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传记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达尔文传记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达尔文传记读后感1
1.“我先是学习,尔后是环球航行,然后又是学习,这就是我的自传。”这就是十九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这几天,我把长达268页的《达尔文传》读完了。这本书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了达尔文的一生:先在牛津上学,然后随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航海冒险,然后出版诸多著作,与教会进行斗争,创立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直至在73岁离开人世。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推翻了盘踞好多世纪的神学说,还为生物学打开了一片光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达尔文《物种由来》成,举世震动,盖生物学界之光明,扫群疑之一说之下者之。”
达尔文一生出版了许多著作:《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兰花的传粉》、《蔓足亚纲》……不仅如此,达尔文还完成了一件对他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事情:随贝格尔号航海冒险5年。
他的《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出版时,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惊讶,有赞成,有愤怒……一石击起千层浪。教会是最反对达尔文的组织。他们对达尔文进行了严厉地抨击。但这时,带病的达尔文及其朋友郝胥黎、华莱士、莱尔、虎克……以真理驳倒了教会,使教会承认了达尔文理论——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选择。
年过花甲的达尔文,名利浮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要封其为爵士,被达尔文拒绝了。由于父母是近-亲,达尔文身体为欠佳,尤其是他完成了贝格尔号的航行后。一种“神秘的胃痛”与心脏病,伴随了达尔文一生。尽管达尔文即将去世,他仍然在坚持在工作,他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为了探求真理,达尔文向科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完成了自己辉煌的,长达73三年的一生。
2.达尔文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物种起源》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除此以外,他还有二十多种著作。他的一生能给人许多启示和教益。
按照兴趣发展,不但快乐,而且更容易成功。达尔文的祖父、父亲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他的祖父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祖业,但达尔文的兴趣却不在这儿,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观察动植物,制作各种小标本。小学时他的成绩并不好,中学时学古典文学,大学时读神学,他都没兴趣,他最终成为一个博物学家,是与小时候的兴趣一致的。
大师的指引很重要。达尔文中学时学数学不是只听老师上课,然后埋头做题,而是自己阅读数学家的著作,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现在的中国学生无法做到的。达尔文大学时读的专业是神学,但是却跟学校里年轻的自然科学家来往密切,听他们的讲座,得到了很好的指点和帮助,这对达尔文后来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离不开长期艰苦踏实的科学考察和实验。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巡洋舰到南美、非洲各地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记下了翔实的考察日记。回国后长期坚持动植物的养殖栽培,以研究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还广泛地向有经验的养殖人员请教,虚心地向同行请教,他能做出惊人的成绩是很自然的事,不像我们时下许多人的研究,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耐不得寂寞,坐不住板凳,恨不得一年能出几项成果。这样所谓的成果除了能评个职称,混个头衔,骗点经费之外,对于社会,对于真理毫无价值。
热爱科学,尊重他人的成果。达尔文热爱的科学本身,热爱的是提示真理,他能从科学研究中得到乐趣,而对于名利并不看重。
达尔文传记读后感2
读完《达尔文传》,我对理想和信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谨以此文来记录我的感受。
达尔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颇有名望的医生。小时候的达尔文成绩平平,然而他却总是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采集各种昆虫和植物标本、钓鱼、掏鸟窝上,因此在大人的眼中,达尔文实在是个过于顽皮、不成器的男孩,整天不务正业。
为了让儿子学一门正当的技艺,父亲希望达尔文以后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将达尔文送进爱丁堡大学学医。但是医学院枯燥的课程无法激起达尔文的学习欲望,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达尔文仍就每天去池塘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去野外观察鸟类,这使得他在学医的道路上半途而废了。
