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

时间:2023-01-05 07:54:21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灿烂千阳读后感(通用1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灿烂千阳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灿烂千阳读后感(通用14篇)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

  从《追风筝的人》到《灿烂千阳》,胡赛尼的小说里总是充满泪水和辛酸,却又饱含善意和希望。故事不同,但是他的笔下,最高贵的始终是生活在底层的那些普通人。他们不管遭遇的是炮火还是贫困,都始终守护着心底的善良。

  反倒是那些看似体面的富人,自私又狭隘。富贵,富贵,其实富的未必贵。因为高贵不是以金子来衡量的,而是看一颗心的光芒。

  曾经,小女孩玛丽亚姆最最想见的人是扎里勒。每天,她的事情就是三件:在他没来看她的时候等待她,在他来了的时候爱慕他,在他走了之后回味并重新等待。

  可是有一天,她在最需要他支持的时候跑去找他,才明白一切落空了。她那么相信他、盼望他,原来都不值得。"我总是不停地想着你,我常常祈祷你长命百岁,我不知道我是你的耻辱。"为了自己的利益,她被他像个包袱一样甩掉,像瘟疫一样地躲避。

  原来,他给她的那些关心和问候都是虚假的、廉价的。就像假花,就算做得再怎么逼真,再怎么好看,但是没有香气。一切都怪她自己想太多了。客车越驶越远,她没有回头去看他逐渐向后退去的身影,也没有回头去看他消失在阵阵尾气和灰尘之中。

  后来的很多年后,当扎里勒发现自己再也遇不到一颗那样纯真无瑕的心灵,发现原来这份感情是那么罕有和宝贵时,怎么弥补也晚了。

  他说"希望你会再一次敲响我的家门,给我一个机会做那些多年前就该做的'事:为你开门,迎接你,把你抱在怀里。"他想实现当年她说过,要和他一起看《木偶奇遇记》的心愿。可是,他们已在伤心、战乱和岁月中失散。

  扎里勒最终忏悔了,并给玛丽亚姆留下一张影碟、一份财富。可是,已经没有意义了。她要的不是影碟,而是和他一起坐在影院、亲密无间的好时光。她要的不是钱财,而是他毫不犹豫敞开的怀抱。

  那个电影《木偶奇遇记》里,撒谎的匹诺曹鼻子变长了,受到了惩罚。扎里勒也一样,因为曾经的欺骗和逃避,付出了沉重的懊悔和代价。

  故事中,不管是富裕的扎里勒,还是强壮的拉希德,始终没有他们看上去那么强大。他们的心是自私和懦弱的,所以才用强有力的外表伪装自己。

  真正强大的是少了一条腿的埃里克。当埃里克深爱的女孩莱拉已经衰老沧桑、面目全非时,他依然遵守当年的约定,来到她的身边。对她呵护备至,甚至对她和别人的孩子也视如己出。他用尽一切热情,温暖并缝补她破碎和冰冻了的心。莱拉和埃里克半夜醒来,手仍然紧紧地握在一起,"握得指节发白,就像儿童紧张得抓紧气球的绳子一样".

  扎里勒和埃里克的强烈反差告诉我们:一个不在乎你的人,爱自己胜过爱你的人,就算你冲破险阻走到他的面前、把沉甸甸的心意捧出来送给他,他也会背过身去;而一个真心在乎你的人,就算你有一天变得又老又丑,就算你早就放弃了寻找他,根本没打算去麻烦他,他也会穿越千山万水找到你,用他炽热的手掌捧起你、呵护你那颗千疮百孔了的心。

  实现了梦想的莱拉,没有忘记好姐妹玛丽亚姆的梦想。姐妹间相互扶持、同甘共苦、彼此理解的感情,反倒比变质了的亲情和同床共枕实则冰冷自私的丈夫,更加深厚和温暖。

  读《灿烂千阳》,总让我不知不觉地想起《追风筝的人》。胡赛尼是个善于讲故事的高手,不用华丽的辞藻,只用满腔真情讲述。总能让你含着泪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心碎不已,泪流不止,却又于绝望中发现人性中隐藏的光芒和美好。

  就像故事中那些坚强善良的生命一样,纵使有1000滴泪珠不断洒落,但那晶莹中会反射出1000个太阳,那是希望之光、真诚之光、善良之光。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2

  我是先看完《追风筝的人》再看《灿烂千阳》的,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能照亮这片苦难的土地?能温暖这些冰冷彻骨的心?

