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0 09:58:41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5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暑期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5篇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

  师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核心名词,它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既为老师指点方向,也考察着教师的行为道德点。读暑期师德培训之书,结合个人经历,颇有体会,经思考总结,现归为三点:

  一、思与行。

  三年的教学生涯,斑斓多彩,五味纷呈。直面学生,我也曾言辞犀利地骂过,也曾舒适婉转地笑过,也曾怒发冲冠地气过,也曾倍感温馨地暖过。但那些都是“曾”,为何?--往事未曾沉淀,精华与糟粕混合,劣根与清水相衔,纵使再过璀璨的金子,也没入沙堆隐不见光。此处的金子,并非指学生,而是指教育思想。

  思想“二字”,皆由“心”为底,事不入心,心不入行,见金子而不淘,处三事而不思,即便闪光点熠熠生辉,却也终将寥落尘泥碾作尘,不复长存。故而,教师遇事要三思,思过、思功、思心得,思之后再付诸行,行中再思、思后再行,

  循环往复,渐次上进,为了教育事业的光辉蓬勃而付出一砖一瓦,为学生,亦为自己,为社会,也为国家。我爱“曾”,也惋惜过“曾”,但我更想珍惜“现下”,我不希望某一天我与人交谈时口中除了“曾”仍是“曾”,而希望在“曾”之后更能有一番“现下”的成功事迹与“未来”的期望预设。

  很可惜,本人较懒,三年中应上方要求也写过许多各类心得与总结,奈何,苦苦一笑,千言百字多数为东拼西凑,他人之语,为我而用亦。

  二、勤与志。

  照实说,“懒”很难克服,谁不留恋舒适的被窝,谁不享受惬意的生活,作为一名老师,平日里无比渴望一丝清静、一丝悠闲,闲看云、野养花,多一些超脱,多一些自由,但终是尘世之人,若要出尘,必先入尘,若想悠远娴静,必先经纷扰的洗礼,平日里诸多事情--不管美事、丑事、琐事,还是无事,都能处理得风轻云淡游刃有余,那么我想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懒中勤,勤中懒,所以教师,若能在教学的繁忙中偷得“闲”,在大事小事不断上演的学生世界中能识出天地之自然无华时,那便拥有了超凡的胸襟,所谓大隐隐于市,未必不如此。

  再懒惰的人,身上必定存有一丝一毫的.“勤”,作为教师,忙忙碌碌是一天,有心有得是一天,无心无得也是一天。为自己找个借口,教师的“懒”情有可原,这份“懒”是工作下班后的放松身体、放松头脑,是清清耳根子缓一缓酸软的臂膀,是正常的放松,是回归于家庭的子女角色或者父母角色。只是,上帝公平地赐予人类一天24小时,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而人的不同在于剩下的8小时如何处理利用--但话到极致,也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鸿鹄与落雁,难道因为看天空的角度不同,就能批驳另一方的盲点吗?于此,对于那些“懒”中愿意也能够剥离出一丝“勤”的人来说,若有心飞天,就应该抓住“勤”这根草,在教育洪河中尽力游向彼岸,借智力、耐力、天力,登陆彼岸,看另一世繁华。有心不晚,有志不晚,再给个借口于自己,人生有童年,事业也有“童年”,步入教育界的头三年为“事业童年期”,那么童年期之后呢……

  人应有志,志当长存,存必实践,方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2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炎炎酷暑,令人慵懒,索然无味。在凉爽的室内,沏上一杯绿茶,捧一部名著,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享受,既富有情趣,又增长见识,一举两得。

  一部作品,一个时代背景,一段风土人情,一些人生哲理。每一部经典都有它值得回味和学习的地方。融入角色,用心体会,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的人生,也是一种成长与收获。

  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依然愿读书,工作后读书是个人的事,喜欢也好,憎恶也罢,与他人无关。或许有人提醒,但绝无他人强迫。

