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1
为及时、有效地保障广阔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保障,保证百姓民生物资供应,制定本方案,本方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一、工作原则
遵循“依法、科学、标准、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的防控方针,加强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依法、科学、标准做好全镇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二、方式方法
由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安排部署,依托各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志愿者、爱心人士作用,切实保障全镇百姓生活物资供应,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要。
1.指定商超。
镇疫情防控办公室根据辖区各类商超规模,指定3家超市(福联商店、帅帅超市、镇供销合作联社)作为全镇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商超,并上报县防控办备案。
2.需求上报。
辖区百姓将各自生活物资需求向所在村、社区具体网格信息员反响,由各网格信息员汇总百姓各类生活物资数量、规模,并上报各村、社区二级网格长(即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由各二级网格长统一上报至镇疫情防控办公室。
3.物资配送及发放。
由镇疫情防控办公室统筹各村、社区物资需求,通知各村、社区民兵连长,在指定时间到具体商超领取生活物资并运输至各村、社区。
各村、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组织网格员、信息员、党员骨干、志愿者等对各网格内百姓逐家进行配送。
4.商超物资保障。
各指定商超根据各自生活物资储藏实际情况,提前向镇疫情防控办公室反响,如需外出至县内进行采购,由镇疫情防控办公室向县防控办沟通,并及时进行物资采购。
三、组织保障
1.所有进行物资分配、外出采购物资的车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和物资的消毒,尤其是各指定商超要做好采购物资的消毒工作。
2.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因物资供应保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有失职行为和重大过错,造成百姓物资供应不及时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责,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或互相推诿、工作不力的人员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2
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杨桥镇敬老院行政区域内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处置原则
1.以人为本,健全机制。医疗卫生机构应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疫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把突发疫情应急工作与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为应对突发疫情提供保障。
2.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突发疫情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疫情和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3.统一领导,联防联控。根据突发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政府应对突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协调各单位各部门,联防联控,规范部署,积极处置,步调协调,行动有效,切实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
4.依法防控,科学应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方案规定,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工作,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防控水平,发生疫情后,由王奕30分钟内电话报告到敬老院疫情防控办公室,1小时内书面报告到镇疫情防控办公室,卫生院,不得越级上报,在组织专用车辆转运到指定治疗点。
5.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不断提高疫情防范意识,健全全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体系和防控机制,做好人员、技术、设备及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监测,及时研判新型冠状病毒风险评估,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状况及时分析、适时预警、及早响应、快速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6.加强宣传,社会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组织、动员公众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等活动。及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三、领导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防控指挥办公室,阳靖任防控指挥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敬老院办公室,日常事务由王奕负责。
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应急工作的协调、指挥和报告工作;收集汇总各防控处置组的调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报告,包括镇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动态、趋势、防控措施、防控效果评估、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建议等;负责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业务指导、防控知识及医疗业务知识培训等工作;统筹安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密切接触都标本的采集,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实验室检测及包装运输送样工作。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事件发生态势判断及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各防控组成员,部署防控处置工作。
2.负责掌管报告和审核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向防控指挥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向县卫健局等上级部门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信息动态。
3.负责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对疫点或疫区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处理,对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检查及培训各村卫生室消毒处理,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危害评估等工作;根据防控工作的需要,负责及时提出需要储备的药品、消杀用品等应急物资品目;对不配合接受隔离治疗的患者,必要时由我镇派出所依法协助采取强制措施。
4.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新闻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方案,指导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及相关部门做好疫情的信息发布、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千预及防控技术支持;协助自治县卫生健康局、镇卫生院开展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排查及宣教工作,消除公众恐慌,维护社会稳定,以利于疫情的控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联防联控,做好相关舆情引导,提高公众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各村民委、镇直各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疫情防控,细分任务、排好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将防控工作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严格值班值守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各村民委、镇直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全面做实做细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层层压实责任,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确保出现疫情及时响应处置。
(三)狠抓业务培训。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病例的识别能力和救治水平,并加强有关物资储备,严格做好医院院感以及个人防护,保障医疗安全。
(四)加强舆论引导。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对造谣传谣、引发社会恐慌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五、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3
