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07 08:58:46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员工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1

  读了《你在为谁工作》后,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思考一下,像我们学预算的最重要的是认真细心,认真工作是真正的聪明,无论你怎么工作,无论你面对的工作环境是松散还是严格,你都应该认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锻炼自己,使自己不断提高,认真工作也是提高自己的最佳方法,你可以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一个学习机会,从中学习处理业务,学习人际交往。这样不但可以获得很多知识,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认真工作的员工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到任何公司都会受到欢迎。相反,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或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螳螂与蚂蚁的故事,故事大意是在炎热的夏天,蚂蚁不停的工作以储存过冬粮食,而螳螂却在一边唱歌乘凉,并且取笑蚂蚁不懂得享受,大热天还在干活,蚂蚁劝说螳螂应该未雨绸缪,螳螂却不屑一顾,冬天来了,蚂蚁舒服的躺在家里过冬,螳螂却因为寻找粮食而外出捱冻,螳螂来到蚂蚁家门口寻求帮助,蚂蚁却拒绝了螳螂,并且还教育了螳螂一番,不应该在夏天的时候只顾玩耍,最后的结果是螳螂饿死在门外。这个故事说明了勤奋认真是生存的必备条件,也是成功的不可少因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有没有为自己工作?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我以前为别人、为他人工作,从来没有为自己工作过。从现在开始,我要为自己工作,我做好自己的工作,最起码是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为了自己工作,就要努力,实干,干出个样子来。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点燃自己的工作热情,发挥团队精神。

  在工作中,我们也获取了珍贵的经验与技术,是在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基础。在自己马马虎虎应付工作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的东西,包括青春和机遇。同时,自己应付工作,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放弃每一次磨炼自己意志与能力的机会,损失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浑浑噩噩,而这又决定了做事的好坏,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你的工作,从而轻视你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对你的职业要有责任感,书中说到“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不仅仅要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而且时时刻刻为企业着想,”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积极的'工作态度,干任何事不要拖延,拖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问题变得容易起来,只能给自己带来工作上的影响,打乱自己已经安排好的工作,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挑战困难,不要找任何借口。

  只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快乐的工作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比起昨天,我对工作更加熟悉了吗;比起上一次,我没有失误了吗;比起上个月,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那这就是收获。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但人一般都有好逸恶老的习性,按部就班的人不会没事找事,如果不是环境所迫,多半会安于现状。但是这个世界是只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打开绿灯的,机会永远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所以不要再过平安舒服的日子,不要在这期间让时间流走,珍惜现在的工作吧,即使是在为生存工作。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2

  当今的旅游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迭代时期,旅游的概念也已从观光游到体验游过度到了休闲度假游。当我们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其实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对标旅游的时期迭代,我们便知自己所处的是哪一个阶段,当还处在旅游发展链的早期模式——观光游、体验游时,不是我们自己在这个阶段不够努力,是社会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再怎么努力其实也是徒劳,因为用力的方向错了,其实就是错位。

  为什么会出现被迭代的情况,是因为社会整体大环境的消费模式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已经发生了变化。整体社会并不是“+互联网”的概念了,而是“互联网+”,你接受或拒绝“互联网”这个概念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互联网已经在推动消费社会进行变革,你变或者不变都会被“互联网”这波浪潮吞噬,被“+”进去。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个技术范畴的“互联网”对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时,其实就是打破了从前的供销平衡,让消费者有了主导权进而带动了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后,消费者最大的成本已经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游客都盼望每一分钟都花得值,旅游产品最需要抢夺的是消费者的时间资源,处在供给端的旅游产品,要保证游客“想得即可得”,尽力为他们的“欲望实现”提供条件。因此,旅游产品的设计要把旅游的整个过程、空间都囊括进去,让消费者无时不体验,想要即可得,增加“粘性”。我们看到“酒店+生活用品卖场=网易严选酒店”,“游玩+吃、住、购=迪斯尼乐园”,“文创聚集区+游览=798”,“体育+休闲=崇礼”等等,消费者想要的统统为他们提供。

  消费升级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是源自需要,而是想要。从用户思维链接到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决定一切,是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消费精神,买或者不买消费者自己说了算。而产品思维,就是基于用户思维的基础上,打造产品,使产品的质量、设计、体验、情感等一系列要素贴合消费者的需求。当一个产品一旦同消费者的习惯、爱好、感情发生共鸣,就意味着超越了价格的敏感性,消费者会情不自禁付费。因此,旅游产品的打造,要形成能够触发消费者“想要”的刺激,并把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放在游客“最想要”的时间和地点,最简单的例子:渴了有饮料,饿了有小吃,累了有椅子。相较于打造极致产品,打造想要的产品更贴合消费者的心理,这在商业布局,场景设置,动线设计,销售模式打造时是必须要考虑的。

