。危机出现时,能否快速组建成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平时的人才资源储备情况。

  每个企业都有遭遇危机事件的可能性,但是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足够的能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并储备足够的危机处理资源。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法则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下,这一对矛盾的客观存在将会孕育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危机管理中介服务市场。目前的中国危机管理专业服务市场尚不发达,但已有一些公关公司、管理顾问和咨询公司注意到了这一商机,推出了一些危机管理项目,但其重点只是集中在对实际危机的处理上,少有危机防范和危机预警服务。

  (三)、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虽然说预先识别出危机并将危机“扼杀”于无形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即便防范措施做的再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保证危机绝对不会发生。因而企业应该“未雨绸缪”,超前决策、精心策划出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够从容面对,不至于措手不及地去打无准备之仗。超过半数(58、5%)的企业意识到了危机管理计划的重要性,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的同时会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但是,由于危机管理计划与一般计划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般计划在制定后就要努力使之付诸实现,而危机管理计划在制定之后,人们并不希望该计划有实现的机会,并且在现实中确实有许多危机管理计划并没有实施。这就使得有些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思考和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调查发现有近四成(39、5%)企业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时并没有制定正式的危机管理计划。

  (四)、危机管理培训与演习。任何企业行为都是通过员工的行为来实现的,因而有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向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首先要强调“居安思危”,强化其危机意识,强调许多大的、灾难性的危机可能仅仅源于小的疏漏,提高他们对于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其次,则在于培训和提高员工防范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培训内容应该包括:①熟悉危机时企业内部的沟通系统和应急反应计划;②了解危机时应该如何与客户、合作伙伴、媒体、政府等群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③传授其它企业实际危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调查发现,有31、2%的企业没有对内部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的培训。

  危机既可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启示和机遇。从危机中得到的教训往往是深刻的,而从危机中获得的经验也往往是非常宝贵的。危机过后,企业如果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从危机中发现自身弊端、看到自身应该改进的地方,采取措施为今后的发展扫除障碍,那么,危机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转机。

企业调查报告10

  天得到一份某忧2月份新发布的一份企业招聘招聘状况调研报告,分享报告的内容如下:

  该报告收集有效样本共1034份,1月份完成调研。这些样本企业,按规模分布,其中150-500人规模企业的比例最高,为30.7%,500人以上企业比例为21.1%;50-150人规模的企业比例为22.8%;少于50人规模的企业比例为25.4%。

  按行业分类,高科技行业的比例最高,为21.7%,其次是生产制造行业,为15.6%,房地产行业、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消费品行业、汽车行业、能源化工行业占整体样本的比例,分别是14.0%、13.4%、7.2%、5.6%、5.1%、3.3%。

  关键发现

  20xx年企业整体招聘状况不佳,某忧企业招聘指数 20xx 年、20xx 年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具体表现为招聘效率下降和人均招聘成本明显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招聘精准度虽然较20xx年略有上升,但由于招聘效率下降和人均招聘成本上升,抵消了招聘精准度上升的优势。

  分析发现,20xx年企业岗位需求增量较快,市场供求紧张,导致招聘难度增大,是造成企业整体招聘状况下滑的主要原因,也给企业招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企业岗位需求快速增长,势必延长招聘广告的投放时长或者增加丰富招聘渠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投入;

  2)受近年来“用工荒”的影响,20xx 年一线工人招聘完成率与 20xx 年相比,下滑幅度明显高出其他层级;

  3)面对着迫切的岗位需求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企业 HR 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不得不对人员招聘要求或选拔标准,适当放宽或放松,解决部分岗位人员“有无“的问题,在招聘数量和招聘质量之间处于两难境地;

  4)在岗位需求快速增长,职能类型更加多样化的形势下,势必导致企业增加招聘渠道,扩大招聘渠道的覆盖,因此导致企业对于渠道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在招聘状况较好的企业中,近九成的企业均进行了渠道优化。

  1:人均招聘成本分析

  关键发现:人均招聘成本持续上涨,同比平均涨幅高达11.6%。

  20xx年企业人均招聘成本为1357元,较20xx年同比增长 11.7%,而20xx年同比增长幅度仅为8.4%。分析认为,造成20xx年人均招聘成本上涨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与企业需求量明显增加有关——岗位需求增多,企业势必延长招聘广告的投放时长或者增加丰富招聘渠道。

