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4-03-19 10:11:33 红萍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精华】福州的春节的作文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州的春节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福州的春节的作文13篇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1

  除夕真热闹!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可口的饭菜。我也在这三十瞑脯洗去晦气,穿上了新衣。福州家家灯火通明,过年的喜庆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和心上,弥漫在每一个个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幸福。

  在一连串的鞭炮声中,福州的春节从腊月二十四也就是传统的祭灶日就拉开了序幕!

  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忙着大扫除、置办年货。我们小孩也不闲着,乐呵呵地帮忙贴春联,大红福、挂灯笼、买年糖年糕……虽然有时候会碍手碍脚,大人也不会像平时那样加以呵斥或驱赶。

  孩子们很期盼着春节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准备已久的美味的年夜饭就可以一饱口福了;烟花爆竹可以在这年三十晚上放个够!我也不例外,做好准备熬夜守岁了!

  除夕真热闹!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可口的饭菜。我也在这三十瞑脯洗去晦气,穿上了新衣。福州家家灯火通明,过年的喜庆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和心上,弥漫在每一个个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幸福。

  当美食摆满桌之时,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手,想尝尝。可爸爸却一把拉回我的爪子笑道:小馋猫,现在要祭游神!以求新的一年平安,好运!

  哦!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不得不收回魔爪。忍住对美食们的渴望。

  终于,祭神、祭祖结束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了,我们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大家欢聚一堂,十分尽心,一同举杯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天天向上!

  此时,夜空中烟花璀璨,像无数颗耀眼的星星,更多的像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夜空照得像白昼一样,美不胜收,喜气洋洋!

  五、四、三、二、一!随着电视机前主持人的倒计时,家家户户都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来辞旧迎新。兴奋的我开心地蹦蹦跳跳。抑制不住自己喜悦之情。啊!除夕真美好!

  正月初一,我是被鞭炮声吵醒。与邻居朋友互发年糖与桔子,这天早上要多吃太平面,以象征一年里平平安安。

  出门后,一片宁静的景象,呼吸新年空气,而空气中似乎还掺杂着昨日的鞭炮味。浓浓年味弥漫在我的心头!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2

  按往年惯例,福州的春节从腊月二十四也就是传统的“祭灶”日就开始了。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喜气洋洋地忙着大扫除、置办年货。小孩们也不闲着,乐呵呵地帮着贴春联、大红“福”字、插花、挂灯笼,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小孩们虽然碍手碍脚,大人们却不会像平时那样加以呵斥或驱赶。

  到了除夕这天,福州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过年的喜气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和心上,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幸福。厨房里到处摆放着美味的食物,只等夜幕降临,就可以一饱口福了。各家各户还备有鞭炮、烟花,准备辞旧迎新。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大家都欢呼起来,鞭炮声响成了一片,震耳欲聋。兴奋的我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在阳台上抬头望去,夜空中烟花璀璨,像无数颗耀眼的流星,更多的像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到了正月初一,一早就被鞭炮声唤醒。睡眼惺忪的我在枕头下摸到了装在红包里的压岁钱。这一天,福州的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互相说些祝福的话儿。小孩子则可以不受约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玩个痛快!

  接下来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福州有名的“花灯一条街”南后街热闹非凡,手工精心制成的莲花灯、宫灯、走马灯等,以其独特的魅力倾倒了无数观灯的福州人。在文庙,大型猜谜游戏,吸引了众多的猜谜爱好者。而民俗公园南公园更成了一个“福州民俗风情世界”,吸引了许多的游人,人们在这里品尝地道的福州民间风味小吃,体验福州的民俗风情。

  真心祝福福州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幸福平安。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3

  我的家乡在福州,这是一个好地方。按照福州的老习俗,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就拉开了序幕。

  二十四这一天是要祭灶的。传说,每年这一天灶公灶婆要回天庭复命,在玉皇大帝面前汇报人间各家各户的情况。于是,人们便在这一天准备年糖年饼来供灶公灶婆希望他们吃了以后,嘴能甜些,好在汇报时,多说自家的好话,好使得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在供奉完年糖年饼后,人们还要燃放鞭炮欢送他们回天庭。

  过了二十四,大家就更忙碌了。要“除尘”扫晦气,要换洗家具,要购置充足的年货。

  除夕在爆竹声中大笑着走来,上午,大人们敢做祭祖的、祭神的菜,还要用浆糊贴上对联、年画、“福”字,“福”字总是倒着贴,象征着“福到(倒)了!”