  消费升级后,旅游产品的概念已经不限于文物古迹、名川大山。随着社会文明及城市化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人以群分”,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圈子,都想给自己的品味贴上标签,无论是中产阶级、亚文化受众或是文艺青年等等,所谓的圈子、阶层、群体归类,无非是要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彰显个性,实现心理需求。研学、音乐节、体育赛事、网红店铺、米其林星级美食等等,只要是能把异地消费者吸引来的IP,都可以做旅游产品研究开发。随着中国社会中产阶级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圈子的心理需求会逐渐产生,而旅游产品开发可以通过研究细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要,打造“标签符号”的现象或者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社会消费升级后,最初预言的实体线下哀鸿遍野并没有出现。为什么实体线下没有死?因为实体线下想明白了,他们不是互联网的竞争者,而是互联网的合作者,线下实体的定位是社交、体验、康养、关系建设的场所,是传播温度的地方。而旅游这个必须身临其境参与的过程正是契合社交、体验、康养、关系建设的最好线下场景,如果,依旧是“听故事、看图片、逛景点”那已经过时了,因为那根本就传播不了温度。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全社会消费升级,旅游产品的发展也必将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依靠用户粘性,而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待就是要实现游客的生活场景异地化的同时,随时提供游客可能想要的多重关联的产品和服务,以游客乐意、想要的方式,最大限度占有游客时间,促其产生消费。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3

  从事广场筹备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在这段时间内,我很少能有时间踏实下来读读书。这次能利用经理学习日的机会读完《做不抱怨的员工》这本书,收获匪浅。现总结出如下心得体会:

  一、无处不在的抱怨

  正如书中所言,在工作中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抱怨:抱怨薪水与付出不相符,抱怨每天都在帮别人干活,抱怨上级领导的管理方式,抱怨工作量大,抱怨该得到的奖励拿不到手,抱怨工作中受了委屈也没有人管,抱怨后勤保障不到位、抱怨每月都要在休息时间跑到单位开会,抱怨筹备期的管理制度不规范……我和身边的同事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抱怨,为什么对现在的工作会有这么多的不满。

  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到原来是每个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工作发展的低谷,需要发发牢骚、排解一下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这些抱怨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旦养成抱怨习惯,内心形成抱怨的思维模式,会使我们丧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身进步所带来的精神快乐和物质满足。

  二、抱怨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什么

  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聘请到一位能为单位解决问题和带来价值的人,而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评论家。要知道光靠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改变不了自身的工作现状,他只能使我们丧失进取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降低现有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严重影响了我们自身的发展,将我们拒之于成功大门之外。

  目前在保安部就有个别员工对单位和领导的做法抱有不满,抱怨每日除了要按时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外还要多次帮别的部门干活,在工作中受了委屈也没有领导的关心,对以后工作如何开展在失去信心的同时也迷失了方向。每当这个时候,我常对员工说,我们从事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不是不能抱怨而是不能养成抱怨的习惯,抱怨一切都是于事无补的,停止抱怨并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绩才是你努力的方向。现阶段的社会就是工作选择你,而不是你选择

  工作,人活着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人需要工作。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能力外,还要有涵养,不能动不动就发牢骚,抱怨单位或领导,只会偏离自己发展的方向,也无法提升自身价值,最终被单位和领导所抛弃。因此,停止抱怨是我和部门内所有员工从现在开始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停止抱怨也许能得到比抱怨前更多的收获。

  三、如何做一个不抱怨的员工

  抱怨工作太苦太累,不如想方法改善我们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尽量使工作流程简单化、标准会和规范化,确保每个员工均能按标准去开展工作,这样就可减少繁琐、避免处理事情的标准不同意,也能有效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和过多的无用功。

  抱怨工资太少,不如想方设法让你的工资数额加大;与其抱怨领导太严厉不具有同情心,不如努力把工作做好,不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影响整个部门的效率,只有团队的作用实现了,个人的愿望才能实现。

  要想做一个不抱怨的员工,就需关注以下几点:

  1、无休止的抱怨别人,把抱怨养成了习惯,那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于事无补,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试着换位思考,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也许许多结果就可能是顺理成章了。

  2、员工有抱怨也许是好事,因为员工能重视现有的工作,对单位中的某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和评判标准,如果管理者能把员工的抱怨化作建设性的意见,对工作的顺利进展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员工若能把抱怨换成建议提出,帮助管理者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员工也是领导比较喜欢的员工。

  3、不同级别的员工在思考问题时的出发点和立场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要求每位员工均以领导的心态去工作。适当调整自身的位置,站在更高一层次去思考问题,你就会从中找到最佳工作方法,会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以这种心态进行工作,你就不会拒绝领导安排的任务,你会认为这是表现和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机会。

  4、如果每个员工均能闭上抱怨的'嘴,迈出实干的腿,那么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均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有人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

  蜡烛。所有成功人士均有一项共通点:从来不会为了解释事情的结果而编造借口,也不会抱怨事情原本应该如何发展,只会积极行动。

  5、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价值所在,每项工作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做得好或者不好的区别。即使处于平凡岗位,只要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平凡工作做得无与伦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为精英,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需要抱怨者在工作中予以重新认识。

  6、安保工作不可能一路顺风,尤其在筹备期内更是存在着不确定性,会有许多挫折和打击,需要员工树立踏实肯干的精神和加倍的努力,要有乐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服从精神和不找借口找方法的行动方式,才能成为单位中最受欢迎的人,才会受到领导的青睐。