  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都逐渐走出了那些深切的苦难之后,这些被我们遗忘或者根本就不熟知的无法想象的苦难的时空,只能让我们记住两个字——感恩。

  关于不可宽怒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哎是真的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耳畔萦绕着安果曼的诗句: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打开鸟笼我可以操出失去欣喜地鸣一段诗我并非脆弱如微风中颤抖立柳树,我是个阿富汗女人,而我一定得哭泣。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3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灿烂千阳》这个美丽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动听的书名深深吸引,眼前仿佛出现了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的壮观画面。然而,深读后我发现,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壮观,甚至说不上壮美,只有一种寒到骨髓的痛。

  小说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女性视角,还是两个女主人公的视角,来描写阿富汗家国政局动荡背景下女性由来已久的低下地位,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不由得屡屡为之动容。小说时间跨度三十年,记录了阿富汗陈旧制度封闭环境下妇女地位的严重不合理以及通过这些女性的苦难与救赎在绝望之中微弱地照亮了几许希望之光的故事。让人最为痛心的一段是无麻药剖腹产,而且此处作者的叙述手法更是凸显了女性人权的丧失,被动手术的对象本人连第一知情权都没有,医生当面都不直说只是意会丈夫,完全不把女人当人看待!

  即使这样,只要能做手术把孩子生下来,女主人公也欣然接受。是要有多么大的忍耐度才能忍受得了清醒状态下手术刀刃刺穿肚皮划下长长的切口完成分娩?这与地狱有何区别?不知道阿富汗妇女是不是世界上最深受苦难的女性,也许凡遗留落后制度的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女性人权的牺牲。你敢说即使在我们身边,那些“罪过都是女人造成的”腐朽落后潜意识不存在吗?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女性,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和所有的失落。

  还好有这样的作家,可以让我看到我所不了解的世界,也让我倍加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有些东西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通过这些文字,也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些让人扼腕的事实。也许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文字的力量却真的是无法言说的。

  《灿烂千阳》是个很动人的故事。阿富汗的生活离我们太遥远、太陌生,但读起来,这些人物好像就在眼前。玛丽雅姆、莱拉,这些女孩成长为女人,都富有高贵善良的品质,扎根在她们心里的,虽然只是平凡的生活,但她们却熠熠生辉。尤其是玛丽雅姆走向死亡部分的描写,我觉得她简直就是圣母——正如书名所说,“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让充满伤痕的心灵永远有一丝温暖。绝望与希望纠缠,爱与恨的碰撞,失去的与得到的,堕落的与升华的,胡塞尼的故事朴实无华却因为其叙述中透出的悲悯情怀而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铺陈了阿富汗所有的贫穷、苦难、无知、残暴和专横以后,以一个生命的瞬间爆发与终结震撼人心,以许多温情的细节来消弭和修补人心的裂缝,濒死的绝望旁闪耀的灵魂之光正如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诞生成一个民族不灭的希望。

  读完合上书页时,我常常想,到底是什么感动了我,使人一次又一次地泪流满面?是玛丽雅姆对莱拉、阿兹莎的爱,是莱拉对少年爱人塔里克的坚持与信仰,是他们在巴基斯坦安顿下来却又毅然决定回到阿富汗,只因那里注定是他们一生的根源?或者,是因为故事的结尾,莱拉抚摸着腹中的婴孩,默默唤她为“玛丽雅姆”?我闭上双眼,努力地在脑海中想象她们的脸庞——阿富汗妇女坚毅而又写满沧桑和屈辱的脸庞,她们藏在布卡后面卑微的眼神和紧抿的嘴唇。我很想知道,不幸的人,她们的生活把她们带到这里,又将去向何方?无法逃避的战争,无法改变的过去,无法预知的未来……而关于“爱”的信仰,是永恒的力量之源。至于途中所遇的那些看似不可跨越的困难,在接受过无数次阳光雨露的恩惠后,忽然发现,它们都是多么的不足挂齿!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4

  如果说看中国的文学作品能让我更加的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中国,那么《灿烂千阳》则把我带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有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一面,这一面,尽管很阴暗,很残酷,但能让我的世界观更加的健全,而不是狭隘的。

  故事的主人公玛利雅姆是一个阿富汗的女子,在阿富汗中,女人的地位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女性的地位,男人是一家之主,掌控了全家的权力。更加令我感到惊讶的就是阿富汗的女人不能单独的外出,得有丈夫的陪同才能出远门,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她们的生活状态。在饱受家庭暴力中,她们没有人可以投诉,她们唯一能做的只是选择默默的忍受,她们的痛,我不能真正的体会到,但是,我能感受到她们的痛苦。她们为了自己的家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时间,换来的只是丈夫时不时的打骂。作者展示给我的是人性的光辉,人们心底埋葬的关于希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希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两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带着不属于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摧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在不可宽恕的年代,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最终,自由与幸福抵达了穿越了战乱的莱拉,用玛利亚姆的生命。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阿富汗,这使我十分震惊,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这么近的年代发生,这并不是过去,或者这还是未痊愈的伤疤。

  曾经的中国妇女们曾经也经受过这种痛苦,但是在我们国家的不断进步中,她们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现在可以说已经撑起半边天了,的确,人人生来平等,没有谁比谁更加高贵,男女都一样。众所周知,阿富汗是全世界比较乱的国家,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所有的`这些不公的社会制度,都是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何来发展?何来改革?人民只有的是仇恨,不满与痛苦。表面上是中亚国家领导人的问题,属于内部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分不开。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看一个国家,不是想着如何帮它一把,而是想着如何从中捞到好处,真的只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吗?其实,我们不仅仅可以这样的,我们也可以互利共赢。

