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1-12-21 10:24:05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风俗的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俗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俗的作文(合集15篇)

风俗的作文1

  重庆有着火辣辣的天气,有着火辣辣的人民,就连过春节,也是火辣辣的呢!

  过年前几天,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把重庆打扮得如同天上的街市。霓虹灯闪烁着,就像那天上的繁星,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滨江路上挂满了彩灯,仿佛一条长龙在江边穿梭。除夕那天一大早,家家都贴上了对联和窗花,门上还倒贴着一个“福”字,意味着“福到了”。傍晚,长辈们像变魔术般变出鸡鸭鱼肉,利落地做起年夜饭来。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菜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而且很隆重的——春节。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贴春联,吃团圆饭,放烟花炮竹,剪剪纸,挂灯笼……今天我们就把春联给贴上了。这个习俗还得从古时侯说起,据说,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喜欢来在农历正月初一的一天来欺负老百姓们,所以大家就想出了这个办法,用红色的东西来吓唬“年”!!

  年夜饭吃得越久,这一年的运气和福气都会更好。饭桌上,我们频频举杯,对长辈送上最衷心的祝愿。他们还要行酒令、猜拳,那豪爽的声音,几乎要把窗玻璃震碎。吃完年夜饭,我们便打开电视机,吃着花生、瓜子,看起春节联欢晚会来。大人们往往会端来牌桌,边打麻将边看电视。我们几个小孩儿,便趁着这个时候下楼买烟花燃放。看着一发发礼花升上天空,又如仙女散花般坠落下来,真是漂亮极了。

  我们去给大人拜年,大人们也会把一张张红色的百元大钞塞给我们。别小看压岁钱,还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一片心意,希望小孩能健康成长。

  正月十五之后,这种热闹场面也就结束了,火辣辣的春节也就此销声匿迹了......

风俗的作文2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因此大家就动手包起了棕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终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终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

  这一天,我过得非常开心,因为既有美味棕子吃,还可以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包棕子的来源。

风俗的作文3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在这一天内会有许多的活动,在各个地点也会有不同的习俗。

  每当除夕来临,我们家都会做一样美食——“果子”,年迈的奶奶在桌子上和了一团面。用刀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后放一口大锅,放入白糖和少量的水。糖稀好似画纸一样,被作者涂成黄色,其间有不少的泡泡从底面往上走,像赶集似。用面团像包饺子一样包入糖稀,下入锅中油炸。等待时也不可闲着,必须把面粉在锅中炒熟,等“果子”炸得像金元宝鼓鼓的了再捞出,均匀的撒下炒熟的面粉,这样的一个个的“果子”好像月牙一样就做好了。

  有时奶奶还会用竹签串上水果,镶上糖稀,这样的冰糖水果奖励表现乖巧的、比较可爱的孩子。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果子吃,“滋滋”表面很脆,糖水从中流出,就像钻石一般明亮、讨人喜欢,表皮上的熟面粉更是画龙点睛,让它星星点点,如同夜晚的天空下的星星。

  奶奶在老家这一代做果子可是出了名的好吃,每次有亲戚到奶奶家做客她都会给别人拎一袋去,客人连连谢绝。奶奶总是微笑道:“你跟我客气什么,都是自己做的不值几个钱,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吧。”客人也是盛情难却,不住的答谢奶奶。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特产,果子是过年必须吃的,已经成为了我们这里的特征,你也想尝尝它吗?

风俗的作文4

  要说到春节的习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是团成碗状,最后团成了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了,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习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风俗的作文5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风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使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皇大帝的贡品,玉皇大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然后,玉皇大帝使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使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然后玉皇大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风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风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然后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风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风俗的作文6

  4月5日这一天,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就是要祭拜去世的先辈的,表达了子孙们对先辈的尊敬与思念。

  清明节前几天要准备做清明馃的草,这种草到一定时候会开出花,花谢了以后,会结出一颗颗金黄色的小果实。据说所有植物都不能结出这样金子似的果实,唯独这种不起眼的小草能够结。清明馃就用这个做,是由于表示着富贵、吉祥与安宁。

