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7-12 10:05:10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的风俗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我家爷爷一定不会忘记,那是一项现在基本上已经见不到的习俗_敬菩萨。

  吃过年夜饭后,爷爷向楼上走去,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也跟了上去,只见家中的观音菩萨端正地放在台上,旁边的烛台上插着两根蜡烛,前面的香炉上插着五根印着金字的香,前面还摆着一张八仙桌,上面整齐的放着几样供品,上面都有着一张红纸片,我还看见一杆老式的杆称和一把斧子,在桌子角落上,还有一盆鱼,那鱼还在水里游呢!

  爷爷拿出一个写着“有求必应”的'跪垫,对着菩萨拜了拜。当奶奶拜时,我听见了一阵轻微的呢喃声,只可以看见嘴唇在抖动,拜完后,我看见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有一捆黄纸。刚想伸手去摸,就被硬生生的拉了回来,妈妈跟我说:“别动,那是黄钱,不是什么好玩的,是等会送菩萨时要用的,只有点完香后才可以碰,所以只看不许动,如果你实在好奇,就和爷爷一起下去吧!”

  左等右等,那五根香终于烧完了,我和爷爷一起走上去,拿起那一盆鱼和黄钱,还拿了一盒火柴,一起走下楼,走到了一条黑暗的巷子里,里面有着一堆堆火焰,旁边也有一盆鱼,蹲在火边的都是和爷爷差不多年龄的老人,我和爷爷走到一条路旁,用火柴点燃一根芝麻杆,点燃一张黄钱,然后把剩下的全部烧掉,火苗越窜越高,一张章煌前在火堆里去蜷缩着,最后变得乌黑,风一吹,一片片火星飘到天上,煞是好看。

  等到最后一片火星也熄灭了,爷爷站起身,拿起鱼盆走到河边,把鱼和水一起倒到了河里,鱼在河中停留了几秒,然后银光一闪,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波纹,不见了,爷爷说,这是多鱼(多余)。爷爷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认为这些习俗太土了,都不肯做,宁可放弃这一项习俗。”

  是啊,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我认为,居委应该在过年时举办一些活动,专门做一些传统习俗,扩充人们对于习俗的认知。另外,送菩萨这一项习俗也应该专门划分一个地方,因为这项习俗,少说有点危险,这样既安全又有传统的习俗味道。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习俗,这个习俗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就由我来讲一讲我家乡的习俗吧。

  每到大年,家人必定会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还会早早的就买好过年吃的,喝的,穿的.,因为一般下午许许多多的店铺就陆陆续续的关门了,就买不到菜了,到那时还真是有钱用不了啊。除此之外还要买一些鞭炮,彩灯,门神什么的呀。放鞭炮是为了驱赶走可怕的年兽,贴门神是为了驱赶走魔鬼。

  到了晚上,家里热闹非凡,就像逛街一样热闹,因为亲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回来了,只为了见亲人的面,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一顿团圆饭,到了晚上七点整,亲人们欢聚一堂,这一天,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家里吃团圆饭,吃完了团圆饭,突然鞭炮声响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极为火爆与张扬,直震得大地颤抖,人儿发聵,像要将天上的“星星”一口气撼落在地上似的,爆竹残渣撒遍公路,人行道,小区等等,晚上处处张灯结彩,千门万户的人家的阳台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好似在办喜事,让人看得美不胜收,眼花缭乱。这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亲人们纷纷坐下,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有说有笑的,最主要的算是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小孩子一般守到十点钟左右就以昏昏欲睡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大人们都去上班了,小孩子都去上学了,世界又恢复以前的安静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3

  说到“龙”,我便会想起家乡的那条“首饰龙”。

  每逢元宵,“巨龙”就会驾着五彩祥云出现,通体灯光点缀,金碧辉煌。各村的年轻小伙争先恐后地抬着“首饰龙”开始巡游,“嘿哟嘿哟”地喊着号子。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放慢速度,两旁的人们围着“巨龙”欢呼着,叫喊着,祈祷着。平时寂静的小山村,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仿佛沉睡了整整一年的人们,只有在此时才醒过来。

