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时间:2022-12-07 20:54:54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400字(通用22篇)

  数学童话故事塑造了儿童美好的心灵,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认识到真、善、美,多了一份天真和纯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小故事五年级4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400字(通用22篇)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

  最近,数字王国出现了许多“不法分子”,他们的身份证明都是假的。数字王国的国王想到一个绝妙无比的办法――大排查,这样就可以将“不法分子”赶出和谐的数字王国。

  一天清晨,士兵井井有条地站在城市入口,对出入的人进行排查。不一会儿,门口就出现了一名男子。士兵说:“请出示身份证。”男子犹犹豫豫地拿出身份证递给士兵甲。士兵甲见身份证上显示他的`名字是“2:7=4:5”,脱口而出:“对不起,身份证错误,您不能过去。”男子火冒三丈:“凭什么说是错误的?我的名字可是真真正正的比例呀!”男子本想鱼目混珠,躲过排查,谁知士兵爱岗敬业,办事一丝不苟。“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积相等,但你不符合要求!”这时来了一位娉娉婷婷的女子,士兵检证后,让她过去了。男子还是不罢休:“你们重女轻男,她可以过,我却不可以!”“对不起,你的身份证不符合要求!”没办法,男子只好走了。

  日上三竿,又来了一位男子。他拿出身份证,让士兵测了一番,只见身份证上显示“速度与时间一定成反比例。”士兵甲立马下了逐客令:“对不起,你的身份证是错误的。”男子心不在焉地说:“你敢冤枉我?你不知我可是反比例公爵吗?”士兵甲说:“我不敢冤枉公爵,只要您的身份证的确是错误的。”“谁说的,速度与时间可是反比例呀!”士兵甲心平气和地解释:“只有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才能与时间成反比例。”这下子,男子终于心服口服了……

  经过士兵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不法分子”都赶出了数字王国,数字王国终于回到了从前和谐、美好的样子。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2

  浙江有两个县,一个是观钱塘潮的胜地海宁,另一个则是距离它不远的宁海。它们名称中的两个汉字正好互相颠倒!这种现象在外国地名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其实中国这种现象还不是个别的,比如西安-安西(甘肃西部),武宁(江西)-宁武(山西),子长(陕西)-长子(山西),丰南(河北)-南丰(江西,有特产南丰蜜桔)。在我国几千个县里,类似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不少书法爱好者知道汉字里有“颠倒十三太保”的说法。原来,有13个常用字,把它们上下颠倒过来看,仍然是一个汉字,有些甚至和原来的`字一模一样。这13个字就是:一,十,中,田,王,由,甲,口,日,士,干,非,車。它们的形状是完全对称的。当然如果你把“車”写成简体的“车”,一颠倒,就不是什么字了。

  由此联想到现在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其中也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上下颠倒后保持原状的,它们是:0,1,8。

  第二类是上下颠倒后互相转换的,例如:6和9。

  第三类是颠倒后,面目全非的,例如2,3,4,5,7。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3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非常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非常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4

  这天,我爸爸要从北京出差回来了,因为没有从北京直达泰兴的飞机,他只能乘到南京,于就是我和妈妈便要到南京禄口机场去接他。我们只明白从北京到南京需要飞行1小时50分,我爸爸说:“他买了上午8点40分的`飞机票,一早就赶到机场了,可不巧的就是这天由于天特将降大无雾飞机延误了3小时,这可怎样办呢?我们从泰兴到南京也要2小时呢,我们究竟几点从家里出发呢?我妈说:“要不然我们再打个电话给爸爸问他几点到南京,此时我们几点钟出发最好最好?”我一听,忙说:“妈妈不要浪费电话费了,算一算我们不就明白了。”于就是我拿出笔和纸:

  (1)8时40分+3时=11时40分

  (2)飞行1小时50分

  (3)到达时间11时40分+1时50分=13时30分

  (4)从泰兴到南京2小时

  (5)从泰兴出发的时间13时30分-2时=11时30分

  “我明白了,我们务必在上午11时30分之前从泰兴出发才能赶在爸爸前面到机场。”妈妈看我高兴地说:“这天儿子替妈省钱了。”数学真搞笑,能够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5

  《数学故事专辑》的作者李毓佩教授巧妙地利用了童话与数学相结合的形式,让我们既增加了语文的好词好句,又提高了数学的思维能力,使抽象变成形象,让内容更生动地展现在儿童的面前,让数学这门枯燥无味的学科知识显得更通俗易懂,使儿童们爱不释手。

  数字专辑一共有6本,其中《荒岛历险》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中国代表队准备去和美国华盛顿参加竞赛,罗克和队员们乘上了飞机,可是很不幸,飞机在途中坠毁了。但是,罗克并没有死,他被岛上的`居民医治好了。岛上有许多没有解开的秘密,如选首领,捉内奸,抵御外敌入侵等等。罗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如选首领用一笔画的原理,捉内奸用十进制方法确定内奸洞口,而抵御外侵是由十进制、九宫格、方程式揭开了外敌团队有多少人,怎么打开房门等问题。最后,罗克在岛上居民的带领下造了一艘船,漂洋过海,终于到了美国华盛顿参加竞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帮助过你的人。更要多学数学,因为数学对于我们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多阅读,多思考,成为小小数学家吧!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6

  如果有一个数,从左到右两个方向来读都一样,就叫它回文数,比如202、737、5005、6666等都是回文数。

  数学里有个著名的回文猜想,到现在也没有被完全证明。比如说,随便找一个十进制数,把它倒过来,再把这两个数相加,然后把这个和数再倒过来,和原来的和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个过程再三地重复,直到获得一个回文数为止。

  比如,83倒过来是38,83+38=121,只经过一步运算就得到了一个回文数121。

  再比如,68倒过来是86,68+86=154,154+451=605,605+506=1111,这样,只需要3步运算,就又得到了一个回文数1111。

  最新的《回数猜想》数学故事:而回文猜数就是说:不论开始的时候采用什么数,在经过有限的步骤之后,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回文数。

  是不是所有数经过这样的`运算都能产生回文数呢?还不能肯定。比如196这个数,也许就能证明这个回文猜想是不成立的。因为数学家用电子计算机对这个数进行了几十万步的计算,却还没有得到一个回文数。可是,这也不能说,这个数永远也成为不了回文数。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7

  数学的真谛在于创新,而不在于死记硬背。——题记

  “数学王子”高斯从小家里就穷,在他七岁的时候,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他在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孩子很都被难倒了,布特纳很是得意。不料,小高斯却算出了答案。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这种细心观察,乐于动脑的`精神我们也要学会,数学不只是纸上死气沉沉的公式,而是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我们要让数学活起来,才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才能攻略更多的难题。如果我们的脑袋里只有各种僵硬的公式,而没有半点活跃的思维的话,即使做再多的题目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不要让你的脑袋塞满机械的公式。留出一点空间,让数字活起来;让思维活起来;让数学活起来!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8

  从前,有三个农民伯伯一起住进了一家旅馆,希望旅店的主人能够煮一些土豆来吃,说完之后就去睡觉休息了。当旅馆的主人煮熟了土豆,并没有讲他们叫醒,而是将土豆端在桌子上走了。农民伯伯和他的土豆

  一个农民伯伯醒来之后,就发现了桌子上的土豆,他数了个数之后,就拿走了三分之一,吃完就去睡觉了。不一会儿,另外的一个农民伯伯也醒过来了,但是,他并不晓得刚才已经有一个农民伯伯吃掉一些了。

  于是,他也数了数,吃了三分之一去休息了。后来,第三个农民伯伯也醒过来了,他也以为自己是第一个醒过来的,于是也跟上面的几个农民伯伯一样,吃了当中的`三分之一。

  后来,他的同伴都醒过来了,看到桌子上还剩下8个土豆,于是就将刚才所发生的叙述了一遍,农民伯伯都笑了。那么,到底主人煮了几个土豆呢?

