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时间:2022-11-17 14:47:23 方案 我要投稿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通用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通用15篇)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1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以及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及申报福州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引领,实施以开放多元、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提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概况

  近年来,在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近三年年均100万元以上。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动式平板多媒体,12间教室配置了智慧教室系统,千兆网进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三间学生电脑教室,1间平板互动云教室,3套录播系统多媒体听课室,1套手拉手校际互动教学系统,容纳200多人学术报告厅1个,1间学生机器人科技活动室,并建有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红领巾电视台可向所有教室实时直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学校创建了学校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已实现wifi全覆盖,安全监控基本全覆盖,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台式电脑和移动备课笔记本。为学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全校教师顺利通过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XXX、XXX等多位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获得好成绩,20XX年4月学校成功承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现场会,申报的福建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智慧教师环境的互动教学研究》预计年内结题。很显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再加上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已有的设备跟不上更新的速度,不同批次设备间存在兼容问题,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对照《福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在应用服务融合、智慧学习服务、智慧资源服务、智慧评价服务、智慧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信息技术设备、绿色能源、智能安保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师生发展、特色创新、示范引领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2—3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为建设“固本强基,践行本镇智慧教学”的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基础环境建设

  ——学校光纤接入互联网,班均出口带宽增加到10M。网络服务全覆盖,完善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教室,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完善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改进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规范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建设与管理

  ——在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备一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引进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在12间智慧教室的基础上。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继续加大师机比,生机,进一步推进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等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在建有航模、机器人特色探索教室的基础上进一步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其他特色功能教室。

  ——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推行绿色理念。

  ——在已有的校园安防系统的基础上推动配备的智能化,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安防系统智能实现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

  2、应用服务

  ——逐步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能与上级各职能部门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继续完善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接入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探索建设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的企业号或服务号。

  ——在教师均已实名在福建人人通教育平台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推进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移动终端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的提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进一步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对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进行尝试。

  ——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网络空间,在家长配合下尝试创新型开放学习。尝试“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做题方式,尝试线上同步微课、视频课程及二次学习与巩固,尝试线上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智能针对性练习,智能记录作业、考试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

  ——利用平台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逐步实现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逐步建设有统一的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融合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化图书馆多种功能。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3、师生发展

  ——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推动教师具备信息素养的提高,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五、保障措施

  (一)机构制度

  为加快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进程,统筹协调全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经校长室研究决定,成立闽侯县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制订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并继续完善制订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教师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与学习。网络管理员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

  (三)经费保障与网络安全

  在县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六、特色创新、示范引领

  我校将继续申请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期望取得良好成果。通过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力争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并得到交流推广。

  围绕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支撑环境等有关问题继续承办或主办各级各类交流研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组织优势学科发动本校各级骨干教师、名师,利用智慧校园设备开展课堂教学实况在线直播或点播活动。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2

  一、背景介绍

  智慧校园发展背景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服务在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IT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个学校已经或正在开始建设基于部门的应用系统,基本解决了面向业务主题的管理。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不足,如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手段单一,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较少,整体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自动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信息化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

  学校的教学资源信息主要来源于三类:基于人的数据,基于流程管理的数据,面向设施环境的数据。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数据的采集,但仍然无法满足全方位实施教育信息化及提供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的要求。这就要求了基于先进技术的系统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出现。

  二、智慧校园与物联网

  引入物联网进入校园,对建设智慧校园的步伐将更加快速且见效极大。更加方便师生的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写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能够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智慧,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学校的运行状态,随时拥有智慧的学生、智慧的教师、智慧的管理以及智慧的校园品牌。

  智慧校园建设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抢占创新型校园建设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校园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智慧校园的特征

  1、为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

  2、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

  3、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四、智慧校园的意义

  1、“智慧校园”物联网的应用是打造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2、“智慧校园”是集物联网新技术的研发、试点、应用展示、人才培养、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示范推广。

  3、快捷、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学校的美誉度。

  五、智慧校园方案的关注点

  1、合理分布资源、信息和应用,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保护学校投资;

  2、关注数据的整合和数据流的完整实现,从根源上消除信息孤岛;

  3、支持国家要求的以及学校内的各级标准和统计上报需求,基于统一数据源,实现各种统计口径的信息汇总和决策支持;

  4、实现应用的集成,支持业务协作、部门间流转和全校性业务的实现;