  漫长的假期终于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充电,自从学校倡导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一些象韩忠玉的《信心教育法——赢就赢到底》、《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集》、《卡尔维特的教育》等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帮助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了自己很感兴趣的一些作品集,在荡气回肠的云荒大陆里体会文字带给我的强大艺术感染力。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如我一样的教师群体也确实存在一些寻找借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上级,开脱自己。因此,“没有任何借口”是踏实工作的原则,是完善人生的态度,是奉献社会的精神。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种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等,责任无处不在,就比如说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件事来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学生行为修养上的一个小过失会不以为然。但教师是园丁,是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祖国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么借口吗。

  其次,忠诚也是必不可少的,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诚于集体、忠诚于国家的高素质人群,都是努力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群体。这也是组成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元素。忠诚如何体现?我认为只要在有生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社会,经常反问自己一下,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当然,这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经常是肯定的话,那么没有人会怀疑我的忠诚度。同时忠诚不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悲同喜,并通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

  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

  当前,学生学不好,我们教师也就常常埋怨学生不喜欢读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书?根本原因应该从教师自身多找找。试想:现在许多教师不读书或者只读教学参考书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学生多读书呢?学生要通过读书来获取精神食粮,积累知识,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就更需要通过广博、独立的阅读来获得专业的发展、自己的提升、精神家园的营造。

  好的读书态度,是把读书看成寻常事,如同柴米油盐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再说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要干的事很多,仅仅一个“忙”字来推卸读书,似乎说不过去。可见读书不读书,尽管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愿不愿意读书。其实,教师比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更有条件读书。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处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教师是否要质疑: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学生的那“一杯水”一定得由教师“倒”吗?教师是教学生学会“取水”,还是教学生等着“倒水”?我们的学生有“汲水”的本领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离不开读书这剂“保鲜剂”,储备的知识才不变质;离不开读书这个“加油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可能比其它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更需要不断读书。

  培根的《谈读书》中说:读历史可以使自己聪慧,读诗歌可以使自己灵秀,读数学可以使自己精细,读自然可以使自己深沉,读伦理可以使自己庄重,读逻辑和修辞可以使自己善辩。作为教师,可以放弃平时休闲的时间去读读教育经典,去结识思想的伟人、结交理论的巨人、寻觅行动的大师。

  在读书中,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发现教育生活是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细节组成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和片段都意味着一个教育时机。我们教师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就可以充分体现自己对学生行为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把教育的财富蕴藏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体验自己的成就感、幸福敢,实现自己教育生活的增值,这是教师的美丽,教育的真谛。

  在读书中,我们才能找到教育的美丽,感到前进的道路没有坦途,只要拥有理想,激情还没有泯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教育、爱上教学、爱上孩子,那时候,身为人师的幸福将荡漾在眼眸中,充盈在每时每刻的行动里,会尽享在风浪中扬帆前行的快乐。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3

  不知不觉,一个暑假结束了,还记得暑假开始前的新教师培训会上,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对于教师而言,暑假不仅仅是给我们休假休养的,现代社会对于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促使着教师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涵养,而身为新教师的我们来说,更是要抓住这个上岗前的暑假,努力的提高自身教育能力,而读书,无疑是个很好的充电方式。

  下面,我就来说说暑假阅读相关教育书籍的一些初步感受。

  关于《新课标》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仅仅注重结果,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过程,在评价上也倾向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关于《民国先生》

  强先生所写的这本《民国先生》,通过一些民国时代与文教有关的大师们的具体事迹,来向我们展示出一幅民国的文教画卷,全书行文清新淡雅,引人入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全书第一个提到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毅然挂职携眷出都,放弃众人眼中极清贵的翰林院编修之职。除开对清廷的失望,也有着立志教育救国的愿想,便是有对自己“此生端为国家来”的雄心,这也是传统士大夫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担当,是时代先觉者的大智大仁大勇。

