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作文

时间:2022-09-29 11:31:19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中国文化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文化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文化作文

中国文化作文1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天空,流动岁月的云。那场火还在烧吗?美得心痛的风景固化为刺,鲤在您的咽喉,红肿、发炎、结疤。之后,成了不堪回首的耻辱。飞溅的血泪湿透你最苍白的灵魂。飘的风轻轻地,翻越沉重的黄袍。看,记忆之外的笑容,没有了内容。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你用含泪的声音,一千次一万次地呜咽,辗转于历史的莽莽余音。你在永恒中相思、相望,你在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制地流泪,泪水缓慢地坠于地上,忧伤难诉。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袅袅的箫声撞击着你酸涩的痛楚,一双女人的手锁住了一个崩溃的王朝,一个男人不小心输掉了半壁江山。所有抗争都成了徒劳,生命不可承受离别的凝重的伤痛,沉闷的绝望笼罩着你那脆弱的心灵。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风雨千年,沉默千年。你那沉默忧郁的灵魂,孤独地跋涉着,那凄婉的故事在风中流传,在水中漫朔。穿过苍苍莽莽的`地平线,飞越泪水斑斑的守望,悲枪而来。在时光的隧道里,一群群石匠,弯下腰,挥动着凿刀,一刀,便凿开一个泣血的故事。一切,便凿开一段圣洁的伤感。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你流着泪,淌着血,穿越了千年的风雨,也震撼着千年的沧桑。

  走近你,没有陌生的词能修饰你苍凉的华丽,只有白发插满时光的隧道,猎猎张扬。一个民族,因为你而自豪。走近你,我无法让释你生命的密码。但我驻足之时,面对着沉默的你的时候,我却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冲动、力量的翻滚。走近你,我才发现你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哪里,都交融着你的历史。日月穿梭,回时转序都融入你那高耸的身躯。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请停止你的哀怒,停止你的哭泣,停止你的悲伤,停止你的迷茫,因为有我们在。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生命会再度辉煌!

  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精神会带着绚丽!放心吧,有我们在,绝版的你从此不再绝版!

中国文化作文2

  对于中国文化,不知道你了解多少,她毕竟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她有“威武不能屈”意志,又有“富贵不能淫”的高尚品格,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质,还有“君子坦荡荡”的气拔山河的豪情壮志……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反映着中国的灿烂文化。

  中国自古就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虽看起来不很起眼的几字却蕴藏着巨大的人生哲理,把中国文静化推向高潮,

  只这几个字却领导中国人百年来做事衡量好坏的一个标尺。

  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刘备之口,《三国演义》中是刘备在白帝城把后主刘禅托给诸葛亮后,对刘禅地临终遗言。希望刘禅能用这句话来治国平天下。然而,刘禅没能学会,却给后人造成了很大影响。

  那到底什么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呢?我们怎样去理解呢?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不要因为善事小我们就不去做,刘备能在近两千年前就提出了这样地思想,可想而知中国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

  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坏事再小也不要去做,善事再小也要努力完成,例如:为了朋友义气而出手相助虽看上去不起眼地小事不顾后果的茫一目跟从,只能范更大地错。然而,社会上却有很多微不足道地小事等待这我们去帮助,既使善事再小,哪怕是在路边拣起一个垃圾瓶放进垃圾箱里,也会让人改变对你的看法。

  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善与恶应该怎样对待呢?作为中学生,我们除了认真努力学习外,更应该在学习之余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中华文化,去学习中华文化。现在,中华文化不仅在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的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除了“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以外,中国的灿烂文化还有很多,虽说在近代中国文化也曾受到外来文化的.破坏,但五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仍保持着它的灿烂辉煌!

  总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文化作文3

  唐诗宋词、敦煌丝路、戏曲汉服、文房四宝、四大发明、太极长城、古乐舞狮、松竹居民,这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不同人、不同事中源远流传,并体现得淋漓尽致。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底韵,在这样一个拥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我们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

  21世纪,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正走向一全新的领域,在极大地提升经济力量的同时,我们吃惊地发现,我们的文化正走向混乱,从半坡文明到21世纪,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快速的瓦解。中国的文字语言,在文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语言文字,以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其间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也记录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在语言文字中,经过时间的洗礼,把近似事物本身的文字演变成为现在的宋体楷书,这些变化源于历史,源于文化。

  中国的传统习俗,最原始的划龙船,吃粽子,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而现在,很少有人在过端午节时能想到屈原,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之中,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节日的来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样的事例不止屈原一个。其实,每个节日都有他的由来,只有我们在时代的发展中,遗漏了这些微小的细节。其实,不管时间怎样流逝,我们也应该记住这些历史人物,他们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许多的文化已经被人们遗忘。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打开电视,一档档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公众的视觉,我们在这样的缤纷世界中生活,传统文化早已被抛到脑后。

  历久的长河,洗刷了我们无数的传统文化,现在,文化的体现尽在网络科技。曾经博大精深的文化,现在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五千年上下文明,拥有无数的文化底韵!

