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时间:2023-12-18 12:11:43 宇涛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精选1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精选17篇)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个大家能耳熟能详的三囯时期的人物。在人们心中,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诸葛亮是个智慧与谋略的代表。

  在《三国志》中,有这么几个字“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由此可看出,诸葛亮在那个年代,长得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并且八尺,就相当于现如今的一米九了,从长相身材来看,似乎预示了诸葛亮一生的不凡。

  诸葛亮自比“管乐”,“管乐,”即管仲、乐毅。管仲治囯有方,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乐毅用兵极妙,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但管仲却不善用兵,乐毅不善治国。而诸葛亮认为自己二者兼得,文武双全,因此自比为“管乐”。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二十七岁前,一直隐居在南阳。其实我觉得他并非“不求闻达于诸侯”,而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实按理来说,曹操那时正值盛气,并且曹操十分爱惜人才,可诸葛亮却没有去找曹操,而是选择了正寄人篱下的刘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并不是诸葛的“意中人”。曹操身边人才齐济,因此去了曹操阵地,也是不会得到重用的。相反,刘备身边没有谋略之才,只有像张飞、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并且“三顾茅庐”的事件也让诸葛亮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与激励,因此“遂许先帝以驱驰”。

  提起诸葛亮的谋略,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家喻户晓的“空城计”了吧。当时司马懿率军进攻蜀国,直逼酉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却故作镇定,大开城门,坐于城楼,焚香抚琴。此时的诸葛亮披鹤氅,戴论巾,手瑶羽扇,气宇不凡。小心谨慎的司马懿担心有埋伏,毫不敢轻举妄动,并迅速撤兵。等司马懿反应过来,再引兵回去,此时赵云的兵马已到,最终司马懿战败。千古流传的佳段,不过是小说中编造的罢了。据说,真正的“空城计”是曹操对战吕布时所使用的。还有“借东风”、“锦囊妙计”等一些流传千古的故事,都加以夸大。因此,鲁迅先生曾说过:“《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对刘备忠心耿耿。在北伐曹魏时,小心谨慎,用了四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在那个阶段,诸葛亮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于曹魏差别很大,但几次功打却都能使对方所惧怕。因此即使没胜,却也算不上输。无奈一直为此事操劳的诸葛亮的身体实在是受不住了,在第三次进攻期间,永远的沉睡了……

  诸葛亮虽没小说中刻画的那样神机妙算,但通过“三顾茅庐”一事,诸葛亮也一定是个少有的人才。如今因欣赏他的才智而深入了解并得知此事,也确实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我们需要尊重历史史实,但我愿让诸葛亮在我心中,永远保持着一个“神人”的形象!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2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绝唱……他算尽一切,可无奈人算不如天算……

  --题记

  他,羽扇纶巾,手持鹅毛扇,居在山中,号卧龙先生;他自称一介匹夫,但却引得刘皇叔三次光顾,吓退曹魏千军万马,使得吴国群臣哑口无言,使后人敬佩不已。

  他是谁?诸葛亮。

  他,在草庐中与刘备大谈天下局势。他从未离开隆中,却能料到三分天下的局势,最终被请出草庐,大展宏图。

  他“新官”上任,火烧博望坡,不费一兵一卒,引得曹军大将们落荒而逃;这一把火,烧得关羽,张飞心服口服,从此奠定了他在蜀汉中无人匹敌的地位。

  他,舌战群儒,仅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使吴国大臣哑口无言;还用激将法,激得周瑜火冒三丈,与蜀国一起合作,对抗强大的魏国。

  他,草船借箭。周瑜妒忌他的才能,令他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否则军法处置。他不慌不忙,洞悉天象,几艘草船开向曹军水寨,便“借”了十万支箭,令曹操火冒三丈,又叫周瑜无可奈何。

  他,火烧赤壁,夜观天象,唤来大风,让曹军战舰无处可逃,全都葬身江底。一把火,烧得大快人心,一举烧光了曹操的.百万水军,为今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重要的贡献。

  他,巧夺荆州,收复四郡,攻陷四川。周瑜想攻南郡,他不但不阻止,还全力帮助,结果趁周瑜攻得不亦乐乎时,先夺了一步,还用兵符引得曹军其他人马大乱,一举攻下了好几座城池;周瑜大怒,旧伤复发,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后,便英年早逝了。