  四、找对方法改变抱怨心态

  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所以说,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员工自己。

  1、每日进行反思。每日工作结束后,可以用几分钟时间来反思一下,我今天为什么有抱怨?我从抱怨中得到了什么?我自己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一味地抱怨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因此,我们每日要积极的、不断地反思来改变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磨难"。

  2、把充裕时间用来提高业务能力,停止抱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抱怨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自己是否足够努力了?不是别人对你不公平,而是你不够努力。想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公平,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努力改变现状,用事实证明自己,用能力创造公平。在面对不利的环境或者难题时,我们要把它当作一种磨砺,在工作中,对工作的结果负责,就是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3、不少人在平时工作中常常推责于别人,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你自己改变了,一切就会有改观。任何指责和抱怨都是无能的表现。只有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单位员工读书心得体会5

  这几天,我认真学习徐晖校长推荐的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单位》,文中的“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空。如果你是一条鱼,单位就是你的大海。如果你是一只狼,单位就是你跃马驰骋的战场。”这段话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是呀,家庭离不了你,但你离不了单位。没有单位你什么也不是。

  在单位中,要学会三珍惜,即珍惜工作,珍惜关系,珍惜已有的,同时也要知道三忌讳,即忌讳把工作推给他人,忌讳愚弄他人,忌讳沉不下心来。要尊重领导,不能倚老卖老,若以自己的年龄大小来说事,就是真正的傻瓜。在单位永远不要说大话,那样大家只会瞧不起你。

  学到这里,我发自内心的有三感谢,即感谢学校领导,感谢同甘共苦的同事,感谢家长学生。

  一、感谢学校领导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人人有章可循,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实现学校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最佳结合。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感谢同甘共苦的同事,每当我遇到棘手的事情,他们都能说出援助之手。平时相见,经常说:叶老师,你好忙呀,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暖心话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但能整整温暖一个寒冬。

  三、感谢家长学生,几十年的教育生涯,桃李满天下。每到节假日,一张贺卡,一封短信,一条微信,还有什么比这些高贵的礼物值钱?常常走在大街上,周围传来一句“叶老师,你还记得我吗?”说实在的,我真的记不得他们叫什么名字,但我永远知道,他们是我亲爱的学生。

  我最喜欢的歌就是《感恩的心》,歌中唱到: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4

  今天是西方国家的感恩节,一大早就收到朋友们的节日祝福短信。在众多外来节日里,我对感恩节是重视和欢喜的。感恩节的由来在学英语课时老师讲过,有一篇文是专门讲"Thanksgiving Day"。十七世纪,英国本土上的一些清教徒,不满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他们为了逃避英国教会的迫害,脱离了英国教会,远走荷兰,于1620xx年和1621之交的冬天到达了美洲。当地的印地安人送给他们生活必需品,还帮助他们种植玉米、南瓜,教他们狩猎、捕鱼。在印地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移民按照宗教传统习俗,感谢上帝,同时也感谢真诚帮助他们的印地安人。1620xx年11月下旬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地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从此感恩节在美国形成,紧接着加拿大也制定了他们的感恩节,渐渐地还有一些国家也加入其中。但是,英法等欧洲国家与感恩节绝缘,在感恩节这天祝贺欧洲人"感恩节快乐"是一个很不礼貌的行为,很可能会招来反感。

  我不太清楚感恩节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但从这个节日的意义来看,是受欢迎的。有人建议政府给中国也规定一个自己的"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让成年人互相体谅,人际更加和谐。我认为很好,而且是非常需要。

  感谢生命中陪伴的人;感谢生活中给予帮助的人;感谢默默在身后支持和给我们生命的父母;感谢亲人的亲情温暖;感谢朋友们的良言告诫;更要感谢祖国大家庭的祥和和安定。感谢的人很多,心中铭记这份恩情,走在人生征途上,快乐和美好会永相随。

  一个节日的欢庆,代表着社会的和谐和安定;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喜庆的氛围,温暖的情谊,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让爱充满人间,世界就会和平,人类才会更加美好。

  只要心中充满爱,懂得感恩,平凡的生活中处处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经常看到新闻或现实中老人被亲生儿女遗弃;丈夫抛弃妻子另结新欢;朋友或同事拔刀相向;兄弟姐妹相互仇恨……心非常痛。这些人心中没有爱,惟有私利和仇恨。

  父母给予生命,要感谢他们带你来到人世,父母的恩情,一生无法报答完;有了家庭,感谢伴侣的付出和情爱,让爱情有了结晶,给家庭带来了传宗接代的希望;朋友同事相识是缘分,感谢精彩人生中的互助;兄弟姐妹成一家,是老天的恩赐,感谢生命里不再孤单。

  《圣经》说,神因爱世上所有人,不忍心看着人堕落被罪辖制,而将自己的独生子耶稣赐给人类,成为全人类的代罪羔羊,好让全人类的罪都归耶稣一人承担,使我们免与为罪负上代价,人类才得以生存。许多人不相信《圣经》,我自开始读《圣经》起,渐渐地感受到《圣经》里爱的真谛。它能使我反思、使我觉醒、使我平静、使我常怀感恩之心,在平凡的生活中,认真洗衣做饭,做好自己的职责,让我的爱在凡尘里开出一朵又一朵的花,为父母、为亲人、为爱我和我所爱的人。