  第三个农民伯伯在吃过自己的土豆之后,最后还余下8个,所以,他醒来的时候,显然是有12个土豆,而这12个土豆是刚才第二个伯伯留下来的,其实,这样一推算就看出店主总共煮了多少个土豆咯。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9

  有一个土耳其商人,想找一个助手。有两个人前来报名,商人想测验一下这两人中谁更聪明。他把两人带进一间既没有镜子,也没有窗户,全靠灯来照明的房子里。然后商人打开一个盒子说:“这里面有五顶帽子,两顶红的,三顶黑的,现在我把灯熄掉,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戴在自己的.头上,然后我把盒子盖上,点亮灯后,你们要尽快说出自己头上戴的什么颜色的帽子。”说毕,就照着做了。当灯亮之后,两个人都看见商人戴着一顶红帽子。过了一瞬间,其中一个人说:“我戴的是黑色的帽子!”这个人猜对了。想一想,他是怎么猜对的?

  想:应首先排除不可能的情况,然后一步步推出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猜对的人是这样推想的:一共两顶红帽子,商人头上已经戴了一顶红帽子,如果我戴的是红帽子,对方马上就能断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我们都不能马上判断,显然对方和我戴的一样,都是黑色的帽子。由于他抢先一步,就猜对了。

  更多数学故事之土耳其商人和帽子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0

  从来都不喜欢做家务的小明,终于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之下,答应做一次家务,前提条件是做完这次家务,小明可以自己去商店买东西,并且买什么和妈妈无关,妈妈答应给小明10块钱,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小明不可以一次把这些钱花完。

  小明接受了这个工作,快速的结束了自己的工作,从妈妈那里拿了钱就出门了,但是没想到遇到了一个麻烦的售货员。

  就在小明买糖的时候,售货员给小明讲到,你买10个糖块吧,每个0.5元,然后把这10块糖分给我们三个人吃,吃完后,我会给你几块糖作为奖励。小明一听,果断答应。可是就在小明分糖的时候,遇到了难题,10/3=3……1,这怎么分,在售货员的提示下,小明和其中一个售货员都吃了3块糖,提示的售货员发扬风格说,我就吃剩余的那1块吧。吃完后,售货员给小明3块糖作为奖励。

  但是,走出商店的那一刻,小明意识到自己受骗了,不仅没有多拿到糖,还白白让别人吃了4块糖。

  聪明的小朋友你看出问题了吗?

  其实这个题目是很简单的一年级的.趣味数学,小明只注意到10/3=3……1这个式子中剩余的1,没想到是在3的基础上剩余的1。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1

  王妈妈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儿子的名字叫小明,他非常的调皮,不喜欢上学,尤其是讨厌做数学题,每次上数学课的时候,他都感觉到很痛苦,但是有一天,老师讲到关于平年和闰年的课的时候,他突然来了数学学习兴趣,根据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他自己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目,打算回家的时候,考一考妈妈。

  小明在学校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这道题目,一路上小明都乐得合不拢嘴,他想象着妈妈被自己考到的样子,不知不觉的就到家了,一进家门,小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妈妈的面前,给妈妈出了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目。

  假设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时2月2九日,这个小朋友长大后到24岁的时候,他一共可以过几个生日?