父亲终于明白达尔文不适合学医了,在经历了一轮周折之后,父亲决定让达尔文去读神学,将来做一个牧师,不仅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且会有稳定的收入,最终达尔文采纳了父亲的建议。然而,他却在足够多的业余时间里故态重萌---大大满足了自己的第一大爱好,就是野外采集,尤其是采集昆虫。在此期间,达尔文结识了亨斯罗、塞治威克等有名的生物学家,在他们的指导下,达尔文打下了扎实的科学根基。
读完了神学的达尔文,正准备回到家乡做一个普通的牧师之前,却收到了亨斯罗教授的邀请---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去参加“贝格尔&(号舰的远洋航行,于是达尔文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历时五年的远洋航行生活是枯燥的,常常好几个月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看不见陆地,但是达尔文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而且,在航海期间他每天都勤勤勉勉地做着日记,养成了安静思考的良好习惯。五年的航行经历实在是过于丰富,这让达尔文搜集了大量的标本。尤其是在经过加拉帕戈斯群岛和火地岛这两个地方的时候,达尔文的所见所闻更是为他后来寻找人类的起源埋设了线索。五年的航行生活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涯,回到家乡之后,达尔文果断放弃了牧师的工作,他开始一门心思地整理标本和思考问题,最终举世震惊扥《物种起源》问世了,达尔文的梦想终于实现。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是的,纵观达尔文的一生,不难发现,最终还是他的梦想指引着他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而萧伯纳却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人生在世,没有理想信念是不行的,而如果只有满腹志向却不付诸任何的实际行动亦不可取。若想坚守住理想信念并使其实现,读完《达尔文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要素:
一、良好的习惯很重要。人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达尔文从小就养成了爱思考、勤动手、及时做记录的好习惯,这为他能够在五年的远洋航行中搜集大量的资料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的航海日记也为《物种起源》一书的编撰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达尔文的成功与其良好的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优秀的精神品质很重要。陶铸说:“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从达尔文的身上,我们看到耐心、勤勉、仁慈、谦逊、耐得住寂寞、不怕吃苦、敢于为梦想坚持到底等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使得达尔文在远洋航行中,不顾外界条件的艰苦,仍然能够忘我地工作。达尔文的成功与其优秀的精神品质密不可分。
三、机遇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关键。拉罗什富科说:“不管人们怎样夸耀自己的伟大行动,它们常常只是机遇的产物,而非一个伟大意向的结果”。在达尔文的成长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大师。从爱丁堡到剑桥,达尔文有幸遇见了格兰特、亨斯罗、塞治威克等生物学家,他们是达尔文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正是他们的出现,才推动了达尔文的进一步成功。由此可见,达尔文的梦想之所以实现,与其机遇密不可分。
四、学问出于好奇与探索。亚里士多德说:“学问出于闲暇与好奇”。就达尔文来说,这两方面他都有了:对于博物学,他从小就充满好奇;此外,他还碰巧拥有闲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达尔文总是喜欢搜集动植物标本,并常常去池塘采集各种小动物做解剖;在他的闲暇时间,他还去参加各种学术聚会,拜访学界精英。这使得达尔文积累了很多博物学的知识和本领。由此可见,达尔文的梦想之所以实现,与其好奇之心和探索之心密不可分。
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犹如和高尚的人谈话”,读《达尔文传》,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我认识到了理想信念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理想和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理想和信念是飞翔的翅膀。坚定信念,守望梦想!我将带着我的感悟努力走好接下来的路程,不负青春,实现我自己的理想。
达尔文传记读后感3
《达尔文传》的作者欧文·斯通再现了达尔文执着严谨同时又充满浪漫刺激的科学探险活动,其中不乏有对达尔文许多奇妙有趣的经典回顾,对这位长眠于西敏寺中的一代伟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情感生活也作了细致的描写。书中清晰地描写了他所想做的事以及如何去做成的过程,尤其收集材料与观察事实的勤恳精神,充分展现了达尔文超乎常人的敏锐判断力及识别力,影响了许多科学家的信仰。
《达尔文传》是一部“小说化传记”,即用小说的体裁和手法写成的传记,通过丰富的生活细节、人物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传主刻画得有血有肉。当然,作家欧文·斯通的想象和虚构是以传主生平经历为基础的,所以能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传主。
我在欧文·斯通的笔下看到了一个对自己热爱的事物绝不放弃,对他人的批判和否定能够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对真理的追求绝不畏葸和放弃的达尔文。而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恒心,这与他热爱大自然的本性是分不开的。他研究植物和动物时,身在其中往往是自己的健康安全受到伤害也全然不知。要不是他对自然知识的孜孜不倦追求和对研究的兴趣和恒心,哪里有《物种起源》这本惊世之作?
