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的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抢的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抢的议论文1
记得一个故事:一天,一个母亲叫她的儿子拿钱去买一碗油回去,她反复叮嘱着,“必须把油装满!”儿子去了,到了油铺,老板将碗盛满了油,这个儿子想,母亲说过要把它装满,于是他将盛满油的碗一翻,让老板将碗底也盛满了。他小心翼翼地走着,护着碗,害怕将油溅出一滴来。他是那么地小心,将自己的新都给予了它。但,也许“聪明”的他没料到……回家了,他很开心地将碗递给母亲,母亲十分惊讶,问:“你只买了这么点油?”“不,您看,这边还有呢?”那个儿子一翻……
结果,可想而知吧!“聪明”的儿子与“聪明”的母亲,最后,什么都没有。不!有的,只有悲伤陪伴。
人,活在世上。有人会告诉你,你该去争取些什么,也有人会将自己当成模范让你学习如何去争取什么。你学到了。在争取的过程,你小心翼翼地保护你的欲望的承担者,你害怕它会受到伤害,你害怕一个闪失让他人也夺取了一些去。你会忽略,忽略你在争取之前所拥有过的。忽略了,淡忘了,失去了。
在抢夺时间中,在抢夺欲望中,在抢夺快乐中,你失去了,也获得了、获得了高高在上的地位,获得了可以引以为傲的荣誉,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豪感,你可以炫耀你的快乐,你的聪明,你的成就了。可,有人愿意听吗?没有人了,他们都在你的抢夺中痛恨你,同情你,离开你。在高耸入云的地方,你感冒了。被人从顶端踹下,是那个痛恨你的人!
你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了,家里那些模范在询问着你的失败,没有人知道你感冒了……
独自一个人躺在柔软的床上,等待着夜色,等待着黑暗的降临,等,等,等。夜也走了,死了。白天独活着,想要黑暗。于是埋在厚厚的被褥下,阻隔一切灰尘。在黑暗里,卸下这些年来为了争取而挂上的狰狞的面具,只剩下一颗颗闪亮的泪伴随着,过自己的孤单的生活。
世界是这样,人是这样。人之初,性本善。什么让我们如此。社会?教育?还是你的心。
我们不要别人给我们的人生,不要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我们的成功,不要去伤害。
人在世上,知足常乐。
抢的议论文2
哄抢,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上,想不见都难。商品降价,抢;谣言横飞,抢;货撒路边,抢······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会不抢?
在20xx年03月10日,江苏省徐州市,又发生了一件你意想不到的事:20xx年03月10日,江苏省徐州市,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附近居民来哄抢。本次销毁的假冒伪劣商品涉及食品、保健品、洗化用品、电线电缆、计算机配件等共计35.7吨,案值28.5万元。在现场,附近一些村民配备了铁钩、编织袋、竹筐等工具,待销毁商品一卸下,这些人立即上前哄抢。执法人员极力制止,但仍有人带走了一些。几位妇女趁混乱抱走几箱假冒豆奶粉和味精抬放到空地上后,又跑回来继续哄抢。当有记者问是否知道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她们说,知道一点。记者问,既然知道,为何还要哄抢?她们中大多人不说话,两人笑着说拿回家看看,不能吃就喂猪。这件事,只能用不可思议一类的词语来形容,可是,为什么在中国会发生这件事呢?