  当世界某个地方的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我们活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之中,我们不应该整天还在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我们命运的艰苦,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易,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他们面前的光环,他们背后的汗水与泪水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人人都需要给这个世界一点点的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的美好!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5

  两派敌对政治势力互相向对方统治下的地区发射火箭弹。每一发炮弹爆炸,都有若干个被炸飞的老百姓躯体,造成新的残垣断壁……

  战乱导致极端贫困,大人孩子面临濒于死亡的境地……

  前苏联的悍然入侵制造了国家动乱的源头……

  美国大兵对“9.11”的报复造成新的百姓伤亡和社会动乱……

  多灾多难、苦难深重的现实毁掉了无数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家庭,其中受害最深的`是被野蛮传统束缚的女性……

  这些场景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新作《灿烂千阳》给世人描绘的情景。

  地处中亚,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阿富汗,因为从16世纪至今长期遭受英国、俄国、前苏联、美国的反复蹂躏,一直被全世界所瞩目。大家都知道这个处于大国政治旋涡之中无法自己的国家,也会从媒体上各种各样的新闻中断断续续地知道一些他们国内发生的大事。但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承受着什么样的苦难,却是一片空白,无从得知。

  《灿烂千阳》以一个一夫两妻家庭的悲剧故事,对以上内容全方位进行了展示。第一次使世界上知道了在数次动乱和战争中,阿富汗普通百姓的悲惨境遇。所描述的一切,令人揪心、令人悲催、令人发指。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竟然就发生在当下,发生在中国的近邻,而不是追忆一个久远的故事……

  战争与和平,这个困扰古今中外无数人的话题,随着二战和冷战的结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人们享受着和平时光,关注着小家庭生活和小环境圈子。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的增加。战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年代远多于和平时期。一个战争结束了,很快就开始孕育着下一场战争。因为国家利益、因为经济纠纷、因为强权政治、因为对政府的不满……

  而长期处于和平年代的人们,总是会忘了战争的残酷性,忘了战争对国家、对百姓、对社会的摧残。为了一件自己感觉气不过的国际纠纷、为了自身利益的遭受损害,一些人会疯狂地高喊“太气人了,应该打一仗”。

  轻言战争的结果,是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会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完全不由人们控制,谁也无法左右。无论是小范围的局部战争,还是多国混战,最终倒霉的总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一切不是妄言,《灿烂千阳》中描述的场景就发生在昨天。而中东地区频繁的炮火乃至欧洲一些地方时而发生的造成尸横遍野的轰然爆炸声,还犹在耳边。

  让我们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吧!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6

  合上这本书,心情十分沉重。《灿烂千阳》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泯灭人性的画卷。

  在那不可饶恕的年代,人类的灵魂正在受到无情的鞭挞;在那战火纷飞的地方,平平淡淡也成为了一种奢侈;在那阴霾笼罩的土地上,无数的呐喊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本书的主人公成为了阿富汗人民的缩影,从她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绝望以及在大环境下的麻木。退无可退的她们在寻求不到任何帮助的时候,她们选择的.欣然接受。玛利亚姆从小就背负着私生女的骂名,所以她选择向生活低下了头。其实在她很小的时候,小得还无法理解“哈拉米”的时候,她也曾经有过理想,有过追求,有过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但由于生活环境的扭曲,导致她的一生成为了一个悲剧:从小被爸爸抛弃,妈妈因抵挡不了压力而选择自杀,自己又被爸爸的女人安排嫁给一个中年男人。对于这一切,她的抵抗都发生在她的想象中。当她回到生活时,现实还是现实,不会有任何改变。玛利亚姆为了救莱拉、塔里克以及她们的孩子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在玛利亚姆人生即将走向终点的时候,她心中虽燃起了许多希望,但闭上双眼,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她从出生,没人认同她。但在她死之前,她是带着满满的爱与认同而离开。她觉得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面对法官的判决——死刑,她也欣然接受,甚至她在临死前认同了自己存在的不合法性,认为判决死刑是一种合法的结局。玛利亚姆的一生都在服从他人的命令,直到临死的时候她也服从了她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命令:把头低下。

  本书的另一位主人公莱拉在战火中失去了双亲,并与自己亲梅竹马的爱人——塔里克失去了联系。在不怀好意的希拉德的精心设计下莱拉相信了塔里克已经死于战火。当时精疲力尽的她又发现自己怀了塔里克的孩子,万般无奈之下莱拉选择嫁给了将近50岁的希拉德,与玛利亚姆共事一夫。两位主人公从最初的敌对到相互了解,又到成为知心的朋友。由于彼此的遭遇都十分可怜,无形之中她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心心相惜的忘年交。两人在希拉德的家庭暴力之下相互扶持,最终玛利亚姆为了救在希拉德拳头之下的莱拉而下定决心做出了自己一生中的唯一一次的反抗——杀死了希拉德。在玛利亚姆的帮助下,莱拉找到了自己一直向往的生活。但最终她没有甘于平淡的生活而选择回到首都喀布尔,为自己故乡的重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带着满满的希望而非满身的仇怨继续活下去。这是爱她的亲人与她所爱的亲人愿意看到的最好的结局!