  5、关注用户使用效率,支持多校区、多级管理和服务的实现,支持移动应用;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阜宁中学将以国家、省、市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为指导,从“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吴向忠

  副组长:周为仲、姜加乾、仓定权、俞翔、徐晓华、钱立勇

  成员:曹谨瑜、涂正兵、丁玉华、徐加宏、乔元俊、张锦洲、王沛、曹志仕、顾乃春、范顺忠、邓克刚、王跃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江苏省航模科技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心语小屋)、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主要不足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数字化平台缺乏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校本资源库建设滞后,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平台不足,特别在基于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大数据、物联网、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应用缺乏。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实现核心平台智能高效、网络出口智能安全、网络接入智能灵活、网络管理智能统一。

  ——构建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开发能够满足学校数据存储需要的大容量、可扩容、可动态调配的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确保学校数据资源的储存和安全备份。提供面向部门和用户的个性化存储及公共网盘等服务,为实现师生的移动办公和学习提供条件。

  ——建设功能强大、设计美观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新的校园网站既集成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入口,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展示学校的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体现阜宁中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2、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校本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精品课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同时适当引进国内优质中学教育资源和商用资源库平台。

  ——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及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推动数字化实验室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3、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校务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逐步实现多平台网络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

  ——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门禁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4、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项目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阜宁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七、实施步骤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xxxx年)。调研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制定规划。进一步完善领导机构,明确部门职责,修订相关制度。

  第二阶段:重点推进阶段(xxxx年—xxxx年)。根据“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改善学校信息化基本设施,丰富校本资源库,开发教务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教学教研平台和电子校务系统,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xxxx年)。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完成各系统统一身份认证集成。

  第四阶段:完善推广阶段(20xx年)。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认真总结成果经验,大力推广经验成果。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4

  根据8月初县局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淮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淮教电〔20XX〕1号),结合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实际,现就推进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及教育部等部委《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和淮安市智慧校园创建的相关文件精神,以促进学校的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组织保障

  成立旧铺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支部书记杜宏生同志任组长,由各副校长和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装备室和电教中心负责人任正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实施与评估。

  三、目标任务

  提升宽带网络、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健全智慧教育体制机制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逐步完善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养一大批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四、创建重点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出口带宽满足需求,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学校拥有专用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达到上级要求。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校师生基本实现“人人通”。健全学校信息技术日常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2.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教师熟练掌握应用学科资源和教学软件,优化课堂教学;应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布置作业,与学生、家长互动交流;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建好教师工作室,开展“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教学改革。

  3.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教学资源。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课例、课件、微课、教育教学软件、培训叙事等应用成果校内展示活动,并积极参加全县、市教师优秀“课件”、“微课”等制作评选活动。

  4.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能力,利用省数字教师网,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合格率达到100%;组织骨干教师参加课件、多媒体应用和网络研修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五、具体做法

  1.加强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宣传,转变全体教师的思想观念,全员参与智慧校园的创建。

  2.认真研读创建标准,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

  3.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4.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5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联系的深度融合,根据濮阳市教体局通知要求,经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xxxxx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精神,按照省教体局进一步推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意见,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学校管理、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及学生家长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促进优质管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家校联系,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提升“腾讯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加快建设涵盖学校的智慧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全县公立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等为主要标志的“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智慧校园环境,基本实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三、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构建全覆盖管理网络。

  (1)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列为学校重点工作,在20XX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健全以校长为组长,以校主任和腾讯智慧校园管理员为副组长,学校其它教师为组员,成立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智慧校园成员工作具体分工:组长负责根据学校规划,组织拟订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副组长负责整合校内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推进数字智慧校园硬件建设,根据计划制定具体操作细则。组员: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2)完善覆盖腾讯智慧校园所有管理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层级管理网络。

  一是管理层面完善“校长领导——教师分管——班级应用”三级管理模式。校长统筹组织、协调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制定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组长负责落实分管应用功能的管理、培训与考核;班级班主任、教师负责落实本职各项应用功能的操作与使用。

  二是完善“系统管理员——学校管理员——班级管理员”管理团队建设。系统管理员负责学校腾讯智慧校园数据建设、网络安全、应用统计、使用培训等方面的管理,为学校管理员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学校管理员负责本职能分管板块的数据建设和应用管理,做好学校点、各班级管理员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完成分管工作任务,并对学校点、各班级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班级管理员负责本班级数据建设,负责相关功能使用与应用管理,并及时反馈工作成效与工作建议。全力推进腾讯智慧校园建设。

