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4-03 16:42:34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热]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也称仲秋。传说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但仙药却被后羿的妻子吃下,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后来为了纪念善良的嫦娥,将这一天定为中秋。

  小时不明白中秋有什么习俗,直至长大,终于在妈妈口中得知。“中秋节啊,当然是要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等啦。”妈妈一字一句耐心的与我讲解,我也越听越对中秋节感兴趣,一直期盼着中秋的到来。

  中秋节很快也就到了,吃过晚饭的我,搬着小椅子来阳台与家人们一同吃月饼赏月。我坐在小椅子上,抬头便看见了一轮圆月在夜空中冉冉升起,看着高高升起的月亮,宛如一个圆润亮泽的白宝石在黑夜中站岗,十分美丽,令人无限的遐想。静静地观赏着朗朗的明月,估计想起小时候妈妈常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月宫的嫦娥会不会正在思恋离他很远的后羿,就仿佛不在身边的亲人此时是不是正在思念家乡,共同望月,共同吃月饼。

  “喏,你最爱吃咸蛋黄的.月饼。”妈妈的声音让正在沉迷月色之中的我回过神来,接过了妈妈给的月饼。看着那小小的月饼,如此的精致,竟有点不舍得吃了,但是一口咬下去,只觉得软糯可囗,香甜美味,金黄的蛋黄露了出来,是那么可人。

  正在与妈妈一同吃月饼的我,突然看见了不远处放了烟花,甚是美丽,再配上这明晃晃的圆月,真是令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了种幸福,美满的感觉。

  中秋--最可惜的是家乡的中秋,最美的也是家乡的中秋。虽然有些人在外地无法相聚,但是只要心中挂念,即使相融千里也无事,因为我们看了同一轮明月,共享同拥有那一份团圆的时刻。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区都有各个地区的节日习俗,我所出生的城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虽没广东那么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便开始三忙。一忙“洁户”,把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去污除垢,客房也得打理得体面些。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要的鸡,鸭,鱼,肉。在我们家体力活总是男人干,而女人们则骑着电瓶车,带上小朋友去集市玩。集市上人山人海,买鞭炮的,卖春联的,卖螺蛳粉的……无论是身穿西装的职场精英,还是手戴名表的成功人士,或是开着豪车的富家公子,都抵不过对鞭炮与螺蛳粉的热爱。虽说是来买春节所需用品,可这不是玩嘛。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杂食,为过年迎接客人或祭祖用。

  初一凌晨4点,天还是黑漆漆的,可每家每户的灯却亮了起来,烟花慢慢的也响了起来。家中,奶奶左手拿盆儿,右手拿粉儿,桌上还摆着刚烧的开水,开始包汤圆喽!左手夹馅儿,右手包,一直循环,很快,一些大大的,圆圆的`,“胖小子”出锅啦!拿上爆竹,鸡,大葱,零食和茶酒祭祖去咯!寺庙里,已有两三户人家了,出于礼貌,见面时都会用方言说上一句:“早,新年好!”插上纸香,点上蜡烛,燃上爆竹,敬上茶酒,再拜一拜,据说能保佑我们一年财运连连,好事不断,身体健康的哦!

  通常,祭完祖后我会去集市逛逛,瞧瞧舞狮,那舞狮帅极了,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穿上鲜艳的衣裳,简直完美,我与那舞狮大眼瞪小眼,有趣极了!围观的群众更是拍手叫好。晚上,一家人坐在桌前吃团圆饭,电视还播放着春晚,饭菜虽比不上餐馆的美味佳肴,可家中的温馨画面足以让人难以忘怀。

  春节缓慢向我们走来,又悄悄地大笑离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3

  中秋节到了,我们xx的习俗可多了,有摆塔,吃鲤鱼饼,还有“捡月光”。

  摆塔,是把各种各样的塔摆在一个台上,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传说,曾经有一位将军打完胜仗来到福州,刚好就是中秋节,xx在当时又是一个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们为了获得好运,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摆在门口,获得好运。现在xx出名的只剩白塔和乌塔了,其他塔呢?它们都经过时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饼了!”我们xx吃的可不是常见的月饼,而是鲤鱼饼。做成两条鲤鱼形成对称,代表着xx人给亲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的意思。xx人还把像鲤鱼饼的挂饰戴在儿女身上,愿儿女的学习像“鲤鱼跳龙门”一样红红火火。鲤鱼饼的味道可美了,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就像一个月亮,吃一个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尝一个鲤鱼饼呢?

