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作文

时间:2023-05-01 03:57:01 学会欣赏 我要投稿

【热门】欣赏作文锦集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欣赏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欣赏作文锦集七篇

欣赏作文 篇1

  今年的春节,母亲是在泰安过的。

  为减轻她心灵的漂泊感,从节前购买年货到过节时的礼仪习俗,我们都尽量注意去适应老人传统的习惯。坐在客厅聊家常的时候,我也会想办法找些陈年话题,帮着母亲去捡拾那些清苦却温馨的岁月记忆。

  按照妻子开玩笑的说法:有具备大学校长身份的儿子xx,研究员职称的儿媳妇做饭,再加上哈佛大学博士的孙子视频请安,我们接待老太太的规格应该还算可以,估计她这次多过几天没有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因为我们的努力,母亲的心情一直很愉快。除夕的时候,老人家一直坚持着看完春晚,等我放过了鞭炮,摆上供品,上好香,她面对泰山磕了个头,才去睡觉。

  初三的时候,三弟和三妹一家都过来吃饭,老太太自然很高兴。初四初五气温上升,天气比较暖和,她一个人出去,到小河边转了转,看了看整个大院的环境。回来和我们聊起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表露出少有的主动开朗的神情。

  抓住这一机会,我就劝她,现在住宿条件好了,至少住到过了十五再换地方。她听后还是过去那句话:来过个年就行了,不能多住。再继续劝说,她便不置可否地答应着:到时候再说吧。

  初六那天,妹妹和妹夫又过来了,说是来接母亲去他们家。按照过去的习惯,母亲换了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到三妹、三弟家住几天,接着就会回老家。

  “不是说好在这里多过几天吗,怎么今天就来接了?”我问三妹。

  “过多少才算多哎,这就不少了。”三妹还没回答我的话,母亲急忙就把话头抢了过去。

  我明白了,看来初三聚会时,老太太早就私下把来接她的日子给三妹说好了。早晨吃饭的时候,我们还劝她过了元宵节再挪地方呢,谁知她早就排好了自己的行程。妻子有点不高兴,认为早饭聊起挪地方的事儿,老太太一点信息都未透露,好像跟我们隔一层似的。

  我告诉妻子,老太太就这性格,别跟她计较了。以前一直都这样,我们又不是不知道。除非在自己的老家里,其他任何地方,即使是住在自己的子女家,她都觉得缺乏生活的归属感,不踏实。找不到心安理得的感觉,人自然就待不住。

  我曾经专门就这个话题给母亲交流过,问她干吗到哪里都是住不安稳,过几天就想走?她的解释是,在哪里都不如自己在老家里坦然、随便。

  “那有什么不坦然的,又不是别人家,自己养大的子女,给你养老不是应该的?”

  “儿子是亲生的,那儿媳妇呢,人家又不歉你的,干嘛要伺候你。”她那意思,人老了干什么都不行了,住谁家里都是个累赘,“人家对你好那是面子,掏里子说,你就是个负担,人心里得有数。别人咋样我不知道,反正时间一长,我心里就犯嘀咕。”

  母亲说的“面子”,我理解就是指那些处于表面的抽象道理,譬如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等等;她所说的“里子”,则是指感受、直觉等情绪方面的东西。事实确也如此,很多的时候,大道理谁都会讲,然而要把道理真正熔铸到情感里,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说到底,母亲之所以不管到哪里都待不住,过几天就想走,就是想在别人还没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自己见好就收,免得把关系搞僵了,连累了各家的小日子。

  正是因为母亲有这个想法,在父亲去逝后,关于她的生活安排,我们曾经提出两个方案让她选,一是在三个儿子家轮流过,二是住在一个儿子家,采取一人出力大家出钱的方式。最后她都没同意,依然坚持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家里。为了防止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兄弟姊妹都往回跑,她才答应春节到三个儿子家里轮流过。

  父亲去逝后的第一个春节,母亲是在我们家过的。那时候我们还住在文化路,楼层比较高,上下也不方便,过了春节,就同意她搬到了三妹那里了。母亲在三妹家住了几天,便回了老家。