  2、确定实施步骤,有序推进工作进程。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扎实有序高效地推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章立制(20XX年3月上旬)。在20XX年工作基础上完善学校《推进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修订工作制度。

  (2)完善数据建设(20XX年3月下旬)。通过培训,完善新学期基础数据库建设,一是完成新学期各层面管理员、班主任、教师、学生和家长基本信息收集、导入;二是完成平台各项目应用功能的数据导入。

  (3)全面推进(20XX年4月下旬起)。通过强化培训,全面推进班级圈、教师助手、家长助手、行政助手、教学服务、微官网、考勤、审批等应用功能的推广与应用,强化过程督导检查,提升平台关注、活跃度,提高使用率。

  (4)总结提高(20XX年6月底)。认真全面总结一学期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炼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施行主题活动,打造亮点和特色。依托学校工作安排,整合优质资源,提炼主题活动,大力进行宣传,充分展示学校亮点与校本特色,提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关注度,促进平台活跃度及使用率的不断攀升,推动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4、加强管理,为平台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1)完善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薄弱校点信息化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网络平台,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平台互动、学习交流的需求,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评价、科研、资产等的智慧化管理。

  (2)加强学习交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组织流动现场促进会、座谈会、考察学习等形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建设工作效能。同时,在校内树典型,立标杆,通过校内榜样的示范引领,形成样板,为其它学校、班级、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强化腾讯智慧校园的软实力建设,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间的深度融合。

  (3)强化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做到管理上水平、上档次,真正实现“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家长服务”目标,整体提升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质量和品位。

  5、完善考评机制。

  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班级智慧校园平台应用工作进行考评。一是对平台每周进行2次统计(周一一次,周四一次),统计结果当日在学校微信群通报;二是对班级使用情况实行每学期一评比,对前三名的班级按使用率高低排序,对在班级按一、二、三等奖对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予以奖励。同时,将学期评比结果纳入教师个人评优评先指标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充分调动各班主任及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稳步高效推进。

  腾讯智慧校园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应用、重在持续发展,学校将以此次推进工作为契机,通过行政推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发展模式,强化内部管理,激活工作效能,密切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6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吉安市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已取得较好成效,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各地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平台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为进一步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吉安市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努力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转变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提升“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加快建设涵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全面建设60所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到20XX年,全市完成200所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市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实现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品质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三、重点工作

  1.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逐步推进1000M光纤进校、100M光纤到班,无线网络全覆盖。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慧化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2.搭建智慧教育管理平台,为广大中小学开展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网络平台。建立师生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评价、科研、资产等的智慧化管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市、县、校之间网络高速互联互通。

  3.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面使用或对接国、省、市、县提供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推送到班。采取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逐步建成具有区域特色、校本特色的系列优质教育资源。

  4.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结合全市高效课堂建设和“三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网络化、智能化信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智慧课堂示范点,开展在线课堂、录播、翻转课堂、移动APP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课堂试点示范应用。依托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引导和推动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四、建设要求

  1.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选择前期已参加市级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建设的学校,率先开展“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市教育局将根据各地创建设工作进度,通过组织流动现场会、座谈会、考察学习等形式,提升试点校创建工作的示范性与引领性,形成样板,为其它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2.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方案,制订本地的智慧校园”创建实施方案。方案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根据不同地域和层次类型学校,制定年度创建计划和“时间表”,落实具体措施,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同时加强指导,充分调动辖区内各学校参与“智慧校园”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亮点和特色。

  3.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经常性的开展“智慧校园”督促指导,根据创建工作安排对学校进行年度考评。市教育局也将各县(市、区)“智慧校园”创建情况纳入年度督导考评内容,对进度缓慢效果不佳的,将对县(市、区)教育局长进行约谈,查找原因,认真整改。

  4.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通过上争外引,自己挤和争取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智慧校园”创建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要结合上级资金项目搞好“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特别是目前正在实施的薄弱学校改造和信息化专项建设以及县(市、区)信息化经费统筹等项目,经费投入在注重补长硬件短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软件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更加注重教师能力素养的培训和提升,更加注重“智慧校园”软实力的建设。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智慧校园”创建活动是落实上级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局,策应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全市教育品质,树立教育网络环境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务必要高度重视,将“智慧校园”的创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来抓。