  当亲情、友情、爱情与家庭都成为奢侈品的时候,唯有一服躯壳的我们行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我们就如同禽兽一般,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理想,没有了之所以成为人的理由!

  也许在当代社会中,阿富汗的妇女已经习惯于被压迫,习惯于服从一切命令,习惯于认同自己的低贱。卡勒德胡塞尼笔下的人物一味忍受,但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并存着。有一些没有放弃自己人生追求的勇敢的妇女在推动着阿富汗妇女美好明天的到来!只要给她们一点支持,我相信她们一定会创造奇迹!

  阴霾终究会过去。在拨开层层云雾之后,我们会发现属于阿富汗人民的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7

  我最近一直在读一本书,我跟随着故事情节伤心流泪快乐。似乎这本书牵动着我每一个情绪细胞。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过去的那里经常发生战争?

  故事中先后出现了两位女孩……

  一位是私生女,她的妈妈是一位富人家庭中的仆人,她怀上了男主人的孩子,被赶了出来。于是她生下了故事的女主人公之一的小女孩,她在女孩面前咒骂着她的父亲。女孩的父亲很有钱,并且有三位妻子,他会不定时的来看望小女孩,并给她带来礼物。女孩怀疑她的妈妈,她觉得她的妈妈在诋毁她的父亲。女孩不愿意与她母亲交谈,更喜欢与一位驼背老爷爷谈论一切。

  在这位私生子女孩长成20岁的女人时,另一位女主人公登场了,那是一位刚出生的女婴,女婴的父亲是一位老师,母亲是一位活泼的现代女子。女婴很漂亮。

  回到刚才所述,私生女厌倦了她母亲谩骂她父亲的言论,于是独自踏上了寻找父亲的征程,她希望能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她顺利的找到了父亲,但是父亲为了颜面,并没有见她。冰冷的夜,她独自坐在父亲家的庭院门口,睡了一宿。第二天他父亲的司机把她送回她与妈妈共同生活的泥屋,她似乎相信她妈妈描述的父亲。到家的时候,她发现妈妈已经上吊死去了。她开始责怪自己,她相信一切都是由于她背叛母亲造成的。于是她再次回到了父亲的身旁,变得沉默寡言。那年小女孩15岁,父亲的妻子为了家庭名誉,决定把她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嫁给一个鞋匠,40岁又臭又暴力的鹦勾鼻子的胖鞋匠。她的父亲默许了,她和老鞋匠坐上客车之前,她的父亲试图与她交谈,她一言不发,表示失望并且告诉父亲永远也不想见到他。和鞋匠生活一段时间后,鞋匠发现女孩没有生育能力,于是每天都会骂她甚至用皮带打她,把她抛起来扔在墙上,让她咀嚼沙子和石块直到流血。

  私生女也慢慢长大,变成了皮肤粗糙的女人,在她20岁那年,邻居的孩子出生了,是个漂亮的女孩。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战争不断。妇女受到非礼遇般的对待,精神肉体受尽了折磨。她看到邻居的孩子出生,是个可爱的孩子。但是在这个战争年代,漂亮女婴的爸爸失业了,哥哥战乱而死,妈妈也疯疯癫癫。

  过了几年,女人的父亲来看她,因为战争不断,他的父亲相继失去了妻子和孩子。父亲恳求她的原谅当年的软弱,希望能看看她,并与她交谈。她没有见父亲,直到父亲离开,才打开窗帘。父亲给她留了信,她撕碎了信,没看那封信。

  邻居家漂亮的小女孩渐渐长大,她和一位青梅竹马的邻家少年相爱的。少年和女孩年纪相当,少年保护那位小女孩,送给她礼物,给她讲故事,并且承诺一定会娶她。他们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但是战乱的硝烟蔓延着整个城市,男孩的父母为了家庭,打算带男孩离开这里。分别前,男孩和小女孩发生了一些事情,男孩告诉小女孩,一定要等他,他会回来娶她。男孩走了,小女孩伤心极了。

  少年走了不久之后,小女孩父母也决定带着她逃离这里。就在出发前一刻,一刻炸弹落在她的家中,她的'父母身亡了,她受了重伤。是邻居臭鞋匠和可怜的女人救了她。

  漂亮女孩爱着那位少年,她发现自己的肚子里有了少年的孩子。外面硝烟不断,她伤势已好,却无处可逃。而那位肮脏的臭鞋匠早就打起了女孩的主意。一天一位自称是少年朋友的男人来访家中,女孩急迫的与他交谈,得知少年已经死了。她痛苦极了,于是同意嫁给老鞋匠,她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孩子出生不久,老鞋匠便发现孩子并不像他,而且不是梦寐以求的儿子,于是殴打她变成了家常便饭。可怜的女人们试图逃跑,却被遣返回来。之后受到鞋匠更痛苦的折磨。