  最有意思的要数“捡月光”了。传说每当中秋节时,月亮上会掉落下一个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捡到它,谁捡到它就等于捡到了好运。所以孩子们一吃完晚饭后就会出来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点过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们也就各自回家了。

  这三个风俗各有各的'风趣,中秋之夜,你有没有过这三个风俗呢?这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过的中秋节。这时,我突然想起在xxx的外公、外婆和在xxxx的爷爷、奶奶,他们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猜你也知道,这是一首写端午节的童谣。

  端午节,你们做什么呢?那年端午节,我跟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把洗干净的粽叶平铺在桌子上,还有一大盆腌过的肉和剥好的栗子,一旁的椅子上放着用酱油和盐调好味的糯米。

  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劲,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我学着外婆拿起一张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哈哈,这真像我们吃的甜筒。紧接着,我舀进了几勺糯米,放进一大块肉,几颗栗子,再加两勺糯米,再跟着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给裹了起来。正当我准备扎绳子时,手没抓好,粽叶豁开一个大口子,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刚才的盆子里。外婆见我这狼狈样,慌忙来补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

  终于,在外婆的努力补救下,一个不正常,但还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场了。我学会了包粽子的步骤,便熟练地包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粽子包好了,接下来的步骤便是煮了。粽子刚下锅便有一股淡淡的调味香,过一会儿,一阵浓郁的糯米香飘了出来……

  时间从棕香间流逝,不一会儿,粽子便出锅了。我挑了一个畸形的`粽子,这可是我包的。我小心翼翼地撕开粽叶,一个金黄饱满的粽子便出现在我眼前,我轻轻地咬下一口,感觉这粽子比平日里都要好吃。

  我一边品着粽子,一边与外婆聊着端午节的习俗,我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棕香回荡在屋子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泰州,家乡的习俗很多,其中最热闹、最有特色的就是溱潼赛龙舟。

  赛龙舟通常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当钟摆正好敲到第十下时,突然间鼓声大作,如雷声轰鸣般震耳欲聋,十几列龙舟队一齐划动起来,一艘艘连头带尾一共二十四人的组合随着鼓手的鼓点声越来越快,选手们头上不禁冒出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从脸上往脖子里灌。个个衣服上的水都可以挤出一盆来。有的甚至汗珠都滴进了眼睛里,一片朦胧。现在红队遥遥领先,他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动作一致,仿佛前面即使有只猛虎也不恐慌。虽然脸上都冒着汗珠,但都咬着牙,拼劲全力也要赢得这场比赛。因为这并不是代表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一个团体,乃至全村人民的希望。

  红队因为沉浸在快要胜利的喜悦中,队员们感觉已经胜券在握,失去了原本拼命的模样,个个放松了警惕,明显动作慢了下来。此时白队的鼓手配合着音乐声和号子声快节奏不停地敲着鼓,给队友增添了势气,照着这样的节奏他们团结一致,红队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桥上、路边的人们都在为各自喜欢的队伍加油打气,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比赛一直持续到下午两三点还没结束,到了四点队伍才慢慢散开,两股人流渐渐向西东流去。今天这场比赛,每个人都拿相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比赛,场面无不展示出家乡人民的独特魅力。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藏族人的壮戏,傣族人的竹楼,客家人的土楼等等。而我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壮戏。

  壮戏又称“壮剧”,据说它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以及伴奏乐器的`差异,壮戏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由广西的北路壮戏、南路壮戏、壮族师公戏以及云南的富宁壮戏、广西壮戏等分支。

  壮戏的角色分生、旦、武、丑四个行为,其中每个角色的性格身份都不同,所以人们就又按照角色的性格身份在角色行当前面加上一个加以形容的字来给角色定义。像小生、小旦一样,一个是老实并有志向的美男子,一个则是忠厚老实的姑娘。

  壮戏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会以不同的唱腔来演唱。同时配乐人员一般会用一种名叫马骨胡的特殊乐器伴奏,它的音色十分清脆、明亮,在加上其它打击乐器,使壮戏听起来更富有情趣。除了需要有优美的伴奏以外,演员也要有很好的武术功底。

  例如《逗夫妻》中,一个妇女看到她的丈夫像一只猪一样打着呼噜睡在长板凳上,想叫他起来,便用手抓住长板凳朝右边翻去,谁能想到她丈夫竟双手撑地倒立着,全身靠在几乎竖立的板凳上,那长凳丝毫没有翻倒。接着那妇女又把长凳翻平,再把她丈夫推下长凳。可出乎意料,她丈夫没有直接摔倒在地上,而是翻了几个跟头之后七平八稳地坐在了地上。连妇女叫丈夫起床这种事还要动用如此高难度的武术,由此可见壮戏难度十分之高。

