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读后感

时间:2021-05-01 19:35:56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彷徨读后感6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彷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彷徨读后感6篇

彷徨读后感1

  “正义存在于人心底,还是空洞的条文中?法律保护的是受害之人,还是凶手?”

  东野的第n+1本,因为不想透露一丁点儿剧情,所以今天就聊聊这本书所涉及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问题。

  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都有所宽恕。相较中国,日本对其保护的更为厉害。最著名的相关案例为1997年发生在日本的“酒鬼蔷薇圣斗事件”。一名仅14岁的少年连续杀死了两名,重伤了3名小学生。还进行了分尸,寄送挑战信等凶残犯行。而正像《彷徨之刃》里快儿和敦也那两个混蛋一样,他的身份司法程序的保护,严禁被公开。仅7年之后,他就被释放重返社会。甚至还因名义上出版案件相关书籍而赚了一笔版权费。但这次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司法改革––无罪年龄由16岁降到了14岁,再后来日本也曾判过情节严重的未成年人罪犯死刑。“一将功成万骨枯”司法的不断改进不知还要牺牲多少像长峰这样的无辜家庭。

  我一直都相信“人性本善”,但是有些未成年人真的是阴暗到令人发指。他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三观,内心却有着不符合年龄的凶残,这种有复杂因素形成的心理会简单的因为法律的宽恕而改变么?还是他们就有着自己是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可以为非作歹的念头?若他们表面承认错误内心仍生长着恶魔的种子怎么办?即使他们真心悔改,曾经犯下的错误带给加害者亲属无可言表的痛苦又怎么算?显然,对这样一群人做出最后的判定,不是单单的法律条文可以改变的。

彷徨读后感2

  我特别喜欢看书,不管是社科还是文学都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鲁迅先生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于是我读了鲁迅先生的《彷徨》。

  首先解释一下彷徨的大概一世就是犹豫不决。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彷徨》是鲁迅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又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

  《彷徨》一共有是一篇文章,读起来感觉都很相似。大多数只有事情了轮廓,大多数都是专注在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上的那份彷徨。

  《祝福》中的祥林嫂好端端的人儿,被人嬉笑痛苦,她失去了丈夫和儿子,让曾经有希望的人梦想幻灭。《长明灯》中的疯子想把长明灯打灭,最后却被他的叔伯长辈锁在庙里的厢房中。《弟兄》中,对于弟弟的病,为兄所受的煎熬不是为弟弟的病而愁,而是怕弟弟传染给自己而想把弟弟扔到街上去,哥哥的心里其实也是非常矛盾的。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彷徨,在当时的中国,从上到下都选择彷徨,没有人愿意真正面对。就连五四运动也有人在彷徨。《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完彷徨我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烦恼,这些事情也经常让我们彷徨,以至于非常迷茫。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能够自由追求幸福的生活,希望大家不要彷徨。

彷徨读后感3

  彷徨是苦闷的,彷徨时迷茫的,彷徨时无处宣泄的,彷徨就像游走在荒野上的孤魂,不知该何去何从,不光是身体的无归无依,更是灵魂的无法寄托。

  二十年代的中国,黑暗、混乱、动荡不安,满目苍夷,热血青年奋起反抗,期望着改变这个千疮百孔的旧世界。“有的隐退,有点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曾经,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在现在。他在《彷徨》的书扉页上用了《离骚》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又表现了鲁迅先生是十足的智者,是坚强的斗士,虽然彷徨,虽然苦闷,但仍然求索,不轻眼放弃,仍然在锲而不舍地抨击着封建社会,表现了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他的人生是一个圆,有彷徨,有苦闷,但没有放弃。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在生活的重压下,总是会有那么一点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压力来源于责任,和期盼,承受,是我们面对压力的唯一方法,我们承受着亲人的与好友对自己寄予的热望和要求,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

  生活在一个比较民主,相对自由的世界的我们,承受着我们这一代的“承受”。有悲伤,有泪水,有欢乐,有笑颜,但作为中国的花朵,我们应该抬起头,挺起胸,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向我们的鲁迅先生一样勇敢地前行!

