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议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议论文1
关于道德修养的议论文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以行远路;低
不修,无以登高山。
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丰富的阅历,而且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品德包含在修养之内,身不修则德不立,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
外正其容。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可见,真正的品德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全部。 良好的修养乃是人在其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播种一个思想,你会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道德,一个最
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
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个人修养与个人理想的境
界,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苏拭有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碎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的,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在生活中,从未遭人毁谤的人恐怕并不大多。面对毁谤如何办呢?清人申涵光在《荆园进语》中所言:“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
则谤者愈巧。”或许能够给予我们某种启示。
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修养之所以重要,其中一点,是因为良好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紧张与摩擦。难道非要把生命耗费在人际摩擦中吗?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谈到个人修养,我就想起培根在《论美》这篇文章中指出,形体之美胜于容颜之美,而气质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而人的这种气质跟一个人的修养分不开的。所以,古人特别讲究修身,觉得修身是一切成
功的基点。但是,现在社会里,修养被许多人忽视。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古人形容一个世代文人之家为书香门第,事实上,门是绝不可能透露出书香之气的,即使在屋里堆再多的书。真正能透出书香,能够让人一眼,一交谈就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种举首投足之间就闪现出修养这两个字。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但文化气息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部分。
道德议论文2
老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老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老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由此可见,老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老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三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老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老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老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老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老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老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老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老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老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老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老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老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老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老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老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老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老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老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老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爱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老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老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老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选择了老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有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让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在教学《猫》这课时,学生非常喜欢,十分感兴趣,学生学起来愉快,我教起来也很轻松,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也参与到朗读当中,范读课文,正当我读到“枝折花落”这个词语时,一只胖胖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停下来,问道:“有什么疑问?”那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的词语读错了,“枝折花落”中的“折”应读“shé”,不是读“zhé”,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停顿了一会后,问那学生:“你有什么根据?查过字典了吗?”那学生点了点头,说道:“我昨晚查过字典的!”我马上请有字典的学生查阅了一下,结果这个“折”字是一个多音字,里面有三个读音,shé的读音是“断了”的意思,与课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释相符,顿时,我脸上红了,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不起,也许老师的知识还不够全面,你们还可以去查阅其他的字典进一步核实,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信息。以后,也要象这个同学那样,遇到疑问要多查字典,多查阅资料。”这样,他的脸上才略显满意的神情。
课堂上这个小小的插曲给了我不小的感触。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老师无所适从。这使我想到“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如今课改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老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老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和科普知识,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老师。
老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老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老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老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老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老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老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老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老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老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例如,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班上有个学生从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为,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经过几次观察后,我确定了是该生所为,此时,我把该学生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亲切地说:“我现在是你的朋友,特意来聆听你的心里话,你的内心一定有很多话语想说出来,那就敞开你的心扉,尽情地向我倾诉说吧。”孩子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不要告诉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时,我把孩子搂在怀里,终于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东西,家长不给予,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屡犯不改。经过一番教育后,孩子平静了,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孩子很喜欢找我聊天,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而我在私下与其家长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老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老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老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老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道德议论文3
人世间就是因为有了道德,才有了和谐社会。一份道德可以照亮一条路,道德越多,那光明之路就可以越走越宽。
——题记
当今我国的公民都生活在一个公平、和谐、文明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但是有深度道德修养的人是少数的,大部分人都能相互理解、遵从社会的道德观和平相处。
今天我遇见的就是个典型例子,大家听我慢慢叙述。
星期六下午我和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去辅导班,待我坐下的那一刻,映入眼前的一个手提行李包,鼻梁下方架着一副金色边框的眼镜,仪表非凡。一看就是个文质彬彬、品质优秀的人……他坐在了我的前面。
给……五元,这时卖票阿姨傻眼了,额这……一问才知道,原来卖票阿姨包包里没有零钱了,没有办法把钱找给顾客。这时阿姨不知所措的说:“对不起,先生,由于我身上暂时没有零钱了,请稍等会,一有零钱我第一个先找还与你,真的是很抱歉!”