  2:一线工人招聘完成率解析

  20xx年由于“用工荒”局面未得到改观甚至有加剧趋势,因此各规模企业一线工人招聘完成率均较20xx年有明显下滑;其中500人规模企业招聘完成率相对最低,而50-150人规模企业招聘完成率相对较好。

  分析认为,500人规模企业的招聘完成率相对最低,主要与其招聘数量较多有关——在“用工荒”的形势下,需求数量越多,招聘难度也随之增大。

  3:招聘精准度分析:试用期离职率

  各规模企业试用期离职率的数据则显示,20xx 年该指标较 20xx 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访谈发现,该指标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并非完全因为人岗匹配度得到提升,而是因为岗位需求迫切,招聘难度增大的情况下,企业要求放宽所致。

  需要HR注意的是,在当前招聘难的形势下,平衡好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慎重放宽招聘要求,减少或避免因匹配度不高造成重复招聘带来种种问题。

  4:招聘周期数据解析

  关键词:各层级员工招聘周期不同程度延长

  分析认为,造成招聘周期延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条:

  1)企业需求量快速增长,增导致招聘难度增大;

  2)用工成本压力持续增大,企业更加注重人岗匹配程度,对人选更为谨慎;

  5:招聘举措分析

  关键词:渠道优化是当前提升招聘效果当务之急

  本次调研还对招聘状况较好企业的具体招聘举措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在招聘状况较好企业中,87.2%的'企业对招聘渠道进行了优化;其次是用人部门参与,达到76.3%;另外两项使用比例较高的举措分别是细化需求标准和测评使用,其比例分别为61.3%和55.6%。

  6:500人以上规模企业招聘举措分析

  分析5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招聘举措,该规模企业不仅在招聘体系建设上较为完善,招聘行为也较为规范,例如几乎都建立了详细的岗位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建立了胜任力模型;另外,企业在规范化、体系化的同时,还体现出了灵活性——由于该规模企业的职能部门和招聘职位数量较多,HR很难全面了解各部门的需求状况以及特点,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按业务与HR进行分类对接,来保障招聘效果。

  对比分析员工来源比例和成本分布状况,由于5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招聘数量相对较大,因此决定了依靠传统网络完成招聘的比例较高。

  7:20xx年企业招聘的SWOT分析

  这几点提的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说谈到的HR要借助数据的力量,最近我们也在细化招聘工作,每周更新招聘报表,从合格简历数、简历来源、招聘周期倒计时等方面,每周检讨,借助数据的积累形成经验,更准更有效的找到企业所需的人才。

企业调查报告11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及其他学院部分人员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两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两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38,、22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对样本中网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大一学生样本中有26人进行网购,在该层中的比例为70%;大二的有11人,占该层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50%~70%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3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80%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60%的人表示以后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约有80%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化妆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6%,其次是服装30%,数码产品占了20%,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5、本次调查中,还对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在有网购经历的同学中,有32%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每月一次和每月一次以上的同学分别占总体的33.5%和22%。还有4.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82.8%,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购物方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目前,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商品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购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优化购物体系,打破这种局限。

  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来网购一定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形式之一。

  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问卷

  1.您是否听说或接触过网上购物?

  说明:如果您选择“A”或者“B”选项,请只回答第2、3题

  A从来没听说过

  B听说过但没有接触过

  C偶尔在网上购买物品

  D经常在网上购买物品

  2.您没有网购经历的原因是什么?

  A网购流程太复杂

  B网购不安全

  C其他

  3.如果您没有网购经历,那么您接下来会考虑尝试网购吗?

  A会 B可能会 C不会

  4.您经常登陆哪个购物网站?

  A淘宝 B易趣 C拍拍 D当当 E其他

  5.你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是?

  A节省时间、节约费用

  B操作方便

  C寻找稀有商品

  D出于好奇,有趣

  E追求时尚

  6.您认为购物网站哪些最吸引您?

  A打折优惠

  B节日促销

  C商品种类齐全

  D商品介绍全面

  E其他

  7.在网上购物你经常选择的产品?

  A图书 B服装 C化妆品 D礼品 E数码产品 F食品

  8.您平均一次购物金额大约在?

  A.1000-20xx元 B.500-1000元 C.100-500元 D.100元以下

  9.您对网上购物是否信任?

  A非常信任 B信任 C一般 D不信任 E非常不信任

  10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有无受骗经历?

  A有 B没有

  11.您在网上购物的频率?

