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满分作文

时间:2023-02-27 08:07:18 作文 我要投稿

【推荐】满分作文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分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满分作文3篇

满分作文 篇1

  传说中有一只鸟,名叫火鸟。在它死后五百年可以重生,但是它必须经受住烈火的燃烧与洗礼,如此的生存真是令人涕流。

  陶潜终于回归自然了,但是他却经历了官场黑暗的折磨;李白终于不再摧眉折腰事权贵,但是他却忍受流落他乡的冷遇;苏轼终于解放了,但他却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恶梦。

  他们都是由失意走入了辉煌,但是他们求生存的经历都是这般坎坷,这般无奈。于是成就于苦难中诞生,信心于坎坷中增长。

  想到千斤巨石下的.那颗小小的种子,它在重压与黑暗中与死神殊死搏斗,为的是在广博的世界中寻求它生存的位置,于是千斤巨石被一株嫩绿的小草闯出一条道来,于石缝之间求生存,于是草儿更绿了,腰更挺了。

  那么人呢?仅仅因为我们是高级动物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生存吗?其实我们面临的是更为残酷的生存竞争,因此提高自身能力方能为自己的生存开创一片天地。

  在干旱的沙漠中生长着一些顽强的植物,骆驼刺,胡杨林。于是干旱让他们的根深扎于泥土之中,去吸收水分和氧分。残酷的环境让它们变得如此坚强和挺拔。

  敬畏自然,我们反躬自问:人类是否也可以呢?纵观华夏文明,文人志士不都是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吗?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一幕幕历史的画卷将古人求生存之艰呈现于眼前,终于在经历苦难之后获得了凤凰涅盘般地重生。

  感慨于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他用一个文人的眼光描述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沉淀。他用细腻而又尖锐的笔触抒写文化珍宝的生存历程,将他们坎坷的生存状况寓于优美而深沉的描写之中。

  在困苦不幸之中寻找生存的希望,在逆境折磨之中散发抗争的光芒,在黄沙漫天的古道之中透出生存的价值。一个文化人的苦旅,一个开拓者的境界,给我们以火鸟重生的启示。

  在逆境中求生存,于是生命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坚强不知屈服。

满分作文 篇2

  在当今这个赏罚分明的年代,不少人都在什么是赏,什么是罚这个问题上犯了难。

  就像材料中所表达的那样,在第一次考试中,甲考了一百分,妈妈很开心,她给了甲一个吻,乙考了55分,连及格线都没过,他妈妈很生气,便伸出手打了他一巴掌。这次甲考得比乙高。第二次,甲考得又比乙高,但甲母很生气,乙甲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觉得甲退步了,而乙进步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父母的作法也存在误区。甲的成绩始终都比乙高,却受到了差别待遇。这样可能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让他们觉得这次好或者坏都无何谓,下次比这次好就OK了。

  在攀登人生高山的旅途中。起初高起点的人总比低起点的人更易赢得人的青睐。正如漫画中所示,人们青睐于得到100分的孩子,而不是得到55分的孩子。但是人生总是出乎意料的,在途中人们会更加青睐于进步的人。在攀登中,进步意味着离成功近一步,而退步则意味着临近深渊。人生总是向前的。

  我们必须明白胜负成败真正的含义,它不仅是一场考试的结果,它更是一种仪式,一种在成长的路上很重要的仪式。你知道国家运动会的项目为什么只比一次吗?如果举办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谁最高,谁最快,谁最强的话,那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聚集到一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天气和不同的身体条件下各比它个十八次,再取一个平均值呢?一次就定胜负,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很不稳定,很不准确,很不能服众吗?其实,回想一下我们的经历,是不是每一次失败里面,都会有一丝的遗憾,每一次成功里面,都会有一点点,哪怕一点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侥幸。我们只有改变,摆脱那种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获得比胜负重要万倍的东西。

满分作文 篇3

  找寻了好久,那把曾经的旧锄头终于在一堆垃圾中现了身。它的金属光泽已不在,长长的竹棒已变成黑炭色,刃已不再锋利,仅有的只是一片斑斑驳驳的锈迹。是啊,它已经派不上多大的用场了。可我脑海里还浮现着父母田间劳作的画面和儿时美好的回忆,这又该到哪儿去找寻呢?

  每年布谷鸟一叫,农村便开始热闹非凡。清晨,当天空还蒙着一层淡淡的铅墨色时,劳动的步伐就开始了。母亲会像往年一样,拿出那把旧锄头,取下锄板,沾了水,坐在树下那块大石头上霍霍地磨着。石头很光亮,银闪闪的,那有规律的“嗞嗞”声在宁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好听。

  在田里,母亲微微弯着腰,一手按住锄头的下端,一手稳住上端。那把锄头变恩通话地往前啃,无数杂草便在这利齿旁倒下。偶尔,顽皮的锄头挥毫不客气地吃掉一根根棉苗,在一旁“幸灾乐祸”.母亲会连连蹲下身来,去侍弄她的宝贝苗儿,小心翼翼地拖着,像是拖着一个新生的婴儿。

  可是,长大以后,这样令人陶醉的画面却逐渐消失了。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同时,有些事实挽留不住的,它们在悄悄改变着,一阵烟似的走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轰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往日的磨刀声,当一瓶瓶除草剂闪亮登场,将满田的杂草清理得一干二净,当一声声美妙的歌曲不再由锄头们发出,那把旧锄头再也难以找到它的立锥之地了。它现在赋闲在家,显得苍老、局促、笨拙。它已快被淘汰。

  一年一年的布谷鸟开始鼓噪,父母依然如往常一样早早地下了田,依然在金黄的收获中刻下了自己的辛劳。机械化慢慢取代了手工,带来了高产和高效。农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扛锄头劳动的人也就少了。那把旧锄头老得漆黑,就像一个古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一个个丰收年,我既欢喜但也有些怅然若失。

  在我的心中,一把旧锄头已不再是一把简单、落伍的劳动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鲜活的过去、一幅难忘的画面、一串动人的情感符号。它是家乡劳动者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精神的化影,是儿时对家乡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和深厚感情。

  看着眼前锈迹斑斑的旧锄头,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有一种“廉颇老矣”的沧桑。时代在向前发展,时光不可能倒流,它虽然没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但绝不应该从此被淹没在历史的道路上,它应该被我们铭记--那是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