中国文化作文4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汉民族多种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文学家研究语言和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的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汉语成语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并且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层次去发掘。汉民族的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而从中华文明的载体也表现为汉语和成语,准确而生动地变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结构和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我们可以分别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探讨汉语成语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中国的成语。

  (一)汉语成语与精神文化

  汉语成语在古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中占主要组成成分,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儒家思想而言,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在历史上形成了各种制度。

  (二)汉语成语与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一种表层文化,不少成语直接表现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选材集中于日常所见的人或事物直接反映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我们了解到成语中积淀着中华传统文化,也证实因为成语利于保存且久经不忘的特性才能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中国文化作文5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服饰、锦绣、国画、书法……其中,我唯与折扇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小的折扇,包含着多少奥妙啊!刷地打开,又刷地合上,又是多么威严啊!一把扇子带在身上,人都携着一种高雅的气息。

  上等的折扇,做工是十分讲究的。扇骨用的都是很好的木料,染了色,并刻出了对称的花纹,散发着淡淡醉香。扇面蒙着的,或纱绸,或软纸,或细布,都是质地极好的。面子上或题着佳句,或染水揉墨,或印工花朵,别样美观。家中收了两把扇子,是黄金硬纸布底面的,分别画着岳阳楼和清明上河图,水墨印制,很有味道呢。

  做工精致的扇子,是注意细节的。串竹片儿的扣眼是镀银的,雕花。扇面镶边,扇坠用长长的.红绦结着玉如意等。不用的时候,就叠起来收在一个丝线绣的扇套里。扇套上有根细绳,能系在里衣上。

  我酷爱收藏中国折扇,如今已收集了十几把,其中有两把“招牌扇”。一把是我学习了课文《梅花魂》以后,心中愈加敬重那美丽的梅花,同时也开始突发奇想————拥有一把梅花扇!从国内到国外,从南边到北边,我一路寻找,终于在湖北恩施的一座古城里看到了它————扇上印着一枝清梅,梅枝挺拔,梅花如血,大有傲雪迎霜之态,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从一堆折扇中一眼就看到了它,心头一燃,认定它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那把梅花扇,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让它陪伴我,并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努力向梅花学习,做坚强刻苦的祖国花朵!

  另一把是我的姨妈旅行给我带回来的,扇柄弯曲,扇面呈圆弧形,印着一藤藤红色、蓝色、紫色的花儿,花瓣饱满怒放,画面大方喜气,颇有中国风格。这两把扇子我都很喜欢。

  一角小小的扇子能装装下整个中国——水墨画、唐诗宋词、刺绣。所有古典文化的一切,归于一只小小的折扇。

  折扇是一门独特的古典艺术,我爱折扇,透过折扇,我了解到中国悠久的文化。我常常想,我之所以如此迷恋折扇,是不是因为在前生和扇之神有过交会呢?

中国文化作文6

  一首昆明小曲,一句北京评唱,一段江南平调,把我勾回了存在心灵中儿时蒙蒙的回忆里。

  记忆里外婆最喜欢听戏,独爱其中的《杨门女将》有时屋门还未进,就听见唱到“白白潇潇风沙浪……”我也便会跟着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有时,她会温一杯薄酒,有时,会泡一杯花茶,伴着缕缕水雾,嗅着阵阵酒香。婉转在西湖美景里,听白娘子诉痴情,看包公断案的大快人心,想像着罗裳轻盈,笑靥明丽的昭君走在和亲路上。

  别人为那唐玄宗的明智而感叹,只有我为那杨贵妃的无助而哭泣;别人为那屈原的自刎而叹息,只有我为那频频可危的国家而担忧;别人为那孟姜女哭倒十里长城而震撼,只有我为那建城人的血汗而悲伤;别人为那木兰替父从军的孝顺而欣慰,只有我为她那女扮男装时的无奈而揪心……

  他们在我的记忆中,在中国文化之路上源远流长,并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自小我体弱多病,很少吃西药的我,最常光顾的便是中药店。