中国人民的素质与思想是主要因素,其次就是他们的法律意识薄弱。其实我觉得伪劣商品和销毁伪劣商品,才应该是罪魁祸首。
产生假冒伪劣商品的根源是,许多在商场上的人们,他们被环境感染上了一种金钱万能的思想,于是他们便会不择手段地牟取暴利,变产生了今天的假冒伪劣的商品,并且屡禁不止。假冒伪劣商品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许多危害。例如一些商贩为了赚钱用废弃的轮胎炼油,并送到大排档,给吃饭的人们食用,这种油最终会让食用的人们带来生命的危害。还有一些黑心商贩制作假药,不仅让消费者伤了财,还让消费者的生命带来危害。有一则报道,有一位农因为吃了制作的假药,几天后因没有及时抢救所以丧了命。这一件件活生生的例子,都反应了那些黑心商贩他们为了赚钱丧失了良知,唯利是图,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我希望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共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除了一“毁”了之,还能怎么办?“假冒和伪劣商品其实是两个概念,假冒的不一定伪劣。”南京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张家斌认为,对不同商品应当可以分类处置。“一些假冒商品如果商标和产品能够分离,并且不影响二次销售的,经过检验没有质量问题,应当可以拍卖变价或者捐赠灾区、贫困人群。”所谓“假冒商品”是指,商品在制造时,逼真地模仿其他同类产品的外部特征,或未经授权,对已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进行复制和销售,借以冒充别人的产品。而“伪劣商品”,是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标生产的产品。有关人员表示,主要这几年也没有假冒名牌服装之类的商品需要处置,而且其它假冒伪劣商品处置量也不大,一年就到溧水的专门企业环保焚烧一次。除了上述原因,马雷斌坦言,让没收的假冒伪劣商品重出江湖需要承担很多压力。“还必须再去检测,如果质量有问题还是不行。另外,有的商标不是就在领子一处,万一袖口或内衬上没剪干浄,不是还在侵权吗?”
办法远远比困难多,捐赠对于这件事或许就是最好的办法。希望有关部门,能仅限你们的智慧,消灭这类事情,也希望大家进献好的意见。
抢的议论文3
现在有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叫孩子学会“抢”,“抢”就是一种竞争,但我认为,这种理念有其利也有其弊。
首先,这种理念不仅对小孩子,对任何人都是有益处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在任何时候,竞争都是必要的。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不得存在着竞争,人与人在竞争,国家与国家也在竞争,每个人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国家间为了得到更有力的国际地位而竞争,而结果也使各国的经济、科技等方面得到发展。像美国,到处都有竞争的存在,公司里是没有任何铁饭碗可言的,如果你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掉。由此可见,良性竞争对每个人都不得是有益的,这也正是“抢”这种理念的益处。
但是,这种理念虽有其益处,但也有其弊端,因为这利理念也可能性使人陷入恶性竞争之中。竞争,是要一定的规则的。看过一篇报道,说外国某少年网球选手,他的对手经常在和他比赛时因为头晕、腹泻等原因输掉比赛,后来发现,原来是他的父亲在那些人的水里下了药,最后他的父亲被逮捕了。从这里都可能看出,恶性竞争的结果又会像那人的父亲一样,经损人始,以害已终。再看看几个月前福州晚报的报道,说某些学生在高考前竟然以各种不正当手段阻止他的同学考好,理由竟是“少一个对手是一个”,我不禁感到他的可悲,又想起第二产供销世界大战,打来打去,留在又方面前的,也只剩下一片废墟。听说动物在争夺食物和地盘时也很少出现伤之,因为它们都遵守一规则,败者立时退开,胜者也不过分的进逼,兽尤如此,人何以堪?
可见,“抢”的理念有利有弊,我们必须正确运用它,遵守必要的规则,不使自己陷入恶性竞争之中。还记得一句话,“刀是成为工具还是成为凶器,全掌握在操刀人手上”。
抢的议论文4
少一点浮躁,多一抹清欢
古人云:“云在青天水在瓶。”此言诚不我欺。云在青天抑或心上,那抹淡然不来不去,水在海里抑或瓶中,那份清澈不增不减。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清欢,国人若能参悟此理,天下一大“抢”之局面才能变成历史的旧音。
漫溯历史沟渠,不乏好“抢”之人。成吉思汗大纵铁骑踏遍欧亚大陆可即之处,抢着建功立业,却忘了用一抹淡然的心来守江山、安百姓,到头来两手空空,身死异处。再说那奸臣和珅,抢着聚富敛财,抢着博上一笑而自耀门楣,抢着夺百姓口食为自家宫室,最后也只抢得一纸诏令,满门抄斩!还有那千千万万的学子们,未参得书中一义,未悟尽儒家之理,便匆匆忙忙远赴帝京参加科举,意欲抢得熬头独占,抢着加官晋爵。而有落榜者,终其一生仍未脱离那大“抢”之人群,如范进暮年中举,任大好青春空蹉跎,岂不悲哉!