  他,空城绝唱。由于马谡的大意,街亭失守,他只有五千人马在身边了。可这时,司马懿正领着十五万大军向他扑来。他却不慌不忙,大开城门,让战士扮作百姓在城门口扫地,自已却立在城头,悠然自得地弹琴。司马懿一来,见这般情景,大惊失色,认为城中一定有埋伏。就这样,他只身一人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引得后人拍案叫绝。

  他,火烧祁山。司马懿与他在祁山鏖战,可这时,蜀军全部退走,他命人放火,熊熊烈火包围了曹军。可就在这时,天空却下起了大雨,就是这场雨,将大火扑灭,使得司马懿死里逃生。他感慨万千:“人算不如天算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生都在与对手抗衡,可无奈他还是被时间打败了。六次北伐后,诸葛亮身体每况愈下,他想用长命灯续命,可最终失败了,享年五十八岁。他算尽一切,可最终还是没有算过天命啊!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绝唱……也许,历史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丝遗憾,但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却永不会忘却。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3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这段文字摘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句话中的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团长师长,由此可以推断出诸葛亮是一个贵族之后,也是一个军官之后,那生活肯定也是相当富足,丰衣足食,什么都不缺,而且身边一大群的名流,命运要比刘备好多了。虽然好出身好家世,但他真的是那种得一可得天下者吗?想得出结论就得看看他生平的事迹。

  第一件事,曹操大军南下,刘备新野大败,率众来到江东,诸葛亮代表刘备劝说吴主孙权,一阵忽悠把孙权拖下了浑水,孙刘联合,大挫曹军。这说明诸葛亮有很好的外交能力,是个不错的外交大使。

  第二件事,夺荆州,夺益州,为接下来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在之后还平了南蛮,制服了羌族。这说明诸葛亮是个不错的战略家。

  第三件事,发明木牛流马。这说明诸葛亮是个不错的发明家。

  第四件事,写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说明诸葛亮是个爱国者。

  这几件事综合下来,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复合形的治国人才,但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不能完全肯定这个观点了。

  第五件事,为夺荆州,与东吴翻脸,给后来的`夷陵之战留下伏笔。他是不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大使就很难肯定了。

  第六件事,任命关羽镇守荆州,一口气把曹吴两家都得罪了,丢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还损失了一员大将,使蜀国刚刚建立便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他的战略方针,他应该先联魏抗吴,借道南蛮,直插吴国心腹,然后魏国在出兵南下夺取荆州,两面夹击,吴国必灭。到时魏国的主力在荆州,长安必定空虚,蜀国再从天水发兵东进,天下可定。那诸葛亮是不是个战略家就不一定了。

  第七件事,诸葛亮在益州事事由他做主,刘禅根本没有处理国事的机会,以至于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根本没有治国的经验,为蜀国灭亡留下祸根。与君主夺权,是大逆之事,那诸葛亮还是一个爱国者吗?

  列出了这七件事,可以总结出诸葛亮的一生是功过参半的。历史已是过去,两千年前的事我们本不该妄加评论,因为没有过去,哪来的未来?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4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大概每个人都不禁为诸葛亮误派关羽守华容道,放走曹操而感到遗憾。想不到要不是他失算,以后会省去很多麻烦,真是聪明,糊涂。但在我看来,诸葛亮的意图是释放曹在华容道,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这不是一个“寓言”。诸葛亮一生谨慎。若非如此,后来伐中原,恐遭埋伏,不肯采纳魏出子午谷取长安之计。他宁愿离开岐山,而争取稳定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应该知道诸葛亮非常善于用人,知道他的下属性格。当然,他更了解云长深厚的忠诚和知恩图报的气质。他去华容道时,绝不会杀曹操。如果诸葛亮需要杀曹操,他只需要再派一个赵云或张飞,而曹曹参不会飞。他已经学会了那样做,这表明他别有用心。