  2.精心组织。市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实施。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直属学校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成立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要指定专门的科室,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3.加强管理。在“智慧校园”创建中要注重加强管理,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制度保障学校规范有序运转和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的各种优良品质。三是加强学习和交流,有计划地组织工作意愿较强、工作成效较好的学校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四是注重“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切实以“智慧校园”的创建促进学校建设和管理上水平、上台阶,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目标,整体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位。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7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XX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地特点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开展建设。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支持视频点播、电视直播,电视电话会议及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多媒体运用。采用智能化设备对装备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追踪、管理和控制。长沙航天和一电子公司专业生产销售有线高清数字电视、IPTV网络互动电视、卫星电视系统工程设备。

  ⒉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卡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能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数字资源

  1.资源开发。通过自建、引进、合作、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2.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三)信息素养

  1.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同时注重自制,不沉迷网络。

  2.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四)融合创新

  1.智慧教学。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馈。

  2.智慧管理。依托国家、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校园智慧管理,推动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

  3.智慧服务。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

  (五)支撑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2.机构人员。学校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每门学科配备教师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3.经费保障。财政部门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学校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4.制度建设。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和激励制度。

  (六)特色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研究、特色应用、突出成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特色发展。

  四、组织实施

  (一)智慧校园建设是系统工程,需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教育、经信、财政部门协同推进建设。各地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纳入本级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大力推进。

  (二)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负责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制度设计。制定下发全省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召开建设推进会,组织开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评选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统筹安排智慧校园建设奖补经费,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市、县和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奖励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智慧校园建设的日常具体工作。

  (三)各市、县(市、区)教育、经信和财政部门要成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要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各地教育信息化机构要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当地教育、经信和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工作。

  (五)学校是智慧校园建设主体,要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抓手。要制订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长沙航天和一电子公司专业的校园电视系统设备供应商,提供完整的校园数字高清电视系统,IPTV网络电视系统,卫星电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全套配套设备。

  (六)智慧校园评估认定工作由教育、经信、财政部门联合开展,按照学校申报、县(市、区)审核、市评估、省抽查的程序进行。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定期开展抽查验收,评选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并给予奖励。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8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校园网工程

  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能力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室中安装了网络教室软件,实现了广播、临控、演示等多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探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应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学科的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信箱、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

  两年来,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乖有考试均取得较高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课外活动方面组织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网页制作赛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我校除了重视加快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外,还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围绕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近几年来还以语文四结合为突破口探索各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主体性教学的总课题,各学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如语文学科把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提出教学三个原则:

  1、"三给"原则,即给问题、给材料、给时间;

  2、教学法、教能力原则;

  3、媒体选择的原则。数学学科提出教学程序,即:

  1、疑难情境;

  2、确定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并进行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提出要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发现式教学。化学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学生好奇心;

  2、思路让学生讲;

  3、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化学实验为学生主体参与提供了大量机会;

  5、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2、制作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改实践,这几年来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及观摩课在全国、省、市评比中也频频获奖,教改实验初显成效。

  虽然我们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这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9

  一、现状分析:

  校区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处县直小学,隶属师范附小统一管理。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设计招生规模36个教学班,1620个学生席位。现有15个教学班,531名学生,36名教师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均外接互联网,所有班级均新上高标准触控一体机和实物展台,学生微机室一个。其他教学、办公设备逐步招标采购之中。

  二、发展目标:

  1、尽快完成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创造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条件;

  2、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

  三、工作措施:

  1、协调县教育局和招标办,三月份进入录播室招标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和有关公司合作,安装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内部管理、家校联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行。

  3、尽快完成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设备设施的招标采购,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4、邀请教育局电教站领导来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课题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5、配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创建教师个人博客,倡导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个人专业化成长。

  6、举办信息化建设微论坛,开展信息化教学业务研讨。

  7、举办信息化优质课评选,以赛代练,典型带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素质教师。

  8、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信息化技能比武,学习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9、选取部分班级,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加快学习信息技术现代化步伐。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10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殷涧镇中心小学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1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20xx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现代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以“教科研”为先导,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建设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

  三、组织机构

  成立东升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万其兵校长任组长、杨开正任副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组建东升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组长由卢娟),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

  四、工作目标

  1、20xx年春季开学,五、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

  2、20xx年4月,要高标准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验收。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十五”期间,完成一轮全体专任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统筹规划,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着眼未来,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占城镇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全校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经费筹措上,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体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强化超前、科研意识,指导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站在科教兴国、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制定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