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基础条件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全市养老服务政策创新、功能拓展、高质发展,全面完成各项既定工作任务。南京市先后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医养结合等3个国家级试点;20xx年,南京市获评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5个优秀地区之一;南京养老服务工作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全省前列,为“十四五”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省内城市中,率先出台综合养老法规《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xx〕125号)、《南京市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若干意见(试行)》(宁委发〔20xx〕38号)等多个政策文件,市级部门印发一系列配套文件,全市养老服务支撑政策不断完善。市政府成立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分别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挂帅,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实现养老服务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市级建立服务、运营、建设、人才等养老系列补贴,投入资金稳步增长。
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率先开展养老服务领域系列创新工作:启动市级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探索出发展互助性养老有效路径,注册运营服务点1190个,申请注册志愿者2.86万余人,完成订单3.5万多个,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推动“两无偿一优先”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加大运营补贴力度,全市公办养老服务机构40%以上实现公办民营,社会化养老机构占比达78%;连年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20xx年度评定AAA级及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44家,根据新国标评定三级及以上养老机构46家;率先探索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由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机构照护标准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已建成床位5701张;探索养老“喘息服务”,由政府补贴为居家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照护服务,使照护家庭得到“喘息”,已服务2000多户。
为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制定问题清单,及时对账销号并长效管理,被民政部评为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全国重大典型。全市20xx年社区居家服务突破1000万人次,机构入住老年人达1.95万人,探索向全市高龄老人每月提供不少于2小时免费照护服务,年发放“尊老金”1.4亿元。建立市、区、街镇、社区四级“银发顾问”体系,近2000名专业“银发顾问”通过“坐诊”“巡诊”,免费提供养老政策咨询、量身定制养老方案等服务。建立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和养老从业人员“岗位补贴”制度,市区联动每年对近50%养老从业人员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逐步补齐,江北新区、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镇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达6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1178个,社区居家综合护理中心达40个,农村特困供养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养老床位数达6.6万张、养老机构达302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124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2个,“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xx.5%、23.4%、313.3%、500%。建成具备医疗、养老双资质的社区居家综合护理中心124个,不断满足居家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标准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创新开展公共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占用整改,并回收3.6万余平方米。
服务监督管理效能增强。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实施动态监测、综合监管。建立“凡补必评、凡服务必评、凡评必挂钩”的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加强养老服务机构过程监管。制定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级评定、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系列标准。对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养老机构安全、养老补贴发放、养老设施调查等,引入第三方对照标准进行逐一评估。
服务应急能力得到提升。面对20xx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创新落实中央和省联防联控部署要求,实行“四个率先”:率先在省内实施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率先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刚性需求服务,率先启动养老服务机构复工复产,率先派遣由1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养老服务队赴武汉参加全国民政史上第一次养老跨省救援,实现在院老年人零感染、零疑似,平稳有序应对疫情。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是南京在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关键阶段,也是全市养老服务迈向现代化发展的五年。南京养老服务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挑战。
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机遇。一是政策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十四五”专项规划,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力政策支撑。二是要素支撑。“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GDP突破2万亿,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需求支撑。全市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快速增长,老年人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支付能力逐步提高,养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四是联动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区域间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流动性资源。
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挑战。一是服务需求持续扩大。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8万人,占xx.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6万人,占13.70%,相比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52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全市常住老年人口规模还将持续增长,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也将进入中高龄,全市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二是保障标准不高。全市养老普惠服务刚刚起步,目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月免费照护服务仅有2个小时,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服务保障经费水平还不够高,难以充分满足老年人实际服务需求。三是服务品质不高。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养老服务管理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养老服务事中事后监管举措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尚需破题,养老产品研发制造能力还不够强,高中低档养老差异化服务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供需区域不平衡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普惠均等、方便快捷、智能高效为重要方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完善养老服务发展布局、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强化服务综合监管,促进消费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统筹养老服务领域“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确保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健康管理、医疗救治、康复护理、心理关爱等全链条养老服务。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优化养老服务管理水准,增强服务柔性,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2.坚持保障基本。强化政府兜底保障功能,重点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失独、空巢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大对基本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和设施建设,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资源引导和调控,提高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水平。