  妈妈听了这道题目后表示很惊讶,一时间也没能解答出小明的问题,看到妈妈被自己问迷惑的样子,调皮的小明开心的笑了。

  其实,小明也不会做这个题目,那么就由小编把这个答案告诉大家吧。

  答:等到小朋友24岁的时候,一共过了6个生日,如果24岁的生日已经过了的话,那就是共过了7个生日。平年和闰年之间隔了4年,每4年这个小朋友可以过一个生日,小朋友出生的时候正好是闰年,所以到24岁过生日的时候,他一共可以过7个生日。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2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就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书中就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就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就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就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3

  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说明人们常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

  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名叫基普,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传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 个结,一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才准撤退。

  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一个结。

  古人不仅用绳结记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如,他们饲养的羊,早晨放牧到草地里,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这样,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出来一头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傍晚羊进栅栏时,进去一头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如果石子全部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子;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必须立刻去寻找。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4

  一只蜗牛走着走着不小心掉到了水井里,于是就在井底哭了起来,这个时候,青蛙跑过来说:“别再哭了,这里太高了,看来是没有办法了,我已经在这边好多年了,别做梦咯”。小蜗牛看到苍老的青蛙,就想着绝对不能像它一样就认命。蜗牛掉到了井里

  蜗牛对青蛙说:“青蛙叔叔,我想要离开这里,求你告诉我这口水井有多深吧”,青蛙觉得非常好笑,就说,你这么小,而且背着那么重的壳,怎么爬上这十米多深的水井呢?

  尽管如此,蜗牛还是说,“我不会放弃的”。到了第二天,小蜗牛就故意吃了很多的东西,沿着水井的壁网上攀爬,不停地爬,到了快晚上的时候怕了大概5米,小蜗牛非常开心,心想着如果这样怕的话,明天晚上我就能够爬出去了。没有过了多久,蜗牛就睡着了。结果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离井底很近,只有一米远。

  即便如此,小蜗牛还是没有放弃,继续往上爬,到了差不多太阳落山的时候,蜗牛又怕了5米,但是晚上又滑下来四米,但是,就这样,蜗牛一直爬着,最后终于成功得爬上了水井。

  那么,究竟蜗牛花了多久的时间才爬上去。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5

  我们学数学,整天和数与数字打交道,那么数和数字是一回事吗?你知道吗,小兰和小华还为这事吵起来了呢。事情是这样的,数学兴趣小组的张老师,给大家出了一个讨论题:数和数字的含义是不是相同的?小兰不加思索地说:“当然相同。”张老师说:“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小兰很快地说:“1、2、3……可以说它是数字,也可以说它是数。”

  小华不服气地问:“那么69是一个数,也是一个数字吗?”

  小兰说:“69是一个数也是一个数字。”

  小华说:“你说的不对,69是一个数,是由6和9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和数字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小兰和小华互不服气。

  这时有的同学同意小兰的`意见,也有的赞成小华的说法。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意见一直统一不起来。

  张老师看着大家的认真劲,笑了,她说:“数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或排列顺序;数字是写数用的符号,也叫数码。我们用1、2、3、4、 5、 6、 7、 8、 9、 0这十个数字按一定数位顺序排列来表示数。用它们可以写出任意一个数。”

  听了张老师的话,小兰点了点头。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6

  大数学家欧拉曾提出一个问题:即从不同的6个军团各选6种不同军阶的6名军官共36人,排成一个6行6列的方队,使得各行各列的6名军官恰好来自不同的'军团而且军阶各不相同,应如何排这个方队?如果用(1,1)表示来自第一个军团具有第一种军阶的军官,用(1,2)表示来自第一个军团具有第二种军阶的军官,用(6,6)表示来自第六个军团具有第六种军阶的军官,则欧拉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36个数对排成方阵,使得每行每列的数无论从第一个数看还是从第二个数看,都恰好是由1、2、3、4、5、6组成。历史上称这个问题为三十六军官问题。

  三十六军官问题提出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20世纪初才被证明这样的方队是排不起来的。尽管很容易将三十六军官问题中的军团数和军阶数推广到一般的n的情况,而相应的满足条件的方队被称为n阶欧拉方。欧拉曾猜测:对任何非负整数t,n=4t+2阶欧拉方都不存在。t=1时,这就是三十六军官问题,而t=2时,n=10,数学家们构造出了10阶欧拉方,这说明欧拉猜想不对。但到1960年,数学家们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证明了n=4t+2(t≥2)阶欧拉方都是存在的。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7