但我认为他最终能真正地在学术界上成功,最主要的是他有磐石般的坚持和恒心。他费尽心血创出《物种起源》后并发表后,却不完全被学者理解并支持。那些反对他的学者,不停地对他攻击,说讽刺的言语打击他的观点,就连过去某个时候曾经是达尔文的老师的地质学家塞治威克也对他作出尖锐的批评。虽然因老师的不理解而倍感痛心,但只是在给爱沙·葛雷的信中提到“可怜的老塞治威克对《物种起源》发出的狂怒”时说:“我永远不能相信宗教裁判者会是一个好人;但是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人可以火烧另一个人,同时又可以有一颗象塞治威克那种又慈善又高贵的心。”时发出愤慨。他并没有因此而怀疑自己,更没有放弃“自然选择”的真理。而是更坚韧地跟他们斗争下来证明自己。
相比之下,如今的科学技术仍较薄弱的中国的科研人员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对正确的事抱有坚定信念的科研人员。
2011年9月23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因发明治疗疟疾的特效青蒿素,登上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领奖台,这里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这个“无博士,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三院两市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在中国无数科研人员和院士博士一大堆的背景下成功,这值得我们深思。
她的一鸣惊人与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是分不开的,有人说:“优秀只有在你追求知识全面时才跟上。”科技学术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当你把一项事业当成你感兴趣的事物,并能为它忘记所有、付出所有,真真正正地了解它时,这项事业才不知不觉被你做成。其次,近年来,从学生到老师,教授到院士,抄袭丑闻层出不穷。学生做作业抄,老师做报告也抄,学者做论文更是抄,全社会形成一种左拼右凑的坏现象。因此导致研究千篇一律,毫无创新,得过且过的社会风气,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如此多科研人员却抵不过一个屠呦呦的原因。
因此,作为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中国青年,要想活得不那么失败,我们必先要有独到见地和观点,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要啃前人遗下来的残渣,像达尔文那样对自己的成果和发现要执有坚持真理的态度。我们要保护好真理之花,即使全世界反对你,自己也要支持自己,因为创新和成功的果实往往就是这样掉落。
达尔文传记读后感4
在我人生的道路中,我曾经读过很多书。从小学到大学时代的每一本教科书自不必说,它们给了我营养,直到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顽童成为了一名可以自食其力的医者。在课本之外我所读的书,给我打开了另外的一个世界。每一本包装精美或装潢朴实的书都好似一个个精彩的世界,当它们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都会引起我无尽的遐想,给我智慧,给我启迪。其中有一本我在中学时代读过的一本人物传记,给我的人生道路和医生职业的选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本书的名字叫《达尔文传》。
达尔文(1809—1882),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在达尔文生活的那个时代里,神的理论主宰着当时的整个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生物界是在某一个时刻被一次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变了,还有的人认为生物是一次又一次被创造出来的,因此地球上的物种是有变化的。以上的观点都是所谓的神创论,这当然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也有当时很多的科学家也试图推翻这种神创的理论,但是最终成功改变大家认识的,正如今天大家所周知的,是达尔文和他经过千辛万苦撰写的《物种起源》。
在我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起初是被书中所介绍的世界各地的不同的生物种类所吸引,当我逐渐细读时,深刻的感受到了达尔文做为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严谨,细致,对任何细微之事都能去探究的精神,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今天受到世界的接受与尊重。
我记得在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刚上初中一年级,可以说是一个渴求知识,对任何事情都很好奇的阶段,当时还没有互联网,电脑也只是当时中国人在科幻小说里经常提到的神秘名词,人们接受各种知识主要还是在书本上,所以我看到着本书时,可以说是如获至宝,不仅被书所吸引,更多的是确实从书中得到了启迪。面对着一下子增加了很多门功课的中学时代,刚开始的时候真有些不太适应。但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现在我还能记得当时的那种心情。虽然在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心理的调整过程,但是我知道如何去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门课程,弄清其中的道理,不能马马虎虎,更重要的是我从此对生物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繁忙的学业中有时无暇顾及太多,但在我的心里,生物学,医学等相关学科已经深深的扎下了根。高中即将毕业,选择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的填报了医学院校的医疗专业,直至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一本书,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为了我们,为了大家,为了世界的美好,让我们都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之中吧!
达尔文传记读后感5
在读完《达尔文传》时,他给我第一个印象是离奇、古怪,他常常在大树上爬来爬去,数值刮破衣服是“家常便饭”,最令人惊讶的是,达尔文小的时候的“私人图书馆”,石头、标本生物、动植物样样俱全,应有尽有。可是我再往后看的时候,这本书中的一切让我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心想,这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小的时候竟然连上学都不用心,好像出他热衷的图书,其他任何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似的。
如果说达尔文离奇、怪诞的话,这在书中还是不难找到的,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一个宗教徒国家,他们都一样信仰着人类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古老传说,刚刚上学的达尔文就对此强烈提出不同的观点。我还清楚地记得书上写到达尔文去教堂发生的一件事:达尔文很想弄清楚墙上的画是什么,问着问着谈上了人类的起源,然后又扯上了上帝是怎么来的!就连达尔文的母亲也回答不上。
在这本书上,我最最佩服他的地方就是他在1844年写出长达20多页的《物种起源》,就因为这样,所以达尔文彻底推翻“人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无稽之谈。
但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过很多坎坷才到达彼岸,最另我震惊的还是达尔文公开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那句话:上帝与万物一点关系都没有!看到这里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画图是达尔文孤身一人遭受着英宗教徒的讽刺与打击,那场面想都不敢想。
看完这本书,我也记下了鲁迅先生说过的话:达尔文的学说,举世震动,盖生物学之光明,扫群疑于一说之下者也。达尔文那种学习、再学习;求索再求索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达尔文传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达尔文》读后感04-09
达尔文读后感10-05
达尔文传读后感01-10
传记读后感01-10
《达尔文》歌词01-12
达尔文蛙06-05
达尔文的名言01-01
杨振宁传记读后感01-10
南丁格尔传记读后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