这时那个顾客毫不留情张口骂道:“你怎么那么穷,连一元钱都没有,赶紧辞职吧!信不信我明天就举报你,说你不找我钱。
我看得出阿姨白中微黄的脸憋的通红,但见她的嘴吧反复地张了几张,勉强微笑地说,先生不、不、不是的,我暂时没有零钱了,并不是说我不想找您钱,阿姨用评理般的语气说道。
接下来,这个挑事儿的人开始挑拨司机了,说什么你们公司真穷,可怜呀!!!这辆破车最起码开了十几年了吧,我坐这车都害怕影响我自己的名誉和脸面,哎,还是我自家的小汽车好。这次算我倒霉,看下次还有几个人坐你这车,哼!赶紧辞职吧,看见你们都恶心。
我看不下去了,他凭什么有资格说司机叔叔呀!司机虽然是个平凡而在普通不过的职位了,但是你也不能用自己的身份去贬低别人呀!你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不但不应该贬低他们,而且更应该关心他们,而不是诽谤。
看着“战争之火”的火花愈燃愈激烈,我连忙给那位顾客解释道:叔叔,您误会了,阿姨可不是那个意思啦!那个人用一脸瞧不起的样子久久的盯着我说你,一个小屁孩儿,瞎掺和这事儿干嘛呀!在惹我,信不信我给你点颜色看看啊——
直到那位顾客下车时,这场“战争”的硝烟才消失了,等那个人的身影渐渐变成黑点时,大家都纷纷议论,这个人也太没有道德了吧……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常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道德的种子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道德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道德议论文4
规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因有规则,社会才更加稳定和谐。但万事终不得十全十美,规则与道德人情的冲突不可避免。三百年前哈佛图书馆遇火藏书尽毁,学生归还违规带出,已成无价孤本的书却遭开除一事百年来仍有人为其愤愤不平,我却认为哈佛的做法更为妥当。
叫屈者的不平主要集中在其勇敢面对错误,坚守道德却遭受重罚上。诚然,做出这个勇敢的选择并不容易,坚守道德坦白还书的举动也确实值得称赞,但这并不能成为开脱惩罚的理由。这种观点是在主观环境下建立的,太容易受到环境背景的影响,若是把背景去掉,一个普通学生在一个普通的日子违纪带书出馆,几天后还书认错,这种行为还会被这样多人夸赞吗?
直视错误,勇敢认错,这本就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只是它在特定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但它的本质仍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若是该学生选择了藏书不还,隐匿事实,他可能一辈子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还书只是尽了本分内之事,只能证明学生道德良好,仅凭这点本分的道德操守以抗衡全校之规,我想是远远不及的。
再者,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条合理的一校之规既已确立,就应当履行它的使命。法律规则应当对每一个人铁面无私,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与大众的公平正义。若是今天对该还书事件网开一面,明天又必然出现新的两难局面来挑衅规则的执行。借这次还书而被开除一事,损失了一个敢做敢当的诚实学生,承受了无数申诉唏嘘与愤愤不平,却使哈佛的严明纪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道德的发展与规则实质上并不冲突,规则正是基于道德制定的,遵守规则,亦是坚守道德。哈佛该学生正是打破规则在先,从而也违反了公共道德,将珍贵的公有物圈入自己的领地。遇火还书只是一个机缘巧合。试想,倘若没有这场大火,学生的行为是不是本身就已面临开除的结局了呢?大火只能作为道德的检测天秤,而审判权始终掌握在规则手里。通过这次事件,既使该学生深刻地吸取教训,又树立起了哈佛规则的威严,哈佛的做法,可谓明智之深矣。
无可非议的哈佛小事,更是关乎人人的规则大事。避免规则与道德的不和谐首先要求循规蹈矩。坚守人生的规则,以助力培养高尚的道德。
道德议论文5
或许有人会问,道德是什么?
在这里,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说: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奶奶的一次让座是道德:在马路边让横冲直撞的易拉罐回到垃圾桶是道德;在路边轻轻扶起一颗折断的小树是道德;在银行中一米线外的耐心等待是道德。
总之,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它就如海滩上的一粒沙子,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汹涌的海浪卷入海底,这就是要看你选择的位置是否合适,因为随时都会有可能进入两种境地。
我曾经在不同地方看到两种不同性质的人。那是在春节前昔,一个寻常寒冷的日子,人流正是高峰时期,马路上的人来来往往,绎绎不绝。在一个公共汽车站,乘车的人们排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长龙,是那样的井然有序。即使是寒风刺骨,即使是漫长的等待,却没有一个人拥挤,没有一个人吵闹,我敢说这就是道德。
同样,也是在春节期间,也是乘公共汽车,而人们做出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当汽车来临时,所有的人一下子蜂拥而上,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安危,指只是抢着自己可以坐上车。更有甚者,看着车内的混乱,而不投币。在其中,有小朋友摔倒的,也有人喊着东西挤坏了。其实,这都是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的。
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两地的人们所作却大不相同。这值得我们去慎重思考!
个人需要道德,社会需要道德,国家需要道德,它是个人的精彩,社会的支柱,国家的栋梁。
让我们共同携手,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道德的社会吧!
