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将“引探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探教学法早在1998年就由陈永林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上提出了。其总体思路是:在教师引导下,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智力,激发兴趣,促进发展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 创设“疑”的情境,构建引探准备。
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引探准备阶段是这样导入新课:首先,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情景谜,让学生随便举出一个数字,我迅速的说出这个数是否能分别被2、5整除,这样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老师如何判断出来的呢?”学生非常的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能那么迅速的说出来呢?这里面是否有诀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 引探过程
1、 引探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而初探又是引探的启始环节,是进行有效引探的前提。探索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是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体现灵活性、适度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中所隐藏的新知识、新问题。生动的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启发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特征》一节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个趣味性问题,想想2的乘法口诀中,所得的积的末尾都是些什么数,让他们去探究是不是只要数的末尾是0、2、4、6、8,就可以被2整除。这时学生便会有一种很想知道的欲望,并会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使问题自然成了悬念,而且内心也充满了疑问,思维高度集中,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维,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交流是引探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环节,也是引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例如:在明白能被2整除的特征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推导出能被5整除的特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在知识获取的同时,还可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3、 概括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数学思想观念,掌握数学概念的直接前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概括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而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概括不精炼、不深入、不完整等,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事先设置好的概括性问题进行知识概括。例如,通过了解能被2整除的特征以及能被5整除的特征后,顺势引导让学生概括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能被2整除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2、4、6、8,能被5整除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或者5,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必然能概括出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的数。
三、 引探总结
通过引探准备和引探过程,学生已经非常清晰的知道老师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者被5整除的秘诀,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推敲和摸索,已经将这个秘诀的牢牢的记在脑海中,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分别总结出能被2或者被5整除的特征,从实际转化为理论知识。
四、 引探实践
学生通过课上一连串的引探,从疑问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最后必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师可设计几个代表性的题目,把学生的理论进一步升华。
智力依赖于兴趣,兴趣则可以反作用于智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只有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才能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将“引探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相关文章:
将游戏活动融入到作文教学中去04-28
让多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08-03
数学教案-幼儿计算教学法04-25
融入优秀作文11-19
让“绿色”融入作文12-17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反思04-28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4-21
探海的作文08-01
探梅的作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