  中午,老人们架好供桌、倒好贡酒、点好蜡烛、端好贡品,然后由小孩手中握香,向祖宗大拜三拜。年轻人则抬上一口烧纸钱的大锅,又开始烧纸钱,纸钱一般折成金条、银条、金元宝、银元宝等形状。烧完了,爆竹声也便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在爆竹声中时间流逝,很快到了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前吃着年夜饭,会喝酒的都举杯祝酒。这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菜也当然是五花八门:肉燕、肉片、肉饼、春卷、粉丝、鱼头、螃蟹、虾菇……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着这些色味双美的食品,小孩子们都不禁垂涎三尺了。

  到了八点,人们都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声声温暖的祝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当新年的钟声庄严的敲响的那一刻,天空便成了烟花肆虐的领地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早上,吃早餐时,每家几乎都是吃太平面。午餐前,男人们去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小孩子跟在大人身后。拜年时最不能吝啬的就是甜言蜜语了,只要嘴甜些,压岁钱就会源源不断了。

  过了初一以后,街上开始有些冷清了,不过后面还有“重头戏“呢!

  不久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家家户户看花灯,各具形态、五颜六色的花灯,真让人应接不暇。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啊!那软软滑滑的汤圆一入口,便有了甜滋滋的味道。当然。最美的莫过于晚上的烟花了。天刚黑不久,就有许多性急的人放开了烟花,先是十几家,后来几十家放开了,再后几百家也放开了,最后,全城处处都是烟花了。那一朵朵色彩绚丽的“鲜花”在空中绽放,给美丽的夜空又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的是蓝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有的是金黄的,还有红绿相间的、金红相间的……真是美不胜收啊!

  这真是美好而又充实快乐的一天啊!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4

  春节是欢乐的节日,我不知道它具体是几月几号开始,几月几号结束,一般都是爸爸妈妈说——今天祭灶,春节开始了,这样我才知道祭灶就是春节的开始,结束好像是除夕后十五天三坊七巷花灯节。

  说一说祭灶吧,感觉祭灶那天吃早饭时,爸爸妈妈总会唠叨有关大扫除、买春联、祭灶包、吉祥物、年糕、鳗鱼、鸭肉、豌豆尖、火锅料、饮料、水果、糖果糕点、新衣服……然后爸爸妈妈打几通电话,一会阿姨、姨丈、舅舅、舅妈就会来我家,接着他们一起上街,买新的抹布,还有我前面说的那些吃的、玩的、穿的`,我们去了永辉超市和榕城古街,古街里春联店的花灯好美,吉祥物好漂亮啊,还有很多春联挂在店门口,买春联的人真多,我们是挤进去,再挤出来的,大人买东西速度太快了,不一会大包小包,还匆匆回家。

  到家后,卫生稍微作一下,因为平时都保持很干净的,然后厨房大作战,中午就能吃到美味炸鳗鱼,可乐鸡翅,还有旺旺大礼包,我只喜欢里面的旺旺仙贝,我感觉祭灶就是多了祭灶礼包。

  还有除夕前两天,爸妈会买猪蹄、水果给外婆。

  再说一说除夕,就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晚。

  初一吃长寿面,初二亲戚家玩,初三逛街,春节的三坊七巷和西湖是我的最爱,也许也是其他福州人的最爱,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呢?