  有人可能会问,当年孙、刘联合拒绝曹与赤壁作战,诸葛亮为什么要放曹走?让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刘备兵不到1000人,在江夏占据了一个很小的地方。即使曹操在华容道被杀,也不能统一全国。相反,他给了江全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利用赤壁的胜利。再加上曹操的死,群龙无首,北方被曹操、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江南的孙权等所压制。可以利用火和战利品,世界将会混乱!经过所有的战斗,他们相互融合,无休止地战斗。到时候,不仅会带来无尽的苦难,而且诸葛亮也会成为千古罪人。此外,这样一场弱肉强食的战争对刘备毫无益处。如果让他活下来,他会因为赤壁的新一轮失败而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他必须好好修理,等待报复的机会;孙权虽然赢了,但他很害怕,所以他必须提高警惕,不敢动。这样,诸葛亮就可以显示他的才能,离开荆襄,进犯淅川,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取得天下三分,并取得魏、蜀、吴的三条腿的局面。"如果是这样的话,霸权就可以实现,汉朝就可以繁荣昌盛."事实上,诸葛亮做到了,这表明他当时是有远见的,他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可以说是成功的。

  除了战略上的需要,诸葛亮还想通过关的手来解放曹。可以让云长向曹操报告许昌的感激之情,实现他的意思;第二,骄傲的关被说服,从而提高了他的威望。这真是“一石二鸟,诡计多端”!

  由此可见,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的目的是为了让曹走,这不仅是一个失策,更是一个巧妙的运筹帷幄之计。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有这样的先见之明。作为一名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确实当之无愧!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5

  大概所有人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都不禁为诸葛亮误派关羽据守华容道而放走曹操深感遗憾。认为如不是他一遭失算,会省去后来的许多麻烦,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但以我之见,华容道放曹却是诸葛亮有意为之,实属英明之举。

  这并非“天方夜谈”,诸葛亮一生谨慎,别的不说,后来一伐中原时,怕遭埋伏而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由小路取长安之计,宁愿兵出祁山,稳中求进就是最好的例子。要知道诸葛亮极会用人,深知亮极会用人,深知属下性格,当然更清楚云长义气深重知恩必报的脾性,经去华容道貌岸然是绝不会杀了曹操的。如果诸葛亮存必要杀曹操,只需另派赵云或张飞前去,曹操便插翅难飞。他学有那样做,可见别有用意。

  有人会问,孙刘两家联合拒曹,赤壁交战之际,作为冤家对头,诸葛亮何以要放掉曹操呢?让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刘备兵不满千,尽占有江夏弹丸之地,就算华容道上杀了曹操,也根本无力一统天下,倒反而给江东孙权以极好的'机会,借赤壁之胜,乘胜追击,大占便宜。加之曹操一死,群龙无首,北方已被曹操平定了诸候以及益州刘璋、汉中张鲁、江南孙权等便可乘火打劫,天下必乱!诸候纷纷混战,互相兼并,战事不休,到时候,不仅导致生灵涂炭,诸葛亮也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而且,如此弱肉强食之争,对实力虚弱的刘备也丝毫无益。如果放其生还,他由于赤壁新败,元气大伤,定要好好修整,伺机报仇;孙权虽胜也因忌惮,必然加紧防范,不敢妄动。这样两大诸候互相牵制,诸葛亮便能大展其才,虎距荆襄,进兵西川,取益州,夺汉中,得三分天下,谋得魏、蜀、吴三足鼎力的局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事实上,诸葛亮确实这样做了,可见他当时就高瞻远瞩,早有图谋,可谓成竹在胸了。

  除了战略上的需求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要借关羽之手放曹还另有用意。一则可让云长报曹操许昌的知遇之恩,成全其义;二则可使骄傲的关羽心悦诚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望,此真是“一箭双雕,巧计连环”啊! 由此可见,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就是意在放曹,这不仅不失策,而恰恰是运筹帷幄的神机妙算。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有如此远见卓识,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可真是当之无愧啊!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6

  后有张公子评价姜维:我其实挺难想象,一个人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狭窄的夹缝中,在如此难以逆转的大势下,不断冲击命运?仅论执着,他实在还胜过诸葛亮。