  针对母亲到谁家里都过不安稳的心态,我们曾经多次劝说,都效果不佳。把道理掰开了打碎了,一点点地给母亲分析,到最后她还是那句话:到哪里都不如自己在老家随便。

  实在无话可说了,大家就挨家逐户地给她找榜样:“你也学学前门的大娘,你看人家,不管对哪个孩子,都是理直气壮的。”

  “各人有各人的品性,你们也别劝了,我学不了。”母亲坚持说:“如果像××××似的,到最后惹得谁也不喜,那日子过个什么劲儿。”母亲说的也是实情,由于观念上的差别,她身边的老人里,在婆媳关系甚而母子关系的处理上,矛盾不断甚至闹得不可开交的例子,不在少数。“你们也别让我犯难,我自己在家里,没有任何顾虑,过着舒坦。”

  不管自己如何辛苦,也不愿麻烦别人,母亲这脾气,到老都没有任何改变,包括对自己的儿女。今年又该到我们家过春节,她早就告诉过我,过了腊月二十三再去接她,不能太早了。凑巧我妹妹妹夫腊月二十二回老家有事,母亲为了让我省一趟,就自作主张跟着他们过来了。

  我们嘉和的宿舍有个小院,进出很平坦,居室里也很宽敞,母亲也觉着很方便。原来想这次能够多过几天的,哪知道她仍是不改老主意,春节一过,就准备挨家点个卯意思意思,便打道回府。

  临出门,看到我愕然不解的表情,母亲悄悄给我说:这样热乎乎、香甜甜地走,正好。

  说到底,她还是怕时间长了相互之间产生厌烦情绪,再处起来就没意思了。

  母亲的这种心态与性格,是多少年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积淀形成的,不是你讲道理就能够让她转变的。既然如此,看来我们要尽孝,遵从她的意愿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新春走基层”栏目,曾在各地就“什么是孝顺”进行采访,受访者纷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给我的感觉是,凡是讲得到位的,都是贴近生活实际远离空洞概念的大实话。

  落实到生活实际中的孝顺,真得是要因人而异。因为尽孝不只是让老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还要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实。让孝敬达到身与心的和谐统一,应该是最高的追求境界,而能让老人感受到一种顺心如意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再具体来说,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下走过来的老人,身心需求是不一样的,难以用抽象空洞的大概念来一概规范。像母亲这样的性格,自己忙碌一辈子,到自己该享清福的时候了,反而怕麻烦别人,甚至亲生骨肉伺候她,她都心有不安。这是与她的处世哲学直接相关的。

  从本质上说,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与识字多少甚而识不识字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思想认识、思维模式是复杂还是简单,最终抵达的,都是一种哲学境界。母亲的哲学,也即她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她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以及过日子当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等,已经凝结为一种基本信仰和人生态度,不可能随着几句解言劝语所改变。

  如何认识母亲的哲学,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我觉得放在母亲身上最恰当的,是“慎独”两个字。

  当然母亲不识字,从小也没受过私塾的教育,不可能知道语出《中庸》的“慎独”有什么深切含义。但这并不耽误她受“慎独”思想的影响熏陶,在独特的生活环境里,逐渐形成自我的人格修养。表现在言语行为中,概括起来那就是:依理顺情,无愧于心;以身为范,慎独寡言。

  就我所了解的母亲,以上十六个字,放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我父亲弟兄三个,一直没有分家,母亲嫁过来,不但上有公婆,每天还要面临着三兄弟所形成的微妙关系。在这样的家庭里,她要想做一个好女人,赢得全家人的尊重,就不但要做到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还必须以身为范、忍让寡言。不论人前还是人后,首先想着别人,无论大事还是小情,都抱着自己吃亏的原则。一句话,宁愿委屈自己,也想办法让别人心里得到平衡。多少年来,母亲就是这样安身立命的。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母亲刚强、自尊、忍耐、内敛的个性。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大环境下,要沉下心来维持好一个家,就必须舍弃自身很多的现实利益,以追求心理上满足的方式来平衡自我。慢慢地,便逐渐形成了母亲不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不屑于空泛地表述,而以实际行动昭示众人的秉性。无论对谁,她都会省去空洞俗套的表白,坚持着自己认定的那个理儿,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一种不容商量的执拗。