  几年后,漂亮的小女孩已经变成了苍老的女人,而那位私生女也变成了更老的女人,岁月为他们洗礼。女人再次为老鞋匠生了儿子,这是鞋匠的孩子。但是鞋匠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皮鞭,他挥打着皮鞭,抽打着可怜的女人和老女人。两位女人相依为命,老女人更像女人的妈妈,她们无话不谈。

  就这样她们忍受着,很多很多年……

  有一天,女人在一次外出的时候,看到了少年,少年已经变成了老男人,但仍像当年一样温和。原来当年的少年没有死,他的父母病死后,他受人指使去送一件大衣,原来是毒品,被警察抓进了监狱很多年。他并不认识当年那位报信的男人,也不知道是谁编造他死的消息。

  当然,老鞋匠很快就知道女人和当年的少年约会,他这次要她死。是满脸布满皱纹的老女人救了她,在鞋匠要掐死女人的一刻,也许是压抑太久了,老女人用铁锹砸死了老鞋匠。于是老女人被判以死刑,她不后悔。女人来到那位老女人小时候住过的泥屋,发现后来她父亲给他写的忏悔的信,原来多年前她父亲去看望她,是请求她原谅,是他知道自己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老女人没有看父亲给她的信,也没有依照父亲的意愿回到泥屋,更没有见父亲最后一面。

  少年、漂亮女孩、孩子,这一切都很完美的落幕。他们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一切都过去了,战争结束了,美好的生活开始了……

  读完故事,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8

  男女平等喊了多少年了,真正平等了吗?既然平等了为什么还有这标志不平等的节日?阳光能照射到每一个角落吗?在我们不知道的世界中还有哪些我们未曾涉足?跟随我走进《灿烂千阳》,去感受阿富汗的妇女们的悲惨吧。

  渴望得到父爱的玛丽雅姆在没有父爱中苦苦求索,但她得到的却是15岁时被父亲无情的将她嫁给大她二十几岁的老男人;逆来顺受玛丽雅姆在丈夫的蔑视中苦苦等待,在她不打死丈夫,莱拉就被丈夫掐死的情况下,她用铁锹除掉虐待她丈夫后,等待她的却是被押上上断头台。莱拉,一个有知识、漂亮的女孩,由于战争,她在怀了自己所爱的人的孩子后,在得到了爱人已经死的消息后,为了让腹中的胎儿能活下来,不得不嫁给了那个比她大四十几岁的.老头子——玛丽雅姆的那个总折磨她的丈夫。命运让这两个女人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他们相依为命。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莱拉终于和他的两小无猜的塔里克,她第一女儿的父亲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了。

  她们的命运多戗,活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见到阳光。那么多的人死于非命。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爱无所爱。战争让年轻轻的未老先衰。这两个女人的丈夫,那个脾气暴躁的修鞋匠,他带给她们多少痛苦啊!殴打、泄欲、蔑视……女人在他的眼里是什么呢?走动的动物。

  身为女性,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以女性的细腻去感同身受。为阿富汗的妇女不平,为她们那不反抗而悲哀,为她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而黯然。虽然这本书的情节比较平缓,不像《追风筝的人》那么跌宕起伏(她们是同一个作者),但就这真实的叙述却打动了更多的人,尤其是女人。它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阿富汗,了解了战争的残暴。

  什么时候妇女真正的解放?让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

  为自己生活在和平环境中而高兴,为自己能为自己做主而欣喜,为自己还能在阳光下自由呼吸,欢快跳跃而大声欢笑,为自己能与家人一同生活而微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洗尽铅华,留下纯真,为他人更为自己。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9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是诗人赛依伯的诗作《喀布尔》里赞美阿富汗喀布尔这座城市的诗句,从诗句中也能想象出未遭战火蹂躏的阿富汗有多美!书名《灿烂千阳》取自其中。

  《灿烂千阳》犹如一部阿富汗民族的血泪史,胡赛尼将阿富汗这个动荡不安的国家,最黑暗血腥的几十年,毫无保留地抖露出来,暴露在阳光下。它让全世界了解了阿富汗,了解了一个积贫孱弱的民族数十年的纷繁动乱与内忧外患;无数平民百姓在历史大河里载沉载浮、无力挣扎;以及阿富汗女性如何在最不利的条件下,隐忍着伤痛与传统家庭伦理奋勇对抗。

  两个普通的阿富汗女性,呈现给我们整个阿富汗女性的悲剧以及阿富汗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境况。