  姜维这个人物,光是写他都写的很累。他震古烁今的执着使得他大大小小的北伐如果展开足以写一本书,我实在很难想象他这几十年到底有多辛苦。面对蜀汉"战亦亡,不战亦亡"的必死之局,姜维不信气数,偏要勉强。他的面壁计划多达三个:

  1.走诸葛亮的老路,他的有利条件是赶上了诸葛亮时代可望而不可即的魏国内乱。可他始终没有得到与三位前任一样的权力。不仅兵力不足、兵源素质也无法与诸葛亮时代相比。而且司马家族每次都及时灭火,没有让混乱程度扩大,也没有让内战时间过长,最好的机会当属诸葛诞引发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魏国内战。诸葛诞的兵败身死,宣告了这一计划的破产。

  2.诱敌深入防守反击的钓鱼计划。这比诸葛亮的老路冒险,又比蒋琬的东征保险,真是亏了他能想出来,没想到钓上来的`是一条鲨鱼,代价便是蜀汉失去了战略要地汉中,姜维无可推卸的应当对此负责。但平心而论,这已经是当时能让蜀汉大规模杀伤魏军的唯一办法了。

  3.闪耀三国的复国计划,在皇帝和大臣都安于做亡国奴的情况下,姜维这位最后的汉将依然试图上演惊天大逆转。计划虽然不幸失败,毕竟拉邓艾、钟会两位蜀汉终结者陪葬。刘禅名下的蜀汉亡国不值得惋惜,只可惜这一惊天动地的计划搭上了姜维及其妻儿的性命。

  姜维的死亡标志着由刘邦建立、刘秀二次创业、刘备保存火种、为民族命名、威震欧亚大陆四个多世纪的汉帝国永远地成为了历史。司马懿不服气,他再派张郃对蜀军搞偷袭,想打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可诸葛亮早就参透了司马懿的心思,他早就准备好了伏兵,张郃也深陷蜀军的包围当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逃脱。这下司马懿算是服了,他认为诸葛亮简直就是料事如神,好像自己的每一步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诸葛亮去世前,他知道司马懿可能会趁机攻击蜀军,于是就让人按自己的模样作了一个木像。司马懿本来已经料到诸葛亮可能命不久矣,尤其是看到蜀军撤退之后,司马懿连忙命人前去追击。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7

  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白羽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生忠肝义胆、淡泊名利。听到这儿,你肯定已经猜到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可以说是那一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了。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临危不惧的。魏国派司马懿挂帅去对蜀国街亭进行“大扫荡”,诸葛亮先派马谡驻守却惨败;司马懿率兵趁胜追击直逼西城。得知大事不好的诸葛亮已无兵迎敌,在城中只留有少数老弱残兵。诸葛亮却灵机一动,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诸葛亮空城计将司马懿吓退兵了。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他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掐指一算,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并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一天,他没动静;第二天,他还是无动于衷;直到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就请鲁肃一起去取箭。他下令开船靠近曹营,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10万支箭到手了。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忠肝赤胆的。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亲请出山后,一心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鞠躬尽瘁地侍奉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心底无私。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抱憾而死的`。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时,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他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鞠躬尽瘁”,病死军中,临终前泪雨俱下,他是有遗憾的:天下还没统一、有负刘备之托、留下刘禅一人面对强敌。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永远让人衷心敬佩的英雄。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8

  诸葛亮,字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慨”,是《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躬耕垄亩,高卧草堂,自号“卧龙先生”。他乐于事农桑,本来并不想参加政事,但是,他被刘备不辞劳苦三顾茅庐、思贤若渴的精神所感动,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在隆重为刘备打了建国策略,并决定亲自出山相助,为刘备争夺霸权出谋划策。奇人必有奇才。

  孔明出山以后,第一次博望坡用兵,在新野这个小地方,靠入千人马,居然杀退了夏侯惇十万大军,赢得关羽,张飞的“拜伏”,使刘备争夺霸权的`斗争从此打开了新局面。孔明主张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信义卓著,可占人和。为此他决定失去荆州为家,后夺四川建立基业,这样就可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原中。赤壁之战,他舌战群儒,促成孙权联盟共同抵抗曹操。