  我早看出来了,母亲生活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用自我牺牲所换来的那种内心的自豪感。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这个阶段,恰恰是母亲操持着一个大家庭,供养着三叔读完高中,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三叔在山东医学院还没毕业,放假回家,就有村里人来找他看病。每每这时候,我就会从母亲脸上看到最兴奋最欣慰的表情。

  到70年代末,我毕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再后来弟弟也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在这每一个生活转变的节点上,母亲都会品尝到人生的满足与欣慰的感觉,只是她不便得瑟不善表达,而悄悄地把自我安慰深藏在心底。对于自己一辈子的付出,母亲没有更多的奢望,只要大家都顾家,都想着她,都过得好,这就足够了。

  母亲的这种人生追求看似平凡,实际上却体现了很高的境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讲,它也达到了尊重需求甚而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心理层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里婚丧嫁娶,要请主事的人,父母往往都是被邀请的对象。被邀请主持管理红白事务的人,在我们老家被称之为总理。好多的时候,父亲是男总理,母亲是女总理,老两口各指挥着一帮人,共同运筹着别人家的红白喜事。我们家在当地的辈份并不高,父母能有这样的待遇,足以说明他们在村人心里的地位与威信。我经常这样想,父母共同接受了邀请,当老两口晚上倚着床头为主家筹划事务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开常委会的感觉?!

  总之,长此以往,老太太被众人抬得越高,就越不好意思找梯子下来了。年纪越大,她只好越不能掉以轻心,宁愿继续苦自己,也不能有损于自我的尊严。这样,辛苦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慢慢成了一种做人的境界,一种行为的习惯。

  这种习惯和脾气结合在一起,表现在对待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就形成了一种任性。从我们的角度看,母亲过得有些太认真,太刻板,太不随性了,然而它既然成了一种秉性,要转变也难,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所概括的依理顺情、无愧于心,以身为范、慎独寡言,体现在母亲身上,完全是出于生活中的自然,成了她生命的一种纯然表现状态。不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始终如一,这就形成了“慎独”的高境界。

  “慎独”的根本在于“慎心”,这一点从母亲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认准了那个理儿,就心有所主,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改变主意,换个角度说,再大的诱惑摆在眼前,都不为所动。

  前年的时候,嘉和的宿舍刚收拾好,我们请母亲来新家过中秋。她来了,过得也很高兴很欣慰,可是只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就嚷嚷着该回老家了。我私下悄悄问她为什么,她说在这里时间长了,耽误儿媳妇上班。自己年纪大了,啥忙也帮不上,整天等吃坐喝的,心里不舒服。

  我和妻子好劝歹劝,说她在这里一点都不麻烦,平时吃什么还是吃什么,这么大的房子,能有个老人住着说说话,多好啊。

  “你想想那天晚上,彭市长两口子散步看到你,还很眼热我们呢。说都退休的人了,老母亲还这么壮实,多幸福啊。”

  母亲却说:“别糊弄我了,谁不捡好听的`说。再怎么说,我在这里只能是个累赘。”

  别管你怎么劝,她心里守着的都是自己的老主意。母亲的哲学很简单,很朴实也很具体。遵从自我的感受来选择生活方式,只有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她才能找到脚下有根的感觉:心有所依,情有所寄,踏实从容,心里坦然。

  离开故土她就有一种飘泊感,就是住在亲生儿子家里,“慎独”意识也会转化为一种自律情态,约束着自我的一言一行。每次来这里,母亲都会专门交代: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看她鱼肉都不吃,一天早晨妻子给她多煮了几个鹌鹑蛋,好说歹说,她只吃了两个,剩下的要我们两个分着吃了。而且事后还不忘提醒说:千万不要再给她专门做饭了,早晨吃鸡蛋就行,多煮那几个鹌鹑蛋,让她心里不好受。