  玛利亚姆出生在一个被父亲抛弃了的单亲家庭,童年时代活在母亲永无止境的仇恨中,同时也让她一直都幻想着渴望着父爱,没有人教给玛丽雅姆反抗和自由,在被迫嫁给拉希德以后,玛丽雅姆默默地忍受着家暴、羞辱、奴役。

  丈夫拉希德形象威严,观念保守,信奉男权至上,并把女性当成生育和做家务的工具。他要求女性为他洗衣做饭、生养男孩;要求凡事服从丈夫,对妻子稍有不满,就拳打脚踢,甚至棍棒相加;他限制女性自由,强迫女性戴面纱穿黑袍,禁止她们在没有自己陪同下出门。她一生战战兢兢地服侍着丈夫,但这一切都没有换来丈夫的半点尊重,面对丈夫的屈辱,她不是没有不满,只是她并不知道如何反抗。

  甚至在试图从拉希德的魔爪里救下莱拉的时候,玛丽雅姆也怀着也许拉希德会醒悟的希望,但是当她从拉希德的眼神里只看到了穷凶极恶的魔鬼脸庞而没有看到一丝悔改时,她意识到了自己别无他路可走。忍耐不会让恶魔醒悟,忍耐只会姑息甚至造就恶魔,玛丽雅姆已经忍耐地够久了。

  对于她这样隐忍了一辈子的人,她的反抗是杀死了这个她顺从了一辈子但却都不为所动的丈夫。判决那天,玛利亚姆只要想到,莱拉从此将会和她的两个孩子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便觉得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当她坚定默然地走向死神的那一刻,她才觉得自己是真正地活着。带着这个世界的偏见,她再也可以不用畏惧了。

  在这场暴力家庭下和玛利亚姆相依为命的莱拉,出身于阿富汗中产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除却战争,童年度过的算是比较快乐。

  但战争改变了这一切,她的两个哥哥在武装冲突中丧生,她和父母在搬家过程中遭遇流弹,父母双亡,她本人则被玛利亚姆及其修鞋匠丈夫收留。当她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为了她和塔里克的孩子,她选择忍受屈辱和痛苦。就这样以一种强悍的神经来支撑她在拉希德眼皮子底下不动声色地瞒天过海。

  不像玛利亚姆的隐忍,莱拉在受到屈辱时会反抗,即便这么做会遭受到拉希德的暴打;她会偷偷集资,策划一场不为人知的逃离计划;会在战后选择回到那个可怕的地方,为了参与故乡重建。

  就像莱拉的爸爸小时候对莱拉的教导一样:我知道你还小,但我希望你现在就明白并且记住这个道理。婚姻可以等待,教育却不行。你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女孩,真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还知道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像需要它的男人一样需要你,甚至比需要它的男人更加需要你。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女人没有受过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莱拉,没有可能。

  面对严酷的社会环境,她们的微弱的个人意志无法和残酷的时代抗衡。无止境的忍耐,是无数个玛丽雅姆们和无数个莱拉被教育着用于自保的方式,她们被驯服或被强迫着一而再而三地低头。可是她们并没有因此就一味的臣服,做一个沉默的弱者,而是以或许温和或许强烈的姿态进行着抗争。

  文章最后写道,每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满了死亡、失去和无法想像的悲哀,这让她吃惊不已。然而,她也看到,人们找到了一种苟且偷生、继续生活的办法。

  就像,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愿世界和平!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0

  人性内部有一些东西是邪恶的,道德,或者“超我”给人类个体的限制有时是无法决定引领个体发展方向的好坏的。就好似阿富汗社会对女性的道德标准是穿布卡,任由丈夫纳妾、打骂,这才是“好妻子”应该有的样子。

  我初读的感触是阿富汗这个国家社会的动荡不定给她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当时读完的感慨是,生活在中国这样安全的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社会,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啊。我为书里阿富汗女性的悲惨遭遇感到不幸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较她们而言的幸运暗自窃喜——那是隐藏在人性阴暗面里的,羊群围观恶狼吃掉同伴尸体时,对于被吃的不是自己而感到幸灾乐祸。

  一种值得羞耻的幸灾乐祸。

  我又读到玛丽雅姆的丈夫拉希德在她面前吹嘘,在她提出一些囿于文化水平的无知问题时,对她给予的嘲讽和蔑视。“这你都不知道啊,玛丽雅姆——唉,你当然不知道。”那个男人总是眼里充满冷漠,叼着烟卷,不耐烦地命令她端上晚饭,并对菜式挑三拣四。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压抑着慢腔怨怒想要冲进书里揍碎他的鼻子,读完后合上书,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思绪从压抑沉闷、充斥着动乱与战火的阿富汗飘回来,回到温暖宁静、人来人往的书店里。我感受现实的美好,感激和平的珍贵。