  福州春节大概就是这样了!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5

  寒假来了,春节也来了,福州的春节是温暖安全的,福州的春节是热闹好玩的,福州的春节是美丽迷人的。

  春节一般在立春附近,福州的立春气候暖和,晴天比较多,福州冬天的太阳照在身上真的很舒服,在那些天,我经常吃了早饭,刚写点寒假作业,就有点坐不住,妈妈也爱逛街,于是,我和妈妈、妹妹就经常一起到街上溜达去了,发现街上警察比平时多,看着心里很安全。

  因为从家步行到三坊七巷就二十分钟左右,所以一有时间,我们就去三坊七巷,家里出来2分钟多,就到了井大路,接着东街,然后三坊七巷,以前春节时有舞龙,现在有坊巷送福,这里精品店多,小吃多,很好玩。

  福州还有一处地方我很喜欢,那就是福州西湖,前几年春节时,在柳色仙桥处,有一大片郁金香花盆栽,现在一想起,那一大片郁金香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湖岸两边的`柳树也很美,微风拂过柳枝,柳枝轻轻飘荡,像我的青梅竹马拂动她的长发,在冬日的太阳下,在这轻松的寒假里,在这优美的亭子里,我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柳枝,旁边的人也静静地欣赏着他们的美景,任性地让时间流逝半日,因为是春节,大人也不怎么催促作业,一切都太美了,太迷人了……

  东北、西北的朋友,春节时来福州玩哦,真的温暖安全,热闹好玩,真的美丽迷人。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6

  走进每一条大街小巷,听见的是人们对他人的声声祝福;来到超市出口,瞧见的是人们大包小包地把年货买回家,为的是煮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来到小区的娱乐天地里,总能看见小孩子手拿糖葫芦,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这就是福州的春节。

  春节差不多是在腊月下旬就开始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那天晚上每家每户都要在灶台上摆上甜点,端出小酒,来祭拜一下灶公灶母上天为天帝汇报之时,人们想让他们在天帝面前美言几句,让人间风调雨顺,便摆出甜点。这就是福州的小年。

  小年过后,人们就变得更加忙碌了:拖地,擦窗户,擦门……之所以要做这些,是要把家中过去一年里累积的晦气统统扫掉,迎来新一年的好运。除此之外,人们还要开始大采购,因为大部分商场关门比较早,所以这段时间预备好所有的年货。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吃着香甜可口的年夜饭,不时传来亲朋好友声和声声的祝福。的祝福声与外面鞭炮齐鸣的声音混在一起就像一曲千人大合唱。各家门外早已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阳台上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上面的团寓意来年幸福平安,放眼望去,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挂着一个红色的,整个小区充满了喜庆的气氛。酒足饭饱之后,全家人坐在沙发上,磕着瓜子,聚精会神地看着精妙绝伦的。待到零点,鞭炮声响彻云霄,烟花像子弹似的`,绽放出一朵朵,为福州的除夕夜增添了几分色彩!

  新年的第一天—。人们早早的起床,穿上崭新的衣服,从柜中拿出香,上山拜佛烧香,以求来年全家幸福平安。

  初四,人们在家闲着无聊,纷纷外出旅游,为这个春节增添一些情趣。

  元宵可是春节的重头戏。这天晚上许多人饭后都带着家人去赏花灯。但最具独特魅力的要数马尾了。这里的花灯不计其数:有祝福灯、团团圆圆灯、三星高照灯、骏马飞驰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一边赏花灯,一边听着悠扬的音乐。这时都么美好的灯展啊!

  春节结束了,大人们上班,小孩们上学。此时的天气渐渐转暖,太阳公公的脸上也挂着慈祥的微笑。这就是福州的春节。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7

  在我的印象中,春节是个挺神圣的日子,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小孩子最爱吃的零嘴只有在春节期间才卖得最全,还有就是小玩意儿,爆竹、烟花、口琴、风筝似乎也只有在春节时才有卖。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像童谣里所唱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糖。我最喜欢的是瓜形的糖,又甜又黏,吃起来满嘴留香,可好吃啦!这天,大街上有许多卖糖的.,都是小孩子喜欢的糖:麦芽糖、棉花糖等等,所以这天卖糖的生意十分红火,这也算是“新年新气象”吧!过了小年家里要彻底除尘打扫一次,当然我们家的大扫除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嘿嘿,因为要完成寒假作业嘛!

