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性的枷锁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1
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面纱,刀锋,继人性的枷锁是放在最后来阅读的。因为喜欢这么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书,你会不知不觉跟着作者游历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爱所恨,所悯所怨。而后知后觉的将自己融入其中,来思索自身所活着的意义,追求的自由,渴望的爱情,心底的欲望。像一场洗涤心灵的救赎,久久不能释然抒发。
人类可贵之处就在于每每跌跌撞撞疼痛前行的路上,哪怕世俗再残酷,我们仍在不断追求向往那美好的生活。而思想一定是自由的真,善,美作为衡量人性的标准,显得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爱情,我们将其倾尽心力去追求的,也终将会失去,因为我们谁也不曾真的属于谁,我们甚至都不属于自己。妙的是,它所带给你那种幸福愉悦的感受,真实又幸福,但你最后又不得不为失去后的苦痛来买曾体会快乐的单!爱情会死亡,而温情和习惯会取胜,就像爱有尽头一样,恨也有尽头。然而不能确信的是,我们究竟是仍在爱着呢?还是只在痛惜失去的爱情呢?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枷锁,牢牢被牵制住,动弹不得。想要逃脱枷锁便要一一寻求答案。菲利普已然跃过枷锁勾勒出一幅精美绝伦,美不胜收的人生图案。那么你呢?
生命没有意义,这是菲利普在经历了众多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后得出的结论。但是如果生命没有意义,那我们又何尝计较失败,成功。我们也只是在这大千世界活出一个小小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能做的事做到更好,心之所向,我想这便是活着的意义,生存的希望。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2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书有点厚,我读的也很慢。快一个月了,才读了不到一半。文字并不艰涩甚至描写的很优美,在缓缓的故事节奏的带领下,我也跟着一起回顾着自己的成长历程。
成年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一个不太好的状态中彷徨。仿佛被什么东西框定住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里伸缩。而前方的路,似乎又一眼能望到头。我焦虑、想要改变、用力挣脱。但似乎周围有个漩涡,牵引着我往里越陷越深。外在力量越来越大,对抗越来越累,把我折磨的精疲力竭。我开始迷茫,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我开始自我怀疑,不知道对抗有什么作用。我开始恐惧,不知道脱离了主流的既定规则是不是错误的。就这样不断地被消磨直到殆尽,麻木、接受、放弃抵抗,就这样在这局促的空间里被无限遏制着。
其实一开始,还是羡慕毛姆笔下那个主人公青年时期那些多姿的彩的人生阅历的。但之后想来,自己其实更折腾。
一边看着主人公不断思考,挣脱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一边我自己也思考着自己这些年到底岀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感觉自己被困住了。我觉得我的外面是纷乱的世界,而我的内在却是一片荒芜。
我从内心出发去界定,设法去看清被既定认知束缚住的自己。我试图补充养份,各种丰富的、有层次感、朝气蓬勃的阳光和色彩。终于,我的内在重新鲜活起来,我明白了自己应该去发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可能。
我觉得找回了我自己,我解放了我自己。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3
上帝在赋予人类自由的同时,又给我们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了感情,最大的困扰也是拥有了感情,爱、恨、情、仇都无疑是人生的枷锁。
“不知不觉间,菲利普养成了世上给人以最大乐趣的习惯——博览群书的习惯;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来却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人生忧患苦难的庇护所;他也没有意识到,他正在为自己臆造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转而又使得日常的现实世界变成了痛苦失望的源泉。”
