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时间:2022-12-23 11:38:57 总结 我要投稿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汇编1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期中考试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汇编15篇)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

  期中考试结束了,卷子陆续发了下来,并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好,一个个红色的分数十分扎眼,那些错题也大多是不该错的。有的是没读清题意,提笔就写,大意失分;有的是读题后没分析,想当然地写出答案,大概意思虽然对,但一些言语答非所问,就是我背得再熟,跑题了照样扣分。

  哎!可怜的思品卷子,要不是这个小错误,我的得分就是三位数了;有的是概念掌握不牢,到考场上便慌了手脚,思考半天仍没有答案,结果就又丢一分;有的因为字不会写而扣分,这应该算是历史上的错误,看来以后还要把好字词关呀。

  还有就是历史的阅读题了。阅读题所占分值很大,题型也多种多样,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让谈自己的理解和总结概括,谈理解的题我最不能写的全面,结果许多的半对出现在我的卷子上;至于总结类的题,我总不能把它写得十分简洁,也抓不住要点,写出来的答案往往不是总结,而是扩写,写的比原文还长。所以我以后还要加强阅读训练,不论是看课外书还是学课文,都要试着提炼出它的主要内容,并想想自己的感受,相信坚持下去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会不断提高。另外就是要加强课外阅读,这样有利于我扩大知识面,对我的作文也有好处。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2

  初二第一次历史考试并不理想全班有30人不及格,上40的仅仅5人。

  历史应该是一门好学的学科,但为什么我们的考试成绩却那么的不堪?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对学习历史的态度,上课是否做到百分之八十的认真?课后是否有抽时间去复习?

  如果你上课认真了,课后再花点时间去复习其实学历史也是很容易的。

  历史课下课后我都会问历史老师郑老师我们本堂课的学习状态如何,每次郑老师给的回复都会是这样:有的同学多认真,但就是你们班上的“那些”同学。我想大家心里应该都知道“那些”同学指的那些人,记得开学前几周的时候郑老师对我说过:你们班调皮的孩子不仅仅是要提醒他们,学习好的同学也应该一起多帮助他们。 学习是可以互帮互助,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带动不想学习的同学。

  同学们在课堂上基本能做到不讲话,我相信这一点值得鼓励,但同学们的思路是跟着老师走的吗?敢肯定的是一定有不少同学在课堂上没有做到认真,在开小差,老师在讲台上四十分钟讲都的很认真,为什么同学们不可以坚持四十分钟。

  总结:

  1.对待历史不重视。

  2.上课效率不高。

  3.课后没有花时间巩固。

  4.没有背牢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反思总结自己的问题,然后去克服自己的问题,在下次考试中能超越以前的自己。

  我看过一本书,书名当时就吸引了我《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有多少同学在做'无用功'或着说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书的封面有一句话可以让我们深思:“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所以在努力而又没有很大提升的同学不要假装很忙,不要做给别人看。还有那些想行动努力的同学,请真切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行动是不需要等到什么好的天气好的状态才开始的而是此时此刻。

  还是那句话,加油!八四班!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3

  一、试题综合分析:

  这次考试的题量适中,大部分学生四十分钟就能把会做的题做完。难易程度也比较适中,能真正考察学生的能力,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试题的区分度也比较适合。涉及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既有综合的知识点,也有细小的知识区分,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总体上来讲,这次试题能考查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学生的做体审题能力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比较符合课改新理念的。

  二、反映出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掌握知识不牢固,即使教师用对比法,

  图示法,线索法等方法让学生去掌握,但仍有部分学生模模糊糊。

  只要稍有变化学生就出错。再有第21、22、24题学生根本不审题,仅仅是把原背的答案填上而已。

  2、对历史这门课不重视,虽然是九年级,但学生仍然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对这门科也抱着马马乎乎的态度,成绩不够理想。有些学生甚至扬言,历史这门课平时不用用功,考试以前看看书就可以。

  3、审题不仔细,做题能力差。虽然通过阶段性检测,二次过关,

  学生的做题能力仍然需要加强,有些学生,两问答成一问,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4、学习习惯不够好,浮躁,不注意思考,不求甚解,不注意把

  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错别字较多。

  三、措施:

  1、继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精讲多练,真正把具体的措施落实到人。

  2、课中注意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窍门,由繁化简,让他们乐于接受。

  3、注意个别辅导,通过写来培养学生的习惯,解决错别字问题和提高学生的审题做题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做题,练题中自己掌握做题技巧,实战出真知。

