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社戏》的主人公

时间:2024-02-18 11:39:02 作文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也说《社戏》的主人公

  前一段时间,听了一节课,鲁迅的《社戏》。其中一个环节,老师问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起初教室里一片沉寂,老师顺势启发:是不是长得好看就是主人公?是不是有名气就是主人公?是不是篇幅长就是主人公?学生迷迷糊糊,不知所措,换做我也是,老师究竟想问什么问题?是问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还是判定一篇文章的主人公?

  陆陆续续,有孩子高举自己的小手,有的说“迅哥儿”,有的说双喜,有的说六一公公,有的说阿发,难有定论。尤其是说“迅哥儿”的人占据主导地位时,老师的脸上很不自然,恨不得一下子报出答案。无奈有不少老师听课,他只能一次次询问,一次次启迪。最终有一个孩子,就坐在听课老师的旁边,他站起来,大声说:平桥村人们。立即,老师的脸上露出欣喜,兴奋地说:的确,就是平桥村人们。为什么呢?

  学生没有答案,老师说出自己的答案:判定小说的主人公,不是看他好不好看,不是看他有没有名,不是看花在他身上的篇幅长不长,而是要看他能不能突出文章中心。这篇文章,作者写“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那么“我”呢?有孩子说配角,有孩子说旁观者,有孩子说次要人物,老师都一一否决,说他是穿针引线的人物,是线索性人物。

  如何判定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不看篇幅,不看名气,不看姿色,这没有错,但这是不是唯一标准?显然不对。的确,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据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就决定他是否文章的中心人物。然而,现实情况是花在主人公身上的笔墨越多,反映的东西就越丰满,也就越能彰显他在文章中的中心地位。说白了,就是文章主人公。至于笔墨少,而又成为文章主人公的,应该是不多见的,或者说不是常态文所常用的写法。况且笔墨多与少也不一定是文字,而是要看作者的着力点,或者说通过他来反应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举个例子,鲁迅的另一篇小说《故乡》。虽然闰土所占的篇幅比不上文中“我” 所占的篇幅,却是作者的着力点,通过他来揭示劳动人民走向灾难的根源:多子饥荒,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甚至是隔膜”(茅盾语)。可以说闰土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线索人物。

  那么《社戏》呢?主人公是平桥村人们,还是“迅哥儿”?我的答案,可以是平桥村人们,可以是“迅哥儿”,这就要看我们所处的角度。如果侧重平桥村是我的“乐土”,是我童年的“乐园”,所写的内容都是对平桥村生活的热爱,对深奥难懂的封建教育内容的反感,那么主人公就是“迅哥儿”。再说,写到双喜,写到阿发,写到桂生,也是进一步说明平桥村就是我的挚爱,正因为他们,“我”才能尽情地钓虾、放牛、看社戏。

  当然说双喜,儿时的小伙伴,平桥村的人们,也不无道理,理由很简单,作者正是通过这篇小说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友爱热情,淳朴善良。有了他们,“我”的沮丧可以在瞬间出现转机,有了他们,“我”看到了再也没有看到的好戏,吃到了再也没有吃到的好豆。

【也说《社戏》的主人公】相关文章:

也说年味作文04-03

也说韩郭_750字02-14

最新也说在途中西城范文精选03-07

《社戏》的原文10-31

《社戏》教案01-25

社戏的教案02-26

《社戏》教学实录12-18

《社戏》教案模板01-20

课文《社戏》教案10-20

《社戏 》备课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