因为孤儿和机缘巧合而过早地投入到书本的虚拟世界中,对儿童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不过感觉这一点倒与自己有点相像。从小就缺乏同龄的玩伴,于是跟着邻家的打哥哥满山跑,老爸在忍无可忍之下把我毒打了几顿。儿时的童真又怎能忍受得了这般摧残!内向的我只能把自己埋没于书海中,我把那里当做自己的乐园,当做避难所,所有的不快都可以在那里得到发泄和弥补。有得必有失,书毕竟是书,纵然里面的世界描绘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是与现实相脱节的。久而久之,我们便会把自己关在那个小牢笼里,对身边的环境产生不适,甚至是对身边的人、事、物进行排斥。
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天生坡脚,自幼由当郊区牧师的伯父威廉抚养。刚开始翻读,还以为菲利普会受到伯父、伯母的虐待,饱尝孤儿的痛苦,没想到他的伯母居然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尽管在菲利普的眼里,他的伯母被描述得如此的令人反感,但她的爱是如此的真挚,她是真的心疼这个孩子。
菲利普是在浸透着宗教气息的环境里长大的,很早就切身体会到了宗教的虚伪。曾经,他对上帝具有回天的神力这一点深信不疑,他热烈而虔诚地祈求上帝在新学年开始前治愈他的残疾。然而,时间证明那不过是一个谎言,是欺骗。菲利普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不愿为了“侍奉上帝”而虚度自己宝贵的一生。于是,他不等毕业就毅然离开了死气沉沉的皇家公学,辗转于学画,学医。菲利普拥有着青年人的热血,好高骛远,不惜穷其一生去追寻人生的目标。同时,他的理想又都是迷茫的,都不能坚持到最后,只能在迷茫中追逐。但他至少勇于反抗,反抗他伯父的安排,反抗现实,反抗命运的安排,这是值得深思的。
小说着重描写菲利普如何挣脱宗教和小市民习俗这两条禁锢人类精神的锁链,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旋流中,寻求到人生的真谛。他饱尝人间艰辛,历尽世态炎凉,最后得出结论:生活就像一条波斯地毯,虽说色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实质上却毫无意义。
菲利普的人生枷锁是社会的产物,那我们的呢?又时,我们的人生的枷锁是我们自己给套上的,战胜自己便是打开它钥匙。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4
喜欢上读书,才开始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妙,并感觉到自己精神上的成长。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这几天读完同事推荐毛姆的《人性的枷锁》,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乍看厚厚的一本,八百多页,还怕会读不下去,没想到开始读后,竟再也不忍释卷。书中的文字,句句都似在写着自己的内心。我也因了作者的笔墨,将自己全然投入进了主人公菲利普的'世界。
那些天每有所思,脑海里全是那跛足少年。当他虔诚地祈祷上帝治愈他的残疾时,为显示诚意他故意让自己吃苦,想象着自己被治愈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想象着原先嘲笑他的人是怎样目瞪口呆……此时,我真想去拥抱这个善良纯朴的少年,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吗?小时候,自己也曾因过于害羞,老是沉浸于自己的缺点,而不敢回答问题,不懂得与同学相处。尽管外表沉默寡言,内心却把自己想象成班里最棒的那位同学,甚至于暗地里模仿她的一言一行,整天如白日梦般遐思,还常常为自己想象出来的幸福吃吃傻笑。
少年菲利普不断遭人嘲弄,逐渐失却了孩提的天真,进而痛苦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哪个少年不是在自身的烦恼中成长起来的?“菲利普看了好多书,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正由于他对书里讲的事理只是一知半解,这反倒为他的想象力开阔了驰骋的天地。在他痛苦的羞态背后,在他的心灵深处,某种东西却在逐渐成形,他迷迷糊糊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个性。”
读书使人成长。作者在书中列了大量主人公在不同阶段读的书,这些书中的思想和他周围人物的思想都在影响着他。“一个人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所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正因为菲利普持续阅读的习惯,才使他能一次次突破枷锁,获得人生意义上的自由。
阅读中,我分明觉出菲利普成长的每一阶段,都恍惚有自己的影子。我也曾有他遇到过的迷茫,而我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就是读书与沉思让菲利普掌控了自己的生活。他对朋友的选择,他的求学之路,他对神学的思考……他不顾伯父反对,远赴德国求学;后来到伦敦成为一名会计学徒,因为厌倦了枯燥的生活,很快他又转到巴黎学习绘画。意识到自己在艺术上资质平平,不会有所建树,后来他决定去伦敦学医。书中最吸引人的,是菲利普在面对生活抉择时的反思,其中落魄诗人克朗肖对他影响最大。“克朗肖”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虽然他后来的物质生活有些悲惨,但我非常欣赏他身上的落泊文才和旷达的哲学思维。