道德议论文6
习习凉风撩起我的衣领,眼前充斥着一片绿色,白云依偎在蓝天怀里,鸟儿嬉戏在绿树丛里??
蜗居小屋久了,发霉的心情需要适时去自然中晒晒。去亲近自然,去感受绿色,去呼吸新鲜空气,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欢呼雀跃。以相机为伴,奔向大自然。路边的花草,飞舞的蝴蝶,林间的山果,水里的鱼儿都在争先恐后地闯入我的镜头之中。花儿朝着你笑,蝴蝶对你害羞,鱼虾儿活泼调皮。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一不在向你显现出它蓬勃的生命力,使你在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色之中忘记尘世的烦恼,获得新鲜与活力。
远处的山,桀骜不驯地盯着我,不知是嫌云儿给它带上的帽子太白,还是遇上了什么烦心事,搅得它心烦意乱。我望着它,它多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骑士,骑着他心爱的战马,准备远赴沙场,为他的国家而战,为他的国家而亡呀。
有山,必有水,一条小溪蜿蜒地从山上流下,涓涓地流着。人们常说“流水不腐”,这条小溪好像从来没有断过流,它总是这样流着,流着,好像从来没感到过累。水中有许多鹅卵石,圆圆的,光光的。我俯下身子,拾起一颗鹅卵石。啊,好光滑呀。这颗鹅卵石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金色的亮光,真好似一颗宝石,熠熠生辉。我又轻轻地将手伸进水里,水在我指间滑过,那么细腻,那么温柔,那么清澈。阳光将我的影子投进水中,而水又将影子捧回水面,一切都是那么娴静,那么闲适,我甚至都不敢接回我的影子,生怕弄疼了它,打断了它前进的步伐呀。
不远处是一片绿地,长着各样草儿,不知名的花儿,空气里弥漫着熟透的草籽儿的气息。我走进齐腰高的草丛,踏着隐秘在草丛中的小道,欣赏着远处的风景,>倾听着天籁之音,草丛中蝈蝈、蟋蟀拿出了他们各自的乐器,奏响了完美的协奏曲。我蹲下身,草刚好没过我的头顶。小甲虫们一点也不害怕,尽情地在草间玩耍;飞蛾们在我面前挑起了欢快的舞蹈;小蜘蛛们吊着一根亮晶晶的丝线,在向我招手??
夕阳西下,微风拂煦。我在草丛里站起身,望向远方,蓊郁的草丛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大自然是慷慨的,它让人们尽情享受它的魅力和乐趣,却不向人们讨要任何报酬。
自然之美是开放之美,罅隙之美,宽容之美!让我们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吧!
野菊花(三)
道德议论文7
做为一名新教师,师德是一门务必课,要明白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自古以来,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既是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以我总在摸索中成长,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渐渐学习她们身上所在的亮点。
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我们是幼儿效仿的榜样,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务必正人先正己,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幼儿园的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回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能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因此,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楷模之影响。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礼貌、礼貌,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真诚,有耐心、不急躁,谈吐文雅,朴素,活波大方,端庄、整洁,诚实有自信,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
从学习幼儿园的纲要的同时也有必须感触。对待孩子不体罚,不变相体罚等。变相体罚包内含罚站、辱骂孩子、威胁孩子等等。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而羞辱孩子,不仅仅伤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产生害怕的感觉,甚至是排斥来园上学等。而威胁孩子的行为更是让孩子产生了反感心理,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十分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体罚和变相体罚不是师德问题,是心理疾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修炼高尚师德。
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用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道德议论文8
恪守职业道德,才能实现小我价值。老子曰:“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也就是说,恪守职业道德的人,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无非分之想,无名利之争,坚守科研人员务实求真、淡泊名利的职业道德,最终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向全世界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为世人所敬仰。
恪守职业道德,还能成就大我功业。古人云:“道乃盛德至善。”我则要说:“君子有道亦有德也,而小人无德,亦无道,故小人不足以成君子也。”同样身为人臣,曹操和诸葛亮得到的评价却大不相同。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奠定了强大魏国的基础。然而他抛弃了一个人臣的职业道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下犯上,故成为后世白脸奸臣的象征。而诸葛亮一生恪守为臣之道,严格遵守人臣之德,竭忠尽智辅助两代君王,即便有刘备“若其无才,君可取而代之”的托孤之言,即便是辅佐“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孔明先生也始终没有非分之想,用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苦苦支撑着蜀国危局。自然,孔明先生成为后世忠臣良相之楷模。
恪守职业道德,还能彰显人性光辉。只有恪守职业道德,才能让我们摆脱自我与自私的束缚,跨越金钱与名利的栅栏,走出道德沦丧的怪圈,跳出明哲保身的沟壑,能使道德之花绚烂,能使人性熠熠生辉。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坚守医道医德,以人道主人援助为己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虽然以身殉职,但他那人性的光辉和职业操守永远让世人景仰。同样,中国女排的女排精神、任长霞的秉公执法、吴斌的舍己为人、张丽莉的挺身而出……他们的职业精神早已化作无限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励着我们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无论你在多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你恪守你的职业道德,就能让你的职业放出光辉,你也会因此而不平凡。
道德议论文9
人以天地为生,万物皆自然,世间轮回乃天道,世间万物存于天地之间,天乃众生之道,人、畜、物、于六道之中,万物不可无,天地不可少,日月乃养生之道。
万物以天地为开,日月以众生之存,时间轮回在于天,生死在于世间一切,天命不可违,德以众人之常,落叶归根,逝世归尘,人生以道德观念,恶给予罪,善为道,时间因果在于心,心不正,恶果终有报,善于心,天意定,因因果果只在于一个空子。
天地为道,众生为然,修真以为修心,修心以为修身,小修修于庙,大修以身修天下,老子于道德经说过:打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为;六亲不好,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人与万物离不开天地,天地不可少日月,大道为,取心报天下,为天地怜悯,以身修天下有,以为大道也,为己弃众生,不可为道也,道以德为重。