思由此不禁大惊,原来“抢”之传统,中国自古便有,待嗅到那一抹红楼幽香,却才放下心来。君且看曹氏雪芹,于名利之前不争不抢,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他却独秉清欢为笔,在陋室之中不紧不慢,终以一本开文学史上古今未有之变局的`《红楼梦》,攀爬上人生的高峰。十年增删,闲室雅坐,岂不是对这一“抢”字的最好讽刺?
纵观今日之世,国人似已视“抢”为乐,交警哨声在耳,便向那红光闪处抢去;日本地震余震来了,抢盐的大军早已席天卷地而去??我却想问你们一句,纵使抢完这一生,你们又能得到什么?抢名抢利,却又为何不去抢点清欢自适,以一种无忧的心态来赏人生之曲?浮躁侵掠心脾之余,你们又将朱光潜老先生那一句“慢慢走,欣赏啊”置于何地?
清欢是一种唤回本善的人生智慧,是一种洗去浮躁的人状态,他们有着另一种抢,抢着去灾区救死扶伤,抢着将一笔笔积蓄寄给山区里那些个渴望知识的孩子,抢着用爱心唤醒世界上被浮躁蒙弊还在抢着生活的人们??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子之言萦绕于耳,流着龙之血液的华夏儿女们,你们是要用“抢”的浮躁节奏终此一生,还是用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欢与智慧浇胸中块垒?
人生短,人世长,我们不能选择人生的长度,却能决定生命的高度,少一点浮躁,多一抹清欢,活出生命的高贵与高度!
抢”字背后
“出生抢床位,上幼儿园抢小红花,上学抢学位,工作抢岗位,死后还要抢墓地。”网友的调侃,寥寥数句,道出了中国人的生存现状:每天的生活总是充满“抢”,疲惫不安,仿佛只有“抢”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许多人唾弃这种“抢”,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在作怪,其实,又有多少人看到了“抢”字背后的辛酸与悲哀。 “抢”字背后,是中国人发自灵魂的不安全感。一个多月前的日本地震引发核恐慌,有人谣传盐可以防辐射,一时间,超市中的盐脱销,商家趁机涨价,掀起了一股“抢盐潮”。有人甚至调侃,“日本实是大和民族,中国原为盐黄子孙”。诚然,“抢盐”所暴露的除了
在灾难发生时人求生的本能外,更多的,还是暴露了国民的恐慌心理。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人们的安全感却在不断倒退。归根结底,仍然是因为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生活的现状使人们用这种近乎野蛮的方式,去“抢”来一种安心,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悲哀,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 “抢”字背后,是民生问题的集中暴露。民生问题,说到底,并非物质生产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分配问题,而是分配过程中的主观感受问题。只注意生产力发展,忽略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那么必然会造成国民的不安,于是便有了“抢”这个极端的国民行为。济南菜农因为卷心菜价格下降而绝望自杀,食品安全问题令人不敢再吃什么东西??太多太多不安的种子生根发芽,一点点争夺着人们的养分,于是我们只能去“抢”,抢座、抢盐、抢肉、抢安全感、抢出“辜根”生活。
如果只关注“抢”所暴露的国民素质的缺失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低下,那么必然会忽视人民生活的冷暖。只有去“抢”字背后看一看,不停留于表象,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去体验人民的疾苦,才能从根本上找出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彻底摘掉“国民素质低下”的帽子。当然,我们看到了国家做出的努力。“抢盐”风潮发生后,各级政府严查哄抬盐价的奸商,几天内便稳定了盐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再也不用去“抢”什么,我们想要的和应得的都会有制度保障,都将受法律保护。再也不用去“抢”幸福,幸福便会自己来敲门。
这条路还很远,但至少,我们在路上??
抢的议论文5
在学习中坐到C位真的有用吗?