  福州置办年货远不及北京等大城市来得积极,因为北京从过小年时就开始置办年货。而福州则是除夕前该干啥干啥,一点喜庆的味道都没有,直到除夕前一天才开始忙碌,买鸡、买鱼、买肉、买鱼丸、买肉燕、买年糕……只要你能想到的都有。福州人效率高,一天就能干完北京人五天的活。

  最高兴的日子还是除夕。除夕这一天,福州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天刚擦亮,外婆就起床了,喊上妈妈和婶婶,亲自下厨了。煎堆、米花,这些香喷喷的年节食品,一般都是家庭主妇们站在滚开的油锅前,一团团地炸开的。这些都是奶奶、外婆、妈妈、婶婶们的绝活,逢年过节,她们站在灶台前,从容不迫地展示着她们的看家本领。满屋子飘荡着的香气、喜气,是永远忘不了的。小孩子们呢?放鞭炮呗。而我则是去图书城买书。放鞭炮有什么新气象?还是买书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信念一直在支持着我。买好书回家洗个澡,吃个午餐,美美地睡上一个自然醒的午觉,带着打火机下楼放鞭炮。玩到尽兴回到家,饭桌上摆满了一桌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真是太开心啦!一看,厨房里,外婆、妈妈她们干得热火朝天,忙碌中不显手忙脚乱。

  终于年夜饭开席了。我甩开膀子吃,左手拿一鸡腿,右手筷子夹一牛肉。大人们看到我的夸张吃相,劝我慢点吃,别噎着。我喜爱的食物,不一会儿就被我风卷残云一番……

  年夜饭后,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电视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动流涕,其乐融融。过了子时,小孩子们向长辈们拜年。作为回礼,长辈们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外面的鞭炮声由远而近,直到周围都响起了起来,我按捺不住,急忙加入放鞭炮的行列。

  除夕晚睡,大年初一除拜年或有事,大家都睡到自然醒。小孩子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四处串门讨糖吃。除夕一过,开学的日子就不远啦!

  江曾祺曾说过: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它很美。回想起福州过年习俗,那美的感觉无时无刻不驻留在我的心里。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8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似”压乱”),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这便是古时福州台江新年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疍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夈(斎)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夈(斎)粿过门前。”

  这叫“讨夈(斎)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夈(斎)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台江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闽俗诸节最重要做年,节庆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续到初九玉皇诞,甚至延续到元宵节。福州台江历史上是著名的商埠,旧时春节人与人相遇第一句贺年词便是“恭喜发财”,答语则是“齐发”。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9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过年了,伴着浓浓的年味,羊年到了,福州的春节也拉开了序幕。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全家都换了新装。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起了新的春联,挂上了火红的大灯笼。我不仅看到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息,还看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祝福。吃过早饭,我们一家人就要去寻找春节的“猎物”了。小厨“妈妈”和“大厨奶奶如两只老虎般在超市里寻找着。不一会儿,“助手”爸爸和我提着大包小包满心欢喜地回家了。一到家,大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瞧,桌上一道道食材,还没煮就让人垂涎欲滴,越看越想吃,为了不让口水再流,我拉起妹妹一起去外面玩了。

  中午,一群大人围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嗑嗑瓜子,小孩子们呢,聚在一起玩着小游戏,欢乐声响彻云霄,传遍整个村子。

  不知不觉中,已经临近晚上。一道道菜在奶奶的'“神手”下立马变得香喷喷的。团圆饭开始了,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福州著名的小吃。瞧,那碗里的肉燕,形如燕子,一入口,薄而透明的燕皮似乎在我嘴里挠痒痒,轻轻一咬,一股肉馅香顿时在我嘴里散开;再看看,那荔枝肉,红通通,如荔枝一般,色泽光滑、明亮,一看一闻让人就想吃;哇!几颗圆溜溜,胖乎乎的鱼丸在碗里荡漾着,我捞起一个,咬上一口,一股肉汁瞬间冲进我的口腔里,肉的香味与鱼的鲜味混杂在一起,让我回味无穷。