  他明知周瑜年少气盛,妒才嫉能,却能处处顾全大局,果敢沉着;巧妙地利用鲁肃作掩护,使周瑜每一次的陷害不能如愿以偿,又不让孙权联盟受到损害。赤壁之战后,他乘势占领了荆襄九郡,三气周瑜,指使周瑜临死前只有怨恨:“既生瑜,有生亮!”赤壁一战,使刘备三分天意有其一。孔明赏罚分明,严于律己,有一次,他派马谡去镇守街亭抵抗司马懿的大军,但马谡却自高自大,浮夸娇敌,拘泥“兵法”,任意违反孔明的军令,致使街亭失守。孔明一方面“挥?斩马谡”,以军正法;一方面仁至义尽,答应照顾马谡一家老小。

  对于自己,他上表奏明后主,“请自贬丞相一职”。孔明料敌如神,出奇制胜,街亭失守以后,司马懿多十五万大军直逼西城。而孔明身旁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个军士。于是他大摆空城计,司马懿上当撤军。孔明这才离开西城向汉中撤退。事后,司马懿不得不承认:“吾不如孔明也。”刘备死后,孔明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外拒曹魏,内征蛮番,博纳众议,整顿军纪,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后积劳成疾,壮志末酬,死在北伐曹魏五丈原的军营中,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懿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9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则徐,包文正,蔺相如……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大堆。但是在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智慧,他的忠诚,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丞相忠贞不渝地辅佐了刘氏父子两代皇帝。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羽扇纶巾谈笑间,诸葛亮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闪光的瓦砾,虽然他在这条大河中微乎其微,但是他辅佐刘备登上皇位,他的谋略让敌军胆颤三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大战中,若不是他的谋略,杜牧的这句诗或许就会成为事实。度夏口,他纵横捭阖,侃侃而谈,在东吴诸儒的诘问中从容答对,游刃有余,终于使张昭等无言以答,说服孙权联刘抗曹;战时缺箭,可他借着闲情,谈笑风声中,带着船队入曹营,而后,满载箭矢的'草船又在琴声中悠悠回岸;七星坛上,他手挥宝剑,散发赤脚,巧借东风,令周瑜心服口服,自己也安全脱身。他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他顾全大局,神机妙算,不管是在古人眼中还是在现代人眼里,他都是智慧的象征。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写尽了他的忠诚。在刘备故后,他自觉担起国家重任,辅佐后主刘禅,延续刘家基业。六出祁山出神入化,空城退敌流芳千年,七擒孟获平定南蛮,这一段段佳话,写出了他的智谋,他的胆魄。他感激刘皇叔的知遇之恩,更忘不了主公的“吾子可辅则辅,若不可,汝可自立益州之主”临终嘱托,于是,他南征北战,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忠诚的誓言。

  只可惜,“星落秋风五丈原”,最终他也没有恢复汉室之隆,但是他已经尽力!他眼前又回闪出刘备三顾茅庐的情景,与主公笑谈隆中对的那一幕幕……

  诸葛孔明的一生是闪亮的,他把中国这条历史长河点缀得更加璀璨!我最喜欢他——诸葛亮!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0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 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长远而伟大的历史宝库中,有着无数的英雄人物,从炎黄到李世民,从赵匡胤到努尔哈赤,一个又一个英雄的故事在历史宝库的舞台上上演,他们凭借着智慧与武功,惜才与豪爽成为一代天骄。

  在历史宝库的画卷中,一个人使我永生难忘,,一代英雄,智者,发明家,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身处一个三国乱世,他为刘氏集团的统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他身为宰相,但却没有一点私心;他身为一位伟大的学者,诗人,他又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著作,他就是妇孺皆知的三国风流人物诸葛亮,一个能言会道,而又才华横溢的人,他被誉为是智慧的化身,它能够深居隆中而知天下大势,了解军阀势力并作出合理的推测。最后,他终于在荆州遇见了一位明公,一个重义气而又屡战屡败的刘备,被他的诚意和惜才所折服。从此以后,他与刘备同榻相睡,整天在一起,情同手足。