  壮戏不仅仅只是运用了壮族人的艺术与文化,同时它也在汇入其它的文化资源,使我们看到越来越精彩的壮戏,让壮戏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在南垒河畔,是人们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名叫“孟连”,这里天气晴朗,湖水清澈,还住着勤劳朴实的傣族人们。

  傣族人民都有许多热闹而又有趣的风俗,其中,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最为热闹。

  这一天的清早,天蒙蒙亮时,这里的傣族人民都会去到遥远的'山上,采来鲜花和绿叶到佛寺供奉,盛来那澄碧、甘甜的泉水为高大、威严的佛像洗去尘灰。做完这些后,群众们都无一例外地来到中心广场上,那早已布置好的喜气洋洋的广场上,都开满了凤仙花,给人以愉悦的心情。

  群众性的互相泼水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老少,像一群群马蜂似的,朝着对方狂奔而去,他们把手上的铜钵、脸盆、木桶……各种各样盛水用的工具都急忙丢到水里盛水,人群欢呼声、笑声……涌出大街小巷,孩童们拿着小桶嬉戏追逐,大人们拿着铜钵、盆,互相泼洒,从头到脚,全身湿透,就像个湿淋淋的落汤鸡,只不过,在他们眼里,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幸福的水,无论是那个被泼的人,还是泼水的人,都喜笑颜开,笑开了花,像阳光一样灿烂无比。

  中午,进行激烈的运动竞赛——划龙舟。在宽阔的澜沧江上,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欢呼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深蓝的天空中绽放着无数枝绚丽多彩的,美丽夺目的花,美丽极了!

  我家乡的风俗就是那么有趣,那么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据说早在西汉就已出现,可谓历史悠久。在我的家乡溧阳,元宵节又赋予新时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风俗。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年元宵节我都会去燕山公园观赏灯会。这里正在举办宋团城观灯节,灯光璨璨,造型各异,人山人海,蔚为壮观,元宵节去燕山公园赏灯会,已成了家乡的新习俗。

  这里的灯大多是用铁架子搭出形状,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里面放上灯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园,正对学校的大门上,早已架起了长方形的门。亮光四射,隔着几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门后有两条路,一出一进。在两条路的中间,总会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花灯。灯的种类极多,五颜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样。你看,孙悟空手握定海神针,满身金光似乎随时会跳起来,翻个筋斗去斩妖除魔。和谐号亮光四射,似乎会嗖的飞出去,无影无踪。马似乎活了,一声令下,就开始狂奔,令人望尘莫及。除了这些制造难度较高的各型各色的灯以外,普通的灯笼也是有的。颜色或红或黄或白或紫,五彩缤纷,位置或放地上或挂树上或者漂在水上,无处不在。

  在往里走,右边是游乐场,左边是一个巨大的草坪,因为范围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灯是每次灯会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国成立之后,每年的发展为主题的20xx是一队军人,用上了电动设备,会左右旋转。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条街,这里可能是灯会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墙灯笼屋顶没有一个不是红色的,尽显着元宵节的热闹。

  下面有两条路,一是从美食一条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继续往前走。继续走下去是……

  去年的灯会真棒!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就没有赏成,只能期待疫情过后再弥补了,否则会觉得万分遗憾。

家乡的风俗作文9

  年画是中国古代的年文化,可见非常古老,其中的文化也是很深奥的。

  年画起源于南宋时期,最早的年画画的是四位美人,分别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后来到了明朝中叶后,出现了门神画,家家把门神贴在门外,有着辟邪和迎福的寓意。

  门神画画的是两个身披金甲,手持利剑的将军: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

  相传,唐朝唐太宗在完成帝业时杀人无数,经常做噩梦,后来大臣们建议他让秦琼和尉迟恭守在门前,但也奇妙,唐太宗不再做噩梦了,时间一久,唐太宗就觉得两人这样夜夜值守,实在是太辛苦,就命画师把两人的'画像贴在门上。到了民间,人们也照着唐太宗一样做,来求得平安。

  年画也有产地,其中“四大年画产地”分别为:山东潍坊杨家埠、四乡的绵竹、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

  在其间,不同时代的年画有不同的名称,宋朝的叫“纸画”,明朝的叫“画贴”,清代的叫“画片”。到了后来,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之戏耳。”说明了年画的名称。

