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
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
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语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是这个道理。教育就是应该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我看后感觉很惭愧因为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看来,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听来似乎荒谬。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事最好的环境?不外乎自由时间和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就是闲暇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能力。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好,说的再多,如果学习不学习,一切都是白费,所以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多么好,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这句话似乎平时听到过,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现是在爱因斯坦的文章里。其实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在学校了学习的东西,似乎大都没有了印象,就连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对我们有用的都是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学习得到的,而是本来就是我们的。也许就像书上所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必须内化为自己一部分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会还给学校,没有实际意义。
6、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对于大学的含义,我不愿意多说什么,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师支持着,没有名师,也无所谓名校了。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
很早以前听过周国平的名字,但一直也没有静下心来细细的读过他的书。无意中在图书室发现它,如获至宝。书的封面上有一行小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有位智者曾经说过:“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为何?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作者的提问,正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已经思考、正在思考的问题。“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即生长,而不是灌输,哲学家用很朴素的话语道出教育的真谛。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现实中是老师、家长、各级领导关注分数大于关注一切,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人性中最初的守护变得面目全非。我们春节走亲访友时遇到孩子,问得最多的应该是:期末考试得多少分?作业写完了吗?很少有人会问孩子:这个假期你快乐吗?这个假期你读几本书?有一所高中学校,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无数,据说考上北师大的学生都算差生,很多家长把孩子托关系走后门往学校里送,他们靠的是全封闭管理,每月学生只能休息一天。那所学校的校长和周国平教授说:历史将会证明,我是一个罪人。
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端很多,教育体制问题要靠政府痛下决心解决。但在现行体制下,在小学阶段,老师也拥有相对的自由,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创造好的.小环境,这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站得足够高,对于现实体制的弊端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对教育的理念有足够正确的理解。周国平教授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我们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岁月时,脑中一定会有许多值得感念的老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不是这位教师的专业知识,而是他的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的语言或行为。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
自从学校开设了阅读时间,每到那一刻,孩子们每天总会在我的敦促下,很不情愿地收起作业本,开始一段心不在焉的阅读,为精神的自由而阅读——一天我地满怀期待地问他们:在你们的书橱里最钟爱的是哪一本书?满以为会引发一场好书推介,没想竟然没有一个孩子能答上来。好一会儿有一个平日里学习成绩不错的女孩举起了手,说:“我最喜欢看的是阅读导航,因为它能告诉我许多写作文的方法。”原来看书是为了写好作文,这个答案看似挺不错,那我心里涌起一丝淡淡的失望和同情。本应该是如此放松惬意的阅读,却套上了沉沉的枷锁——为了提高作文成绩。我不禁为孩子们而惋惜,也为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而感到内疚。《周国平论教育》一书中多篇文章提到了“读书”这个话题。他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的,真正的阅读有灵魂的参与。”我不知道孩子们在读类似丛书的经典选段时,更多的是关注找到了多少好词好句,还是与作者共同遨游精神的家园。当我们将阅读的目标瞄准一个个好词好句的读背应用,怎能有闲暇去做一次精神漫游?这种“为阅读而读”会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吗?
对于阅读指导,我是一个门外汉,但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孩子们阅读诉求,觉得十分不可思议。首先,是什么使孩子们的阅读带上了功利的`色彩?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和阅读有关的忠告,恐怕就数“多读书才能写好作文”之类的话了,但我们却忘了告诉孩子,读书还可以让你变得勇敢、让你感到温暖、给你安全感和幸福感,为此,有的家长甚至急功近利地让孩子干脆读作文选,因为这样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接收到写作文的指导。为了更专心地读“有用之书”,很多家长和老师还会禁止学生读“闲书”,或者尽量压缩孩子们读闲书的时间,因此孩子对于书柜里最喜爱的书说不上来也就不奇怪了,这样无疑是在破坏着孩子们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其次,片段式的阅读究竟是否能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在我看来,片段式阅读只能窥一斑而不能见全豹,原著中原本鲜活的灵魂被割裂、支解,让人无法拼接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一个完整的灵魂、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如果说片段阅读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就是一个片段仿佛一扇窗,打开了一个个阅读视界,吸引你开始一段神奇完整的精神之旅。美国的阅读教学从来不是一个片段,而是一本完整的原著,让孩子静下心来,倾听作者的讲述。阅读作业也不是所谓的摘录好词好句,而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体会、反思的问题,诸如“你认为书中最精彩的是什么,说说它为什么吸引你”、“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等等,引发你说出真实的感受,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次读者与作者的二次对话,那又将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
也许我们都还记得儿时读完一本好的童话书时,掩卷而思、沉迷其中、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天的教育目的性太过强烈,很多孩子是背负的很重的心理负担、被动地去读书的,这时,他们无法在阅读中获得幸福。阅读理应是幸福的,我们无权夺走孩子们享受幸福的权利。不用担心他们会在阅读中迷失,只要他们热爱阅读,总会找到书中的知己。我们所应做的,就是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时间、保证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他们打开一个个经典阅读的宝库,让他们为精神的自由而畅游书海。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封面黑色的主体,周国平老师的眼睛纯净,深邃,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彰显着内心思想的深沉、宁静和纯粹,对现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我认为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国平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