  一个节日,一种心情,不为物喜,不为已悲,拥有生命,就是我最大的财富。做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拥有,默默付出年华的女人,我非常快乐和享受。在今天这个感恩的节日里,我要感谢父母一直陪伴在我的岁月里;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和宽容;感谢弟妹给我的快乐和支持;感谢朋友不离不弃地相守;感谢生活让我越来越懂得爱的意义和力量;感谢有你一路的相伴!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5

  一、人生感悟篇

  1、投入;何为投入,我在听常老师讲课时注意到他从讲课开始不久到课程结束时上身的衣服在慢慢变湿,但我们听课的同事的上衣并未有改变,同时大会议室开了空调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演讲中,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我人生中的宝贵一刻;同时一般人认为认真做事即为投入,但我从常老师讲课时领悟到仅仅认真做事是不够的。还要延伸为心神、思维投入,做事要思考,要多角度、多比较等等,这一点可以从第二天宋老师列举小王、小李买火车票的故事可以体现。

  2、放下手机,常老师要求我们放下手机,第二天的讲座宋老师同样要求我们放下手机,这是为何?放下手机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这事的寓意却不小,它告诉我工作中应该屏蔽一切干扰,专注于某一事项直至完成。

  3、放下身份,这是常老师在会场的要求,为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放下身份其实是让我们重新拥有平等学习的心,平等交流的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放下才能进步!

  4、放下区别心,何为区别心,你、我、他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岗位、在职能上,如果大家能在围绕某一事项上放下区别心、同心协力,那么这就是一个有强大战斗为的团队。

  二、企业感悟篇

  1、制度,为何会有制度?常老师在讲座提到这点后,我仔细思考后得出,因为人是有私心的,一群人就有一群私心,所以才要产生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常老师在这列举了“7个人分粥”的故事,为什么前两种方法粥总是分不平,经过分析得出这是人性造成,为什么第三种方法即分粥的人最后拿粥就能把粥分平,这也是人性造成的,从这里我们得出常老师提出的“人性不能对冲制度,管理可以改变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性”,我也补充一点故事,今天我因找物业同事办事来得早,在物业门口处等物业的同事,最先来的是物业的汤经理,我跟他办事中途就说"汤经理,你是来得最早的,得第一了",汤经理回答我说,已经养成习惯了,他告诉我:以前他在另一家企业里有一条制度是,管理者要在门口迎接员工上班,这样一来员工迟到就大为减少,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7个人分粥”的企业管理版嘛。

  2、机制,常老师讲座中提到美国强盛的秘密,即人才与科技的机制,第二天宋老师也列举了景德镇陶瓷场磨胚、洗水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机制大处可以使一个国家强盛,小处可以使企业提升,但我对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机制下面我就不多写了。

  3、流程,何为之?一套工作程序?常老师举例了麦当劳炸薯条的例子,故事中清晰的列出炸薯条每道工序的时间节点,常老师总结出一整套流程图:流程标准化、标准清晰化、清晰数字化、数字合理化;这样就使繁杂工作简单标准化,降低了因员工素质造成的差异,使一个普通员工按照流程也能胜任复杂多样的工作。

  4、能力,可理解为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员工不但要有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学习能力,员工学习即为企业学习,员工学习提高了,企业也就提高了;讲座中常老师提到“企业学习的本质为达成共识”,只有达成共识、大家的方向目标清晰一致,才能拧成一股绳向前冲!

  总之,引用常老师的一句话:“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成长,因行动而成功”,”同时我想加上我们的理解“员工的成功即企业的成功”!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6

  最近有幸拿到了在市面上很畅销的《你在为谁工作》一书。最初只是想大致浏览一下,但是在看了一部分以后我发现其中所阐述的很多观点与理念都是许多在职人士,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新员工所必须具备的。

  书中提到了作为一个员工需要深刻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也就是这部书的书名:你在为谁工作。并从多个方面与立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解答。

  “工作”是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我们苦读多年所积攒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多年的学习所造就的应变力、决断力,还有长期培养的适应力与协调力都将在,而且完全能再这个舞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然而我们究竟在为谁而工作?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我们究竟需要抱有一种怎样的态度与热情?而工作过后所带给我们的“报酬”又到底包括些什么,仅仅只有金钱与地位么?这些都是我在参加工作前所忽视或者说是考虑不周的,在毕业后我并没有对就职后的职业规划做出很慎重深刻的思索。

  在认真的拜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必须换一个思维方向,慎重的重新考虑下这个问题。

  抛开那些大与空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我想很多人工作都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我也是这样。但在同样是为了自己工作的`前提下,为什么会有面对工作态度的差别,会有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差别,我在自己的理解结合书中的分析中得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是差在对待事情的态度与眼光的深浅上了。书中一段内容说的很在理,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想保持对待工作的热情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像我这样的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手。