  A每周一次B平均每月一次C平均每季一次D平均每年一次

  12. 您在网上购物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A商品描述不清楚

  B品种类和网站数目太多

  C.界面复杂,不易操作

  D.网站速度太慢 E.结算方式

企业调查报告12

  一、被调查对象主体资格(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

  1、营业执照(年检情况)根据现行外商投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低于25%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均应按照现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登记程序进行审批和登记。通过审批的,颁发加注“外资比例低于25%”字样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取得登记的,颁发在“企业类型”后加注“外资比例低于25%”字样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

  《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外资企业批准证书

  3、根据规定,从事特定行业的批准文件。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其授权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审定。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的合同和章程,由商务部及其授权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管理规定》

  4、出资协议,合同

  5、章程股东及出资情况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作价总金额可以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但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五。《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

  6、股权及股权变动情况

  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应遵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并按照本规定经审批机关批准和登记机关变更登记。未经审批机关批准的股权变更无效。《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

  7、验资报告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房屋

  清单、所有权证书,他项权证书,房屋的取得方式;如果有在建工程,说明建设的情况,提供已经取得的批准文件;有无抵押、查封、租赁等情况。

  2、土地

  清单、土地使用权证,企业取得土地的方式(划拨、出让、转让、或出租);有无抵押,查封、租赁等情况。

  3、机器设备

  清单、有无抵押,查封、租赁等情况。有无受海关监管的设备。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进口货物解除监管证明《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税办法》

  4、无形资产

  (1)商标

  商标注册证,有无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

  ,查封、交易等情况

  (2)专利

  有无专利权证书,是否质押,《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查封、交易,是否交纳年费

  (3)著作权

  提供相关的登记证书,是否质押,《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办法》

  查封、交易

  5、债权

  清单,有无担保,诉讼时效,执行能力。

  6、债务

  清单,有无担保,诉讼时效,

  三、重大合同

  提供相关的文本,是否履行,有无担保

  四、诉讼及行政处罚情况。

  包括被调查对象已经发生的诉讼、仲裁、以及有无行政处罚的.情况。

  五、保险

  交通工具、房屋、等重大资产是否办理了保险。

  六、职工

  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交纳社会保险,是否存在劳动争议等情况。

  七、税务

  提供税务登记证,了解被调查对象是否享有税收优惠政策,被调查对象是否存在拖欠税款以及有无被税务机关处罚的情况。

  八、环保

  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是否办理申报登记;如果有在建工程,是否取得了环保部门的批准。

  九、外汇

  被调查对象如果是外资企业,了解是否办理了外汇登记证。《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十、财政

  被调查对象如果是外资企业,了解是否办理了财政登记证。《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登记管理办法》

  以上是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可以对其他的委托人认为重要的情况进行调查。

企业调查报告13

  一、调查流程摘要

  1、提前从网上了解和联系上海公司。

  2、实地考察8家公司的业务能力和规模。

  3、听取这些广告设计公司对我公司画册及展厅的分析及建议。

  4、二人讨论、分析并形成文字报告。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为了了解上海广告设计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水平以及优势、劣势,在5月6日至5月10日分别对正邦品牌顾问服务集团、索图广告有限公司、形家展览展示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华康广告有限公司、东道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领维品牌设计公司、米珂中国品牌设计公司、飞来飞去多媒体创意有限公司这8家广告公司进行了考察。本次调查情况如下:

  这8家广告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小型广告公司(索图、华康、领维)

  这三家广告公司共同特点在于:

  公司规模小;公司员工均不满10人;基本没有服务过大型企业的经验;制作画册价格在1万-2万之间;设计画册案例多以排版、拼凑为主,并无太多出彩设计案例。

  各自特点:

  索图:报价相对较低,400-500一页。

  华康:服务对象基本上为医疗性质的单位和企业,设计案例多为药品

  单页产品广告,适合市场部门宣传,个别案例颇具创意。

  领维:提倡简洁及画面冲击力,作品落地速度相对较快。

  考察建议: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都是直接和设计师沟通,没有相关的品牌顾问团队参与,如果在以后的合作中,将会面临设计表达不清晰的情况,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这几家公司。

  2、中型广告公司及专业展厅设计公司(米珂中国、形家展览、飞来飞去多媒体)

  这三家广告公司共同特点在于:

  公司规模及业务水平相对适中;公司员工在100人左右;各自均有各自的强项;设计案例相对颇具创意;服务过一些大型企业。

  各自特点:

  米珂中国:综合性广告公司,展厅、画册、视频均可以制作;公司老板做动画设计出身,视频动画设计方向相对专业;代表案例为宝钢画册、山东临工企业视频、会议策划、“炮炮兵”QQ表情、游戏系列。他们为表达合作诚意,愿意半个月后提交画册的大概设计方案和展厅的修改方案,可以参加比稿、招标。

  形家展览:专业展厅设计公司,展览空间只做展厅;成功案例有上海车展、4S店、苏宁集团居多,比较有见识。公司的副总想这周派人到公司实地考察再做方案给我们,准备给我们设计一个整个展厅推翻重做和局部整改两个方案,可以参加比稿、招标。

  飞来飞去:专业多媒体展厅制作公司;集设计、技术研发、制作为一体的制作公司;老板是德国艺术家,设计创意理念独特、偏艺术性,公司项目经理暂时还未回话是否要接项目,他们的操作模式是先签订合同,再开始设计,我们沟通的结果是项目经理先去和老板沟通,是否先免费给我们一个设计的草图,暂时没有回话。

  考察建议:公司展厅制作及内容创意修改推荐考虑形家展览展示工程有限公司,如果在两家公司报价相似的情况下建议首选飞来飞去创意有限公司。

  3、大型品牌设计公司(正邦、东道)

  这两家公司的相同点在于:

  属于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型广告公司,公司从业时间长,能够从品牌和企业文化高度为客户服务;操作流程规范科学、案例设计富有创意,设计思路清晰,过稿率颇高,同时设计费用相对昂贵。

  各自特点:

  东道:宣传片制作水平较高(老虎粉末案例40万);画册报价12万;

  目前正在制作连云港太阳雨集团公司SI,豪森VI。

  正邦:公司业务多元化(含画册设计、视频制作、展厅、商标命名等)

  公司员工工作态度认真、给我们展示了新近中标的苏酒集团画册设计方案,从调研、定位到出图的全部过程,操作流程清晰,有各方面知识构成的项目团队,画册由总部报价20万左右(正邦和东道的收费里,都含有前期的调研和策略费,和设计费是分开收取的,不同于其他公司只收取设计费);目前正在操作连云港徐圩新区CIS设计方案。考察建议:对于正邦的考察我们前后去进行过两次深入的沟通,这家公司设计比较有高度和前瞻性。如果在预算允许的条件下,建议首选正邦,他们在画册的提案前部分,将会对我公司企业品牌形象的梳理和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表达,然后再转化为视觉语言,不同于小型设计公司。正邦商标命名方面的`长项,我们也主动让他们展示了一下,如果有机会,可以向他们咨询一些商标命名方面的业务。如果将展厅和画册的设计都要交给一家公司,正邦是首选。

  如果预算相对紧缩,我们可以考虑东道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我们在其上海分公司的考察的结果是东道各方面要比正邦稍逊一些,但比起其他几家综合性的广告公司来说在各个方面还是具备着明显的优势。

  三、调查总结

  广告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和价值判断。所谓的广告设计,就是把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组合成图案所表现出来的立体空间感,即用视觉语言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它的设计范围非常广泛,如各种媒体、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广告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广告设计要运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的设计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并让人们愿意和乐于接受。因此,广告设计不仅涉及到多种元素的运用,而且还涉及到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的运用。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去打动受众。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者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设计中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只有首先感动设计者,才能让客户满意,进而感动受众。因此,广告设计艺术必须具备综合知识和相关技能,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自己所要设计对象的本质特征,运用各种设计元素进行有机的艺术组合,形成图形有创意,色彩有品位,材料质地能打动人的作品。

企业调查报告14

  从工商、税务及第三次经济普查反馈的信息来看,近年县纺织服装、鞋帽加工制造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该行业的生产状况、市场行情、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县统计局有关人员深入、的部分服装企业开展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此分析报告。

  一、纺织服装企业的基本状况

  1、企业多,行业集中。有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县注册的纺织、服装加工制造、鞋帽加工制造企业(以上简称服装纺织企业)共有69家(其中有10家停产),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0%。仅从数量上看,可算是除物流外第二大产业。这些企业除小部分是纺织业,大部分是服装加工制造,另有小部分是鞋、手套、箱包生产企业。据我们粗略统计,纺织企业有12家,占14.3%,服装生产加工企业44家,占62.8%,另外13家则是手套、箱包、鞋及其它针织服饰日用品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企业涉及纺织业,服装服饰加工造制业,皮革、毛皮、羽毛制品及制鞋业三个大类,具体到小类只有9个,占全部小类的19.5%,所以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从我们到调查的企业来看,最多的是棉服的加工制造,调查了10家企业,有6家是以丝棉做填充物的棉衣加工。