  看着那一方方熟悉的红木盒子,一个紧挨一个,紧紧贴在墙上随着店员的拉开闭合,拉开闭合,他们露出了“真面目”鹿茸,海马,珍珠,西红花,人参,灵芝……

  伴随着淡淡的药香,它们被引入一瓦瓷锅,一碗水,大火煎,小火熬,一碗浓浓的汤药好像护身符一样,保持着我常年的.红润。

  就像爸爸说的,人是吃五谷杂粮生长,而生了病,也要靠五谷杂粮来治,就像那中药一样。

  儿时的汤药,一滴滴,滴在我的记忆中,也一滴滴,滴在中国文化之路上,让人们可以寻找到来自中国传承的草药王国。

  中国文化,就像婉转的戏曲,就像清悠甘苦的中药,他们走进我心里,让我体会到,人生百态,尽在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作文7

  传授,展现出祖先伟大的精神。而华夏文明,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继承,领悟到祖先可敬的品质。而中国文化,是他们创造的宝藏。

  现回忆起年幼时的我,总是喜欢听爷爷道华夏文明,述中国文化。不仅如此,还经常让我陪他欣赏戏剧、工艺品,特别对于皮影戏,我早已耳濡目染,也对它幕后的“新天地”百般好奇。随着我渐渐长大,快要淡忘时,碰巧在一家餐厅里,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那天晚上,为了庆祝我爷爷的生日,特地找到了一家有表演皮影戏的餐厅。我们一家刚开始用餐时,表演就开始了。

  在白色的幕布前,里面映出一个个色彩鲜明的人物,喜庆的音乐配上幽默的表演内容,一切都显得那么欢快,那么引人注目。当锣鼓一敲起,爷爷情不自禁地停下手中的一切,目光从没离开过那白幕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场的大部分人都不例外,大家都被这美妙的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了,时间仿佛突然静止一样。

  缓缓地,映入眼帘的是震撼与感动,还有一丝五味陈杂——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全神贯注地为大家表演,笑的是那样灿烂。在他的身旁还有一位二十来岁的哥哥,他也在享受表演的过程,还时不时地转头看下老爷爷的`动作,应该是那位老爷爷的徒弟。

  一时感慨:在这新时代,不单单是皮影戏,我认为我们华夏文明、中国文化都渐渐重获了新生,这就是传承。

  “你们两个会被感动到,说明你们有那种情怀,爷爷现在说的话你们一定要记住啊。”

  “那位皮影戏的师傅不只是在教一位徒弟,更是在传授华夏文明,中国文化;那位徒弟也是,他学会了皮影戏,也继承了我们祖先智慧地结晶与宝藏!我们要敬佩这两位传承人,是他们让皮影戏重获新生!”这些话让我感动,让我心中激涌澎湃。

  就在此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很多人甚至站了起来。而我不仅在为这场皮影戏跟皮影戏的表演者鼓掌,也在为爷爷的话喝彩。

  华夏文明,中国文化。

  将会永久传承。

  在新时代,也用不会改变,而会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作文8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见你心中的全部海洋。

  ——题记

  我说中国的文化一半是浸在海水中的,咸涩的焦灼,凄苦的迷离,构建了华夏的高阁。

  回望历史,我们无法不直视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无法躲避他们脸上长流的泪。那泪,是一种包含,包含了人生诸多的坎坷,包含了时代留下的痕迹,包含了中华文明蹒跚的脚步。

  你看,李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态;杜甫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国强的期待;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北国久失的无奈;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朱颜改的悲哀。泪,飘洒,你听,柳永在泪水里默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苏轼在泪中低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泪,表达千种风情。

  我听到阮藉呼号“天下无智者,使竖了成名”而穷途哭,那是魏纷乱的愤怒之泪,我听到李清照低吟“梧桐落,又还秋风又还寂寞”而双泪长流,那是南宋败落的无奈之泪。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许正因为这些泪流满面的感伤文人,才有了它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而这些泪,又几经流传,流逝在后人的眼中。我们无法忘却这些感伤的'文人,他们对人世的种种必然丢失不能对之坦然,对人世必有的缺憾总耿耿于怀,他们无法安宁于生活的定数,却既不能战胜世界又不能战胜自己,这样的现实于是只能由泪来承担。