  记得母校苏州十中的前身,振华女校的校董之一,便是蔡元培先生。女校的创始人王谢长达女士在先生和章太炎,竺可桢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这所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女中。再加上蔡元培本身就任总理的绍兴中西学堂,随后任总教习的南洋公学特班等等,通过办学,也就是新式学堂,教育出一批求新知的洋学堂学生,而这批问新事的新型读书人,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志同道合,救国图强的仁人志士。及至后来,蔡元培任光复会会长,同盟会上海分会长,更是让蔡元培多了份铁血色彩,不但学贯中西,更是允文允武。其后书中一幕幕的场景,诸如任北大校长,兼容并包,反对袁世凯独裁帝制等等,无一不宣示着先生德才的兼备,气节的不倒。

  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成为不了蔡元培先生那样的大教育家,但我想,即便是普通教师的我们,也能从先生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并以先生为目标,为垂范,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关于《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整个暑假,可能对我帮助最大的,便是《50个方法》这本书了。

  我们都知道,对于《新课标》的理解,需要的是我们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更多的则需要我们自身踏上岗位后去感悟与收获。而对于《民国先生》,则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与气节上的一种熏陶,而《50个方法》则不同。我们都知道,对于刚踏上岗位的新教师而言,班级控场能力或多或少会有些欠缺,这个时候《50个方法》这本书,却能用50种具体而详实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去更好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中去。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4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

  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

  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

  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

  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

  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5

  机缘巧合下,有幸读了贲友林老师的《重新认识课堂》这本书,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课堂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领悟、新的反思。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书中贲老师是这么说的:“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兴趣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书中贲老师从“上课,教师要听学生‘讲’”,到学生“会讲”,教师“不讲”;从教师的提问之后,该请谁来回答,到学生回答之后,如何产生在课堂上的“问”与“答”的模式;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如何养成问题的意识……,课堂中的点滴细节贲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着让我感同身受的观点和做法。

  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课堂上,往往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后,或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或急于听到正确答案,或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而忽略了对学生问题的思考及学生问题的产生的关注。我们应该在提出问题后“等一等”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停一停”让学生在听到同伴地回答后有产生自己想法或者新的见解、新的.问题问题的时间。正如贲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文中所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暂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其他学生主动“接着说”。如果同伴回答对了,其他同学可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对其中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如果同伴发言中有错误,可以纠正,还可以进行分析错误原因;如果同伴发言有疏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果几名同伴相继发言,后面发言的同学可以对前面几名同学的发言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进行综合梳理。

  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地思考。但目前的课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凭着惯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从。我们要有一颗“静待花开”且安分的心,做好老师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要思考的是该如何纠错,如何让教学事故转化为“教学故事”。教师有时要适当“后退”,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吴老师经常说地一句话的是: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我们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犯错,经过思考修正,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每天上课前都带着“美好即将发生”的心态走进课堂,期待展现学生的美好。其实,学生的美好,不仅仅是他们的正确答案和完美的想法。学生不正确的、不完美的、有瑕疵的想法,经过思考后提出的问题,同样是美好的。正是这样,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真实的成长的过程。

  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关注学生的说,通过关注学生的说,关注学生是怎么样学的,还要关注怎么样学生才能学习得更好。莫迪里阿尼说:“人的劣根性,就是双眼都用来盯着别人和外面的世界,难以自检。所以,我们应该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一只眼睛审视自己。每个人的心底都应闪烁着一只眼睛,一只不断审视自己的眼睛。”重新认识课堂,不能停滞于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也不是懊悔自己课堂的不足,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在批判中建设,敞开胸怀面向未来。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6

  暑期练车感想之一烈日当头,骄阳似火,毒辣辣的太阳,面对这些词语,让你猜这是描写那个季节的?一定能随口而出:夏季。是啊,这样的天气,谁不想坐在空调房里抱着大西瓜,看着喜欢的视频或者书籍,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呢。4月中旬就已经理考完毕,就想着趁两个月的.时间,好好学车。