  工作的报酬并不仅仅是经济、物质层面上的,也不仅包括领导的赞扬和同事的认可,其中应该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一个人自己在知识领域、处事能力、决断能力和社交能力等个人能力的提高与成熟,还有对完成或是做好一项工作后自己内心的充实与升华,甚至还包括自己在能够担负起由工作赋予的那份责任后给内心带来的那些许的喜悦。如果仅仅将工作作为是只为了工资而去工作,那么确实是亲手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挖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想我未来的前进道路确实需要进行新的规划,记得电视上听到过这样一个墓志铭,觉得非常受用:

  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所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也许每天想着空的、大的东西,反而不如改变自己的观念与态度,把的本职做好。正如书中说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成就大的成功。一口不可能吃成胖子,就眼前的问题出发,从而获得自己最终的目标。

  我相信我在认真的品读了这本书后能对自己的工作与责任有一个全新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也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认真将工作做好,并且更快的成长,完善自己的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员工。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7

  《员工行为守则》对全行员工如何做人、做事进行了规范。这次开展《员工行为守则》学习活动,就是要规范全行员工的服务行为,统一全行服务标准,在全行上下大力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倡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重建员工自信从容的新风貌,重塑农行员工的职业新形象,把全行的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员工行为守则》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基本要求是通过保密义务、利益冲突、客户关系、公平竞争、廉洁自律、同事关系、日常办公、职业形象和监督举报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来规范员工行为,明确员工正确处理与银行、客户、同业、同事和监管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执业准则。在全行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的道德风尚,培育良好合规文化,改善员工职业形象和农行整体形象。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来学习。这本手册对于日常工作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员工日常工作和行为的规范,概念清晰,生动形象。

  不仅要学习。还要从工作中找到和守则有差距,或者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加以改正。应该有职业自豪感,是农行给了我这个工作的机会,我要珍惜这个岗位,维护农行的形象和利益,不做有损农行形象和声誉的事情。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遵守劳动合同规定的条款,恪守制度的要求和办事程序,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员工的不当行为都有可能给银行带来合规风险。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了解岗位合规要求。自觉最受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规章,坚持以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日常工作一定要做好的事情。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坦诚相待,才能有良好的协作,才能处理好各项业务。工作服穿戴整洁,工牌佩戴规范,戴统一的发饰,是每天早上到岗的第一件事。参加积极有益的活动,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遵守规定是在保护自己,不能马虎和失职,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是对于个人还是农行,损失有时候是无法弥补的,依法合规,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要实现农行的战略发展目标,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没一个员工的言谈举止都代表着农行的社会形象和金融服务水平。我要从自身做起,从本岗位做起,始终如一的学习和践行《员工行为守则》。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8

  一位手艺高强的木匠,一直都勤勤恳恳地效忠于他的老板,老板对他也是感激涕零。有一天,老板吩咐木匠选用最好的木料建造一座结实的木屋,但没有说明用途,只是再三叮嘱要用心去建。木匠却暗自揣测,老板把木屋建在荒野,门前还开垦了荒地,肯定是用来种瓜或者种菜,根本不需要结实的木料,于是木匠第一次替老板做主,用一些朽木残椽搭建完成了木屋。老板看了木屋,语重心长地说出了木屋的用途,为了感激木匠一直以来的效力,老板要把这座木屋和荒地奖赏给木匠,让他不再受穷。

  一直尽心尽力的木匠为老板建造了无数结实的木屋,可到头来轮到给自己建木屋的时候,却因为没有守好心中的底线,承担了自己的败笔之作。

  细细想来,我也做过类似于木匠的事,以前在学校,打扫卫生从不缺勤,但有一次大扫除,我因为贪玩又觉得老师不会发现,就没有参加,最后老师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说“这样不对,其他人都在打扫卫生,你知道自己在偷懒的同时大家也一定知道”,这件小事和老师的话蕴含的道理成为我后来做事的一杆秤。这段时间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生活要有仪式感”,在我看来,真正的仪式感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让别人满意,而是守住自己心里的底线,做好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工作中遇到或简单、或擅长、或困难的事情总要负责任的做到位,才会感觉到踏实,这是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便是自己心里的那杆秤,会让你的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没有老师或者父母当我的那杆秤,时刻纠正我的错误,只能是自己坚定地守住心里的底线,用那杆秤处处衡量自己,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精,才能平稳的走好每一段旅程,才能成为自己的代言人。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9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呢?工作着的人们都应该问问自己。初入社会的我也曾经牢骚满腹:“工作嘛,又不是为自己干,说的过去就行了,”“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的工作。”这些天,我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还能让我们在困难的事务中锻炼我们的意志,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工作真正是为了我们自己。

  首先,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人的一生除了童年和学习生活,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也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过程。工作,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努力的去做,总会有收获,这是不变的真理。我们一定要爱自己的工作,如果对工作感到厌恶,对工作没有爱好和热忱之心,那么他一定不会有所成就。心态决定我们的未来,好的工作态度才是最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可就是这很小的差异往往造成人生很大的反差,这个细小的差异就是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个好的.工作态度可以让自己很开心的工作,因此一个人的工作态度非常重要,它虽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但的确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年轻的我们都怀揣梦想,但我们有时候摆不脱浮躁的心,急于求成,最后无法实现,只剩下牢骚和抱怨。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脚踏实地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种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发什么样的芽,永远不要指望机会会找上我们,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即便我们不强大,只要不放弃,我们终会成长,终会强大。