  2、规模小,贡献可观。在县大大小小的69家纺织服装企业中,上规模、上层次的企业不多。就企业从业人员来看,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到百来个员工,有200多人的就是“领头羊”了,少的只有20多人,纯作坊式的企业,多的如鸿裕纺织制造有限公司,有近400员工,是县服装行业的龙头。从实现的销售收入来看,上20xx万的不到三分之一。根据国税分局给我们提供的21家一般纳税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规上标准(20xx万)的只有6家。在全县所有规上企业中,服装纺织企业有17家(其中3家停产),占26.4%。销售收入较大的企业有纺织、服装、纺织、服饰等。虽然县的服装行业还上不了场面,也不被人待见,但在近几年金属、造纸等产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服装企业却逆势上行,对保持县经济稳定发展、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年1—7月,县服装企业上交税收2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5%,占全部工业企业税收的19.5%,服装企业解决就业人数近5000人,在全县的出口创汇中,生产类企业的出口为1870万元,自来服装企业的达904万元,占48.4%。

  3、租用厂房,分布散乱。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县的服装企业除少部分落户工业园区有自建厂房外,园区外的基本都是租赁厂房。企业老板对厂址的选择主要从生产成本、招工便利、交通条作等要素来考虑,很少考虑安全隐患、企业文化、发展主题等因素。老城区原供销、商业、粮食部门的一些旧仓库、旧厂房因价格低,就成了首选之地。正因为这种考虑,造成县服装企业没有集中成片,在分布上,工业园区内16家,园区外的,24家,20家,其它的分布在镇等乡镇。园区外的,散落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民房仓库里。的则主要分布在南门社区、西门社区和北门村委的一些偏避的地方。

  二、催生县服装企业发展的背景

  1、沿海产业向内转移的需要。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县,前些年许多富余劳动力到福建、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的服装企业打工,因诚实好学,深得老板的赏识,逐渐地在企业能独挡一面,当这些企业在沿海地区遭遇招工难、劳动成本提高,在急需向内地转移的时候,他们的家乡就成了这些企业转移的首选,并被委派管理企业。如县忠信玩具就是这种情况。

  2、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需要。开自己的.公司,给自己打工,是许多打工者的奋斗目标,他们当中有些人灵活好学,当他们掌握了生产技能,取到了管理真经,积累了客户资源,回乡创业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调查中我们发现,的服装企业中,这类情况特别多,企业的老板大多是沙坊、金江在外打工后回乡创业的。

  3、城市化进程中沉淀劳动力寻找就业机会的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因在城镇购房,或小孩到城镇学校就学而向城镇转移,积淀了大量女工,她们在照顾好小孩上学,家庭日常生活后还有大量的闲余时间,服装生产加工这个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正适合了双方的需求。

  4、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有利条件。相对于其它电子、化工、医药等行业,服装企业对生产技术要求较低,创业初期,只租赁厂房,特别是做代加工的,不需要前期建设投资,不需要购买原材料资金,对资金需求也不大,代加工和订单生产,还不需要开拓销售市场,低门槛的入行条件,吸引了很多人往这方面创业。

  三、县服装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场地狭小,难以扩大再生产。县的服装企业大部分是租用老厂房,旧仓库,只能因地利用,企业很难铺开场面,扩大生产。调查中普遍反映,急需要有新的场地,增加生产车间。特别是的企业,显得更为急需。我们在走进原酒厂的院落发现,这里有三家服装加工企业,每家只有一个只能容纳60、70人左右的车间,任何一家企业想扩大生产,都没有场地。而在位于南门郭家坡原罐头厂内的金威服饰,因再也没有可租用的场房,只能在空地上搭建一个简易钢棚,现在这个简易钢棚也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急需寻找新的生产场地。

  2、品质低下,没有品牌效应。通过调查发现,县的服装企业大多是从事简单的代加工,或订单生产,工艺粗浅,附加值低。少数企业自营生产的,其产品也都是位于价值链低端的大众服装,如面向中老年或中低层消费的棉衣、荚克、运动衣、校服、劳保服等,没有自己的品牌,甚至贴牌都较少,销售方式大多是外贸出口,或委托出口,或自营出口。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只能通过廉价的劳动力赚取低微的利润。在走访过的几家企业后,因这些企业都在犄角旮沓里,加上环境差,总给人一种上不了厅堂的丑媳妇感觉。任何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灵魂,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分布散乱,不利形成聚集效应。