人以大义治天下,不孝之间见真情,大义之间见小人,人善在于内,修心于修道,道于天地注定,大义之仁以为众,万物以生灵于生。
若修天地道,怀有菩提心,修得道法以求传天下,道可谓正法,万物为自然。世间善恶因果终有报,修得其法,道德其正,天地为开,日月为名。
正得乐,恶则惊;善得敬仰,恶得恨辱;国有昏君必有忠臣,道得扶正,德以弃暗;善人得天堂,恶人得地狱;以此为劝书,回头皆是岸;道以观天下,德以归万物;道可修心,修得其身,修以于天下,得既是道法,修得其法,扶正天下。
修既成,得其正;道归自然也,天地之道,万物之福;修成其因,必得其果;天之道:万物虽有灵,道德谓其名;众生有性,得以其成,心不可随恶,随善而行也。不可作恶也,不可贪图也;不可违正道也,名虽好,不可强求也;利虽好,不可邪心起意为然;不求功名利扬,只求于道德正法,修得其法,得成其仙;修仙成名,扶正于众生,造福于百姓,得道,有德,以身治万物,依法求公正。
道德议论文10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的大意是,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风雪,正当他寻求自救之时,却碰到了一个冻僵的人,他的心灵经过“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选择将这个冻僵的人救醒,最后两人双双脱险。作文提示中说,“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我不知道,如果考生在作文中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遇到这种情况他会选择保全自我,或者考生讲述现实生活中“触动心灵”的选择时,并没有表达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这样的作文会不会被判为“跑题”或中心思想错误?
估计没有多少考生敢这样写,实际上他们别无选择,不管内心是怎样想的,他们都只能乖乖地就范于命题者预设的主题和思路,用崇高、正义、勇敢、无私等冠冕堂皇的辞藻去抒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动人篇章。
实际上,即使是成年人面对这样生与死、为己与为人的非此即彼的道德考险,也很难作出果敢的选择,何况是18岁上下的高中毕业生?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切身体验过“触动心灵”的选择?又有多少考生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我真的很同情考生们,本来高考的压力就非常大,现在又要他们在闷热的考场里,在短短的时间里化解道德难题,消除道德焦虑,作出“心灵的选择”,这简直是一种近乎残忍的苛求。
在这种情况下,考生们惟一可选择的,就是编造虚假的道德故事,抒发虚泛的道德情感,表达虚夸的道德理想。我不能说考生们选择舍身取义是错误的,更不能说所有考生说的都是假话,但至少大多数考生是不敢写出自己真实想法的。
回忆一下,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全国卷)试题,都和伦理道德有关,无论是今年的“心灵的选择”还是去年的选择“诚信”,都是极其艰难的选择,都象是在借高考作文“考验”学生的道德水准,让考生陷入虚拟的道德困境之中。实际上,作文考试就是作文考试,它首要的任务是考察考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作文考试不是政治考试,更不是道德测验。即使政治考试和道德考试,也只能考察一名考生对于书本上的政治知识和道德知识掌握得如何,没有任何一种考试能准确测量一个人实际道德水准的高低。
明明知道考生们的真实想法及实际道德水准与预设的作文主题有差距,却为何硬要“拔苗助长”地设置一些连成年人都回答不了的道德试题?但愿今后的高考作文能回复“言为心声”的本来面目,让考生们真正有话可说,让他们的心灵真正能够自由地选择。
道德议论文11
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道德修养道德意识
论文摘要: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因而道德在维持网络秩序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网络社会里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基本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
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美国著名数字未来学家唐·泰普斯科特曾把1977年以后出生的人称为“网络世代”(简称N时代)。在他看来,“网络世代”与网络技术一起诞生,一起进化,使用电脑网络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泰普斯科特描述的虽然是美国的情况,但基本上反映了世界网络发展的状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我国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20xx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字为37.3%,而高校则是使用互联网较为集中的地区。网络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产生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因此,探讨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道德修养问题是规范网络社会秩序,保证网络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人格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网络社会里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网络正因为有了人的参与和活动,成为了人的网络,成为了各种社会关系的网络,也就被赋予了社会的意义。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道德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将扮演着主导角色,因而加强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1.加强道德修养是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现实社会中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风俗和习惯等发挥作用的,是靠显性而强大的道德压力来制约人们的行为。而在网络社会里,人的形象、身份、特性等自然和非自然的特征都已数字化、符号化,呈现出虚拟性。大学生的网上活动更表现出隐蔽性和不确定性,难以感受到直面的道德舆论监督。在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张扬,感情得到渲泻的同时,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也容易滋长,甚至在匿名性面具的背后可能做出一些粗俗不堪、违法犯罪的事情。这就要求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具有真正的道德自由和自律品格,即自我主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2.网络社会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现实需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道德观念的紊乱。网络社会里,道德冲突加剧,现实社会占主流的道德观念被淹没在海量化的信息中,使大学生真假难辨、善恶难分,主要表现在道德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网络社会中的流行与泛滥。二是道德情感的冷漠。虚拟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敞开心扉、坦诚交流,但也容易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谩骂他人、欺骗他人感情等。同时,长期与机器相伴,也会造成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及社会幸福漠不关心。三是道德意志的薄弱。网上冲浪让人随时体验到新鲜刺激和兴奋冲动,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往往因此对网络过分眷恋和依赖,严重地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无法自拔。四是道德人格的缺失。人格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经常变换角色,处于矛盾的、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和转换之中,给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严重者导致人格的异化、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分裂。总之,网络发展中带来的道德问题迫切要求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实现道德自律。