  刚毕业那一两年,显得眼界很短浅,认识很幼稚,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很不懂,一度很是迷茫和自卑。现在回头看,在工作过程中是遇到很多很多的机会,有大的机会,有小机会,很多机会都被错过了,被错过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够自信。很多的时候命运被机会所改变。当我回首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历程,从迷茫无知到慢慢了解自己到慢慢的去喜欢自己的工作,经历了很多的困难,错过了很多的机会。我自己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而在这样的过程后,使我懂得了珍惜你所选择的,人生不怕遇到困难,在你低谷时,挫折之时,正是你接近内心之时,一定要好好的观察它,面对他,最终使自己越来越强大。

  当一个人因为能把一件事情做的可以尽善尽美的时候,当一个人安静的欣赏着自己所做的一切的而心满意足的时候,这是一种正真永远的快乐。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激情的人能够始终如一的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要说能做出令人骄傲的成绩来了。每个人都应该永远带着激情努力的工作,如果你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可能沦为平庸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是采用拖”字来应付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该做的事没有做。在我们的生命中拖延的确形成了一个问题,或许有些人会说;我从小就是这个样子,这是我的性格,改不掉的,”于是什么事都往后拖,最终使自己什么都干不成,办不好。

  感悟工作中的点滴,领悟做事与做人密不可分的道理,我可以懒惰,但我绝不能脆弱,要在困境中鼓励自己,用心对待我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要有信心,做快乐的人,做快乐的事,每天饱满的热情是我工作的动力。读完《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我至少可以正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不是金钱的奴隶,我是为自己而工作。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10

  作为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让知识与头脑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用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理念来教育富有时代精神的学生,你的教育才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千万不要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作为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个人素质就成为了能否胜其重任的关键因素,而在这其中“人文素养”又是其关键之关键。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道德标准的巨大影响力。我也尽量从各种方面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下面我就谈谈看了教师人文素养《教育的真谛》一书后,我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感受。

  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人中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最终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要实施创造教育目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这就是创造教育所达到的目标,又是创造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陶先生就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可以这样说,“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到:“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创造,不像宗教家、恋爱至上主义者、美术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教师“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先生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又说教师创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和创造的理论与技术。我想这是每一位教师最大的理想吧!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美术教材中的图片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个体又是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教育。

  教学与生活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采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有生活就有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伸张到大自然,伸张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最后我想以陶行知先生的话作为结束语: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11

  “情怀”是什么?你觉得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吗?最近老是听到身边的人谈论“情怀”这个词语 。在我看来,情怀必须先由内心自发付出“情”来浇灌,而后以自己的情感为基础与所发生的情绪相对应,最终作用于自己或者他人。

  情怀是比起去超市买一盆开得正艳的花你更愿意用心去播种一颗种子等他生更发芽长大。我印象里小的时候姥姥家隔壁住着的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就很有情怀,因为她总是将红木柜子上罩着玻璃罩的钟表擦的一尘不染;初中的时候我们班同学都喜欢的那位语文老师也很有情怀,因为我们写的每一篇日记她都会看完后写上一段评语;再后来我兼职时遇到的照相馆老板很有情怀,一家小照相馆一开就是30年,从自己年轻气盛开到戴着老花镜工作。

  在生活上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有自己喜欢并坚持的爱好,对某些在其他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就像住在我家隔壁的王奶奶,她很喜欢迎春花,大盆小盆养了十几盆,她说迎春花每到春天就会开花,红的、粉的、白的,朵朵簇拥,既美丽又喜庆。就像实习时遇到的同事小高,他从上初中开始就喜欢五月天的歌,他总说那些歌曲里藏着他的青春,每次深夜听来总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就像毕业后一人在北京打拼的大学舍友晓贺,每次星期天自己在家里下厨,美味出锅盛在精心挑选的餐具里端上铺着碎花花纹的餐桌上,对于她来说吃饭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生活中,这些有情怀的人更容易获得高品质的生活,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与喜悦感。

  在工作上做一个有情怀的人,让顾客可以感受到产品或者服务背后动人的细节,那么你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上大学的时候特别钟情于学校周边的辣焙子外卖,一到星期天总是喜欢叫一份夹着各种配菜的辣焙子,一家一家的尝,直到有一天收到的外卖焙子里多了一条绿箭,焙子也没有比别家的好吃多少,但自从那次以后我每次都会选择送绿箭的.那家店点外卖,不是喜欢贪小便宜,只是这种小小的贴心之举让我心里很舒服,也特别愿意接受。前不久同事在旅游住酒店的时候发朋友圈晒图,图片上有个精致的小盘,里面放着两个苹果,一片面膜,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着类似祝福的话,他在图片上配了一句话说道:‘现在的酒店真贴心,还会为游客免费送水果和面膜。”这些都是一些小商家为了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想出的一些附加于产品上的小惊喜,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相反需要商家投入更多的感情,去感化消费者,努力让自己的产品更能打动顾客,如果你也愿意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多花一些心事,去琢磨消费者的心理,打感情牌,用感情去感染顾客留住顾客,我想再名不见经传的小店或者公司都能经营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做一个有情怀的人,用心调剂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做一个有情怀的人,用心制造让人为之触动的事物抑或产品;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在广袤宇宙间活出自己的精彩!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12