  我们家平时吃水果就多,假期里就更不用说了,按妻子的说法 ,吃水果不但要日常化,关键是还要多样化。苹果、柑橘、梨子、柚子等等,每天都会洗上满满两小筐。让母亲吃,她说冬天不敢随便吃东西,不是这个太凉,就是那个上火。没办法,我就会把香蕉剥好亲自陪着她吃。第二天,再拿两粒金桔给她,告诉她这是止咳的,让她没理由拒绝,她才不得不吃。

  妻子吃水果的时候,也不能总是自己吃,有时让让她,她总是那句话,你吃你的,不用管我。端几颗草莓给她,她最多也是只拿一两颗,意思意思就算了。妻子回到餐厅小声问我:老婆婆是真不愿意吃,还是谦虚啊?我只好回答,你都问过她了,意思到就行了,谦虚不谦虚就别管了。她有自己的想法,顺着她才是明智的。

  晚上睡觉前,她端着洗脚盆出来倒热水,我跑过去提起暖瓶帮她倒上,想顺便给她端到卧室里,她态度坚定、甚至有些不耐烦地告诉我:“你甭管!我自己能端。”

  老太太,就这么任性!

  从慎心开始,严谨自律,慎始慎终,这可能就是“慎独”的精髓吧。这种精髓表现在生活中究竟会怎么样,我从母亲身上好似感受到了。在一般情况下,她自己能打理的事情,就不愿去麻烦别人。她内心里向往着一个心神自由的能动性世界,只要是自己还能够亲力亲为,就不愿意别人去破坏它。我只能这样来理解。

  母亲是一个在大家庭里熬出来的“成功”女人。而她的成功完全是以自我的牺牲精神,超强的自我消解委屈的能力换取的。嫁到我们家后,先送走了追求精致生活的公公,又伺候生病卧床的婆婆,好几年如一日。老人都不在了,还要为丈夫、大伯哥、小叔子打理日常的吃喝穿戴,加上抚养自己的孩子,这不但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更需要坚强的毅力。特别是在农村合作化以后,女人需要和男人一样去地里干活,收工回家,男人能够休息了,可母亲还必须围着窝台忙前忙后,五冬六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慎独”的自觉意识和牺牲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到现在我都还记的,一家人吃饭改善生活,萝卜炖草鱼,家里所有人每人一条,可吃饭的时候,母亲分到最后总是没有自己的,因为她根本不把自己算在内。八月十五吃月饼,每家只能分得一斤,用刀切开,每人一片,弟妹们拿在手里高兴地跑出去了,谁也不会想到母亲自己从来吃不到,最后只是把切掉的月饼渣放进嘴里。还有端午节煮鸡蛋,等等,凡是按人头分的稀罕东西,她总是把自己排除在外。尽管她的高风亮节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肯定和赞美,她也没有抱屈过。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我有时候就在想,母亲一生遵从着“慎独”的哲学,她是不是需要刻意地抑制着自己的种种欲望,甚至有时候会有意地压抑着自我?最起码,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母亲会将自己的行为放置于大环境、小环境中反复衡量,进而设身处地的多为别人着想,以尽可能的满足对方心理作为处理事情的依据。

  母亲的哲学的伟大,表现在她年老以后,则更值得钦佩。

  老一代人吃过的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我们看到有不少的人,会很容易把自己的委屈当成资本,借助岁月的积累编织成长长的绳索,一旦时机成熟,便用它对亲人进行道德绑架,以此来达到心理的平衡。体现在现实中,便形成了两代甚至三代人之间的严重矛盾。在进行社会文化道德评价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所谓理论工作者,也往往会到传统论理道德里去找依据,要求新时代的人去上演旧的“故事”。