3.加强道德修养是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环节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道德实践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其中道德教育则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外在途径。因此如何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20xx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指出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工作。由于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主体内在的道德修养过程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在我国,道德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在校读书期间更是集中接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因为从幼年到青年时期,道德教育的作用随着主体意识和独立行为能力的增强反而呈弱化趋势,而道德修养的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网络社会更倡导个性自由的独立发展,而个体在网络上的行为又很难得到有效监控。因此,高校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同时,其最终效果的落实还是要依靠大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
二、网络社会里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意识
在谈到网络道德时,有些大学生苦恼地说到:不是不想讲道德,而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道德的。确实如此。一方面由于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道德问题,而网络超时空的特性更使道德冲突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人们在复杂的新情况面前往往会出现道德认识和选择上的困难,显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网络道德规范的健全也明显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实际上就人类发展的现阶段而言,由于存在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差异,虽然尚不可能建立统一的网络道德规范,但起码的网络道德品格则应当具备。因此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首先应该通过道德修养培养一些基本的道德意识,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1.社会主义意识。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往往具有单一性、一元性。即在某一特定的时空阶段,一般只能有一种道德占主导地位,其他道德则处于从属或者被支配的地位。网络打破了物理空间上的疆域限制,在信息疆域上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道德、风俗习惯在相互交流中必然发生激烈碰撞,因此,在网络社会里道德应该具有兼容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然而事实又并非如此。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始于美国,至今美国仍占垄断地位。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无论是CPU芯片、视窗操作系统、TCP/IP协议,还是域名体系、技术标准、电子商务等都体现出美国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足迹。再加上目前互联网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英语信息在互联网上占90%左右,并且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标准语言。这样就使互联网实际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行其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的新平台。同时一些恶意的政治信息也打破了过去的自然屏障在网络社会中恣意横行。这些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有极强的渗透和辐射影响。因此,在目前还存在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大学生首先要对网络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竞争态势和文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既不因噎废食,弃网络而不用,又要认清国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兴利除弊。在充实利用网络积极方面的同时又要注意抑制其消极的一面。
2.社会责任意识。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的。在网络社会里,一些人高呼着“自由是网络社会的天性”,力图以此逃避社会责任,为自己的恣意妄为作辩护。其实,数字化的网络本来是由冰冷的数字电路组成,只是由于人的介入,网络才作为新一代的大规模信息载体,成为一种独立于自然环境以外的社会环境。但网络社会终究是人的社会,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与作为“机器生态”的网络的有机融合体,离开了人,就没有网络的发展,也不可能形成虚拟社会化的网络社会。因此,理解网络社会时,首先应理解人,理解人的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人的本质属性,才能区分道德之善恶。同时,理解人也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社会而孤立存在。而网络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互联共存尤其需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否则网络就不能发展。正如“数字化时代的女先知”埃瑟·戴森谈到的:网络“在赋予个人强大权力的同时,也要求个人为他们自己的行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3.互敬互助意识。网络社会的全球性、超地域性,使得不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同情感、个性的人的交流变得轻而易举,彼此尊重也就成为网络社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大学生在上网时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律,尊重他人。同时,网络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社会。从网络的存在来看,它是科学家基于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产生的;从网络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发展仅仅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其影响却超过了任何一种媒体,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产业革命,这也是人“社会化”行动的结果。因此,为了网络的存在价值与未来发展,为了维护网络社会的秩序和平安,尽己所能、助人为乐、扶正怯邪是网络社会里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自然而然的责任。