  据说这条“龙”已经有400多岁了,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这条“龙”是怎么来的吧?我已经替你走访了村里几位年长的老爷爷了,不过他们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有的`说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灾害缺乏科学的认识,幻想龙就是神,想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有的说在我们乐清,地处东南海滨,古代渔民靠海捕鱼,他们对渔船寄托了深厚的感情,制作出这种身体呈渔船形状的龙灯来祈求国泰民安。这也就是为什么“首饰龙”在我们家乡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龙船”。

  “首饰龙”一般长4。5米,高3米,宽2米,前有龙头,后有龙尾,龙身至少由四层楼阁组成,每层楼阁上插着各色小旗,内壁贴着透光白纸,外壁贴着五颜六色的细纹刻纸图案。仔细看,里面大有乾坤,“住”着好几百号形态各异的人形玩偶。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在色彩缤纷的船型龙灯上手舞足蹈,上演一幕幕古装大戏,妙趣横生。正所谓:一个人物就是一段历史,两个人物就有一段故事。

  如果你来到乐清,刚好是元宵节,我一定要带你去见识那件宝贝——“首饰龙”!

家乡的风俗作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之大,各地的风俗自然就各不相同了。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年前,人们通常打扫房子,挂红灯笼,贴春联,买年货,气氛十分的隆重和喜庆。除夕夜,人们全家聚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

  初一一大早开门就得放爆竹迎新年。行程和事件基本如下:初一,大家上午都会先后的到邻居家拜年,到了下午大人们三五成群地打麻将、打牌,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做游戏或打游戏。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都会回娘家拜年。初三、四,人们都开始走亲访友,孩子们的钱包开始鼓起来。

  期间有些人家还会动手做各式各样的窗花。此外,春节的规矩也很多、很严,比如不能说脏话、不能打碎碗、客人来了一定要好好招待、客人要走一定要婉言相留等。

  我们这里过年期间还会有庙会,时常会有人卖糖人,还会有设气球、套圈之类的游戏,有的甚至有舞狮表演和小说人物游行,各种商贩都会来做生意,相当于是一个小型的`集市。当然,庙会期间也有很多人烧香拜佛,望神明保佑新的一年里全家平安,也有人祈求别的好事。

  以上就是我家乡的春节的风俗,你们那里节日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来看看我们青岛的“啤酒节”吧!

  青岛啤酒世界闻名,人们为纪念青岛啤酒的创始人,而创造了纪念青岛啤酒的来源和创始人的啤酒节。

  啤酒节每年举行一次,人们来到啤酒公园举行盛大的大会,当天人们会抬出最新酿制的啤酒,供人们享用,还有‘啤酒的博物馆’里面有第一桶啤酒,有啤酒的制造过程,各种不同口味,颜色的啤酒。

  最令人兴奋的便是“啤酒狂欢”,人们穿着啤酒服装,有人拿着啤酒小桶,人们脸上一律是欢乐的笑容,烟花在空中飞舞,灯光像极了一颗颗小星星,人们携手共舞,孩子们坐上“啤酒火车”前往“啤酒小镇”。看!一个啤酒喷泉,别担心,这里的`啤酒度数很低,小孩都能小喝几杯,还有羊肉串,烤鸡和各种海鲜,保证你今晚要一手扶墙,一手扶肚子走出去,人们都在尽情狂欢。

  啤酒有着麦香,也是象征的青岛人民的幸福,生活的十分香甜,人们把啤酒当成象征,因为是它带着人们走向富裕,青岛不像其他地方,有成群的牛羊,大片的青草。他是沿海城市,所以人们只能靠捕捞海鲜为生,但啤酒让青岛人民成了为一富有的城市。

  烟花仍在升空,人们的欢笑声仍未停息,人们对青岛啤酒的热爱也从不停息,这就是人们对青岛啤酒的热爱。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的家乡在济南的西郊,虽说都是济南人,但,有一些习俗却不一样。我们这,除夕那天要去买个猪头,鱼、鸡、肉等,还要买好多鞭炮。

  除夕下午3点钟,就开始包饺子了。在5点左右,要去请家堂(祖先)。小的时候。我不喜欢过年,请加堂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5、6岁时,弟弟还没出生,我就代替。有两根筷子,插在胡萝卜上,再用烧的黄纸,写上字。有一个是“先父李学善之位”,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爷爷。还有三个,我也不知道是谁。把写好的堂位放到个盘子上,带上一小挂鞭炮,就去村头请去了。