  做清明馃的程序非常复杂,首先把采来的青草洗净,在用石灰水浸泡,不过石灰水是不能有石灰的残渣的,否则吃了会了苦。泡了一个星期后,再把它捞出。捞出时是黄色的,可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又呈现出耀眼的碧绿色,然后又放进石墩中捣碎,如有残茎未碎,再用菜刀切碎,又混进糯米、麦大米等食物,搓成团,直到搓到青色为止。接下来再分成小块放到锅上煮,煮好了又取出来搓,搓软,晾至十二小时,干了之后,再做成小面饼,中间放上馅,做成包子状,蒸熟后,就可以了。

  清明节这一天早上先要吃清明馃,继而上坟。上坟的时候要带上肉、酒、纸钱和黄色或白色的菊花,献给先辈,在上坟的路上如果身后有杂草,就要除掉。上坟时,要让小孩先烧纸,表示让先辈先看看自己的后代,自己未来的接班人。

  清明节还要放风筝。放风筝是在晚上,要选择没有大风大雨天气好时,放飞风筝时,要在风筝后边挂小灯笼,风筝飞上高空时,看起来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到一定高度时,就要剪断线,任凭风筝随风飘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会带给自己好运。

  清明节的习俗,同样也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久远。

风俗的作文7

  过年啦!过年啦!

  新年的脚步滴滴答答,新年的爆竹劈劈啪啪,新年的烟花纷纷洒洒,新年的祝福不能落下。

  我的家乡在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那里。过年时,通常都吃饺子。

  在年三十上午炸年货,炸肯定是用油,过过油的意思是“越过越有”。下午两点左右,男人们准备好给祖先上坟的供品,这里面有糖果、苹果、香蕉、炸的年货有鱼和丸子,还有白酒,再拿上鞭炮告诉祖先过年了!还有香和黄纸(给祖先在另一个世界里花的钱)。男人去上坟,女人在家包水饺,有的人准备肉馅,有的人准备白菜和韭菜,有的人和面,准备好后女人们动手包水饺,我也在一边忙这忙那,把一个个切好的面丸摁扁,在我们还没有包完时,爸爸、大爷、二爷爷、小叔上坟都已经回来了。奶奶对大爷说:“把这上坟的供品给孩子们吃了,代表着祖先保佑着孩子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饺子不一会儿就出锅了。奶奶先把刚下好的饺子供给驴和马,叫驴和马背着金子和银子来咱家过年然后把一根长木头挡在门外,意思是不让驴和马走了。年三十下午五点钟放鞭炮,告诉我们过年啦!放完鞭后,我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水饺。

  晚上八点时,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深夜十二点时听到外面一片鞭炮声,这预兆着20xx年的第一天就要来临了。

  到了明天四点左右就起床把包好的`水饺下出来,吃完后,我先给奶奶拜年,然后出去挨家挨户地去拜年,直到六点时又会再次听见那响亮的爆竹声。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风俗的作文8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地方的风俗中,一些大有不同,也有一些事大同小异的。广东保留着很多传统风俗。在乡村,这些风俗保留得更为完好。

  春节时,在广东乡村里,保留着舞狮的风俗。村里的舞狮队来到各家门口采青,在锣鼓发出音乐下举着狮头,风骚地走位、呆萌地晃脑袋,模仿着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舞狮队来各家采青时,各家门口都摆着一条板凳,红包和一颗白菜用一条红绳系在一起,悬挂在板凳下。狮头舞了几个回合后,跳上板凳,一口把红包和白菜吞了。这是一个习俗,红包是舞狮人的报酬,对舞狮人的感谢,而白菜谐音百财,采青寓意生意兴隆。要是在板凳上放上一个棍子,等舞狮结束后,舞狮队就会派一个认出来表演武术。

  端午节时,学生们放假是必须的,但端午的主角是粽子和龙舟。粽子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样式。在广东一般是咸肉粽、豆沙粽,呈金字塔状,用墨绿的箬叶包着。粽子这一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而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在广东珠江,每逢端午就会有一场龙舟比赛。人们在船上整齐有序的划桨,再有一个人再船上打鼓助威。划龙舟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寓意,但在广东一般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在佛山貌似有一个龙舟漂移的比赛,与其他龙舟比赛不同的是,龙舟漂移比赛是在弯曲的河道,而不是笔直的。一般的龙舟有十几米长,要在这弯曲的河道上玩漂移不是件易事,非常考验龙舟队的合作能力。