  工作不仅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需要。一个人总不能无所事事地终老一生,应该将自己的爱好与工作结合,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自己的快乐融在工作中。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喜怒哀乐,用深沉伟大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宽容的微笑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朋友。罗斯金说:只有通过工作,才能保证精神的健康。快乐是一种心态,也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工作,不快乐生活。工作是快乐的源泉,让我们乐于工作,让我们的周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人生因工作而快乐。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分别问在同一建筑工地砌砖盖房子的工人:“你在干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为挣钱而工作”;第二个人:“我在砌砖墙”;当问到第三个人时,他满怀豪情地说,“我在建一座大厦”。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在工作中,工作教会了我干好自己的活、站好自己的岗,与同事们相处,使我学会了“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爱因斯坦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虽然只是普通的教师,但却像一根细细的`线,一头系着教师的责任,一头连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我时常告诉自己不能把干工作仅仅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也不能为工作而工作,而要像第三种人“建大厦”一样,把工作赋予一种更高的境界,心中充满豪情和憧憬,每天都要有紧迫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基于这样的心态,我始终在试着寻找工作中的乐趣,把快乐融入工作,把自己变成工作的主人,每天都在回味无穷地享受完成每件工作任务后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工作仿佛是在快乐中进行的,每一天的工作都丰富多彩。

  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担任教师这一特殊使命,时时刻刻都要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分配什么,自己就要去做什么,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时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工作中不要故意做样子给他人看,不要管别人在说什么,自己认定目标,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13

  “做最棒的员工”前言中讲到:“追求卓越,就是做到最棒。企业只有具备最棒的员工、最棒的产品、最棒的服务、最棒的理念,才有立足之地。企业需要最棒的员工。最高的薪水、最高的荣誉,总会留给那些能把关注做到最棒的人。只有做到最棒,你才会赢得超强的竞争力,赢得令人羡慕的荣誉和尊严,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你也会更受器重,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无论是在500强企业,还是在普通的私营单位,最棒的员工永远都能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这给企业和员工都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怎样才能打造一个最棒的企业?怎样才能做一个最棒的员工?

  做为一个员工,看完书后我觉得要想做个最棒的员工就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做事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成功,就一定要不遗余力地重视细节地改进、改进、在改进。针对市场,拼的就是精细。也许大家都认为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事,也许还是琐碎的,但请不要掉以轻心,因为简单的招术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公司要想长远、健康、快速发展,靠的就是每一个员工“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关于不注重细节,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太多太多。

  2.要有积极良好的各种心态。社会每天都在变,构成社会的`人包括“有钱人、没钱人;有权的、没权的;失落的、幸运的”,常常有些人叹命运对己不公,对工作抱着消极懒惰的心态,敷衍了事、混日子,就有部分人以为自己是一个人才就要谋一个职位,而不去积极做好眼前的事情,不去完成现在的任务呢?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就算有朝一日混到一官半职,我想这也不算是个真正成功的人,至少心态就不健康,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一件工作有趣与否,取决你的看法,对于工作,我们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骄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脸和厌恶地做。如何去做,这完全在于我们。所以只要我在工作,为何不让自己充满活力与热情呢。

  3.忠诚和责任。我觉得一个人要忠诚于一个公司或者一件事,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忠诚,或者说我要忠诚于什么。从小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发展道路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规划,当自己的目标确定与否会为之努力而奋斗。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大家在一起奋斗也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存在的价值,靠的就是大家的忠诚来共同实现这个目标。当目标实现以后自己在企业存在的价值也就体现了,离自己人生目标也就会近了一步。所以企业是一个平台,是实现个人忠诚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大平台上,企业的员工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所以我认为忠诚于自己和忠诚于企业不矛盾。压力来源于你自己,事情的成败也在于你自己。员工在企业中饰演不同的角色。无论一个人担当任何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对他人负有责任,这是社会的法规,也是道德的法则,还是心灵的法则。责任让人坚强,责任让人勇敢,责任让人关怀和理解。因为当我们对别人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无论你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最棒的员工都拥有责任心,都能认真的、勇敢的担负起责任,这是他们令职业常青的优秀素质。

  4.人要自信。自信的源泉在于做最好的自己,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其次应勤学好问,不断积累知识,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汲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才能远离被动的习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做为公司的员工应该关心公司的发展,心忧公司的兴衰,与公司一同成长。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是一个员工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员工的忧患意识更能决定公司的成败衰荣。员工在公司里不是一个旁观者,是员工在用自己的业绩来培养着公司,壮大着公司,我认为“公司兴旺,员工有责”。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各级管理者,只有做到最棒,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拥有卓越的人生。公司发展了,自己才能发展。如果做不到最棒,你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你的生活将会流于平庸,而你的人生也必将错失更多的精彩。