3.坚持统筹发展。将养老服务列为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统筹养老事业与产业共同发展,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协调发展,养老与医疗、健康、金融等融合发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以实施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抓手,运用改革思维、创新举措,着力解决养老服务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补齐养老短板,破解发展瓶颈。
5.坚持多元参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营造开放、公平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共同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与“强富美高”新南京及大城市养老服务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引领全国全省。
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逐步建立支持家庭养老政策体系,为家庭承担养老服务功能赋能,不断夯实家庭在全市养老服务中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点,做到资源嵌入、设施嵌入、服务功能嵌入,以社会力量为主体、专业团队为支撑、家庭照护为补充、托养服务及居家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大大提高。不断完善市级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引领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全市养老机构服务更加规范。
养老服务基本保障更加有力。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完善尊老金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抓好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通过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或入住养老机构等方式,加强高龄户籍老年人、特困人员及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服务工作。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地区特困供养机构服务能力。
养老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支持基层创新,促进各区因地制宜打造区域优质养老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发展,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围绕养老服务队伍专业、服务操作标准、服务项目多元、服务产品丰富、服务管理智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老年人颐养环境,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事业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发挥市场配置非基本养老服务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推动强化保障和提高收入相结合,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有效激发老年群体消费潜能。不断完善全市养老服务发展的购买服务、财税金融、土地资源、载体建设、人才队伍等宏观政策,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扶持保障措施更加有力,养老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全市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
综合监管体系更加完善。“互联网+”监管应用不断深入,民政与消防、食品安全、卫生等专业监管信息联动、共享不断加强,监管、执法、惩治有效联动。行业协会作用持续发挥,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格局逐步建立。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
1.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从困难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福利、老年人优待等方面,建立市、区两级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并实现动态发布管理,逐步丰富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并强化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衔接。
2.提高基本养老服务标准。完善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适当提高重点养老服务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标准,逐步延长高龄老年人每人每月享受免费照料服务时间,积极衔接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财政补贴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时调整。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3.探索建立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度。深化普惠性养老服务改革,为广大中等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基本养老服务。推动形成城乡普惠性养老服务项目和价格,发挥市场机制形成普惠养老分级服务价格,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差异化服务。
4.开展老年人需求评估。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享受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据。到2025年,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实现全覆盖。
(二)完善养老服务网络
5.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强化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综合监管和政策指导功能,打造全市养老服务资源平台、全市养老培训示范基地、全市养老服务质量智库。完善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服务质量监督指导。加快街道(镇)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实现100%覆盖。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效能,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一线下沉。
6.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全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倡导家属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健康关心和精神关爱等义务,探索建立养老家庭责任落实制度。将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基本养老服务目录,充分发挥“银发顾问”服务功能,服务进社区、进家庭,“银发顾问”社区全覆盖。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完善补贴、监管等配套政策。采取“政府引导+个人出资+企业让利”方式,推进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对有改造意愿的失能半失能政府养老扶助对象应改尽改,引导普通社会老年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