  在刘备逃到东吴之地后,诸葛亮又巧妙的草船借箭,一夜间借走了曹操十万多枝箭,使周瑜大惊,在赤壁之战中陆地作战他又摆出了八卦阵,可谓是十分玄妙。曹军的十万铁骑瞬间倒在了此阵之下。诸葛亮不仅精通地利,也对天时十分熟悉,早早算出有东风,使周瑜指挥的水军有了顺风,从而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之后,他又策划夺荆州,进益州,攻汉中,平南蛮,形成一个三国鼎立的新时代。

  在刘备称帝之后,诸葛亮当上了丞相,他安心治国,主张伐魏,趁魏国赤壁之战大败后元气未恢复,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九伐中原,对魏国产生了重大的.打击。要不是有司马懿的帮助,我估计历史将会改变,最后魏国可能就是一的战败之国,统一天下的最后还不一定是谁呢!但是,诸葛亮由于日日操劳,身体孱弱,司马懿得知以后,整天闭门不战,最终把诸葛亮拖垮了,诸葛亮在伐魏的道路上永远的失去了生命,因病去世,正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诸葛亮这个三国人物身上,几乎集中了忠臣贤相的所有美德,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全部胆识才略,在三国鼎力的政治舞台,军事疆场上,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话剧。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

  和刘备以起共捍卫蜀国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三国的历史是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

  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

  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诸葛亮“死则死矣”,然而,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我心中的英雄——诸葛亮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3

  寰宇苍穹,聊胜人间无数,岁月年日,只败糊涂一时,然不损他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我还是会说:“智者,孔明也。”

  当年,乱贼横世,群雄并起。各诸侯国,立地为王,搜刮民脂民膏者数不胜数,然乱世出英雄,刘关张三人,虽武功了得,有满腔热血,却无智谋之心,故屡遭打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有心无力。经人举荐,遂三顾茅庐识孔明。

  孔明隐居卧龙,天下之事,股掌之中,欲报刘备知遇之恩,乃定三分隆中决策。诸葛亮为人谨慎,鞠躬尽瘁,戎马一生,献计无数,观铁蹄布甲乃日常之事,看似花火,只一瞬执著。

  他多智近妖,往往略施小计,便大败敌军:新野空城,便火烧新野,不留给敌军一草一木;造箭困难,便前往敌营借箭;为联孙抗曹,不身一人,前往孙帐,舌战群儒,使对方数十人霍然;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头颅,如探嚷取物,已属神通,可孔明不动已身,智擒敌将,还放虎归虎,往复七次,居然平定南蛮,实乃多智近妖!

  不仅如此,他日观天象,夜观星辰,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敌军;还三气周瑜,周瑜终于顶不住这次心计了,无奈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连对手都不得不臣服于他,那么还有谁能制服他呢?没错,人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孔明也难逃此劫,如果你说华容道时,诸葛亮就失败了,那你就错了。诸葛亮是有意放走曹操的,原因有一是曹操如果命丧于此,那么江东孙权必然迅速崛起,其国险而民附,到时蜀汉恐不敌;二是经此一次,关羽既还了曹操的恩情,以后再见,就不会手下留情了,又有刘备不杀之恩,今后必能更加忠心,以兴汉室之业,诸葛亮真正败的是用了马稷,失了街亭,失了马稷的性命,失了光复汉室的希望。后来星陨五丈原,然而人死布局却还没有结束。

  他用木偶退了敌方的百万雄师,就像他生前的'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吓退敌方千军万马;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却“用人疑,疑人用”,魏延本是头生反骨之人,孔明也料到此人今后必反,但还是在他有用的时候利用,造反时,孔明已死,然而他留下的锦囊却也杀了魏延。

  多智近妖者,孔明也。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4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黄巾叛军造反,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讨伐叛军,后来孙权、曹丕、刘备先后称帝,最后西晋一统天下。但在这些英雄豪杰之中,我最敬佩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乃是刘备的军师,刘备曾三顾茅庐夺得了能为他平定天下的诸葛亮,后来刘备称帝,诸葛亮当了西蜀的丞相。他创下了许多伟大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拘,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些都是他一生伟大的功绩。

  诸葛亮他的才干超群,他观天象、知天意,天下大事没有什么能瞒得住他,他还未出茅庐就已知天下三分,可见他真是神人也啊!