菲利普的朋友阿特尔涅对我触动也很大,尤其是他的择妻观。他自己多才多艺,可是却离开与他同样有才华的前妻,选择与一个朴实能干的女仆生活在一起。他共有九个孩子,过着真实而平凡的幸福生活。他的很多思想都影响到菲利普。
主人公对米尔德丽德的爱情可能最令读者难以理解。他怎么会爱上一个如此自私自利甚至无耻的女人?菲利普也认识到了她的真面目,但还是一次次无奈地感到:他不能不爱这个女人。他清楚这种痛苦只有等到他死时才能消失。在这场爱情的追逐中,菲利浦丧失了独立的精神和做人的尊严,还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财产。“世界上最大的折磨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了”……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用类似病态的精神折磨过自己?因不甘失去的一些东西,特别是曾经投入过的感情,即使已经明了是错的,却仍在主观意识里寄希望那是永远美好的存在。也许这就是人性无法突破的枷锁。
很多人读书过于看重实用性、目的性,而最终面对茫茫书海无所措手。实际上,读书是为了自己永远的成长。“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既定的目标,你就没办法发现在这个目标范围外,更广阔的可能性是什么”。看起来没什么用处的书,或许会给你的未来早早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书是不分国家与年代的,因为不管哪个国家的人性都是相通的,历史也是相似的。当你在成长中遇到困惑时,或许古今中外的某本书里早已告诉你解决问题的答案。
傅雷曾提到过一本书对他的影响。一开始他因为情绪波动,“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后偶然读到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
由此可见,通过读书治愈人生各种疑难杂症,的确不失为一良好途径。只要你还想成长,读书就不会晚。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5
历时一个月,断断续续读完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并没有规定每天投入多少阅读时间,而是在思绪不清、无法继续完成手头比较重要的任务时,翻开读上一会儿。也正是这样毫无计划的间断式阅读,使我有时间在接受下一个情节时思考菲利普人生的各个阶段。坦白说,看到“全文完”时,松了口气,终于结束了,并不是篇幅长短导致的疲倦,而是跟随者菲利普的半生,体会他所体会,感悟穷困潦倒且无希望兜兜转转的生活,太煎熬了,我甚至都惶恐,阅读下一章时,菲利普会不会饿死在他躺过的街头,再也没法品读他糟糕的人生境遇。
事实证明,主人公永远带有主角光环,这倒不是去讽刺最后的结局,当看到菲利普能融入家庭采摘,能顺心顺意的不考虑钱财这般“绅士”所摒弃不谈的身外之物,能确定自己的心意不再困死在那个皮肤发青、身材丝毫没有丰裕触感的“骗子”身边,还是有种乌云撤离,看到久违的阳光的舒畅。
作者塑造的“菲利普”并不是我喜欢的人物形象,怯弱甚至有些许自私,执拗且放不下自尊心,甚至于,当他期待伯伯早点逝世而继承家产以摆脱日复一日设计服装手稿,在七八月份夏日整天浸湿在咸臭的汗水中,看到这里我再不能因其身体缺陷而保留一丝怜悯。期待着不知何时才能改变困境的他人之物,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现状,只能做一位凄惨的白日梦想家。
即便如此,菲利普的思考也造成了不小的触动,他对“生命是什么”、“存在的意义”的思考,促使我同样去思考活着的意义与价值。读书笔记m生命是什么,也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过程。从最初拥有生命的那刻起,到拥有财富、感情、家人以及一切,再到最后两袖清风躺在病床上,记忆里最后只留下亲人的眼泪,再也没有其他。
既然如此,存在或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当然有,它虽是过程,但对于每一位襁褓中的婴儿甚至是当下的我们来讲,都是未知的过程,我们都无法预测会遇见谁,过着怎样的生活,风餐露宿还是金碧辉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拿着唯一一把钥匙,对应着独一为二的人生之门,打开它,相当于解下你自身的枷锁,拥抱未来。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6
这本书的阅读时间正好跨年,新年的第一天,在火车上面读完的,读完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我叹了口气,合上书,毛姆的那个时代,那些时间,空间,人物的故事,也都叹息着远去。
总体而言,我会给予这本书相当高的评价,部分可能是出于我对于成长小说的偏爱,部分是因为作者本身讲故事和刻画人物的能力实在是高超。我现在的年纪又恰好是故事结尾主人公的年纪,因而这种共鸣的感觉彷佛让我找到了指路明灯一般。我想,对任何一个年轻人,主人公的境遇或多或少都有参考之处。