4.诚实守信意识。现实社会中诚实守信是指言行一致、不虚假、不伪装、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信用,表里如一等。它是维系人际合作、从而保障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纽带。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除了要保持真诚不撒谎,做到“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外,还要谨慎认清消息来源的渠道和准确性,共同维护和提高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三、网络社会里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
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就是一个从理性认知到产生道德评价再到网络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实现他律转化为自律、自发向自觉转变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过程。而现实社会中许多道德修养的方法值得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所借鉴。
1.学习以提高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
要进行道德修养,首先要通过学习提高道德认识,了解在网络社会中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最基本的是认真络道德规范。网络道德规范从广义上讲,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网络礼仪。它是网络道德规范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平时见面点头微笑、互相问候一样平常。其次是狭义上的网络道德规范。是指大学生通过信息网络发生道德行为时应遵循的具体化标准。再次是带有强制性的网络法律规范。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网络法律规范,都应认真学习。当然,学习的方式是很多的,既要通过理论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学习。笔者以为由于网络道德几乎涉及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具体方面,因而以上三个层面仅仅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而其关键是在学习中培养网络道德意识,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共同遵守和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
2.内省以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
内省是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华。即通过这种方法,反思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调控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的社会价值,使自我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网络社会里的“无人监管”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见律人、不见律己”、“律人严、律己宽”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对盗版严重怨声载道的同时也随意下载软件;强烈谴责他人侵犯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大量使用未经授权的文件和数据,从网络上获得有用信息和他人的无私帮助的同时却不愿为他人提供帮助,以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时候却随意攻击、谩骂他人等等。因此,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应时常对道德品行进行自我反省、矫正、升华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社会的“依赖型”道德相比,网络社会的“自主型”道德更体现出一种自觉自我反省的精神,通过内省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3.积善以加强网络道德意志的培养
从网络道德认识到规范网络道德行为之间有一个中间环节,就是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而其重点又在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磨砺。当个体在正确的网络道德认识的指导下能够互相交流各种真实的信息,真诚地表达各种观点时,其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在此基础上,自觉进行意志锻炼,从小事做起,通过积善的方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养心中开始出现的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质的幼芽,并使其不断积累和壮大。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积善成德,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只要个体能坚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能形成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就能做到网上虚拟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协调一致和有机整合。
4.慎独以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
早期的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中都提出了“君子慎其独”的`思想。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防止有违背道德的思想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独处而他人不在场时的道德实践。慎独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而网络社会里由于主体行为表现出时间上的瞬间性、空间上的变动性、交流方式的符号性和匿名性,这些特征也对慎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与不做、怎么做都发生在隐和微的状态下,只在于个人的“一念之差”。如果在网络社会里能够很好地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有助于真正锻炼出大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1]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时代的崛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刘云章等著.网络伦理学[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xx.
[5]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xx.