  到了那,我看见几个人也在请。我们必须跪下,爸爸又用木棍画了个圈,把带来了鞭炮放那里面点燃,说什么是把祖先的魂请来。我那时很害怕,然后,还要让祖先们先进去,还要用个长棍,把大门压住,还说什么别把别别的鬼引来。爸爸还让我找个棍子,面对漆黑黑的院子,本来胆小的我,更害怕了。不过父命难逆,天啊!这么大的院子,让幼小的我上哪找去啊?!当时,吓得我拿了把刀,又拿了个手电筒。小声嘀咕:“鬼啊!我不怕你!我手里有刀,你要敢来咬我,我、我、我就杀了你…。”边说,还边打哆嗦。好不容易容易找到了长棍,抓住就跑。心里还挺害怕。耶!跑到了灯光下,鬼害怕喽!我开心的笑了。我爸长棍给了爸爸,压好后,又去屋里磕头。爸爸先磕的',然后是叔叔,最后是我。

  除夕那天,我们这儿再吃年夜饭前还要拉上一挂鞭炮。晚上还不能关灯,我要守岁,不过我撑不过11点。大年初一这天,还不能把客人吃剩的东西倒掉,不能把垃圾倒掉。好像全是“钱”。必须初二才能倒掉。大年初二下午5点左右,端着有家堂的盘子出去,把长棍拿开,又去村头上拉上一挂鞭,把牌位放到鞭炮中,再磕上几个头,就完成了。

  现在,我有了那两个弟弟,我就不用去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请家堂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家在庵东,习俗当然有不少,但我明白的习俗并不多,所以就将一讲过年吧。

  虽然身在慈溪,但过年则有些地方与北京相似,但过年的习俗也没北京多,北京要桌面大的'年糕,逛庙会等等,庵东这一带的习俗不是很多,但也不少,我就来讲讲这些习俗吧。

  过年,必不可少的必须是鞭炮,过年那天,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有的还在过年的好几天前的晚上就放鞭炮了。第二,就是团圆饭了,那一天,家里人都聚在一齐,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象征着家里人团团圆圆,像北京一样,在那天,几乎没有人不到齐的。

  还有,过年那几天,家里人要是住在外地,都要赶回来,这几天必须在老家里住,并且要照顾好在家里的老人。也有许多家里摆好了酒席,可是没有吃,他们要干什么呢?当然是拜拜神仙、佛祖,祈求天上神仙保佑,让家人健康、幸运!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正月正,赏花灯”,每逢元宵节的夜晚,当空明月之下,公园中、街道上到处光彩夺目,热闹非凡——四处悬灯结彩,一盏盏灯笼,点亮了整个城市。

  闹花灯的起源还要从汉武帝的大臣东方朔说起。

  有一次大雪过后,东方朔在御花园中采梅花时,看见一位宫女要自杀,他连忙劝阻。原来宫女在元宵进宫之后,得不到皇帝的宠幸,也无法出宫见父母,便要寻短见。东方朔灵机一动,扮成算命先生,在京城中散布谣言,说玉帝对京城中的百姓不满意,要派火神来制造火灾。谣言四起,也传到了皇帝的耳中。东方朔表示火神,爱吃元宵,可以让宫女元宵做元宵,上供火神。同时让家家户户挂灯笼,火神肯定觉得已经发生火灾了,便不会再次放火。汉武帝照办了。正月十五的夜晚,东方朔在万家灯火中安排,元宵和父母见面。而闹花灯,这个习俗也就这样保留下来了。

  “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远远望去,我看到的是灯的海洋,在皎洁的月色中透出一种朦胧之美:红的,黄的,紫的灯火在眼眸中跳动着,闪烁着,就如一朵朵奇异的花朵正在欣然怒放。我不由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如此盛大壮观的花灯,历经千年之久,却依然撩人心弦。

