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校小初衔接课程方案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小初衔接课程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小初衔接课程方案1
衔接教育是在“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背景下的一项重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提升崇州区域学校办学品质,探索崇州教育发展新路,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探索实践现代学校制度,决定在羊马镇学校开展小学初中衔接教育工作试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突出“品质崇州、优质教育”主题,羊马镇学校按照“专业引领、科研支撑、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工作思路,试点小初衔接教育实践。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羊马镇九年制学校试点小初衔接教育实践,探索我市小学初中教育衔接的更好途径和措施,帮助学生适应从小学段到初中学段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初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逐步构建崇州小学初中衔接教育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形成小学初中各学段上下贯通、衔接无缝、运转协调、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确定衔接教育的试点方式。
小初衔接教育试点工作以羊马镇学校为主体实施,按照《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意见》(成教办〔20XX〕21号)文件精神进行。由该校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师生开展试点实践,形成我市小初衔接教育经验。
(二)明确衔接教育的管理内涵。
1、小初衔接班的招生和组建,从20XX年秋季开始。
2、衔接班学生不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六年级结束后,直接升入该校七年级。
(三)小初衔接试点核心任务。
1、教育管理研究。在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框架下,针对衔接教育特点,系统研究衔接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2、德育教育研究。结合各学段德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生心理、行为、品质等方面的衔接研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特别是适应外部环境及人际关系变化的能力。
3、学科课程融合研究。组建学科课程融合研究小组,结合课程改革实际,指导和督促学校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优化学校课程体系。统筹六年级至九年级的国家学科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逐步形成各学科衔接教育的课程体系,制定衔接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衔接教育的课程设置指导方案。
4、学生学科素养研究。注重学生德、体、艺等传统素养的培养,针对衔接班的教学特点,系统研究小初衔接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夯实学科“双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5、衔接教育的监测与评价研究。根据国家、省、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结合衔接教育特点,研制相关监测与评价指标,形成适合的监测与评价体系。
6、家校共建工作研究。在小初衔接教育阶段,结合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作息时间等带来的`变化,加强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推进家庭全程参与孩子教育研究,凝聚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做好家校共建工作。
(四)做实前期准备工作。
1、宣传动员,凝聚共识。通过多层面深入调研,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家长意见,争取家长、社会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同与支持。
2、学习借鉴,强化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并借鉴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科学论证,做好规划。扎实开展一系列培训,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定势,明晰做法,专业操作。
3、融合力量,协同推进。由分管局领导牵头,在3月底前,会同人事、基教、计财、教培中心、保障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等相关科室及市内各所初中,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明确试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各科室相关工作。
4、配齐配强师资力量。结合实际,设计培训课程菜单,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5、合理调整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五)明确工作主要环节与工作时段
略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崇州市小初衔接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成立羊马镇学校小初衔接教育试点工作小组(附件2),具体执行衔接教育试点工作。
(二)技术保障。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有实践经验的校长、一线教师等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专业引领,实施跟踪指导,着力问题研究,破解实践难题。
(三)制度保障。建立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协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与衔接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优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
(四)经费保障。在保障教育经费总体投入的基础上,结合衔接教育的实际,保障学校师资培训、教材整合的经费。
(五)生源保障。今年起,羊马学校、中山小学的小学毕业生一律在羊马学校就读。其余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招收羊马学校和中山小学的小学毕业生。
(六)师资保障。尽量优先保障羊马学校试点班的教师配备。
学校小初衔接课程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3、一次函数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化简,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解题
4、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学校小初衔接课程方案】相关文章:
小升初学校课程衔接方案(通用10篇)06-18
学校线上线下课程衔接方案(通用11篇)09-09
小升初衔接课程方案(通用5篇)09-03
幼小衔接课程方案范文(精选12篇)07-29
小初衔接数学心得体会(通用5篇)10-18
学校幼小衔接方案(精选15篇)07-27
幼小衔接课程设计方案(精选12篇)09-08
小初衔接研讨交流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07-13
小学学校课程方案10-14
学校课程成果展示方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