  母亲没有文化,但她从自我的人性体验出发,明白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

  母亲也会回忆过去,也会讲当年自己做儿媳做妻子做母亲所受的艰难,但她从来都只是感叹,不会埋怨,更不会想着通过下一代来自我找补。有时候妹妹们会给她开玩笑,说你看你,小媳妇的时候只会伺候人,现在自己熬成婆了,却开始怕儿媳妇了。母亲听了也只会说:那是什么时候,这是什么时候。

  我觉得就这一点,母亲就比那些满肚子文化的卫道士们有见识的多。

  越到后来我越才发现,我的一些秉性,更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那种隐忍、内敛,那份缘之于骨子里的自尊,那种情愿委屈自己也不会多作解释的沉静心态,成就了自己,也限制了自身。有时候名利就在眼前,哪怕送出个媚笑,躬一下腰或者伸一伸手,就能得到。但就是超越不了内心里的那份自尊。作为熔铸于血液里的生命元素,你就是喊一千遍战胜自我,关键时刻还是依然固我。这样的秉性,限制了客观外在很多应该得到的东西,别人看起来有点可惜,可却也更好地维持着整个生命的平衡,因为到什么时候都无愧于心,所以人的内心永远轻松。

  总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省事的母亲。她的自我苛刻,她的沉静隐忍,她那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高兴的品性,在长久的岁月里逐渐凝固成不给别人找麻烦的性格脾气。作为一种母爱,它是静默深潜的,难能可贵的。可当我们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不再注意细细体味随着年老越来越处于弱势的母爱了。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我出发,按照自我的需要来实践所谓的孝道,甚至很多时候将行孝变成了自我心理的满足过程,把老人当成了纯粹的自我实现的载体。一旦自己的行为得不到迎合,还会对老人产生误解,甚至在心理上生发出某种程度的怨气。

  这种带有自以为是的霸道之孝,一不注意,往往就会出现在生活中。真是值得每个人认真反思。

  初八的时候,因为带着母亲去医院看眼睛,我们中午又聚集在三妹家里吃饭。提起了除夕的春晚,聊起来才知道,母亲陪着看了整整一个晚上,实际上什么也没看懂。她只是觉得过年了,心里高兴,所以坚持到12点之后才去睡觉。

  我问母亲:那一个冬天里,老太太们都去你那里看电视,每天一坐就是一屋子,你们看什么?

  她说:“放碟,看戏。”

  怪不得一次电视上放往年的小品《打工奇遇》,母亲很兴奋地给我说:那不是赵丽蓉吗!原来,她们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心里也有自己的明星。这里的生活环境再好,也没有她所希望的那种人文环境。她熟悉的人文环境在老家,在那个住了几十年的村子里,离开得太久,她的内心就会找不到感觉,就会不适应。

  正因此,我坚定了这样的想法,随母亲的心愿,她愿意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回去,都随她。

  正月十六那天,我和妻子把母亲送回了老家。当她走进自己家门的那一刻,看着她的背影,满文军《懂你》那深情的倾诉之声,在我心中腾跃而起: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欣赏作文 篇2

  一天,我看见哥哥在骑自行车,于是我和妈妈说:"妈妈,我想学骑自行车好吗?"妈妈点了点头。

  第二天终于到了,我、妈妈和哥哥来到一个操场,妈妈说:"我们就在这里练习吧!"妈妈先把两条腿跨过自行车,在把手放在了车把上,在把一只脚放在脚蹬上,妈妈一蹬,另一只脚紧跟着,"哇!妈妈好厉害!"我羡慕的说道。妈妈说:"你来试一试。"我心里想应该没那么难。

  我模仿着妈妈的.样子,脚一蹬,结果我一下子倒在了地上,自行车倒在了我身上,它好像在说:"想骑我,不可能!哈哈哈。"我站了起来说:"妈妈我不练了。"妈妈心平气和的说:"做什么事都非一日之工,哥哥也是学了很长时间才学会骑自行车的。"我想想说:"好像是的。"我又坚持练习了一个多小时,妈妈说:"你的平衡还是不太好,要继续练,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妈妈说:"你骑得非常好了!"我高兴的说道:"我终于学会了!"

