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我看诸葛亮诸葛亮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评论,深受人们的爱戴,出于茅庐的他辅佐实力单薄的刘备成王霸业,忠贞地献上自己的谋略,为蜀国打拼了一片天下。他的聪明才智和忠贞不虞让许多人都为之钦佩。
小时侯就听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也看过一点《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所以,诸葛亮在我的心中总是神秘的,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他是一个神奇的人,隐居于山中未能与外界接触,却能熟知当时的情形,对外界了如指掌。面对刘备的提问,他将时局分析得相当透彻,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那样的周密,面面俱到。另外,他对于与曹操,孙权的关系方面的把握也做了相当精妙的解析。最后还做出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取荆州,作为蜀国的国土,并将荆州的地理环境,人文关系都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可以说,没有哪个谋士能像诸葛亮一样将各个方面都考虑到,对于各个地理环镜那样的熟悉。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算准天气,“呼风唤雨”借东风,对于赤壁之战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可真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他的聪明才智是不可估量的。后人一提起他,必将首先想到他的神机妙算与锦囊妙计,是智慧的化生诸葛亮设空城计,下退司马懿大军,实行的心理战术;草船借箭,竟向敌人获取了战斗工具。看似不容易做到的,却如此轻松地在他的计谋中完成。这些计谋都很奇特,令人意想不到,在危难时刻帮了蜀国大忙,挽救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绝对不会立足于天下,与魏`吴两国抗衡。诸葛亮也是相当忠义的一个人,刘备在世时,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刘备死后也耐心地辅佐刘禅,为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刘禅却昏庸无能,不理朝政。诸葛亮非但没有篡位,背叛,到其他的强国去,反而更加尽心地为刘禅出谋划策。《出师表》一文中更是表现出了自己的衷心,感人肺腑,正义凛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对先主的感激与怀恋。可是我认为,诸葛亮虽然接受了先主刘备的遗命,但是蜀国却早已不如当年,再怎么调整也不可能打败曹操,后主如此地软弱。也许,他太注重于忠,坚首誓言,尽心尽力去做的只是一件永远没有结果的事。最后死在了行军途中,令人惋惜。如果诸葛亮早日挣拖的束缚,看穿了这一点,他不会活得那么累。他可以归隐山居,安度晚年。成为一名隐士。诸葛亮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启发和迷团。然而他的聪明才智,忠贞不虞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千古流传,永不磨灭。
我看诸葛亮诸葛亮北伐历来争议较大,至目前为止,无论学者还是广大业余爱好者,其主流看法是持赞赏态度的。但目前,网络上有些有新意的朋友提出种种看法,主要归纳有两点:一、将蜀汉的国力拖垮二、诸葛亮拥兵自重。MQ不才,讲几点个人看法。首先说说第二种看法――诸葛亮拥兵自重的问题。我认为这话对一半。诸葛亮本来就拥兵(掌握天下兵权,不是现代说的“拥军拥属”),他不但拥兵而且拥权,但我认为说到“自重”,则肯定不是,无论从诸葛亮为人及实际历史看,诸葛亮并没有割裂政权,称霸一方。谈到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持上述观点的朋友可能把姜维的账记到了诸葛亮的身上,因为有朋友写帖子时常会这么说“姜维九伐中原,把蜀汉国力彻底拖垮,其实他只是走诸葛亮的老路而已,蜀汉灭亡的原因从诸葛亮时就已经开始了。”对此,我的观点是不同意这种类似的说法。因为判断一个国家的国力是否被拖垮,要看几个硬指标,比如:1。政府或内阁(并非政权)是否垮台2。经济是否崩溃3。老百姓生活水平是否低下4。国家是否分裂。于此对应,落实到古代社会,就是1。内阁被罢黜2。财政支不敷出3。哀鸿遍野、饿殍满地4。农民起义,政权分割。用这些指标衡量诸葛亮治下,显然都不是。
理由如下:1。诸葛亮至死未遭弹劾下台,其内阁主要成员蒋琬、费?、董允等皆延续掌权,延续诸葛旧制军队方面,姜维、廖化、董厥等依然是蜀汉军队主要指挥官。政治清明,没有出现忠臣在外避祸,小人当朝的局面。在与奸佞代表黄皓的斗争中,董相依然占据明显上风,不是姜相后时的朝政。2。“四英相”时期,蜀汉财政没有出现支不敷出的记载,依然能维持国家运行。3。“四英相”中如蒋相、费相治下,老百姓还没有面有菜色。刘备章武年间的人口统计与刘禅投降时的造册人口大体相当。4。农民起义还没有记载。由此可见,诸葛亮北伐(至少到姜维前期)并没有对蜀汉国力产生严重削弱。不能将姜维后期的混乱政治局面追究到诸葛亮头上。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兵退基本上是因为粮草后继不上而退,其中二伐围城不过二十来天就主动撤围,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行动是以后方实际支持力为主的,一旦后勤补给出现问题,诸葛亮便主动撤兵,他有全盘经济考虑在内,不会不计后果,一味追加军费开支,这与姜维的北伐有质量上的不同,姜维基本上是穷兵黩武,兵败乃归。我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是为蜀汉在争取国际地位(三国鼎峙及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做斗争,是以国际舞台中的政治、外交上的得分为一定目标的军事行动。诸葛亮恢复汉朝的口号其实不具备任何影响力,汉朝末年的天下大乱使中原老百姓对这个腐朽王朝恨之入骨。曹魏从文帝曹丕起开始削弱王室,扶植大地主,使地主阶级拥护其政权。老百姓也期盼安宁,对他们而言,诸葛亮并非什么正义之师,曹魏也不是什么贼逆,双方都是从汉朝这一合法政权消亡后分裂出来的对峙政权,所以无所谓正义与邪恶。谁最后一统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谁就会被百姓拥戴并接受的政权。