彷徨读后感4

  彷徨是苦闷的,彷徨是迷茫的,彷徨是无处宣泄的,彷徨就像游走在荒原上的孤魂,不知该何去何从,不光是身体的无处归依,更是灵魂的无法寄托。前方在哪里,有前方吗?真的有前方吗?那又在哪里?

  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在现在,于是他彷徨了,《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又证明了鲁迅先生是十足的智者,是坚强的斗士,虽然彷徨,虽然苦闷,但仍然求索,不轻言放弃。仍然在锲而不舍地抨击着封建社会,表现了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他的人生是一个圆,有彷徨,有苦闷,但没有放弃。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在生活的重压下,总是会有那么一点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压力来源于责任、和期盼,承受,是我们面对压力的唯一方法,我们承受着亲人与故人对自己寄予的热望和要求,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和善待,我们承受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

  生活在一个相对民主,相对自由的世界的我们,承受着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承受。有悲伤,有泪水,但作为人,最高级的动物,我们应该挺起胸膛,伸直腰杆,呼一口新鲜的空气,像我们的祖祖辈辈那样勇敢地前行吧。

彷徨读后感5

  初次拿到这本书,之前没有听说过苑子文苑子豪弟兄,是看这本书快一半的时候才了解到他们二人的,青春这种东西真的'不知道怎么形容,世界上没有如果,看完这本书有一种后悔,有一种冲动,想想自己也是从大学走来的,虽然我的大学不像大家通常所说的这样是在偶像剧跟被窝度过的,但是在碌碌无为的生活中毫无成就感可言。看到高潮处,还是想要再说一次,如果再给我一次高中,我会拼命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相信很多人在刚毕业之初的时候都会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当然我也不例外,即使现在我还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看到兄弟二人高中生活的拼搏,一路互相鼓励,共同奋斗,永远都能给自己清晰的定位,相信我们大多数人不成功都不是因为做不到,没有很好的去定位自己,没有奋斗的目标,看到这里,怎样定位自己,这恐怕是我们大多数人遇到的问题,眼高手低这应该是大家的通病,有想法才能去实施,我想首先要客服的是自己,首先要自信,敢想才能敢做,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青春之路很苦,也很累,但是不苦不累就不能称之为青春了,在我们痛苦、彷徨、劳累的青春路上挥洒我们的汗水这应该是我们所要做的。

彷徨读后感6

  前几天,母亲带我去书店带我买回了一本名为 《呐喊·彷徨》的书,令我感触颇深。

  此书是著名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真实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种种的社会矛盾。它收集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与1924至1925年的短篇小说。无论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亦是抨击批判的《狂人日记》,都表现了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弟兄》里张沛军是真的兄弟情深,毫无私心,还是顾及别人的批评两面三刀的虚伪?若是前者,为何在考虑弟弟后事时,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省钱?又为何他想到弟弟去世后子女们的就学问题时,想到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上学,不让弟弟的孩子上学?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因此,他笔下张沛军的梦,实际上是张沛军内心真实想法的隐晦揭露******很显然,张沛军这个人非常可怕!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祝福》,《狂人日记》等《祝福》里最让人难忘的,恐怕就是那个充满着悲剧色彩的人物——祥林嫂了罢。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毁灭的悲剧形象。在她第二次到鲁镇时,丈夫和幼子的死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可是在鲁镇,不仅没有人倾听,同情她的遭遇,反而冷言冷语,看不起她,导致了最终悲剧的上演******

  总而言之,《呐喊·彷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希望大家去阅读,了解。

【彷徨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月下彷徨作文04-09

彷徨的春季作文800字01-01

考生、家长如何过好考后“彷徨期”02-17

今年春天我很彷徨作文12篇01-18

今年春天我很彷徨作文9篇12-26

3G前传:等待是件充满彷徨表情的问题-政治试题04-26

九月份实习总结--一个人的彷徨 -实习学习总结01-01

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01-01

名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01-01

简爱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