  2、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树立典型、开展活动、全面推动、注重提高”的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进程。每年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培养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力争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报告、研讨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教学实践探索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证研究和学生使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依托市级资源库,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教育资源,形成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库,争取成为市级教育软件开发基地,注重信息资源的科研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资源应用效益。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

  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强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和设备设施使用工作,不断完善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系统和设备设施使用、维修档案,确保所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评审和监管制度,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素质培训,形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网络设备设施管理队伍,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设备设施检查力度。

  要组织学生学习好《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开展直观生动的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征文、知识竞赛、网上论坛等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增强学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规范。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12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15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 鹏 贺 东

  成 员: 王 锋 孙雪峰 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13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14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13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

  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14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15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

  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13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

  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配备了电脑601台,其中学生用电脑34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10.1台,建有网络教室4个(新北门1个),建成了100M主干的校园局域网,并且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了班班通、室室通和人人通“三通”工程,学校信息化发展方案。

  信息化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网络化。一方面,应用于学校管理。学校借助校园FTP或QQ群,进行及时通知,并将所有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发布在学校网站中供全校教师查阅,并实行教师网上提交材料,在设定的文件夹里上传相关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另一方面,广泛应用于师生教与学。老师们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校教师依托丹阳教育信息网,建立个人教育博客,网络备课、办公平台、教学平台等实现了全市城域网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利用分配的帐号通过教育网校、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突破时空限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我校实行电子备课,然后要求上传到内部办公系统共享,再是提供下载,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再一次上传分享,同时也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锻炼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今后三年规划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时根据镇江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不断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校情出发,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着眼现在,展望未来,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的深化改革。

  三、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目标

  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学校未来三年的信息化建设。

  1.强化校园网站建设。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尽快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集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系统、学生成长系统、家校互动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网站。真正把学校网站办成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资源的中心、宣传的窗口、本校师生与其他异地师生交流的快速通道。力争办成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园网站,力争在省网站评比中获奖。

  2. 进一步改善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不断满足学校教师凭借移动终端快速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

  3.建立电子阅览室、E学习教室。采用云终端作为阅览终端,通过云服务器和数字图书馆实现电子阅览。努力探索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新模式,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实现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全面发展。

  4.建立校园网络教育电视台。进一步完善校园电视台,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利用班班通设备实现校园视频点播和现场直播功能。

  5.建设微格教室,搭建专业视频录播平台,开展公开课和研讨课、微课的录制工作。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构建起“虚拟教研中心”,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6.建立学校自动化管理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教师的自动化、无纸化。

  7.建立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并做好江苏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接轨工作。

  8.继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深入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打造高效学习课堂奠定坚实基矗

  四、具体任务与实施方案

  (一)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网络系统。

  1.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公文迅速流转的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学应用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应用校园网络系统。

  2.资源建设数字化:

  ⑴充分发挥校园网上信息及时快速的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⑵把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建成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资源阵列群、信息资源检索库、音频视频点播系统、虚拟实验、虚拟学校等,为学生跨学科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

  ⑶完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与检索,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师生快速查询信息。

  (4)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节目的按需收看和任意播放,集动态影视图像、静态图片、声音、文字等信息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实时、交互、按需点播服务,以满足师生对视频播放进行实时控制的愿望。

  (5)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信息服务。

  3.学校管理系统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⑴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⑵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的风采。

  (3)开辟学科教学网站,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

  (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

  (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以E学习实验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性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1. 积极开展E学习实验研究。

  (1)申报镇江市信息技术专项课题。

  (2)组立E学习骨干教师研究团队。

  (3)以课题为切入点,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2.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 以案例为抓手,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5)根据学科需求,设计、制作单元或横向知识结构虚拟情景资料。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信息化教材(文本与音像结合)。

  (2)开展师生信息化实践活动。

  (3)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4.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4)建设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三)多渠道、多维度培训,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塑造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规划方案《学校信息化发展方案》。

  1.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学校全体人员更新观念,从行为上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新认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1)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3)挖掘校本培训资源,针对使用中的具体问题,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应用软件使用及功能的培训。

  (4)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5)组建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6)开辟网上论坛。在校园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热点问题的讨论。

  3.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

  (1)采用论坛、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

  (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四)点面结合,形成特色,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小学生。

  1.课堂教学,普及知识。

  (1)认真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各年段教学内容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校本教材。