  是的,一个又一个,一代接一代,悄然而来,终于流下了风雨摇曳中的身影,流下了永不干涸的泪,而对无数的后人来说,则是流下了一个长久的永远的标志,一个属于东方的文化情结,一个不息地祈祷着昌盛的记忆。泪,于是成为烙印,镌刻着中华的文化;泪,于是折射着一种永恒的文化流转。

  我总是这样想,在这个年代,我们不怕笑容的消亡,而是害怕在泪眼中无法了悟人生,了悟中国的文化。

  原来,小小的一滴泪,却滋润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原来,小小的泪滴,我们看见过去和未来。

中国文化作文9

  我们可以在闲暇之时,坐一把长椅,品一壶香茗,捧一卷古书,与历史一起回顾初唐的雁落平沙、晚清的凄凉渔歌。而此中意境,是中国几千年不朽的精华,必将世代流传!

  时光流转,有了光纤,信息可以一日千里;有了卫星,图文转换可以万里传音;有了飞船,我们可以飞向太空。

  可是,文化可以在时空中穿越吗?卫星换不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唤不到柳永的“寒蝉凄切”,唤不到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

  信息的数字化,让青铜器般的华夏艺韵变得浮夸,让唐诗、宋词、元曲的赞歌流于形式,这时文化就在悄悄迷失,就连我们母语现状也令人担忧。

  某校为鼓励学生学习外语,规定早餐时间禁止使用外语;综艺节目中叫嚣的是诸如“好好可爱”般错位的形容词;中国人对于外语学习的热情让你一闭眼就以为自己到了牛津,睁开眼才发现自己是在天津;广告、报纸上更是错字连篇……

  又如二胡,在重金属充溢的时代,谁还会为一把二胡叹息,为一首二胡曲而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人们一窝蜂地追求潮流、流行文化,而视古典文化如草芥,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社会上也不乏一些拯救中国文化的现象。例如,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更是以一种非常单纯、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让中国汉字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家风传承,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传统中国式大家庭中,对家族观念的营造、对祖先的追缅是维系家庭伦常的重要手段,也是家风的重要载体。现代社会,随着传统大家庭的解体,家庭成员的流动日趋普遍,尤其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家风传承逐渐式微。当然,传统仪式我们没有必要完全复制,但如何传承家风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提起四大名著,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位于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竟被列于“死活读不下去”之榜首,实在是令人心寒。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传统是否还有立足之地,中国文化到底将何去何从?

中国文化作文10

  物质和人事的变迁往往出人意料,它不似花开花落、潮涌潮退那般循环往复。它往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不为人知的。当杜甫和辛弃疾的头像被人恶意涂鸦。当他们严肃深思的表情被曲解甚至被随意涂改不被重视时,我们不禁要深思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原因。

  曾经被人口口相传的《静夜思》被如今的学生改得面目全非。他们无非理解“举头望明月”的凄凉愁思,理不能体会“低头思故乡”时的撕心裂肺。高速的工业发展、时代的演变甚至让这些孩子们看不到城市的月亮,不能让这些孩子明白“月是故乡明”中饱含的痛苦和无奈。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使得沟通有更多的渠道,故乡的概念甚至在年轻的一代中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试想,在这样一个“在家靠网行千里”的年代,思乡怀人之情怎能被人理解?由是,孩子不能理解“他乡非故国”的凄惶,不能明白“月是故乡明”的痛苦失落,他们看不懂杜甫眼中的忧伤,看不懂辛弃疾亡国的深切痛苦。

  许许多多的人看不到这滑稽表面背后反射出的现代人内心的巨大空虚和文明的缺失。正因为如此,他们不能理解甚至轻视中国古代的文明,或许这种差距来自于历史演变中的代沟,但我们仍亟须改变现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应该变这深邃、绵长的过去感到骄傲,而并非一再沉湎于物质富足内心空虚的巨大人生缺口。我们应当摆正立场,这种随意可笑甚至滑稽的涂鸦不是创造性的体现,恰恰相反这正是一个民族病入肌理的巨大反映!我们应当积极地直面问题,寻求问题根源。

  可以想见,如果问题不被解决,文明的'流失继续加剧,那么终将有一天,人们不再记得杜甫忧虑天下的目光;人们不再记得辛弃疾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甚至在孩子心里就会形成恶搞插图的认知。这将会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

  回首一顾,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金戈铁马,马里河山,不要让这画面成为历史中的一粒尘埃,仍需我们的努力!

【中国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的作文12-03

中国文化作文09-27

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10-20

中国文化高中作文03-06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07-31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08-04

《中庸》与中国文化12-06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02-02

中国文化作文高中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