  夜幕降临,大家围在床上,看着春晚。一个个小品令我们开怀大笑,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投其所好》,这部小品讽刺了当今社会上的贪污现象;一个个充满高难动作的杂技让我们惊心动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青花瓷》,台上的一名女孩相当厉害,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年的春晚比往年精彩了好多。

  到了十二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我穿上新衣,拿上花炮,也加入到放炮的行列。大人们拿着一串串鞭炮,在自家屋外放着,炮响传遍每个角落。“3,2,1”瞬间,烟花四射,惊雷般的响声使我忍不但捂住耳朵,焰火在天空中呈现出如喷泉,如菊花般的形状,一个比一个漂亮。地上传出大家的欢声笑语,过大年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红红火火地踏上羊年的吉祥之路。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10

  按照福州的民俗,春节从腊月就开始了,正月初一便是春节的重头戏、高潮。这天早晨起来时,嘴里一定得念叨着吉祥话儿

  紧接着便是开门红,新年的第一次开门,必须在开门前后放一次鞭炮,爆竹声后,满地都是艳红艳红的鞭炮片儿,灿若云锦,被大人小孩们称为“满地红”此时的大街小巷里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上午九时,便是拜年的高潮期,男人女人们穿上最美丽的衣裳,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戚,拜访朋友,互相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而小孩子要先给大人、老人们拜年,长辈就将预习准备的`压岁钱送给小孩,以此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十点左右,人们都拿着早已采购好的春联,让小孩帮忙拿着,准备好胶带,自己踩着椅子来贴春联儿,一眼望去,满街如一条龙似的,红红火火。

  中午准一点,大家就开始准备逛小型庙会了,庙会是一个特别的活动,大多都是开在庙会旁,福州这边十分少见,但如果有开,都是开个十几二十天,卖各种小吃的、卖鞋帽的、耍把式的、卖日用杂货的,小摊小贩十分多,赶庙会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赶完庙会,回来已经快5点了,大人们蜂拥而至地拥入厨房,开始做年夜饭,“啪啦啪啦”每家每户传来了刀碗摩擦的声音,“扑哧扑哧”大鱼满地扑腾,小鱼满天飞来飞去,“咚咚咚”大伙们热火朝天地剁肉,杀鸡杀鱼,“上菜!”大人们命令小孩将菜端到桌上,到门口一闻,满街都飘着菜香味。

  八点,春晚开始,一家人坐在小圆桌旁,磕着瓜子,讲着俏皮话儿,听着美妙的歌声,大家叽叽喳喳地讲到了深夜。

  我喜欢家乡的春节,它总是那么多姿多彩!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11

  丁酉鸡年来了!因为弟弟太小,坐车不方便,所以我们呆在福州过春节。这里虽然年味没有乡下老家那么浓,但我们还是过得很精彩。

  按照传统习俗,春节期间晚辈要向长辈拜年,爸爸就带我到孙绍振师爷和颜纯钧师爷家。他们俩一个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一个是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孙师爷送给我一大叠书,其中最厚的一本是他写的,书名叫《愧对书斋》,他还在书的扉页上给我签名呢。到颜师爷家时,他家的藏獒向我走来,把头挨在我腿上,我也热情地拥抱它。

  大年三十,我拿起毛笔,准备自己写对联。上联“五福百福全家福",下联"千春万春满堂春",横批"迎春纳福”。我写的时候尽量露出笔锋,字体也尽量工整。这样写了一遍,我不满意,又重写一遍。直到自己满意了,才贴在门口。我欣赏着自己写的对联,内心顿时充满自豪感。爸爸妈妈看了我的对联,也说我写得好。

  除夕晚上,烟花陆续飞上天,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同时绽放出耀眼的光辉。我们吃了年夜饭,看了春节联欢晚会,洗完澡后穿了新衣服。爸爸妈妈还给我和弟弟各发了一个大红包,里面装的是压岁钱。