7.增强社区养老效能。深入实施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积极促进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水平提升。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社区助餐点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推动护理型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养老综合体、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建设,持续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圈”。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推进失能老年人社区帮扶,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比超过xx%。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组织逐步提高调度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拓展养老服务市场,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8.增强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加大养老床位建设力度,鼓励基层对设施老旧的养老机构适时升级改造,保持床位和老年人口同步增长,积极促进床位利用率提升。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探索建立轮候机制,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应保尽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链接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促进各类养老服务形态的融合发展,提高运营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养老机构发挥溢出效应,向社区开放,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期上门、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鼓励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化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机构服务精细化。
9.大力发展互助养老。弘扬敬老孝老美德,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协会、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互助养老活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自助互助、社会参与的原则,探索农村睦邻点等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作为全市互助养老发展重要载体,加快站点建设,扩充志愿力量,丰富服务项目,完善激励措施。
10.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培育农村为老服务社会组织,支持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发展。以城带农、以城促农,引导城市养老机构对农村养老机构开展挂钩帮扶,鼓励优质的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拓展农村养老服务市场,拓展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连锁化布点、家庭照护床位等业务。积极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到2025年,全市农村敬老院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占比提高到95%。
(三)推动养老服务质效提升
11.推进医养康养深入融合。建立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制定实施细则。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按规定纳入我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定点照护服务机构。提升养老机构康养水平,强化医疗康复功能,逐步提高康复、内设医疗机构比例,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占比达到85%,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70%。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按规定进行签约。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联体范围。全市至少设立1所三级老年医院,人口超过50万的涉农区设立1所以上二级老年医院。推进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加快医护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促进新建或改扩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
12.着力培育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鼓励市属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促进养老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养老专业人才。支持行业协会发布养老护理员市场工资指导价,合理体现养老护理员劳动价值。对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录用有等级的护理员和专技人员,给予奖励性补贴。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褒扬机制,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评选活动,引导全社会尊重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吸纳就业,统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培训、职业规划、薪酬激励等各个环节。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社工人才开发,力争实现社会工作者与养老机构床位配比达到1∶100。
13.提升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深化数字技术在养老领域应用,提升民生服务智能、便捷和高效水平。进一步拓展养老服务在“我的南京”城市智能门户应用;开展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构建基于数据智能的智慧养老知识图谱,建设以居家社区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支撑系统。积极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手机免费培训,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努力消除老年人群“数字鸿沟”。加强信息技术在基本养老服务申请受理、过程管理、资金结算、信息推送、机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对养老服务各个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实现养老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互联网+护理”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网上办事流程,逐步实现“主动办”“马上办”“网上办”“移动办”“全程办”。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构试点。以全市养老综合信息平台为依托,不断完善全市养老服务和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养老领域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完善民政、公安、人社、医保、卫健等涉老部门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实现养老数据实时、在线可查。
(四)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发展
14.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发展银发经济。优化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激励引导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养老服务的发展主体,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等方面配套政策。支持本土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协力推进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适应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发展基地1个,省级养老服务龙头企业5家。
15.鼓励社会资本探索多种养老服务经营模式。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推动新兴养老服务业态发展,支持“物业+养老服务”发展,支持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改造成为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服务”+老年人用品产品、+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开发老年特色生活用品、服务用品。探索建设养老产业园,重点研发适老康复辅具、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型机器人和无障碍科技产品。“十四五”期间,全市养老服务领域吸纳新增就业力争超过5000人。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繁荣与发展。
(五)持续增强养老服务监管
16.深化养老服务标准建设。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工作,推动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导则》落地实施。鼓励养老服务机构、组织研发及申报省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力推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实施标准化管理。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安全管理、质量提升,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