  然而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向前走,无论好坏。

  我重读这本书是在学校的寝室里,一整天待在屋里极少动弹,我的手脚有些冰冷。第二次,我不那么迫切地想要揍碎拉希德的`鼻子了。我了解到他为失去的儿子愧疚,对不容易得来的儿子极力弥补,了解到他理想中的杂志女郎与现实中娶到的“黄脸婆”的对比产生的落寞和无力。我也看到人伦在真主要求的“道德”下怎么被磨灭,法律与良知如何被碾作儿戏。身为一个男权文化下的底层人,一个失败的父亲,一个魔鬼一样的丈夫,拉希德也不过是扭曲的政治文化下驱策的傀儡。

  ——对于这样的傀儡,莱拉和玛丽雅姆绝对应该用更残酷的手法来整治他。

  长大就要意识到人是具有多面性的。正如小姨告诉我的那番话,那些伤害你的人固然可憎,但他们同样也是更为可怜的受害者。细品拉希德的举止,我竟感到难以置信的熟悉。这种熟悉来自于——?(“这你都不知道啊”......)尽管不愿意这么想,但拉希德的话语仪态,竟是不可避免地与我爸爸重合了。这令我不寒而栗。现实的美好被翻了个面,露出了与它对立的残忍狰狞。

  自私、愚蠢和面对弱者的颐指气使。阿富汗喀布尔的简陋小楼换成中国包头的敞亮大街,布卡换成皮衣,走在身边的男人不抽烟,却说着一模一样的话语,做着一模一样的动作和神情。

  这便是更加怅然的,让我深层次感到无力的东西。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甚至都难以对其下定义。尽管很多东西都不一样,比如家暴,比如性伤害,比如命令。然而莱拉和玛丽雅姆会做的反抗,与我和妈妈竟也相似。如果我是阿富汗人——不!

  最令人绝望的人性深处的东西,其实从来都未曾改变。

  不禁想到了房思琪的那句至理名言。

  “生气才是美德”。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1

  这两天读了一本书。

  算上这一本,作者写的书一共读了两本。《追风筝的人》好像是初中读的,具体时间已经忘了。这一本《灿烂千阳》是今天下午看完的。

  小说有两个女主人公:玛丽雅姆、莱拉。

  两个人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最后两人的命运却相互交织,紧密相连。小说描写了阿富汗地区将近半个世纪的事。

  玛丽雅姆算得上是一个私生女,从出生开始就和母亲娜娜住在一个泥屋里。只有每逢星期四才有机会见到外面的世界,不过不是看的,而是她的父亲描述的.。在母亲上吊死去之前、被父亲嫁给老男人之前,她对父亲一直是美好的。

  在嫁人之后,经历了怀孕流产,随后开始了被家暴多年的人生。因为战乱频发,莱拉的家人都没了,她误认为塔吉克死去,嫁给了拉希德。玛丽雅姆却是极为厌恶的。

  直到莱拉的女儿出生,二人才冰释前嫌。随后莱拉的儿子出生,儿子逐渐长大。从莱嫁人后的第十年,遇见了塔吉克。青梅竹马的感情是说忘却忘不掉的,但被拉希德发现了,他想杀了莱拉。一番搏斗后,拉希德被玛丽雅姆用铁锹杀死。

  玛丽雅姆为了让莱拉活着,进了监狱,也执行了死刑。莱拉和塔吉克回到了家乡。

  看到玛丽雅姆毫无反抗的嫁人,我是恨其不争的。但继续读下去,发现在那个时代,如果逃婚的话,能活下去吗?两个主人公都经历了长达多年的妥协,最后却为了彼此选择了抗争。她们的人生看起来是没有光彩的,谁也不能保证光会不会照进来。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2

  那天傍晚的夕阳很美,赫拉特的风拂过了市区,摇曳到了古尔德曼这个小村庄。我沿着一条漫长而崎岖的山路,找到了一片树林掩映中的空地,那里有一座陈年旧屋,虽然看似牢固了不少,却也难掩它曾破败的模样。房子外围围出了简易的篱笆,以及一道简易的门,并没有上锁,于是我走进了这个“院子”。门里走出了一个阿富汗妇女,没有穿着布卡,只是简单地系了一条围巾,两边飘扬的头发灰白,但丝毫没有扰乱她眼中的坚定与热情。她用赫拉特口音邀我坐下,莱拉拿来了一套餐具,很精美的中国式。“中国人宁可饿三天肚子也不能一天不喝茶,对吗?”她微微一抿,“你想听听吗,我的故事?”我端起了一杯茶。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人们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我出生在喀布尔,这两句诗是我爸爸交给我的,来自米尔扎。他曾经是位教师,阿富汗的政府禁止妇女接受教育,禁止看电视,强制妇女穿布卡,从头包到脚的。但他常和我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在炮火和枪声中,他教会了我读书写字,他教我如何计算体积,解二元一次方程,是他让我知道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个靠海的城市……直到他被炸死的那天。