  县的服装企业虽然小有气候,但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政策引导,分布杂乱,不能有效形成聚集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互通有无,不利于下游或上游产品延伸。如,有的企业拿了订单,因这种那样的原因,期内不能完成,而旁边的企业刚好没有订单,这时可以相互帮助。又如,服装生产需要许多针、线、尺上游产品,下游需要包装、运输、产品展示等服务行业,杂乱无序的企业分布,都不利于聚集效应的产生。

  4、设施简陋,安全隐患多

  从我们走访的情况看,大都是租用废弃、破烂的仓库、办公楼和民房作为生产车间,正因为是租用的,企业不愿在改善生产条件上投入资金。有些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办公室、甚至员工食堂都混在一起,设施简陋,光线差,地面潮,冬冷夏热。许多企业没有除尘、降温、防火设备,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是电线老化、产品乱堆乱放,没有消防设施、有的企业消防车都进不去,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二是大部分厂房年久失修,有些新建简易棚也很脆弱,存在很大的房屋倒塌隐患;三是小孩放假放学后,因没有去处,许多员工带小孩进厂玩耍,小孩有人身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在的服装企业内更加突出,9月5号凌晨卡斯特的大火,前些时候阿克米服饰的小孩身亡事故,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服装企业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促进县服装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有句话叫着: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县的服装企业虽然还处于低端层次,还有很多问题,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它们存活下来,并逐步发展成一个产业,在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作了较大的贡献,政府应正确引导,加大扶持,使其健康发展,成为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

  1、设立服装产业园,完善配套服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企业急需扩大再生产,但苦于没场地,如果政府能划出一块地方建一个服装产业园,他们是很愿意进产业园的。在产业园的选址上,要考虑招工、交通等因素,太远,员工不方便照顾家庭、小孩,可能会放弃工作,导致招工难。同时,要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开通公交车,园区内开办幼儿园或托儿所,建立服装产品公共展示馆等,使企业能放心,员工能安心。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弱化,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成本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失,熟练的技工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建议劳动部门要加强服装行业技术培训,将缝纫、裁剪作为常规技能培训列入每年的培训计划,并对有意进入服装企业的进行深培精培。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文明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加大持扶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建议政府出台一些鼓励发展服装企业的政策,对纳税、出口、就业等做出贡献的进行奖励,或给予政策优恵。同时引导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从资金、用地方面给予扶持;帮扶单位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招工、技术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特别要促进企业提高安全意识,彻底消除现有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里。招商人员要重点突出对服装企业招商,有意识招一些服装品牌企业,让品牌企业带动整个服装行业升级换代,使县的服装行业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仅做别人的加工厂。

  另外,站在统计的角度,希望有关职能部门和帮扶单位,能做好企业的宣传解释工作,对已达到规上企业申报条件的,要及时申报规上工业,尽早进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以便正确反映工业发展的真实情况。

企业调查报告15

  一、东北地区卫浴建材市场基本概况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一日千里,由此也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一派勃勃生机。以沈阳为例,20xx年,沈阳地区将陆续有100多个楼盘投入使用,预计住宅销售面积将在1100万平方米左右,建材及相相关销售在50亿元以上,卫浴洁具的销售同比将达到6~8亿元。加上沈阳对外埠周边城市的辐射,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

  二、建材市场调查分析

  1、建材市场调查情况

  2、竞争品牌调查情况

  3、终端促销方式情况

  三、建材市场调研总结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建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种新型建材不断涌现,建材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20xx年,中国建材行业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产业政策调整对某些建材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20xx年行业发展仍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量与销售额总体上稳健增长;中国建材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依然较好。

  20xx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又快又好发展态势。生产销售增速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了新的改善。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3275亿元,增长29.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534亿元,同比增长29.3%;实现利润603亿元,增长47.1%。

  20xx年我国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52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

  20xx年,在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建材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主要建材产品生产销售增速回升,价格水平止跌回稳,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建材投资热情高涨,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

  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将进入重大转折时期,进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新时代。由单纯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由原材料制造业为主转变为加工制品为主;技术上由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跟进转向自主创新;由粗放式的无序、准无序竞争转向规范有序的竞争。

【企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对企业的调查报告08-29

企业调查报告04-17

企业的调查报告01-11

企业调查报告06-30

企业尽职调查报告05-10

企业物流调查报告02-16

企业节能调查报告04-26

企业尽职调查报告04-25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05-01

企业调查报告范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