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风俗作文

时间:2022-01-17 10:23:46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精选节日风俗作文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日风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节日风俗作文10篇

节日风俗作文 篇1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都是爸爸告诉我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天,人们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有关,比如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雄黄酒和包有黄豆瓣的粽子。(我只记得四黄了)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孝女曹娥投江救父。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父亲溺死在江中,多日不见尸体浮出水面,曹娥就沿江边哭边找,始终不见父亲尸体,十七天后,也就是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她投江寻找,五天后她抱出了父亲的尸体,被传为神话!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都会唱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节日风俗作文 篇2

  背起书包上学校的小孩子,匆匆出门上班的的大孩子,白发苍苍喝着茶的老孩子,提到汤圆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将芝麻放入锅中炒熟,碾碎成粉后放入白砂糖搅拌成芝麻馅,再把糯米粉中倒入温水揉成面团醒15分钟,醒好,将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煮熟。是不是非常容易呢?煮的过程中闻闻那种香味,就够你咽上几回口水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一个一个地朝嘴里塞灌呢!

  住在小平房里的小雨,今天可高兴了。她一个人进进出出厨房,看到汤圆正在沸腾,碗筷都已摆在灶边,但妈妈总说还早。

  “妈,妈,我饿了!”

  “哦,是吗?”妈妈用温柔的目光望着“小馋猫”。

  “是真的。”小雨边说边指着自己圆鼓鼓的肚子,“你看嘛!你看嘛!”

  妈妈“扑哧”一声,摇了摇头,笑着说:

  “好,好,妈妈相信小雨饿了,但汤圆还没有煮熟,等汤圆煮熟了再吃好不好?”妈妈边说还边摸小雨的脑袋。

  “不嘛,不嘛,我现在就要吃,我饿了!”其实小雨所说的饿了并不可靠,她只是急于想知道汤圆是什么味的罢了。

  “小雨,你这样可不乖。”说完妈妈故意装出不高兴的样子。小雨发现妈妈脸色不对,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好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待汤圆煮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间汤圆就煮熟了,只见妈妈一大勺一大勺地往碗里装,当然,小雨也没闲着,她则是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

  饭桌旁,小雨刚坐上凳子,就舀了一颗热气腾腾的汤圆放到嘴里,又急得吐回,吐着舌头不好意思地笑着嚷道“呀!好烫好烫!”一家人看着她,笑声又起来了。汤圆的味道,的确很美味,吃起来甜甜的腻腻的甚至还有点滑滑的,而芝麻馅更是香香的!味道就如同蛋糕一样美味!不!甚至比蛋糕还美味!

节日风俗作文 篇3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家乡的元宵节》文彪)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家乡的端午节》钟格格)

  我一大清早便起来了,身体也因为节日而充了电似的,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洗漱完毕,就帮父亲贴对联。搬一把椅子,放在门边。父亲上椅,手拿着红底金字的对联,我拿着透明胶,剪成一截一截的,粘着对联。字上细小的金色颗粒粘在手上一闪一闪的,手变成了金手。往脸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脸,爸爸笑着说这儿来了只大花猫。大花猫的鼻子特灵,闻香而去厨房,这儿偷吃一块,那儿偷吃一片,弄得满嘴是油,大花猫又变成了一只馋猫。(《家乡的春节》杨威)

  除夕的晚上,我们小伙伴常站成一排,点燃手中的“银闪光”,看谁的闪得最高,谁闪得最亮。裹在“银闪光”外面的白纸唏唏地烧没了,火花四溅,手一绕,就变成一朵朵的小黄花,在空中绽放。有时,拿着“绳子鞭”(我们孩子自取的名字),边走边甩。一会儿画个圆圈,一会儿又笔走龙蛇,兴致而至,随心所欲。孩子们都成了天生的艺术家,天当帷幕,地当舞台,在尽情地表演,在尽情地享受。天地都吆喝起来,响起了轰轰的鞭炮掌声,划出了炫眼的礼花闪光。(《除夕之夜》卢彩云)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过年》付华慧)

节日风俗作文 篇4

  农历的2月28日,我们全体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当年抗日战争的地方,进行一次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的活动——扫墓。

  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用混凝土建成的灰色方柱形纪念碑,它稳稳地耸立在葱郁的密林中,那碑像尖尖的寒剑直指苍天,上面镌刻着“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14个刚劲有力的大黑字,底座正中铸着“千古不朽、浩气长存”8个敬仰英魂精神的大字。看着看着,景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扫墓活动开始了,村长首先具体痛诉了日军的滔天罪行,讲述了抗日战士和死难同胞顽强反抗的感人事迹。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对死难同胞的敬佩忘怀念亡情随加浓。我紧攥着小拳头,脑海中浮现出先烈们奋勇反抗、惨遭日军大屠杀的情景。