  虽说他观天象、知天意,可这些体现在哪里呢?想必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吧!诸葛亮凭借观天象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可他为什么会想到草船借箭呢?这都是因为他博览群书,能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再加上他的神机妙算。但是,这还不能成功的借到箭,这还多亏了诸葛亮摸透了曹操的这种猜疑的心理方才成功。刘备能得到诸葛亮真是他的福分啊!当然了诸葛亮的才干超群,观天象、知天意,不仅仅只体现在草船借箭上,还体现在许许多多的事情上。

  诸葛亮他虽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他的缺点也并不是没有的。他用错了一个人——马谡,在刘备临死之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这个人只会纸上谈兵,不可重用。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等到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才开始后悔没听先皇——刘备的劝告。这也许是诸葛亮这一生中唯一的缺点吧!真是世人看了都会为诸葛亮感到可惜啊!

  诸葛亮学富五车,在世人眼中,他是最聪明的。如今,诸葛亮在个名字已经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还有谁不知道他?恐怕没有吧!还有流传着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的智商才能比上诸葛亮,可见诸葛亮是如此的有智慧啊!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永永远远的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永永远远的记在每个人的心中!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5

  笑看桑田,何等的惊才绝艳。

  想那诸葛孔明,一声戎马,天降奇才。他面对千军万马。淡然而胸有成竹,仙风道骨。空城之计退司马,锦囊其中藏玄机,火烧赤壁借东风,临终木雕或千军···········满腹经纶,飘飘然有天神之概。

  只可惜天妒英才。

  孔明留给后人的,比起敬赞,更多的是遗憾、刘备病故,其子刘禅继位。幼帝无知懵懂,汉之重任降于孔明之肩。年过半百而鞠躬尽瘁,孔明自然任重道远。吞尽千般苦楚,孔明吃力地扶持着这个刘备打下来的江山,扶持着摇摇欲坠的蜀汉。终于是不得不离开幼帝,孔明挥军南下,只剩下一首著名的《出师表》。此后,孔明在与司马懿一役积劳成疾,驾鹤西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孔明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他一生只追随过刘备,可谓死而后已,致力于助刘备夺得天下。刘备敬贤,孔明因此得其青睐。而刘备一去世,刘禅,不过是留给后人一个“乐不思蜀”的笑话。孔明临死前想的都是如何保住汉朝主力军队回朝,其忠诚可见一斑。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恨刘禅的无知愚昧。自孔明之后,蜀汉渐渐衰败,终于灭亡。

  悲哀,一代军师就此陨落的悲哀。

  战场上,再不见那运筹帷幄的身影;朝堂上,再不见那淡然智慧的白衣;草庐中,再不见那侧卧品茶的纶巾········

  凄凄惨惨戚戚。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着实惊讶于孔明的智慧,妙计频出使人防不胜防。即便是以《三国演义》纵观天下的角度来看,哪怕是三足鼎立,孔明依旧是世之巅峰人物,列于金字塔塔尖。可以说,蜀汉的江山,三分之一归刘备,三分之一归众臣,三分之一归孔明。

  诸葛孔明,天之所骄,亦为天之所妒。

  刘禅究竟是何想法?孔明已是暮年,强弩之末,如何在硬扛下大风大浪?可换一角度,刘禅空白纯洁的思维应该只知道玩耍。与你我一般的年纪,本应玩乐悠悠,无牵无挂,却意外地政务缠身,难以放飞自由。困惑不解混沌不愿中,蓦然冒出来个能替自己摆平一切的诸葛孔明,自然是将所有政权都交到其手中。只是苦了孔明。

  孔明悲,孔明悲!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6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绝对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伟大人物,在人们的心中,他是忠诚和智慧的化身。

  博学多才,谦逊不失

  从《隆中对》到《出师表》,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过人文采和雄才大略;从“七擒孟获”到“木牛流马”,我们领略到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博学多才。