今年春晚小品《抢位子》一经播出就受到多数好评与议论,其反映了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孩子放弃一切,只为争取有利条件,可这样的行为有用吗?
占到班级最佳位置,用尽钱财只为一个50平米的学区房,为辅导孩子而放弃自身工作,为创造条件一天打几份工等等,这种行为表面上是为孩子放弃所拥有的,把不属于自己的不断拉拢到面前,以这种“我付出了,我无愧于孩子”的想法来掩饰自己,实质上是家长教育上的失败罢了。如果孩子优秀,何必抢位子?如果孩子优秀,何必放弃工作?如果孩子优秀,何必为孩子上辅导班而发愁呢?
归根到底,家长希望孩子变得优秀,可自己却吝啬得连关爱都不肯给,只注重物质条件,那又怎能做到真正的教育呢?
在家长看来坐在好位置都能学得好,坐在后排就学不好;与学霸同桌能提升成绩,与学渣同桌成绩得下降;与老师的关系打理不好,老师就不会关注自己的孩子;与成绩不好的人玩耍就是交狐朋狗友……这样的看法数不胜数,也是他们的普遍心理,可却没有想到孩子只需要老师家长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适当的关注就可以了。
学习的好坏不在于位置的变化,而在于自己的内心。座位不是成绩优异的唯一条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与自身的状态投入学习中才会变得优秀。C位不是成功的必备,自己的心态与拼尽全力的努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赞赏。
坐在后排成绩不一定会掉落,与别人上课闲聊,说闲话,不认真听讲,闲思,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沉迷于游戏小说当中,这样才会失败。同样,坐在学霸区也是如此,成绩不一定会提升。只有努力奋进,日积月累,砥砺前行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且,作为父母要真正关心孩子,像小品中盲目的关心,一年见不到几面,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那么父母就算创造了再好的物质条件也是白费。不理会孩子真正的想法,提供让他们逐渐变得优秀的条件,只会使孩子烦恼或讨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所以,家长要以正确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关注孩子们真正渴望的。且孩子也要在学习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收获自然在其中。
总而言之,在学习中坐到C位没有用,唯有陪伴与理解方可解决难题。
抢的议论文6
昨日某媒体报道,S校年轻女老师王某被85名学生及部分家长“哄抢”,课堂秩序陷入混乱,难以维持,并曾因此一度停课。最后,经校方领导和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调解,问题方得以解决,并恢复了正常授课……
近日,随着学生开学日期的临近,学生和家长哄抢老师的现象频频发生。综合素质好的老师,他所在的班级,学生是门庭若市,擦肩接踵,相比之下,素质偏低的老师所在的班级,学生却是寥寥无几,门可罗雀。当然介于“好”与“不好”之间的教师,其所拥有的学生自然也就不难分析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更是家长们的“命根子”和希望所在,在求学的道路上,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和心病。吃好,喝好,穿好,学习用品要好,学校要好,班级要好,老师要好……总之和孩子学习相关的一切都要好,有条件要好,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好。这样就出现了学校热,班级热,老师热。为了孩子,家长们用尽浑身解数:有权的用权,有钱的使钱,有人的用人……总之机关算尽,千方百计的想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为孩子们谋到一个最好最优的学习条件。得到的皆欢喜,没得到的苦脸愁眉,捶胸顿足,直怪自己没本事。由此可见,不但国家重视教育,学校重视教育,家长更重视教育。
诚然,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条件无可厚非,为孩子求得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更是情理之中理所当然。然而,出现学生“一边倒”哄抢老师的现象,让人理解的同时,更令人费解。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也难怪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一是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一门心思的在孩子求学的道路上,力求“一切都好”,这无疑滋生、助长和蔓莛了“哄抢老师”这一不良社会风气。二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平衡,高山洼地,个体优势参差不齐。三是学校在师资力量配比上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和灵动性。四是学校没有严把生源入口关。学生进入学校后,在班级、教师选择上没有进行必要的干预。
针对造就“哄抢老师”这一恶疾,只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假以时日,我想必会药到病除。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各种可行的宣传手段,让家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教育他们在教师的选择上,要认真加以了解,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要一味的盲目追捧。教育他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学校的安排,牢固树立“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这一思想理念。二是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人人成为学科和专业的带头人。三是在师资力量结构安排上优化组合。使各班级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年龄结构科学合理,趋向平衡。四是对生源的安排要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
倘若如此,学生甚幸,家长甚幸,教育甚幸,“哄抢老师”之围可解矣!?