  接着村长叫每个村民向纪念碑鞠躬,轮到我了,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向纪念碑走去,恭敬、深情地向纪念碑行了三个鞠躬礼。我思潮起伏,注视着碑前那两株高大的榕树,仿佛看见了烈士就在我们面前,我回到原处,听着那时时变调的溪流声,仿佛觉得是英雄的赞歌;看着怒放的杜鹃花,映照着我们的脸,不禁联想起诗句“杜鹃啼处血成花”。是啊,那花是先烈们的血染红的。我擦了擦湿润的眼睛,心里默默地宣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去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为祖国成为强国而努力,不让祖国母亲承受到任何的屈辱。

  烈士的英名啊,千古不朽;先烈的精神啊,浩气长存。

节日风俗作文 篇5

  在农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蒸馍都是过春节的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一来是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和信奉的神仙要用到;二来白面馍是走亲戚的主要礼物之一,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白面馍更是农村春节走亲戚不可或缺的礼物。

  蒸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腊月二十五六之后,先一天,把“馇头”,也就是上次蒸馍留下的发面,用温水化开,拌上面粉,搅成稀水,用老百姓的话讲叫“打面水”,然后把搅好的“面水”放在煤火台上靠近煤火口的地方,等着发酵。这是春节蒸馍的前奏。

  一般第二天晚上和面。白天准备好足够的面粉,然后找个大缸,洗涮干净,准备放面。一般的人家一口大缸就足够,家里人口多、亲戚多的也有准备两三口大缸的。和面要用上等白面,没有面粉厂时,在腊月二十前,家家户户就自己推磨磨面,筛出最白的面粉留作春节蒸馍用。

  到了掌灯时分,就开始和面了。家里的壮劳力负责和面,有蒸馍经验的年长女性负责掌握每次和面放面的多少和放“面水”的多少。和面是重体力活,不一会儿就会腰酸背痛,如果是性子急的男后生,此时往往会问:“怎么还不完?”或说:“完了吧?”而和面、蒸馍最忌讳说话带“完”字,因此,此前家里年长的人就会特意交代,和面和蒸馍时,不能说“和完了”“蒸完了”,要说“和齐了”“蒸齐了”,取“起”的谐音,以图吉利。面和好,放到准备好的大缸里,上面蒙上湿布,放到煤火台上,下一步就是“看面”了。“看面”就是不时地在煤火台上移动大缸,使缸体受热均匀,面发得均匀,不然第二天早上面不起,或起得不均匀,都影响蒸馍的质量。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开始试碱蒸馍了。蒸馍需要的人手多,如果家里人少,还会两三家在一起合伙蒸馍,今天蒸你家的,明天蒸他家的。蒸馍试碱、做花形一般是家里女性干的活,男性负责干一些粗活,如烧火、装馍、揭馍。

  春节蒸的馍样式丰富,并且每种样式都有一定的讲究。

  一开始第一锅会蒸小馍,小馍也叫小糕。既是试试面发得怎么样,碱试得怎么样,也取“小高”之意。

  接着蒸长条馍,长条馍也叫大糕,其状如布袋也叫布袋馍。布袋馍做工简单,把面搓成长条,七八寸长短一个,切好后再在两边用刀轻轻压一个印,就好比布袋扎住了口。

  大馍,每个要有碗那么大小,形状好比碗倒扣过来。有的大馍上用擀得薄薄的面片切成四瓣放在正上方,然后再摁个枣;有的则在大馍的顶端包上红糖,再用剪刀剪成四瓣,蒸熟时面瓣裂开,里面的红糖显露出来,有白有红,又香又甜,煞是喜人。大馍也叫人口馍,家里有几口人蒸几个,并且只在一个大馍里边包上子钱。大馍等到大年初一祭祀过后才能食用,谁吃到包有子钱的大馍,预示着一年大吉大利。

