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生态管护员的一天作文
9月1日9时许,从曲麻莱县城出发,往北,往东,再往东。
翻过几座大山,几个河谷,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管护队员的越野车走了四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上山巡护的起点——通天河畔海拔3900米的江荣沟。
爬山,遇见马麝
13时许,越野车从一个长陡坡开下来到了江荣河谷。一阵颠簸后,停在了沟底的草滩上。
眼前是扎俄山,主峰海拔4800米。扎俄山脚下丛林密布,山坡上长满了各种低矮的灌木,很多树叶上长着刺。“这里就是爬山的起点,我们的目标就是翻过去,然后下山。”管护队长文校介绍完情况后,开始钻灌木林上山。
“快看,有马麝!”没走多远,目光敏锐的文校发现灌木丛里有动静。随后,两只马麝从树林跳了出来。
记者拨开眼前的树枝,准备拍照时,马麝已经消失了。文校说:“没事,我们继续找,这片灌木丛里有40多只马麝,五六只猞猁,往上走我们还能遇到。”
快要爬到山顶的时候,文校又听到了动静,他小心翼翼地钻进林子里,寻找动物的踪迹。“赶紧拍,又有两只。”文校从树底下小声喊。只见两个动物影子从树林间高高跃起后蹿入密林跑了,马麝行动灵敏、迅速,拍马麝的机会再次错过了。
管护队员为什么不绕开丛林走大路,非要钻树林呢?这也是有原因的,有些盗猎分子会用钢丝做成圆形的扣子(也叫套子)绑在树底下诱捕动物,管护员钻树林就是要把扣子找出来,然后一一拆掉。此外,钻树林的时候,管护员要注意听丛林里动物们的声音,辨别种类后拍照,等巡护完了,回去建档案,年底还要根据每个巡护区动物出现的多少,做种群分布调查。
上山路上文校向记者介绍了马麝的生活习性,他说,马麝是一种喜欢独居的动物,早上在山的阳坡吃草,午后在阴坡的灌木丛休息,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马麝也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艰难攀岩,寻找更多野生动物足迹
等队员们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才发现,眼前的风景跟山底下完全不一样。万里长江曲曲折折穿梭在群山之间,向东流去。
我们继续往前走。扎俄山顶的草地上,有很多指甲盖大小的粪便,有湿漉漉的,也有已经干了的。文校队长说,这些都是白唇鹿留下的,从干湿程度判断,附近的丛林可能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唇鹿。听说附近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我们赶紧跟着文校队长往前走。
不远处有好几处陡峭的崖壁,翻过崖壁,才能下山。沿着山路往前走,记者感觉脚底下有东西在快速移动。仔细一看,是一条草黄色的小蛇,长一尺多,有大拇指粗细。年轻的管护队员们都说没见过蛇,文校说他也没见过。
走近山崖,陡直的崖壁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环顾四周,才发现右手边的悬崖下是长江,左手边是陡坡。眼前没路了,怎么办呢?文校说,爬过去。
噌,噌,噌……不到一分钟时间,身姿矫捷的文校队长已经爬到山崖上面去了。山崖下的记者被文校队长攀崖壁的速度惊呆了。管护队员索南多丁说,文校队长就像是擅长攀岩的岩羊,再陡的崖壁,他也能过去。
站在崖壁下面,记者犹豫了很久,迟迟不敢往上爬。等了几分钟后,在文校队长的鼓励下,终于下定决心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往上挪,丝毫不敢回头。
爬上崖壁才发现,管护队员比记者更不容易。一尺多宽的崖壁小路上,他们一只手扶着山崖,另一只手使劲拽住记者的手往上拉,而管护队员的脚尖踮在路边上,把大部分的路面让给记者,他们的整个身体是悬在崖壁上的。
巡护,需要克服多重困难
翻过山顶的崖壁是陡直的下坡路,在半山腰的位置。好几只岩羊看到人群受惊后,往山下跑去。下山的这条路其实是野生动物们下山喝水的必经之路,也是生态管护员日常巡查的重点。
快到江边时,管护队员在江边的悬崖附近找到了白唇鹿的休息地点。在一株柏树底下的平地上,堆着厚厚一层白唇鹿的粪便。文校说,白唇鹿就在附近的丛林里或者到江边喝水去了。
从山坡往下走,遇到的是窄窄的山沟,从上面爬下去,就到了长江边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碎石往前走,几十分钟后,到了长江边上的管护员休息站。大锅里,水已经烧开。舀一盆热水,拿一碗泡面,再加几块牛肉。还没等面煮好,管护员们就大口吃开了。
18时许,天色将暗,原路返回需要更多时间。这种情况下,管护队员们通常选择漂流回去,乘坐橡皮艇到下游离公路近的地方,再开车回家。我们坐上橡皮艇向下游漂去,江面忽而宽、忽而又变窄,水流湍急,水下还有石头,橡皮艇得及时绕开。文校说,每年大雪封山时,山上的路走不了,天寒地冻,管护员背着行李,坐橡皮艇漂流巡护,手脚冻伤或者受伤是常有的事,夜晚还要在江边扎帐篷住宿,一去就是十几天。
漂流而下的时候,有人朝山里喊了一声。这时,七八只白唇鹿从河边跳了出来。“快看,他们在喝水。”随后十几只白唇鹿快速往树林里跑去。管护队员说,每次漂流都能遇到下山喝水的动物,这也说明动物们活动的道路是畅通的。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成立使得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加,每次巡山都会遇到不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拿扎俄山来说,山顶的峭壁是Ⅱ级保护动物岩羊和Ⅰ级保护动物雪豹出没的地方,雪豹有一两只,岩羊两百多只,半山腰的针叶林是Ⅰ级保护动物白唇鹿的家,有七十多只,山底的灌木林则是Ⅰ级保护动物马麝、Ⅱ级保护动物猞猁的活动区域,加起来有五十只左右。
要把整个管护区野生动物种群的分布情况了解清楚需要花多长时间?文校说,他花了16年。16年里,文校自己也不知道被扣子绊倒过多少次,拍到过多少野生动物的照片,但是他清楚地记得每一块草场上动物的数量。(记者 祁宗珠)
相关新闻
三江源国家公园新增一批管护员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省将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在原有2554个林地、湿地单一生态管护岗位基础上,新增一批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系统推进山、水、林、草、湖组织化管护。目前,新的生态管护员已上岗。
按照中央精准脱贫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创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印发《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实施方案》。即在原有2554个林地、湿地单一生态管护岗位基础上,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在园区的玛多、治多、曲麻莱、杂多4个县安排试点村,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4县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逐步扩大到试点政策规定的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目前,已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确认、核对、管护员的聘任、协议签订等工作。生态管护员按月发放报酬,年底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局长李晓南介绍,根据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推进山、水、林、草、湖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组建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组织开展马队和摩托车队远距离巡查管护。充分利用过去配发的流动帐篷及多媒体收视系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使牧民由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管护者,让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生态管护员的一天作文】相关文章:
基于GIS的土地生态管护04-29
浅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与管护04-28
林业管护员总结范文(通用10篇)10-30
生态04-29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04-27
论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04-29
生态旅游破坏生态04-27
《老子》生态智慧与生态教育04-27
保护生态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