  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放弃学习的机会。

欣赏作文 篇3

  他,总能化风波为平静,化平静为祥和,一切的一切在他面前,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堪一击。

  他,坐在我前面,在班中代号“传奇人物”,次次数学测试都和满分挨得那么近。一次,照常进行着单元的小结测试,我旁边的同学和平日里一样,七八个女生围在一起,开启了考试前永恒的话题:“又是测试,都不会,怎么办?”我刚要起身,和她们高谈阔论一番,却看见了前面的“传奇人物”,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左手拿着铅笔末端,右手仔细地拧开铅笔盖,确定无误后,又小心装上放在桌上。仿佛教室中所有发生的事,都只属于教室。他又弯腰从抽屉里拿出直尺,演草纸,然后静静的等候着。他,让我觉得,置身在一个静谧的森林中,所面对的只是一片寂静的绿。

  这次测试题,让我死掉了很多脑细胞,尤其是最后一道压轴大题。前面的题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希望能快速的解决压轴大题,再检查前面几道计算量大的题。(原创作文 )

  读了两遍题还做不出来,我的思绪已经完全被打乱了,时间在不经意间从笔尖划过,五分钟又没了。我又读了一遍题,怨火冲上心头,让我有了把试卷揉掉的冲动,但还是按捺住了,我将试卷翻过来看两眼觉得没问题,又翻过去,看两遍,还搞不定。“最后十五分钟抓紧时间。”我抬起头看了眼老师,不知道该继续写还是检查前面的题,试卷被我翻来覆去了好几遍,我忍不住看了一眼“传奇人物”,他和我一样,也在做最后一题,不同的是,他脸上多了些许平静,手中拿着铅笔,从容的对着题把条件标在图上,前后进行了两次之后,铅笔换成了黑笔,试卷上写满了黑色的.字迹。他在最后的几分钟解决了这道难题。如果我抓住了那十五分钟,也能像他那般镇静,而不是浮躁的,也许那道题也完成了。

  他这种临危不乱,不暴躁的特有的品质,是大多数人所没有的,也是我一直欣赏的……

  不知道他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只知道他每次都能安静的,以平常心去对待所有的事,真正做到了不为未知的事感到焦虑,不为未知的事而恐惧。

欣赏作文 篇4

  我爱旅游。我向往那顶峰的试比天高,也向往大海的深邃湛蓝,我喜欢观赏罩着山顶那若有若无的薄雾,更热衷于那道水天相接的海平线,沉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有一种无穷无尽的乐趣。

  看山

  武夷山是我最魂牵梦萦的地方,她的巍峨与秀丽至今仍深深印在我脑海中。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野草一簇簇在路旁摇曳,一声声清脆的鸟鸣给我们引路,路那边古木幽深,远远透着一种古老而神秘,清凉而芬芳的气息,走着,突然出现了闪电般的小径,沿着它走进去,呀!简直就是林海,千百棵树木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尽情舒展着枝条,叶尖晃着炫目的光芒,投下淡淡的.绿影,把天空遮成一片浓荫,好不容易才能发现一角蔚蓝,干枯的落叶铺成了地毯,踩在上面,咔嚓咔嚓的声音,多么美妙!我的身心有一种完完全全的放松,一股发自内心的快乐油然而生。这时,我发现一汪天然小池,它像姑娘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小鱼儿张着大嘴,以光一般的速度迅速游走,透明的小虾卡在石缝里,瞪着黑豆般的眼睛警惕地望着四周。=

  踏上最后一级台阶,远处一座座山绵亘万里,静静坐落在那里,山顶风光无限好,我张开双臂,尽情享受着微风裹挟着山中独有的清气迎面袭来,这种感觉充满了温暖。

  看海

  遥望大海,天空好像被海水洗过,如同一块光澄透亮的蓝水晶,海还是一如既往,掩着神秘的面纱,海面蓝波万顷,像一块块染上了蓝色的五边形,又像调皮的孩子,浪花卷袭着泥沙,一次次拍打着沙滩,又不甘心地退下,赤脚踩在柔软的沙滩上,感受阳光的洗礼,海水涌上来又退下去,海水浅的地方,古铜色的,不规则的石头一块连一块摆在那儿,海上漂浮着大片的泡沫,一艘艘豪华的游轮飞速而过,夕阳西下,大红的光芒大面积地铺在海上,真是半江瑟瑟半江红!观赏这迷人的海景享受这沁人的空气,聆听这动人的旋律,这难道不是一种乐趣么?