  4、通过阶段性检测及二次过关查缺补漏,做到由面再到点。

  5、继续探索新课改方式,让学生感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

  四、感想:

  本届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够好,自由散漫。加上对历史不重视,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下不会复习,对知识的记忆不连贯,因此成绩还是不够理想。虽然经过我的努力,学生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课堂教学效果,成绩也在一步步提高。总之,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试卷分析,期中考试,基础知识,覆盖面,知识点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4

  期中考试过后,总结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实际却是很重要一步。通过总结,查漏补缺,找到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学习正如吃饭,而考试失败则就像是饭中的一粒石子,你总不能在人生中对知识最渴求时,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学习,正如你不会因为饭中有一粒石子而饿着不吃饭。你的期中考试成绩怎么样?两个月的学习有了提高还是出现了退步,有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又将怎样进行?这些都是靠总结才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认真总结期中考试,不仅能为下一阶段学习明确方向和目标,更是我们迎接期末考试的一次考前动员,从这一点来看,总结就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现我就对本次期中考试进行一下总结。

  总的来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老师、同学、环境等等;也已适应了高中生活,适应了老师的教学与管理;高一整体呈现出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很多同学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年级的进步名次与入学相比有明显的进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本次期中考试的结束,我们欣喜的看到上课溜号、不学习人的少了,而认真学习、问题的人多了。本次期中考试总结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定位,查找不足,对症下药。

  当然,在此次考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涂错卡的人数较多。这足以说明有些同学上课不够专心,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所以老师反复强调的如何涂卡根本就没听清楚。

  2、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扎实。有些同学作业马虎,差错较多,选择题乱猜,书写不规范;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讲评过的练习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导致已做过的练习屡做屡错。考试中再出现,还是一错再错,还安慰自己说这个题我会。老师上课讲的知识没有及时落实,造成知识堆积,不能及时复习,以至于越差越远。到考试时遇到难题不会积极去思考,而是停留在表面,凭感觉答题。

  3、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答题不规范现象。.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4.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5.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6.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7.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功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8;有的同学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晚上睡得晚导致上课打瞌睡,影响课堂效果;自习的效率不高,课间之后上课无法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自习课上总有人借问题为名说闲话。有的同学想提高成绩,但方法不对又不积极主动问老师。

  ……百无聊赖地坐在桌前,对着那一本本厚重的书、呆望了一会儿,从中捡出一本,乱翻了几页,从中挑出一道题,结果半个小时也没能做出结果,然后只有没好气地把它再丢回书堆中去,再捡起一本……,在这简单的重复劳动中,时间匆匆而过。

  就目前学生的状态生活态度而言,当务之急应也是的解决方法,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合理规划、利用时间,提供时间的利用率。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合理地利用了时间,谁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学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真正利用的课余时间-发呆时间-闲聊时间-借东西时间。一天时间的利用率=学习(工作)时间/24小时。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学习环境,即,尽量保持桌面整洁,只留正在做的事情;学习中经常要用到的用品应容易取得;每一件物品应摆放在固定的位;把各科的教材、资料分好类;把不再需要的东西坚决扔掉。

  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执行的。年.级前10名、级前50名、级前100名、级前200名等等。

  再次,要使学生习具有“计划性”。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没有计划,目标就成了水上浮萍,没有根基。做事没有计划,结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一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能根据自己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努力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主要是明确自己将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第四,注重基础知识,要落实老师讲的知识点,及时复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才能持续进步提高1.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增强自制能力,认真听讲,学会捕捉关键信息,会听讲。2.及时巩固知识:当天学习内容,一定当天巩固;当周学习内容,一定当周巩固;复习时一定要静心看书,理解知识。

  最后送给同学们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今天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你每天早上起床时,试着对着镜子告诉自己:“今天我要尽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生命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你要是主动前进,就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锁定目标,永不退缩,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读书改变命运;勤奋赢得未来;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想办法!