  2.组织活动,发展特长。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适合学生特点,避免不良内容的校园网吧。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开展学科竞赛和各项实践活动。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期刊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培训班。

  3.主题研究,形成特色。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开展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组建校内网上的学生论坛,开展专题讨论;开辟网上作品交流,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五)注重分享,对其他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实行资源共享,发挥示范校的幅射功能。

  1.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现代设备,为社区的各项公益宣传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2.学校的优质资源,可以在校际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相互交流,促进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指导学生家长学习应用校园管理系统,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及学生的管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和及时反馈管理功能。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14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有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我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学特色优势,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明确创建标准、强化创建过程、突出应用、注重发展,积极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三、规划

  (一)、硬件及平台建设

  1、生机比达4:1,师机比达1:1。

  2、、学校建成一批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和网络教室,提高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努力做到人(学生)空机不空。

  3、学校具有通用的管理、教育的学习平台。

  (二)、资源建设

  1、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2、加强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质量,形成一定规模。

  (三)、应用水平

  1、建立学校网站,有高质量的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组主页、师生网页等。

  2、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成效显著;在形成学校特色基础上,积极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

  (四)、师资队伍

  1、网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2、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

  1、及时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畅通;应用适当的软件,严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

  2、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

  3、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经费保证。

  5、学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制度。

  四、推进策略

  (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

  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提高使用效率。宽带教育城域网使学校获取外界资源变得非常快捷、方便,使教师手中的电脑提高其利用价值及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逐步投入,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中心设施设备,添置专业web服务器与非线性编辑系统。另外,根据发展规划,要更新原来教师使用的办公用机。

  2、抓好信息化教材建设。信息化教材(音像、多媒体软件)资料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规划方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我们将继续做好音像资料目录的编英借阅工作。开展好自制电教教材的评比工作,鼓励教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建好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音像资料、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实现网络化发布与管理,不断充实校园网络资源。 3、做好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网站制作者要精心建设好、开发并完善在建栏目;建立好各校、各科室通联队伍和信息送交制度,开辟教育教学信息专栏,让复合型网站成为教师信息库、备查处,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精品窗口。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1.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35岁以下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

  2.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工作。

  3.明确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人才基矗

  5.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6.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7.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抓常规,充分发挥装备设施效益

  1、进一步抓好电教器材的保管和借用。抓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鼓励教师借用,及时做好登记,期末进行检查、考评。

  2、进一步抓好班级设备的使用。宣传发动全体教师用好网上电教课登记系统,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每次用后及时做好记载。定期公布使用情况统计,教师完成电教课的数量将与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3、进一步抓好专用教室的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实验室要做好实验器材的保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制定好各年级实验计划,认真填好《实验纪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图书室除了要做好借阅记载外,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加强校、班两级图书室(柜)流通,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信息技术教研组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习和使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文字输入等技能,组织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开展电脑作文、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和发展特长学生。

  4、根据学校工作整体计划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四)抓科研,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江阴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的优秀资源,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篇15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办学内涵。根据《勒流街道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的要求和进一步贯彻落实“勒流街道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一、 冲鹤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吕宙垣

  副组长:伍国兴 刘美环 黎汉清

  成 员:陈佩如 黄兆强 钟国健 曾健波 冯广云 黄爱环潘卿妹 卢淑芸 莫 丹 潘财朝 潘思雅 陈炳钊黎惠恒 周婉玲 蔡燕萍 周桂泉 朱燕婷 刘焕卿胡燕颜 黄秀玲 祁建军 叶碧娴

  二、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首先要从的思想认识上做起,所以我们在具体实施阶段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就是抓全体老师的思想认识,要使全体教师达成创建的共识。

  第二阶段:制定相关制度。

  1、制订各班设施使用登记制度以及教师办公电脑使用制度和责任书。

  2、建立学校ftp教学资源库,并为每位教师建立独立登录学校ftp教学资源库的帐号和密码。

  3、定期定量地做好建设学校资源库建设。4、做好课件竞赛工作。

  5、做好冲鹤小学校园网站建设宣传工作。

  6、与区电教中心联系,做好学校光纤升级。

  7、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召开全体教师学习《勒流街道中小学教育信息工作三年规则》、《顺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估细则》文件精神。8、 召开校务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实施方案《冲鹤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为我校顺利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铺路石。

  第三阶段:校本培训阶段

  1、做好各班电教平台设施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2、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教师使用电教设施技术的培训工作。