  近赏,我仿佛进入了一条由花灯组成的溪流,无声无息,而又弥漫着淡雅与浪漫的气息,正是“花灯十里正迢迢”的美。

  花灯乃是小巧精致的'。抬头仰望中,总能发现意料之外的惊喜:这盏宫灯,鲤鱼在其中尽情游弋;这朵莲花灯,探首墨绿莲叶外的浅红,那般可爱灵动;以及那挂在墙角的小灯笼,也还原了粉墙黛瓦的古厝楼台……犹如诗句所说“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不知不觉,嘴角挂上了一丝淡淡的笑,余光瞥过旁人,他们亦然。

  在元宵节里,人们普天同庆共赏花灯,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赏花灯是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习俗,已经温暖了我们上千年,是中华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

  “剩绮余芳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灯的溪流还在流淌,在我心中留下一个美丽的韵,直到天明……

家乡的风俗作文9

  “二月二,龙抬头”又是一年农历二月初二。在这一天里,我这样地道的温州人,自然要吃芥菜饭的啦。芥菜饭是温州的一种传统小吃,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叶绿素,有防止疥疮的功效,因此,温州民间有“吃了芥菜不生疥疮”的说法。妈妈告诉我,关于芥菜饭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一天,乾隆皇帝来民间考察,来到了穷困书生张某家中。热情好客的`张某正准备请皇帝吃顿便饭,却发现家中米不够,也没有菜肴,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芥菜炒成饭端给皇帝吃。皇帝吃了赞不绝口,忙问这是什么饭。张妻回答说,这是芥菜饭,吃了不会长疥疮。恰好这天二月初二,于是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听妈妈讲完,我就跑去看爸爸炒芥菜饭。我们老家在苍南宜山,所以选用了宜山芥菜。芥菜味虽微苦,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爸爸把芥菜、酱油肉,以及其它佐料,切好放在一起炒。各种食材在锅中翻滚,上下抖动,香味也随之散开,有香菇的香味,虾米的鲜味,但更多的是芥菜的清香。我深吸一口气,香气直冲鼻尖。我直勾勾的盯着锅里,已经迫不及待想吃饭了。爸爸却抿嘴一笑,盖上了锅盖:“还要再闷一会儿。”我如同一个泄气了的皮球离开了厨房。

  过了一会儿,芥菜饭终于出锅了,我冲向饭桌。出锅的芥菜饭绿里透白,还夹杂着几片酱油肉,它在油的衬托下闪闪发亮,吃一口,更是清香四溢,简直美味到极致。我不禁叫了起来:“nice!”妈妈也砸巴砸巴嘴,眯上眼,一副对饭的味道挺满意的样子。很快,饭碗就空了,我摸摸肚子,十分满足。

  饭后,我想着二月二的芥菜饭是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心中家乡的味道,我希望能将这道传统美食发扬开去,让更多人认识它!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我的家乡在南垒河畔,是人们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名叫“孟连”,这里天气晴朗,湖水清澈,还住着勤劳朴实的傣族人们。

  傣族人民都有许多热闹而又有趣的风俗,其中,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最为热闹。

  这一天的清早,天蒙蒙亮时,这里的傣族人民都会去到遥远的山上,采来鲜花和绿叶到佛寺供奉,盛来那澄碧、甘甜的`泉水为高大、威严的佛像洗去尘灰。做完这些后,群众们都无一例外地来到中心广场上,那早已布置好的喜气洋洋的广场上,都开满了凤仙花,给人以愉悦的心情。

  群众性的互相泼水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老少,像一群群马蜂似的,朝着对方狂奔而去,他们把手上的铜钵、脸盆、木桶……各种各样盛水用的工具都急忙丢到水里盛水,人群欢呼声、笑声……涌出大街小巷,孩童们拿着小桶嬉戏追逐,大人们拿着铜钵、盆,互相泼洒,从头到脚,全身湿透,就像个湿淋淋的落汤鸡,只不过,在他们眼里,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幸福的水,无论是那个被泼的人,还是泼水的人,都喜笑颜开,笑开了花,像阳光一样灿烂无比。

  中午,进行激烈的运动竞赛——划龙舟。在宽阔的澜沧江上,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欢呼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深蓝的天空中绽放着无数枝绚丽多彩的,美丽夺目的花,美丽极了!