抢的议论文7
对今年各种网络红包大行其道的情况,市民和网友的态度不尽相同。支持方认为“抢红包”将以往亲属之间发红包的行为扩大到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甚至陌生人,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反对者认为,春节期间很多人由于投入于“抢红包”,游离于和父母孩子围坐看春晚、包饺子的团圆之外,实际上是疏离了亲情,与过年团圆气氛背道而驰。上文中提到的因摇红包摔坏手机的赵先生就反省说:“往年我都和父母一起看春晚,点评有意思的节目,唠唠家常。今年因为一直盯着手机抢红包,吃完饭连碗都没帮妈刷。看我手机摔了,老人还特别心疼。真觉得对不住老爸老妈。”
在上海某IT企业工作、回长过年的邱先生抱怨说:“整个春节手机一直在响,生活都被红包包围了,即使和朋友聚会吃饭时也是一手握着手机,每次群里发的红包,几秒钟就被抢光了。今年过年真挺累啊。”
80后教师程女士持不同的态度。她说,“以前的过年红包大都来自亲属,特别是直系和旁系亲属。现在网络红包的出现将传统意义上的红包范围扩大到朋友、同学、同事甚至是陌生人,抢多抢少都不损面子,只是添喜气,我觉得挺好。”
专家:事物都有两面性微信红包只是一种社交游戏。
春节是什么?对70后、80后、90后来说,除了鞭炮和春联福字,最深的记忆当属收红包压岁钱了。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付诚24日表示,微信红包的高明之处正是在于将移动支付与这种年俗传统很好的整合到一起,使其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迅速在智能手机用户中推广风靡。
“您过年也收到或发过微信红包吗?”记者问。“当然。我不太会发,收的比较多。”付诚笑着说。
“网上有民俗学家批评包括微信红包在内的抢红包,认为它们有悖于年俗文化。您怎么看?”“任何事物肯定都有两面性。我倒觉得在过年这种喜庆团圆的气氛下,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亲友之间彼此发个微信红包,搏个好彩头、拼个手气无可厚非。当下互联网已无处不在,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别的红包,都是智能手机用户自愿、自由参与,我觉得也是春节亲朋好友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一种方式和载体。”
付诚认为,微信红包的成功之处正是其方便性、游戏性和社交化。微信红包已超出了红包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社交游戏。
抢的议论文8
不管是除夕夜还是元宵节,“抢红包”都成了当下的时令活动。打开手机微信,一排排一列列齐刷刷的红包映入眼帘,让人馋涎欲滴。忍不住抱起手机心急火燎地按下“拆红包”,生怕自己晚了一秒钟红包就没有了。这种场景在除夕和元宵节已成常态,尤其是今年,红包交易量一秒钟便可交易五百万多次,让手机控们望而眼红、使无数青年昼夜不停摇手机的微信红包更成了本次春节的焦点。
“微信红包”和“春晚摇一摇”首当其冲,它们“引无数英雄竞摇包”。年轻人们无所不摇,连一毛钱都要抢的面红耳赤;大街小巷、天南海北抢红包大军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这些专属低头族们在阖家欢乐、共庆团圆时左右各一手机,有的眼睛像鹰爪一样死抠着屏幕,有的使出吃奶的劲儿上下猛摇,有的甚至走火入魔到摇出腱鞘炎,却至死不休,大有那处拼命架势与手机“生死搏斗”。在河南老家探亲时,我偶然在出租车广播听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并引发了我的思考“春节该不该有电子红包?”社会上说法不一,支持大军和反对大军层出不穷,贴吧、话题议论上更是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支持大军认为,抢红包乃春节市场的一大商机,各种支付网站可以通过人们之间的红包派送赚取巨额利益,以推动国家的数字化进程和互联网经济时代。据新华网报道,春节期间红包的收发量高达32。7亿次,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我国的人口总数,足以证明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去年再创新高。