  3、做好每学期一至两次falsh或authorware的培训工作。

  4、加强教师ftp的使用以及培训工作。

  第四阶段:全面推进、实施阶段。

  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是区别于传统言传身教的一种新型方式,是言传身教的有益补充,它不能完全代替言传身教教学的传统性和多样性。开展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需要技术设备和教育技术能力的支撑。基于我校良好的技术环境和教师计算机中、高级水平,推动新型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因此,为保证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不变成一种形式化的任务,要求全校教师齐齐参与,各科组长要认真将《冲鹤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渗透到科组教研会议中讨论、制订有关实施方案进行落实,不要形式化,过渡化。使我校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工作做好实处。

  第五阶段:检测评价(自查)阶段

  我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勒流街道电教中心教研组指导下开展的一项基于技术的校本教研工作,通过试参与实践、学校领导小组对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跟踪督查,对每个阶段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期末各科组长根据《冲鹤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本科组开展实施方案写一份总结交学校存档。

  明确分工及职责,落实(本学期)的具体实施细则:

  1、十月份:

  (1)、完成各班电教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以及教师办公电脑使用制度和责任书的签定协议。(吕校长)

  (2)、建立学校ftp教学资源库,并为每位教师建立独立登录学校ftp教学资源库的帐号和密码。(黎汉清)

  (3)、完成各班电教设备管理员的培训工作。(黎汉清)

  (4)、成立学校小记者机构。(刘美环主任)

  为了进一步完善冲鹤小学校园网站的栏目功能和运行机制,力争使校园网成为我校内部管理的平台,对外宣传的窗口,心灵沟通的桥梁,样本教研的园地,立足教师,服务教师,指导教学。成立冲鹤小记者队伍,各班任和各班小记者每周要定时定量向学校投稿,统一交刘主任审核,凡是能在本校发表,刘主任做好登记,作为先进班级和优秀教师、信息骨干教师的评选的重要依据。(刘主任审稿,清报道)

  2、十一月份:

  (1)、做好课件、教学反思录、教案、论文等收集负责人落实。各科组长要定期定量地做好建设学校资源库的课件、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案、试题的收集工作,分类别存放工作,为教师日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保障。责任人:陈佩如(语文) 黄兆强(数学) 钟国健(英语)(2)、做好课件竞赛评选工作。

  开展优秀课件竞赛评比活动,有关竞赛标准和要求,校务工作会议讨论,然后本校网站公布,),课件竞赛时间:xx年11月。

  负责人:吕校长、伍校长、刘主任、黎汉清

  3、十二月份:

  (1)、加强顺德区电教中心,完成学校光纤升级。(黎汉清)

  4、xx年一月份:(自查)评价阶段。

  各科组根据本科组开展实施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学期开展继续开展本方案计划写一份书面总结交学校。

  负责人:吕校长

  三、 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平不断提高。

  1、 每年度至少有3件教学资源(不分类别)在街道获奖的教师才能参加勒流街道学科骨干、勒流街道学科带头人、勒流街道教坛新秀的评选。

  2、 每年度至有10件教学资源(不分类别)在街道获奖的学科科组才能参加勒流街道先进科组的评选。

  3、 每年度必须获得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学校奖的学校才能参加街道先进学校的评选。

  4、 每学期参加学校课件比赛中获得前五名的学校给予经费奖励。(语文、数学各奖前五名,英语科组奖前两名)

  5、 能积极向学校宣传组投稿,并能在本校网站发表论文、有关新闻素材的教师、学生个人,数量多者为基准,学校给予经费奖励前五名。

  6、每学期参加学校教学资源评比工作,数量多、质量好的教学资源存放最多者,期末学校给予表彰。

  四、 保证信息化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的经费。

  为了确保我校电教平台硬件设备的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使用我校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学校决定每学年投入20%公用经费用于本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

  只要全体教师齐齐参与,遵照《冲鹤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做好每一个环节,相信我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一定会得到空前的提高;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怕困难,相信教师制作课件水平、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水平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只要我们把教育信息化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多些积累、多一点尝试、多一点总结,相信我们也会拥有自己最喜欢、最实用的教学资源库。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相关文章: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通用5篇)08-12

智慧平安校园解决方案范文(通用7篇)08-10

智慧垃圾分类解决方案(通用14篇)08-28

智慧校园培训方案03-22

中学智慧校园方案03-23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03-23

智慧校园安全培训方案04-20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方案04-21

智慧校园设计方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