“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
在中国这个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实际中,对分数的追求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认知,学生被天天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老师也是天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习题和讲解,家长天天回家就问分数。
学生、家长、老师从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难道就是这样吗,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发展,老师没有了特色,家长没有了自由。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但是在今天的为高考论,唯分数决天下的时代,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让孩子们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提前进入了厮杀竞争的`阶段。
不应为这样,这个班,那个班生意如此红火,天价的幼儿园会也应声而出。我不敢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压制个性的张扬,是在压制人性,但是现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尽管我们在不断改革,但是还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如周先生所说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尼采语),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
周国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哲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学思想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读者们大都能从他的文字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周国平论教育》是作者第一本系统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随笔。作者思考教育问题,是从其哲学专业背景出发的。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多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过,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构成了作者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在书中,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
在书中的第一辑,作者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它们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辑《阅读与素质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个爱好,或者说是癖好,那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生成智慧、涵养品性,阅读对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经典。作者写道:“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同样,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这些,引起了我的深思。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有必要博览群书,汲取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促使学生也养成读书的习惯,积淀丰厚的文学底蕴,从而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
和老朋友聊天时,她为我推荐了周国平的作品,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到书店买来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
“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这是此书封面上的题字,如此醒目。周国平先生既非在教育界工作,更不是教育家,但是他对教育却能够有自己深刻的见解,这可以说是让人非常佩服。但身为曾经的学生和现今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结合亲身谈谈读后之感。
以下摘自书中的原文片段是我最有感触之点所在: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快乐地学习,为将来快乐地工作打好基础。能够快乐地学习和工作,这是精神上优秀的征兆。
在我看来,学习不快乐,把学习变成折磨,仅此一点,就已经是教育的最大失败。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受这个折磨,上了一天学,回家还必须做大量枯燥的作业,天天上床时都筋疲力尽,其用途只是应付考试,对真正的智力开发毫无益处。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折磨越来越甚,简直是虐待了。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能得到素质全面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教育界多次课程改革所遵循的宗旨。但结合我们的国情来讲,何为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一个理想体面的工作是不是教育?依周国平的看法,似乎不是。而这绝对是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的教育。学会文武艺,报效与国家,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深厚传统。否认这一传统,固然显得有思想,但是显然脱离了中国教育最大的现实。
在我看来,正如共产主义可以区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一样,教育也可以区分出最低目的和最高目的。前段所述,即是最低目的。通过教育,使人能够拥有一项技能,为自己谋生,同时也为社会服务,把这做为教育的目的,绝对是正正当当、理直气壮和无可厚非的。然而,教育的目的又不仅仅是这些。
教育的最高目的,正如周老师所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应使人获得成熟和自由,让生命绽放在爱和善良之中”。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在书的第四页他又谈到:“德育就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智育就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所谓的“而不是”,在我理解,应该是“而不仅仅是”的意思。
由此我联想到禅宗六祖慧能与其竞争者神秀的争执:菩提是不是树?明镜是不是台?恐怕正确的回答也应该是:菩提不仅仅是树,明镜也不仅仅是台。慧能的顿感悟固然高妙,神秀的渐修却也很有道理。由此联系到教育,教育固然要从根本的理念上正确,但是现实的操作中,又必须有一定的程序、规范和模式做为基础。正如寺庙中不能因为讲究顿悟,就完全否定了修行的价值,修行是一个日常的程序,它能够帮助实现顿悟,但不能保证达到顿悟。教育也是一样,按部就班地上课,能够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增强生活和工作的本领,增大了获得自由和幸福和可能,或者说使之成为“大概率事件”,但是不能够保证,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找到自由和幸福。
基于上述分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坚持这样的观点:分数很重要,有助于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一个不重视分数的学生不是一个上进的好学生;但同时,也不要把分数看得过于重要,因为它只是智育的一个指标,同时渗透了德育、体育和美育的一些成果,但绝对不是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部。
有了上面正确的理念为基础,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我们在面对以素质教育为由完全否认应试教育的批评时,就增添了底气和勇气;我们在面对政府部门的某些“唯分数论”的规定时,就多了理解和坚持;我们在讲台上授课时,就可能更接近全面和完美。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9-12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02-20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09-07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04-29
周国平教育小论读后感01-03
大教育论读书笔记10-05
暑期读《周国平论阅读》有感11-14
周国平论真性情读后感01-06
论教育策划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