风俗的作文9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踏春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说起清明,我又想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风俗的作文10

  端午节快到了,妈妈在家包粽子。她准备了叶子,竹条,肉,枣子,米……真丰富。

  妈妈先示范,她拿了一片叶子,做成圆锥形,包上馅料,再绑上竹条就好了。粽子真漂亮,真可爱,就像一个粽子宝宝。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粽子看,口水直流。我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拿起一片叶子学着妈妈的架势,把叶子做成圆锥形,无论我把叶子往哪边折都做不好。我气得火冒三丈,把叶子往旁边扔,气呼呼地走到客厅去喝水。

  妈妈看见了,赶紧走了出来,说:“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妈妈来教你。”妈妈劝了好久,我才走进厨房。妈妈说:“跟着我做。”我拿了一片叶子,认认真真地看妈妈做,在学着做,可是第一步还是做得不好,我开始有点生气。妈妈说:“你做的手势不对,大拇指按着叶子,再围着绕一圈,再握紧。记住,不能握得太紧,也不能握得太松。”

  我照着妈妈说的做,果然不出所料,第一步做好了。我欣喜若狂,高兴的笑了。接着放馅料。妈妈说:“馅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须刚刚好。”我舀了一勺的馅料放进去,妈妈说:“够了。把叶子折进来,弄好,再拿一条竹条把粽子绑上就做好了。”我边听边做,做好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虽然粽子包得不好看,但它包含了我的心血。看着它,我还是十分自豪。

  粽子做好了。虽然做的过程很辛苦,但却很开心。妈妈说得对,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风俗的作文11

  春节:潮汕人过年,从腊月廿三就已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方落下帷幕,其间的高潮当是“除夕”和“新年”。祭祖、贴春联、围炉、送压岁钱、守岁、辞岁??这些习俗都要在过年夜(潮汕地区对“除夕”的说法)之前完成。 游神:把老爷请上金膝木雕做成的金壁辉煌的“轿子”,由选定的年轻力壮的青年抬的着,前导抬着“××老爷出巡”、“肃静”、“回避”等匾额,犹如古代官员出巡。

  潮汕民间舞蹈,如英歌舞、车鼓舞、骆驼舞、蜈蚣舞、麒麟舞、鳄鱼舞、白马舞、孔雀舞、鳌鱼舞、双鹅舞、舞鲤鱼、舞九鳄、布马舞、舞狮、舞龙、耍竹龙等,都是游神赛会时的把戏。

  潮汕锣鼓队:每年正月至二月,各乡各里游神赛会的标旗队,有潮剧戏出人物,有潮乐队,有潮汕锣鼓队,还有茶担。标旗队中穿袍的乡里老大、着唐装的童佬,洋洋大观。晚间,在老爷宫前的戏台上演潮剧,做木偶戏,热闹非凡。有的乡村游神锣鼓队光锣就有36面,有的乡村游神后,连续演大戏。游神时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的个个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些美妙绝伦的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悦耳的新年颂歌,它是那么和谐,那么令人心醉。

  发“压肚腰”:午夜十二点,新年钟声响起时,家里的长辈则要给小辈们发“压肚腰钱”(利市),已经参加工作的小辈也要封红包孝敬长辈。“送压岁钱是潮汕过年夜习俗中重要的一项,家里的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俗语叫‘压肚腰’,意思是孩子们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大人给小孩分发压岁钱的同时,照例还有一番勉励祝福的吉利话。到了睡觉时,将这份礼物名副其实地“压”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伴随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除夕夜,共迎新的一年到来。

风俗的作文12

  祝老人身体健康,事事如意,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祝老人,那我就实话告诉你吧!因为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