17.提升养老服务综合效能。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质量考核和绩效评价制度,定期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社会信誉等事项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的依据。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强对接,归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信息,逐步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制度、“黑名单”制度。对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状况、履约能力进行全面判断和评估,对失信主体,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限制享受政府补贴资金、税费减免等,限制参加政府采购,对严重失信的养老服务机构和有关人员,依法加大惩治力度。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高监管水平。
四、重点计划工程
(一)养老应急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应急管理工作,健全组织机构、预案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应急场所、应急制度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全面提高应对传染病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新建或者提档升级一批具备“三区两通道”等应急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市级建成1—2家,各区至少建成1家。推动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必要的防灭火及自救逃生、防疫救灾物资和设施设备,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定期举办应急演练。
(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提升计划。持续完善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网点建设,服务站点社区覆盖率超过90%,积极提高志愿者、服务对象注册数量,大力发动团体志愿者,持续丰富服务项目,增强志愿活动活跃度。完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褒扬机制,健全线上+线下、通用+专业、理论+实践等志愿者培训机制,宣扬优秀志愿者事迹。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进社区、进高校、进机关、进企业宣讲,不断提高知晓率、参与度。持续优化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平台,提高平台适老化水平。
(三)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十百千万”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按规定给予奖励,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培养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领域技术能手10名左右;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培养领军型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100名左右;健全养老护理员队伍培训机制和继续教育制度,全市护理员队伍新增3000人以上;推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完善用工制度,积极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评价,市区联动开展养老服务领域培训30000人次左右。
(四)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00%。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政府投入力度,完成市颐养中心建设,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000张以上,打造全国示范性综合养老基地。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推进公共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载体:每个区依托现有区虚拟养老院等资源建成1个区级养老服务设施;每个街道依托AAAA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个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至少建设1个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1个老年中心厨房;每个社区至少建有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至少建有1个社区银发助餐点,其中面积较大的社区建有多个老年人服务站点。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凝聚社会共识,切实把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转化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备时代特色、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发展之路。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快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养老设施保障、养老服务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创新,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领域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市、区养老服务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研究部署养老服务领域重大改革和重要工作,指导、推动养老服务各项任务指标落地。完善街道(镇)、社区(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继续将养老服务纳入区级高质量发展考核。对养老服务成效明显的区,给予资金、项目等倾斜。建立养老服务监测分析与发展评价机制,完善养老服务统计分类标准,加强统计监测工作。
(三)完善要素保障。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水平,逐步增加养老服务投入。将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中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标准。完善对基本养老服务补需方与补供方相结合的财力补贴机制,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扶持优质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由民政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认定,实行清单式管理,确保各类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地。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健全养老服务资金及时拨付、安全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有效。
(四)加强宣传引导。将发展养老服务作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介作用,积极宣传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对养老服务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凝聚共识合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养老服务、关心养老事业、支持养老工作的良好氛围。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4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规范应急处理,保证在养老机构(含敬老院)老年人、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镇党委、政府领导,各村养老机构(含敬老院)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沈塘镇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含敬老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镇社会事务办、各村(设有养老机构,含敬老院的村委会)分级负责,以科学防控、依法规范,预防为主、群策群防的处置原则负责对本辖区内养老机构(含敬老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集辖区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镇社会事务办:负责综合协调本镇辖区养老机构(含敬老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内部日常事务工作;做好与雷州市民政局等部门和镇各村(设有养老机构,含敬老院)的联络协调工作。
各村(设有养老机构,含敬老院):负责统筹组织辖区养老机构(含敬老院)内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应急处理准备
(一)物资储备
各村养老机构(含敬老院)要安排好所需防控经费,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准备好适当数量的消杀物品、防护设备等,配备交通、通讯工具。
(二)协助机制
各村养老机构(含敬老院)负责人要保证信息畅通,一旦获得疫情信息,要立即行动,做到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疫情处理。
五、应急处理
预警与响应
(一)疫情预警