小说的名字叫做“人性的枷锁”,我不知道如何进行准确的翻译,文章中提到的”Human Bondage”似乎是在说,人生无意义,摆脱意义的枷锁。可那是在主人公人生低谷时的所悟所想,对于人生的答案而言,无意义自然算的上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一种,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无意义的思考无异于深渊边漫步,稍不留神就会被无意义的深渊吞噬,这是思考的陷阱,意识到这一点只能满足开始时那种得到答案的幸福,稍后而来的后果却不一定时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承受的。无意义也会同样变为枷锁。
生活的起伏在年少时代看似平平无奇,可那些左右的决定将会影响接下来一辈子的时光。主人公的起伏看起来更具戏剧性,和自己的身体,和信仰,和学业,和爱好,和朋友,和职业选择,和恋人,和贫穷,和人生意义,每一项关于生命和生活的议题在书中的二十五年间都有讨论,作为读者,有时候情不自禁的会想,如果我处于这种情境,我该如何选择呢?那些和我们选择相近的部分,我们会感慨着微笑,和我们选择背离的部分,又会义愤填膺,“主人公真是个蠢蛋!”。不过作者巧妙的把自己的回答和解释留到了文章末尾的地方,既然人生无意义,每种选择自然也毫无意义可言。
举例子,我特别留意的有两处,一处是纠缠着不停出现的主人公的初恋,我本来觉得主人公是个好小伙子,可是这段的描写却让我觉得他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只想快点看完这部分,可是没想到这个人居然还反反复复出现,伦敦这么大,消失在人海中多少次总能听到消息或者巧合的碰到,主人公嘛,自然一如既往的让我觉得蠢。——这是选择不合己之处
另一处是文章结尾,主人公境遇变化,意外收获的芳心,似乎谈不上爱情,但是反倒让主人公反思自己的选择和更加现实的人生意义,此处作为结尾给了文章好的结局,也被迫着让所有读者接受“这是一个好故事“的现实。我很喜欢这样的结尾,对主人公的选择也感同身受——这是选择合己之处。
作者写作此书的时候,已经过了这个年纪,而我身在其中,境遇平平无奇,但是心境的变化却和书中的主角一样波澜壮阔,这是年轻人的疾病。如果真的有神明,那这个枷锁倒是非常有趣:最重要的,影响生命的那些选择和经历,在身处其中之时,往往很难看得清。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7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一部小说。初识毛姆,缘于《月亮与六便士》,读罢,掩卷长思,月亮代表完美的理想,六便士代表骨感的现实,我们仰望高高月亮时,总会忽视脚底下的六便士;我们追求六便士时,又总会忘了纯洁的月亮。月亮与六便士,无论想要什么都是你的选择,我们均有选择的权利。处于混沌中的人们,难以两全,追求“六便士”的同时炫耀是在追求“月亮”。
如果说《月亮与六便士》是探讨理想与现实的话,而《人性的枷锁》便是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跟着菲利普,我们看见了束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有形无形的枷锁,最终寻得出路还是困顿其中,我想毛姆的作品为我们点亮了一盏黑暗中的明灯。
主人公菲利普先生一生都在与枷锁作斗争。从小残疾的他敏感而自卑,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出身,父母虽然去世的早,但给他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产,他可以自由去选择他的学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用善良和真诚,收获了友谊和爱情,自卑的枷锁也荡然无存。成年后,情欲又给他带来枷锁,他不断挣扎在情欲的枷锁里,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他想明白了一切。在追求理想的途中,他又面临了抉择,是爱情和家庭?还是周游世界,探索人生?最后他选择了家庭。
不难看出,这里的枷锁是指生理上的残疾,情欲的难以控制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艰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和菲利普一样,只不过我们没有毛姆的文笔,难以用文字书写自己的不甘和挣扎,只能活在麻木的生活里。所以,某种意义上,毛姆将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很久以前就进行了深度的刻画,再读毛姆,可以更加认真的审视自己,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早日摆脱枷锁。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那个自己,我们都曾为自己身上的某些缺点而自、和痛苦,或为生活的艰辛而丧失信心,那是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敏感情绪。我们要做的是打破命运的安排,努力去寻梦,坚持到底,领悟人生的真谛。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8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毛姆大叔的第三本作品《人性的枷锁》。