  大馍蒸齐后,就开始蒸其他样式的馍。刺猬馍,把馍做得像面包一样,然后用剪刀在上面一剪一剪,剪出刺猬的模样,再在前面用绿豆或黑豆装上两个眼睛,喻意像刺猬一样能粘住钱;鱼馍,一般是双头鱼,把面搓成中间细,两头粗的形状,然后折过来交叉起来,用黄豆在两个鱼头处安上鱼眼,一条双头鱼就活灵活现做成了。鱼馍取年年有余之意。小燕馍,把面搓成长条,一头用刀切开,形如燕尾,一头摁上个红枣。这三种馍都是春节期间放在大门口祭祀门神用的,刺猬馍和鱼馍与财富有关,小燕馍则是喻意着燕子飞入家中,来年喜事多多。

  蒸馍最后蒸的是财神盘。财神盘的底座是用将近两寸厚的面做的,直径有将近一尺那么大,财神盘边沿的上面用手捏成花纹,上面盘着两条龙,两条龙龙嘴里衔着子钱,龙头相对;两条盘龙的正中是用面团成的元宝和金条,取金丝缠元宝之意,元宝和金条要高出龙身,呈麦堆状。这个财神盘的意思是家里的挣钱人,辛辛苦苦挣了一年钱满载而归,过年了,可以安安心心守着财富过个安稳年。

  从除夕夜开始就用馍上供,堂屋里正中的八仙桌或条几案上,摆上蒸的财神盘、大馍、枣花,点上香,边作揖,边给逝去的先人及家里供奉的神仙愿语。除夕夜将供品摆在那儿,从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都要上香愿语。

  过罢初一就开始走亲戚。初二是回娘家,小媳妇会领着女婿和孩子,打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用斗篮装着自己蒸的馍,上面盖上花巾回娘家。路上遇见熟人,还会打上个招呼,掀开花巾,对对方蒸的馍品头论足一番。下午闺女要回婆家,这时当娘的要取篮,也就是要把女儿瞧自己拿的馍取下一部分,一定不能取完,否则就有贪财之名。取罢篮,当娘的要把自己蒸的枣花馍和其他礼物放到女儿的斗篮里,这叫做回篮。

  过罢初二,走其他亲戚,根据关系远近拿的馍也不一样,但也有取篮和回篮的讲究。

  虽说春节前蒸罢馍就不再蒸馍了,但正月十五蒸财神盘是个例外。这天蒸的财神盘大致与春节前蒸的相仿,不同的是两条龙已从相向而卧,变成了龙头衔龙尾,好似你追我赶的模样。意思是春节要结束了,家里挣钱人要出门辛苦挣钱去了。

  在农村有句俗话,叫做“能穷一年,不穷一节”。一般家庭春节蒸的馍不仅能吃到填仓节,而且还有好多家庭到了填仓节蒸的馍也吃不完。这时,天气已经回暖,柳树已经发芽,吃不完的馍容易放坏了。不过不用担心,这些放坏的馍还有用处,等夏天来了,这些长了绿毛的蒸馍就被做成了豆酱,变成了别有风味的小吃。

节日风俗作文 篇6

  传说古代爱国大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罗江自尽,人们用箬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为了纪念他定于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很多特殊的习俗:赛龙舟、挂艾叶菖蒲、吃五黄、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了。今天我跟随牛通社的记者们一起来到德清,亲自体验了会包粽子的趣味。

  小竹林里小记者和家长们围桌子站着,桌上摆放着一盘伴着酱油的糯米,一碟酱油肉肥瘦相间,另一盘白糯米和一盘蜜枣。粽子根据馅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们今天包的有咸的肉馅和甜的蜜枣馅两种。还有碧绿的箬叶,放大版的竹叶。做粽子首先要选上等的箬叶,那绿绿的箬叶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仔细闻一闻真让人心旷神怡。我挑了一张又宽又长又绿的箬叶放在手心,在叶尖三分之一处向内卷紧,形成一个圆锥形加进酱油糯米,用手轻轻的压紧米粒再加一块肉再放第二层米压紧,接着将尾部箬叶向内包裹着封口,不让米粒掉出一颗来。最后用线将粽子来个“五花大绑”,箬叶被绑的来严严重重没有一点空隙,打上死结,一个丰满的“三角粽”就大功造成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像个胖娃娃,真可爱。我多想再多做几个带给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个被我捏破了、一个没扎紧散了。“哎,前功尽弃了。”我埋怨道。我的粽子只剩下那只“胖娃娃”了。终于又完成了一个迷你粽,一口粽,只比大姆指粗一点点。太高兴了我提着粽子还合了影。

  满载丰收成果的我们一到家,就开始下锅煮粽子,我迫不及待在厨房里等着粽子的出炉。随着锅里水的沸腾,一股箬叶的清香又一次扑鼻而来。过了好久我品尝着亲手包的粽子,还和妈妈包的蜜枣粽比开了。