镇敬老院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各村养老机构(含敬老院)负责人商研判应对疫情发展趋势,研究确定疫情防控策略;商定疫情防控工作政策、应对预案和重大措施;统筹协调和指导各村养老机构(含敬老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科学、及时地做好疫情预警通报和应急反应工作。
(二)预警分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按照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原则上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四级。其分级标准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为准。宣布相关分级标准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程序。
疫情的发布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经省卫健委授权后,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统一发布疫情信息,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疫情信息。
六、疫情的控制
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各村养老机构(含敬老院)负责人要立即按职责要求采取措施,控制处理疫情。
(一)疑似者与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情形之一的人员: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者有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对疑似者,由沈塘镇卫生院叮嘱其出现发热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
(二)疫情防控主要措施
养老机构(含敬老院)出现疫情的,镇社会事务办要即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协调上级联防联控机制迅速收治确诊或疑似病例,立即将密切接触者转入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并协调疾控机构开展病毒消杀等工作;情形严重的,要将该养老机构按照集中隔离点标准进行管理,防止疫情扩散。
(三)疫情的解除
经专家组检测符合国家和省卫健委规定的疫情解除标准,并经市人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解除疫情,进入常规防控状态。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5
为加强疫情防控极端情况下全市生活必需物资的高效组织和有效供给,根据市委、市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我市出台《温州市生活必需物资应急保供1+N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坚持政府统筹、市场配置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防疫封控极端情况下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水产品、蛋品、奶制品、蔬菜、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物资监测预警、采购运储、应急投放、终端销售、市场监管、宣传引导等工作。推行“1251”工作法(即建立1套统一指挥体系,通过“市场化保供”“政府兜底保供”2种途径,发挥“货车司机”“配送骑手”“网格员”“楼栋长”“小区志愿者”5支队伍作用,用好1张工作流程图),确保关键时刻、极端情况下,生活必需物资“找得到、调得快、供得上、送得了”。
一、构建指挥体系
建立健全生活必需物资应急保障指挥体系,实行专班实体化运作,实施极端情况下的统一组织、协调、调度。
1.建立市县协同机制
依托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生活物资保障组,完善市生活必需物资应急保障组组织构架,压实各成员单位责任,强化统筹协调、精准施策、督导检查作用。组建各县(市、区)、省级产业集聚区以及街道、乡镇保供应急机动队伍,实施专班化指挥、扁平化运行,加强极端情况下的市级决策统筹、县级具体保障、乡镇(街道)执行落实,促进三级贯通协同,落实常态化监测预警、应急值守等机制,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力做好全市生活必需物资保障工作。
2.落实应急响应机制
根据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启动全域封控后,生活必需物资保障组迅速开展专班实体化运作,各成员单位落实专人24小时值守和负责人带班制度,根据相关职责,全面加强货源组织、有效畅通物流运输、务实做好终端配送,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
3.强化监测预警机制
疫情防控期间对全市及疫情相关地区菜肉蛋奶等重点生活物资价格落实常态化监测,跟踪监测粮油、蔬菜、肉类、鸡蛋等生活必需物资的生产和流通相关情况,及时掌握供销情况和存在问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协调处置,并及时向市生活必需物资应急保障组报告,启动相应预案。
二、加强货源组织
建立健全生活必需物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在应急保供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全市生活必需物资供应充足、采购*畅、储运有序。
4.加强市场主体供应
建立市外供应商、市内采购商、市内生产商等重点保供企业名录库,完善应急调运及储备投放机制。落实市外主要供货商采购基地名单,推动温州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浙江人本超市等市内供应商与储备单位的协调联动,加强其与主要供货商、供应基地的沟通联系,鼓励双方签订应急合作协议,加大极端情况下的采购力度,保障货源储备。完善市内蔬菜禽蛋水产品等重点生产企业名录,做好粮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的应急生产、储备投放,提升市内应急生产直供保障能力。市慈善总会统筹做好市外捐赠生活必需物资的登记、发放工作,定期向社会公示。
5.强化联保联供
各地要建立网格化重点保供企业应急响应联系制度,根据辖区内人口数量确定保供物资数量,启动物资报表日报、周点、月评估机制,及时掌握重点企业存销情况、消耗用量、保障周期,并将相应情况报市生活必需物资应急保障组,由市级层面科学规划紧急时期货源调配。当市场供应出现异常情况时,市级层面按规定程序启动14+1+N联保联供机制。如遇紧急情况,市级层面无法及时调配充足货源,市生活物资保障组相关成员单位要第一时间与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上级部门衔接紧急调运事宜,进行异地商品余缺调剂,确保生活必需物资不断供。
6.发挥电商平台作用
深入挖掘电商供应链紧急时刻“远程交易、单独配送”的作用,探索建立应急保供“生命通道”,在出现局部异常情况后,启动生活必需物资电商直供,或借用其供应链网络、仓储设施开展紧急运送,为疫情防控和居民生活提供稳定供应。
三、畅通物流配送
加强生活必需物资运输保障,提升运输车辆及人员快速验核放行、物资应急中转站接驳转运以及封闭管理居民小区配送效率,切实保障保供物流运输体系通畅。
7.强化运输通行保障
完善生活必需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管理制度,动态更新全市生活保供类企业(含电商)、快递企业及货车司机“白名单”,推行承运企业或车主在网上自主申报—主管部门审核—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通行证”。在做好疫情防控全程闭环管理的情况下,开辟应急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全力保障运输车辆及人员的优先快速核检、即时放行,提高通行效率。市公安局要会同市大数据管理局做好来温返温货车司机数据分析,并第一时间下发至各地,各地要及时向货车司机推送疫情防控和通行管控措施详细情况,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和物流保通畅措施落实到位。
8.适时启用物资紧急中转
科学设置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提升消杀、中转、临时储备、综合配套等功能,确保市域封控极端情况下有条件实行“无接触”交货验收。各地要完善中转站接驳预案,确保中转站接收的应急物资及时高效接驳分拨至各区域,并以各县(市、区)、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主体进行终端配送。推动重点物流企业入驻,提高装卸转运效率,实现物资有序、安全、足量进入封控区。中转站要在卫健部门的指导下,按照集中隔离点要求实行集中管理,加强工作人员配备、管理和培训。
9.加强网格化管理
以网格为单位建立极端情况下的生活必需物资配送工作机制,强化网格人员力量调配,鼓励引导广大党员、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担任“采购员”“配送员”,及时收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居民紧急生活必需物资需求,推出居家套餐、速食套餐、水果套餐等政府补贴暖心套餐,提供多样化选择。针对困难群众、行动困难、线上购物操作困难、患有重大慢性病等特殊人群,推行“点对点”配送服务,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送货上门,全力保障居民的物资需求。
10.鼓励多种形式的终端供应创新
鼓励、支持各零售终端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保证正常营业秩序,无正当理由不得关停或缩短其营业时间。支持临近超市、社区菜店等提供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移动售货车销售等服务,鼓励商贸企业、生鲜经营个体户在社区指定地点设立临时售卖点,鼓励居民利用电商平台APP、社区团购群、商超微信群等进行线上购物。
11.健全保畅协调机制
健全生活必需物资物流畅通保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交通管制、村(社区)管制、人员隔离导致的车辆通行受阻、驾驶人员无法出行等问题,完善工作联系渠道、督办方式,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解决、重点物流企业正常运营、物资运输通道畅通高效。各级生活必需物资保障组与保供应急机动队伍适时开展保供保畅、快检快通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确保保畅机制落实到位。
四、强化队伍建设
用好“货车司机”“配送骑手”“网格员”“楼栋长”“小区志愿者”5支队伍,提前开展岗前培训和演练,定期做好核酸检测,确保极端情况下迅速拉起队伍,形成“战力”。
12.适时组建服务队伍