读毛姆的书,感觉仿佛是和故事的主人公一同去用心感受和揭露这世界的真面目,有痛苦,有悲哀,也有些许的对人生的彻悟。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小时候到中年的人生经历,因为天生瘸腿收到皇家公学孩子们的讥笑和嘲讽,让他从小形成了自卑,敏感,内向的性格;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在自己愈发想躲避的时候,愈是有一把刀戳向你的心,慢慢的折磨你;在没有得到上帝的回应,也看到教堂牧师们丑陋虚伪的面目,从小受到熏陶的菲利普果断弃教,“何必一定要信教?”这是他挣脱的第一个枷锁,后来德国留学,去伦敦当会计,到巴黎求师学画,再回来学医,最终还是继承了父亲的工作,当一名医生。感觉命运真的在这里开了个不小的玩笑,我们努力挣扎的结果,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很可恨却又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菲利普在遇到人生种种问题时候的一种自我剖析和自省的能力,总是在纠结,挣扎,悔恨,反省,正视自己身上暴露的问题,不管是自尊心作祟,还是自己的卑微羞怯的性格,在不断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否定的道路上,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谛。就在这种需要你去不断地作践自己,剖析自己,折腾自己的社会生活中,可能才会获得更深刻的生命体悟,正如毛姆大叔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让他能够写出如此犀利却冷静的作品吧。在生活的不断摧残和折磨下,自己的眼睛会更加透亮,更加成熟,看透了世界的肮脏不堪,却依然能够保持”宠辱不惊,闲看窗外云卷云舒”心态,这就仿佛是在黑暗中粲然一笑,那种笑让人看了只有安心和平静。
这本书看的最虐心的部分是菲利普和米尔德丽德三番两次的相遇纠葛,米尔德丽德明明庸俗不堪,扁平的胸脯和苍白的脸色,2次轮为性行为工作者,菲利普仍然不能为之忘怀,明明认为自己也贱的不行,却仍然忍不住爱她,想要和她在一起。但是走过这段可悲的所谓“浪漫爱情之路”,他发现他只能为她做到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去帮助他,但不会和她有任何进一步的发展,这里我很佩服菲利普的自制,但很替他不值,明明心里清清楚楚的明白这个女人一点儿都不爱你,只是因为求生的本能在单纯的利用你,你何必还为她仁至义尽至此?
最后在米尔德丽德把他的家弄砸的不成样子的时候,菲利普一笑置之。在感受到爱情的痛苦煎熬,并经过多好些年后,菲利普也明白了自己的愚蠢和可笑,难道正如毛姆大叔给年轻人的那句忠告,“非要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毛叔叔,你可不可以不要这么一语中的?
关于人生的意义,克朗肖通过一个破烂不堪的红地毯让菲利普明白了”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看似这是个悲观的想法,但正如书中所说”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不论是做过的还是没来的及做的,一概都无关宏旨。失败好不足奇,成功也等于零。他不过是暂时占据在地球表层的芸芸众生中间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动物而已;然而,他又无所不能,因为他能从一片混沌之中探出其奥秘来。“我们总是在追求这成功和幸福,殊不知,幸福和痛苦是一样的微不足道,不管是痛苦,还是失败,还是幸福、欢乐,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地毯变得更加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罢了。
所以生活中,何必把自己闭塞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去体验世界,体会社会,不管它们是残忍的,还是势力的?即使碰的头破血流,即使饱受饥寒交迫,即使被世界唾弃,那又怎样?生活既然是没有意义的,又有何惧?生活的毫无意义正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正因为生活毫无意义,我们才有勇气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也不怕,在折磨和摧残下,慢慢获得自己对于生活的体悟,而这对自己才是最具有意义的东西。不禁妄想,那些在别处过着自己不敢想象的生活的人们,是不是正是感悟到这一点,才有勇气在黑暗中翩翩起舞,灿烂的微笑着。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05-29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作文04-21
枷锁05-07
枷锁05-12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600字08-20
人性读后感10-05
爱的枷锁作文08-21
人生的枷锁语录01-15
摆脱习惯的枷锁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