  看山,看海才感到眼前如此高远,心胸如此宽阔,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感受到,那远离城市喧嚣,源自大自然的乐趣。

欣赏作文 篇5

  《妈妈,只有你能欣赏我》这篇文章,应该说已经是第二次看到了,当时印象就很深一一惊讶于这位母亲不同于其他人的教育方法,还有孩子取得的成就。那位妈妈把老师的不屑,否认全留在自己的心底,留给孩子的满是鼓励与相信,使孩子每次黯淡的`目光一下子就充满了光明,他的妈妈一直从心里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一直看到了孩子的努力。

  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家人,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也试着了解我,试着关心我,却又怕打扰着我,他们一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默默为我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有一些微小的举动却完完全全地被感动到了,就像冬日的一抹暖阳一般,而我们却总是忽略了太多太多。有时总说出了些很伤人的话,在说完后才追悔莫及;有时总抱怨别人的父母多好;有时厌烦父母说的话敷衍着回答。却疏不知听到话后落寞的眼神,疏不知他们也为了你改变着自己,疏不知他们多关心你,却得到的只是“知道了”“哦”“别烦我”……渐渐地,脑海里浮现出一些零碎的小片段:那次,我只是次小发烧,家里人却都很着急担心,一天总是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我一考得好,一获奖,家里都很开心,嘴上说着继续努力,却总和别人炫耀这件事,简直比他们自己获了奖还开心;一不开心过了之后,我早已忘了那件事,而他们却总清楚地记着……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就如一颗颗在宇宙中很渺小的星星,可就是这些星星,当他们组成在一起时,那满天繁星,才组成了那耀眼夺目的星空与宇宙。

  就像文章所说的,只有你能欣赏我,在爸爸妈妈他们的心中,即使是全世界都轻视你,否认了你,而他们一直在你身后保护着你,鼓励着你。即使前面的道路荆棘遍地,可他们相信你,你也该相信自己,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们勇敢地走下去,证明给轻视你的人看,你可以,你做到了不可能的事,因为那个“相信”,那个“只有”,那个“欣赏”!

欣赏作文 篇6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源,欣赏者必须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德。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肯定了别人也肯定了自己,诚如爱默生所言:“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欣赏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完善自己,学会欣赏、懂得如何欣赏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欣赏,是一种理解的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赏,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加健康地成长和进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学会欣赏,是一种爱,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欣赏之中,世界才能充满爱!无知便无欣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然就无法欣赏可言。欣赏就是赏识,欣赏就是领略,欣赏就是那视线之内的那一份美好。欣赏别人就是一种尊重,被别人欣赏就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则为一种最大的不幸,否则便不会让孟浩然发出“欲取鸣琴弹,恨无知心赏”的叹息了!

  生命需要懂得欣赏,只有懂得欣赏,我们才能领悟到美丽世界的种种奇观;只有懂得欣赏,我们才能发现人生的诸多坎坷,其实也是美妙的乐章;只有懂得欣赏,我们才能在被玫瑰刺伤手后依然高兴而不心伤。

  我欣赏别人的潇洒倜傥,因自己无翩翩风度,欣赏别人高谈阔论口吐莲花,是因自己舌短口笨不善言辞,我欣赏别人周游世界闯天下有颜见江东父老,是因为自己随遇而安耐得寂寞能独守一方清贫。欣赏是种互补,是一种冶炼,是世术升华前的'一种酝酿。

  用欣赏的眼光审视自己与世情,我们会发现大自然和生活原本是这样的美好;用欣赏的心态对待亲人和同事,我们会由衷地感激此生得以牵手结缘相聚同行。学会欣赏,我们就不会埋怨昙花易谢,人生苦短;学会欣赏,我们就不会苛求月儿常圆,花儿常艳。学会欣赏,同事之间多一份信任,少一份嫉恨;学会欣赏,朋友之间就会多一份温情,少一份伤害。

  用童心欣赏自然,用爱心欣赏他人,用信心欣赏自己,优美的风景就会悄然盛开,幸福的生活就会骤然绽放.......