  虽然在福州过年没有在老家那么好玩,但这次还是过得很有滋味。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12

  在福州传统时令节俗中,迎春、迎年等生动体现了古越遗风的履痕;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以及婚丧寿庆传统风俗中的合婚、定聘等和信仰民风中的关公诞、迎城隍、魁星诞、土地诞、鲁班诞等则明显来自的影响,是古代的活化石。

  福州民间对海上女神(即马祖,俗呼马祖)和对陆上女神(即临水太后,俗呼临水奶)的崇拜和信仰,说明对福州民俗影响之深,尤其是数百年来在民间被尊为妇女、儿童保护神的临水奶,几乎深入到民间的家家户户。

  信仰民风中的观音诞、地藏王诞等等则充分展示了佛教的渗透。佛、道两教在福州民俗中间付受到信徒们的崇奉,往往一案同供佛、道两神位。相对而言,对福州的习俗影响较小。

  近代以来,在福州的生活习尚中,也受天主教和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则生动地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汲收外来文化习尚的传统。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我们一方面继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遗产,一方面 又为下一代人创造新的民俗文化。加上当今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 各种文化空前活跃,新旧民俗交替也不断产生。我们福州也不例外。比如:太平蛋越吃越小。因鸭蛋与 “压乱” 谐音,故福州人 称它为 “太平蛋” 。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胃口越来越小,面对宴席中的 庞然大物 太平蛋,感到 爱莫能吞 。为此,厨师们绞尽脑汁,最终以鹌鹑蛋、鸽蛋代之,这样既细雅, 又有原意,逐渐成为一种新俗。况且鹌鹑与安全谐音,颇有意义,很快被群众接受。

  泊来节入侵传统节。近年来,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 等进口节 大有成为都市新潮之势。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 “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 拗九节” 却渐渐被“ 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 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此外,情人节、圣诞节也在入侵之中。最近拟在今年“七月七夕” 搞中国传统情人节活动,不知是否能逮住情人们的心。

  “长一位”要转正 。在传统的宴会上,最长辈者要坐“长一位”。以旧民居厅中(前厅)摆八仙(桌)宴为例,靠左边的为一桌,一桌左边靠里的为一桌一位,即“长一位”,只有年最长、辈份最大者才有资格坐。但现在“长一位” 转正了。不论什么样的居所,也不论八仙桌还是圆桌,凡居中一桌面对门口的当中一位为最大位 。坐最大位者,一为主人,二为职务最高者,三为贵宾中的“头人” ;按年龄、辈份坐“最大位” 的,只有家宴和乡俗活动才有。从左边一桌一位转到当中的“ 中” 一位 ,让年轻人容易理解,当然就要一转到底了。

  回扣取代酒包。福州传统宴会有“ 挟酒包” 的习俗,即设宴者除让宾客吃得又饱又醉(福州俗)外,还让你带一大包酒包回去,让父母或妻儿共享,这在食品匮乏的年代是很有意义的`。 但在 有钱日日节(福州俗语)的今天,酒包成了赴宴的累赘,带回去也没人吃,只好倒掉。为此人们想出许多改革的办法,先以铝桶、保温瓶等代替酒包,弄得常赴宴者家里此类酒包成灾。但酒包之俗又不可废,无奈之下,只好以现金回扣代之。现在赴婚庆喜宴,你送了大红包,东家回你小红包,内有10元、30 元不等,客人免了旧酒包的拖累,又有了可装入口袋的“ 酒包”,何乐而不为? 凡此种种,许多新民俗正在代替旧民俗,出现了新旧民俗互相交替、同时存在的局面,其中不乏带有革新意义的内容。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 13

  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渔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至于来历,据说在古代,北方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在明末清初时,作为北方来的满人享有特权,因此也就享有廿三那天祭荤灶的特权,而汉族人只能廿四那天祭灶。