节日风俗作文 篇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也各不相同。我们这个小村庄也有特有的春节习俗。

  每逢大年初一的清早,村里的中年男人们有的聚在一起,有的单独行动,去给各家的老人拜年。听我爸爸说,超出约定的时间可还要“罚款”呢!各家的老人也都早早的起了床,准备好瓜子和烟。来迎接“客人”。到了邻居的家里,拜完年,会互相说祝福语,然后把烟和瓜子推来推去,再放几个炮。这画面谈不上壮观,但是春意盎然,其乐融融还是谈得上的。至少在城市里是绝对见不到这种场景的。这真是应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

  初一初二满街走,但初三走亲戚的都不会很多,因为这一天都会给死去的亲人烧纸,好让他们也感受到过年的滋味。

节日风俗作文 篇8

  今年,我和爸、妈决定今年不在长安过年了,说要回家乡过年。我听到爸、妈说要在家乡过年,我就在一边偷笑了,我最喜欢在家乡过年了,因为在那儿我可以自由地走动,不像在长安,想走都没得走,而且在那,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无聊就可以找他们聊天。

  在一天后,我们到了。下车后,我一点都认不出家乡了,不知道是太久没有回去了还是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我们拿着行李走进村,向爷爷家走去。在进村的路上有很多人向我们问好和拜年。我们当然也很有礼貌地向别人问好、拜年。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爷爷家了,这时我们也就松了一口气了,在这个时候我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就开始四处找表哥和他玩,之后就这样过了一天。

  第二天醒来,已是大年除夕了,我急忙地去吃个早点,然后帮我爷爷打扫卫生,大家都在忙碌着,有的在杀鸡、鹅、鱼、也有在包饺子的,做完这些,大人们都在贴春联。过了不久后,我们一家都到祠堂祭拜祖宗,祠堂里太热闹了,摆放着很多祭拜祖宗的祭品,旁边站满了很多老老少少的和兄弟姐妹,然后他们满脸笑容的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也十分热情的向他们问好,大家都说上了新年的祝语。过了一会开始进香了,我默默地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爷爷、外公、外婆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大家万事如意!大家许过愿望后,鞭炮就响起来了,那声音震耳欲聋、烟雾冲天,我就躲得远远地观看,相持约半小时后才缓缓的停下来了,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回到大家自己的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分配煮饭,烧菜的工作……。真快,开饭了,大家齐举起杯子,相互说起在新一年的祝福话语,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团圆饭”意义。

  第三天后,也就是年初一,每家每户就开始放炮竹,自然,我们家也开始放了起来,放完鞭炮后,我们就开始按照我国的风俗,过春节就要放烟火看春节晚会等。长辈们还要给我们小孩们压岁钱。所以我们家过春节也是如此。

  第四天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出去外面玩了,每家的门口前面都是“满地红”。在我们的家乡就是放的鞭炮越多,鞭炮碎纸越多,就代表在今年都是红红火火的,运气、工作、学业、身体都越来越好。这就是我的家乡,红红火火的家乡。

节日风俗作文 篇9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到了,这让我想起了春节里习俗,例如祭灶、贴对联、包饺子、放炮等。

  我喜欢的习俗是放炮。说起放炮,它还有个来历呢!相传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时候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样逃离村庄的时候,有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当“年”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爆竹声,“年”混身颤栗,再也不敢进村了。然后那位白发老人身披红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竟然仓惶而逃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今年,我买了许多许多鞭炮、擦炮、烟花、和大雷子。我可以尽情的燃放烟花爆竹了,让这一些永久的留在我的记忆里吧!

节日风俗作文 篇10

  自17世纪起,庆祝万圣节的传统在南部英格兰逐渐消失,代之以在11月5日举行的火药阴谋(Gunpowder Plot)纪念会。但在苏格兰,爱尔兰和北部英格兰万圣节依然盛行。直到21世纪初,南部英格兰人才重新开始庆祝万圣节,只是方式完全美国化了。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

【精选节日风俗作文10篇】相关文章:

精选节日风俗作文7篇12-17

【精选】节日风俗作文4篇12-14

精选节日风俗作文6篇12-06

精选节日风俗作文六篇12-05

【精选】节日风俗作文三篇11-07

美国节日风俗作文12-18

家乡节日风俗作文12-10

节日风俗作文9篇10-18

【推荐】节日风俗作文九篇01-15

【精华】节日风俗作文四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