春节的大好机会也为商家们带来了利润,大规模的电子优惠券的派发成为了商家们买收人心,赢取口碑的一大利器,电子商店取代现实商店,不仅无需房屋租金、给予了员工自由的时间,还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我国人民的互联网就业率,真是一句三得。还有网友提出,微信红包不仅对国家有益,对个人也是有益的。电子红包比起真实红包更具吸引力,就像数字比实物更有表现力一样;有时,一群人可以为抢一元钱乐此不疲,但要是一张绿色的毛爷爷掉在地上,可能很久都没有人去捡。所以,这样就减轻了春节红包的负担,因为在互联网上,一个红包可以送给10个人,但现实中,一个人可能收到10个红包。是的,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抽象和形象他们更爱的前者。
反对大军认为,微信红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是有所破坏的,在春节期间低头抢红包,不仅破坏了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还对健康不利。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本就应该感谢先祖、祭拜高堂,若这种习俗被互联网所取代,便是有损中国文化的。支持这一派的大多是历史学者和老人,他们与新潮的科技进步思想碰撞出了火花,引起了社会各界在电子红包的看法上观点不一。也同时使我有了以下的想法:红包还是可以抢的,但不能太过。互联网时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也应该顺势而行。抢红包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能长时间抢,也不可总抢,这样不仅影响健康、破坏春节气氛,也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与偏见;同时也不要因抢红包“摇一摇”影响到正常的庆祝活动和团圆,要是做到以上这些,我相信红包还是可以抢的。
抢的议论文9
20xx年春晚,注定会让人记住。晚会过后老百姓对春晚演了哪些节目已记不清,却肯定对自己或身边人连续几个小时戳手机抢红包、摇一摇抢红包的情景记忆犹新。春节已过,年味犹浓。“你抢了多少红包?”恐将成为市民春节上班后问候的新方式。
摇一摇红包没摇着,苹果手机摇飞了。
一说到今年春晚的摇红包,赵先生大倒苦水。“我是亏大了,红包没摇着,手机不小心甩飞了,屏幕摔碎了,这可真是‘碎碎平安’了。”
赵先生在外地工作,春节回长春陪父母过年。除夕夜,他一边看春晚一边拿着手机摇红包,手腕摇疼了不说,还把自己的iPhone手机摇飞在大理石的地面上,屏幕全碎了。赵先生欲哭无泪,第一时间在朋友圈晒出碎屏照片,“竟然还有朋友点赞,安慰我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回想这段经历,赵先生苦笑。
抢抢抢“现在超过1元我就觉得是巨款”
春节的红包大战过后,一个段子在QQ群、朋友圈流行:“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现在超过1元的红包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觉得要窒息了……回头想想自己银行还有几百元存款,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太有钱了!20xx从勤俭节约开始,1分钱都来之不易啊!”
80后的陈女士说起春节抢微信红包的经历:“现在大家联络感情都靠微信群了,过年期间,我的同学群、同事群、朋友群、闺蜜群、亲戚群都在发微信红包,抢到我手软,好几次我都抢到过1分钱!搞得我现在一抢到1元以上的红包,真的感觉心里一惊,觉得是巨款呢。”
陈女士总结,同学群、亲戚群发的红包金额一般较大,几十元到几百元的都有;各种朋友群普遍是小红包,几分钱的微小红包多集中在同事群。“抢到多少钱的红包就是个意思,关键是过年讨个好彩头。”陈女士说,今年过年因为有各种抢红包,还挺有意思。
【抢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我抢!我抢!我抢抢!500字05-11
抢凳子05-11
“抢书包”10-29
抢饭04-22
抢板凳02-07
抢电视07-20
抢馒头07-20
抢鸡腿07-23
椅子抢抢乐小班体育教案08-28