  在民间最流行的年画还是《老鼠娶妻》,其中描绘了老鼠模仿人类娶妻时的热闹场面。还有《福娃抱鲤鱼》年画,其中的福娃皮肤白嫩,体格肥胖,来寓意着福气临门、年年有余。

  制作年画时,人们都要经过起稿、刻印、印刷、套色等工程,每一道都是匠出人心,制作一幅年画甚至要花费八年的时间。

  年画,是我国民间用来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每一幅都是极其悠久的,我们应该传承它,让它永远在新年时为我们增添喜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在许多传统节日里都有特殊的习俗,如春节,要贴对联,包压岁钱;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扫……

  而在端午节,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年端午节,我第一次去看赛龙舟了。

  那天端午节伴着朝阳,随着清风,新的一天开始了。只见湛蓝的天空下,澄碧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满,仿佛胜券在握。而河岸上的我们仿佛比参赛选手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望着。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两条龙舟齐头并进,划龙舟的选手们都用尽全力,快速而有序地划着船浆,坐在船头的鼓、锣手也是十分卖力,敲锣打鼓声清脆而有力,掌舵手也正控制着大局,和运动员一起拼命的喊着"一、二,一、二!”大家都灌输了全身的能量,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一会儿一艘龙舟超过另一艘,不一会儿,落后的那艘又追赶了上来,这样大起大落的局势让看比赛的我们心情也如坐过山车一样,忽起忽落,我在一旁看着只能替他们干着急,多想此时跳到龙舟上拉他们一把。

  突然,岸边的'炮竹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鼓舞着划龙舟的选手们,让他们更加充满了斗志。刹那间,锣声、鼓声、划浆声汇集成了一首雄浑的曲子。赛龙舟终于结束了,胜利的选手们欢呼雀跃,抱在了一起,成绩不太理想的队员们也没有半点气馁,相互打气,都在准备下一次比赛。

  看着人们赛龙舟时脸上开心的笑容,我不禁想到,现在的时代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进步着,人们的生活渐渐被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替代,很少有人会再去关心那些旧的习俗。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起到带头作用,传承传统习俗,以守住民族的根。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每个人的家乡应该都有一些特别的风俗。

  我的家乡——华港,是江苏泰州的一个小镇。没错,这里有白墙红瓦,有小桥池塘,可所谓诗情画意。

  我们这春节前最热闹的一天就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们都会去买糖果等一些过年期间要用的'东西,而晚上我们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并喝守岁酒,看春节联欢晚会。

  每次除夕,我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会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并且我们里华人过节日最离不开的就是鞭炮了,在春节期间我醒来都是被鞭炮叫醒的。一吃完早餐,我们小孩子都会不约而同的排成几个小分队出去拜年,而我们回来会收获满满,会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糖果,有巧克力……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元宵节就应该吃元宵(汤圆)。我曾经在一次包元宵中问过爸爸:“元宵节为什么是吃元宵?”爸爸这样跟我说道:“吃元宵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规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你知道元宵为什么是圆的吗?”我说不知道,他又说:“元宵之所以是圆的,那是因他他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知道了吗?”我恍然大悟,说着说着奶奶已经将煮好的汤圆盛出了锅。因为有自己包的,所以感觉这汤圆格外的圆,也格外的甜。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欢。经典永流传,让我们把这种习俗传承下去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不管是小村庄,还是大城市,家家户户都要拜年。说它是年俗之首,也并非是,只不过在我心中,它是那样高等的宝座罢了。

  我的家乡在河南,那里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贴对联,初一去庙里拜佛求平安,初二去外婆家拜年,初三到岗上给去世的亲人上香、烧纸钱······令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给外婆拜年。

  大年初二那天,美丽的小雪花在空中飘飘悠悠地飞舞着。爸爸带我们来到了外婆家。我们下了车后,从后备箱里拿出几箱早已备好的礼品,然后悄悄地推开大门,想给两位老人一个惊喜。

  “外公外婆新年好!!!”我高声喊道。

  外公外婆不约而同地从灶火屋里走出来,脸上露出异常兴奋的`笑容。他们接过我们手中的礼品,把我们请进了堂屋。刚坐下,几个大人便唠起了总也说不完的家常事,我和姐姐只好去房间里看电视。

  终于,她们不再聊了。我便从爸爸的爱车里拿出我精心准备的贺卡,送给年逾花甲的外婆。外婆收到我的祝福后,幸福地笑了。她笑得那么甜,那张平日布满皱纹的老脸上,绽开了一朵美丽无比的野菊花。