  诸葛亮推荐其貌不扬的庞统,刘备不想重用,可诸葛亮却告诉刘备,庞统才华横溢,应该重用,刘备心存疑虑,问道:“那庞统可跟先生比?”诸葛亮谦虚地答道:“当然,我只不过是他的一点皮毛罢了”。后来,刘备重用了庞统。诸葛亮与庞统整天畅谈国事,共同辅佐蜀汉,诸葛亮视庞统为自己的老师,任何好事都让给庞统,而且从不在庞统面前摆官架。当得知庞统在落凤坡身亡后,诸葛亮顿时泪流满面,并亲自举办了庞统的葬礼。每当想起这个故事,我都会为诸葛亮既博学多才又谦逊不失而感动。

  忠于祖国,诚心辅佐

  刘备病危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刘备病逝后,刘禅继位,他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诸葛亮为使蜀汉强盛起来,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从内政到外政,都亲自操劳。大臣们看到诸葛亮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纷纷劝他自己当皇帝,可诸葛亮只把手一摆,淡淡地回了一句:“不行不行”。“忠贞不渝、任劳任怨”是诸葛亮忠信的写照。他这种忠于祖国、甘愿付出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舌战群儒到草船借箭,从火烧赤壁到七出祁山,每一件事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才能,而且浸透了他毕生的.心血。直到病危时,他依然为国事操劳,在布置各方将领撤退时,周密安排,缜密思考各种意外情况的应对策略。他还将自己死后的一切都安排好。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时,才五十四岁。后人们给诸葛亮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毕生奋斗在事业最前线、永不退缩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

  将近两千年过去了,诸葛亮的优秀品质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域,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着古往今来的人们。我相信,他的故事会千古传颂,他的精神会激励更多的人。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 17

  山清水秀的卧龙岗雾气环绕,音韵和谐。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你搭建了几间茅屋,背倚青山,面临绿水。你有时头戴青巾,身着布衣,躬耕垄亩;你有时抚琴吟诗;你更多的时间把注意力扎进诸子百家中,研习着天地风云,创制着手工技艺……我们看到,在你诸多才艺的结构中,一种擅长解剖自然科学密码的聪明才智渐渐凸显出来!

  如果有人要将这时的你称之为自然科学家的苗子,也不无根据。

  但你生不逢时。东汉末年,汉室的一统天下,在黄巾大起义的呐喊声中,在诸侯相互兼并,争夺的烽烟之中摇摇欲坠,分崩离析;动荡的气流协带着建工立业、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的世风横流中原,蔓延神州。接着我们看到,你在向纵深破译自然科学的密码之时,这种能量巨大的世风向你袭来,吹进了你的脑门,吹进了你的心脏,进入了你的每一根神经。经过一阵战栗之后,你的感官发生了错觉,灵魂出现了变异。于是,你把志趣从自然科学的领域中连根拔出,开始一边研究兵家战术、治国权谋,一边全面收集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纷争变化的信息。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善于用兵,通晓政道,而且对时局了如指掌之时,你就自比前朝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乐毅,甚至姜尚、张良。身上放射出了一种“可安天下”的“王佐”之气。为了产生更大的影响,你还为自己设计了一幅名叫“卧龙”的形象广告。

  我们看到,你的'“卧龙”形象通过朋友的口碑,不胫而走,四处传扬其手法就像一个商人,将自己的珠宝摊放在闹市中炫耀一样。但你与那些急功近利的商人的售货方式不同:你从不向权贵们伸手去讨价还价。你的意图非常明显——你不效仿毛遂自荐,而是要在原地待价而诂,既保护“卧龙”的形象的尊严,又保住“王佐”之气的价值。不知是你的方式恰到好处,还是你的运气太好,不久,你的“王佐”之气就被志在复兴汉室而又兵微将寡的皇叔刘备嗅到。当他三次捧着“先生”的帽子进入你的茅屋之时,你便敞开了自己虚掩的心扉——你对刘备表示:“感激知恩之遇,誓为复兴汉室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这样,你告别了躬耕垄亩、破译自然科学密码的岁月,踏上了烽火连年、哀鸿遍野的征途!

【论诸葛亮高二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论诸葛亮作文10-06

论项羽作文-高二作文03-28

论孤独作文-高二作文03-30

诸葛亮作文08-26

诸葛亮作文03-07

诸葛亮作文05-19

机智的诸葛亮作文05-05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07-24

采访诸葛亮作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