  现在想想,理考完毕就趁着周末空闲时间开始练习,至少可以少受这炙烤之苦了,看来,想干什么事,还得趁早啊,不然过了这段时间,要不然不愿意拿出九分甚至十分的力量去做,要不压根就改变主意,也就停留在想想而已。

  上学的时候,还记得自己曾经信誓旦旦的说:“以后只当乘客,不开车,连过马路都害怕,更别说自己开车了。”可现在:每周提着东西回家,或是遇上大雨天气,又或者是面对人满为患,好似“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我要学开车,自己会,就长腿了,不用麻烦别人,想去哪儿就可以去,更可以带上爸妈。我是我们家第一位女司机哦,一定努力练习,哈哈,想想就自豪感满满。加油!昨天早上开始练习科目二,顺序依次是直线、右倒库、左倒库、侧方停车、半坡起步S弯。

  家里手动档、自动档的车都有,可是我基本没摸过,可以说十分陌生。对于这样的我,摸到车,心里兴奋又忐忑,从离合、油门的位置,到进档、退档的操作,到前进线到胳膊的位置(身体不能过线)把离合踩到底,并踩刹车制动;后退从左试镜看汽车皮条以掌握停止位置,整个过程要求寻找踩离合的感觉,保持车速稳走。

  昨天3+3,今天3+3,一共练习12次,从第一次教练教,指导着开,到第二次就大胆尝试,还倒在线以外,前进不知道该在什么位置停,到今天能稳着行驶,并准确停,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前面还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我还是给自己加油、打气,为了早日带爸妈出去,任何困难我都不怕,况且学员都很乐于帮助,一定可以的!不过,现在的脸颊、胳膊还都是红红的,感觉火辣辣的,晒伤了呗。都涂了防晒霜、穿上防晒衣,还是挡不住这强烈的紫外线啊。8点到11点,下午2点到6点,7个小时太阳照着,就算有大树挡着,也是杯水车薪。能防晒就防一点。

  谁有灵丹妙药,可以帮我更好的防晒呢?还是先靠自己吧,多涂几次,再准备一瓶高倍的防晒呗。自己学东西不是很快,更何况是开车,稳就可以,慢慢来,步步走得稳!早点休息,明天满血继续!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7

  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

  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8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9

  暑期阅书,有所感,谈幸福从师德谈起,因为幸福正是师德之水灌润而成的那树繁花。

  关于师德,我是一个具有严格自我评价意识的人,我坚守我的原则和信仰,不求突显于人,但必不负于学生。我始终谨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被尊重、被关爱权的平等生命体,因此,不可轻视,不可欺压,更不可放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人可以剥夺,也没有人应该被剥夺。所以,我不是个迷信权威的老师。

  曾经有同行义正词严地说——需要什么理由?你说对就对,错就错,这点权威都没有还当什么老师?——我惊愕失语,有此认知,出此言论,其对学生之“风范”可想而知了。

  如此权威,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但,请把眼光放长久些,你的权威能由始至终吗?你可曾看见,那嘴角的怨气——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听见,那日积月累沉淀下的愤怒在心里汩汩奔涌?你可曾想象,在他们觉醒的未来生命里你烙下了怎样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后,他们在埋怨还是在想念?