道德议论文1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院的服务理念也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现就护士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谈几点体会。
1 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名护士的仪表、言语、眼神、动作、表情及服装、打扮都会涉及到风度的雅俗,都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产生不同的效果。当一个护士一进入病房,首先患者看到的是护士的仪表。可能有的人会说,护士的仪表如何关系不大,只要技术作风过硬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们知道患者住进医院的心情是不愉快的,任何不良的刺激都会给患者的心情造成不好的影响,患者见到穿不洁的衣服或咯咯作响的高跟鞋的护士,会有害怕与厌恶之感,同时产生不信任的感觉。所以,当进入护士角色后,必须穿着整洁,使人感到和谐、优雅、大方,要具有端庄、含蓄的举止,自然的表情姿势,这可使人有悦目的美感,对患者坦率热情、态度和蔼,这可使人感到稳健、亲切、可信。护理人员的责任是给患者以人性的温暖,护士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恰当的问候,一个温柔的操作,一个适时的提醒,一次倾心交谈,都能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使患者深切感受到被关注、被关怀、被理解的幸福,在人文护理的良好氛围中,患者的不良情绪就会化解,对疾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
一个护士的素质是塑造心灵的途径,也是显示心灵的表现,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的内在思想感情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护士要有良好的情志和意志修养,在工作中必须保持稳定、振作和愉快的情绪,见到患者应热情而严肃、亲切而稳重,工作紧张但井然有序,以良好的情绪去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士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把不良的行为表现在患者面前,这样一方面对患者有不良的反应,另一方面有损于护士的形象。如护理工作常常是一个独立进行,特别是单独值夜班的情况下,面对的是不能申述自己意见的神态不清的患者或婴幼儿,对于病情的观察和处置是否准确及时、恰当严密,往往缺乏监督,这全凭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道主义信念去履行她的职责。
3 科学素质
一个护士要更好地完成她的任务,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及较高的技术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护士在工作中应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钻研业务的科学精神、熟练精湛的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工作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护理,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和完成一般的护理技术工作,而是有理论指导的脑力劳动。护士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善于从患者的言谈行为特点去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护士运用视、触、嗅、听等感官去得到患者的病情资料,帮助医生诊断以及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此,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护理学知识,还要有医学心理、伦理、社会和管理学的知识,在临床上要求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以充沛的精力完成本职工作。
由于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转化为新型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娴熟、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健康教育学、医学伦理、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对护理业务掌握得更深、更好、更多,以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
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分析观察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急躁、忧虑等消极不良情绪,从而保持精神轻松,促进健康的恢复,纠正患者的不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医疗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护士的素质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具有献身于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和良好的医德品质,自觉执行医德医风原则和规范,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②对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则,满腔热忱,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具备稳重、振作、愉快的情绪,从自我身上发出生命的光辉,唤起患者对生命的热爱。③作风正派,坚持医疗原则,对患者一视同仁,团结互助,助人为乐。④身体健康、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举止稳重、步履轻捷。⑤尊重科学、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在技术上精益求精。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问题,处理病情变化宜沉着镇静、机智灵活、迅速果断。⑦礼貌待人、真诚坦率、态度和谐、语言亲切、讲话有语言艺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是我们的护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在提高护理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拓展内涵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加强护理人员的修养,普及心理护理,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护理服务。
道德议论文13
道德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提升了国家的形象,道德提升了个人的素养,道德赋予了社会正能量。知识应是利用于生活中的一种技巧和思想,道德才是人生中最需要的真正内容。道德是知识的母亲,道德哺育着知识。
失去了道德知识就像没了娘的孩子。我们都知道有雄厚知识的人才会有机会进入到复旦大学。但复旦的学生做出的行为不等同于他的高等知识。某同学和另一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同学是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往另一同学喝的饮料投下了致命的毒药,不知情的那位同学喝下有毒的饮料,最后抢救无效而导致死亡。
不知道投毒的那位同学是否感到有一丝丝的罪恶感,他是否想过他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投毒的那位同学如果心存道德,在今天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的,令人寒心的事情。拥有高等的知识,而没有有心存道德的人同样污染了社会风气。他虽然拥有高等的知识,但他这样的人像没有灵魂的躯壳。
有一个流浪汉,他一个人流浪30多年。在这30多年里,他帮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捡到贵重的东西,会有及时的还给失主,他帮助过残疾的人走上梦想道路。这个流浪汉从小就没有受到过教育,但他知道做人要心存到道德。虽然他没有高等知识,但他身上似乎散发着一种神圣的光芒。我觉得这个流浪汉更胜过前者那样没有驱壳的人。道德先于知识。
拥有高等知识而没有心存道德的人,他们的脑袋,思想,身体都是一种腐烂的形态,他们这些人拥有最高等的知识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插在人民胸口上。如果他们心存道德,这些高等的知识就会有意于社会,就不会再睡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没有心存道德的人就没有资格去受教育。把道德当成知识的母亲,知识才会变成有意义的知识。道德更重要于知识。道德哺育着知识。
道德议论文14
经过数据统计,如果有老人摔倒在地,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会选择找到证人之后再扶;12。6%的人则选择拨打110;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的主动扶起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原来是因为现在的“碰瓷”事件太多,弄得人们不得不防,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果扶了,那么对方讹诈自己怎么办?如果不扶,道德与心灵上又会受到谴责。那么,对于这种事件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其中心点在于人们对于这种“碰瓷”事件的处理方法,当然,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和道德有关。