  刘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前进小学8个班去帮助农民摘豆角,每个班摘豆角的重量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问平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看谁算得快。”刘老师鼓励说。于丰很快举手回答:“平均每班摘52千克。”刘老师点头说:“你能把计算的方法说一说吗?”于丰说:“求平均数有个窍门,就是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比如,这道题就是以50为基准数。

  然后把5个班分别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并从中减去剩下那2个班比基准数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就是所求平均数。”刘老师高兴地说;“很好,于丰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一个名字叫做‘减少加多法’。做的时候可以这样:先选好基准数50,然后从前往后看,多的数前写上加,少的数前写上减,也就是:5+0-2+4-l+3+4+3=1616÷8=250+2=52(千克)这就是平均每班摘的重量。”刘老师又说:“这样求平均数速度快,计算量小,是一种好方法。”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8

  张衡在京师很长时间,也从未打算去捞个一官半职。恰巧这时有一个叫鲍德的人调任南阳郡太守,他素闻张衡之名,就邀请张衡随他去治理郡政。张衡一来因为经济上的拮据,二来也思念阔别多年的母亲,于是他就随鲍德回到了南阳,做了九年主簿。

  公元一O九年,张衡三十一岁时,当朝大将军邓骘慕名,几次派人邀请张衡去他门下做官,但张衡看不起这位极有权势的“国舅”,谢绝了。直到他三十八岁时,才提任了“太史令”(专管天时、星象、历算),正是到了这个时候,张衡的创造才华方真正地显露出来。

  在短短的`十余年里,他先后发明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指南车”等多种天文、地理学仪器,还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天文学说,开辟了古代世界地震学研究的新纪元。

  张衡一生的成就,固然是他勤奋好学的结果,但也与他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张衡生长在一个破落的宦官家庭中,他的祖父、祖母和母亲对他施以很好的影响,他自然很少染上纨绔子弟的恶习,并养成刻苦自律的品格。他一生绝少“官气”,能够较多地接近并了解人民的生活疾苦,这对他成为一个“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19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

  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这位数学家的故事也成为追求真理的典范。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20

  数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数量的概念。我与数学缘分不浅,拥有着一段很长的故事。

  从幼儿园开始,数学待我是真“好”。别的小朋友都会心算了,我却还一直停留在掰手指头的阶段,我也想很想摆脱它,可它就是死缠烂打,直至小学才放过我。

  上了小学,没过几年好日子,却又来了五大“恶魔”。小五——计算,不管是小数还是分数,偏偏它就是和我过不去,分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嗖的.一下就到了八十以下。小四——价钱问题,什么进价原价售价他都认识我了,我却还和它不太熟。小三——工程问题,我可能对等式关系有些误解,就没几次能正确的找到他的“另一半”。小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体积,这种题每每就有一堆小数乘法在面带微笑的等待我的到来。最后就是老大——只有班里的学神才能做出来的题,我与它虽有几面之缘,却互不相识,只得静静等待老师的讲解。

  如今上了初中的我却也不是曾经的我,数学也不再是我的“恶魔”,反而发现了其中的趣味盎然:与分数擦肩而过的不甘心,查出来一道错题的庆幸,完成一道难题的成就感。一切的一切使我爱上了数学这门学科,从以前的遥不可及到现在的熟能生巧。

  数学与我缘分着实不浅,故事却永不会完结。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21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明白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必须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一样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十分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明白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十分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十分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一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之后“0”最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篇22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相关文章:

数学小故事03-10

数学小故事(精选)03-11

(精选)趣味数学小故事03-12

趣味数学小故事03-12

数学小故事15篇(精选)03-10

趣味数学小故事【推荐】03-15

数学小故事(通用27篇)10-31

数学趣味小故事15个08-21

(合集)数学小故事15篇03-12

数学小故事15篇(集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