  我欣赏一生足也的知己,这个世界上,喜欢你,讨厌你,崇拜你,鄙视你,亲近你,疏远你的人都有,你也会产生亲疏不一的自己感情回馈。但那种欣赏的眼光里,往往会不自觉的在你心中激发出一种温暖,感激,被包容,了解的投契,轻松的感觉,这种轻松,是那么不需要多解释,对方也能理解、明白你的心意的简约美感。

  我们生活中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会相识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知己之所以让人舒服,更重要的是那种欣赏了解后的信任和肯定,如果没有这一点,半信半疑的欣赏,也不过是普通的热点关注和“一生足也”的知己相去甚远,也现不出这个知己的难能可贵,能够激发出让人粉身以报的热情。

  我欣赏对方的才华和真实,我愿做对方永远的知己,虽然我们不在一起,可我们相互鼓励和牵挂,那份情意深深埋在心底,我们总能感受到彼此真真切切的存在,能够感受带彼此的内心情绪,感受带彼此关心的温暖,有淡淡的暖暖的思念,淡淡的相惜。

  五彩缤纷的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就是这样,让心怀纯真,向往美好的人们不时地感受无尽的自然美和人性美,这就是欣赏的魅力。

欣赏作文 篇7

  有一位作家成名后返乡,特意看望了初恋情人。这位女人当年及是远近闻名的美女,只因作家太穷,她嫁给了当时的村支书的儿子。女人问作家:“写一篇文章可以挣多少钱?”作家回答:“百十来元吧”。“多少时间可以写一篇?”“也许几天,也许半月”。女人说:“那你还是不如我家娃儿他爸,他在水库拉一天沙子就可以挣200多元!”

  这个故事看完后很是令人深思,作家原本想让女人知道选错了人,谁知反被讥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作家一定信奉古人的“三立”:“立功、立德、立言”。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立言乃人生价值。孰不知女人的价值观是“一天挣200元!”瞧不起!

  那我们衡量人生价值是看物质还是看精神?据说人体脂肪提炼出来只能做七八块肥皂,提炼出的石灰仅能刷一间小屋,提炼的磷只能做20盒火柴,加在一起才值二三十无。但躯壳内的精神、才智、思想值多少钱?50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要回祖国,美国海军次长尼乐金波尔说:“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回中国,他抵五个师!”一个人何抵五个师?钱学森是“美国火箭技术领域最出色的火箭专家”。

  人常说黄金有价书无价,有漫画上李白叹:“《静夜思》稿费换不来一瓶好酒!”对呀!短短的'四句也就几十无稿酬吧!明白易懂,却余味无穷。其艺术价值怕是千古绝唱无人可比的。

  有篇杂文中说:“一个卖羊肉串的和一个作家说:咱们俩是同行,你把文字串起来卖,我把肉串起来卖,但是人们吃了我的肉串可以充饥,可是买你一本书也不顶饿,有啥用?他却不知道,人的头脑饿比肚子饿更可怕,肚子饿了随便什么都可以充饥,但是头脑饿了,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补充上去的。

  如何体现人生价值,就看你的人生取向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人生道路的关键,需要好好把握。

【欣赏作文】相关文章:

最新欣赏的作文 欣赏的作文01-24

欣赏的作文04-30

欣赏的作文01-08

欣赏作文08-11

欣赏的作文06-27

【经典】欣赏的作文10-20

欣赏的作文01-29

【精选】欣赏的作文01-23

欣赏的作文【经典】01-24

[精选]欣赏的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