  我感到无比自豪。

  父母生日、教师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我送过无数张贺卡。对方开心,我也开心,可从未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自豪过。因为,这一次的小小举动,换来的是一位长年心事重重的老年人一个宝贵的笑容。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爆竹声下,扬起的是最开心的笑脸。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腊月初八那天,妈妈给我们煮好了腊八粥。我和妹妹别提有多开心了,时不时跑到灶台前掀开锅看看,可妈妈总说:“别掀,别掀。等会泄气就不好喝了。”煮腊八粥呢!首先要准备材料,材料有:红枣、桂圆、栗子、红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腊八粥要非常有耐心,这样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欢吃甜的可以放些糖进去。经过一大上午的精心熬制,往里加了一大勺糖,搅拌好后,迫不及待地塞进口,可我内心的贪望早已忘却粥很烫,刚准备入口,妈妈就说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个急性子,跟你爸简直一模一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这次细细品尝,心里赞叹到:这腊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软糯、甜甜的`红枣、可口的桂圆,与整体结合的恰到好处,真是太美味了!就这样,腊八就开心的度过了。

  转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闹钟早以亮出了它美丽的歌喉,我早早起床,醒来后,发现枕头下的什么东西露出一个红红的小角,掀开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为我准备的红包,我打开一看,是三百元。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楼,吃过早饭,爸爸就点起了长长的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汤圆。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坐在阳台闲聊观月,别提有多高兴呢?

  过了元宵节,年也就结束了,孩子们背着书包好好去上学,大人们,开始去工作。人们又恢复了年前般的惊碌。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铁水舞龙是重庆铜梁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正月十五举行,又称火龙钢花。这种活动我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这次妈妈却说要带我去现场观看,真期待啊。

  表演的场地在小山坡下,观众们坐在山坡上,演员们就在下面宽广的广场上准备表演。

  表演开始,场地中间的一个小喷头上喷出了火星,越喷越高,最终停在了离地面两米左右的地方。两队舞龙队在此时从两侧奔跑上台,火龙身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喷口,不断地喷涌火花,被演员们托举着,在场中不断地舞来舞去。

  这时,围着广场的`六七个早已燃烧的火炉已经将合金半融化了。旁边的三名专业演员,用一种特制的勺子舀起了半融化的铁水,将这温度接近一千五百摄氏度的铁水向空中抛去。另一名演员眼疾手快,用一块乒乓拍大小的木板将那半融化的铁水彻底打散,向场中的舞龙队洒去。高温的铁水炸裂开来,在空中呈现出金色火花,像仙女散花一般落在广场上,泼金撒银,绚丽无比。我们的眼球已经完全被美丽的铁水舞龙吸引了。

  在漫天飞舞的金色铁花的衬托下,场中的火龙队队员更显彪悍。他们赤裸上身,在滚烫的铁水中穿梭自如,做着各种动作。只见舞龙头的两人,高高地举起龙头,后面几人,以s形的走位,不断用力挥舞着龙身,左右两支舞龙队不时交换位置,远远看去,时而像两条巨龙正在打斗,时而又像双龙戏珠还在嬉戏一般。在金色火花的衬托下,舞龙也更显绚丽。

  铁水舞龙的场面就是这样壮观无比,为春节增添了许多年味儿。这样铁水舞龙闹新春,这真真担得上“过年”二字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前不久,我学了韩翃写的《寒食》,诗里提到的“寒食东风御柳斜”一说,使我对“插柳”这一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插柳是寒食节的习俗,一般是把植物的茎进行切除,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里,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为什么寒食节会有插柳这一习俗呢?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说起。

  当时,有一位名叫重耳的君主,他有一个忠心的臣子,叫介子推。重耳年轻的时候为躲避祸乱,流亡到他国长达十五年,介子推不离不弃。有一回,因为多日未找到食物,两人都饥肠辘辘,介子情急之下,一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果腹,这才度过了难关。后来重耳顺利归国,继承君位,封赏有功之臣。介子推不愿意受赏,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到绵山隐居。重耳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里,不愿意相见。无奈之下,重耳放火烧山,想逼他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十分后悔,为了纪念他,便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许生火做饭,吃冷食,插柳枝,称为寒食节。

  后来,寒食的冷食已经没有有强令必须要吃了,但是插柳的习俗却在民间焕发生机,流传至今,甚至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有的地方把柳条插在屋檐下,以用来预报天气,叫做:“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又有人发现柳插在哪里,就活到哪里,便有诗里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插柳,曾经只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而如今,它在我眼前逐渐变得清晰。我也期待着有一日能感怀着寒食节的故事,亲自体会插柳的乐趣……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13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0-14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0-22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0-24

家乡风俗的作文03-1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9-30

家乡风俗作文02-07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3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9-02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