  扩展阅读: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

  一、考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6

  期中考试又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学生方面:从试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学生理解有误,没有抓住中心内容,第一问应是文艺复兴就错,其它问题就全错了;材料2(但这道题不是会考内容)和材料3两个作用和意义。问答题主要失在美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功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

  四、我的看法: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 “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7

  期中考试又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二、学生方面:

  从试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学生理解有误,没有抓住中心内容,第一问应是文艺复兴就错,其它问题就全错了;材料2(但这道题不是会考内容)和材料3两个作用和意义。问答题主要失在美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功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

  四、我的看法: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8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 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 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初一阶段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认真答题的训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规范答题,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9

  本次考试度中等偏上,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很简单,但是还用很多学生不及格,在其任教的七个班中优秀率不是很高,13名满分的学生只占了5名,并不是很多,而不及格的学生仍然比后七个班多。我认真的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在细节上丢分。学生不按问题的顺序答题而丢二分,审题抓不住问题两个关键词而丢二分,学生对历史事件叙述不准确,错别字。

  问题二:对材料分析题,学生答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学生不注重对材料的阅读、分析与运用。

  问题三:审题不认真,不会审题和答题速度过慢等问题

  二、改进措施

  1、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要注意学生的投入度,多观察多督促,要盯人,有溜号的或不认真的,要马上给予提醒,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平时做题就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抓准主体问、关键词、限定词如时间、年代、人物、历史事件名称、性质、会议。

  3、启示类题要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

  4、课堂上注意对所学历史事件的归纳和练习,注意对学生解答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

  5、尽量和学生谈话,鼓励学困生坚定学习历史的信心。

  “路漫漫其徒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及时反思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我要继续努力。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0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6、复习不到位。例如选择题失分较多的第16题、21题、22题,都是基础知识;第28.29题还有0分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三、关于教学与考试的理性思考

  七年级期中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考试,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5、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6、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归纳、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8、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1

  本次期中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中考模式。非选择题20道20分,占40%。由于本次考试为闭卷形式,非选择题根据中招试卷结构中的五道题减少为四道大题,分值仍为30分,占60%。本次考察七年级下册1-12课内容,主要考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两单元中我国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发展历程。

  本次考试中年级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年级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试发现学生答题中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初三较为相同的有以下几点:

  (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牢固:题中出现的历史事件、人物贡献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初一第一单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涉及他们在位期间的称谓问题分别对应“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之治”,其实很容易记,但是因为前三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学生就把这些知识点搞混。

  (2)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很多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行。其实不然,大多数学生害怕碰见考察时间的题,就是因为在死记硬背的情况下,很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造成知识的分段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将各个事件对号入座当然很难。并且,这种记忆方法,很难将考察综合能力的题拿下。

  (3)审题不仔细、不认真:初一试卷中22题的第2问,在以前练习的时候出现过,但是进行了些微的更改将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删除,但是部分学生不审题,完全靠印象写答案,将“三吏”、“三别”写上。可见其考试过程中极其不认真。

  (4)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认真:部分成绩比较偏后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态度不认真,非选择题部分仅写几个字,字体潦草、卷面也不整洁。也有部分学生答题的时候马虎、粗心,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比如“吏”与“史”两字多次强调,但是在试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学生写错,“安吏之乱”、“诗吏”一大片。

  (5)多次强调的知识仍有学生写错,说明部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集中精神,认真听课,在讲解习题、学案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

  今后改进的措施,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提醒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考现在实行开卷形式,注重对知识的变形与组合,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实践、创新能力。但是这些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只有对知识熟练掌握,才会有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是应该强抓基础知识的过关。

  (2)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想要获取高分就需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程中对学生多做引导,使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尤其在导学案的教学中,利用小组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对于审题不仔细、不认真;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认真两个问题,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对其提高要求。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抓住关键词,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去回答,避免偏差与疏漏。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2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晋江市的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3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4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5

  试卷分析:本次考试试卷题型分三大类:选择题、材料题和探究题。古代史内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题形式和中考不相符,答案较为复杂、难度较大;对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重点知识考查不全,出题比较笼统,学生理解起来不知从何下手。

  成绩分析:本次考试,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学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优生。仔细翻翻卷纸,后来又通过和学生谈话,冷静下来后总结一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对相应的史实及史实间的联系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现混淆,该背下来的东西记不住,如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目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影响及启示;诺曼底登陆,巴黎和会等;

  二: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还很欠缺,平时强调的很多,但是学生一到运用的时候就不能自觉运用,同时也凸显学生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理解还不到位;

  三:学生在细节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如历史术语的不准确,审题不到位,答题格式的不规范,语言不规范

  四: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还存在着侥幸心理,比较懒惰

  五:教师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检测督促和辅导,在课堂上说的多,练得少,背的少,检测的少

  整改措施:

  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给学生背诵练习的时间,针对性的检查检测和辅导 第二:结合中考题型和最新试题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训练力度,并尽可能给学生改出分数,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结合试题传授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相关文章: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2-22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2-12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2-20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5篇12-23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5篇)12-23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通用12-22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通用15篇12-23

历史教师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精选5篇)05-08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集合1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