  我家乡的风俗就是那么有趣,那么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今年爸爸妈妈带我回了一趟老家河南。再那里,我看到了与张家口不一样的民风民俗。

  比如说:“大哥哥和大姐姐的结婚典礼仪式,在张家口这边都是在大饭店,新郎新娘敬父母、朋友、亲戚喜酒。在老家只是在家里面立一个很大、很大的'锅,供新朋好友们用餐。自己想吃什么,就盛什么。非常好吃!

  新郎去迎接新娘的时候,有锣鼓队走在前面,非常热闹。新郎把新娘娶回家的时候,有秧歌队迎接。然后,新郎背着新娘就回家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但我相信,有件事儿人们回老家过年时都要做串门!每到春节,络绎不绝的串门人总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到亲戚家拜年串门。因为每家每户的茶几上都摆满了糖果和零食,我总能捞点糖吃,但最重要的还是能领红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一到亲戚家,首先要想长辈们问好。可我们老家人特别多,一见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脸盲”,我一时半会儿不知该如何称呼,只能抛个眼神给妈妈,让她告诉我该怎么叫。之后,大家围在一起看电视,我一边吃糖一边听阿姨们唠家常,好不热闹!

  比起串门去别人家,我更喜欢亲戚们起来我家串门。

  “丁零”门铃响了,舅公舅婆来了。妈妈赶紧迎上去,互相问候。妈妈给他们作了介绍了以后,大家坐下来,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来了,于是你请我让,大家一一入座,爸爸举着酒杯笑容满面地说:“来,今天我们齐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乐!鼠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我们也欢笑着,“嘭”十多只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边吃边说着新年里要大吉大利的话。妈妈又为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说:“我在这儿祝大家家庭和美、财源广进!”“好”随着欢呼声,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妈妈招呼着:“别光喝酒,吃菜呀!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纷纷夹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暖流,流过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机站起来说:“我祝舅舅、舅妈、姨姨,姨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鸿运当头、牙齿天天晒太阳!”“好!”大家鼓起了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外婆说起小时候我的糗事,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吃饱喝足,娱乐节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棋,大人们打起了扑克,其乐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缘故,国家不允许串门拜年了。我心里有点失落,不过风雨过后见彩虹,我期待着明年过节的串门!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中国流传下来了各种各样的风俗,而每一种风俗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我的家乡也有一种风俗——舞龙。

  每年的大年初一,家乡都是最热闹的。天空刚微微亮,天边泛起一抹亮红,正是大清早的'时候,我就被叫醒了,穿上新衣新鞋马上就出发去祠堂了。爸爸妈妈还会带上一篮子食物当祭品,准备用来祭祖的。

  因为在乡下,也是清晨的原因,一路上到处都是小鸟的鸣叫,空气也十分清新。走到大路上,我发现大家早早都起床了。

  祠堂并不远,走两步便到了。小孩子到祠堂可不能随便跑,要找到自家的祠堂,先摆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安康。等一切都忙完了,我们就会聚到大堂去,那里早就准备好了饭菜。吃完了之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舞龙。

  一群小伙子穿着带着龙鳞的裤子,身上穿着白色上衣,手握长棍子,棍子上撑着的是龙头以及龙身。龙的全身大部分是大红色,鳞片用金色勾勒,龙头瞪着大眼呲着大白牙就搁那儿乐,活像一条真龙。一旁的乐师们开始了演奏。两条龙随着三声鼓点后,也开始活跃起来。此时阳光正好明媚,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龙身上,鳞片显得闪闪发光。突然,烟雾四起,原来是人们为了助兴,放了一大挂鞭炮。舞龙也进入高潮。龙身从淡红的烟雾中渐渐显露出来,“咚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呛”。伴着紧密的鼓点,舞龙的人早已淹没在一片红海中,只剩下龙头与龙身浮在上面。恍然之间,仿佛真的有条龙穿梭在云霄当中。

  舞龙象征着吉祥如意,寄托着人们风调雨顺的愿望,所以深受大家的热爱。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在我的老家河南,就有一个有趣的节日——祭灶日。