根据疫情防控等级、应急保供需要,适时组建“货车司机”“配送骑手”“小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市交通运输部门要根据极端情况下的运量条件做好“货车司机”队伍的人员数量测算、人力池组织与资质审核等工作。市商务、市场监管、邮政部门要为组建“配送骑手”与快递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完善合作机制,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各网格要做好“小区志愿者”前期意向排摸,确保“战时”第一时间能够形成志愿服务能力。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快推进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唱戏、群众受益”的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13.提升队伍服务水平
加强对“货车司机”“配送骑手”“楼栋长”“小区志愿者”应急服务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防疫档案,适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和演练,强化极端情况下的区域化集中服务管理,储备和明确集中服务管理场所并提供食宿、核酸检测等生活保障,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组织人手、形成“战力”,开展生活必需物资运送、配送服务。
14.强化全流程服务对接
加强各地保供应急队伍与末端配送服务各环节的衔接,合理设置通行标准和社区投放点,加强与小区楼栋长对接协作,实施分片分区精准服务和点对点配送,切实避免出现“最后一公里”“最后100米”“送不达”问题。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6
为提高养老机构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老人及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敬老院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要求
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提高职工和老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在养老机构的发生和蔓延,最终实现“零感染”、“零疑似”的目标。
二、组织指挥
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强化责任落实。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监测预警
(一)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度: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疫情报告制度,老人晨午检制度,病因追踪等台账登记制度,老人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防疫消毒制度,疫情防护健康教育等制度。
(二)认真做好疫情期间老人健康情况统计、疫情监控和日常检查,重点监测有外出的老人,指定专人搞好处于隔离进行医学观察老人的服务工作。
(三)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消毒物品、体温测量仪或体温计、医用防护服装、洗涤用品、口罩等物资,做好全院清洁卫生、全面消毒等工作。
(四)开展全院隐患排查,实现供水、供电、消防安全的全覆盖、无遗漏、无盲区。
(五)密切关注老年人及工作人员、尤其是被隔离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专业心理疏导。
四、应急处置
(一)工作人员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到定点医疗机构(县医院疾控中心,联系电话:就诊排查,确诊不属于疑似病例的,可正常复岗,但要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属于疑似病例或感染确诊病例的,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报告主管部门,在当地卫生健康或疾控机构、民政部门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等)开展排查,实施集中医学观察,协助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等其他处置工作。治愈后需返岗的,应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返岗。
(二)老年人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由家属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有效防护情况下陪同送医,确诊不属于疑似病例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员正常返回生活区和复岗,但要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
(三)老年人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的,应送定点医疗机构(县医院疾控中心,联系电话:)就诊,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报告主管部门,在当地卫生健康或疾控机构、民政部门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等)开展排查,实施14天隔离观察,协助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等其他处置工作。治愈后需返回养老机构的,应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入住;参与陪同护送的工作人员也应实施14天隔离观察。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全院封闭管理
1.疫情防控期间养老院实施封闭式管理,不接待外来人员走访慰问,老人不能离院外出,不再接收新入住老人。有特殊情况者,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2.封闭管理期间严禁走访、慰问、探视等,家属送给老人的日常用品或订购物品需登记、消毒后转交给老人。
(二)严格执行每日双检制度
1.建立老人和护理人员的健康档案,每日开展两次体温检测和健康登记,对护理老人进行体温测量、问询健康状况,并记录备查。
2.老年人生病,非突发性重大疾病的,可采取上门诊视等方式保守治疗,暂不外出就医。患普通疾病急需送医的,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指南》执行。
(三)持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全面做好院区环境清洁,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干净、卫生,设立废弃口罩专门回收点,废弃口罩等防疫物品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3.按照日常消毒工作标准和细则,对餐厅、卫生间、浴室、活动场所等聚集场所和容易接触的各类物品每天定期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换气(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时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认真做好记录。
4.教育引导老人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个人宿舍通风,落实消毒措施。
(四)抓好老人饮食健康管理
1.实行“分楼层、分餐桌、”错时就餐制度,避免老人就餐聚集。
2.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3.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
4.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餐具用品须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30分钟以上的高温消毒。严格执行食堂餐具、用具的清洗和消毒制度。
(五)提高全体职工防控意识
1.切实加强防护知识教育,组织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和护养老人掌握防护知识,教育引导老人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2.通过宣传栏、标语、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疾病防控、生活防疫等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营造群防群控、科学防控的氛围。
3.加强老人心理疏导工作,畅通沟通渠道,及时解疑释惑,引导老人弘扬正气,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六)搞好疫情防护物资保障
1.根据防疫需要,准备好老人和护理人员所需的口罩、手套、体温测量仪或体温计、等防护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杀用品。
2.预备隔离房间,以供未来出现可疑症状的老人隔离治疗使用。
3.针对季节性气候,储备好老人防寒防冻物资,尤其在开窗通风时,应注意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感冒。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范文(精选7篇)7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控制措施,预防控制疫情传播、蔓廷扩散,保护敬老院集中供养人员的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本预案以《龙泉镇新冠肺炎设情防控应急预案》为依据编制。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龙泉镇敬老院区域内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镇敬老院建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由分管民政领导牵头,负责指导和协调全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响应阶段和恢复评估阶段的防控工作,成立龙泉镇敬老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敬老院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处理工作。其组成成员如下:
指挥长:
副指挥长:邵江宣传委员、副镇长
成员:
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敬老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忱枫同志兼任。在应对准备阶段,各成员依据各自职责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全镇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统一部署,分别开展工作。各组组成及职责为:
(一)综合组。由杨兆勇牵头,负责综合协调内部日常事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和重要工作的督办;负责上级部门的联系和协调。
(二)流动人口防控组。由王忱枫牵头,负责交通工具的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流动人口防控措施的落实;承办敬老院指挥部交办的相关事项。
(三)医疗防疫组。由赵明春牵头,负责组织制订和修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相关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和防控应急措施,并组织对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提出完善应对策略和措施的建议,承办敬老院指挥部交办的相关事项。
(四)保障组。由王忱枫、何晨阳、袁兵牵头,负责统筹和协调防控应急和医疗救助物资保障工作;评估和协调防控应急等物资供需、生产、储备、运输等事宜;协调安排防控应急和医疗救助物资保障专项资金;督促和检查各项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监测和保障生活必需品等市场动态及供给;负责保障工作信息的管理;承办敬老院指挥部交办的相关事项。
(五)宣传组。由黎志敏牵头,负责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和與论引导工作;根据舆情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澄清事实;协助相关部门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知识;承办敬老院指挥部交办的相关事项。
(六)社会治安组。由张洋牵头,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和社会动态,及时依法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协助有关部门依法落实强制隔离措施;承办敬老院指挥部交办的相关事项。
三、监测与预警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
(1)监测点设立:由镇上确定监测点。
(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測: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①发热(腋下体温>38℃);
②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④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二)预警。敬老院发现有来自疫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即发出预警信息。
四、信息管理与报告
镇卫生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市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或有关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如不能明确诊断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所致的病毒性肺炎,应当及时采集标本按照规定送至市疾控中心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检测不具备相应诊治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其转至市级医院进行诊治,由接收病例的医院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网络直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点收治医院为阆中市人民医院。
五、疫情的应对办法
发生疫情时,开展常规监测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外,在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龙泉镇中心卫生院要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敬老院的医疗救治和疫情控制工作,积极救治病人,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六、应急响应
应急处理工作应实行边调査、边处理、边核实,科学有序、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的原则。
(一)应急到位。接到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指令后,立即启动本预案,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立即组织各个专业工作组2小时内赶赴现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处理和技术指导。
(二)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严格按镇上的规定执行。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测。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有关要求,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包装运送、检测。
(四)健康教育和技术培训
1.健康教育
(1)制订计划与方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工作目标任务、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題等制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计划的方案并广泛在院内学习,做到每个人都知晓。
(2)抓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根据敬老院各位老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广泛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技术培训
对所有成员和消毒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诊断救治能力、检测能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能力和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七、事件的确认、终止及评估
(一)事件的确认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学观察病例由阆中市医疗救治和病例诊断专家组确认,必要时请省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会诊。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诊断须报告省卫生健康委,由省卫生健康委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专家组进行会诊认定。最终确认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专家组进行。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复核工作由省疾控中心承担,最终复核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承担。
(二)事件的终止
经过疫情检索,疫区内最后一例确诊病人恢复后10天内无新发病例出现,由市卫健委报省卫健委,再报请市政府批准,解除疫情应急状态,转入常规防治。
(三)事件的评估
在处理疫情过程中,及时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效果及疫情动态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改进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专家组。严格按镇上的要求执行。
2.应急处理队伍。建立并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发疫情应急处理专业处置队伍,队伍由流行病、传染病、检验、消杀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
(2)开展消杀灭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3)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二)后勤保障
1.物资设备供应。建立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发疫情的医药器械应急物资備备应急储备物资应妥善保管,指定专人负责,并及时补充更新。应急储备物资应包括:预防性药物、消杀药械、检测试剂、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2.通讯信息保障。加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的核对、分析和报告工作。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发疫情报告、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
3.经费车辆保障。安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经费,做好车辆保养,保证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相关文章:
困难群体生活物资保供方案(通用6篇)01-08
乡镇生活物资保供方案04-28
生活物资保供实施方案04-28
防疫生活物资保供方案(精选9篇)01-10
县生活物资保供方案(精选6篇)01-09
采集物资设备保供方案04-28
疫情保供物资配送保供方案(精选16篇)12-22
养老机构生活物资保供方案(精选5篇)12-13
应急生活物资保供方案(通用8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