  我不愿意给学生下马威,也不会严词厉色震慑学生,学生从不惧怕我;我轻易不会生气,也不会出离愤怒,只是有时会“痛其不争”;我会受伤,会辗转反侧,因为我在乎学生,让他们活在我心里。

  奇怪的是,不权威甚至有点傻的我居然并不是个很失败的老师。随着时机的流洗、交流的澄澈、了解的醇厚,桀骜的学生变得温顺,沉默的打开了心扉,原本抵触的逐渐融化,一切走向和谐。身处其间,我日益轻松平和,去倾听去拥抱那一颗颗青春的'、鲜活的、可爱的灵魂,幸福感无限蓬勃着。

  清楚记得那天,那个身材壮硕脾气火爆极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学拌嘴冲突,挥着铜锤大的拳头就要砸下去,谁也拦不住!我刷的冲过去挡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气紧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顿挫地说:“没事,别急,好好说,老师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紧咬着牙,脸上肌肉抽搐着,额前的刘海在颤抖,终于在决堤的那一瞬间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松开了拳头,其实我心里也很恐慌——那是一个多么偏激执拗强悍又极度愤怒中的学生呀——我一点都没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后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里的分量,他出于对我的尊重强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几年在家养病,学生们电话短信慰问不绝,每到周末就三三两两的来探望。我心里很温暖很丰厚,他们这么信任我,关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岗,我的付出酝酿出了真正的意义。

  学生们常会问:当老师,幸福吗?坦诚说,作为职业的教师,对于那些教育教学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并不乐意;但只作为学生的老师,望着那一双双专注热情闪闪发光的眼睛,我无比幸福。是呀,我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后,你们也许忘了我教的字词句篇,但请记住,你们曾经让我幸福,也请一定努力让更多的人幸福,让你自己幸福!学会爱,学会被爱,这才是老师想要帮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与人相处,其实简单,你给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学生是和你一样需要坦诚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筑实理和爱的大地,让学生如白云如飞鸟轻灵愉悦地飞天,我才成就了一个大写的师字。

  所以,我不权威,但很知足。我惟愿从从容容,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做着该做的,平静而幸福。雪莲正在盛开,天籁之声响起。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0

  本次培训从提升教师必备关键素养出发,以“思想大解放,全员大培训,教改大讨论”为主题。第一天培训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田局的热情高涨,为此,认真把学习到的知识总结分享如下:

  虽然培训时间飞逝,但是我的感触颇丰,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形势浩大的学习,也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讲授,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是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值,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人民园丁,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无论什么职业,都需要职业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好的老师,需要懂得教育。在新的时代,要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树立新的理念,做现代型、有思想的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做专业型、有学养的教师;要投身教育科研,做研究型、有灵气的老师;要重塑师生关系,做民主型、有魅力的教师。爱,要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学生。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老师而拼搏!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1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一)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

  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

  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于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2

  应该是前几个礼拜的事情了,因为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了今年学校的暑期干部读书会。

  读书会定在余姚四明湖旅游度假村,开会前半天,我便随着校管处姜老师、办公室另一女同事来到会场打前战。挂好横幅、摆好桌签、定好房间,各项工作都有利、有序、有效地展开。

  中午前,陈院长因为下午有自己的报告,便独身一人先来到会场,中午,我们和他一起吃了饭。午餐中,发现这位平时看来严肃万分的领导却也显得不拘此束,尽管不知他是否为了赢得些许气氛的缘故,但是每个人的心情却都不错,似乎为下午精彩的报告埋下一支伏笔。

  下午,所有与会同志来到了四明湖。我和沈老师仍然住在一个房间,当时感觉越来越能适应他了,这是个好现象。下午,陈院长引经据典,深入阐述,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给学院下一段时期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当时在做会议记录的我,觉得这次的听讲特别有感触,特别在大方向、大思路上,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附近的旅游点畅游了一下。先去**司令遗址,不过没什么特别的。然后去了较为有名的丹山赤水旅游景区。所谓丹山,那是秋日独有的风景,深秋红枫之时,才有真正丹山的气魄,然而现在正值炎夏,丹山是无缘一见了,但是赤水却格外引人一观了。

  沿途山路十八弯,让许多老师不晕头作恶,呵呵,真是养尊处优惯了。我和胡同志一起走在前头,算是领军的前锋了。下了车,来到一个貌似独特的孤村,仿佛陶渊明所谓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描述意境。我拍下当时俯拍的角度:

  走进村子,飘过历史祠堂,发现这里的古阡陌、古巷子、古灯笼、古石碑特别让人觉得历史的犹存、文化的淳厚。

  走过胡同,来到了沈括曾经下过梦溪笔谈的草屋

  看,还有余秋雨的'到此一游的题词:

  树林,郁郁葱葱,夏日的光线穿透在深绿的树叶间,仿佛生命的养息,人间的一副美图!