因此诸葛亮北伐并不是正义的,当然也不是邪恶的。众所周知,蜀汉是三国中最弱小的政权,除蜀中平原外,大部分疆土没有开发,十分贫瘠落后,因此曹魏和孙吴都想吞并它然后两国一较高下。蜀汉若想从三流国家中跃起,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必须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于是加强与二流国家孙吴的联盟便是其确保二弱抗一强的国际局势,赢得一席之地的基本国策。在与东吴的外交中,诸葛亮必须保证盟友东吴没有二心,协力抗曹。因此他必须拿出“振奋友邦、威慑敌庭”的姿态,所以要威武自强,以攻图存。如果示弱,则必是弱肉强食的第一牺牲品。因此蜀汉尽管弱小,但没有出现“弱国无外交”的局面。另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诸葛亮北伐是与曹魏争夺大中亚区域的影响力。在曹魏设立西域长史府的形势下,蜀汉作为汉的继承国(其实历史上蜀汉就叫汉),在争夺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上必须先发制人,从中亚获得利益,补充国力与中原王朝一战。因此从这个战略方向考虑,诸葛亮也必须北伐,这也就是诸葛亮、姜维争夺陇上,切断曹魏陇右与中原之联系的原因。五伐时,诸葛亮西上五丈原,司马懿料定诸葛亮出五丈原而率先占据渭水东岸地形,手下将校欢欣鼓舞时,惟独郭淮明查孔明之心,认为诸葛亮此举有真实的远大意图,汉军是谋图北上而非东进,在五丈原以西的陈仓、天水、祁山等地,推进其作战基地,因此汉军必攻北原(今陕西眉县北、渭水北岸)。郭淮对司马懿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家之利也。”(《三国志*卷二十六》)。请大家注意这句话中,郭淮明确指出诸葛亮切断陇道,分裂曹魏治下之“民、夷”的战略意图,诸葛亮就是要让西域都户府一带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当地汉人脱离曹魏而附庸蜀汉,以此动摇曹魏在西方利益。后来双方确实在北原发生了激战。结果先期陈兵北原的郭淮军击败了抢夺北原的蜀汉先头部队,而诸葛亮也箭退司马懿一万骑兵(详见《水经注》载诸葛亮上武功事),双方形成了战略相持。不久,诸葛亮辞世,雄才大略却不得其时的他饮恨渭水,从此蜀汉再无翻盘机会。司马懿也由衷感叹其“天下奇才”。
我看诸葛亮高二作文:我看诸葛亮
我看诸葛亮
高二(5)班曹洁
说起诸葛亮,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此一个熟知天文地理,通晓古今,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甚至能呼风唤雨的军师,可以说是主导曹刘争霸胜败的重要筹码.如今来看,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可真是慧眼识英才啊.
诸葛亮刚一亮相就令人咋舌,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后人因此赞叹:"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这似乎注定了诸葛亮的存在必然会对将来天下三势造成下小的影响.
果然,诸葛亮刚出茅庐便立了功,火烧新野,打得曹军焦头烂额.这此旗开得胜,使原本对诸葛亮的才智有怀疑的关羽,张飞敬佩不已.随着诸葛亮立功次数的增多,招来的嫉妒之心也越来越多.例如周瑜,他百般刁难诸葛亮,却都被诸葛亮超人智慧一一化解.比如草船借箭之事.诸葛亮早料到三天后有大雾,借雾之利轻而易举得了十万余箭.使一向自大的周瑜都不得不称羡道:"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刚借完箭,使曹操后悔不已,诸葛亮又生一计,火攻曹军.诸葛亮真可渭无所不通,竞然能够呼风唤雨,借来东南风,助周瑜火攻曹军,烧得曹军损失惨重.曹操侥幸逃脱,却又中了诸葛亮之计.各处埋伏的兵马一批又一批地冲杀出来,曹操眼看命将不保,幸而得关羽放行才能够死里逃生.孔明这一连串的计谋,把同样善于用计的曹操害得狼狈不堪.其深谋远虑足以令人畏惧.
至于后来孔明三气周瑜,更是突出了孔明的谋略过人.周瑜气量狭小,自以为是,自己智不如人,便把诸葛亮看作眼中钉,恨不得将其置于死地.谁知诸葛亮聪明绝顶,周瑜害其不成反遭其害.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自讨没趣,到最后连自己也被诸葛亮气死了.以致于周瑜死前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后来陆逊在虎亭大破蜀军,乘胜追击残军.诸葛亮却早已摆好了八陈图等陆逊上钩.若不是诸葛亮的岳父带路,陆逊恐怕早就死于陈中.之后,孔明遇到蛮横无礼的南蛮王孟获,孔明不但不加害,反而以礼相待,使孟获最终心悦诚服.
诸葛亮不但计谋多端,且口才了得.骂死王朗便是最好的例证.王朗本欲使诸葛亮拱手而降,不战自退.谁知没有说退蜀军,自己反被诸葛亮说得理屈词穷,最后甚至被诸葛亮骂死,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人说得好:"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诸葛亮在有生之年为蜀国立下无可比拟的功劳,甚至在死去之后,还能以木偶退兵,用锦囊计杀死魏延,其洞察天机的能力有如天神,怪不得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之多智近妖"呢.
诸葛亮自出茅庐之后巧施妙计屡试不爽,指挥作战无往不利.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刘备所托,竭尽毕生精力效忠蜀国,实在是百年难遇的良臣谋士,得力助手.他用自己传奇的一生为《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相关文章: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07-14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02-25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05-12
我眼中的诸葛亮05-01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05-05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精品)07-16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通用】08-09
(通用)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03-24
(优)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04-25
我眼中的诸葛亮550字作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