  塔里克是和我一起长大的,他是我这一生第一个爱过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和他的分离重逢,才让我明白。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3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句堪称本书灵魂所在的诗句,在我看来,明月是历史和文化,太阳是女性的美德,主人公的国家女子苦难中隐忍而不改善良的本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勇敢和不忘初心的付出,就像玛丽雅姆和莱拉。以往的认知里,全身上下从头到脚只看得到眼睛的`穆斯林女子总让我感觉神秘而有些微的畏惧,是玛丽雅姆和莱拉让我看见了,她们其实也是我们童年的玩伴,邻居家的姐姐,舅舅新娶的妻子,有两个孩子的女同事,电梯里遇见的送孙子上幼儿园的奶奶……不同的是,在我们国家,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是挂在天上的,而在主人公的国家,它们被隐藏在墙壁之后。

  我们永远不会支持战争、歌颂战争,但是如果落后、腐朽的思想已经给人们带来太多痛苦,如果它已经让一个国家由内而外的溃烂,被欺辱而毫无还手之力,如果战争已经无可避免,那么,就面对它,让这战火烧起来,烧掉的不只是房子,还有不公、妇女的屈辱和眼泪、种族歧视、盲目自大……然后让所有人懂得,唯有自强才能抵御外辱,唯有尊重每一个个体人格的平等,才能团结,唯有团结才能撑起一个国家的脊梁,而唯有爱和善良能让人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4

  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阿富汗战争时期两个阿富汗妇女的悲惨故事,故事的主人翁玛丽雅姆和莱拉,玛丽雅姆以一个哈拉米(私生女)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父亲扎里勒是当地一位有钱的商人,由于玛丽雅姆私生女的身份,担忧影响自己的名誉,所以一直拒绝让玛丽雅姆回到家里一起生活,玛丽雅姆和母亲(娜娜)只能生活在很远偏僻之地。娜娜害怕玛丽雅姆和扎里勒在一起会受到伤害,所以阻止玛丽雅姆去找扎里勒,可是信任扎里勒,不顾娜娜的反对去找扎里勒而遭到拒绝见面,娜娜绝望自杀。玛丽雅姆失去了唯一默默深爱她的母亲,变得孤苦伶仃,寄居在扎里勒家里。然而不幸的,15岁的玛丽雅姆却被继母和扎里勒私自嫁给了40岁的鞋匠扎西德。扎西德是个十分重男轻女的人,性情十分的暴躁,玛丽雅姆的一次次流产,让扎西德性情变得更加可怕,从此玛丽雅姆在扎西德的压迫和毒打之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莱拉,一个出生在家庭环境还不错的家庭,父亲是个教书匠,受父亲的影响,莱拉热爱读书,活泼开朗。塔里克是莱拉青梅竹马的恋人,相互倾心。然而不幸的事,由于战争,塔里克不得不和家里人迁徙到另一座城市。塔里克走后不久,失去两位哥哥后,炸弹又一次夺走了莱拉所有的亲人,这样她不知所措,悲痛万分。莱拉在废墟之中被鞋匠拉希德救出,住院期间,身边另一个受重伤的'病人告诉莱拉说塔里克在迁徙过程中不幸被炸弹炸死遇难,莱拉悲痛欲绝。然而这一切都是拉希德编造的谎言,目的就是想让莱拉对塔里克死心,自己追求来啦。正在此时,莱拉确发现自己已经怀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能够生出塔里克唯一的血脉,万般无奈,莱拉只好同意嫁给拉西德。不久,莱拉和塔里克的女儿阿兹莎出生,一心期盼儿子的拉西德甚怒,对莱拉的态度愈加恶劣。在拉西德,玛丽雅姆,莱拉三人的生活中,玛丽雅姆和莱拉之间从敌对变成了母女般的感情。在数十年后,莱拉偶然遇见了未死去的塔里克,惊讶不已,两人因彼此错过而惋惜后悔。然后这件事情让拉西德知道后,拉西德重怒要将莱拉杀死,玛丽雅姆为了保护莱拉,用铁锹在背后将拉西德杀死,玛丽雅姆为了莱拉和塔里克,以及阿兹莎能够安定生活,独自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被处以极刑。经历太多不幸后,莱拉终于和塔里克在一起。

  这样的故事,在阿富汗比比皆是,妇女受到各种压制和剥削。不准许女性单独出门,女性必须每天裹着粗卡,不准许露脸,必须服从丈夫的命令,男人至上的观念深深扎在人们的心中。可怕的战争和男尊女卑的病态社会观念,让这个国家饱受摧残,让这个国家的妇女成为最底层没有尊严的动物,灿烂千阳,让美丽的阳光冲破黑暗,照耀阿富汗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希望的花朵!

【灿烂千阳读后感】相关文章:

《灿烂千阳》读书笔记800字04-25

灿烂千阳读书笔记(通用36篇)08-08

灿烂千阳读后感04-29

《灿烂千阳》读后感04-28

灿烂千阳读后感09-20

《灿烂千阳》读后感09-29

灿烂千阳读后感01-11

《灿烂千阳》读书心得03-21

灿烂千阳读后感精选15篇03-17

灿烂千阳读后感9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