  去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那天,我与家人从上海回到老家河南。走进单元楼,立刻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单元楼前挂着大红灯笼,从前走廊上不免有一些沙子尘土,或者飘落的干树叶,如今已没有了它们的天下,走上去都能感到地面的'光滑,楼梯走道曾经泛滥的小广告,竟一张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红红火火的春联。我感觉新年真的要来了。

  走进家门,只见大家都在忙着打扫屋子。客厅里,姨妈、舅舅正忙着扫地,擦玻璃,姨妈甚至还用上了常年靠在墙角的一根长竹竿,只见她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只刷子,打扫天花板的各个角落。“姨妈,我来帮你!”我见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也撸起袖子,拿了块抹布,“承包”了灶台。我雷厉风行地用抹布擦掉灶台上的油,不一会儿,油腻腻的灶台仿佛做了美容,然后整理好厨具,各就各位。“擦得真干净!”我一转身,姨妈、舅舅正微笑着看着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屋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这时,大家围坐在客厅,姨妈拿出麻糖。这是我第一次吃麻糖。一根根细长的麻糖整齐的排列着,表面布满芝麻,中空薄脆,香而不艳,甜而不腻。我问姨妈:“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呀?为何要这么彻底地打扫房间,还吃麻糖呢?”我边吃麻糖边听姨妈给我讲祭灶日的故事。

  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灶王爷会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一定要尊重灶王爷,于是在这一天,人们祭拜灶王爷,将家里尤其是灶台打扫干净,把由糯米和麦芽糖等原料制成的麻糖献给灶王爷,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只对玉皇大帝说好话。而农历二十三就成了祭灶日。“大家还要洗浴,让自己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姨妈递给我一块麻糖,“来,吃吧,麻糖不仅甜,还可以养胃滋肝!现在我们不迷信了,麻糖留给自己吃。”

  祭灶日的大扫除很热闹,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习俗;祭灶日的麻糖很甜,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味道;祭灶日的人很美,因为我们依然坚守着传统。每一个地方的风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值得被尊重——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俗话说得好:“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提起家乡的风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所以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酉阳土家族的一个节日,对!就是赶年节,也就是汉族的春节,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仔仔细细的讲一讲吧!

  土家族节日民俗有很多,各式各样,从节日上看,有和和美美的元宵节,有热闹非凡的花灯节,还有喜气洋洋的庆贺节,其中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节日相合,最具有土家特色的那当然是辞旧迎新的.赶年节。

  每当赶年节到来时,土家人民都称他为保家卫国过赶年,所以我便好奇便去问妈妈妈妈变眉开眼笑的对我说:“土家族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早一天,传说在明嘉庆靖年间,土家先民应谱征绥,收到证书后以近年头,就为赶行期,所以才……”我没听完别人跑去了外婆那找到外婆发现外婆在做糯米粑,我也想学一学便开始做了。

  我首先拿了面粉和糯米粉,用冷水加在里面,我花费了所有力气,那糯米粉也柔和不了,一起外婆看到了,便加了些温水,轻轻松松就揉成了一团,我不服气,心想:切,这么一点小事,我才不需要帮忙,可外婆揉成一团后,我却不知道怎么办?外婆却心甘情愿的为我做,看着外婆那么辛苦,我并没有放弃左包包,右包包成了。我笨手笨脚的,没有外婆那样仔细认真,我首先把糯米团揉成一个圆,后用双手压扁在里面包上糖心儿和水果下肉馅儿的,然后再像包包子似的,然道倒过来一个白白胖胖的团子就做好了,后来我意犹未尽,一直在不停的帮许许多多的白胖子,让我外婆眼花缭乱,都分不清哪个是塘馅?又是和水果的。

  抱着抱着,一晃眼就到了下午,我的手脚都开始酸痛了,外婆看了看,我笑着说:“孩子啊,你可真棒,把糯米包包的可爱爱我看着都快流口水了。”说完后,外婆便放进蒸锅里,我迫不及待,生怕耽误了时间,一家人都过来了,外婆也蒸好了,我欣喜若狂,把它端上了桌,大家都喜笑颜开,我们边吃边说,大家都说我做得好。

  家人都聚在一起看放烟花,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快快乐乐的过了一个赶年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1-27

家乡风俗作文02-07

家乡的风俗作文06-24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0-14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1-05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1-25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9-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09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