  相传,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在福州,每到廿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墙壁上贴“灶公灶婆”神像,因为灶公是“上天言好事”,灶婆是“下界保平安”。桌上面也就少不了甘蔗、荸荠、红枣、豆腐、花生、菠菜、年糖年饼,每一样物品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荸荠,是为了取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祭灶时,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用糖饼是为了让灶神吃得嘴甜,汇报时多说好话;红枣寓意早生贵子;豆腐海蛎,在福州话中寓意“来年招弟”(意为添丁)。

  祭完灶,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对于过去流传的习俗,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特别是年轻人,不管平时有多忙,从这一天开始,就应该回到家里陪长辈过好春节。很多老年人盼了一年,就是等着这个合家团聚的重要日子。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除 夕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除夕之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是夜再拂扫厅堂,放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门户、窗帘、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物件压上“金银纸箔”,意味着这家金银财宝多到从门缝里溢出,象征着明年发大财。

  除夕之夜长辈还有给小孩发“压岁钱”的习俗,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谣“拜年拜年,没桔也要钱。”一个春节下来收益还不少呢!

  旧时,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5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逼债之事早已消声匿迹。现在年货供应,花色品种,应有尽有。机关、工厂、商店张灯结彩,街道两旁,彩灯万朵,火树银花,大家欢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在福州,正月里有很多规矩。如正月初一,早上起来开门放鞭炮后,一般不出门拜年,怕触了霉头使得这一年都不吉利。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则去左邻右舍喝酒。这一天也不煮饭,三餐以年糕为主,或者是大年三十晚上做好的饭菜,热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余的,取“年年有余”的意思。初一晚上,各家各户一般早早地上床,要与小鸟儿比赛谁睡得早,一年当中难得有这么个清闲的日子。

  正月初二、初三就可以访友拜年回娘家了,直到初四“开假”。出外谋生做工的,一般就在初四“走路”(或“上路”)。

  元 宵 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福州元宵花灯,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武林旧事》记述入京的福州灯采“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据王应山《闽大记》载:福州“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这一习俗,也始自宋代。其时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州县官吏,每逢元宵,倡导大闹花灯,“官民同乐”。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刘瑾当福州太守,为了观赏花灯,下令挨家挨户捐灯十盏。郎官巷诗人陈烈,愤然在鼓楼挂上一盏诗灯:“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从此,官府不再强令百姓捐灯。历代灯会时间也有变化:唐宋多为正月十四至十八日;元代朝廷不提倡大规模灯会;明代为十三至二十二日;清代为十三至十七日。民国后则无定规。

  福州元宵不仅灯市辉煌,还有摆设鳌山,供人玩赏的。“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描绘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城门开禁,鳌山向外,郊外人家入城观赏,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民间有首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反映了外婆爱外孙的社会风尚。杨庆琛榕城之夕《竹枝词》云:“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钗卸,又报娘家来送灯。”此诗描绘当时送灯的盛况。

  元宵闹花灯自初七开始,昔日福州南后街与南台台江汛专售纸制各种花灯。挑的有八角灯、球灯、西瓜灯;扛的有关刀灯、龙抢珠灯,后来还有飞机灯、战舰灯等;地上走的有猴骑绵羊灯、牧童骑牛灯、状元骑马灯;堂上挂的有宫灯、走马灯等。当时有首诗云:“华灯成市将元夕,色色精工费剪裁,几种寄供新岁玩,清光四壁照衔杯。”描出了福州灯市的盛况。

  元宵之夜,有的乡镇街道游灯上街时,结合迎神赛会。迎神队伍中,多随有舞龙灯、高跷、舞狮、地下坪、陆地行舟等民间文艺活动。有的居家百姓见迎神过境,便举灯放炮,祈求合家平安。如今,送灯的习俗仍在一些老年人中流行。

  拗九节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节”之后,福州春节期间的所有节日就都过完了。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祝亲们新年快乐!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3篇01-05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4篇01-05

精选福州春节的作文三篇01-05

精选福州的春节的作文3篇01-07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三篇01-07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5篇01-04

精选福州的春节的作文4篇01-06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四篇01-06

福州的春节的作文五篇01-06

【精选】福州的春节作文四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