为了塑造一个和谐而道德的社会,对于摔倒的老人我们也不可以不管不顾,而且“碰瓷”事件也不是百分百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来解决此类事情的好方法:
一、老人摔倒,我们不应该马上去扶,应该迅速上前询问伤势,观察老人的状态。因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随便搀扶的,会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如果老人当时发生了骨折等情况,你的好心搀扶就有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移动。
二、我们应该迅速观察老人的伤势之后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如果老人伤势并无大碍,他不需要搀扶也能够站起来;如果老人伤势较重,那么,你就应该联系老人的家属并及时联系警察和救护车,让他得到更专业的救护。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不搀扶老人,但是你完全可以选择守护在老人身旁,替他遮阳挡雨,递上水,保护老人的安全,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搀扶,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要知道,对于摔倒的老人,要“敢扶”也要“会扶,”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要按情况处理,不应拘泥于老的处事方法,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可以造就美好社会。
以上是我的论点,谢谢!
道德议论文15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特殊教育事业中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而当前,我国并没有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结合特教工作实际,对当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无歧视性、客观准确、保护隐私、注重合作、提高专业水平、与时俱进、为人师表等规范性建议。
教师职业道德(以下简称师德)是一般社会道德或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在教师的职业实践中形成,反过来又指导着教师正确地处理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成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20xx年,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等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然而,截止当前,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求不一,标准不一。因而出现了诸多师德问题。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给予了重点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当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笔者结合特教工作实践,认为特教教师职业道德应当具备以下几点。
一、无歧视性,以人为本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他们或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就对特教教师提出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无歧视性、公平公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以种族、肤色、信仰、性别、国籍、年龄、政治活动、家庭、社会背景、性倾向或异常方面的不同而歧视特殊人群;(2)在测量和评价过程中,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而非因人而异,随性而为。
二、尊重人格,维护儿童自尊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尊重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其中当然包括特殊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可以说特殊儿童对于自尊和尊重有更加明显的需求。在教育实践中,特殊教育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尊重需要和心理需求,保障他的人格和尊严,切忌简单粗暴对待、讽刺挖苦、冷漠、无耐心、管教过严等行为。
三、客观准确,实事求是
特殊教育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这要求教师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客观准确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教育训练、管理和咨询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事实资料、准确数据为依据,客观准确地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价,向行政部门、同仁和家长提供资料。
四、保护隐私,坚持原则
我国法律规定,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特殊儿童的个人隐私更应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操守是保护特殊儿童的隐私,对特殊儿童的各项资料进行严格保密,绝不向任何商业机构、非法团体或个人泄露特殊儿童的隐私信息,或以非道德的方式以特殊儿童的隐私来获利,而是在尊重彼此隐私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五、注重合作,畅通渠道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特教事业的发展,服务特殊儿童和特殊群体。特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也离不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因此,特教教师应和其他专职者、相关人士、特殊儿童家长和社会机构等,相互合作,相互鼓励,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畅通特殊教育服务渠道,促进特教事业发展。
六、提高专业,激发潜能
特殊教育教师是一个专门化的职业,也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要求不断提高的职业岗位。特殊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营造合适的环境,采用恰当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向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潜能。这也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
七、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为保证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殊教育教师应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专业会议等继续教育计划,参加专业学术团体的活动等来保持对特殊教育和相关教育领域先行研究和文献学术动态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八、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水平集中体现在对待特教事业的态度上,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师德要求。因此,热爱教育事业是特教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搞好特教工作的前提和动力。特殊教育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操守,用行动践行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绝不容忍、也不做违纪违法违规、有损职业操守的事。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区别于其他行业,究其原因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殊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要求。如何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思考,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道德议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道德议论文02-23
规则与道德议论文02-24
道德议论文15篇11-04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09-22
高中关于道德议论文09-09
初中议论文素材:时代呼唤道德12-15
道德的重要性议论文09-23
道德是一种修养高中议论文09-23
道德知识≠道德水准11-29
道德道德何寻作文素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