  终于看到了赤水,赶紧取水采点凉吧~~

  和领导的一张合影,呵呵。

  早上玩爽后,下午便进入分组讨论阶段。

  我安排在党群工团组做记录。此次分组讨论,是我觉得最有收获的一次会议。各干部讨论的十分精彩,对我的工作也有不少的指向意义。

  之后,大会又邀请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教授作报告,最后一天下午,大会发言。我上司沈老师发言独树一帜,思路清晰,赢得广大干部和领导的一致认可。(ps,发言前一天晚上我们一起筹备至晚上1点左右,怎么说,我也出了一点力哦,嘿嘿)

  这次大会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我觉得对我自己的工作具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与意义,我深知沈老师带我来此不仅仅只是为了工作帮忙的意思,更多的是为了非让我能够尽快融入工作角色,掌握工作经验,用心良苦,在此,我要感谢他!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3

  壬寅年夏,娇阳映天,汗暑夹背。武陵之地,所属师者,裹襄(xiāng)离户,相约而聚,共教之育人而学。吾乃从师十余有载,参学无数,可此等矣甚是罕也!

  武陵教体局田勇者,始开学讲,题为《涵养崇高师德,练就过硬本领》。开篇明义,启发而智。吾记之有三:一乃识,师之学而紧迫矣。二为敢,自革自新,师之专也。三为旗,立定而坚,提质力求也。高屋建瓴,深谋而远虑。虽从师余载,自憾而叹焉,可思之慎之,鸣呼!恍悟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故弟子不如师,如是也!燕雀乃安燕雀之事,鸿鹄自为鸿鹄之志者乎。

  吾听之为:学之应已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而至千里,而成江海。为师者,学之而受业,不学则愚,学之则智,今之学子,与时俱变矣,为师者,不目见而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害人久焉,上至其辈,下至三世有可断也。吾感而思:师之业,精于勤,专于学,荒于嬉,行成思,毁于随;其业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也,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故师之业在于专,在于勤,在于思,在于省;师之德应为仁、义、爱、礼、率。大学有记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其不善者,为师之不善;其不明者,为其学之不明。何为师不善哉,学不道也;归为不学不思矣!古有云:是故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因知不足而反,知困而自强。师之不善乃德不优者,故无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师为天地之者,为人民请命,天地立心,不可无德,无才也。虽天下世俗熙熙然,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师者不可为也!

  吾坐室而观,自数十里之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千云霄,已非它山可比,冬夏晴雨,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信造化之尤物也。自是独坐冥思,提笔愤书,有感而成,隧以文记之。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4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

  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5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茗茶,馨香绕怀,久久不忘。一本好书,可以让颓废的心灵得到鼓励;让忧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让迷惘的心灵得到指引……

  但愿书让心灵的土壤植满晶莹的种子,传递心灵深处那份特有的灵感,让宽广的胸膛飘满温柔的'花瓣,绽放心灵之光!

  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人说,我爱读书,不求甚解,取放自由。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変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ー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书,给你思想的自由天地;心得,给你灵魂的提升空间。来吧,走进书籍的世界;来吧,谈谈读书的心得,分享你的读书故事……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1-13

暑期心得体会04-15

暑期读书活动心得04-08

暑期读书心得体会(15篇)02-20

暑期实践心得体会08-18

暑期实践心得体会12-17

暑期工作心得体会08-10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4-20

暑期实践心得体会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