  我来到红绿灯路口时,看见以为老奶奶跌跌撞撞地想过红绿灯。我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我说:“老奶奶我扶你过去吧,你看红绿灯,车来车往,人来人去,一不小心,可能会出事,你说可以吗?”“小朋友谢谢你,那我们过去吧,可是绿灯没电了,你一定要小心。”老奶奶慎重地回答。“好。”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开始过马路了,心里又惊又喜,我小心翼翼地扶着老奶奶,突然,一辆车开来,里面出来一个人,说:“我扶你过车吧!”那位老人被夫走了。朝我挥一挥手。我沮丧地回到家中,看见爷爷,我问:“爷爷,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吗?”“有啊,小鹏去房间给爷爷把药拿来,再去客厅来一杯水来。”爷爷说。“好的,爷爷,我马上就回来。”我说。“小心一点。”爷爷说。“知道了。”我说。

  我来到爷爷的房间,看一下床头柜,一瓶又一瓶的花,终于找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放在了爷爷的身上。

  接着,我来到了客厅,发现了热水瓶,我小心地拿了一下,倒了一杯水到杯里,谨慎地拿给爷爷。

  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重阳,让我感受到帮助老爷爷老奶奶的快乐与幸福。

风俗的作文13

  今年地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地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地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地热情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地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地“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地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地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地“五角星”,昂首挺胸地“小公鸡”,活泼可爱地“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地凤凰!。两只宝珠般地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地歌声“在我地地盘你就得听我地……”。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地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广告)手机地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地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地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地旋律“20xx年地第一场雪,比以往地时候来地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地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地灯像天上地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风俗的作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转眼间,又到啦春节。在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中,在小朋友们的欢呼声中,它闪亮登场。

  虽然觉得现在过年的年味淡啦许多,但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和兴奋,因为过年的时候可以穿新衣服,收压岁钱,和朋友们一起疯玩......

  贴春联是春节必有的节目。说起它还有讲究哩!贴春联的东西不能用透明胶和双面胶,因为它们刚贴上的时候会很牢固,但当它们的叫风干啦之后,就会失去粘性,春联会自动脱落。这时,古时候的老方法就派上啦用场。用白面和少量的水打成糊状,再倒到开水里搅拌几下,浆糊就做好啦,然后再用炊炊把它涂到贴春联的地方,贴上春联就大功告成啦。用这样的方法会让春联一直牢固不掉,直到下一年春节有人把它撕掉。试试看吧!

  饺子这种食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包饺子吃,那么,你们知道饺子的由来?而又为什么要在大年三十吃饺子呢?传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啦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起啦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等驱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啦伤寒,治好啦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不过现在的饺子大多数自己做的就是萝卜和肉啦,反正我就没吃过用羊肉做的。

  当然,说到春节还有很多习俗,我就不都说啦。祝大家羊年快乐,要咩有咩!我去吃饺子喽,拜拜!

风俗的作文15

  我的家乡是洛阳,那里有许多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奠死去的亲人,但这里有一个习俗由来已久——那就是贴对联。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有一个传说说道:春节时,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来抢东西,但有一个老爷爷知道,年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春节,我们便在门口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放鞭炮,以防年来侵袭。

  20xx年的时候,我就与家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那天晚上,妈妈,姑姑煮饺子,我与爸爸妹妹便到门口贴对联。我双手紧握对联,妹妹拿着胶水,爸爸带着我们来到了门口。爸爸喊:“胶水!”妹妹赶紧递上去,他又喊:“对联!”我抽了一张给他,只见他一手拿胶水,一手拿对联,把胶水往对联上一挤,“啪”的一声,拍上门框,又照葫芦画瓢,将另一张也拍了上去。然后,甩着大手进去了,边走边喊:“贴——好——了——!”听爸爸这么一喊,大家都跑来看,可在“欣赏”了爸爸的“作品”后,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后,妈妈告诉他:“你贴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问:“怎么贴反了?”“对联分上下联与横批两部分,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你看你是不是贴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赶紧揭下来,重新贴,之后我们一起吃饺子,看电视,一个美好而又甜蜜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过春节,我不仅知道了对联应该怎么贴,还领略了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连贴一张小小的对联也有讲究。

【风俗的作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 (合集15篇)10-27

过年的风俗作文合集15篇09-19

过年的风俗作文(合集15篇)09-18

过年的风俗作文(合集11篇)09-13

关于风俗的作文(合集15篇)08-21

民族风俗作文合集六篇12-18

家乡风俗作文合集10篇12-10

家乡风俗作文合集6篇12-09

家乡风俗作文合集八篇12-05

汉族风俗作文合集5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