  一个员工要在工作中时刻充满热情,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去工作,可以从他干工作的勤快中看出来,他会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极致,会创造出奇迹,会克服一切困难去达到自己的目标,能高效率地工作。这样工作的目标才会成真,员工自身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事业才会成功。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不可能始终如一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做出创造性的业绩。如果你失去了热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不会拥有成功的事业与充实的人生。从现在开始对你的工作倾注全部地热情吧!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员工要大胆地放开思路,突破自我的思想局限,要抓住创新的思路,就会成为赢家,有了创新的思路会让许多难题变成有利的条件,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资源,因为在广阔的市场中潜藏着很多有利的因素,需要我们主动寻找方法来发挥其潜能。成功并非偶然,没有什么事情会“随随便便的成功” 机遇是无时不在的,上帝永远只会眷顾那些有思想准备和有想法的人的。

  我今后一定要做一个时刻心存职业良心的员工,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要无愧于企业,无愧于领导,无愧于他人,更无愧于自己。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14

  7月12日,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物业管理协会承办的物业协会大型公益讲堂暨年度会员交流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巨华国际大酒店3楼会议厅举办。悦生活物业公司一行13人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提升服务质量,共建美好生活”,共四项培训内容:新时代中小物业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标准化助推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赋能社区、美好生活;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探讨。

  在这个压力与挑战并存、服务与技术升级、具有无限潜力的新时代,物业企业如何用专业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和尊重?“新时代中小物业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这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一、坚持顾客导向原则,了解顾客的.需求,为他们解决问题。二、将艺术和情商融入服务,让更多的顾客在专业技能、基础服务、观感和沟通方面有更深刻的体验。三、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合作共赢发展模式,通过资源互补共筑核心竞争力。

  “标准化助推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这堂课让我们认识到了新时代对标准的新要求,并对服务质量的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和文明性六大维度进行了定义,诠释了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讲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让所有参与学习的人员对“标准化”有了全新的理解,也学到了很多先进、全面、实用的标准化管理流程,进而提升服务品质。

  “赋能社区、美好生活”主要讲解了易居实惠如何实现为物业赋能。通过对品牌赋能、智慧赋能、房产服务赋能、商业赋能,达到节约成本,省心省力,整合优质社区资源的目的,实现美好生活。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15

  《造房子》全书自述,视为思想集结录,谈王澍自己的建筑作品,谈前人山水画作及造园之思,谈建筑师该有的文人意趣,如书中《造园与造人》开篇便述“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王澍用这句话教于弟子同时也反映出他自述的“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的自我意识。

  建筑师所做的是把自己的思维意识用建筑的形式表达呈现。一座建筑的完成既是一种公共空间的存在,同时也是建筑师个人意识的渗透,这便需要建筑师要具有极为高度的自觉,即“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的审慎。

  王澍之言表达了他对于建筑的批判,同时这种批判也是一种反抗。在经济的强烈推动下,成批的缺乏审美的仿西方的建筑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拔地而起,而这种现代建筑的繁荣与复制背后是自我的虚荣和文化方向的迷失,如书中提到“有无数的中国建筑师做了大量的东西,在祸害这个国家。他们摧毁了我们的文化,彻底让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发生了巨大的面貌的改变。”这样运动式的行为彻底割断了建筑在文化上的传承,而建筑是会承载人们集体记忆的现实载体。常说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中国的土楼、徽派的屋角,石库门的里弄都变成了曼哈顿的林立,那“民族性”是否也就当然无存。

  王澍是独行的,当1992年新的一轮改革开放,建筑师的好日子到了时,他却选择了隐退,因为他不想做很多东西来祸害这个世界,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想不清楚,就不敢做了。”转而回归建筑的本质,向工匠学习,与工人接触,要看清楚工地上每一根钉子是怎么钉进去的,知道工匠是如何动手的,他甚至回归到了建筑基本单位的材料——“瓦爿”。

  王澍是自信的,他把中国文化山水自然之道的理解体现在对建筑的理解上,反抗了现代建筑“建筑中心化”的观念,与西方“建筑享有面对自然的独立地位”认知形成差别。他认为考虑城市、建筑、生产、建造之前,首先应该反省我们面对自然的态度,我们需要重新树立自然比人造的建筑和城市更加重要的观念,而中国建筑在面对自然地形时应回归到谦卑姿态和追随演变的中国文化中去。

  王澍的行为以及他的建筑是一种反思,书中《触碰另一个世界的边缘》提到“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状态,对存在、对真理、对人性要有一种追求,这样才会有力量支持你在年轻时走过人生很重要的一段旅程,也是自我实现和锤炼的过程。”“对存在、对真理、对人性要有一种追求”,既是一种在浮躁喧嚣年代的反思。王澍在面对这样的年代时选择了安静而坚持不懈的“造园”,而他的批判与反思精神正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

  最后引述书中一句在表述自然与人造的关系时极具反思性的对话:“这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山是在你们的建筑完成后才出现的。”

【员工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企业员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09-29

员工心得体会11-25

员工心得体会11-18

银行新员工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3篇)04-25

公司老员工带新员工心得体会11-17

转正员工心得体会07-09

员工军训心得体会06-18

员工工作心得体会03-24

企业员工的心得体会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